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免费报纸发展前景浅析

欧洲免费报纸发展前景浅析

欧洲免费报纸发展前景浅析
欧洲免费报纸发展前景浅析

欧洲免费报纸发展前景浅析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29 08:58 共10人浏览[大] [中] [小] 作者:李金慧赵鸿燕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免费报纸市场,拥有全球免费报纸60%的发行份额。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报业面临着重重困境,免费报纸市场也受到重创,欧洲市场所受到的冲击更明显。从2003年到2008年,全球免费报纸发行量从1400万升至4200万,增长3倍。但从2009年起发行量明显下滑,降了1 2%至3700万。2009年,欧洲免费报纸的平均发行量下降了19%,从2620万下降到2130万,2010年以后可能还会有9%的下降。2007年时,欧洲曾拥有139份免费报纸,但这个数目到2010年已经下降到82。1目前,免费报纸在英国只剩下三家,瑞典全国性的剩下一家,丹麦全国性的三家(另外两家全国性的和所有地方性的都已关闭);西班牙14家(2006年时为34家);瑞士3家(2008年时有8家)。

2009年1月起,瑞典《地铁报》关闭了持续亏损的西班牙版《都市日报》。全球首家免费报纸《地铁报》曾为报业市场增添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然而创刊15年来,《地铁报》仅在2006年获得过1300万美元的盈利,而2009年的亏损达到其历史之最2200万欧元。2尽管遭遇挫折,该集团仍然在积极筹集资金,开拓新的免费报纸市场。2010年伊始,凭借先发优势,瑞典地铁国际集团已将业务拓展至欧洲以外,包括欧洲、南北美洲及亚洲的18个国家,并拥有56个版本。最新开通的国家有墨西哥、巴西、厄瓜多尔和俄罗斯。《地铁报》经营商认为,在这些新兴市场中,免费报纸还是新鲜事物,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市场拓展原因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在付费报纸处境日艰的情况下,免费报纸为广告商提供了非常独特的受众群体:他们比付费报纸的读者年轻,比电视观众和杂志读者更加庞大,而且比网络受众更具整体性。据估算,目前在全世界60个拥有免费报纸的国家里,免费报纸的读者在7000万到1亿之间,而且大部分年龄在18-44岁之间。3有了这个庞大且整齐的目标读者群,免费报纸在内容、形式、发行与广告上都做了相应设计,因此也就有效地吸引了广告商。甚至有时,免费报纸并不直接吸引广告商,而是通过吸引读者,然后将他们带向主流的付费报纸。

在这些报业经营商看来,免费报纸能带来年轻的读者群。对读者尤其是伴随着遥控器和鼠标长大的年轻读者而言,免费报纸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付费,而在于是否具备足够的便利性。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已经培养了这群人的信息消费习惯:方便、快捷、有效,而且随时随地。欧洲的免费日报就瞄准了上班族途中的空闲时间,在地铁口设置取报机,以便他们在乘坐地铁时阅读,然后出站时又随手丢弃,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为上班族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反之,如果受众定位不准确,或者不符合广告商的利益,就有可能导致失败。比如,默多克属下的新闻国际集团创办的免费《伦敦报》,它所瞄准的既不是严肃报纸的读者,也不是传统小报的读者,而是那

些从不读报的人,读者区域为其他报纸不看好的伦敦东、南、北的落后区域。这种方针虽然争取了大量读者,但他们不是广告商热衷的消费群体。这是导致《伦敦报》创刊三年后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行的发展模式

一、垄断模式。

2010年在欧洲拥有免费日报的29个国家中,垄断成为主要模式。英国《地铁报》就是世界上最盈利的以垄断方式经营的的免费报纸之一。1999年当瑞典报团准备在伦敦创办免费报纸之时,英国的联合报业集团迅速作出反应,当年3月抢先推出自己的免费日报《地铁报》,把瑞典报团排挤出英国市场。联合报业集团还与伦敦地铁公司和各大火车站签订了为期10年的合同,取得了在地铁站和火车站里发行的独家权利。这种做法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地位。2006年创刊的《伦敦之光》和《伦敦报》在2009年退出免费报业市场就与《地铁报》的垄断经营有很大的关系。免费报纸要想获得最好的发展,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少有或者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大多数广告商只愿意将广告投给发行量最大的免费报纸。关闭西班牙《都市日报》时,瑞典地铁报国际集团首席财务总监安德斯卡隆说:“如果做不了第一或第二,你就会被淘汰。”

二、合作模式。

与主流报团或媒介集团合作,也是免费报纸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比利时、拉脱维亚、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一直只拥有一份免费报纸,但这些免费日报都由经营付费日报的报团所拥有。瑞典《地铁报》问世后的前10年,一直依靠自己的特殊地位赢取大量读者,而近5年来,它也倾向于合作。如,在瑞典和丹麦,多个出版商拥有《地铁报》股份,他们在广告上进行合作;在匈牙利它与斯普林格集团合作;在西班牙它与《20分钟》合作;而在英国和比利时,它则与非地铁国际集团的《地铁报》合作。从竞争转向合作的过程中,瑞典地铁国际的盈利方式也发生了转化,所有制经营现在已不太常见,更多采用特许权方式。不过,在风险减小的同时,收入也减少了。

三、独特的“冰岛模式”。

冰岛是免费报纸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国家,2006年时为83%。这个国家虽然面积很小,但人口居住较分散,所以它的报纸发行成本相当高。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冰岛将以前的免费发行到户改为派发,即将报纸放到商店,加油站或社区邮箱里。2009年秋天,该国最大的免费报纸《弗雷特布拉迪报》(Fréttablad id)又决定在向较偏远的乡镇发行时为每份报纸收取18欧分的发行费用。零售商可以将报纸卖给顾客,也可以直接派发给他们。结果,首都以外的地区读者群明显上升,甚至有些地区,每份报纸的读者从3.7上升到8.7。现在全冰岛的人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弗雷特布拉迪报》。

未来面临的竞争

一、传统付费报纸的行业抵制。

办报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盈利,先期的巨大投入,加上随后的采编、发行成本控制,以及意想不到的来自传统付费报纸的行业抵制,都可能导致免费报纸的倒闭。虽然在欧洲多个国家,免费报纸都是由付费报纸所属集团创办,甚至有的免费报纸的诞生就是为了拯救付费报纸,但两者之间竞争依然很激烈。从某种程度上说,免费报纸的兴起使得报纸的存在方式趋于多元化,同时也开辟了报纸赢利模式的多元化时代。为提高竞争力,免费报纸开始尝试克服种种弱点,认真思考新闻的严肃性与娱乐性平衡的问题、快餐新闻与深度新闻并重的问题、图片与文字恰当配比的问题等等。同时,传统付费报纸也在不断改进,采取多种形式回馈读者,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这些努力更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竞争。

二、手机报纸和网络媒体的挑战。

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报纸是否免费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报纸的便利性。所以,当手机报纸和电子阅读器越来越普及并很方便时,免费报纸面临失去这些读者的危险。免费报纸应对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加强与网络的合作。过去几年里,瑞典地铁国际一直致力于开发网络合作伙伴,例如在加拿大与社交网络“四方”(Foursquare)合作,在法国与图片和视频网站“公民方”(CitizenSide)合作,在荷兰与“见习加盟”网站(TraineePartner)和网络电台“交通广播”(Traffic Radio)合作,在丹麦与找工作的网站“工作区”(Jobzonen)合作。

三、免费报纸之间的竞争。

无论是通过激烈竞争达到最后的垄断地位,还是与有影响力的媒体合作,结果都会导致免费日报数量的减少,这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的减弱。2006和2007年,欧洲平均每个国家拥有4.5份免费报纸,而到2 010年这一数字降至2.8。这意味着规模较小的免费报纸已经关闭。参与竞争者数目的减少使得生存下来的报纸的发行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欧洲免费报纸的平均发行量为16万,而2010年升至24万4。但目前欧洲免费报纸市场仍不稳定,许多媒体经营商依然将其视作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商业模式,免费报纸之间的竞争还在继续,未来的免费报纸市场将会被不停地洗牌。(作者分别是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本文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6批面上资助)【注释】

1Dr. Piet Bakker:“Europe 1995-2010”,FDN Newsletter No. 54, February 2010

2 Dr. Piet Bakker:“15 years of Metro”,FDN Newsletter No. 54, February 2010

3Dr. Piet Bakker:“15 years of Metro”,FDN Newsletter No. 54, February 2010

4 Dr. Piet Bakker:“Europe 1995-2010”,FDN Newsletter No. 54, February 2010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 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

做精、做深、做大为主要目的。在内容上,专业报不仅对新近发生的该领域的新事件、新情况进行报道,更重要的是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和规律性,因此在分析和解释上,表现出综合性报纸所没有的透彻性和思辩性,并且推出大量大篇幅的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加强报道力度,在编辑上,简洁大方而又具有大气,让报纸看起来更为赏心悦目。而以上这些,都成为与党报和都市报竞争的优势。一般来说,专业报的运作周期较长,一般为周报,因此在时效性方面还是有些薄弱的。 2.区域性报纸势头高于全国性报纸 经过2003年的报纸整顿后,报纸的总量有减少,但从报纸的区域分布来看,全国性的报纸比重少,而省级报纸和地市级报纸的比重在增加,同时各省和地市级报纸分布并非完全均衡,经济水平高的省份和地市单位,报纸种数比欠达地区多。 我国的全国性报纸正在逐渐让位于区域性报纸,区域性报纸在本地区占主导性地位的格局已经形成。如《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份区域组合城市报纸,一创办就提出了办一张四川盆地“区域组合城市报”的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成都为中心,以周边城市为辐射带,建立区域组合城市的市场网络,全方位、强密度、大规模覆盖成渝经济圈。构建“区域组合城市”的营销市场,《华西都市报》由此揭开了中国报纸区域化生存序幕。 目前还有一种加强地方新闻的方式为打造地方版,即在办主报之余,创办地方版。《燕赵都市报》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全国省级传媒中第一家创办地方版的报纸,2003年7、8月《燕赵都市报》分别在省会和冀东地区创办了《都市时讯》和《燕赵都市报冀东版》。两个地方版随都市报在省会和冀东一起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规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以下简称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确保转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19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精神,结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由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 1.成立领导小组 2.制定工作方案 3.清产核资与财务审计 4.国有资产管理 5.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6.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7.人员安置 8.优惠政策 成立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建立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成员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由主任、副主任及联络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应成立由主管报刊出版工作的领导同志负责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并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所属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领导小组应由本部门本单位党委、纪委、人事、财务等有关部门组成,审核转制方案,协调解决转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并确保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按时规范完成。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 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

《浙江日报》等,这类党报以报道省内尤其是主要城市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三类为地市级党报,如《北京日报》、《广州日报》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各地区或县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党报作为我国舆论宣传的工具、党和国家的喉舌,因此具有报道方针严谨,特点稳定等特点,在新闻内容上把关严格,在新闻编辑上形式较为单一,变化不大,虽然如此,一直以来党报作为机关报都在报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其发行量也具有一定的政治保证,因此在报业竞争中,党报的力量仍然处于稳健地位。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专业报力量的壮大,党报如果不进行创新,其弊端会日益突显。因此党报为扩大发行量,确保自己在报业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开始寻求创新之路。如一些党报开辟固定的专版来吸引读者,如体育专版、娱乐专版和消费专版,并且在版面编辑上更为活泼生动,这样,既能保证党政新闻占有一定分量,保证党报的政治宣传作用,同时也使报纸更为人性化和大众化,促进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 (2)都市报异军突起 我国都市报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之后就飞速发展,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发展至今已经历十年时间。正式都市报的出现,才使得我国报业市场发展了新的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它彻底打破了党报的垄断地位,促进我国报业市场真正走向市场。所谓都市报,指的是体现城市(都市)生活的报纸,因此晚报、早报都属于都市报的范畴,从狭义角度来而言,都市报指的是坚持正确舆论指导下,以都市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信息为主要传播特征的报纸,在内容上注重服务意识,着眼于对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在形式上采用平易近人、通俗生动的编辑和报道风格,以客观真实和社会责任为报道规范;在运作上遵循市场化发展规律开拓创新,并在发行和广告上有所作为;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版面大,篇幅多,可供广告主充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传播面广,传播迅速。 报纸具有特殊的新闻性,从而使广告在无形之中增加可信度。 广告的改稿、换稿和投稿都比较方便。劣势:时效性短。受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广告拥挤。无法对文盲产生广告效果。缺乏动态感、立体感和色泽感。 电视媒体 优点形声兼备,逼真的具体感,强烈的现场感,沉重的气氛感 诉求面广,能表现各类题材 受众广泛 缺点:时效短,信息量深度有限,快速兴奋反应多集中在大脑表层 费用高昂,联想天地相对局限 网络媒体 优点 1. 真正的互动媒体,消费者可与广告主直接互动且可立即反应。 2. 受众数量庞大,32%的人口总数已是个相当值得重视的数量。 3. 目标对象选择 性高。4. 属于富裕 市场,购买力强。 5. 可提供深度信 息,将潜在顾客转 化为实际购买者。 6. 成长迅速,发展 潜力大。 7. 信息可信度高, 但随着信息之泛滥, 已有下降的趋势。 8. 可展示产品,具 有店面与推销人员 的优点。 缺点 1. 效果依然 难以测试。 2. 选择目标对象 费用依然相当的高。 3. 尚非主流媒体, 实际效果仍有待观 察。 4. 广告位置安排, 仍有很大改进的空 间。 5. 安全与隐私保 障仍嫌不足。 手机媒体 优点 1大众性:中 国有5亿多的手机 用户,意味着传播 面广,覆盖率高, 这就意味着大多数 产品能够利用这个 媒体进行营销。 2 互动性:手机广告 具有非常好的互动 性。面对广告,消 费者能够马上回复, 延长了广告与目标 受众的接触时间, 增强广告的“黏 度”。 3便携性: 手机具有强烈的个 人属性和便携性, 手机媒介对受众的 影响是全天候的。4 抗干扰性:手机广 告直接把内容送到 目标受众的眼前, 排除了一般广告过 程中存在的干扰和 噪音,保证了内容 的及时、完整和高 效送达。 5针对性: 手机能够进行一对 一沟通,针对顾客 信息开展个性化服 务,根据目标客户 的潜在需求针对性 传播,有利于广告 价值的发挥。 缺点 1产业链及商 业模式不成熟。 2 现有的手机广告表 现手段单一。3手机 广告收入细分市场 中,以短信为主, 赢利渠道单一。 4WAP流量收费,制 约手机广告发展。 4缺乏第三方监控, 手机广告市场未规 范。 恶俗广告的影响 1对儿童的负面影 响很大 儿童身心都处 在快速成长阶段, 是非观、价值观尚 在培育中,但是模 仿和学习能力又特 别强。在接触电视 等大众等传媒的过 程中,他们很容易 接受和模仿广告传 播的观念和行为, 经常接触恶俗广告 对儿童的影响是十 分有害的。 2给社会文化、精神 文明带来不良影响 广告是社会文 化的一部分,它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人 们的消费观念和文 化。广告中的一些 庸俗低级趣味的言 语、观点、行为会 对社会文化产生不 良影响,尤其是宣 扬奢侈享受、拜金 主义等享乐主义思 想,不利于社会精 神文明建设,也不 利于社会和谐。 3给媒体带来较大 的负面影响 刊、播、登恶 俗广告无疑会影响 媒体的品牌形象、 权威性、声誉,一 旦这种情况严重, 媒体将失去受众, 也将减少广告商的 投入。 4不利于广告行业 的发展 广告行业的良 性发展离不开对广 告专业主义价值观 和创意、理念追求, 而恶俗广告的制作 和传播,不再奉守 社会普遍认可的价 值观,而是用低级 庸俗的内容和表现 方式来刺激受众的 感官,这势必败坏 广告行业的风气, 不利于广告行业的 健康发展。 恶俗广告出现的原 因 1、广告主方面 现在媒体的主 要经济收入源于广 告,在争夺广告的 激烈竞争中,广告 主在整个传播中处 于优势地位,广告 主的一些认识直接 影响广告的传播。 如广告主过分追求 低成本,不重视创 意,不注重品牌形 象,急功近利等。 这些都直接妨碍了 广告质量的提高, 甚至导致了恶俗广 告的泛滥。 2、从业人员水平低 在行业内,有 一种对恶俗广告的 错误认识,认为只 要不违法越恶俗越 好。从业人员的人 身观、价值观扭曲, 创意匮乏,职业素 养不高。 3、媒介唯利是图 在竞争和利益 面前,一些媒体忽 视自身应承担的社 会责任,为了增收, 媒体放弃了对恶俗 广告的把关责任。 4、受众者中许多人 的审美能力比较低 5、网络亚文化盛行。 恶搞有理。网络文 化变成人们负面兴 趣释放的途径。部 分人通过网络恶搞 视频的制作、观看 和转发来发泄自己 的情绪。 国人的维权意 识还很谈薄,很少 有人对恶俗广告诉

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规程

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规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以下简称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确保转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19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精神,结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由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 1.成立领导小组 2.制定工作方案 3.清产核资与财务审计 4.国有资产管理 5.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6.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7.人员安置 8.优惠政策 成立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建立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成员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由主任、副主任及联络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应成立由主管报刊出版工作的领导同志负责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并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所属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领导小组应由本部门本单位党委、纪委、人事、财务等有关部门组成,审核转制方案,协调解决转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并确保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按时规范完成。 各报刊出版单位也要按照上述要求,成立本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转制方案,并负责转制方案的实施。 制定转制工作方案 1.转制工作方案内容。转制工作方案应包括:报刊出版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性质、编制、人员、经费、社会保险、办公用房情况等);转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转制的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清产核资立项方案(包括清产核资基准日、范围、聘请的中介机构等);原有债权、债务继承方案(包括债权、债务范围、关系及处置或继承等);转制中涉及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人事关系的处理原则;

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

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 【摘要】报纸是我们长久以来依赖的一种信息补给的方式,随着时间以及技术的发展,报纸这种媒介也随之面对新媒介的挑战。 【关键词】报纸;媒介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每天的清晨,当大多数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城市里百万份的报纸就会从轰鸣的印刷机中新鲜而出,为人们带来新鲜的资讯。 报纸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由中央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往各地。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 中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每日纪闻》就其形式与目的来说与汉代的《邸报》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邸报》的受众是各地的官员,而罗马的《每日纪闻》的受众一直延伸到了基层民众,这与当时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 报纸的发展历史: 无论是中国的《邸报》还是西方的《每日纪闻》,都是古代的媒介,虽有现在报纸的雏形,但仍与人们普遍概念里的报纸有着非常大的出入。现在报纸有三大特性,既:刊载新闻;定期出版;公众发行。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负责各类报纸的销售发行,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广告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1985年报纸广告营业额已占全国广告营业总额的36.3%,位居首位。并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据统计,2007年全国报纸广告营业额达322.2亿元,比2006年增长3.1%,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18.5%。

音乐艺术类杂志转型之路探究

音乐艺术类杂志转型之路探究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不断的发展,新的传媒技术的辐射和延伸,已经把杂志逼入了死胡同,不是转不转的问题,而是怎样转、如何迅速转的问题,不转则死,转则有望活,首先是转换经营意识,办刊思想,不要等待观望,要善于探索一条自新之路,再不能坐吃山空,吃老本,死抱住原来的一套不放。二是,敢于探索,勇于尝试。依据杂志本身的特点,分析人们在新的形势下的需求,媒体传播的途径,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杂志类的优点,从而寻找一条将杂志和现代媒体合流的途径,从而实现共赢。 关键词:杂志转型特色共赢 无疑,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让人们的神经绷得很紧,利欲的膨胀,让人们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提升,举世喧嚣,皆为利来,虽然这一个过程,不可能无限延伸,当人们回归理性,精神的需求便也回复本位,毕竟人们不是纯物质的,更多的还需要精神的追求,灵魂的提升。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报刊的发行日渐颓废,生存的空间日渐艰辛,尤其是音乐艺术类的杂志更是艰难,这,已成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不能不让我们忧心,忧心之余,更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音乐艺术类杂志该如何定位?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才能留住原来的人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经营方式该做怎样的调整才可以盘活杂志? ⒈山重水复,该何去何从?柳暗花明,谋求绝处逢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近年来媒体的发展形势和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 2010年,慧聪邓白氏曾经发布过这样一组统计数字:该年度上半年在大陆范围内媒体报刊的广告刊登总额就高达52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1.15%的增长幅度。其中:在杂志上刊登的广告总量同比有22.5%的增长,在报纸媒体上刊登的广告总量有21%增长。而该年度上半年,新浪网的广告总收入达到12740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6.1%;搜狐网的广告总收入为9270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约12.1%;网易网络的广告总收入同同比更快,总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亟待解决的八大难点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亟待解决的八大难点 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我国新闻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涉入深水期,“分类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这将进一步释放体制生产力,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当然,要成功实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还必须解决诸多难题。 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首先,新闻出版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即分为时政类、公益类和非时政类三类。其中,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内容涵盖中央级、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人民出版社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转企改制时,要严格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采编业务部分作为事业法人,经营业务部分转企改制为企业法人,同时,由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给时政类报刊较多的拨款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所需。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包括单纯依靠自身经营很难生存但又确需发展的,则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拨款,如一些纯学术性杂志。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包括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可以实行采编经营合一,改制成相对标准的国有文化企业。此外,由于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

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1] 其次,转企改制取得了实效。当前,在传媒业改制实践方面,主要有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广东模式”,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浙江模式”,以辽宁出版传媒集团为代表的“辽宁模式”和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上海模式”等四种模式。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268家地方出版社和103家高校出版社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已组建完毕29家出版企业集团公司;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其中有6家已率先完成转企任务,另有18家已完成了清产核资、核销编制、职工参保、工商注册等转企所必须的工作,其他大多数出版社改制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共计核销事业编制1.8万多名[2]。在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同时,报刊出版、影视制作、新闻网站等单位的分类改革也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转制为企业[3];截至2010年上半年,需转企改制的35家电影制片厂、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电视剧制作机构也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4]。

如何发挥报纸版面的重要性及报纸的发展前景

如何发挥报纸版面的重要性及报纸的发展 前景 远在15世纪40年代的德国,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让大众媒介的诞生成为可能。信息的机械化生产也相应的成燎原之势。印刷媒介报纸已经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的出现,大大削弱了报纸在传媒领域的霸主地位。 一、报纸面临的严峻挑战 1920年11月2日,世界第一家正式的商业广播电台KDKA 成立后,广播就以其自身的优势引领了一个阶段的媒介巨头。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决定了他们从本身的特质上就比报纸具有较为强大的吸引力。 首先广播电视传播速度的时效性是报纸无法超越的。 第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在受众方面,报纸就明显的低于广播和电视。 第三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丰富性。报纸由于其版面的局限性,在传播内容的数量上就无法与其他电子媒介相并提。 第四广播电视的现场感强。能够从视觉或着听觉上给人以精神上的冲击,增强其真实性。而作为印刷媒体的报纸却

没有这样的优势。 当今,网络媒体的发展又在无形之中给了报业很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媒体竞争,报纸所要做的,就是应该在形式上有所改观。 二、报纸版面改革的心理接近性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受众有一种普遍的身份认同的缺失和集体心理焦虑。利益的重新分配,竞争的不断加剧,角色定位的不定型,这些都给人带来更多压力,造成心理认同上的偏差。在这种郁闷心态下,人们对于可以造成精神紧张的刺激都有抵制情绪。为了“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人们需要情绪上的解放。报纸版面的改革正是部分迎合了受众的这种情绪排遣和焦虑转移心理,在具有欣赏价值的醒目照片和可以调节心情的明快色彩的刺激下,人们的压抑情绪得以转移,精神压力得到了缓解,人也不知不觉地轻松下来,获得了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同时,简约的模块版式给受众视觉上带来的有序感与和谐感正是给受众原本失序内心的一种心理补偿。 另外,随着当代传媒业的结构重组,当代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欧美等国家报纸的影响,我国报纸版面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三、报纸版面的重要性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同类媒体和不同质媒体之间夺得生

非时政类期刊杂志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杂志社转企改制工作方案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杂志社转企改制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A省《关于推进全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确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转制为企业,实施公司制度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结合A杂志社工作实际,现制定杂志社转企改制工作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A》杂志创刊于,由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现为旬刊,分为上、下、月末三个版本,是国内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化综合类期刊之一,连续三届被评为A省一级期刊,连续两届被评为A省优秀期刊,并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序列,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百种重点期刊荣誉。 A杂志社经省编委核定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行政规格为处级,现有职工24人,其中在编职工11人,招聘人员13人。在编在职人员即将退休5人,享受杂志社差补已退休4人。 《A》杂志自创刊以来,白手起家,未要国家一分钱投资,运营机制一直参照企业化管理,为转企改制工作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杂志社在编人员按规定交纳统筹金、住房公积金、医保金、工伤保险、失业金。聘用人员8人根据聘用时间陆续交纳统筹金和医保金。杂志社没有房产和土地。本次转企改制中职工安置、社会保险资金出现缺口,建议从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申请部分款项给予解决;对本刊库存积压杂志、长期拖欠的呆账、死账、坏账等不良资产进行剥离、核销,冲减国有资本金;对本刊2018年度所得税予以免征,已缴纳部分申请返还。改制后继续使用目前办公用房。 二、转企改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

免费报纸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未来前景

纸与我们日常所见的很多其他形式的免费印刷品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1)首先是免费报纸的商业属性。免费报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与传统报纸的区别是,广告经营是其经济收入的唯一获主要来源。 (2)其次是免费报纸的新闻特质。传统报纸是以新闻报道、信息传递、广告刊载为主要功能,免费报纸也不例外。尽管免费报纸与付费报纸有着很大的不同,内容上有所侧重,广告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但免费报纸并不是一张纯粹的新闻纸。 (3)免费报纸的定位是“通勤报”。也就是说免费版报纸的读者群体是通勤上班族,因为免费报纸正是利用这部分读者在公交系统中的闲散注意力,吸引广告商的青睐。 (4)免费报纸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发行免费化。免费报纸舍弃了传统报纸的发行收入,依靠广告收入来保证报纸的运作。这是其与传统报纸最明显的区别。 二、免费报纸兴起的背景 1、免费报纸产生的可能性 (1)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免费报纸提供了发行空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依赖于地铁、公交。作为都市化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交通网络一定会覆盖市内大部分繁华商业区及居住区。同时,城市交通捌堵为乘客消磨百无聊赖的乘车时间提供了短暂的、随意的可阅读时间。现代传媒业界也开始千方百计在这些公共交通设施中挖掘创新媒体资源,城市交通流媒体的出现正是这种行为的印证。 (2)采编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免费报纸的产生成为可能 网络信息技术、印刷技术的发达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办报的成本,使得迅速大量地印刷报纸成为可能。办报成本越低,免费报纸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先进的印刷设备,如彩色激光直接制版机的普遍应用,加大了报纸一次性版面的印刷数量和质量,加快了出版时效,为免费报纸的产生发展、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庞大的广告市场为免费报纸提供了生存空间 目前,广告商的宣传策略已有所改变,不再单纯为宣传产品而宣传,而是把宣传重点放在展示企业文化理念、培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上。他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 发展规划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中国报刊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报刊阅读需求,为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全国出版报纸1939种,出版期刊9884种;报纸总印数500.2亿份,期刊总印数35.4亿册。实现千人拥有日报90份、人均消费期刊2.4册的发展目标。7家报业集团、报刊社的经营部分已经在境内外上市,1251家报刊单位注册为企业或转企,39家报业集团实行编辑和经营两分开,大众消费和学术类期刊集群开始出现,大中型报刊骨干企业正在形成。63家期刊与国外开展版面合作,报刊发行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报刊网、电子报刊、网络报刊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报刊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十二五”时期,中国报刊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报刊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机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报刊出版生产力,为报刊业大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报刊业基于数字化的媒体融合为

实现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创造了广阔前景;文化资本市场的建立完善,新闻出版“走出去”工程的实施,报刊市场环境的不断改进,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十二五”时期中国报刊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对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报刊业要抓住难得机遇,妥善应对挑战,推进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合理调整结构,实现科学发展,促进中国报刊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做出更大贡献。 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转变报刊业发展方式,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切实解放和发展报刊生产力,增强报刊的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把握报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契机,做强主体主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总体实力,大力推动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方针原则 “十二五”时期,中国报刊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报刊需求;坚持提升主流报刊的舆论引导能力,把握话语主动权;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报刊产业结构;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

3000字+报纸的未来发展趋势

报纸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传媒竞争市场,出现了以数学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着社会形势的迅速发展,报纸只有通过树立自身的独特权威,不断创新形式和服务内容,才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才能拥有读者人群,使自身得到发展。 关键词:报纸;未来发展趋势;困境;对策 随着网络和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对于报纸来说,缺乏年轻读者人群,导致报纸的发行量大量减少,有的甚至停刊,本身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新兴媒体具有实效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获得巨大发展动力,但报纸终究是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在新兴媒体环境下,报纸的发展现状,研究了报纸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出了发展策略。 一、传统报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报纸的发展面临两大困难,一是新兴媒体的大力冲击,二是世界整体经济的下降,导致报纸的发展非常困难,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 (一)传统报纸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1.成本过高。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之前,新闻报道的主要载体是传统报纸,经过记者采集新闻以后,编辑制作排版,最后形成纸质报纸,此过程需要较大的经济成本。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这种媒体方式遭到了人们的冷落,大量网民不但阅读新闻,而且也可以传播新闻,同时还能收集新闻,有效拓宽了新闻收集渠道,使新闻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有,互联网依据电子数据进行传播,使传播过程大为简化,大量节省了成本。 2.时效性较差。 新闻信息应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而对于传统报纸来说,传播方式过于陈旧,传播速度过于缓慢,这些方面都不能与互联网相比。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新闻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刚刚发生的事件,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会在网上出现,这一特点是报纸不能比的。 3.读者数量减少。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大量人群涌入网民序列,据有关数字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到6亿,传统报纸的读者人群迅速减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网络阅读的,导致报纸遭到了人们的冷落,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报纸形成有力冲击。 (二)传统报纸体制上存在问题 1.员工多。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报业都是国家管理的事业单位,机构人员众多,本身不吸收专业能力强、科学知识丰富的专业报纸人才,没有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分析报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存在年龄过大、数量众多、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报纸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2.方法单一。 传统报业缺乏经济来源,只依靠国家政府部门的补贴和本身的广告收入,传统报纸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大量发行报纸,有时甚至不顾成本,低价发行,希望能够占领市场,得到大量的广告收入,但取得的结果却是发行量越大,亏损越多,企业的盈利模式即将终结。另外,因为报纸在发展中没有创新,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大量广告客户应用新媒体,报纸收入越来越少,导致报纸业举步维艰。 3.设置有待完善。

报纸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报纸简介 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有固定名称,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报纸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二、报纸广告 报纸广告(newspaper advertising)是指刊登在报纸上的广告。报纸是一种印刷媒介(print-medium)。它的特点是发行频率高、发行量大、信息传递快,因此报纸广告可及时广泛发布。 报纸广告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视觉刺激,不像其他广告媒介,如电视广告等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报纸可以反复阅读,便于保存。鉴于报纸纸质及印制工艺上的原因,报纸广告中的商品外观形象和款式、色彩不能理想地反映出来。 三、各种版面 1.报眼广告 2.半通栏广告 3.单通栏广告 4.双通栏广告 5.半版广告 6.整版广告 7.跨版广告 四、报纸广告优劣势 1.优势 (1)覆盖面广,发行量大 (2)读者广泛而稳定

(3)具有特殊的版面空间 (4)阅读方式灵活,易于保存 (5)选择性强,时效性强,文字表现力强 (6)传播范围广 (7)传播速度快 (8)传播信息详尽 (9)行业选择灵活 (10)费用相对较低 2.劣势 (1)有效时间短 (2)阅读注意度低 (3)印刷不够精致 (4)使用寿命短 (5)感染力差 五、报纸广告发展现状 报业广告在持续了多年的增长后,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控,报业竞争的加剧,广告结构不合理,报业经营进入新的调整阶段。报业经营是粗放式的,收入来源非常单一。一旦遇到外部因素的变化就立即感到不适。经营面临的问题有: 1、报业不断受到其他新兴媒体的竞争。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迅猛,很多网站广告收入大增,已开始盈利。新型的户外媒体、其他的新型电子传媒等都在瓜分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如分众传媒、聚众传媒搞的楼宇电视网。由于生活形态的变化,客户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在变化,客户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信息传递渠道也在变化,已不是简单的广告手段,这对传统媒体也有影响。 2、同城媒体同质化竞争加剧。都市类报纸挤在同一层面争夺读者的状况较为普遍,导致种类偏多,阅读率下降,广告效果下降使广告投放分散。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剧,在客户面前相互诋毁,甚至以曝光要挟客户,无节制地让价或竞相压价等。 3、广告内容缺乏诚信。广告中溢美之词、夸大之词太多太滥,有的严重误导市场和消费者,尤其是一些医疗广告甚至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这些广告是以损害媒体公信力为代价的。少数报纸过分依赖和受制于客户,对投放广告的客

报纸的发展前景

报纸的发展前景 摘要: 关键词:报纸, 在现实世界中,面对电视和互联网的双面夹击,曾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报纸,在最近几十年间,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报纸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悲观的预言。 一、关于报纸发展前景的几种预测 1、2005年,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公开发表了一个预测,他说:“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迈尔教授长期研究报纸工业,他最近写了一本书,名为《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和细节来证明这一结论并非耸人听闻——“这非常令人感到震撼,但一切都是来自全球报纸协会的数字显示。 2、其实,早在1999年,英国学者、世界级传播学大师皮特·勾丁就曾预言,在网络的冲击下,100年后,报纸的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记者这个职业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他预测,那时候的报纸将不再是提供资讯的平台,因为提供资讯的任务已经由网络媒体完全取代,报纸只能作一些深度分析的解释性报道;记者也不再是具有采访垄断权的职业,因为人人都会成为记者,那时候的“记者”将是一些帮助人们释疑解惑的社会学家。 2004年,国际报业人士在各种新式媒体面前感叹:报纸的历史也许只剩下50年。从1999到2004,仅仅5年,报纸的生命就减少了一半儿!而后仅仅一年,美国学者的预测又将其缩短为38年。 3、近来,两位英国新闻系的年轻毕业生 Robin Sloan 与 Matt Thompson做了更为大胆的预测。他们制作了一部8分钟的短片《媒体未来的历史:1989-2014演变中的个人资讯建构》,再次把报纸的生命期大大缩短。其中所预测的标志性事件为:2006年,Google 整合其全部技术与资源,包括 TiVo、Blogger、 Gmail、及搜索技术,建立Google Grid传播平台,它几乎可以无限制的储存、传递、共用各类媒体资讯,永远连线并可从任何地方取得。任何人也都可以把自己的信息,以所需的安全层次储存在Google 王国,或公开发行给他人阅读。 “未来学家及《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把报纸称为

中国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中国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种,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 2004年,全国共出版90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使用13种少数民族文字。

我国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主要少数民族,都拥有以本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此外,我国还出版外国文字报纸13种,主要是英文和俄文报纸。 我国报纸的布局在充分保障各地宣传舆论工作需要的同时,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日益协调。不同类别报纸在各级行政区划的布局,体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在报纸的地区布局上,2005年,全国报纸布局呈现纺锤形结构,但基本保持均衡。但六大经济区域报纸出版资源呈非均衡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动下,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版报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各省区布局基本均衡,报纸出版资源最多的省份仅占全国份额的5%左右。但各城市布局呈非均衡布局,占全国城市比例5.5%的36个中心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集中了全国62.2%的报纸出版资源,其中4个直辖市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报纸。 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

报业发展趋势

报业商业发展趋势探讨 大众化传媒发展趋势 6.6%,至2012年,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 2.2万亿美元。其中,互联网广告将于2012年达到1200亿美元的规模,之后,将有望在短期内超越报纸广告的市场份额。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经过调查和思考,个人认为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将归纳为四个主要特点: 1、媒体边界模糊化、传播途径多样化 以往报社、电视、广播作为三大主要媒体各有自己独特的传播途径和经营领域,保持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形式。可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概念的逐步完善,这种边界将逐步模糊。视频、平面、广播以及更多新兴传播形式将融合成立体化多媒体形式通过不同途径实现全方位传播,给广大受众更加丰富和形象的体验。这种更为优质的体验将大幅提高受众的品味和要求,使仅靠一种单一形式和途径来传播媒体越来越难被受众所接受。目前广播已经日趋式微,报纸正面对强大的冲击,而电视传媒也在不断的寻求改革,力争表达形式和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2、受众免费化 3、广告核心化 新媒体的营销价值正得到广告主以及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的认同,新媒体逐渐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际品牌,正逐渐减少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投放,对基于互联网、手机新媒体、卖场视频等媒体的投放将增加。从现状上来看,三大传统传媒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也都是以广告收入为其主要经济收入。所以,随着在信息传播上的收入减低,广告收入增加,可以预见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广告将成为大众化传媒机构的主要经营业务。

4、产业创新速度加快,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不断涌现 博客、社区、即时通讯、邮箱、电子地图等产品和服务已经在互联网行业中获得了成功,视频服务,视频会议、各种信息化交流团体,导购、娱乐交流等产品和服务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通讯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原来很多无法实现的想法和创意变得可行。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也很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使消费意识和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众所周知,报业是大众化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报社的积累和资源主要都集中在为大众化提供信息传媒服务这个领域,报社也必将坚持和维护其在大众化平面传媒中的核心地位。所以,报社的未来还将肯定停留在大众化信息传媒这个领域。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行业重新进入一个飞速创新和发展的阶段,报社作为传统优势信息媒体,必将抛开传统勇于创新,发挥自身积累的庞大资源,遵循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构建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先进的发展道路。报社应发挥地域性传媒优势 的确,互联网带动的新传媒具有非常广阔的优势,也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在他们快速、灵活、更具现代气息的冲击面前报社显得有点步伐沉重。虽然积累和沉淀在某些层面上让报社的转变变得相对艰难,可是我同样认为,这些积累和沉淀同样为报社带来了非常庞大的财富和优势,尤其是在报社所经营的地域之内。 其次,报社在所在地区依然拥有很好的传媒公信力。也享有较高的声誉。大多市民对报社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也愿意相信并接受报社的传播信息。使报社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再次,报社是最熟悉和综合理解所在区域与城市的政策、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变迁、趋势、各种社会元素与需求的机构之一。通过长期持续不断的,与社会、商业乃至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孔不入的媒体运作,不仅熟悉各个区域与城市的文化、社会变迁、消费导向与需求,还拥有最广泛的政府与商家合作基础,掌握着各种快速变化的政策与商机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