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单元检测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日本《朝日新闻》曾报道,日本一项扩张大陆架计划目前遇到障碍,可能在向联合国提交申请报告前就会流产。日本原计划用20年的时间推进此项计划,将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1.7倍,大约65万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划归到自己名下。据此完成第1~3题。

图中表示大陆架区域的是( )

A.a

B.b

C.c

D.d

2关于此次日本扩张大陆架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计划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所有规定

B.其主要目的是扩大领海面积

C.为了增加资源后备储量,成为资源大国

D.日本扩张大陆架的计划不影响中国的海洋权益

3关于大陆架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②广泛分布锰结核③是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区域④有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从图示可知a表示海岸,b表示大陆架,c表示大陆坡,d表示海盆,故选B项。第2题,从材料可知,日本的计划部分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即公平分享海洋利益,故A项不正确;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后备储量,故选C项;而B、D两项明显是错误的。第3题,锰结核分布在2 000~6 000米的大洋底部,并不分布在大陆架上,故选D项。

答案:1B 2C 3D

4. “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据此完成第4~5题。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下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5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解析:第4题,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甲岛。第5题,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但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主要在于“政治意义”和“直接的现实意义”。①②为政治意义,④为直接的现实意义。③设计的问题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我国石油资源进口和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问题。

答案:4A 5B

6.2010年5月5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油港油库破坏而流入墨西哥湾的原油多达65万~70万桶。海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浮油,海水几乎掀不起浪来,只能像泥浆般涌动着,发出汩汩声。波斯湾的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待以毙命。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鲸、海豚、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墨西哥湾是较封闭的生态环境,水域浅,海水流动缓慢,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将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专家们认为,墨西哥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据此完成第6~7题。

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 )

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河流入海口④高纬度海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石油污染除了会造成海域内动物的死亡外,还会( )

①破坏海滨娱乐场②造成海岸环境退化③造成生态破坏④使海水富营养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6题,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第7题,石油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但不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答案:6A 7B

8.读图,完成第8~9题。

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洋中脊

D.海槽

9日本曾多次声称“钓鱼岛”是其领土,这说明( )

①我国与世界其他海区一样,存在海区划界及岛屿归属的争议②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③我国必须强化军事力量,来保卫祖国④世界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与邻国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上属大陆架。第9题,与世界其他海区一样,我国海域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争议。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答案:8A 9D

10.杀人鲸的学名叫做“逆戟鲸”,又叫“虎鲸”,其杀人外号是由英文“Killer whale”翻译而来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了一项研究:杀人鲸正濒临着生命危机,这种危机并不是来自海洋中某些生物的威胁。研究报告显示,北极海域的杀人鲸体内含有大量人工化学有毒物质,现已成为北极“中毒”最深的动物。据此完成第10~11题。

导致杀人鲸中毒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城市垃圾

B.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

C.石油泄漏

D.工业生产

11杀人鲸“中毒”会导致(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海洋污染③赤潮爆发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解析:第10题,“体内含有大量人工化学有毒物质”是题眼,说明导致杀人鲸“中毒”的主要物质来自工业生产。第11题,杀人鲸“中毒”是海洋污染的结果;赤潮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且北极地区纬度高,水温低,不利于藻类物质短期内大量繁殖。

答案:10D 11A

12.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第12~14题。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露的石油

13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14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解析:第12题,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B选项是正确的。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A选项是错误的。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C选项是

错误的。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D 选项是错误的。第13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C选项是正确的。第14题,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A选项是错误的。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B、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12B 13C 14C

15.一艘油轮满载石油沿下图中海峡驶往汉堡,据此完成第15~16题。

该油轮经图中海峡后,船员会看到( )

A.风大浪高,波涛汹涌

B.船体下沉,阻力增大

C.碧海蓝天,干热少雨

D.渔船往来,作业繁忙

16若该油轮经过下图中著名海峡时,发生油轮泄漏,则油污很有可能影响到的国家是( )

A.英国

B.阿尔及利亚

C.索马里

D.德国

解析:第15题,图中海峡为曼德海峡,北面为红海,此地海域封闭,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风浪小,盐度高,气候干热,渔业资源不丰富。正确答案为C项。第16题,图中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受密度流影响,表层海水常年由西向东流,因此油污向东扩散,可能影响阿尔及利亚。

答案:15C 16B

17.读某海域示意图,完成第17~18题。

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18若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死亡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

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7题,图中所示海域是世界上主要油轮所经区域,由于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海域油污严重。第18题,泄油区鱼类死亡,一是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二是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答案:17A 18B

19.南大洋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海域。结合下图,完成第19~20题。

最冷年份南大洋浮冰的运动情况为( )

A.a区浮冰的运动方向为顺时针

B.a区浮冰的运动时间为6~8月

C.b区浮冰的运动方向为顺时针

D.b区浮冰的运动时间为12月至次年2月

20关于冰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

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

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

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

解析:浮冰的运动应和当地的盛行风向与洋流的流动有关。由图例知道最冷年份南大洋浮冰的分布区域b在西风带,应顺西风漂流,作顺时针方向运动,而a区浮冰受极地东风带和南极环流影响呈逆时针流动。冰山属于淡水冰的一种;根据淡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可知,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比值大致是1∶6;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由于低纬度海区水温较高,南极大陆断裂形成的冰山不可能到达北大西洋。

答案:19C 20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2分)

(2)排放的废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质,集中分布在。(4分)

(3)海洋污染物不仅危害,也危及。(4分)

答案:(1)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2)工业生产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3)海洋生物人类健康

22.(10分)渤海是目前我国海洋污染最严重的海区之一,最近几十年,渤海受污染的海域总面积持续增加。读2007年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渤海西部MN之间地带主要是哪种类型海岸?指出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5分)

(2)简要分析该海域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5分)

解析:第(1)题,渤海西部MN之间为华北平原沿海地带,黄河、海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较多,为淤泥质海岸,滩涂养殖和盐业较发达。第(2)题,渤海海域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与沿海人类活动的大量污染物排放和渤海的半封闭状态有关。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应从控制污染源等方面入手。

答案:(1)类型:淤泥质海岸。开发利用方向:发展滩涂养殖和盐业等。

(2)原因:渤海是半封闭的内海,海湾水体流动较慢,自净能力较弱。环渤海沿岸地区工农业较发达,人口密集,大量的陆源污染物直接排入渤海。措施:加强法制管理;加强污染源的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加大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等。

23.(11分)读下列文字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里求斯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明珠”。岛屿四周是保护完好的珊瑚礁。制糖业、高档纺织业、旅游业是毛里求斯的主要经济支柱。

材料二:1999年,我国海南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策,海南应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热带海岛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产业、自然与人类和谐的生态文化、一流的生活环境的省份。

(1)2004年12月26日,当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肆虐之时,毛里求斯沿岸却没有多大的风浪,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分)

(2)为了减轻海浪、风暴潮等对海南岛海岸的侵蚀,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3)请你为海南建设生态省提三点建议。(提示:从三大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角度考虑)(4分)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岛屿的类型及形态特点。珊瑚礁能阻挡海浪,使其影响减弱。第(2)题,海南省防潮、防浪可以利用红树林海岸的优势,同时应保护好生物海岸,沿海植树造林。第(3)题,应发展高科技、少污染的产业。

答案:(1)距震中较远,四周有珊瑚礁环绕。

(2)禁止开采近海珊瑚礁,保护红树林湿地,建设环岛防护林带。

(3)生态农业、高科技工业、旅游业。

24.(9分)读受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下某国土地变化图(图中虚线为国界线),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国,B为(国家)。(2分)

(2)A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海平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分)

(4)该国为避免因海平面升高造成土地减少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分)

答案:(1)孟加拉印度

(2)该国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恒河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

(3)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上升)。

(4)在沿海地区或恒河下游地区修筑拦海大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31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1)选修二海洋地理 考点1:海洋和海岸带(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海底地形,“海-汽”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海水运动的成因及其作用,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使学生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理解海洋自然地理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2012广东卷文综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答案】A 【解析】本题提及的海洋“生物泵”作用,从其概念“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02浓度进行调节”,可知它对于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可能增加或减少C02浓度,进而可缓解全球变暖。 1.(2012广东卷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 B 【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2012上海卷地理(四)7、8)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理解不同类型洋流及其成因。 3、掌握不同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气压带风带模式图,说明世界洋流流向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分析问题作风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启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广阔无垠的海洋,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对于表层海水而言,其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一)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波浪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阅读回答,讲解风浪、涌浪) 除了我们常见的波浪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波浪,那就是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海洋能资源;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阅读:世界著名风浪区——好望角 (承转)还有一种海水运动形式,也是我们每天都能够遇到的,那就是潮汐。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阅读P31钱塘潮: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我们都知道潮汐每天涨落两次,每天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潮汐还有大潮小潮之分,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讲解大潮、小潮、潮汐的时间变化) 学生思考:农历一个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年哪一天? (活动)讨论各种活动与潮汐的关系。(P31)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NextPage]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2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三篇

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2 海洋环境问题与 环境保护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大洋环流 D、生物循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 ①岛屿沉降②海水膨胀③暴雨泛滥成灾④两极冰盖融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 )

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海上石油产区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字母A B C分别表示( )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 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 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 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变化图(左图)和主要海湾自然岸线比例的变化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和自然岸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海湾的面积均保持不变 B、自然岸线长度存在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 C、岸线总长度存在先增长后降低的态势 D、自然岸线比例不断下降,近30年下降尤为显著 关于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和岸线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和海湾面积的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B、由于海湾沿岸土地资源丰富,沿海开发建设对海湾形态影响不大 C、海湾自然岸线长度的减少速度不断加快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D、近几十年以围海造陆为主的人类活动成为海湾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无 【解析】: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 2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一)海岸 1.海岸线 (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2.海岸的类型 (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二)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练习题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海洋能开发中,已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双选)() A.潮汐发电 B.波浪发电 C。盐差发电 D.温差发电 解析:选AB。海洋能中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是波浪能和潮汐能。 2.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D。英吉利海峡 解析:选A。马六甲海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上升流为主。 3。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可提高潮汐发电效果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 D.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潮差大,利于潮汐发电。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4~6题。 4.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A。初八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5。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H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A。17∶30 B。17∶55 C。11∶30 D。11∶55 6、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解析: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示中H最大时,表示涨或落的最大值。潮汐涨落的周期变化分为日周期、月周期及年周期等。潮汐原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与天体绕转质点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值。一个朔望月之内,初一与十五由于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合成的引潮力最大,一天之间距月球与地球的绕转质心最近和最远的地表,潮汐最大。其时间差决定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第6题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海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盐田灌水取决于当时盐度,雨天由于径流冲淡海水,应灌入潮尾时段的海水,晴天则灌入潮头时的海水.落潮时向岸线航行的速度因水流方向而变慢。 答案:4、B5、B6、C 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20年前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此回答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

《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 -认识海与洋 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 ——认识海洋水体 ——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 海埠带的丹按 ——海淳资膊的幵发 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 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 —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 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 (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 4. 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世界主要海峡 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

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人教版巩固辅导

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人教版巩固辅导 第1题【单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1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7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8届“航海日”。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我国拥有的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是根据________计算出来的( ) A、内水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毗连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海冰和冰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水结冰,海区盐度会降低 B、海冰主要是咸水冰,高纬度海区直接由海水凝结形成 C、冰山为陆地淡水冰川滑入海洋而成,夏季冰山数量多 D、冰山的撞击力巨大,隐藏在海水中的部分危险更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高二地理下册 同步检测试题5《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全国通用)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0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8.7级。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人员失踪和死亡超过20万,这次海啸波及7个国家,这是此区域40年以来最大的海啸。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所发生的海域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3.除了海底地震能引起海啸外,还可能引起海啸的有 ①滑坡②泥石流③海底火山爆发④风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B 本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印度洋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并以此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图中所示的地震发生地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上。 2.B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图中所示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该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3.C 一些自然灾害之间有关联性。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破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而滑坡、泥石流不会引起海啸。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5.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长江口 B.黄河口 C.辽河口 D.珠江口 6.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4.D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含氮、磷废水的排放,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相对封闭的海湾,较高的海水温度等是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5.D 珠江口水域相对封闭,水温较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严重。 6.A 洋流能够带走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减轻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却使污染范围扩大。 国际海底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或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国际海底的所有开发活动受有关国际机构管理。下图为我国的国际海底矿区。读图,完成7~10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2020高考选修2海洋地理要点总结整理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2.洋流 3.季节 4.陆地气候 ☆影响盐度的因素 1.纬度(气候):降水少,蒸发强,盐度较高 (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3.洋流: 同纬度海区,暖流海区盐度高(暖流海区水温高,蒸发强,海水损失多) 4.结冰与融冰:结冰时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 5.海区的封闭程度:与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含盐量+水质+地形+天气情况 1.气候—适宜蒸发(晴天多、降水少、蒸发强、风力大) 2.地形—适宜晒盐(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地广、地价低) 3.水质好,无污染 ☆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1.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2.气象条件(风向助推) 3.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连成直线,农历初一十五为大潮) ☆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1)空间---广阔的海域---岛屿多,海域广阔 (2)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①洋流运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的影响,使得海水搅动,底层的营养物质上泛至表层,饵料丰富。(四大渔场) ②海底地形:浅海大陆架,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③径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大河入海口,舟山渔场)

④纬度:中低纬海区渔业资源丰富(热带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温带海区水温季节变化大、冬季底层冷海水上泛) (3)水障: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生物障碍线边缘区域 ☆厄尔尼诺现象 主要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理解关键: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洋流循环减弱,气候反常,暖流流经区易发旱灾,寒流流经区易发暴雨洪涝,中国夏季风势力弱,北进慢,南涝北旱;东南沿海台风少;暖冬 拉尼娜现象反之。 ☆赤潮成因 1.温度和降水: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 有发生) 2.风和海流:风小,海域相对封闭,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 湾)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排污人海,过度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藻类繁殖 旺盛。 ☆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 1.气温(最重要):低于0℃,持续时间长 2.盐度:盐度高,结冰需要的温度低,结冰慢 3.流速:水体扰动强,流速快,结冰慢 4.水量:水量大,结冰慢 5.与冷空气接触面积越大,结冰越快 ☆影响蒸发的因素 (思路:归纳为气象因素和水体因素,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水体因素包括水面大小、形状、水深、水质等) 1.气象因素: (1)温度: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 (注意水温越高,蒸发量也随之增大) 午后蒸发量最大、日出前蒸发量最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高中地理选修1一二单元

死 亡率与出生率(%) 高中地理选修(一)一、二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 、(1)阶段 B 、(2)阶段 C 、(3)阶段 D 、(4)阶段 3、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 、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 、人口的老龄化 C 、出生率的下降 D 、生活质量的下降 4、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 、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B 、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5、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当地: 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得多少 C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D 、原生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 6、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农村到城市 B 、由城市到农村 C 、由城市到城市 D 、由农村到农村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 、自然环境因素 B 、社会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灾害因素 8、1954--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持平的省区是: A 、山西 B 、内蒙古 C 、西藏 D 、广西 9、关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管理中心 B 、服务中心 C 、增长中心 D 、投资中心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区用地 B 、工业区用地 C 、住宅区用地 D 、文教区用地 1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 B 、 住宅区在城市形成之初已见雏形 C 、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C 、 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12、有关人口素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身体素质好坏仅取决于遗传因素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 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C. 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 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 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 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 渔业过度捕捞 D. 定期海上休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两万多千米 B. 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 C. 我国陆域面积广大,无需争取更多海洋权益 D.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为国际海洋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A. 海上石油泄漏 B. 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 C. 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 D. 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 5.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大气环流 B. 水循环 C. 大洋环流 D. 生物循环 6.澳门围海造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 人多地少,经济实力雄厚 B. 沿海有许多淤积的浅滩 C. 围海造陆历史悠久 D. 风浪小 7.《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 A. 12海里 B. 26海里 C. 200海里 D. 300海里 8.材料: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的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大洋上的“垃圾岛”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海洋动物吞食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 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 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 增加海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 9.自1996年6月1日起,我国每年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间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选择在6、7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 A. 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 B. 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 C. 这一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 D. 这一时段多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 10.21世纪,人类会加大对海洋开发利用。 (1)海洋环境问题包括()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练习题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答案:D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答案:B 下图实线、虚线代表不同地理事物的等值线。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实线、虚线代表水温和盐度,L线代表洋流,且L1〉L3〉L5,则该海区最有可能分布在() 4。如果实线、虚线代表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L线代表河流,则关于河流和潜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河向北流,河水补给潜水 B.该河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水 C.该河向南流,河水补给潜水 D。该河向南流,潜水补给河水 解析:第3题,据水温数值越向南越小及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L线代表的是南半球一寒流。 A、C、D项所示海区均在北半球,只有B项符合,为南半球的秘鲁寒流分布区.第4题,等高线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的河谷地带才会有河流,等高线数值北大南小,因此此河流由北向南流;潜水位的高低随地势的起伏而变化,潜水的流向为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潜水补给河水。如图所示。

答案:3、B4、D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6.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7。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第5题,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而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低。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第7题,本题解题思路是:①根据所学知识准确找出温度曲线;②根据温度曲线找出表层水温数值;③由表层水温数值准确判读监测时的季节。 答案:5、C6、B7、D 8。下图是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