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与西医上最大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上最大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上最大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上最大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上最大的区别

中医治病有很多的优势,打个比方,现在有的百货商店规模宏大,像沃尔玛,提出一站式购物的理念。而中医的治病就是一站式医疗,只要你看一个中医,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西医实行的是“分站式购物”模式治疗,要治好病,有时候要跑很多科。

我问:师傅,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什么呢?

师傅: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也在思维方式上。西医单纯地靠人类的医药技术来对抗疾病,把人体的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能力放到次要的地位,甚至漠视它的存在。西医信奉人类的智慧,在对付疾病的过程中,用所谓的科技来唱主角戏,甚至唱独角戏。中医更多的依靠增强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对付疾病,在“治”和“养”上更偏重于“养”,“治”是外力,“养”是内力,也就是身体自身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医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地位,在对付疾病上,医生甘心当配角,帮助身体打赢这场与疾病搏斗的战争。

西医遇到慢性病的时候几乎都是采用“饮鸠止渴”的方法。饮鸠止渴是讽刺那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目光短浅的行为。比如身体有许多排毒的方式,咳嗽、脚气、腹泄、发热、呕吐、青春痘、斑、癣、痔疮、流汗等,都是身体排毒的自疗行为,可是西医根本不理解人体的这种生理现象,而采取阻止症状的方法来干涉身体。咳嗽就吃止咳的药,发热了就打退烧针等,这样一来身体虽然没有了症状,也没有排毒的痛苦,但是毒没有出来,留在身体里对身体造成更多的危害。西方现在出现了一种“顺势疗法”,思维方式就完全相反,理解身体的这种自疗行为,并且帮助身体来达到排毒的目的。

疼痛是身体向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信号是通过神经来传导的。西医的治疗方式就是服用相关药物,大多是麻醉神经的,阻止这种求救信号的传达,这样就算是治疗。其实这是一种欺骗大脑的做法,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前面讲过,身体小的问题,人体根本不会求救于大脑,只有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也就是人体自疗系统处于功能衰弱的时候,解决不了问题才向大脑求救的。安眠药就是典型的中断身体向大脑传达信号的一种药品,长期服用对身体的损伤很大。

我说:对西医的药物治疗,很多人开始认识到了其危害性,师傅,您怎么看待西医的手术呢?

师傅:近年来非常流行手术治疗,而且手术治病越演越烈,这又是西医带给人类的另一场灾难。身体是父母留给我们最完美的生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可我们随意交给医生来肢解、替换。最早的时候,我们不懂免疫器官,当身体的免疫系统与疾病搏斗的时候,我们不理解身体的发炎、发热症状,反而把这些人体忠诚的卫士比如扁桃体、阑尾、胸腺甚至脾脏都统统从身体割掉。这可能是人体最大的冤假错案,这些人体的忠臣的冤魂一直在向我们哭泣。现在很多女性得了女性病,动不动就把乳房割掉,把子宫割掉,把卵巢割掉,割掉以后你就不是女人了。既然不是女人又不是男人,你就是怪物。不是女人,事实上你也就没有男人会爱你,你就没有作为一个女人存在的意义。任何器官都在身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医院举起的手术刀纷纷砍向人类,这些刀的数量大

大超过了任何战争举起的枪口。许多人迷信器官移植,可是器官移植最多的生存年限只有七年,一般人就是那么一两年。因为人体有免疫系统,对于外来的东西,免疫系统天生就要排斥,就要向它发起进攻。因此做了器官移植的人每天要服用大量的药物,这些药物是干什么用的呢?就是抑制免疫功能的,让免疫系统好好睡觉,不捣乱。而免疫系统不活动了,你的整个身体就完全暴露在所有自然界存在的上千万种细菌之下,你的生命能经得起多大的攻击?我治病有一个原则,就是做了手术,器官切除或器官移植的病人坚决不接手,因为我没有办法帮他。

我说:所有的手术都不能做吗?

师傅:那倒不是的,手术是没有办法的时候的终极选择,但现在的手术太泛滥了,动不动就用手术来代替康复。

中医和西医的第二个区别就是有没有整体观。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器官、组织之间都是联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五行五脏”认为,人体器官最重要的就是五脏,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与五脏功能下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五行学说把五种内脏的关系做了联想界定。任何一个内脏都通过相生相克与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中医的整体观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人和社会都是一个整体,人体得了病可以从自然方面来和社会方面来求治。比如中医的四时养生,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要求人的衣食住行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影响健康。中医特别强调人的情志,而情志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健康的保证。

西医没有整体观念。中医治得病的人,而西医治人得的病。有一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很深:

从前有个人驼背,找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有一天到一家诊所求诊,这家诊所的医生说:“没问题,肯定能治好”,病人听了非常高兴,就让他治。这个人找来几个帮手,用两个门板把这个驼背的人夹在当中,放在地上用脚踩,驼背人一开始疼得大叫,后来就不做声了,家属一看驼背人已经断气了,马上揪住医生说:“你要偿命。”医生说:“我只管治驼背,又不管人死活。”

西医的眼中只有疾病,没有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更不会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思考。比如治疗癌症,西医只想到用化学疗法和放射性疗法去杀死癌细胞,他们没有考虑到化疗和放疗对身体的伤害,特别是伤害了免疫系统,如果人体没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几乎没有办法让疾病痊愈,甚至无法生存一分一秒。爱滋病就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首先被破坏处于瘫痪状态而不治。也许西医知道这种伤害,但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来避免。而且我们发现许多癌症病人居然吃着方便面或者啃着饼干上手术台,这在中医治病的过程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中医对病人饮食等生活方面的调理贯穿治疗的始终。

我说:细细想来,确实是这样。还有其他区别吗?

师傅:第三个区别是医学模式不同。西医按照生理系统和器官来分科,而且越来

越细。医学专业也越来越专科化,现在分出来的疾病已达到上万种,而且还在细分下去。西医的治病和护理也是界限分明的,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医疗和养护也是分开的,强调康复锻炼。还有心理治疗也不同,西医有专门的心理医师供咨询和治疗。而中医的整体性表现在,疾病的分类以内脏功能和重大病因为主,偏于粗略。而且医护不分,讲究综合治疗。在治病过程中心理治疗贯穿治疗的始终。这样中医治病有很多的优势,打个比方,现在有的百货商店规模宏大,像沃尔玛,提出一站式购物的理念。而中医的治病就是一站式医疗,只要你看一个中医,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

西医实行的是“分站式购物”模式治疗,要治好病,有时候要跑很多科。而且有时候患者也不知道自己要到什么科看病。甚至西医经常出现可笑的事情,比如一个肿瘤专家也许一个普通的感冒也不会处理。其实任何慢性病都是身体功能整体下降出现的结果,只不过是由于患者身体的个体差异,病毒首先在某些薄弱的器官上突破。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身体营养、废物、功能激素共用的通道,在几分钟内,所有的营养物质,毒素、激素可以周游全身。对于很多患了严重疾病的患者,他们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受损了。比如脾胃、肝肾等,因此慢性病可以有通用的治疗、调理模式。比如所有的慢性病都100%有脾胃问题,可以从脾胃治。而实际上也是如此,只要你控制了身体的进口,疏通的身体的出口,任何疾病就能调理好。

我说:一站式医疗,很形象。还有其他区别吗?

师傅:中医和西医的第四个区别就是诊断方式的不同。中医诊断“望、闻、问、切”,这些方法虽然没有标准的数据,但都是根据身体的感觉和感受来的,因此只要综合运用,判断就会是真实的。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根据“有诸内,必形于外”来进行科学的判断,就好比你看到一把椅子的影子,那影子的背后一定有实物一样可靠。而且中医的诊断能发现疾病初始阶段的情况,也就是量变阶段的细微变化。西医的诊断主要是靠仪器,仪器诊断的只能是结果。仪器是没有生命的,仪器得到的数据不能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来做灵活的判断,比如不能根据患者的脸色、形体、行为、语言等的不同来诊断病情。精神、个性、心理只有靠人的判断才能发现。当然中医的中断方式也有不足,比如中医诊断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个人医术、修养、见识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西医在一定范围内对病情的诊断有其准确性和客观性的一面。

中医和西医的第五个区别就是适应疾病类型不同。中医适应慢性病,也就是由于身体功能、体质下降而形成的病。因此对于慢性病,也就是由生活方式错误而形成的病,中医的方法不可替代。西医对于外伤、传染病,有独特的办法,在防疫、急救、手术上,中医是难望其项背的。但西医对于慢性病是束手无策的,比如现在流行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哮喘、肝炎、肾病综合症、风湿类疾病,都被西医冠以“不治之症”,说是科学还没有发展到治愈这类疾病的地步,对付这些疾病只能终身吃药。这类疾病如果求治于西医,等于是问道于盲,不治还好,一治疾病就会越严重,甚至很多病人都是被西医吓死的,比如癌症病人,他们很多被西医的思维控制,导致精神崩溃死亡。实在令人痛心!

西医是怎么“打败”中医的

作者:张丰,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读书人,媒体人,现居成都。

1906年,鲁迅在日本放弃了学医。去日本之前,他认为“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而现在,他则认为即使是西医也无用了,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就是在这一年,美国医生胡美(Edward H.Hume)在长沙创办了湖南省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也会运用西医创造“奇迹”来感化信众,但是,在胡美身上,才真正体现出西医与中医的系统性冲突。

1906年的长沙,依然是中医的天下。找外国医生看病,在当地一度被认为是犯忌。一位女士看到医生的白大褂,大惊失色,以为医生是在为自己送终。来雅礼医院就医的,大多是试过各种中医药方无效的病人,或者是收入较低的民众。雅礼医院的挂号费是40文,而名中医看病,则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雅礼医院的影响力仍越来越大。官员和当地有势力的乡绅,都是把中医请回家看病。有一次,长沙的财政主管梁先生病倒了,派轿子来请胡美,当胡美抵达时,他发现长沙最好的中医王老先生也在。“我们劝说母亲将你们都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两种医学体系中获益。我们希望你们一起检查病人,说出你们的观点。”在长沙,这是第一次把最有名的中医和西医请到同一个病人家里,在中国历史上,这也是十分罕见的事件:中西医同台竞技,现代性十足。《道一风同》详细记录了这一历史性场面,在今天中西医争吵不休而西医似乎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这最初的PK看起来是如此新鲜。

西医是怎么“打败”中医的

胡美鞠躬要求王先生先给病人检查。

王先生坐在病人床左边的椅子上,面对着他,凝视了很久,检查他的头部。脸部和脖子有肿块,脖子上有静脉震动。到此时为止,王先生没有将手放在病人身上。他俯下身,倾听各种可能的声音:不规则的呼吸,低沉的呻吟。

此后他开始问问题。病人病了多久?这是第一次发病还是反复发作?他受过湿还

是受过凉?在病前有没有家庭矛盾?又问了几个问题,王先生走到床边。“他精确而严肃地移动着。仆人们把一堆书(约有三英尺高)放到他手边;他把病人的左手腕轻轻地放在书上,长时间仔细聆听脉搏的声音。接着,将右手腕放在书上,一样仔细聆听脉搏的声音。他仔细观察病人的口腔、舌头和眼睛。”

轮到胡美了。他按照西医的检查方式给昏迷的病人检查,感觉脉搏,检查瞳孔、舌头、反射,使用听诊器和温度计。他甚至把病人的袖子挽起,测量血压,高得可怕。接着,胡美在椅子上坐下,请王先生先出示诊断。

王先生的回答很长,讲述了有关昏迷的各种可能性。最后他说:“你看到我仔细检查了左手腕和右手腕各三个脉搏点位。我们从秦代王叔和的教义中学会有关脉搏的技艺,他教导说任何疾病的特性最终都能通过两个脉搏彻底地检查发现。外国医生,如果你亲自感觉一下左边脉搏,你会发现最左边的脉搏,最靠近肘关节的那个,几乎消失了;最靠近手指的脉搏,几乎感受不到。这些观察,连同长期经验和对伟大医学圣人教义的关注,让我确信病人得了严重的肾病,还有相当严重的心脏病。我请求你再检查一遍,说说你是否同意我的诊断。”

病人身体肿胀起来,胡美用手指深深压进组织里,留下重重的凹痕。胡美的诊断已经让他做出独立的诊断,但出于对老医生的尊重,他再次把了脉。雅礼医院刚开业不久时,一位官员来看病,胡美只为他一只手把了脉,这位官员勃然大怒:“只把一只脉,怎能做出完整的诊断?”此后,胡美很注意在形式上做到完美,不激起病人的反感。胡美把脉后,告诉老中医,倾向于同意他的结论,但是他补充说,他将保留自己的判断,直到精确的实验室工作完成。

最后的化验结果,肯定了王老先生的判断。

王老先生从来没有见过实验室里现代的实验,比如那些化学化验和显微镜。一起出去的时候,胡美邀请王老先生访问雅礼医院,参观病房和实验室,“我相信你会有兴趣看到显微镜下显示的肾病。”

王老先生答:“谢谢你友好的建议。我怕自己不能完全理解。我们有关疾病的概念与你们西方非常不同。”他还补充道:“希望学生们不要忘记扁鹊和张仲景,以及有关脉搏的权威王叔和的名字和教义。”

这次同台竞技,算是打了平手。西医的诊断结果和中医相同,病人几天后死亡,显示出不管西医还是中医都还有局限性。正如书名所示,胡美在《道一风同》中对中医并没有偏见,除了对那种靠占卜看病的江湖郎中略有调侃之外,对真正的名中医,胡美往往抱着学习的态度。胡美去为一个腹痛难忍的孕妇看病,诊断之后,他认为除了流产没有别的办法,孕妇的家人请来中医,开了中药,6个月后,孕妇产下一个胖小子。胡美一直对这位中医的药方感到好奇。

我更感兴趣的,是诊断结束后两人的对话。胡美强调的是实验,而王老先生强调的则是传统。两人都清楚,对方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拥有不同的概念。中医追随的是经验,而西医依靠的是实验。胡美来华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所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医学院,换一个词,就是“现代医学院”。

这条路的艰难超乎预料。胡美初到长沙,根本不敢开医院,没有人会在外国人开的医院中看病。他花了一年时间学习汉语,第一天,老师教他在百家姓中为自己找一个名字。这样,Hume就成了“胡美”。医院开张时,他已经会问病人“贵姓”“贵庚”。胡美建立现代医学体系的过程,同时也是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第一个找他做外科手术的,是一位土匪。胡美帮他取出腿上的弹片,养好伤,他就可以躲过官府的排查了。没过多久,长沙出现针对外国人的骚乱,这个土匪是队伍中的一员,他阻止了同伙对医院发动的袭击。这是中国最传统的报恩故事,而不是西方文化主导的现代性叙事。

1914年,雅礼医院终于发展为集医院、医学院、护士学校为一体的湘雅医院,“董事会”中,不乏长沙本地的大佬,他们大都找胡美看过病,痊愈后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湖南都督谭延闿,他的肺炎被治愈后,“完全被现代科学折服了”,他劝说绅士们同意湖南省与耶鲁大学使团合作,开办现代医学教育。胡美对长沙当地政治介入很深,以至于谭延闿躲避袁世凯的追杀时,先化装成一位杨先生躲到医院里,在夜里由胡美护送到江上的美国轮船上。

西医对中国现代进程的参与,首先是作为现代科学话语的一部分,它代表着“进步的”文化,是西方强大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西医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着中国的政治进程。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在革命之前,孙中山是一位医生。革命家不断流亡海外的经历,包括他们对孙中山的崇拜,都让他们很容易把西医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而接受下来。袁世凯死后,长沙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重点,频繁更换着主政者,但是不管哪位军阀统治,他们都会和湘雅医院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医是缺席的。尽管长沙的大佬也请名中医看病,但中医始终无法和权力建立真正的联系,他们的诊断和药方,往往更具神秘性,对保密的要求也很高,这一切都妨碍了他们参与公共空间。

西医是怎么“打败”中医的

1926年,蒋介石率北伐军进驻长沙,此时,他正遭受牙疼的折磨。湘雅医院的医生立即前往。“一位看上去很精神的青年人,穿着衬衫,领口开着,来到桌前。医生问道:‘先生,贵姓?’‘蒋’,他直率地回答。旁观者都笑话医生没有认出将军。”接下来是意味深长的一幕,医生直接为蒋介石检查了牙齿,而省略了面对中国病人必须做的把脉。医生很快为蒋拔了牙,而蒋也表示感谢。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西医的一个标志性胜利,外科手术,消炎,这一切都很自然地完成,再也不需要把脉这些模仿中医的伪装。

美国医生请求蒋介石成为湘雅医院的资助人。蒋介石说:“感谢你们西方人为帮助中国人所做的一切,但是我们不能再支持帝国主义了。”正好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他希望教育部选择一组医学院,进行国有化。他问道:如果被选中,董事会的成员会同意改名国立湘雅医院吗?“那就是方向,”美国医生回答。蒋介石很精明地区分了西医中科学的成分和意识形态的成分,对西医进行了一种新的政治化:西医不再是西方的、洋人的、充满阴谋的,而是中国的、现代的、日常的。

几年后,湘雅医院正式成为国立医疗结构,而胡美的使命也宣告完成。有趣的是,在如今的湘雅医院官网上,“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湘雅的医疗水平,并多次介绍亲友来院看病”,政治上的肯定,仍然是一个价值要素。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新选.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 西医之长在于系统化、简单化、高效化,一个普通人学习几年,便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西医,可以治病救人;而这恰恰是中医之短,一个优秀的中医没有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是绝对称不上一个优秀的中医的。 在我们中国,有老中医之称,可从来没有老西医之称,为什么?因为中医只有越老越值钱,这是一门极难钻研的学问,它讲的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宇宙苍生的至理!至于你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学西医,为什么我们国家都用西医?那我告诉你,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而生活节奏又如此之快的国家里面,西医无疑更符合人民的生活节奏。 中医有中医的短处,正因为它太博大精深,太难钻研,学成周期长,治疗期长,见效期慢,因此现代社会极少有人肯下功夫去钻研这门学问,而且中医的中药是由许许多多的配药组成的,一副药方往往多达十几种甚至是几十种配药,任何一个配药,多一钱,少一钱,都完全是两个效果,因此其中微量把握,唯有大量的经验和摸索才能做到用药如有神。 同样,西医也有自己的短处,西医的短处在于:这是一门拆东墙补西墙的学问,你们在治好病人的同时会伤害到他们其他地方的健康,所以,进你们一次西医医院,实际上就

是缩短了下一次进医院的时间。 而我们中医则不是,我们讲究的是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讲究的是强身固本,借天地之力,借万物之灵,以强大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对抗病魔,让人做到少进医院,或者不进医院!所谓堵不如疏,治不如防就是这个道理。 归根结底,西医是一门使人病上加病的学问,它能让你一时摆脱病魔,但不能让你一世摆脱病魔,这门学问能够让人无数次的走进医院,心甘情愿的被医生宰割,所以它大行其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利益集团,得到了当权政府的支持。而中医的根本出发点是让人远离医生,远离医院,希望天下无病,所以它很难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产业链,所以很多的人希望它死掉,这样他们就好更方便的宰割病人了! 西医犹如青藏高原,高原之上山脉起伏,连绵不绝,雄伟壮丽,可谓世界屋脊,撑起一片天空;而中医犹如珠穆朗玛峰,虽然势单力薄,但是登峰造极,直参九天! 西医要通过X光和各种仪器的检测才知道这个人生了什么病,可我们中医却是望闻问切这四门功夫就能知道这个人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疗;西医要把人的身体打开了才能够治疗人体内部的一些疾病,中医则不用打开人的身体便能治疗病人的疾病。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严选内容)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 2008-10-05 10:00 当今社会上很多场合我们都可看见“中医”的旗号,那么,他们真的懂中医吗?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吗?是在按中医的精髓防治疾病、为人们造福吗?当你身患疾病而去寻找中医治疗,寻找到的真的就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的传统中医,而非在西医理论下将中药简单罗列组合的“用中药的医生”吗?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传统学科。简单地说,它与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西医是通过各种检验手段诊断疾病并针对疾病的症状进行治疗,强调的是与病邪的对抗;而中医是通过疾病的表象分析出人体本质上的功能失衡情况,然后通过对整体功能的调整,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主要依赖人体天然的自愈能力来解决疾病的问题,最终的目标是恢复阴阳的平衡。 江河有江河的生态调节系统,小湖泊有小湖泊的生态调节系统,人体作为高度发展的精密的生命体,更是有其独特而高效的生态调节系统,包括自愈系统,人体作为一个既封闭又与外界紧密联系的生态体系,对任何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异常变动,都能通过自身的生态调节系统进行调理,最终达成适应人体生长需要的平衡状态。

因此,中医的特点强调的是不直接对抗病邪,而是修补和激发自身的防御体系和自愈系统,从而与自然界的病邪达到相安无事的共存状态。西医的治疗对象是病,是将有检验指标的症状控制住;中医的治疗对象是人,目标在于促进生命过程的自我实现、自由发展及自行和谐,最终成为平人(阴阳平衡和谐的人)。 看过《狼图腾》一书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慨:越是严酷的斗争,越是能锻炼出强盛的群体!狼在与严酷的大自然以及强大的人类的战争中,成为越来越精明、狡诈、凶残、纪律严明、配合默契的战斗群体;而草原上的人们在与狼的长期斗争中也同样被训练得出类拔萃,最终造就了在战场上可以所向披靡的剽悍的蒙古民族! 同样地,细菌也在西医抗生素的围剿之下,不断变异并形成赖药性,从而战胜了层出不穷推出的一代又一代抗生素,因此,现在西医科学及技术虽然越来越发达,病菌却越来越顽固和难以对付,让西医日益走向束手无策的境地。 中医很聪明,从不去激发和培养敌人(病邪)的战斗力,不会造成敌人越来越难以对付的局面,也因此对恢复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同一般的效果,比如,在与“非典”的斗争中,中医药就发挥了独特的疗效,出现了很多典型例子,其中的一例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的叶欣护士长和邓秋云护士长在感染了非典以后,叶欣护士长一直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最后不幸殉职;而邓秋云护士长,

中西医的对比

西医起源于古希腊,它强调心与身、人体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它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 Wester n medic ine origi nated in an cie nt Greece, it stressed that the heart and body, the huma n body and nature to each other;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 nee to the healthy, thi nk that health mainly depe nds on the way of life,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 onal state, the en vir onment, diet, exercise, gen tle state of mind and will power factors. 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Chin ese medici ne theory system in in itial shap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han dynasty, the "yellow emperor," "the difficult of the typhoid miscella neous diseases theory" cold-i nduced febride four medical books can be used as TCM theory in itially formed sig ns.

中医和西医对感冒的分类及区别

同样是感冒,但从中医来看,感冒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西医又把感冒分为病毒性的和细菌性的,还有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而要对症下药,就要先了解自己患的究竟是哪种感冒。 流感、普通感冒有差别 流感的传播方式以及治疗方法是不同于普通感冒的,而且二者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例如得了流感是一定要到医院的,而鉴于大医院人多病杂,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感冒症状较轻者去社区医院就诊,或是尝试自我药疗。 那么,该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呢?专家指出,普通感冒虽然有咳嗽、发热、流鼻涕、嗓子疼等症状,但症状比较轻,而全身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如果用药及时,恢复比较快。而流感全身症状非常重,全身酸疼、头疼,而且一般有高热,都是38℃以上。此外,从传播途径上来看,流感通过飞沫就可传播,而普通感冒要靠接触传播。 风热、风寒感冒要分辨 中医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主要是看症状,同样都可能有怕冷、发热(即发烧)等症状,但如果有嗓子疼痛、咽喉痛、舌头发红的,一般考虑是风热感冒;如果没有嗓子疼等症状,一般考虑是风寒感冒。而且风寒感冒怕冷的症状比较明显,而风热感冒发热的症状比较明显一些。用中医理论来讲,风寒感冒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而风热感冒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涨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中医讲究辨症,除了从症状来判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从季节以及个人体质上来判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也很关键。例如冬天里风寒感冒多些,而春天里风热感冒多些,而在夏天也是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多些。而从个人体质来看,即使同样都是流感病毒或是合孢病毒感染,如果本身体质偏虚寒,就更容易患风寒感冒;如果本身偏火旺,属于阳热体质,就更容易患上风热感冒。 此外,饮食和环境也对感冒的类型有影响,如有的人偏爱吃辣,喜欢吃涮羊肉,体内有内火,感冒后热象就明显些,一般患的都是风热感冒。还有,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而且空气干燥、湿度低,处于缺水状态,患了感冒后容易出现发干、嗓子疼等症状,患的也是风热感冒。

中西医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治疗方案也有不同。中医是以我国特有的阴阳学说为基础,从整体上讲求阴阳平衡,治疗方案首先讲求调理阴阳,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治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是构成中医理论的基础和要素。治疗方案讲求治本为主,标本兼治;西医是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非常客观和直观地把人体和病因分析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西医针对性地治疗,不等于是片面的和微观的,这是人们对中医和西医的误解。中医不等于不讲求局面,西医不等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药品主要来源不同。我说的是主要来源,其实西药也有不少是天然药的提取物,如最初的黄连素。 3、由于理论体系不同,同样的疾病,经中医诊断后,很难用西药去治疗,而经西医诊断后,也很难用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正是使两者尽可能地融通。现在三甲医院很难做到中西医结合,甚至根本都不存在这种结合,洋博士是不屑于中医中药的。而一些县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开展的很好,在乡医院甚至中医大夫也用抗菌素,西医大夫也开中成药。 首先,要注意有以下几种禁忌:1. 忌临睡前吃东西: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它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于健康。2. 忌睡前用脑过度: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3. 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 4. 忌睡前说话:因为说话容易使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 5. 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处于亢奋状态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6.忌久卧不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太多会出现头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7.忌当风而睡: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从毛细管侵入,引起感冒风寒等疾病。常用安眠药不仅会引起抗药性,而且容易造成肝损伤。现推荐几种催眠食物仅供参考:1. 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睡前喝一杯牛奶,其中的色氨酸量足以起到安眠作用。饮用牛奶的温饱感也增加了催眠效果。2. 核桃:核桃是一种滋养强壮品,可治神经袁弱、健忘、失眠、多梦和饮食不振。每日早晚各吃些核桃仁,有利睡眠。3. 桂圆:性味甘温,无毒。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医失眠健忘、神经震弱等。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等梦的方剂“归脾丸”就有桂圆肉。 4. 莲子:莲子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心烦梦多而失眠者,则可用莲子心加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5. 食醋:劳累难眠时,可取食醋1汤匙,放入温开水内慢

中西医差别

中西医的区别在于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中医把人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有机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本身有自我防御、自我修复功能。因此,中医的主要工作,就是激发生命体的潜在能量,发挥人体自身力量来治疗疾病。而西医则把每一个病症看成具体而微的,仔细研究每一个病症的特点,并针对病因进行直接治疗。 【中西医的差别】 中医是临床医学,是中医先贤们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创建了…理?…法?…方?…药?闭合的环形理论,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完善。无论社会怎样进步它的理论体系都不会改变,可变的是不断进步和完善。 西医是实验室医学,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它理论的形成是开放的,是不断走向微观的,它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走向细化和分支。 中医所使用的药品完全来自自然,每一味药都是一个复方,很多药品都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且它的作用不一定是主要成份,是以人为试验个体的,然而有毒药品能治病以成为中医的共识,近几年利用剧毒药品砒霜溶液静脉滴注治疗白血病收到明显的效果,并受到西方国家的青睐和引进。 西医所使用的品药是实验室的产物,它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是以鼠为试验个体的,有很多药品有很多毒付反应。 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东西,本身就存在一些不太科学的东西,需要继承和发扬,更需要实事求是评价中医,正确认识中医。中医的科学性就在于中医本质中最精粹的东西。现代医学是建立在实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为那个时代已经开始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由人类科技进步带来的必然的医学进步。中医是在她哪个时代的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医学模式,中医与西医只是认识疾病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而已。中医是临床医学,难道西医就不是根于临床的?西医用所谓的毒药,难道中医所用的中药就没有毒,砒霜中医也用,这难道是中医的区别?中医发展的那个时代不可能有技术获得纯单体化合药物,如果能的话,她也必然会利用纯单体化合物。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是她认识的疾病观点与西医不同,是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配伍用药”观点造成了两者不同的处方用药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西医所用的化学药,只要你专心去用,你大可用中医的理论去运用它,如何配伍运用到临床中,现代医学的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认识,也可用中医整体观去整合,自可对人体更有具体的整体、全面去认识。 中医和西医其实都是针对人体的医学,如果扣除语言表述方面的不一致(中医通常从功能方面对人体进行划分,而西医一般通过解剖结果对人体划分),两者在生理学方面完全相同,比如中医里经络实际上是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等功能的综合表述,藏器是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所涉及的器官的功能的表述,腑器是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的部位的功能的表述等等,但两者在病理学上完全不同,西医假定所有疾病都是由于病灶引起的,消除了病灶就可以消除疾病;中医则假定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不正常引起的,消除了这种内环境的不正常就可以消除疾病。所以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不可能结合到一块儿。 中医是国粹,是一门总结、归纳、辨证的科学,如易经一般,一定要继承发扬;西医是现代实验科学,讲究事实与实验结果。 殊归同途,都可以治疗疾病,但互有不足,相互结合,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良药苦口(从医学角度看东西方文化思想差异与处事为人观)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

一、中医之现状 近年来,中医正迅速走向衰落,在许多地区,除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定之外,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 因此,许多基层医院已相继取消了中医科。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科目的齐全,对于其是否赢利则并不寄于多大希望。 某医院原有职工近200名,中医科人数14名。由于看中医的患者日渐稀少,中医业务难以为继,医院被迫裁减有关人员。除针灸、按摩、理疗等项目保留4名医生之外,其余的人每月领取350元生活费,皆回家自谋出路。 如果说基层医院的中医业务不容观,那么,个体中医诊所的情况又如何呢?某日,随友人去走访一位中医师,进入诊室,见其正在给患者打针输液。环顾四周,竟然连中药柜也没看见,于是,问其何故?答曰:中医所获之利尚不及店面租金,又如何能养家糊口?改行久矣! 一方面,许多正值年富力强、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从业人员正在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国家还在大批地培养新人。相当多的学员毕业后难以就业,或从事医药保健品推销、或到健身娱乐中心去做按摩,由于此类工作并不稳定,许多人最终不得不弃医从商,另谋它就。 现在,每二十家医院中,难得有一家独立的中医医院;每二十家个体诊所中,难得有一家独立的中医诊所。中医机构萎缩、人才凋零,其衰落之状况,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门庭冷落车马稀”。虽然中医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然中医在其些方面尚显局部的繁华,但是,如果我们依然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终有一天,中医会沦落成为一种普通的民俗疗法,然后,渐渐地、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 二、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 A、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入歧途的开始 疗效是中医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卓著的疗效,中医也就失去世了存在的价值。而中医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即“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这是中医的根本与灵魂之所在。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医实行的一场“和平演变”。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

中医区别于西医的两大特点

1 何谓辨证论治?如何区分寒热、虚实?怎样扶正、祛邪?……在社会“中医养生热”流行的当下,如何把晦涩难懂的中医专业术语,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现代话”,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生活,还需要时间和正确的解读引导。本报从今日起,特开设“中医科普窗”栏目,意在从基础做起,系统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敬请关注。 中医学区别于西医的特点主要有两 个,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若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异常外,还常常影响到别的脏腑,甚至造成整体功能的紊乱。 同时中医学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 界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整体观念是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到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 重视整体,是中医学的突出特点, 这样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的弊端。这一特点在现代医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辨证论治 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辨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 确立治疗法则。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 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和现 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其治疗方法有异,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因发病 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也不同,因而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麻疹在其不同的阶段,则属不同 的证候,初期(1~2天)疹未出透,治当发表透疹;中期(2~4天)肺热明显,治当清解肺热;恢复期(4~7天)余热未尽,肺胃阴伤,治当养阴清热。春季感冒,多为风热,宜用辛凉解表;夏季感冒,多为暑湿,宜用清暑化湿;冬季感冒,多为风寒,宜用辛温解表。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 胃下垂等,是不同的病,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既区别于见痰治痰、见血治血、见热退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疗法,也区别于那种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一方一药对一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原创)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刘陈英 说到中医与西医的区别,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医和西医。 西医很多人都清楚和了解,我就简单概括一下:西医起源于尸体解剖,因此,西医80%以上都是外科,也就是通过开膛剖肚来解决的。当然西医也有内科,就是通过打针吃药来治疗病体。其针剂和药物都是化学元素通过工业化生产制成的。 对于西医的这一分析和概括,相信大家没什么异意吧! 而中医了解的人很少,但是有三点是大家都同意的,就是一、中医起源于古代。至于古到多少年历史,那就见仁见智了,这点暂且按下,容后再表。二、中医也分药石学和金石学:药石学就是中药,金石学主要是针灸。这点也没异义是吧。三、中医的药石学,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硫磺啊等等,绝大多数都是取材于自然。这点也没异义是吧。 虽然大家对于中医的这几点认识只是中医的一点点皮毛。中医的精髓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真正要了解和精通中医,首先我们要理解和承认一个最基本的原理。这条最基本原理也是宇宙间的真理,也就是《圣经》中上帝所说

的“道”,也是老子矇眬中所认识的“道”,也是《易》中所说的太极所包含的“道”。——这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的原理。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的原理。因此认为他是玄学。是迷信,是虚幻的。有人说:“中药用水煮,就有了水元素;用火烧就有了火元素……”哈哈哈,这真是让我笑掉了大牙。 实际上,这是一条很简单的原理,就是:把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的元素,按照它们的光谱颜色,我是指自发光光谱,分成赤(红)色为火行元素,黄色为土行元素,白色为金行元素,黑色为水行元素,绿色为木行元素。这里的“行”实际上是“类”,五行就是分成五类。 这五类元素相生相克。 这样说,大家应该了解了吧,对于五行学说不再感到玄虚了吧。 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的精髓:比如现在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多元素有两条甚至三条不同颜色的光谱,这就说明这个元素还不是单纯的元素,还是化合物或者混合物。比如钠有两条亮黄线,氢有一条蓝线一条红线等等。 按照这个线索继续分析和研究下去,我们就有可能剥离出更多我们目前所不认识的元素。

浅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比较Word版

浅谈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比较 通过这六次课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学习,在人文、科学、教育、哲学等方面对了大致的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自己受益匪浅。 我觉得作为一名医学生,这样的一门课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众所周知,西方的医学是发达的,它给我们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更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中国国粹---中医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下面我来简单的谈一谈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一些相同点与区别,希望以后从事医生这个行业之后也能够对中西方医学方面的观点有自己的见解! 医学的起源来源于哲学,哲学方法从诞生起就分为西方哲学方法和东方哲学方法。在两种不同的哲学方法指导下,产生了西医和中医两种医学体系,其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健康。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现代科学来判断中医的科学性,中西医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精华。 一、起源相同 医学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而起源,经历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1、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2、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并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3、医、巫的

合与分

,医巫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同经历过的一段历史,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医疗知识才有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进而医巫斗争,逐渐打破束缚,确立医的独立地位,并走上继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或许这个理论在当今不是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思考与研究;4、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巅峰之作“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雅斯贝尔斯说)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堪为中医奠基之作。在西方,《希波克拉底全集》“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他的确解决了在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辨、临床实践。《内经》强调天人合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西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也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从中西医之异同看中西医之争

从中西医之异同看中西医之争 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有人说西医只懂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此消彼长,这个争论从未停止。以至于现在很多老百姓在生病后都会产生疑问,到底是去看中医呢还是去看西医呢?笔者认为,“中医”和“西医”,并非如“是”与“非”、“科学”与“非科学”那般完全对立,医学的终极目标是治病救人、是维持健康,如果不是人类还面临着很多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哥德巴赫猜想”,那么,即便是纠缠了百余年的中西医学,依然是可以互相为谋。因此,对中医学与西方医学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对于我们学习中医或西医学理论,使二者互相取长补短,端正对中医学或西医学的看法、发展中医事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和与抗——调和与对抗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为一整体,必须阴阳调和,古语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中医治病以和为贵,注重调理阴阳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在肿瘤治疗中,更是注重调脾胃,和阴阳,辩虚实,调和机体的整体功能,从而恢复机体正气,扶正固本,增加免疫,抵抗外邪。而西医治病要检查到人体致病的病原体,从组织器官到基因蛋白的变化,治疗手段是对病因的对抗治疗。西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病灶,细胞毒药物及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等都是以对抗为基本要素。 瘤与人——局部与整体 很多人都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但究竟什么是标、什么是本呢?我认为,人为本,病为标;局部是标,整体是本。中医治病考虑的是病人身体的全部以及与其相关的整体环境,而西医治病则专注于发病的那个或那些组织器官。因此,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西医是治疗人得的病,中医是治疗得病的人。同样,西医治疗肿瘤重视局部,注重人患的"瘤"。如WHO和RESIST肿瘤疗效评定标准,注重瘤体的有无和大小,治疗重心在瘤体,手术、化疗、放疗等都是针对瘤体的“杀伤武器”;而中医则重视整体,注重患瘤的"人"。认为肿瘤是全

论中医与西医的主要区别

论中医与西医的主要区别 2003年,一场让全国上下恐慌一片并且突然爆发席卷全球的非典流感(西医称为SAS)的流感病毒,造成全球各国大批人员伤亡;当时全国各大小城市公共服务场所几乎空无一人,人们上街均带口罩,害怕传染上非典;世界各国也一样,欧美发达国家也对非典病毒迅速扩散非常恐慌;世界卫生组织不得不每天通报世界各国的非典流感病情;然而,就在全球各国西医不知如何治理这一从未见过的非典病毒的时候,中国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非典流感肆孽扩散二个月左右时间,奇迹般治好了大批感染非典的病人。全球所有西医界专家医生非常奇怪无法理解,中国中医连非典流感病毒特征性质成分都没有搞清楚,怎么能够神奇地治好非典流感病人?这场人类抗击非典流感病疫的战斗,让中医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为什么西医对突然爆发的非典流感病毒无能为力?而中医能够在不清楚非典流感病毒成分特性的情况下治好感染非典的病人?要明白其中原因道理,必须首先明白中医与西医到底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众所周知,中医有几千年发展历史,而西医只有二百多年历史。如果要正确认识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恐怕要从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基础开始了解。 笔者非专业医学人士,在此只能谈些自己学习中医养生思想理论后的心得体会,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些中医阴阳平衡辨证治疗方面的思想心得。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无价之宝,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千秋万繁衍不断的生命健康保障。中医的思想理论来源于中华民族先辈对天地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实践总结;今天,我们无法考证中医开始起源于哪个非常确切的年代时点,也无法知道有哪位先祖创立了中医的思想方法,然而,我们可以确定,中医的创立者一定是一些道德高尚充满灵性和悟性的先辈们,笔者推测这些德高望重聪慧绝顶的先辈,在天地大自然的生存劳动中观察发现了:阳光、空气和水对人类对地球上其他生物不可或缺作用;上天赐予大地一年四季阳光空气和风雪雨露;大地孕育一年四季从出生、成长、成熟到凋落全过程的五谷杂粮和虫草花树;为什么天地大自然拥有四季鲜明的自然规律?为什么天地赋予人类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各种丰富多彩食物?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有风雨雷电?人与天地宇宙大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虽然,我们两千多年前的祖先没有今天西方天文物理化学的解释答案,但是,我们聪明伟大的祖先却发现了天地宇宙大自然与人类的辨证关系,那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与天地共同享有的生命保障;地球上自然生长的所有生物与人类一样全都必须遵守天地宇宙的自然规律;因为地球上的生物无法脱离天地宇宙大自然生长环境资源。进而,我们聪明伟大的祖先发明创造了人类与天地宇宙大自然共生共长的阴阳平衡理论,发明创造了维持人体生命健康的阳光、空气、水和粮食互相转换的人体气血转换运行理论。中医治疗人体生命最重要的思想理论阴阳平衡理论,就是太阳照耀大地的阳光给人体带来阳气,大地土壤水气上升给人类带来阴气,人体只要保持阴气和阳气平衡协调就能保持健康。人体从大自然中摄入粮食、水、空气和阳光可以转换成身体需要的气血,人体只要气血运行正常就能保持健康。阴阳平衡理论和气血平衡理论是中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医医生看病就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检查病人身体的阴阳平衡状况和气血平衡状况,然后,根据检查后病人阴阳缺失和气血亏损的情况,再用推拿、针灸和中药的方法调理恢复病人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平衡。

中医和西医,一分钟告诉你他们的区别

中医和西医,一分钟告诉你他们的区别 中医和西医,一分钟告诉你他们的区别 2016-06-24 中华中医网 中医讲究“阴阳调和,通身调理”,而西医则讲究“局部施治,对抗治疗”,近些年来,中西医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有不少人来问大侠,看病究竟是中医好还是西医长,大侠往往都微微一笑,因为这个问题在目前来看是无解的,而中西医,治疗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治疗的方法和理念不同罢了。 占优势的究竟是中医还是西医,大侠可以做的一一就是罗列出中西医的这些不同,评判的事儿也只有你们能做了。一、中医代表的是优秀的草药文化,而西医代表的是现代高科技的制药文化 中:古有华佗刮骨疗伤称外科鼻祖,又有李时珍尝百草而知其功效,丰富的施治经验和药方是中医的核心竞争力,无数的病例和经验使得一些药房是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经有先人一代代的完善和补充,可谓是饱含了无数经验和成果的魁

宝文化。 西:现在科学下发扬光大的西方药剂文化,通过对各种药物成分功效的研究,将一些成分组合起来治疗局部病症,以科学的方式分析出来功效和副作用,药物直达病灶,是成长于科学之下的现代文化。二、中医施治如火底去柴,西医施治如沸锅添水 中:中医施治,讲究全身调理,也就是说通过全面性的调理达到治愈局部病症的效果,犹如釜底抽薪般的治疗方式,往往是治一而治通身。 西:西医施治,讲究局部治疗,药效直达患处,也就是通过合成药剂,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让药物直达患处,达到治疗的目的,往往是治一就是一。 三、中医治病看重精气神,西医治病看重红肿胀痛和血尿粪便 中:中医上诊治的主要方法是“望闻听切”,也就是通过“观其气色”“听其声音”“询问症状”“把其脉搏”,看中的是精神是否饱满,神色是否正常,经脉是否通畅。 西:西医诊治主要是看身上的一些反应和变化,通过检查局部红肿胀痛及尿液粪便情况,确认病症,进行针对性局部治疗。 四、中医用药靠经验,西医用药靠结论用药,顿服区别甚大中:中医用药分温热寒凉平,把不同的要分为不同的类型,

中医与西医上最大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上最大的区别 中医治病有很多的优势,打个比方,现在有的百货商店规模宏大,像沃尔玛,提出一站式购物的理念。而中医的治病就是一站式医疗,只要你看一个中医,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西医实行的是“分站式购物”模式治疗,要治好病,有时候要跑很多科。 我问:师傅,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什么呢? 师傅: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也在思维方式上。西医单纯地靠人类的医药技术来对抗疾病,把人体的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能力放到次要的地位,甚至漠视它的存在。西医信奉人类的智慧,在对付疾病的过程中,用所谓的科技来唱主角戏,甚至唱独角戏。中医更多的依靠增强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对付疾病,在“治”和“养”上更偏重于“养”,“治”是外力,“养”是内力,也就是身体自身的自我修复能力。中医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地位,在对付疾病上,医生甘心当配角,帮助身体打赢这场与疾病搏斗的战争。 西医遇到慢性病的时候几乎都是采用“饮鸠止渴”的方法。饮鸠止渴是讽刺那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目光短浅的行为。比如身体有许多排毒的方式,咳嗽、脚气、腹泄、发热、呕吐、青春痘、斑、癣、痔疮、流汗等,都是身体排毒的自疗行为,可是西医根本不理解人体的这种生理现象,而采取阻止症状的方法来干涉身体。咳嗽就吃止咳的药,发热了就打退烧针等,这样一来身体虽然没有了症状,也没有排毒的痛苦,但是毒没有出来,留在身体里对身体造成更多的危害。西方现在出现了一种“顺势疗法”,思维方式就完全相反,理解身体的这种自疗行为,并且帮助身体来达到排毒的目的。 疼痛是身体向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信号是通过神经来传导的。西医的治疗方式就是服用相关药物,大多是麻醉神经的,阻止这种求救信号的传达,这样就算是治疗。其实这是一种欺骗大脑的做法,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前面讲过,身体小的问题,人体根本不会求救于大脑,只有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也就是人体自疗系统处于功能衰弱的时候,解决不了问题才向大脑求救的。安眠药就是典型的中断身体向大脑传达信号的一种药品,长期服用对身体的损伤很大。 我说:对西医的药物治疗,很多人开始认识到了其危害性,师傅,您怎么看待西医的手术呢? 师傅:近年来非常流行手术治疗,而且手术治病越演越烈,这又是西医带给人类的另一场灾难。身体是父母留给我们最完美的生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可我们随意交给医生来肢解、替换。最早的时候,我们不懂免疫器官,当身体的免疫系统与疾病搏斗的时候,我们不理解身体的发炎、发热症状,反而把这些人体忠诚的卫士比如扁桃体、阑尾、胸腺甚至脾脏都统统从身体割掉。这可能是人体最大的冤假错案,这些人体的忠臣的冤魂一直在向我们哭泣。现在很多女性得了女性病,动不动就把乳房割掉,把子宫割掉,把卵巢割掉,割掉以后你就不是女人了。既然不是女人又不是男人,你就是怪物。不是女人,事实上你也就没有男人会爱你,你就没有作为一个女人存在的意义。任何器官都在身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医院举起的手术刀纷纷砍向人类,这些刀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任何战争举起的枪口。许多人迷信器官移植,可是器官移植最多的生存年限只有七年,一般人就是那么一两年。因为人体有免疫系统,对于外来的东西,免疫系统天生就要排斥,就要向它发起进攻。因此做了器官移植的人每天要服用大量的药物,这些药物是干什么用的呢?就是抑制免疫功能的,让免疫系统好好

中西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原创)

中西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微评:中医和西医的争争吵吵,到现在一百多年了。虽然隔三差五跳出来一位两位捍卫中医的,但这场官司早就有定论了。只不过在当今的中国,中医这个大旗还竖在那里,至於旗下面站着坐着的是什么背景,咱们先不多说,开宗明义说说概念。 文/Kita(https://www.doczj.com/doc/c72779794.html,) 大约在5000年前,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注重自身的塑造, 渐渐产生了一种针对自身生命健康的一种文化系统,即医学,并随着历史的 发展,逐渐演变成了较为系统的古希腊医学,古印度医学和中华医学三大医 学文化系统。中华医学和以古希腊医学为代表的西医是两种极为不同的医学 体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文化,也象征着两种国家文明体系下的不同的哲学 思想和思维方式。 虽然中医和西医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针对人体进行健康治疗。但是各 自在基础理论、内容、诊断治疗等方面,有着本质和形式上的差异。 一、中西的哲学思想

从哲学起源来讲,西医来源于古希腊哲学,他强调还原论的分析思维,在探索未知事物时着眼于物质元素的质和量,即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根据这一哲学思想,形成了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的系统性的西医理论。中医来源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主要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自然哲学思想,主张天地、人世、生命为有机和谐的整体,提出天地人合而为一的宇宙观。中医一直在这种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顺应自然规律变化的以调和阴阳气血,通道经络脏腑,并结合调理饮食,运动,行气,按摩,针灸,药物等医学方法理论体系。 二、西医旨在治人的病,中医旨在治病的人 在两种本质不同的哲学思维熏陶下,中医和西医遵循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理论方法走向不同的疾病医治道路。西医立足于笛卡儿哲学,认为人体是机器,疾病是机器失灵,医生的任务是修理失灵的机器。它将人体分割成单个部件,将疾病归结为某一特定器官的病变,并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这一病变排除。中医立足于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整体性,主张生病是阴阳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分辨阴阳,辩证施治。 三、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西医在治疗疾病时,按照分析性思维,将疾病剖析分解到具体哪个器官的病变,通过利用化学和物理治疗,以排除器官故障,并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来辅助治疗。西药的成分往往由单一或几种化合物组成,对药物的有效成分一清二楚,药物用量精准。因此,西医具有单一性和精准性,疗效快,善于治标,他往往对该部位引起的其他病变不能同时根治,药物治疗甚至会导致其他病变。 中医在于治疗病的人,治病时强调整体性,同时考虑人的病与生理,心

中医药 西医药 的异同

中医大多以草药为主,为什么因为中的理念在于补,人体缺少什么就把缺少的东西补足了,人就自然而然好了。 而西医大多以药片为主,为什么因为西医的理念是治,你哪里痛我就给你治哪里,所谓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就是这样子。 不同:理论基础完全不同,西医是建立在解刨学基础之上的.中医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 效果:预防--中医优于西医治疗 首先明确其相同点:1.中医与西医都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与转归的科学。(这里抨击一下前些年北大某教授说的中医是伪科学的错误论点)然而西医的理论体系较为独立;2.中医与西医的研究对象主要都是人体,当然,西医的研究对象相对广泛,比如: 普通动物等。 2.研究疾病的观念不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通常都是通过全身治疗来治疗某一部位的疾病!以宏观的思想来认识疾病。故其研究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治疗疾病注重经验;西医讲究微观的思想认识疾病,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疾病注重微观证据。 3.诊断方法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疾病;而西医通过 体格检查的同时更主要借助医疗器械诊断。故其诊断方法优于中医。 4.治疗方法不同: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各种剂型或结合针灸,拔罐,推拿,按 摩等手段进行治疗;而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及化学药物对疾病治疗。 5.优势不同:中医的理论体系注定其优势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及功能性疾 病;而西医的理论体系主要优势在于急性病、器质性疾病。 2.研究疾病的观念不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通常都是通过全身治疗来治疗某一部位的疾病!以宏观的思想来认识疾病。故其研究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治疗疾病注重经验;西医讲究微观的思想认识疾病,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疾病注重微观证据。 3.诊断方法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疾病;而西医通过 体格检查的同时更主要借助医疗器械诊断。故其诊断方法优于中医。 4.治疗方法不同: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各种剂型或结合针灸,拔罐,推拿,按 摩等手段进行治疗;而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及化学药物对疾病治疗。 5.优势不同:中医的理论体系注定其优势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及功能性疾 病;而西医的理论体系主要优势在于急性病、器质性疾病。 2.研究疾病的观念不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通常都是通过全身治疗来治疗某一部位的疾病!以宏观的思想来认识疾病。故其研究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治疗疾病注重经验;西医讲究微观的思想认识疾病,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疾病注重微观证据。 3.诊断方法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疾病;而西医通过 体格检查的同时更主要借助医疗器械诊断。故其诊断方法优于中医。

中医与西医的一些对比

中医与西医的一些对比 如果列位以为,本兔这是在进行一场列举双方治疗效果的对比,那就错了。面对方肘子抱起的反中医恶浪,必须要有着眼于根本的,强力的回击才能应对。 我今天在这里的对比,其实是在其他论坛的一些发言的撷取。 首先,如果本兔在这里说,西医与中医一样,都没有脱离巫医依靠经验的状态,大家会奇怪吗? 列位正常的想法是,绝对不相信西医还没有脱离巫医的状态,但是本兔在这里敢这样说,肯定也不是脑子坏了。于是疑惑地看我讲下去。 反中医思潮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质问中医理论中的一些概念是什么物质。比如,问阴是什么物质,阳是什么物质,化学成分是什么,扶正祛邪的化学反应是什么…… 8错,这些问题中医是回答不了的。但是这些问题回答不了,是否意味着中医就不科学呢?打个比方,在核物理反应中,要求他们回答氢气具备氧化性还是还原性,是否很可笑呢?核物理的理论中回答了不了这个问题,是否证明核物理是不科学的呢? 而且,按照这种思路,西医回答不了的问题也是一抓一大把。比如,本兔曾问一个反中医人士,人不喝水,为什么会感到口渴,希望他从西医的角度来解答。他回答,不喝水,会造成体内水分减少,于是口渴。本兔又问,为什么体内水分减少就会让人口渴呢?他答,因为水分减少,会造成体内盐浓度上升,于是导致口渴。本兔又问,为什么盐浓度上升,就会导致口渴呢?他答,因为盐浓度上升,会刺激垂体分泌APH,于是刺激中枢神经导致口渴。 于是终极问题出现了——为什么盐浓度上升,就会刺激垂体分泌APH呢?为什么APH作用于中枢神经,就会让人口渴呢? 他回答不了,于是就说,中医伪科学只能在唯物主义尚未探知的地带活动。 可问题是,为什么还未能探知,就敢于确定西医是科学的体系之下呢? 看到了吧,西医是一种微观医学,他必然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一切问题。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窘境。 而中医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很简单,因为体内津液主要由水构成,不喝水会造成津液亏虚,津液亏虚了,就会造成唾液的亏少,由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决定了口渴的出现。 在这里要说明,唯物主义哲学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物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如果存在一个唾液亏少的身体,必然会带来口渴的感受。 这就是中医的特点,中医是宏观医学,不需要从微观的每一个细节去分析问题。就如同哲学所提供的不是每一个具体方法,而是方法论一样。 当前阶段,其实生命科学发展的水平还很低,有些人被西医眼花缭乱的仪器吓住了,以为那就是科学的代表。西医的仪器之眼花缭乱是因为他们的微观医学本质要求必须如此,否则无法看病。 从逻辑上讲,要想彻底地解决一个问题,就必须要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把根源给挖掉,这样自然问题就解决了。为什么中医里有“治标”与“治本”的概念呢?就是说明中医认识到了解决问题需从根源入手。 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说炎症,在西医理论下,既然是炎症,肯定是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导致的,杀菌就是了。但是列位请注意,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什么细菌都有,而且人体在生活中接触的病原体也是极多的,甚至人体内本身都有大量细菌,可为什么某些人就会被此类病原体感染,其他人就不会呢? 而且众所周知,在西医中最令人头痛的是慢性炎症,用药之后好一些,过一阵子又复发。如果说,这些疾病根源真是仅仅细菌等病原体的话,那么为什么采用“杀菌消炎”的手段消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