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课后辅导练习

第1题【单选题】

有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标志着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时代已经到来

B、《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持了沿海国和群岛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范围

C、美、英、巴西和中国等国家都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解决了有争议的海岛问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看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上图中①-④四个曲线中表示海洋表面盐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上图中B纬度④曲线数字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答案】:无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于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区域内享有的权益说法正确的是( )

A、享有与领陆、内水一样的主权

B、行使管制权

C、只行使管辖权

D、享有部分主权权利及其他管辖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长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大面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该海域赤潮高发期一般出现在( )

A、11月~次年1月

B、2月~4月

C、5月~7月

D、8月~10月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海洋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海岸线比较短,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最轻的国家

B、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寒潮灾害等都是海洋自然灾害

C、由海水挠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风暴潮、海冰、海底地震等

D、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海洋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海岸线比较短,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最轻的国家

B、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寒潮灾害等都是海洋自然灾害

C、由海水挠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风暴潮、海冰、海底地震等

D、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左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图,右图为我国钓鱼岛照片。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基本上分布在( )

A、领海

B、毗连区

C、专属经济区

D、大陆架

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有利于( )

①巩固国家安全②强化公民海洋意识③维护渔民合法权益④树立公民海洋国土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我国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大洋环流

D、生物循环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 )

①某些海洋工程建设不尽科学、合理②潮汐现象

③人类对海洋生物过度捕捞④波浪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对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守护者的原因,解释最全面的是( )

A、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

B、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C、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

D、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

营造人工鱼礁的积极意义有( )

①保护、增殖渔业资源

②改善水质,改变洋流流向

③带动休闲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发展

④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⑤改变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读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容易发生赤潮的海域有(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有关甲、乙、丙三地渔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渔场形成与沿海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密切相关

B、乙地渔场形成只与上升流带来海底营养物质有关

C、丙地渔场的形成与寒流、暖流交汇有关

D、世界渔场全部分布于沿海的大陆架海域

【答案】:无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读下图,上面国家的领土组成中没有领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澳门围海造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人多地少,经济实力雄厚

B、沿海有许多淤积的浅滩

C、围海造陆历史悠久

D、风浪小

【答案】:

【解析】:

第20题【综合题】

[环境保护]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

件。图25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_____。

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_____×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

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1题【综合题】

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地区。跟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材料一:北极地区图

材料二:2010年8月,在破冰船护送下,装载7万吨液化天然气的油轮从摩尔曼斯克通过北冰洋航线到达中国宁波;2010年10月,另一艘俄罗斯货船从摩尔曼斯克装载矿石,第一次在没有破冰船

护卫的情况下经北冰洋航线到达上海,并载货返回。

中国的科考队乘船前往黄河站,旅途中最可能面临的海洋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

与南半球同纬度海区相比,A处海域的盐度偏______(高、低),并解释原因______。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______、______等原因引成的。

A海域地处______洋。分析图中从摩尔曼斯克到上海的航线的优缺点______。

【答案】:无

【解析】:

第22题【综合题】

【海洋地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江苏沿岸主要养殖池塘和紫菜养殖区位置分布图。(下图)

有误

2014年江苏沿岸主要养殖池塘和紫菜养殖区位置分布图

材料二:海水高位养殖,是在海边滩涂或陆地上人工建造养殖池塘,然后将符合养殖标准的海水抽到池内进行养殖活动。紫菜养殖最宜区为潮流畅通,稍有风浪,位于小潮高潮线下的海区,底质以沙泥底为佳。

材料三:绿潮是海水中某些大型绿藻(如浒苔)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也被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海水高位养殖,是人类充分利用海洋______资源的方式之一,其产品属海洋______资源。

江苏海岸类型主要是?简析这里发展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造成绿潮藻类爆发性增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绿潮藻类对海水养殖产品的影响是?

请为江苏省沿海滩涂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解析】:

第23题【综合题】

【海洋地理】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岛屿。上图为海南省局部示意图和永兴岛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处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__,永兴岛所属的岛屿类型是______岛。

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该岛获取淡水资源可能方式为______。

永兴岛机场跑道的建设主要是对海洋______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三沙市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_____和______。

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三沙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4题【综合题】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部分国家级海洋保护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陆域和海域两部分,该地林带广布,沙质海岸自然景观突出,是研究海陆变化的典型岸段。

材料二:2014年,湖南省紫鹊界梯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该梯田多分布于25°~40°的山坡上,土壤能储水渗水,构成纯天然自流灌溉工程。图2为紫鹊界自流灌溉过程示意图。

材料三:2017年底港珠澳大桥将建成完工。图3为该大桥示意图。

描述我国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分布特征。

说出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

说明紫鹊界自流灌溉得以实现的自然原因。

说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读“某时我国某些海湾、河口污染情况统计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近海海洋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______污染和______污染。上述海湾河口最不易发生赤潮的是______。

""

辽东湾和长江口油类污染物及无机氮污染物标准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答案】:

【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31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考点1:海洋和海岸带(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海底地形,“海-汽”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海水运动的成因及其作用,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使学生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理解海洋自然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2012广东卷文综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答案】A 【解析】本题提及的海洋“生物泵”作用,从其概念“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02浓度进行调节”,可知它对于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可能增加或减少C02浓度,进而可缓解全球变暖。 1.(2012广东卷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 B 【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2012上海卷地理(四)7、8)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 2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一)海岸 1.海岸线 (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2.海岸的类型 (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二)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2020高考选修2海洋地理要点总结整理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2.洋流 3.季节 4.陆地气候 ☆影响盐度的因素 1.纬度(气候):降水少,蒸发强,盐度较高 (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3.洋流: 同纬度海区,暖流海区盐度高(暖流海区水温高,蒸发强,海水损失多) 4.结冰与融冰:结冰时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 5.海区的封闭程度:与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含盐量+水质+地形+天气情况 1.气候—适宜蒸发(晴天多、降水少、蒸发强、风力大) 2.地形—适宜晒盐(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地广、地价低) 3.水质好,无污染 ☆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1.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2.气象条件(风向助推) 3.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连成直线,农历初一十五为大潮) ☆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1)空间---广阔的海域---岛屿多,海域广阔 (2)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①洋流运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影响,使得海水搅动,底层的营养物质上泛至表层,饵料丰富。(四大渔场) ②海底地形:浅海大陆架,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③径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大河入海口,舟山渔场)

④纬度:中低纬海区渔业资源丰富(热带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温带海区水温季节变化大、冬季底层冷海水上泛) (3)水障: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生物障碍线边缘区域 ☆厄尔尼诺现象 主要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理解关键: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洋流循环减弱,气候反常,暖流流经区易发旱灾,寒流流经区易发暴雨洪涝,中国夏季风势力弱,北进慢,南涝北旱;东南沿海台风少;暖冬 拉尼娜现象反之。 ☆赤潮成因 1.温度和降水: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 有发生) 2.风和海流:风小,海域相对封闭,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 湾)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排污人海,过度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藻类繁殖 旺盛。 ☆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 1.气温(最重要):低于0℃,持续时间长 2.盐度:盐度高,结冰需要的温度低,结冰慢 3.流速:水体扰动强,流速快,结冰慢 4.水量:水量大,结冰慢 5.与冷空气接触面积越大,结冰越快 ☆影响蒸发的因素 (思路:归纳为气象因素和水体因素,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水体因素包括水面大小、形状、水深、水质等) 1.气象因素: (1)温度: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 (注意水温越高,蒸发量也随之增大) 午后蒸发量最大、日出前蒸发量最小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圆。 (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2. (1)类地行星体积河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第二节 活动(P9)(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的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由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

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和(5)略活动P11 (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其间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 (3)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 活动P12 (1)分析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但是变化幅度在不同纬度不完全相同,同一个纬度在不同的年代也不尽相同;第三,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 (2)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太阳黑子相对数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太阳黑

(江苏专用)201X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过关检测(十四)选修2 海洋地理(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十四)选修2 海洋地理1.(2018·南京盐城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月6日,一艘油轮在长江口外160海里与一艘货轮意外相撞,燃烧数日后于14日沉入海底。 材料二左图为我国东部某海域示意图,右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 (1)杭州湾以南以____________海岸为主。图中M处海底50 m等深线向东凸出,原因是____________;N处海底地形属于____________。 (2)总体来看,图示海区南部海水盐度比北部_______ (高、低);淮北盐场_______季产盐量最大。 (3)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大黄鱼产量迅速减少,主要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从海洋权益角度看,油轮事故点海区属于我国的____________;从相撞到沉没,油轮处于无动力状态向东南漂移了一百多千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杭州湾以南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和岛屿,属于基岩海岸。由于M 地位于长江的入海口,由于泥沙的淤积,导致海洋深度变浅,从而导致等值线向深海区域弯曲。N处位于200海里以内,属于大陆架部分。第(2)题,总体来看,图示海区南部海水盐度比北部高;淮北盐场在春季降水最少,蒸发旺盛,产盐量最大。第(3)题,渔业资源的减少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一方面人类排污量过大和海上石油资源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泄漏,从而导致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主要与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从而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从海洋权益角度看,油轮事故点海区距离长江口外160海里,已经超过领土的范围,应该属于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从相撞到沉没,油轮处于无动力状态向东南漂移了一百多千米,原因是冬季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 答案:(1)基岩长江(和钱塘江)泥沙在海底沉积大陆架 (2)高春 (3)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过度捕捞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十四)选修2海洋地理

专题过关检测(十四)选修②海洋地理1.(2019·南京盐城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现代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空间。 材料二图1为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近期建设规划分布图,图2为某海洋牧场景观图。 (1)我国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主要分布在________海岸,海底地形为________。推测江苏省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正积极推进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其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近期建设规划分布图分析可知,我国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海底地形为水深较浅的大陆架。江苏省国家级现代海洋牧场少的原因可从海岸类型、水深和水质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现代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空间”,所以,海洋牧场的建设意义可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或修复或优化、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增加附加值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保护、管理、技术和政策手段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1)基岩大陆架江苏沿海多淤泥质海岸;水质不是太理想;海水也较浅 (2)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蛋白质,保障粮食安全;增加渔

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一、海与洋对比 二、四大洋

三、海、海峡、海湾 海位于大洋的边缘,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 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如直布罗陀海峡。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如比斯开湾。 海峡是海上交通的咽喉之地,许多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一、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 ?15世纪前,人类对海洋与陆地的关系的认识主要是天圆地方。 公元前古希腊的世界地图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5世纪末开始,世界迎来大航海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是重要的交通航道。 ?一战后,人们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 ?现在,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 ?1872-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使人们对地球又有了新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洋观测计划,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进入21世纪,科学界正在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海岸 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海岸线: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带示意图 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潮汐、海浪、洋流、流水、河流、地壳变动、生物等。 二、不同类型的海岸 包括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等。 1、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称岩岸。 基岩海岸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地势险峻。 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深入陆地的海湾,海岸线曲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重点)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

选修2 海洋地理

选修2 海洋地理 1.读世界板块(局部)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处和b处都位于板块边界,分析其海底地貌有何不同? (2)图中海域可能出现的海洋灾害有哪些? (3)比较b处和c处海底岩石新老关系,并说明原因。 (4)A国不断加大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力度,其主要的利用方式有哪些?对该国的重要意 义有哪些? 解析第(1)题,a处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应为海沟;b处位于板块张裂处,应为大洋中脊。第(2)题,图中海域可能出现的海洋灾害海水扰动产生的风暴潮等、海底岩石圈震动形成的地震引起的海啸等、大气扰动形成的巨浪等。第(3)题,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可知,离大洋中脊越近年龄越少。第(4)题,明确A国是指日本,夺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海洋捕劳、发展海水并业等。 答案(1)a处为海沟,b处为大洋中脊 (2)巨浪、海啸、风暴潮、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冰等。(列举2种即可) (3)c处海底岩石老于b处海底岩石。 原因:海底岩石在大洋中脊形成,在海沟消亡,b处海底比c处海底更靠近大洋中脊。(4)利用方式:填海造陆;发展海洋交通;海洋捕捞;海底矿产资源开采;发展海洋化学工 业。 意义:缓解人地矛盾;拓展生存空间;增加资源获取方式。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种海岸类型景观图(如右图)。 材料二地球表面8%的海岸带提供了全球28%的生物生产,集中了全球50%的人口,是人

类经济活动最频敏的区域。 (1)此图为何种海岸类型? (2) 此种海岸在我国哪些地区分布最广? (3)此种海岸类型,最适宜发展何种人文活动?并说明理由。 (4)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解析根据景观图中的海岸线弯曲基本确定此海岸类型为基岩海岸,然后围绕这一海岸类型进行分析其开发利用方式分析。 答案(1)基岩海岸 (2)在杭州湾以南的华东、华南沿海,杭州湾以北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此 外,台湾岛和海南岛也多基岩海岸。 (3)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常形成天然良港;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 嵘,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4)气候变化、海面上升、土地利用及人类的其他活动等。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1年~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材料二201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特点。 (2)材料二反映我国的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有何特点。 (3)为了促进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请你提出几点对策。 (4)如何促进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请提出几点建议。 答案(1)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 (2)我国海洋开发水平低,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高。 (3)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发展海洋农牧业;促进海洋药品与保健品开发。 (4)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海洋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21《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太阳的能量来源。 教学重点 太阳大气结构,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到地球只不过是千千万万颗普通天体中的一个,然而地球又以其具有生命存在而大大不同于一般天体,这其中,地球和太阳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恒星系统——太阳和太阳系。 【板书】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 一、太阳概况 【启发引导】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了万物生机。 你们知道太阳有多大吗?它又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也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也有1.5亿千米远。光走过这段距离,也需要8分18秒的时间。跟地球相比,太阳到底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板书】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出示投影】地球与太阳的几组对比数据 项目太阳地球倍数 半径(R)70万千米6371千米109 体积(V) 1.41×1018千米 3 11000亿千米 3 130万 质量(m) 1.989×1027吨 5.976×1021 吨 33万 密度(ρ) 1.41克/厘米3 5.5189克/厘 米3 1/4 表面重力加速度 (g) 27300厘米/秒2980厘米/秒228 【指导学生看书】 【承转过渡】我们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太阳黑子,这黑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存在于太阳的什么地方?除了黑子之外,太阳上还有些什么?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去了解太阳的结构了。 事实上,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太阳的内部结构,直到目前我们也知之甚少,大多只能根据理论推算,从太阳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边介绍边画太阳内部结构板图】 太阳的中心是核反应区,通过热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量通过辐射区、对流区向外传递。 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 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太阳的外部构造。 学生快速阅读。 【启发提问】(1)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是什么层?为什么叫光球层? (2)太阳黑子是怎么回事?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新人教版高中选修2精品教案[整套]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2)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 2、了解郑和下西洋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重点: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高二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在中,海洋地理部分昂我们了解到海洋中,特别是大洋、深海和极地还掩藏着大量亟待揭示的奥秘。下面是 ___为您带来的选修2海洋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2.海岸线 (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3.海岸的类型 (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4.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 5.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