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允价值基本内涵的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基本内涵的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基本内涵的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基本内涵的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基本内涵的文献综述

张筱竹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学术界对公允价值基本内涵的讨论经久不衰,探讨激烈、观点各异。深刻理解公允价值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回顾公允价值的发展变化历程,并厘清其基本内涵。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沿革基本概念计量属性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回顾和厘清公允价值的发展变化历程,加深对公允价值基本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一、公允价值的历史沿革1.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历史沿革。1953年AICPA的ARB中正式提到公允价值(葛家澍、徐跃,2006)。ARSNo.1(1961)最早系统讨论了公允价值(葛家澍,2007)。SFAS12(FASB,1975)是第一个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要求可变现的普通证券用公允价值计量(于永生,2005)。

1990年,SEC主席Breeden倡导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推动了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和实务中的发展(Scott,2003)。《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公告(FASB,2006),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目标、范围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阐述。2007年FASB公布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会计准则公告。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曹秋菊苏艳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贸易理论投资理论 一、国家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产业安全起源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国家经济产业安全的理论也正在讨论、构建和形成之申。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曾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处于低生活水平、高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国与富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悬殊。力量的悬殊不仅表现在富国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富国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穷国转移技术、外援和私人资本的专断权力"发达国家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切合后者实际国情的价值观、体制以及行为准则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着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以巴西学者T.D.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者认为"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若干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另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制约"。他们认为,经济上依附将会产生国内经济不稳、加强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受跨国公司的压榨等不良后果。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国际金融体系有内在的"疯狂、恐慌和崩溃"倾向。它容易不时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不稳、投机、为追求更高收益率或安全避风港而出现的资本抽逃。他认为,国际金融是同霸主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影响紧密相关的。霸主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收益者。总之,从发展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经济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蕴涵着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① 二、国家产业安全的贸易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是产业安全经济思想的萌芽。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它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是: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为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干预经济。景玉琴(2005)研究认为,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选题背景 19世纪末开始,历史成本计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衍生工具得到发展,人们对缺乏及时性和相关性的历史成本计量产生了怀疑,公允价值计量以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而备受关注。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条---公允价值计量,为了顺应国际趋势,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会计准则中广泛涉及,范围涉及资产,负债和权益的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会计和金融界争议的焦点。但有调查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助推器,不建议停用,而是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不断地推广和完善的过程,理论上企业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利润与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和宏观金融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和金融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公允价值反映到公司的会计利润和报表中来。如:当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金融资产,要将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从表外披露移到表内反映;对于债务重组,由于债权人对债务按照市价重新衡量后,债权人的豁免使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负债而产生的债务重组利得,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表,这些重要变化都将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润。 二、选题的意义 企业利润是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部门等众多报表使用者最关心的数据之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影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的影响成为会计界和金融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目前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还不是很多。通过对上市公司最新的报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近几年公允价值计量使用对利润的影响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以下意义:首先,帮助报表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对当前上市公司利润的变化有更清晰的了解,加深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的理解,更好贯彻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其次,分析具体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影响,从而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对我国公允价值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综 合 一、高校奖学金的定义 学界对于奖学金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奖学金和助学金是不同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奖学金属于助学金的一种。张丽芳和肖国超在《高校奖学金的合理评定发放研究》中指出,所谓的高校学生奖学金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的奖学金。奖学金不同于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奖优,而助学金、贷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助贫;伍力、黄权标在《中美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认为,奖学金也指助学金,设立的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这两种观点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 二、高校奖学金的分类 高校奖学金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吴春娥、王林清在《关于高校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的研究》中,把高校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企业设立的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单向奖学金;纪佳妮在《论高校奖学金的奖与罚》中指出,高校奖学金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国家奖学金、各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和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各高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大致又分为校级奖学金、院级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特长奖学金。对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奖学金进行分类,笔者赞同上述第二种分类方法。 三、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含义 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制度包含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欧阳曦、李宇红和欧阳球林在《高校奖学金制度合理性的浅见与探讨》中指出,奖学金制度作为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对学生进行奖励、激励的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把学者们的观点综合起来,把高校奖学金制度定义为高校普遍实行的一种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在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制度。 四、高校奖学金作用的研究 对于我国现行高校奖学金的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从诸多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奖学金作用的观点还是比较统一,笔者也很赞同他们对于奖学金具有激励、导向和资助三大功能的观点。 五、高校奖学金制度的研究现状 1.对于奖学金制度的现状的研究 (1)高校奖学金设置的研究。杨晓雷在《高校奖学金工作“项目化”的设想》一文中认为,美国的奖学金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对优秀清贫者的奖学金、对学业优良者奖学金和“限制性”奖学金(它要求接受奖学金的学生所学习的领域与提供奖学金的组织有特殊关系)。潘俊宇在《中外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指出,我国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还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研究生奖学金等。学界对于奖学金设置的观点非常多,而且观点各异,笔者通过阅读各类文献资料,结合学者们的不同观点,认为奖学金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二是各高等院校自己设置的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其中综合奖学金又分为校系两级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得出的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包括文艺特长奖学金等某一方面的奖学金。三是社会奖学金,包括企业、组织或个人在高校中设立的奖学金。 (2)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冯变英、李霞在《奖学金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指出了奖学金评定中学习成绩的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将学习成绩的标准化处理以确定奖学金的归属。徐永生在《对我院学生奖学金评定方法的改革研究》一文,提出正态分布理论,采用标准总分方法,对该院奖学金的评定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更趋于科学化、定量化。以上种种研究表明,奖学金评定方法和评价体系趋势朝着自动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注意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高校奖学金发放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提出,奖学金的发放制度是奖学金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将发放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的发放是奖学金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把奖学金发放工作的宣传制度化。从以上文献资料中可以得知学者们都认为高校对于讲学金发放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奖学金发放环节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完善不仅要解决奖学金的设置、评定等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应把奖学金的发放正式纳入奖学金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奖学金制度。 2.对于奖学金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 (1)对于奖学金奖项设置存在问题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认为,奖学金的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邓亮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87

会计文献综述

西南大学辅修会计课 程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 献综述》 班级:2013级会计三班 姓名:罗一鸣 学号:222012326032012 序号:110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献综述摘要:目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 内容。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概念框架体系。而我国目前只是加速颁布实施了具体会计准则,但具体会计准则却造成前后准则矛盾重重和会计实务的混乱。因此,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是必要的和紧迫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以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订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财务会计概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前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6年12月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三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个概念,其解释为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也就是说其是目的是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理论依据。随后,基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对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开始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我国与西方相比,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较晚。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引用始于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试图把其作为概念,但其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和理论体系,把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功能混为一谈,从而不能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依据。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企业会计的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出现一些问题,这也加剧了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迫切需求,从而也决定了对其综述的必要性[1]。通过综述我们可以明确了解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发展轨迹,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核心、存在的争议以及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二、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演进过程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萌芽阶段(1979年一1991年)1979年到1991年,中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仅仅处于萌芽阶段,从已掌握的资料看,除了翻译的文稿以外这一阶段没有相关的研究性文献。此时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时机尚也未成熟。但是,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国内的学者和准则制定机构还是关注了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在研究思路方面有所借鉴。如1984年葛家澍在《美国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评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1—3号)》一文中对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1—353号公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目标能指明方向,概念能解决问题”,此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观念开始进入国人视野。

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文献综述的写法和基本要求

题报告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基本释义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 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高级文献综述是确立原创性研究问题的基础,也是对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 文献综述写作相关写作要求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一、序言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 是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和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素质, 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学习, 因此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尤其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现有的研究大部分为针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单方面调查,主要有: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学习拖延问题等几个方面,但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定位于从大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整体上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令其更好的完成学习和教学工作。 二、历史发展 (1)学习拖延 Hin,Hill,chabot和Barrall(1976)对大学生进行了最早的有关拖延的问卷调查,共调查了5个大学的500名学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拖延程度进行自我评定。他们的结果表明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绝大多数时间和绝大多数学习任务上都存在学习拖延,而且学生的拖延程度和年级是呈正比的。Bridrdy(1980)首次对大学生的拖延进行了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问卷调查,也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比如发现有20%的学生报告说自己是“问题型拖延者”。Aitken(1982)对大学生的拖延问题进行了一个更加广泛也更加可信的问卷调查。她研究的样本是美国两个州立大学的大约120位大学生。尽管Aitken从来没有公开发表她的问卷,但这依然是拖延研究中重要的工具。Aitken发现学生的拖延是呈正态分布的,而拖延分数在标准分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学生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她认为有超过25%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而且拖延和“低自尊”有着一42的相关性。solomon和Rothblum(一984)对342名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拖延的调查,有半数的学生认为拖延是个中等的或者严重的问题。McCown,Johnson和Petzel在1986年也进行了类似的问卷研究。他们发现学生的拖延和学习成绩以及大学厦门论文网生活的满意度是呈反比的。但有关拖延的最大范围的研究是1994年McCown和RobertS进行的,他们用Aitken的问卷和其他行为问卷、自陈量表调查了共1543名大学生。他们发现拖延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国内,对学习拖延的实证研究几乎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陈宝华(2006)通过对上海476名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大约2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 (2)Maslaeh的三维倦怠理论 1981年,Masla。h与Jacks。n编制了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认为职业倦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定义,即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缺乏人情味(depersonalization)、个人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personalacc。mplishment)。情绪衰竭是指个人的情绪资源及与之相关的生理资源被用尽的感觉,代表工作倦怠的个人应激维度。在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彻底的一个,有很多研究报告指出,情绪衰竭维度代表着工作倦怠的核心内容。Maslach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倦怠现象的本质,是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田MBI量表也被运用于学习倦怠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在研切孟究学习倦怠时往往采用不同版本的姗I 量表。有些学者就曾根据MBI最早期版本发展了MBI的学生版。古尔德等(Goldetal.)学者曾以师范生为对象,探讨它们未来在教学上的倦怠现象。采用MBI一FormED.量表,修正量表中的工作地点、对象、及工作性质以适合学校情境,他们将此修正过的量表成为大学

工业经济效益文献综述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国内外综述 经济效益,通常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相应的劳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简言之,即从事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其基本思想主要是投入产出法。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全面性,决定了其考核方法的综合性,主要是对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基本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指数法、效益——费用法、功效系数法;客观评价法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嫡值法、因子分析法。 国外研究综述 (1)工业空间集聚体理论 早期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Hoover的效益分级理论,Perroux的生长级理论以及Isard的工业群落研究。Hoover认为工业活动和城市的定位取决于三大要素: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基础;地方相对集聚分布的产业经济以及交通与通讯的成本。工业空间集聚体的集聚效益可分为规模经济内部效益(internalretumstoSeale)、定为经济 (loealisationeeonomies)、城市化经济(urbanisationeconomics)。规模经济内部效益是指单企业因为规模经营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效益。定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个工业企业集中分布而产生的集约化互助发展关系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城市化经济从空间制度上更为扩大,是从城市产业经济区域划分聚类分析业经济发展角度,组织发展某一项获多项相对优势产业而形成的空间集聚效益。 (2) Patricial E.Beeson&Steven Husted(1989)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美国各州1959-1972年的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原因。 (3) Bell and Pavitt从熊彼特创新模式来考察现实经济中不同工业行业的创新类型,他以企业为基础,把产业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信息密集、科学为基础、专有供应商等5种创新模式,藉此通过技术变革的部门模式研究,来解释技术积累过程与产业发展的国家模式相联的两个重要特性之间的关系。 (4) Bauer(1990)使用美国航空业的数据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经济性改善等因素。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石乐 专业班级: 统本会计1105 学 号:117350010513 1、引言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原来在不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多弊端,例如:会导致账面反映的数据失真等。所以本文将从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做出研究。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国外: 1967年12 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s)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15号准则—对某些债务性及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和第133号准则—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第133号准则要求实体将所有衍生工具作为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可行的“公允价值可以在市场上查到或者参考市场上相似的工具来估计。如果没有市场信息,可以通过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期权或其它定价模型等其它计量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这期间,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个会计准则中,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同时,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

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暂行规定 为了使本科生能更好地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特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至少一篇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现对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为必修,记1学分,每篇文献综述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民语言学生不作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英文,其他专业学生可用中文完成。 二、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著作、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本科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之前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2、了解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索引、文摘、书目、年鉴等; 3、了解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科技文献的名称、种类和级别

等。 4、检索后要列出检索结果,并作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专业文献综述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应论述某一主题提出的原因及主要历史背景、当前进展情况、各种观点及评述、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要求文献综述必须要有论点,要有有见地的分析对比,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二)步骤 1、选择题目:题目一般应是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相近或相关的内容。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按照专业文献综述对内容的要求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综述(论文):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成文。 (三)格式及打印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专业刊物登载的常规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等部分。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

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中文名 文献综述 外文名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文献综述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文献综述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文献综述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文献综述引言部分

燕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20万吨/日小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早的工艺,它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的效率很高,对于城镇污水,可确保出水BOD 和SS达到30mg/I 以下,因此,在1996年前在我国尚未要求去除氮磷,该工艺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艺。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颁布实施,我国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尤其是对出水的氮、磷指标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标准对氮、磷的去除要求,必须加以改造,于是出现了活性污泥法的改进型A/O法和A2/O法。A/O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于除磷的厌氧一好氧工艺(A/O),一种是用于脱氮的缺氧一好氧工艺;A2/O法则是既脱氮又除磷的工艺。 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搞清聚磷菌除磷的生化机理,已开始用分子诊断技术获取聚磷菌的遗传信息。现在从活性污泥中已发现的30多种丝状菌中,只有4种准确命名及生物分类学定位,因为这些丝状菌大部分无法进行分离纯培养。目前正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这些丝状菌的生物学定位,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其特性。分子诊断技术的大量应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用基因技术培育具有高效活性的污泥菌种,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研究主要成果 (一)CCAS工艺 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 nln3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的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rrgmin)进入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气、闲置、沉淀、排水”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好氧一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一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行均按事先编制的程序运行,并可调整程序,由计算机集中自控。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 (一)传统产业集群理论 1、外部经济论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2、工业区位论 韦伯(1909)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工业区位论是农业区位论在微观层次上的发展,是在给定“向心力”和“离心力”基础上的企业定位决策理论。韦伯认为,定位决策的决定因素是成本最小化。在决策过程中,韦伯利用了等运费线等工具,构造了集聚地区发展的模型,提出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四个因素影响着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3、增长极理论 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极核进行,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的。 (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 1、新产业区理论 新产业区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意大利的社会学者马格那斯科(1977)首次对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被普遍认为是受新会计准则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其交易日趋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趋凸显,而且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净值显著低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旦改变,对上市公司影响巨大。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增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会逐渐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计量属性,这有利于引导市场更多的关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真实价值。然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广泛应用公允价值的客观条件。因此。适时分析新的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文章着重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相关概念 1.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9年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98段指出:在公允价值定义中隐含着一项假定,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条件进行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本销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1ASC,1999)。”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0年2月颁布的第7号概念公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当前的非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FASB2000)。”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有所创新并且较为谨慎,这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新企业会计准则还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文献综述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问题己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准则制定机构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对资产(特别是长期资产)的减值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并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实务界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伴随着会计改革的进程,依据实际情形,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2000年底《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一会计政策,成为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又对其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产减值会计也在不断地完善。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 Elliott和Shaw (1988)选取1982年一1985年间的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个样本包括240家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作者计算了样本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总资产的百分比,其平均值为8.2%,其中有63%的减值是在第四季度提取的,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与年终审计有很大关系。另外,样本公司中39%的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回报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其他未计提减值的公司。 Zucca和Campbell (1992)对1978年一1983年间67家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大多数制造业公司会计提减值准备;第二,一般在最后一个季度会较集中地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第三,在亏损发生的期间会有很多减值现象的产生;第四,管理当局想要在计提减值上能够充分展现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主要是指非寻常性或偶发性;第五,在财务状况上,相同行业中不确认减值的一般要比自行确认减值的公司好很多。所有的结果都表明了企业有利用减值来操纵利润的迹象。作者还将样本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对照样本公司进行了比较,发现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 Francis , Hanna和 Vincent(1996)选取了自1989年至1992年发布资产减值信息公告的674家美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确定是公司管理层操控利润,还是公司经济环境的改变决定了公司的资产减值决策。他们运用加权T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两类因素一价值毁损因素(包括公司所在行业和公司自身的历史绩效)和

写作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写作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材料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社会调查与科学实验中获取直接材料;二是从各种文献中获 取间接材料。文献综述所获取的材料主要是间接材料。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一是瞄准主流文献,如与该课题相关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研究报告、重要观点和论述等。充分地收集主流文献的相关资料,是做好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而言,在收集和阅读的主流文献中,包括至少两篇以上外文原文文献。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从哪里来。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二是日积月累、随时整理, 如 在平时学习时,要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要做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到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就已积累了大量的有用材料。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怎样得来。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的“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材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结构,应该包括课题的“研究历史”的回顾,“研究现状”

的对比,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般的说,为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提供观点和材料基础的文献综述正文的字数至少要在4000字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文献综述要求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文中引用文献的地方用上标加以标注, 同时与列岀的参考文献序号一一对应。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的写作与其他科学论文大体相同,但也有其特殊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如下:㈠题目文献综述的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既能概括全文内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 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编者的注意与兴趣。尽量不设副题。题目中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要避免笼统或哗众取宠的词句出现。同时还应具备可检索性、专指性、信息性。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 (举例1:《知识产权与信息化》第2期《当“纳米”遇见“专利”》7页;举例2:《苹果也要“光合作用” ?》)(二)署名 著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论文要署真实姓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互联网作为媒体,集数据开放性、知识密集性、信息全面性、查找方便性等多种优点于一身,成为大学生认知自然、开阔眼界、储备知识的重要平台。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对近年来网络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状况进行总结,试对大学生在学习中对互联网依赖程度进行探析。 关键字:网络大学生学习影响 前言: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系统的高速发展、广泛运用和日益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育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个性化、虚拟化、协作化的自主学习行为,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学习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新形式。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

律,促进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正文: 一、研究背景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网给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中国在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等文章中对中国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综合来说,得出的结果如下:综合起来看,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关联的影响有积极的,更有消极的。这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特点有关。大学生在接收网络信息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好奇心强。青年人喜爱感受新事物、新思想,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标新立异的学说往往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追

公允价值应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 1 公允价值的定义 在FASB关于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出台之前,公允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金融资产。之后, FASB在制定公认会计原则时也多次用到公允价值这一概念, 但由于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提出的, 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都伴随着相应的其他相关概念, 而没有单独的对公允价值的统一定义.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UKASB)在财务会计报告准则第7号(FRS7)《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提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A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下,双方自愿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 IASC/IASB的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2000)在金融工具综合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企业在计量日由正常营业报酬趋势的正常交易中销售资产将收到的或者解除负债将付出的估计价格。” 我国会计界学者对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财政部(1999)参照国际会计准则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财政部(2006)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2条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解释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 陈秧秧(2009)是这样表述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黄世忠(1997)提出公允价值会计对历史成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允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