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文献综述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文献综述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文献综述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文献综述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文献综述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一种,会计确认过程中的账簿的记录和财务报表的披露都离不开计量,美籍日本会计学家井民雄士认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阐述公允价值的计量,向大家展示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和本身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公允价值 发展 计量方法

一、公允价值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发展

学者任世驰、 陈炳辉认为:“公允价值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 年史密斯与阿迈斯一案的高等法院判例,在该判例中, 高等法院决定投资者应允许按投资财产的公允价值而不是按历史成本来获得公正的利润”。美国会计学家威廉· 佩顿于1946 年发表了一篇《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在《会计月刊》,文中第一次叙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但是葛家澍、徐跃认为,在会计上正式提到公允价值是在1953年会计程序委员会(CAP) 的《会计研究公报》中谈到公允价值 “当无形资产通货证券交换获得时,其成本应当考虑为或是其对价的公允价值或给予财产的公允价值”。近些年来FASB拟出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征求意见稿”自1990年到2006年一共有42份,共占其发布准则总数的75%。我们可以看出FASB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经历,IASB 发布的准则中,有关资产、负债确认与计量的准则,直接运用公允价值的比例超过90%。其目的就是要形成一分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准则, 并将其推广应用到会计的实际才做中, 从而彻底改革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会计模式。 (二) 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发展

公允价值在我国历经了三个阶段,我国公允价值一词首次出现在 1998年发布的《债务重组》中,之后在2001年因为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造假而停用公允价值重新使用历史成本,而在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的计量属性之一,且在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这一计量属性。

二、 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目前国内外学者 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有三种观点。

(一) 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属性

这是目前学界最流行的观点。它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一种新的计量属

性。FASB赞同这一观点,并在 SFAC(2000)明确指出,

历史成本可以使过去的公允价值。坎宁在《会计中的经济学》中认为价值计量分为两种方法即:直接计价法与间接计价法,与 FASB 的观点不谋而合。常勋认为公允价值的概念已经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之成为一种综合的计量属性。谢诗芬认为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其他各计量属性不过是现值在一定条件下的替代”。 陈矜认

为: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较,公允价值是其他属性在市场交易条件下的一种再现和重复, 并不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

(二) 公允价值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

葛家澍、 徐跃认为公允价值是不同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的新的计量属性。虽然,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但市场价格和公允价值是有差异的,这是因为公允价值不是建立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上的,也不是建立在现行交易的基础上。黄学敏认为, 公允价

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反应的是模拟市场的价格。在交易尚未进行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进行近似市场定价的评估,以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反映各项资产的静态价值。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不是主流的观点,但是还是存在合理的成分,且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倾向这种观点。

(三) 公允价值不应作为计量属性

陈炳辉、 任世弛认为计量属性必须内在于资产,如果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就不能是一种评判标准,若公允价值是一种评判标准就不能作为资产的计量属性。换言之,会计上资产计量属性是被计量对象的内在价值特征,公允价值不可能既是资产的客观价值也是人的主观评判标准。

通过研究上述三种观点,我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为了更真实

的表达资产或负债,是为了克服历史成本计价法的固有弊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不是新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以其含义简明、可靠性强等特点,在现代会计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特别是经济的虚拟化使公允价值得以成为历史成本的再次修正,但修正过的历史成本虽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同时也牺牲了相应的可靠性,如何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得会计信息的效用最大,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参考文献:

[1黄世忠: 《公允价值.面向21 世纪的计量模式》, 《会计研究》 1997 (7).

[2]谢诗芬, 《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 2004.

[3]任世驰、 陈炳辉,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1)

[4]葛家澍、 徐跃,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 历史成 本、 现行成本

与公允价值》, 《会计研究》 2006 (9)

[5]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会计研究》2007 (1

1)

[6]陈劲松、 曾勇、 刘晓王, 《公允价值基本问题文献综述》, 《财会 通讯》 2007 (8)

[7]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述》 [J].财会通讯: 综合 版, 2007 ( 7).

[8]戴云,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的再次修正》,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672 -6049 ( 2008) 02 -0042 -02

[9]张连起, 王纪平.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思考》[J].财务与 会计, 2009, (1).

[10]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

计研究, 2009, (5)

[11]司振强.《金融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J].财务与 会计, 2009, (5).

[12]谢诗芬, 戴子礼, 廖雅琴. 《FASB 和 IASB 有关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准

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 [J].当代财经, 2010, (5).

[13]郝振平、 赵小鹿, 《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3 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 2010 (10)

[14] 徐旭宇.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5

[15] 常婵君.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思考》[J].财会通讯, 2010, (12). [16]谯小霞、 罗华伟、 兰真丽. 《当前市场下会计双重计量模式构 建: 公允价值与

历史成》[J].财会月刊, 2011 (9)

[17]陈柏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讨》 [J].财经 界, 2011, (3)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曹秋菊苏艳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贸易理论投资理论 一、国家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产业安全起源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国家经济产业安全的理论也正在讨论、构建和形成之申。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曾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处于低生活水平、高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国与富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悬殊。力量的悬殊不仅表现在富国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富国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穷国转移技术、外援和私人资本的专断权力"发达国家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切合后者实际国情的价值观、体制以及行为准则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着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以巴西学者T.D.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者认为"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若干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另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制约"。他们认为,经济上依附将会产生国内经济不稳、加强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受跨国公司的压榨等不良后果。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国际金融体系有内在的"疯狂、恐慌和崩溃"倾向。它容易不时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不稳、投机、为追求更高收益率或安全避风港而出现的资本抽逃。他认为,国际金融是同霸主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影响紧密相关的。霸主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收益者。总之,从发展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经济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蕴涵着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① 二、国家产业安全的贸易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是产业安全经济思想的萌芽。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它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是: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为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干预经济。景玉琴(2005)研究认为,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选题背景 19世纪末开始,历史成本计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衍生工具得到发展,人们对缺乏及时性和相关性的历史成本计量产生了怀疑,公允价值计量以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而备受关注。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条---公允价值计量,为了顺应国际趋势,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会计准则中广泛涉及,范围涉及资产,负债和权益的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会计和金融界争议的焦点。但有调查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助推器,不建议停用,而是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不断地推广和完善的过程,理论上企业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利润与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和宏观金融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和金融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公允价值反映到公司的会计利润和报表中来。如:当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金融资产,要将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从表外披露移到表内反映;对于债务重组,由于债权人对债务按照市价重新衡量后,债权人的豁免使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负债而产生的债务重组利得,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表,这些重要变化都将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润。 二、选题的意义 企业利润是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部门等众多报表使用者最关心的数据之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影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的影响成为会计界和金融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目前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还不是很多。通过对上市公司最新的报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近几年公允价值计量使用对利润的影响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以下意义:首先,帮助报表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对当前上市公司利润的变化有更清晰的了解,加深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的理解,更好贯彻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其次,分析具体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影响,从而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对我国公允价值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

会计文献综述

西南大学辅修会计课 程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 献综述》 班级:2013级会计三班 姓名:罗一鸣 学号:222012326032012 序号:110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献综述摘要:目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 内容。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概念框架体系。而我国目前只是加速颁布实施了具体会计准则,但具体会计准则却造成前后准则矛盾重重和会计实务的混乱。因此,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是必要的和紧迫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我国以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订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财务会计概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前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6年12月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三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个概念,其解释为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也就是说其是目的是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理论依据。随后,基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对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开始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我国与西方相比,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较晚。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引用始于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试图把其作为概念,但其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和理论体系,把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功能混为一谈,从而不能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提供依据。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企业会计的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出现一些问题,这也加剧了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迫切需求,从而也决定了对其综述的必要性[1]。通过综述我们可以明确了解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发展轨迹,对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核心、存在的争议以及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二、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演进过程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萌芽阶段(1979年一1991年)1979年到1991年,中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仅仅处于萌芽阶段,从已掌握的资料看,除了翻译的文稿以外这一阶段没有相关的研究性文献。此时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时机尚也未成熟。但是,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国内的学者和准则制定机构还是关注了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在研究思路方面有所借鉴。如1984年葛家澍在《美国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评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1—3号)》一文中对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1—353号公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目标能指明方向,概念能解决问题”,此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观念开始进入国人视野。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工业经济效益文献综述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国内外综述 经济效益,通常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相应的劳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简言之,即从事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其基本思想主要是投入产出法。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全面性,决定了其考核方法的综合性,主要是对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基本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指数法、效益——费用法、功效系数法;客观评价法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嫡值法、因子分析法。 国外研究综述 (1)工业空间集聚体理论 早期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Hoover的效益分级理论,Perroux的生长级理论以及Isard的工业群落研究。Hoover认为工业活动和城市的定位取决于三大要素: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基础;地方相对集聚分布的产业经济以及交通与通讯的成本。工业空间集聚体的集聚效益可分为规模经济内部效益(internalretumstoSeale)、定为经济 (loealisationeeonomies)、城市化经济(urbanisationeconomics)。规模经济内部效益是指单企业因为规模经营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效益。定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个工业企业集中分布而产生的集约化互助发展关系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城市化经济从空间制度上更为扩大,是从城市产业经济区域划分聚类分析业经济发展角度,组织发展某一项获多项相对优势产业而形成的空间集聚效益。 (2) Patricial E.Beeson&Steven Husted(1989)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美国各州1959-1972年的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原因。 (3) Bell and Pavitt从熊彼特创新模式来考察现实经济中不同工业行业的创新类型,他以企业为基础,把产业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信息密集、科学为基础、专有供应商等5种创新模式,藉此通过技术变革的部门模式研究,来解释技术积累过程与产业发展的国家模式相联的两个重要特性之间的关系。 (4) Bauer(1990)使用美国航空业的数据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经济性改善等因素。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石乐 专业班级: 统本会计1105 学 号:117350010513 1、引言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原来在不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多弊端,例如:会导致账面反映的数据失真等。所以本文将从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做出研究。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国外: 1967年12 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s)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15号准则—对某些债务性及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和第133号准则—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第133号准则要求实体将所有衍生工具作为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可行的“公允价值可以在市场上查到或者参考市场上相似的工具来估计。如果没有市场信息,可以通过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期权或其它定价模型等其它计量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这期间,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个会计准则中,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同时,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税收收入

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税收收入 [摘要]本文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78年至2008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进出口总额、财政支出是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税收收入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检验

目录 前言 (3) 一、文献综述 (3) 二、分析指标及方法的选择 (4) (一)分析指标的选择 (5) (二)采用的分析方法 (5) 三、具体分析过程和检验 (5)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 1、对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模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及检验 (6) 2、多重共线性检验 (6) (二)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 (9) (三)异方差检验——white检验 (16) (四)序列相关性检验 (17) 1、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法 (17) 2、C-O迭代法 (18)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9) 四、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20) 五、结论 (21) 六、政策建议 (21) 致谢 (22) 附录 (23) 参考文献 (25)

前言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有反作用于经济。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与经济紧密关联的税收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即政府筹集的税收收入以尽可能的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同时又小至于损害经济的发展,影响未来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影响税收的各个因素加以分析,从结构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对于这个主题,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做过相关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但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尚存可细化之处。我们通过理论分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税收收入各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严格的统计检验。在充分证明模型有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关的经济分析。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已是WTO的一员。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敛财与调控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至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的设计、政府职能范围等。我国专家学者对此有广泛的分析研究,但大多集中于研究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并且着眼于GDP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强度。当然也有学者考虑了多种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并提出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们建立模型开拓了思路。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税源状况,它是影响税收成本与效率的基础性因素。李晓玉在2009年发表的《浅谈我国税收成本影响因素有比较具体的分析,个人从中得出结论:税收成本从开始征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 (一)传统产业集群理论 1、外部经济论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2、工业区位论 韦伯(1909)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工业区位论是农业区位论在微观层次上的发展,是在给定“向心力”和“离心力”基础上的企业定位决策理论。韦伯认为,定位决策的决定因素是成本最小化。在决策过程中,韦伯利用了等运费线等工具,构造了集聚地区发展的模型,提出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四个因素影响着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3、增长极理论 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极核进行,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的。 (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 1、新产业区理论 新产业区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意大利的社会学者马格那斯科(1977)首次对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被普遍认为是受新会计准则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其交易日趋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趋凸显,而且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净值显著低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旦改变,对上市公司影响巨大。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增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会逐渐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计量属性,这有利于引导市场更多的关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真实价值。然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广泛应用公允价值的客观条件。因此。适时分析新的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文章着重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相关概念 1.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9年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98段指出:在公允价值定义中隐含着一项假定,即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条件进行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非自愿清算或本销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1ASC,1999)。”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0年2月颁布的第7号概念公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当前的非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FASB2000)。”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有所创新并且较为谨慎,这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新企业会计准则还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1一般性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 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的工具(手段): 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 必须明确: 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 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 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 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 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 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 ●理论计量经济学 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 4区别: ●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 ●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 ●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 ●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 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 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 经济计量方法 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文献综述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问题己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准则制定机构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对资产(特别是长期资产)的减值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并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实务界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伴随着会计改革的进程,依据实际情形,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2000年底《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一会计政策,成为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又对其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产减值会计也在不断地完善。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 Elliott和Shaw (1988)选取1982年一1985年间的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个样本包括240家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作者计算了样本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总资产的百分比,其平均值为8.2%,其中有63%的减值是在第四季度提取的,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与年终审计有很大关系。另外,样本公司中39%的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回报率显著低于同行业其他未计提减值的公司。 Zucca和Campbell (1992)对1978年一1983年间67家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大多数制造业公司会计提减值准备;第二,一般在最后一个季度会较集中地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第三,在亏损发生的期间会有很多减值现象的产生;第四,管理当局想要在计提减值上能够充分展现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主要是指非寻常性或偶发性;第五,在财务状况上,相同行业中不确认减值的一般要比自行确认减值的公司好很多。所有的结果都表明了企业有利用减值来操纵利润的迹象。作者还将样本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对照样本公司进行了比较,发现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 Francis , Hanna和 Vincent(1996)选取了自1989年至1992年发布资产减值信息公告的674家美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确定是公司管理层操控利润,还是公司经济环境的改变决定了公司的资产减值决策。他们运用加权T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两类因素一价值毁损因素(包括公司所在行业和公司自身的历史绩效)和

13年最新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2010.1 级 题目:恩格尔系数理论的实证分析

恩格尔系数理论的实证分析 摘要: 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恩格尔系数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本文选用逐步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因素,同时进一步研究现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恩格尔系数因素有很多,本文针对我国的城镇民的食物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所给数据分别进行了简单多元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分析、异方差分析和自相关分析,最后得出众多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字: 恩格尔系数逐步回归方法计量经济学消费支出总额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初期,我国民众消费重点是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也已大大下降。改革开发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是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上升到2009年的17174.7元和5153.2元。另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了36.5%和41.0%。可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体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对于我国目前的恩格尔系数来看,城镇居民基本上实现富裕,而农村居民只能达到小康,而从收入水平上来看,我国仍属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和恩格尔系数的分析结果有些出入。对人民的消费与收入的构分析,恩格尔定律是否能得到实际经济发展的证实?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水平是否符合恩格尔定律呢?恩格尔系数与国民总收入(亿元)、全国城镇居民的卫生总费用(元)、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经费情况费用(元)、城镇居民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平均每户就业面(%)、城镇人均储蓄(元)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即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的比例就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二模型设定 研究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主要考虑一下几点: (1)对数据的选择 为了研究随着时间各种因素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我们就采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的是从1993年到2009年的年度数据。 (2)影响因素的分析 1.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 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唱作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的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2.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

公允价值应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 1 公允价值的定义 在FASB关于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出台之前,公允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金融资产。之后, FASB在制定公认会计原则时也多次用到公允价值这一概念, 但由于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提出的, 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都伴随着相应的其他相关概念, 而没有单独的对公允价值的统一定义.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UKASB)在财务会计报告准则第7号(FRS7)《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提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A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下,双方自愿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 IASC/IASB的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2000)在金融工具综合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企业在计量日由正常营业报酬趋势的正常交易中销售资产将收到的或者解除负债将付出的估计价格。” 我国会计界学者对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财政部(1999)参照国际会计准则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财政部(2006)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2条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解释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 陈秧秧(2009)是这样表述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黄世忠(1997)提出公允价值会计对历史成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允价

计量经济学论文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经济增长的成果的分配、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成为当今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都应该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而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同步,会使大部分居民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甚至增长还导致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这不仅会严重挫伤居民参与改革和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更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1990年至2007年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views软件,研究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的关系,从而得出城镇与农村收入分配不均,并针对此现象提出调解收入分配的意见建议,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成果的合理共享。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分配;人均收入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 1.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创始者,在许多重大理论研究方面都为古典经济学乃至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创新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其中较为着名的代表人物及学派的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及边际主义学派等。 2.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

分析马克思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首先应了解其价值论。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建立在其价值论基础上的。古典价值理论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继承基础上先后得到了威廉·配第、亚当斯的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分析集中体现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两极化理论。 3.发展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 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中期有三位着名发展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开创性地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他们分别是库兹涅茨、刘易斯和缪尔达尔,这三位经济学家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其中后两位被称为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发展经济学家把收入分配研究的重点从职能收入分配转向个人收入分配,并且紧密地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的过程来分析。 (二)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 1.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型假说 1991 年,陈宗胜较为详尽地研究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同时制约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别的诸多变量,独立地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倒“U”型假说。他于1994 年,验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中也存在着“倒U 曲线”,即所谓“陈氏倒U 假说”。 2.居民收入差距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 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Michael Hoel 和Tor Iversen(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William R Johnson(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Adam Whitmore(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hael G. Faure LL.M(Netherlan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hae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Habi(University of Esse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N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Tony Sheldon(2003)认为,现行的强制责任保险保障范围太小,强制责任保险应该扩大保障范围,只有在某些关键领域和高风险领域实施相应的强制责任保险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成熟,一般都有多个成功实施的强制责任保险险种,并且在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实施和监管方面都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形成了适合自己国情的运作模式,这

公允价值会计论文: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公允价值会计论文: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受托责任观侧重可靠性并选择了历史成本,而决策有用观侧重相关性并选择了公允价值,选择合理标杆就是所处的现实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愈来愈充满不确定性与虚拟性,公允价值顺应潮流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公允价值有可能是金融产品唯一计量属性。然而,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并非一帆风顺,缘于自身及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公允价值从来都是热点也同时是难点,可以说,风险未必联结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必然联结风险。2008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各种力量界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修改论”、“限制论”尘嚣至上。然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公允价值研究应用中的一个小插曲,应用中虽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或具有“顺周期效应”,但瑕不掩玉,时势造就“相关性”这颗金子总有闪光时。辩证地对待公允价值现状:既不盲目乐观地理想化公允价值,也不消极地丑化公允价值。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公允价值在我国研究应用更显短促,即使这样,也经历了“先用后弃,弃而再用”的曲折过程。目前阶段,是对公允价值进行消化引进,我们坚持洋为中用、拿来主义。面对金融危机及后危机现在出现的种种困惑,我们完全有必要重塑公允价值形象,依然要坚持“公允价值要用”并“怎样更合理地用”,真正弄清公允价值是什么,为什么用,怎样用的方向性问题。为此本文共分五章加以阐述:首先,对国内外有关

公允价值会计文献进行回顾,重点阐述FASB、IASB与我国对公允价值会计内涵并加以比较,对现有文献归纳整理公允价值会计本质特征, 从计量属性、层次与方法三方面深度剖析公允价值核心-计量,主要解决公允价值会计“是什么”的问题;其次,创新地把现在文献归类为内向性与外向性二种理论基础并加以阐述,借以解决公允价值会计“为什么”的问题;最后,采用比较、分析、归纳与图表法阐述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与实务中面临的盈余管理风险与顺周期效应风险,主要解决公允价值会计“怎样用”的问题。 【英文摘要】In the traditional opinion accountability stresses reliability and chooses historical costs, and decision-making availability focuses on correlation and chooses the fair value, chosen reasonable benchmarking is the environment in reality . Since 1980s, along with the produc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emanders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 , more uncertainty and virtual sex in economic environment get the result of fair value boarding the stage of history, and fair value may be financial products only as measurement attribute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spirals, because of its an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risk, fair value is always hot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To be true, the risk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统一考查 《计量经济学》答卷 学院数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 2012级考查方式:开卷班级 A 班学号姓名得分

国内生产总值与地面运输的关系分析 摘要: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的最大基本面,它是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演变趋势的主要解释变量,也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因而无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还是投资分析均具有重要意义。地面运输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GDP,文章通过选取多种与地面运输有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解释这些因素与我国GDP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进行经济分析,提出相关政策的。 关键词:地面运输;国民生产总值;实证分析 一、引言 交通运输主要包括了五方面,分别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方向最为常规的铁路与运输、公路运输等地面运输、因为地面运输对于GDP的贡献是这些交通运输中最大的。 地面运输主要分为了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优势在于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运量较小,运输成本高、运行持续性较差、安全性较低,环境污染较严重。铁路运输的特点则为运输能力大,适合于大批量低值产品的长距离运输单车装载量大,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车速较高,平均车速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航空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小,在运输的经常性方面占优势、可以方面地实现驮背运输、集装箱运输及多式联运。铁路运输的以上优点是其他运输方式不能比拟的,但是铁路运输也存在着相应的缺陷,具体如下:1、铁路线路室专用的,固定成本很高,原始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2、铁路按列车组织运行,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有列车的编组、解体、和中转改编等作业环节,占用时间较长,因而增加了货物在途中的时间3、由于装卸次数多,货物损毁和丢失事故通常比其他运输方式多4、不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通常要依靠其他运输方式配合,才能完成运输任务,除非托运人和收货人均有铁路支线。若果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客服自己的缺点,那么地面运输行业将继续稳定地位我国GDP做出卓越的贡献。 二、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GDP的飞速增长,不少学者建立了GDP与各行业的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也有不少研究是关于GDP与地面运输的。 徐晓伟在高校科技中发表的文章选取了,某省公路运输业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公路交通运输对GDP影响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方面公路建筑业的发展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赖于其他行业的发展。 唐世政在其学术论文中针对公路运输业对GDP影响的问题,综合利用了数形结合、多元统计、离散分析、回归分析、灵敏度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GDP比例预测、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多元非回归等模型,使用Excel、Matlab、Eviews软件,得出了公路运输业于直接贡献、波及效果、对于相关行业的直接消费和创造就业机会四个方面对GDP的贡献结果。最后,将模型结果和实际相结合,对模型的深层次推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范莉莉在其文献中提出了假设,包括了假设题目中的公路运输业只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公路建造业以及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假设生产部门保持原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假设有些数据过于庞大,因此可以理解为坏数据,则直接处理掉与该数据有关的任何指标等五点假设内容,然后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估计公路运输业对于GDP的影响。 丁尚仁则通过对对面运输与GDP之间的关联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地面运输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预设模型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交通运输业是核算国民经济的重要成分,而GDP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硬性指标。因此,本文研究公路运输业对于国内成产总值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选定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来表示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通过这些因素来研究铁路运输与我国生产总值的关系,并契机从中寻找GDP与铁路运输存在的某些联系。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生产总值的影响,采用的线性模型进行研究: 11223344i y x x x x u ββββ =++++ 其中, 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1 x 代表旅客运输量(万人),2 x 代表我国货物运输量(万吨), 3 x 代表国公路里程(万公里),4 x 代表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i u 代表随机扰动项。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GDP的变动关系。 四、数据收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