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纸的发展前景

报纸的发展前景

报纸的发展前景
报纸的发展前景

报纸的发展前景

摘要:

关键词:报纸,

在现实世界中,面对电视和互联网的双面夹击,曾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报纸,在最近几十年间,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报纸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悲观的预言。

一、关于报纸发展前景的几种预测

1、2005年,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公开发表了一个预测,他说:“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迈尔教授长期研究报纸工业,他最近写了一本书,名为《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和细节来证明这一结论并非耸人听闻——“这非常令人感到震撼,但一切都是来自全球报纸协会的数字显示。

2、其实,早在1999年,英国学者、世界级传播学大师皮特·勾丁就曾预言,在网络的冲击下,100年后,报纸的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记者这个职业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他预测,那时候的报纸将不再是提供资讯的平台,因为提供资讯的任务已经由网络媒体完全取代,报纸只能作一些深度分析的解释性报道;记者也不再是具有采访垄断权的职业,因为人人都会成为记者,那时候的“记者”将是一些帮助人们释疑解惑的社会学家。

2004年,国际报业人士在各种新式媒体面前感叹:报纸的历史也许只剩下50年。从1999到2004,仅仅5年,报纸的生命就减少了一半儿!而后仅仅一年,美国学者的预测又将其缩短为38年。

3、近来,两位英国新闻系的年轻毕业生 Robin Sloan 与 Matt Thompson做了更为大胆的预测。他们制作了一部8分钟的短片《媒体未来的历史:1989-2014演变中的个人资讯建构》,再次把报纸的生命期大大缩短。其中所预测的标志性事件为:2006年,Google 整合其全部技术与资源,包括 TiVo、Blogger、 Gmail、及搜索技术,建立Google Grid传播平台,它几乎可以无限制的储存、传递、共用各类媒体资讯,永远连线并可从任何地方取得。任何人也都可以把自己的信息,以所需的安全层次储存在Google 王国,或公开发行给他人阅读。

“未来学家及《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把报纸称为

‘媒介恐龙’。更加剧了人们对报纸前景的恐慌。《华盛顿邮报》的媒介批评家霍华德。库尔茨称报纸产业正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并且,有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的话越来越多地被引用:“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这个具有精准时间的预测,仿佛为报纸的命运划定了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句号。

而在现实世界中,面对电视和互联网的双面夹击,作为行业风向标的美国报

业疲态有增无减。

[美国]

报纸业的现状

1995年到2003年,美国的报纸发行量下降了5%,欧洲和日本的报纸分别下

降了3%和2%。20世纪60年代,5个美国人中有4人每天阅读一份报纸,现在

只有一半的人在读报,且仍呈减少之势。

美国发行审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3月31

日的6个月时间里,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报纸的平均日发行量又比上一年同期下

跌了1.9%。周日版发行量下跌了2.5%。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地方性报纸的日发

行量和周日版发行量跌幅分别达到2.2%和3%。《洛杉矶时报》在地方性报纸中

跌幅最为惨重,周一到周六版的发行量下降了6.5%,周日版的发行量降幅为7.9%。而在紧随其后的6个月中,美国国内789家工作日报纸的平均发行量较

去年同期下降了2.6%,而627家周日报纸的景况更令人担忧,平均下降了3.1%。

同时,全美发行量居前20名的报纸有18家发行量同比下跌。众多迹象表明,报

纸的艰难岁月已经来临。

在中国报界,报业的“冬天来临”说也基本成型。与美国人所说的“正在消失”略有区别的是,中国发生的事情被称之为“媒体变局”。有资深报业人士专

门撰写了长篇论文《中国媒体大变局》,深入分析了其形成的内在原因。

京城报业竞争向来是全国报业景气指数的晴雨表。然而近来,网上、业界乃至读者感

受到的一些信息或现象,似乎都在昭示着京城报业经营环境在恶化!关于京城两大老牌报纸

利润跳水的传闻不胫而走,曾雄心勃勃的新创报纸并未如愿,而有的报纸数度输血仍一蹶不振,以致有的报纸沦落到靠一厢情愿派送直至读者邮箱爆满的窘境。上半年的消费指数下降、房地产市场调控、医疗广告整顿等,直接影响了报纸广告的投放。

据悉,2005年是这一“变局”发生的“拐点”,其重要标志就是作为“中国传

媒海外第一股”的北青传媒的业绩出现了大幅度滑坡,如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17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营业收入总计3.683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北京青年报的困境和经营危机,不仅是北京报业经营危机的一个缩影,并且具有全国性。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监测,2005年3月之后,国内报业广告的月度同比增速逐月降低,6月份的增速已不到3%。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额平均仅增长了7.08%。考虑到广告刊例价格上调因素,这样的增长实际上等于是负增长。

2005年8月26日,北青传媒公布了截至今年6月底的半年业绩,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7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营业收入总计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

与此同时,股价一路走低,刚刚成功上市的北青传媒猝不及防地跌入了谷底。北青传媒业绩的下滑并非个案。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监测,今年3月之后,国内报业广告的月度同比增速逐月降低,6月份的增速已不到3%。上半年全国报刊广告额平均仅增长了7.08%;而前些年,报刊杂志的广告收入平均增速高达30%以上。

据慧聪调查数据显示,仅5月份,北京八大平面媒体广告刊登量比4月下降29.92%,净减了1.75亿。其中,原先红红火火的房地产广告比4月下降了18.1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10%。而家电广告比4月更是下降了69.50%。前4个月,全国报刊广告额仅增长了5.77%,是历年增长最低的,而且是多年来第一次低于GDP的增长。

由于房地产、汽车、通讯、药品、计算机等媒体广告支柱行业投放广告的全面下滑,加上广告主投放更趋理性和务实,都市报的广告收益急剧缩水。业内资深人士估计,上半年,京城的都市类报纸能实现盈利的不过一、二家。有人更是惊叹:现在想活得好是第二位的,想活下去是第一位的!都市报的暴利神话已经彻底破灭,报纸的微利时代则露出了它的冷峻面孔!

让人担忧的是,此种下滑趋势已在国内几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中普遍地反映出来,如广州日报、新民晚报等。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表示,过去排在前十位的报纸大概只有一到两家有所例外,其他都是负增长态势。中国报业遭遇了二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艰难局面。业内人士的普遍反应是,报业的冬天真的提前到来了。

两个判断:一、2005年,中国报业与汽车、彩电、炼油等一起陷入全行业亏损。全中国报业总资产约1100亿,实际广告收入不到300亿,增长率7%,税后利润总额约仅20亿左右,但在互联网一日千里的发展势头下,报业须大大缩短折旧期,如此,全行业利润应为负值。

另据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的抽样统计,国内报业集团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实际收入大都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为数不少,平均跌幅超过15%;多家过去经营状况良好的报业集团和报社出现亏损。此种下滑趋势,在国内多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中普遍反映出来。过去排在前十位的报纸除一两家有所例外,其他都是负增长。如连续11年居全国单张报

纸广告收入之首的广州日报,2005年1-5月的广告额出现4.73%的负增长,6月份又出现12.6%的负增长。

报业的冬天,或者说报业的冰河期,会很漫长很漫长,甚至可能是永远。吴海民对记者道出了他对当前媒体市场结构这一最重要的判断。他认为,报业的前景很不容乐观,任何侥幸和矫情都是天真的、幼稚的。如果谁还对新媒体的崛起高枕无忧,对新媒体的冲击熟视无睹,那就太无知、太可笑了。

报纸的前景究竟会怎样呢?什么是报纸?在《美国报纸产

业》一书中,作者这样介绍报纸:从法律的目的上,报纸是“一种出版物,通常以纸的形式出现,为了一定的发行量而出版,并且在短暂的时间间隔内定期出版,内容包括当前事件的消息和大众感兴趣的新闻”“。不过,作者同时也表明,关于报纸的界定一直是含混不清的,他所提出的观点,也只是一个描述,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定义。基于这样的描述,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应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报纸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媒质。

其二,这种媒质应该为新闻纸。

其三,报纸传递的信息的受众一般为匿名的大

众。

其四,报纸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的规律进行出

版。

传统意义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报纸主要是以其所使

用的信息传递的载体即新闻纸而与电子媒介相区别的。而随着科学技

术越来越多地在资讯传播领域的运用,信息的传输方式和受众接受信

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信息的传输

方式受到了冲击。纸质的报纸的命运也更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

于此,也产生了对于报业发展前景的忧虑和观望。

报纸真的会消失吗?

以网络为主力、以户外广告、移动电视、楼宇广告、城市广播、电梯广告等为侧翼的新媒体方阵迅猛崛起,瓜分、蚕食了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才是传统媒体广告大幅跳水的最深刻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2、阅读习惯——媒介与行为

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窜红,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带走了大批高素质、具有高消费能力、潜力的读者群。

目前在中国,30岁以下人士已不怎么看报,有些年轻人上网娱乐费占到年收入的1/15。未来中国的网民数量每3年左右即可翻番,2007年可达2亿,2010年将超过4亿。“网络原住民”(25岁以下人群)的队伍在壮大,上网者的年龄范围也在扩大。此发展势头使笔者深信,报业的危机具有长期性。

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的人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的几乎不读报纸——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

一张“电子纸”饱览天下事未来的媒介什么样?

你是不是也体验过一手拎着包拿着报纸,一手拉住扶手,在公车上摇摇晃晃、哗啦哗啦地翻着报纸的经历?你是否想看不用手翻就可以自动更新版面的报纸,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将报纸缝在袖子上?

未来的报纸:一张超轻薄的“电子纸”

今年3月,日本千叶大学开发出厚度只有0.1毫米的电子纸。其实说起这种电子纸的原理很简单,只是两层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做透明涂层的薄膜,上面的化学成分作为连续电极。薄膜之间夹有无数黑色、白色的化学微粒。在薄膜带负电的部分,带正电的黑粒被吸附上去时呈现黑色;带正电的部分,因吸引带负电的氟化碳而变成白色。这里所说的“电”指的是电泳———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法中的电现象,它是通过外加电场使带电微粒向电极移动,依质量大小自行分

开,并一直保持在各自的新位置上,直至下一个电场再次使它们运动起来。但是有了想法加上发明后可以应用,却是着实地不易了。

利用电子纸制作的电子报纸,除具有像印刷物一样的可视性、关闭电源后仍保持显示状态的记忆特性外,由于属于不需背照灯的反射方式,因此不需要一直通电,显示效果看起来清清楚楚。

只要你拥有一张报社发放的电子报纸阅读器,每天的报纸内容就将会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到你的面前。从此,你不用担心因为天气不好而误了送报时间,也不需要每天到报摊去买报,只要在手提袋里放一张电子报纸,你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各个版面的新闻。尤其是发生重大新闻时,你就可以一边乘车一边掌握最新动态了。

当然,如果你发现了好文章,也可以将每天的报纸内容存起来,随时将以前看过的内容从存储器里调到“纸面”上看。

在如此的忧虑和观望之下,每天,仍然有不同的报纸面世,报纸作为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仍然占据着要的位置。报业发展的竞争依旧炽热。而传统的报纸的形式和内涵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最明显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传统的报纸纷纷借助于网络,开发了电子

版。

其二,一些有条件的报纸借助于手机,办起了手

机报。

这些变化传递着报纸发展趋势的一些信号:首先是载体形

式的变化。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传统报纸的受众开始发生转移。

从目前的报纸发展的趋势来看,纸质的报纸(传统)的报纸的发展趋势处于一种饱和状态,而多媒体的报纸形态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目前,很多的报纸都借助于网络技术而诞生了报纸的电子版,但是,目前所开发的报纸的电子版大多比较呆板,报纸版面的丰富性无法充分体现,传统报纸生存所依赖的广告的价值无法通过电子版充分实现。目前,一些报纸的电子版开始尝试把报纸的版面原封不动的通过网络展示出来,并且结合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广告的内容进行相关链接,充分发挥传统的报纸版面以及网络技术的优势,进而进一步提升报纸的广告的价值。随着手机报的出现,传统的人们对于报纸这种载体的认识也开始发生变化。

无论是报纸的网络版或者是手机报的出现,也只是传统报纸变化的一种前奏,一种报业发展的改良。“这种短暂的过渡形态在未来5-10年内被更为先进的、与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应用环境相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报纸所取代。”“真正能够使传统的报纸走出困境的应该是出现一些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目前便体现为新的报纸介质的诞生。一些高科技公司目前已经开发出代替传统的新闻纸的电子阅读介质,如3M公司研制的Gyricon电子纸、IBM公司研制的电子报纸具有与传统的报纸的标准开版类似的规格,美国E一i n k公司发明了基于电泳技术的电子墨水,这种墨水可凭借微弱的电流驱动完成任何文字和图形的显示。这是制造电子纸张的主要技术,飞

利浦公司、柯达公司、索尼公司等通过与该公司的合作,正在积极地推进电子纸张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应用。200 2年 1 1月,美国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学新闻及大众传媒学院教授罗杰尔·费德尔(RogerFidler),研究成功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相结合的便携式电子阅读装置一一“肯特格式数字新闻书”。手持这样一张电子便携报纸,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新闻报道模式,从新闻标题到新闻全文、新闻分析、新闻图片、新闻画面·,.二只要读者愿意,就可以通过点击的方式了解到更多的相关内容,甚至可以听记者亲自讲述报道的幕后故事。我国很多报纸也在积极尝试与新媒体的合作,开发电子阅读介质。2006年1月解放日报与荷兰iRex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主要目标是从打造中国第一份电子移动阅读的报纸起步,充分利用和发展原创电子纸技术优势,成为领导性的电子阅读解决方

案供应商。2006年4月14日凌晨5时,全球第一张电子报纸横空出世:上面显示着中国上海的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报头字样,呈现眼前。首批5名读者一2名IT科学家、3名资深新闻阅读人士,体验了这一美妙的阅读之旅,完整阅读了一份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验推出的电子报纸礴。进而解放日报集团提出了一个2006年的4i计划:inews:上海手机报、i-mook:网络杂志、i-paper:电子报纸、i-street:街头视频。这些实验性的举措试图为传统的报纸的生存能进而对整个报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从已经开发出的电子报纸以及对于这些报纸所具有的技术特

征来看,这些报纸一方具有传统的电子报纸的版式,另一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无线网络的支持。比如可以随时更新内容,可以折叠,更容易携带等。可以想见,当这种电子报纸大量出现时,将会对报业的发展带来何等重大的变化。其次,是报纸功能的分化。这种分化,是对报纸本身功能的一种反正,或者说是一种回复,是自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媒体诞生以来报纸功能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果。新闻媒体的大众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在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的应用,才使得当时的印刷产品降低了成本,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在目前的形势下所出现的功能的分化,体现在未

来的报纸,一部分仍然要满足大众的需求,依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形式。这是与社会发展的结构分不开的。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时日,新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的覆盖将会越来越多,但是,社会的层次化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一种现状,知识层次、文化背景、消费能力以及阅读习惯等,都会造成社会成员对媒介选择的多元化,所以,作为纸质的媒体无论是现在还是在未来,仍然有存在的空间。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成员需求的多元化。同样是对于信息的需求,而不同的社会成员要求满足的方式,比如对于信息类别的需求、对于信息量__的需求、对于信息获取途径、对于信息获取的时间等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有人曾经对“我的日报”进行了这样一般描述:“未来某时,科技将能极大地帮助人类过滤他们的所读所看所听。我们现在习惯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多已成为过去式。在电视、计算机屏幕和网络

的帮助下,你能定制报纸和杂志,也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游戏、运动、购物和新闻节目。你将可以准确地看到看到的内容,不需要在标题和正文里大海捞针。”“个性化、定制时代等概念成为目前报纸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种趋势。

菲利普·迈尔教授对于报纸的悲观的预言的前提是“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趋势发展不明的话”,这是基于目前人们对于传统报纸读者的年龄、消费层次、文化背景等原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带来的对于报纸二次销售带来的影响,也就是从报业的经营这个角度而发出的悲鸣。但是,这种观点却忽略了报纸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能分化的趋势。从以上所举的新媒体(新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在报纸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报纸的功能首先依然保持一定的大众性。比如i-stree(街头视频)的出现,其实就是一张大众化的报纸,一个免费的阅报

栏。其次,无论是己经出现的手机报,还是电子报纸等,由于其载体的价格成本、携带的方便性、阅读的时空等原因,可能更容易成为个性化定制的物质基础。

基于新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报纸功能的分化将会使得报纸的定位更加准确精准,进而为报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新闻纸并非报业的本质,报纸的本质是新闻和有价值的信息。现代意义的新闻媒体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结果,报纸的发展也要借助于合适的传播技术,适时更新。未来的报纸将不是单一的纸质的形式,而是纸质媒体向其他媒体形式的延伸,报纸将成为多种媒体形式的一种组合。这

样看来,我们面临的并不是报纸的衰亡,而是报纸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的存在形式,而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对于传统的报纸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数字报业的提出将会为传统的报业形态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菲利普·迈尔《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

2、《美国报纸产业》

3、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 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

做精、做深、做大为主要目的。在内容上,专业报不仅对新近发生的该领域的新事件、新情况进行报道,更重要的是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和规律性,因此在分析和解释上,表现出综合性报纸所没有的透彻性和思辩性,并且推出大量大篇幅的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加强报道力度,在编辑上,简洁大方而又具有大气,让报纸看起来更为赏心悦目。而以上这些,都成为与党报和都市报竞争的优势。一般来说,专业报的运作周期较长,一般为周报,因此在时效性方面还是有些薄弱的。 2.区域性报纸势头高于全国性报纸 经过2003年的报纸整顿后,报纸的总量有减少,但从报纸的区域分布来看,全国性的报纸比重少,而省级报纸和地市级报纸的比重在增加,同时各省和地市级报纸分布并非完全均衡,经济水平高的省份和地市单位,报纸种数比欠达地区多。 我国的全国性报纸正在逐渐让位于区域性报纸,区域性报纸在本地区占主导性地位的格局已经形成。如《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份区域组合城市报纸,一创办就提出了办一张四川盆地“区域组合城市报”的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成都为中心,以周边城市为辐射带,建立区域组合城市的市场网络,全方位、强密度、大规模覆盖成渝经济圈。构建“区域组合城市”的营销市场,《华西都市报》由此揭开了中国报纸区域化生存序幕。 目前还有一种加强地方新闻的方式为打造地方版,即在办主报之余,创办地方版。《燕赵都市报》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全国省级传媒中第一家创办地方版的报纸,2003年7、8月《燕赵都市报》分别在省会和冀东地区创办了《都市时讯》和《燕赵都市报冀东版》。两个地方版随都市报在省会和冀东一起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规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以下简称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确保转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19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精神,结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由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 1.成立领导小组 2.制定工作方案 3.清产核资与财务审计 4.国有资产管理 5.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6.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7.人员安置 8.优惠政策 成立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建立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成员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由主任、副主任及联络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应成立由主管报刊出版工作的领导同志负责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并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所属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领导小组应由本部门本单位党委、纪委、人事、财务等有关部门组成,审核转制方案,协调解决转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并确保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按时规范完成。

少儿童报纸杂志名录

文件编码(GHTU ?UITID ?GGBKT ?POIU ?WUUI ?8968) 0 Q %

中国少年儿童报纸杂志名录 1、综合性期刊专业委员会(46家) 《红蕾》《学与玩》《小百科》《新少年》《小雪花》《小星星》《小火炬》《红领巾》《红树林》《小学生》《智慧少年》《儿童时代》《芝麻开门》《少年博览》《课外生活》《金色少年》《小艺术家》《少先队员》《少年时代》《少年月刊》《学生天地》 《知心姐姐》《小主人报》《小学时代》《读写天地》《儿童大世界》《少年大世界》 《当代小学生》《小学生导读》《小学生时代》《小学生之友》《小学生导刊》《小学生天地》《小学生必读》《小学生时空》《时刻准备着》《中国少年儿童》《中国少年文摘》《中国校外教育》《少先队小干部》《素质教育博览》《小百科.多元宝宝》《学苑创造?小学版》《作文与考试?小学版》《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版》《待区教育?小学版》 2、综合性报纸专业委员会(27家) 《蜜娜报》《少年n报》《小博士报》《红领巾报》《学生新报》《北方少年报》 《北京少年报》《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小学生报?高年级版》《齐鲁少年报》 《少年先锋报》《少年时代报》《现代少年报》《岭南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农村孩子报》《小龙人学习报》《深圳青少年报》《中国少年英语报》《现代中小学生报》《小学生世界报》《少年百科知识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生拼音报?中高版)》《广西少年报》《家庭教育时报?周一刊》 3、文学艺术性报刊专业委员会(17家) 《琴童》《小溪流》《儿童文学》《中国卡通》《儿童漫画》《漫画大王》《文学少年》《春城少年》《故事世界》《童话世界》《故事作文》《童话王国》《少年文艺》 (南京)《小天使报》《青少年书法》《中外童话画刊》《少年儿童故事报》 4、科普报刊专业委员会(12家) 《智力》《第二课堂》《电脑校园》《小爱迪生》《少年科普报》《我们爱科学》 《青少年科苑》《少年科学画报》《少年电脑世界》《小称猴智力画刊》《青少年科技博览》《健康少年画报》《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 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

《浙江日报》等,这类党报以报道省内尤其是主要城市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三类为地市级党报,如《北京日报》、《广州日报》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各地区或县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党报作为我国舆论宣传的工具、党和国家的喉舌,因此具有报道方针严谨,特点稳定等特点,在新闻内容上把关严格,在新闻编辑上形式较为单一,变化不大,虽然如此,一直以来党报作为机关报都在报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其发行量也具有一定的政治保证,因此在报业竞争中,党报的力量仍然处于稳健地位。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专业报力量的壮大,党报如果不进行创新,其弊端会日益突显。因此党报为扩大发行量,确保自己在报业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开始寻求创新之路。如一些党报开辟固定的专版来吸引读者,如体育专版、娱乐专版和消费专版,并且在版面编辑上更为活泼生动,这样,既能保证党政新闻占有一定分量,保证党报的政治宣传作用,同时也使报纸更为人性化和大众化,促进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 (2)都市报异军突起 我国都市报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之后就飞速发展,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发展至今已经历十年时间。正式都市报的出现,才使得我国报业市场发展了新的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它彻底打破了党报的垄断地位,促进我国报业市场真正走向市场。所谓都市报,指的是体现城市(都市)生活的报纸,因此晚报、早报都属于都市报的范畴,从狭义角度来而言,都市报指的是坚持正确舆论指导下,以都市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信息为主要传播特征的报纸,在内容上注重服务意识,着眼于对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在形式上采用平易近人、通俗生动的编辑和报道风格,以客观真实和社会责任为报道规范;在运作上遵循市场化发展规律开拓创新,并在发行和广告上有所作为;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 式及经验总结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 ——慈溪市老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报告之一 市社科院陈俏赟 ●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 ●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区域新的财富创造机制、推进产城融合、协同共进的必然选择。 ●世界着名的一些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都市型工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健全的体系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以都市型工业的形式存在下来,并出现自身不断集聚和向城市中心区集聚的趋势。 都市型工业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结果,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纽约、东京、巴黎、中国香港等国际大城市的发展经验看,都市型工业在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和城市功能转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慈溪而言,依托良好的基础优势,加快原有老工业园区功能更新,产业升级改造,对于提升城市功能的“能性”、“能级”和“能位”,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发展空间,具有战略意义。 一、都市型工业的内涵和特点 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以都市区独特的要素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符合城市中心区域空间特点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具有较高附加值、高技能劳动密集型、轻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等特点的工业门类。 都市型工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二元结构”,既有传统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又有现代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都市型工业一般要求企业具备“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快速反应能力,取代传统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但都市型工业大多从城市的原有产业升级转型而来,使其兼有传统与现代特征。以温州制鞋工业为例,生产领域引入计算集成制造系统(CIMS),适应高端定制消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服务的生产组织要求,同时,又存在简单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适应大规模服务。二是以都市区特有的资源为依托。都市型工业的需求对象大多数是中心城区的消费群体,需要即时将制成品推向市场,要求企业接近市场,在“时间”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等)上获取优势,一般在商业中心或CBD附近集聚。三是具有典型的马歇尔式集群特征。都市型工业有接近信息技术等知识要素的需要,对地域邻近性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倾向于在中心城区集聚,以形成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成为产业集群,但在生产资料方面的投人相对较少,通常以小型、轻型、高科技消费类竞争性行业企业为主,以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强调产业联系和企业间的合作,具有很强的地方植性和网络效应,存在“耐心资本”,有长期的增长和良好的就业。四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和资金技术密集相结合。中心城区的地价较高,且空间狭小,要求都市型工业企业以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依靠外部规模经济获取竞争力。都市区较高的生活成本和较高客户需求品味要求都市型工业转向生产知识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版面大,篇幅多,可供广告主充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传播面广,传播迅速。 报纸具有特殊的新闻性,从而使广告在无形之中增加可信度。 广告的改稿、换稿和投稿都比较方便。劣势:时效性短。受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广告拥挤。无法对文盲产生广告效果。缺乏动态感、立体感和色泽感。 电视媒体 优点形声兼备,逼真的具体感,强烈的现场感,沉重的气氛感 诉求面广,能表现各类题材 受众广泛 缺点:时效短,信息量深度有限,快速兴奋反应多集中在大脑表层 费用高昂,联想天地相对局限 网络媒体 优点 1. 真正的互动媒体,消费者可与广告主直接互动且可立即反应。 2. 受众数量庞大,32%的人口总数已是个相当值得重视的数量。 3. 目标对象选择 性高。4. 属于富裕 市场,购买力强。 5. 可提供深度信 息,将潜在顾客转 化为实际购买者。 6. 成长迅速,发展 潜力大。 7. 信息可信度高, 但随着信息之泛滥, 已有下降的趋势。 8. 可展示产品,具 有店面与推销人员 的优点。 缺点 1. 效果依然 难以测试。 2. 选择目标对象 费用依然相当的高。 3. 尚非主流媒体, 实际效果仍有待观 察。 4. 广告位置安排, 仍有很大改进的空 间。 5. 安全与隐私保 障仍嫌不足。 手机媒体 优点 1大众性:中 国有5亿多的手机 用户,意味着传播 面广,覆盖率高, 这就意味着大多数 产品能够利用这个 媒体进行营销。 2 互动性:手机广告 具有非常好的互动 性。面对广告,消 费者能够马上回复, 延长了广告与目标 受众的接触时间, 增强广告的“黏 度”。 3便携性: 手机具有强烈的个 人属性和便携性, 手机媒介对受众的 影响是全天候的。4 抗干扰性:手机广 告直接把内容送到 目标受众的眼前, 排除了一般广告过 程中存在的干扰和 噪音,保证了内容 的及时、完整和高 效送达。 5针对性: 手机能够进行一对 一沟通,针对顾客 信息开展个性化服 务,根据目标客户 的潜在需求针对性 传播,有利于广告 价值的发挥。 缺点 1产业链及商 业模式不成熟。 2 现有的手机广告表 现手段单一。3手机 广告收入细分市场 中,以短信为主, 赢利渠道单一。 4WAP流量收费,制 约手机广告发展。 4缺乏第三方监控, 手机广告市场未规 范。 恶俗广告的影响 1对儿童的负面影 响很大 儿童身心都处 在快速成长阶段, 是非观、价值观尚 在培育中,但是模 仿和学习能力又特 别强。在接触电视 等大众等传媒的过 程中,他们很容易 接受和模仿广告传 播的观念和行为, 经常接触恶俗广告 对儿童的影响是十 分有害的。 2给社会文化、精神 文明带来不良影响 广告是社会文 化的一部分,它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人 们的消费观念和文 化。广告中的一些 庸俗低级趣味的言 语、观点、行为会 对社会文化产生不 良影响,尤其是宣 扬奢侈享受、拜金 主义等享乐主义思 想,不利于社会精 神文明建设,也不 利于社会和谐。 3给媒体带来较大 的负面影响 刊、播、登恶 俗广告无疑会影响 媒体的品牌形象、 权威性、声誉,一 旦这种情况严重, 媒体将失去受众, 也将减少广告商的 投入。 4不利于广告行业 的发展 广告行业的良 性发展离不开对广 告专业主义价值观 和创意、理念追求, 而恶俗广告的制作 和传播,不再奉守 社会普遍认可的价 值观,而是用低级 庸俗的内容和表现 方式来刺激受众的 感官,这势必败坏 广告行业的风气, 不利于广告行业的 健康发展。 恶俗广告出现的原 因 1、广告主方面 现在媒体的主 要经济收入源于广 告,在争夺广告的 激烈竞争中,广告 主在整个传播中处 于优势地位,广告 主的一些认识直接 影响广告的传播。 如广告主过分追求 低成本,不重视创 意,不注重品牌形 象,急功近利等。 这些都直接妨碍了 广告质量的提高, 甚至导致了恶俗广 告的泛滥。 2、从业人员水平低 在行业内,有 一种对恶俗广告的 错误认识,认为只 要不违法越恶俗越 好。从业人员的人 身观、价值观扭曲, 创意匮乏,职业素 养不高。 3、媒介唯利是图 在竞争和利益 面前,一些媒体忽 视自身应承担的社 会责任,为了增收, 媒体放弃了对恶俗 广告的把关责任。 4、受众者中许多人 的审美能力比较低 5、网络亚文化盛行。 恶搞有理。网络文 化变成人们负面兴 趣释放的途径。部 分人通过网络恶搞 视频的制作、观看 和转发来发泄自己 的情绪。 国人的维权意 识还很谈薄,很少 有人对恶俗广告诉

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规程

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规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以下简称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确保转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19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精神,结合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由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 1.成立领导小组 2.制定工作方案 3.清产核资与财务审计 4.国有资产管理 5.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6.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7.人员安置 8.优惠政策 成立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建立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成员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由主任、副主任及联络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应成立由主管报刊出版工作的领导同志负责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并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所属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领导小组应由本部门本单位党委、纪委、人事、财务等有关部门组成,审核转制方案,协调解决转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并确保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按时规范完成。 各报刊出版单位也要按照上述要求,成立本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转制方案,并负责转制方案的实施。 制定转制工作方案 1.转制工作方案内容。转制工作方案应包括:报刊出版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性质、编制、人员、经费、社会保险、办公用房情况等);转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转制的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清产核资立项方案(包括清产核资基准日、范围、聘请的中介机构等);原有债权、债务继承方案(包括债权、债务范围、关系及处置或继承等);转制中涉及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人事关系的处理原则;

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和发展(一)

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和发展(一) 都市型工业是指与城市、城区功能相协调,首先为本城市的生产、流通、分配或消费服务,同时也为本城市外部需求服务的生态型、轻型化的各种工业的总称,诸如出版业、服装业、食品制造业等。发展都市型工业,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扩大就业,推进对外开放,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我国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区都市型工业及其网络体系的发展、构建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上海等城市近年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南宁市新城区也在积极创建都市型工业网络体系。在此背景下,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进行一些经验总结及相关理论探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动因及其形成机理 (一)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动因 都市型工业并非到现在才出现,它伴随城市的形成而产生,但过去其发展往往是自发性的、无序的,在没有统一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下,其分布会比较凌乱,甚至“遍地开花”。这种自发、无序状况,既不利于都市型工业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自发、无序的都市型工业发展到一定时候,还会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当老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或者新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都市型工业的

市场行为的政府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创建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则是政府引导的重要手段及路径,是都市型工业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举措。 (二)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机理 城区都市型工业网是指依托城市中某一城区而建立起来的都市型工业产业网络体系。其经济形态表现为:城区都市型工业之间以及同上、下游产业之间存在一个互补共生、共存共荣的产业网络;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还会有一批关联产业组织集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密集度高的“蜘蛛网”——企业集群。它具有区域性、局部性、连续性、开放性、集聚性等特征。区域性是指城区都市型工业网是建立在城市中某一特定城区的地域范围之内的;局部性是指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并非完整的或自成体系的,它仅是整个城市都市型工业网在各城区分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食品制造业就有可能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城区;连续性是指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并非在时间上与以前自发、无序状态中形成的工业形态断然决裂,它是在以前的都市型工业形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放性则指城区都市型工业网不仅与同一城市中其他城区的都市型工业、其他产业相关联,还同其他城市产业或农村产业甚至国外产业和市场相联系,在开放型经济系统中成长;集聚性是指众多关联企业集聚在一定空间上,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本质上说,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同都市型工业园或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的工业园形式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后两者的地域特征是园区的土地连

解读报纸期刊出版管理规定

解读报纸期刊出版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解读报刊管理新规 9月30日《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由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公布,两个规定将于12月1日起施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施行后,施行了15年之久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17年之久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和《〈期刊管理暂行规定〉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同时废止。与《暂行规定》相比,新《规定》从规章的结构、内容以及条款都做了哪些调整,增删了什么内容。究竟《规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修改内容?又为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政策讯号呢?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座客人民网为网友在线解读了这两个规定,现将有关内容整理摘登如下。 问:这两个新的规定,跟原来的暂行规定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变动,在内容上主要做了哪些修改? 答:修订后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主要体现了这么几个特征。 第一,就是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报刊管理和报业改革发展的几个要求。为了适应报业的发展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特点,以及跨地域办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强化属地管理,明确了属地管理的职能范围和基本的原则;随着整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报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报刊的优胜劣汰的机制从根据上改变只生不死的置业发展的问题;规定还体现了中央管理报刊治理总的精神,制止报刊摊派,规范报刊市场这方面做了一些规定。这些都有利于建立健康有序的报刊发展秩序。 第二,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报刊出版秩序。主要是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管理问题,还有社会反映比较大的问题。一方面从出版内容方面对于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内容要进行核实。第二方面,在出版秩序做了规定。比如说,规范发行秩序,制止虚假广告和虚假报道以及加强新闻机构诚信建设的有关规定。同时,对“一号多报(刊)”转让出版权等违规出版活动做了明确的界定。 第三,总结了多年报刊管理行之有效的经验。有一些长期的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上升为报刊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比如说出版的事后审读制度,多年来形成的重要的管理手段,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内容。 第四、适应报刊业改革和发展管理的要求。主要管理工作从审批为主向社会监管,公共服务来转化,这方面调整了一些审批项目,取消了一些如定价、增版等审批事项。同时对发展当中可预见的管理内容留下了借口,确立了报纸出版评估制度,报刊出版质量标准体系以及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制度等,为进一步保障依法管理提供依据。 主要修改的内容:新增的内容是一个是建立了四项监管制度,在我们国家的报刊管理已有的基本制度,包括审批制度、事后追惩制度,这次的规定当中,又明确了报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报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报刊年度核验制度,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确

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

论报纸媒介的发展前景 【摘要】报纸是我们长久以来依赖的一种信息补给的方式,随着时间以及技术的发展,报纸这种媒介也随之面对新媒介的挑战。 【关键词】报纸;媒介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每天的清晨,当大多数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城市里百万份的报纸就会从轰鸣的印刷机中新鲜而出,为人们带来新鲜的资讯。 报纸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由中央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往各地。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 中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每日纪闻》就其形式与目的来说与汉代的《邸报》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邸报》的受众是各地的官员,而罗马的《每日纪闻》的受众一直延伸到了基层民众,这与当时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 报纸的发展历史: 无论是中国的《邸报》还是西方的《每日纪闻》,都是古代的媒介,虽有现在报纸的雏形,但仍与人们普遍概念里的报纸有着非常大的出入。现在报纸有三大特性,既:刊载新闻;定期出版;公众发行。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负责各类报纸的销售发行,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广告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1985年报纸广告营业额已占全国广告营业总额的36.3%,位居首位。并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据统计,2007年全国报纸广告营业额达322.2亿元,比2006年增长3.1%,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18.5%。

简论都市类报纸的版面设计-报纸版面设计

简论都市类报纸的版面设计:报纸版面设计 摘要:版面是报纸的窗户。报纸的版面设计质量是报纸能否引起读者关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越来越突出图像艺术、重视设计的潮流下,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的版面设计个性化、艺术化,被不断强化。本文重点研究了都市报版面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实现报纸版面差异化、个性化的方法。 关键词:都市报版面设计科学化美化 随着传媒时代的来临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光存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报纸中的都市类报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成为传递都市信息的重要媒介,如何创造都市类报纸版面创新的最大价值,发挥报纸的“印象效应”,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当前报纸版面设计的原则与实际应用效果 报纸的版面设计是一门科学,它是在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视觉规律共同支配下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对新闻事件进行立场、观点、态度和评价的外在表现。版面设计的最高目标是使静态的版面语言实现动态的效果。 为此,版面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是导向明确,设计版面时,通过设计的技巧和手段,如加大字号、强调色彩、头题设置等,实现引导、突出主要信息的目的;二是人性化服务,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满足读者的求简心理,减轻视觉压力,力图使设计简洁、明快,易于阅读;三是艺术化、个性化编排,报纸版面的编排是平面的艺术,要

最大限度地实现审美的功能,让每个版面成为一件艺术品。与此同时,还要突出个性,差异化是报纸版面设计取胜的重要因素。版面的个性就是报纸的个性,只有个性鲜明突出,才能以独特的品位和风格吸引读者。 随着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越来越多的都市类报纸开始进入创新时期。报纸版面的设计被空前重视,各大都市类报纸不断改版。目前,都市类报纸已经形成如下一些特色:一是版面设计越来越趋向简洁明快。比如2009年改版的《半岛晨报》,大量留白,缩小字号,线条简洁,文块清晰,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视觉要求。二是头版设计为导读页。为顺应潮流需要,越来越多的都市类报纸将自己的头版设定为导读页,以标题、重要图片、新闻的提示类信息和广告等形式,让读者对一期报纸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增加了阅读的期待。三是突出标题,许多都市类报纸顺应快餐时代的特征,将标题放大,提要突出,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信息的选择。比如《北京青年报》,其版面设计创造的“三步五秒”理论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四是模块编排,进入厚报时代后,版面空间压力减小,很多都市类报纸开始用一个版或者多个版策划选题,同类选题文章采取模块式编排文稿,使版面的整体感更加突出,增强了易读性和读者的阅读兴趣。 都市类报纸版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都市类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规则应遵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但实际上其在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违规,包括报纸的整体版式和报头设计违规等。国家规定报纸是散页连续出版物,有固定的刊期和开版,这个是不能随意变更的,有的都市类报纸,为了突出杂志的效果,将报纸装订成册,设计了封面,做了“封面故事”专版,都市类报纸应尽量避免对版面设计基本规则的违反。还有的设计人员为了突出专刊、专版或者特刊的主题,有意将报头淡化,甚至取代报头。我国法规对报头的位置、字号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变更。二是新闻性不足。虽然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但报纸的核心

音乐艺术类杂志转型之路探究

音乐艺术类杂志转型之路探究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不断的发展,新的传媒技术的辐射和延伸,已经把杂志逼入了死胡同,不是转不转的问题,而是怎样转、如何迅速转的问题,不转则死,转则有望活,首先是转换经营意识,办刊思想,不要等待观望,要善于探索一条自新之路,再不能坐吃山空,吃老本,死抱住原来的一套不放。二是,敢于探索,勇于尝试。依据杂志本身的特点,分析人们在新的形势下的需求,媒体传播的途径,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杂志类的优点,从而寻找一条将杂志和现代媒体合流的途径,从而实现共赢。 关键词:杂志转型特色共赢 无疑,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让人们的神经绷得很紧,利欲的膨胀,让人们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提升,举世喧嚣,皆为利来,虽然这一个过程,不可能无限延伸,当人们回归理性,精神的需求便也回复本位,毕竟人们不是纯物质的,更多的还需要精神的追求,灵魂的提升。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报刊的发行日渐颓废,生存的空间日渐艰辛,尤其是音乐艺术类的杂志更是艰难,这,已成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不能不让我们忧心,忧心之余,更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音乐艺术类杂志该如何定位?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才能留住原来的人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经营方式该做怎样的调整才可以盘活杂志? ⒈山重水复,该何去何从?柳暗花明,谋求绝处逢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近年来媒体的发展形势和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 2010年,慧聪邓白氏曾经发布过这样一组统计数字:该年度上半年在大陆范围内媒体报刊的广告刊登总额就高达52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1.15%的增长幅度。其中:在杂志上刊登的广告总量同比有22.5%的增长,在报纸媒体上刊登的广告总量有21%增长。而该年度上半年,新浪网的广告总收入达到12740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6.1%;搜狐网的广告总收入为9270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约12.1%;网易网络的广告总收入同同比更快,总

全国所有报刊必备:新版《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2020)

全国所有报刊必备:新版《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20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报刊主管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中央各重点出版集团: 现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0年5月28日 第一条为加强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范报纸、期刊出版秩序,促进报纸、期刊质量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出版管理条例》《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报纸出版许可证和期刊出版许可证的报纸、期刊。 第三条报纸、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四项均合格的,其质量为合格;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其质量为不合格。 第四条报纸、期刊内容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并符合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业务范围的,其内容质量为合格;不符合的,其内容质量为不合格。 第五条报纸、期刊编校差错判定以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为依据。 报纸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三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差错率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报纸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期刊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差错率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期刊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第六条报纸、期刊出版形式差错判定以相关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为依据。 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不超过三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合格;差错数超过三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不合格。差错数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执行。 期刊出版形式差错数不超过五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合格;差错数超过五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不合格。差错数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期刊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执行。 第七条报纸印制质量包括单份印制质量和批印制质量,期刊印制质量包括单册印制质量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亟待解决的八大难点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亟待解决的八大难点 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我国新闻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涉入深水期,“分类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这将进一步释放体制生产力,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当然,要成功实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还必须解决诸多难题。 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首先,新闻出版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即分为时政类、公益类和非时政类三类。其中,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内容涵盖中央级、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人民出版社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转企改制时,要严格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采编业务部分作为事业法人,经营业务部分转企改制为企业法人,同时,由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给时政类报刊较多的拨款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所需。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包括单纯依靠自身经营很难生存但又确需发展的,则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拨款,如一些纯学术性杂志。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包括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可以实行采编经营合一,改制成相对标准的国有文化企业。此外,由于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

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1] 其次,转企改制取得了实效。当前,在传媒业改制实践方面,主要有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广东模式”,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浙江模式”,以辽宁出版传媒集团为代表的“辽宁模式”和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上海模式”等四种模式。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268家地方出版社和103家高校出版社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已组建完毕29家出版企业集团公司;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其中有6家已率先完成转企任务,另有18家已完成了清产核资、核销编制、职工参保、工商注册等转企所必须的工作,其他大多数出版社改制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共计核销事业编制1.8万多名[2]。在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同时,报刊出版、影视制作、新闻网站等单位的分类改革也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转制为企业[3];截至2010年上半年,需转企改制的35家电影制片厂、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电视剧制作机构也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4]。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完整版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 ——慈溪市老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报告之一 市社科院陈俏赟 ●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 ●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区域新的财富创造机制、推进产城融合、协同共进的必然选择。 ●世界着名的一些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都市型工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健全的体系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以都市型工业的形式存在下来,并出现自身不断集聚和向城市中心区集聚的趋势。 都市型工业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结果,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纽约、东京、巴黎、中国香港等国际大城市的发展经验看,都市型工业在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和城市功能转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慈溪而言,依托良好的基础优势,加快原有老工业园区功能更新,产业升级改造,对于提升城市功能的“能性”、“能级”和“能位”,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发展空间,具有战略意义。 一、都市型工业的内涵和特点 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以都市区独特的要素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符合城市中心区域空间特点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具有较高附加值、高技能劳动密集型、轻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等特点的工业门类。 都市型工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二元结构”,既有传统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又有现代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都市型工业一般要求企业具备“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快速反应能力,取代传统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但都市型工业大多从城市的原有产业升级转型而来,使其兼有传统与现代特征。以温州制鞋工业为例,生产领域引入计算集成制造系统(CIMS),适应高端定制消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服务的生产组织要求,同时,又存在简单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适应大规模服务。二是以都市区特有的资源为依托。都市型工业的需求对象大多数是中心城区的消费群体,需要即时将制成品推向市场,要求企业接近市场,在“时间”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等)上获取优势,一般在商业中心或CBD附近集聚。三是具有典型的马歇尔式集群特征。都市型工业有接近信息技术等知识要素的需要,对地域邻近性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倾向于在中心城区集聚,以形成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成为产业集群,但在生产资料方面的投人相对较少,通常以小型、轻型、高科技消费类竞争性行业企业为主,以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强调产业联系和企业间的合作,具有很强的地方植性和网络效应,存在“耐心资本”,有长期的增长和良好的就业。四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和资金技术密集相结合。中心城区的地价较高,且空间狭小,要求都市型工业企业以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依靠外部规模经

报纸杂志创刊词汇集

原文地址:报纸杂志创刊词汇集作者:三月鹰飞 报纸创刊词撷趣 报纸发刊词,是在发行的第一期刊出的一篇“自白”,它道出编者创办该报的宗旨及其追求的风格。笔者喜爱读报,品读过若干回味无穷的发刊词,这里汇集数则,供大家欣赏。 创刊于1993年元旦的《辽沈晚报》创刊词汇只有28字:“从今天起,你的家庭成员将按下列顺序排列:孩子、妻子、丈夫、《辽沈晚报》。”28字,相当于一首七言绝句,堪称当时全国报纸中最短的发刊词。 1994年元旦,新诞生的《深圳晚报》创刊词:“每晚走进您温馨的家,感谢为我备一杯清茶。”18个字,写出理想的读晚报的家庭环境,应算是最短的晚报发刊词。 1992年12月16日创刊的《沂州晚报》,在头版醒目位置上标 明:“本报无发刊词”几个字;但又排上了四句话:“我们的办报宗旨已融进文章的每一行每一字,我们的编辑方针已展在每一版每一期,我们的竭诚努力请您在每个标题每篇文章中体味,我们从来不相信‘上帝’,但我们确认‘救世主’——这就是你!”标明无发刊词,却又有这么美妙的几句话(后二句话更道出了办报只有获得读者认可才能存在、发展的道理),真个是此处“无”词胜有词。 1996年1月1日创刊的《鸭绿江晚报》发刊词,竟然是一首儿 歌:“手拉手,向前走,你我是朋友。陪您经风雨,为您分忧愁,伴您一生不分手。”编者的用意奇特,行文活泼有趣,显然是为了突出贡献晚报的“晚”味,还隐隐含有“办报坚持好质量,让读者从少儿时期一直读到晚年”的意思,让人称奇叹绝。 1996年1月4日创刊的《黄州晚报》,在其头版画右上角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老翁领土完整着一个少儿奔向报刊亭,报亭上写有“黄州晚报”四个字。漫画下边附注一行文字:“从8岁到80岁都买《黄州晚报》”,这可说是别出心裁地宣传了该报“老少咸宜”的办报宗旨,让人芫尔一笑,留下深刻印象。 《南方人物周刊》1 :“人物”诞生 2004年,这个“人物”诞生之时,没有人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模样,能有多大出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