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石乐 专业班级: 统本会计1105 学

号:117350010513

1、引言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原来在不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多弊端,例如:会导致账面反映的数据失真等。所以本文将从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做出研究。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国外:

1967年12 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s)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15号准则—对某些债务性及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和第133号准则—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第133号准则要求实体将所有衍生工具作为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可行的“公允价值可以在市场上查到或者参考市场上相似的工具来估计。如果没有市场信息,可以通过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期权或其它定价模型等其它计量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这期间,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个会计准则中,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同时,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

业及研发协议中所涉及的特定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此外,FASB还建议企业在抵押贷款和可转换债券业务中使用公允价值。 20世纪90年代,SEC和金融界一直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争论不休,SEC力荐使用公允价值,而金融界却坚持要求继续使用历史成

本。起初,FASB不肯轻易表态,但80年代后期存款储蓄行业的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FASB 的态度和立场,从90年代起,FASB明显转向SEC的立场,颁布了系列旨在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向前发展的财务会计准则。

21世纪以来,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再次加大,SFAS138到SFAS157的19个准则都涉及公允价值。这期间FASB加大公允价值使用力度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FASB 将公允价值全面融入新发布的准则;另一方面,对一些先前的准则进行修订并同时将公允价值融入准则,或者对先前已经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改进。

2000 年2 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7 号概念公告—在会计 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公告为使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计算公允价 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公告明确指出,在初次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 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应该能捕捉到形成市场价格 (如果有的话)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107 号准则的附录C 中,阐述了公允价值 信息的相关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满 足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 号“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中陈述的财务报告 的第一个目标:提供对现有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使用者在进行理性投 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时有用的信息。实体根据当前条件和预期而估计的公允 价值信息有助于使用者进行预测,也有助于对他们早期的预测进行修正。此 外,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利用公允价值信息可以对早期的决策不断进行重新估价。

2006年9月19日,FASB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SFAS 157)。SFAS 157的出台将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对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功能。首先,SFAS 157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修订。其次,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进行阐述摘要:在非实际交易情况下,对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价格进行估计(对负债的公允价值估计要考虑企业的信用等级),这种估计是参照当前模拟市场交易信息确定的。根据其目的可以推断,公允价值计量是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服务的。另外,SFAS 157还将公允价值根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为3个等

级,建立了公允价值估价的层级系统(Fair Value Hierarchy)。FASB 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依据活跃市场信息,最小限度地参照企业自己的判定。估价层级系统对减少企业操纵,增强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最后,SFAS 157还提出了估价前提(Valuation Premise)理论,认为“持续性(Going concern)和“在用”(In use)是公允价值估价的一般前提。估价前提对推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FASB指出,发布“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公允价值指导框架,但是,SFAS 157的功能显然不仅局限于此,它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理论突破,是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步入新世纪,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再次加大,SFAS 138到SFAS 157的20个准则都涉及公允价值。这期间FASB加大公允价值使用力度的基本思路是摘要:一方面,FASB将公允价值全面融入新发布的准则;另一方面,对一些先前的准则进行修订并同时将公允价值融入准则,或者对先前已经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改进。但是,随着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的拓展,现行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零散分布于众多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导造成了实务运用中的混乱,迫使FASB从全局角度,对准则中的各种公允价值指导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

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2)国内: 1997 年,黄世忠教授在《会计研究》上发表题为“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的文章,文中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一 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①。葛家澍、杜兴强指出:目前的财务会计计量一般体现为重成本轻价值的特 征。历史成本虽然具有可验证性,然而无法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经济利益,在软资产的计量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个缺陷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将有助于夯实利润,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徐培红认为,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体现在:一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配比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二是能合理地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 产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能力;三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公

允 价值计量属性比传统会计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

黄学敏(2004)阐述了公允价值的理论内涵及准则应用问题。他认为,公允价值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与其他计量属性并列的属性,只能是一种理想中的、不可能达到的、观念上的价值。他进一步指出,公允价

值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性的质量特征,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

陆建桥(2005)认为,公允价值研究的关键是在理论上如何界定公允价值、在实务中如何确定公允价值。他进一步指出,在上述问题不明确的情况下,所谓“公允价值”可能并不是唯一的,这种状况已使会计实务无所适从或公允价值计量五花八门,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葛家澍(2007)则着重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

准则委员会(FASB)给出的公允价值的定义,认为公允价值是面向市场、以假想交易为对象的一种估计价格,公允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如果公允价值得以全面应用,则财务会计将可能反映企业价值(或其近似值)。

陆宇建等(2007)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然后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公允价值的“估计”性质,认为公允价值实际上不是“价值”而是价格,是对价值的点估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统计学特征,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是价格变动的集中趋势,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因此,在财务报告中还必须披露价格变动离中趋势的信息。

夏成才和邵天营(2007)对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历史成本会计对不稳定的经营环境的不适应性是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根本诱因,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目标为公允价值会计实践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对经济学收益计量的追求为公允价值会计实践提供了内在动力,而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则构成了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关键限制。支晓强和童盼(2010)认为,在界定公允价值时,需要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逻辑基础的可能选择包括市场基础和主体基础,价值基础的可能选择包括买入价格、脱手价格和在用价值,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公允价值是市场基础的脱手价格。

张荣武和伍中信(2010)从产权保护的视角分析了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若即若离;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彻底背离;在混合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适度耦合。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国内在公允价值的研究上出现以下问题:<1>.市场环境不完善。价值的确定基础是公平交易,公允价值要体

现“公允”,交易就必须公平,因此交易双方都必须是在了解交易情况的前提下自愿地进行买卖。但现实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交易的公平性难以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很多的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市场还没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成熟,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困难。

<2>.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对于公允价值的监督约束机制,可以从政府监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监管来考察。但是一方面在法律监督方面对违法行为没有足够威慑力和惩罚措施。对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行为惩罚不严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利益的片面追求,摒弃了应当坚持的独立性客观原则,另外,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起步晚,会计审计知识落后及专业素质不强,这就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职能。

<3>.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仍然面临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的问题。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在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4>.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尽管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已有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多领域短时间内还很难克服人为的因素影响,也使其处于明显的阶段性的规定上。总之,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势必影响其全面的推广与运用,这也是公允价值目前还不能全面取代历史成本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培育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条件;完善市场环境完善公允价值准则体系;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问题研究健全内部控制;加强各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和加强监管公允价值的计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操守和会计技能。

3、 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明显滞后于欧美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

概念内涵及应用理论方面,国内许多学者的认识都没有达成一致,而是各执已见。但要看到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在总体上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会计国际趋同的必然要求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建立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必要条件, 所以应从以下方面深入研究:

①.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出台前。该类资产按其历史成本记入资产,采用这种计量基础往往使得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不符,甚至与市场的实际价值相差悬殊。新会计准则针对规范土地、房地产专门用于投资项目的进行了处理。

②.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应具体应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将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时所获得的收益被计入当期损益。

③.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中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决策有用性目标,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资本保全,公允价值的动态计量,使得债务会计信息更具备相关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4、参考文献

[1]于永生.公允价值在美国的应用研究[J].财经论丛,2005,(9).

[2]范丽.国内外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分析[J].齐鲁论坛,2005,(6).

[3]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J].会计研究,2006,(4).

[4]季秀杰.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6,(6).

[5]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会计研究,2006,(5).

[6]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5.

[7] 邹小平,吕跃金. 对美国《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评议及借鉴[J]. 山东商业会计, 2007,(01) .

[8]郭晓明. 浅析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运用及其影响——以《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为例[J]. 山东商业会计, 2008,(02) . .

[9]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9,(9).

10]葛家澍.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3. 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会计研究,2010,(6).

[11]肖艳芳.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金融会计,2011,(9):16-23.

[12]党红.评公允价值计量ifrs 13(上).首席财务官,2011,(10).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选题背景 19世纪末开始,历史成本计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衍生工具得到发展,人们对缺乏及时性和相关性的历史成本计量产生了怀疑,公允价值计量以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而备受关注。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条---公允价值计量,为了顺应国际趋势,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会计准则中广泛涉及,范围涉及资产,负债和权益的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会计和金融界争议的焦点。但有调查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助推器,不建议停用,而是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不断地推广和完善的过程,理论上企业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利润与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和宏观金融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和金融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公允价值反映到公司的会计利润和报表中来。如:当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金融资产,要将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从表外披露移到表内反映;对于债务重组,由于债权人对债务按照市价重新衡量后,债权人的豁免使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负债而产生的债务重组利得,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表,这些重要变化都将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润。 二、选题的意义 企业利润是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部门等众多报表使用者最关心的数据之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影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的影响成为会计界和金融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目前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还不是很多。通过对上市公司最新的报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近几年公允价值计量使用对利润的影响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以下意义:首先,帮助报表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对当前上市公司利润的变化有更清晰的了解,加深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的理解,更好贯彻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其次,分析具体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影响,从而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对我国公允价值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

会计 文献综述

会计文献综述

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 文献综述 引言: 20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再到后来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等,说明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本文在此对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下就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信息化特征及变化 刘国辉(2009)认为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①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②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蒿俊晓(2011)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进步,财务信息数字化、财务信息交换与公布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下财务会计工作的主流,网络财务系统的建立,为计算机财会全面实现网络化提供了软件保障。 二、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 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刘丽、胡艳(2007)指出ERP系统中,通过设置大量的信息首先由业务部门或生产部门整理,核算并录入完成。ERP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最后再肘打印的凭证正进行审核。另外ERP中会计模块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原有数据向新系统的转移。在现有的ERP环境下,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即企业制造费用按照车间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各产品直接人工、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作为标准进行分配。比较便利。王莹(2010)ISCA模型:杨周南(2003)提出ISCA模型,一是建立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

上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姓名: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产品。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随着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增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性、不充分性以及不及时性等问题,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石乐 专业班级: 统本会计1105 学 号:117350010513 1、引言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原来在不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多弊端,例如:会导致账面反映的数据失真等。所以本文将从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做出研究。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国外: 1967年12 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s)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15号准则—对某些债务性及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和第133号准则—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第133号准则要求实体将所有衍生工具作为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可行的“公允价值可以在市场上查到或者参考市场上相似的工具来估计。如果没有市场信息,可以通过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期权或其它定价模型等其它计量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这期间,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个会计准则中,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同时,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产品。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随着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增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性、不充分性以及不及时性等问题,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Abstract:The disclosure quality research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of accounting research.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product of systematic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activities.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objectivity, relevance, clarty, comparability, substance over form, importance, prudence and timeliness. As capital market standardization degre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capital market order,which restricts the market economy high-spe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Therefore, solv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blems,finding ways to improve the listed compani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 is still need to seriously discuss in the pres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not sufficiency and falsity, identify the timeliness may affect China listed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ut forward improving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qualit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so on.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Disclosure Quality;Accounting Information;Influ- encing Factors;Research

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研究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和越来越多已确认但未实现的企业业绩绕过损益表而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现象,使得传统会计收益观提供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信息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收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收益理论,为会计界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进程,对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确认与计量以及全面收益报告进行研究,并分析全面收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现状,就推进全面收益报告改革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推动全面收益确认、计量理论及报告理论的发展,提高收益报告在决策中的有用性。 (二)相关概念 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己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不包括本期已产生但尚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而且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 全面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由源于非业主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之变动。包括净收益以及其他所有绕过收益表并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项目,非常接近经济收益。 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目标是向广泛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合理决策的信息。它认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是现在的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因此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采用多种计量属性。 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目标是向资本所有人提供有效反映资源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的报告。它认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是有限的资源委托者。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报表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实现原则为基础编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 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922年.奎因坦斯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1924年,布利斯所写的一部管理会汁方面的著作《通过会汁进行经营管理》也问世了。这个时期管理会汁的特点是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点是在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巾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O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当时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未及时地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其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影响了他的实际应用。2008年陈建梅在《财务管理》中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是世纪年代初, 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7年潘飞,王悦,沈红波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二期中提出: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1982年第二期《会计研究》中,余绪缨提出“对象问题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一门学科的对象, 是其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是贯穿于该学科的始终的。从这个认识出发, 应如实地把现金流动( cash flow) 看作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1983 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体现余先生上述观点的《管理会计》教材。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高等财经院校统编教材。20世纪90年代之前,余先生的《管理会计》教材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许多人是通过该教材才了解、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知识, 从而对管理会计感兴趣。可以说, 该教材不仅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传播、普及与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也标志着余先生已经完成了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工作, 开始进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学科阶段。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示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 1987 年,美国管理大师卡普兰教授在其著作《相关性的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指出:今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改梁易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上,花大

会计文献综述

西南大学辅修会计课 程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 献综述》 班级:2013级会计三班 姓名:罗一鸣 学号:222012326032012 序号:110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献综述摘要:目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 内容。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概念框架体系。而我国目前只是加速颁布实施了具体会计准则,但具体会计准则却造成前后准则矛盾重重和会计实务的混乱。因此,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是必要的和紧迫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以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订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财务会计概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前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6年12月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三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个概念,其解释为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也就是说其是目的是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理论依据。随后,基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对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开始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我国与西方相比,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较晚。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引用始于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试图把其作为概念,但其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和理论体系,把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功能混为一谈,从而不能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依据。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企业会计的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出现一些问题,这也加剧了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迫切需求,从而也决定了对其综述的必要性[1]。通过综述我们可以明确了解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发展轨迹,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核心、存在的争议以及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二、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演进过程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萌芽阶段(1979年一1991年)1979年到1991年,中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仅仅处于萌芽阶段,从已掌握的资料看,除了翻译的文稿以外这一阶段没有相关的研究性文献。此时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时机尚也未成熟。但是,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国内的学者和准则制定机构还是关注了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在研究思路方面有所借鉴。如1984年葛家澍在《美国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评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1—3号)》一文中对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1—353号公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目标能指明方向,概念能解决问题”,此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观念开始进入国人视野。

公允价值论文:浅谈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论文:浅谈公允价值 通过笔者对公允价值的学习研究,提出了几点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9-9646(2011)05-0022-02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引入背景 外部环境: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中就已使用“公允价值”术语,随后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企业合并等的影响。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负债的公允价值引入进来。此外,ifrs 3 (revised)也直接提出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随着全球化经济浪潮越发猛烈,我国作为iasc的成员国也有条不紊地推广使用这一重要准则,积极与全球化经济接轨。这是公允价值使用的外部原因;内部条件:虽然1998年由于公允价值在某些领域中不成熟地应用,导致我国出现由于公允价值而出现利润操纵,导致经济不稳定的现象,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

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我国内部市场也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内外部条件的同时具备,促成了我国公允价值的使用。 二、公允价值的含义和计量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继续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这定义中没有细化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而是在给交易双方假设了一系列条件后,提出了一个情景交易。但是,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什么程度称得上是熟悉交易情况与合理交易?为了避免会计计量中出现不明确的情况,我国会计准则同时规定了公允价值在运用中计量的三个层级。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该项交易物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照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者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及利润影响 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利润影响,笔者将以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为列来说明。

财务创新文献综述

1内部控制信息化 刘志远、刘洁(2001)1从内部控制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入手,阐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点与新问题。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但信息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也给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主张把信息作为控制的关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并提出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几个关键步骤。 王海林(2008)2对IT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对IT控制、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SOX法案、COBIT、ITIL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或研究的内部控制框架或法律规范,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工程实施体系、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模式不可分割的三要素,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分析。 石爱中(2007)3提出信息技术可以降低内部控制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可以将人为控制变为程序控制,并使控制变得灵活可靠;可以形成手工条件不可能设置的控制,增强控制的功能;可以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控制效果。并提出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五个角度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具体内容。 陈志斌(2007)4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关经营决策的信息可以实现对经营决策过程及其影响的实时、充分、同步的反映,大大降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信息的实时传输成为信息化生态环境中企业的一项基本特征。此时,传统生态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依然存在但可能有所减弱。并提出信息化生态环境中企业将面临许多新的特殊风险,诸如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的治理风险、软件中内控机制漏洞风险、系统运转的不稳定性风险、操作的人为风险等。 杨雄胜(2011)5提出在信息化背景下,各工作岗位通过计算机软件固化流程,打破以前管理普遍面临时空分隔局限,保证岗位实时作用,可以克服有些业务环节岗位功能缺失问题,即尽职在位不缺位;各环节的相关岗位既协配又制约,程序手续衔接紧密,有效克服以前管理经常碰到的工作越位问题,即负责到位不越位。这样的内部控制,必然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自动实时计量并报告己成现实,计算机至现在己不再是一个应用的手段,而是一个生存的必需环境,如此,内部控制必将由关注过去控制现在变成预期未来调控现在,从而会针对更多不确定性做出相机控制,从而与风险管理自然而然融为一体。 骆良彬、张白(2008)6提出信息技术波及各行各业,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的信息化过程对企业的影响极其巨大,它革命性地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 1刘志远, 刘洁.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 会计研究, 2001,12:32-36. 2王海林. IT 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探讨[J]. 会计研究, 2009,11: 63-68. 3石爱中.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改造[J]. 审计研究, 2006,6: 3-7. 4陈志斌. 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 会计研究, 2007,1:30-37. 5杨雄胜. 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 会计研究, 2011,8: 46-52. 6骆良彬, 张白.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 2008, 5:69-75.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被普遍认为是受新会计准则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其交易日趋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趋凸显,而且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净值显著低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旦改变,对上市公司影响巨大。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增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会逐渐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计量属性,这有利于引导市场更多的关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真实价值。然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广泛应用公允价值的客观条件。因此。适时分析新的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文章着重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相关概念 1.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9年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98段指出:在公允价值定义中隐含着一项假定,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条件进行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本销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1ASC,1999)。”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0年2月颁布的第7号概念公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当前的非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FASB2000)。”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有所创新并且较为谨慎,这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新企业会计准则还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 述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和会计学会成立以前的30年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经历了在挫折与阻碍下的缓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多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稳步推进,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充分表明,它对推动会计理论研究的深人,并向实用方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对三大基金中会计类项目的立项情况进行梳理与研究,对促进我国现阶段会计科学研究乃至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目的在于以时间为主轴,将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会计研究,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和近十年间国家三大基金资助会计类项目的统计研究这三个纬度,从不同侧面简述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1949-1978) 建国之初,一场关于会计是否具有阶级性的争论开始了,争论的结果是会计具有阶级性,为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50年代后期,会计对象的研究成为主角。而对会计对象的研究又促进了我国自主会计学原理一类的著作的繁荣(葛家澍,2000)。在经历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后,会计研究又几经停滞和倒退(孙铮和贺建刚,2008)。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会计理论研究在曲折中成长的时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会计学会成立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会计理论研究(1978-2001)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创新性变革助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迎来空前繁荣,也使会计理论研究真正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孙铮和贺建刚(2008)以会计信息有用性为研究视角,为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特征,并对我国的会计研究发展加以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会计基本问题研究、会计准则与国际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会计信息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推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引进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会计教育制度改革、会计专业期刊的发展等。 葛家澍(2000)提出,自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以来,产生了关于会计本质的讨论--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此争论带来了会计职能的研究;引进并开展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关于企业准则的研究;组织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以及会计若干新领域、新学科的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后,不仅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的研究,同时还促进会计的若干新学科、新领域的探索。 这一阶段可以称作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和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2001-2012)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关键词: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简介: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内容: 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1,(08):81-82. [2]徐璟。依托校企合作重构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好家长,2021,(51):48-49. [3]包纯玉,张新华。ERP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1,(10):90+92. [4]裴畅。关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建设工作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1,

(20):78-79. [5]钟燕,唐金玉。浅谈中职班级的特色管理--寓企业财务哲学于班级管理中[J].现代职业教育,2021,(20):174-175. [6]谢小春。高职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68-69. [7]郭建立。浅议会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76. [8]严水荷。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28-30. [9]张巧英。论如何实现中职学校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154. [10]张燕。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4):31. [11]方乐。地市电大“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60-161. [12]徐筱朦。浅析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21,(34):121. [13]杨健文。管理会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236. [14]李乐言。关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236. [15]何志明。基于DEA的高职专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39):83-84. [16]何雪锋张鑫。“阿米巴”模式的管理会计体系[N].财会信报,2021-09-04(B07)。[17]何雪锋张鑫。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的新助手[N].财会信报,2021-09-11(B07)。[18]高思源。经

会计 文献综述

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 文献综述 引言: 20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再到后来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等,说明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本文在此对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下就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信息化特征及变化 刘国辉(2009)认为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①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②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蒿俊晓(2011)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进步,财务信息数字化、财务信息交换与公布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下财务会计工作的主流,网络财务系统的建立,为计算机财会全面实现网络化提供了软件保障。 二、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 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刘丽、胡艳(2007)指出ERP系统中,通过设置大量的信息首先由业务部门或生产部门整理,核算并录入完成。ERP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最后再肘打印的凭证正进行审核。另外ERP中会计模块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原有数据向新系统的转移。在现有的ERP环境下,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即企业制造费用按照车间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各产品直接人工、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作为标准进行分配。比较便利。王莹(2010)ISCA模型:杨周南(2003)提出ISCA模型,一是建立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AIS);二是为了确保AIS安全有效

公允价值应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 1 公允价值的定义 在FASB关于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出台之前,公允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金融资产。之后, FASB在制定公认会计原则时也多次用到公允价值这一概念, 但由于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提出的, 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都伴随着相应的其他相关概念, 而没有单独的对公允价值的统一定义.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UKASB)在财务会计报告准则第7号(FRS7)《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提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A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下,双方自愿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 IASC/IASB的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2000)在金融工具综合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企业在计量日由正常营业报酬趋势的正常交易中销售资产将收到的或者解除负债将付出的估计价格。” 我国会计界学者对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财政部(1999)参照国际会计准则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财政部(2006)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2条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解释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 陈秧秧(2009)是这样表述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黄世忠(1997)提出公允价值会计对历史成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允价

财务会计确认理论文献综述

财务会计确认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会计确认是会计基本程序的首要环节,没有会计确认,会计其他流程的工作就无法展开。会计确认基础理论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准确、及时、有效的将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这一基本目标。本文通过对会计确认的定义、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比较及其局限性的分析,提出对我国现行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改进。 关键词: 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一、会计确认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对会计确认做出权威性定义,在其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认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 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同时提出了会计确认的四个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发布的文告《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也对会计确认进行了定义,认为“确认是指将符合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某一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过程,它涉及到以文字和金额表示一个项目并将该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总额。”一个符合定义的项目应满足:(1)与该项目有关的任何未来经济利益极有可能流入或流出该企业;(2)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被计量。 我国对会计确认的研究始于20世纪 80年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葛家澍教授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所谓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辨认应予输人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进一步还要确定已记录和加工的信息是否全部列人会计报表和如何列人会计报表”。同时还指出,“会计确认实际上要进行两次,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第二次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