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按照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要紧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样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定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专门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苦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经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结果。因此需按照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再用各类成分的鉴不反应加以鉴不。

预试溶液的制备

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不注意事项

1.按照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阻碍鉴不反应中所需要的p 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阻碍观看鉴不反应的成效,现在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

5.鉴不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显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形。最好在化学鉴不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比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比)。

6.在鉴不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不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第一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定。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幸免孤立和片面的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草药化学成分一样鉴不试验屯只是一个初步判定,最后确证尚需进一步提纯,以鉴定后才能予以确信。

(二)鉴不方法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混浊或沉淀(蛋白质)

+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

(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 →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

(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各种颜色(氨基酸)

(5)Millon反应:+Hg,H2NO2 →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

(6)Hopkins-Cole反应:+乙醛酸,浓硫酸→各色(蛋白质分子中有色氨酸组成)

(7)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n-BuOH,n-BuOH:HAc:H 2O

显色剂——0.25%茚三酮试液→紫红色斑点

(1)加热或矿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热至沸或加5%盐酸,如发生混浊或有沉淀示含有水溶性蛋白质。

(2)缩二脲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10%氧化钠溶液2滴,充分摇匀,逐步加入硫酸铜试液,随加摇匀,注意观看,如出现紫色或紫红色示可能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

凡蛋白质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CONH-)者均有此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生成仙络合物,出现一系列的颜色反应,二肽呈蓝色,三肽呈紫色,加肽以上呈红色,肽键越多颜色越红。

(3)茚三酮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茚三酮试液2-3滴,加热煮沸4-5分钟,待其冷却,出现红色棕色或蓝紫色(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作物作用,氨其酸氧化成醛、氨和二氧化碳,而茚三酮被还原成仲醇,与所后成的氨及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生成有蓝紫色的化合物。

【注】①茚三酮试剂要紧是多肽和氨基酸的显色剂,反应在1小时内稳固。试剂溶液pH值以5-7为宜,必要时可加吡啶数滴或醋酸钠调整。②此反应专门灵敏,但有个不氨基酸不能呈紫色,而呈黄色,如脯氨酸。

(4)氨基酸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硅胶G。

②展开剂:(1)正丁醇:水(1:1)(2)正丁醇:醋酸:水(4:1:5)

③显色剂:0.5%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后于1100烘箱放置5分钟,显蓝紫允或紫色。

皂苷

(1)泡末试验:振摇→大量连续性泡末

+0.1M HCl 二管泡末高度相同(三萜皂苷)

+0.1M NaOH 碱管高于酸管(甾体皂苷)(2)溶血试验:+2%红血球悬浮液→溶血

(3)Lieberma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紫红色(三萜皂苷)

黄-红-紫-污绿(甾体皂苷)

(1)泡沫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2ml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3分钟,即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坚持10分钟以上),且泡沫量许多于液体体积的1/3。

【注】常用的增溶剂吐温、司盘,振摇时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要注意区不。

(2)溶血试验:取试管4支,分不加入滤液0.25、0.5、0.75 ml,然后依次分不加入生理盐水2.25、2.0、1.75、1.5 ml,使每一个试管中的溶液都成为2.5ml, 再将各试管加入2%的血细胞悬液2.5ml,振摇平均后,同置于3 70水浴或25-270的室温中注意观看溶血情形,一样观看3小时即可,或先滴红细胞于显微镜下,然后滴加检液看血细胞是否消逝。如有溶血现象示正反应。

【注】①鞣质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干扰溶血试验的观看,应事先除去(可用取胜酰胺粉吸附或用明胶沉淀)。②检液应为中性溶液。

(3)醋酐浓硫酸试验(Liebrmann Burchard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入少量冰醋酸使溶解,再加入醋酐浓硫酸(19:1)试液,出现红紫色并变成污色绿色(甾类、三萜类成分或皂甙)(4)区不甾体皂甙和三萜皂甙:取带塞试管两支,各盛检品的水溶解1 ml,1支加0.1N盐酸溶液2ml,另一支加0.1N氢氧化钠溶液2ml用力振摇1分钟(需左右手交替振摇各半分钟),观看两管泡沫的多少,若两管泡沫体积相同或酸管多,示含三萜式皂甙;若加碱管泡沫多于加酸管示含甾示含甾体皂甙。

三萜皂甙为酸性皂甙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固的泡沫;甾体皂甙为中性皂甙在碱笥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固的泡沫。

浓硫酸、高氯酸、高氯酸-香草醛、浓硫酸-香草醛等的显色原理要紧是使羧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位移,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键系统,又在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显色

糖和苷

(1)斐林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砖红色沉淀(还原糖)

(—)+1%HCl +NaOH 沉淀(苷元)

△30min

上清液(+)(多糖、苷)

(2)Molish反应:+α-萘酚-浓硫酸→紫红色环

(3)银镜反应:+0.1N硝酸银、5N氨水→银褐色(还原糖)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纤维素

展开剂——n-BuOH:Pd:H2O;15%HAc 显色剂——苯胺-邻苯二甲酸

(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取检品的水溶液1-2ml(如为醇溶液须将醇蒸发除去),加入碱笥酒石酸铜试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产生棕红色或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示有还原糖。

还原糖能使二价铜盐(蓝色)还原成氧化亚铜,醛糖的醛基氧化成羧基:

【注】①如检液呈酸性,应先碱化。②此反应所产生的沉淀由于条件不同,其颜色也不同,质点上的呈黄色,质点大的呈红色。有保持性胶体存在时,也常产生黄色沉淀。③职样品中含有其他醛、酮及还原较强的其他成分,或中划药制剂中附加的抗氧剂、;葡萄糖等均可显阳性反应。

(2)α萘酚试验(Molisch紫环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5%萘酚试液数滴振摇后,沿管壁滴入5-6滴浓硫酸,使成两液层,待2-3分钟后,两层液面显现紫红色环(糖、多糖或甙类)。

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在浓硫酸存在下与α萘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注】①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糖基,一样属于单糖类,如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但也有含二分子糖(双糖)或多分子糖(多糖)。在上述反应条件下,甙被水解成单糖,因此甙萘酚试验,系分子中糖部分的反应。②由于此反应较为灵敏,如有微量滤纸纤维或中草药粉末存在于溶液中,都能产生上述反应。故滤过时应加注意。

(3)多糖的确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5ml于水蒸发至干,加入1 ml蒸馏水,再加入乙醇5ml,如显现沉淀,滤过收集后用少量热乙醇洗涤,再将沉淀物溶于3ml蒸馏水中,做下例试验。

①碘试验:取检品的不溶液1ml,加碘试液1滴,观看颜色变化,如呈蓝黑色为地衣糖;紫黑色为糊精;蓝色加热消逝,冷后蓝色再现为淀粉。

②多糖水解: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稀盐酸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10-15分钟,然后用10%氢氧化钠液中和至中性,再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淮4滴,另取检液1ml,不加酸水解直截了当加入上述试液4滴,两管

同置水浴上煮沸5-6分钟。如果水解后生成棕红色常常物的量比未经水解的多,则示有多糖。

多糖水解后产生单糖,利用单糖的还原性,使铜离子还原成氧化亚铜。

酚类和鞣质

(1)FeCl3试剂:+1%FeCl3试液→蓝、暗绿或蓝紫色

(2)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试剂:喷洒→蓝色斑点

(3)香草醛-盐酸试剂:喷洒→红色(间苯二酚、间苯三酚)

(4)重氮盐试剂:+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红色

(5)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纤维素

展开剂——n-BuOH:HAc:H2O;15%HAc

显色剂——1% FeCl3试液

1%三氯化铁-1%铁氰化钾试液→蓝、绿或黑色

鞣质与酚类的区不:+明胶——沉淀

上清液+1%FeCl3试液→蓝、暗绿或蓝紫色

(1)三氯化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出现绿色、污绿色、蓝黑色或暗紫色(可水解鞣质显蓝一蓝黑色,缩合鞣显绿色一污绿色)。

鞣质均是多羟基酚的衍生物,即多元酚,能和三价铁离子发生颜色反应生成复杂的络盐。

【注】此反应如遇有矿酸或有机酸、醋酸盐等存在,能阻碍颜色的生成。硝基酚类对三氯化铁试剂无明显反应。

(2)明胶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氯化钠明溶液2-3滴,即生成白色沉淀物。

鞣质有凝固蛋白的性能。

(3)溴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溴试液1-2滴,生成白色或沉淀物,示可能含有酚或儿茶酚鞣质。

【注】过多的溴会阻碍鞣质的沉淀,因此溴水不宜多加。

(4)香草醛一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喷雾或滴加香草醛一盐酸试液,出现红色斑点(多元酚类物质)。

(5)鞣质、酚类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聚酰胺;硅胶;硅胶;石膏:水(5:1:7)调成状,涂成薄板,1050烘干45分钟。

②展开剂:乙醇:醋酸(100:2);正丁醇:乙酸乙酯:水(5:4:1);苯:甲醇(95:5)。

③显色剂:10%三氯化铁溶液;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与1%铁氰化钾水溶液(1:1)显蓝一紫色斑点。

5.黄酮及其甙类

(1)盐酸-镁粉反应:+HCl-Mg →红色

(2)三氯化铝反应:+AlCl3 →黄色

(3)浓氨水反应:+NH3 →亮黄或橙色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聚酰胺或硅胶G

(1)盐酸一镁(或锌)粉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加放少量镁粉(或锌粉),然后加浓盐酸4-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如显现红色示有游离黄酮类或黄酮甙(以同法不加镁或粉做一对比,如两管都显红色则有花色素存在。如连续加碳酸试液使成碱笥即变成紫色双转变为蓝色,即证明含花色素)。

黄酮类的乙醇溶液,在盐酸存在的情形下,能被镁粉还原,生成花色甙元而出现红色或紫色反应(个不为淡黄色、橙色、紫色或蓝色)。这是由于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碱性氧原子,致能溶于稀酸中被还原成带四价的氧原子即锌盐。本法是鉴不黄酮类的一个反应。但花色素本身在酸性下(不需加镁粉)呈红色,应加以区不。

【注】①此反庆仅在化学结构中,第三位上带羟基的酮醇类显色较明显,而其它黄酮烷酮类均不甚明显。因此试验呈阴性反庆是不能做出否定的结论,尚需结合其他实验再做结论。②试验应在醇中进行,水分多会阻碍颜色的生成。此反庆较慢,有时需置水浴上加热,以促使反应的进行。

(2)荧光试验:

①三氯化铝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再点1次,使其浓度庥中),干后,喷雾1%三氯化铝乙醇试液,在紫外光灯下观看,出现黄色、绿色、橙色等荧光为黄酮类;出现天蓝色或黄绿色;荧光,则为二氢黄酮类。这是区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鉴不反应。

②硼酸丙酮枸橼酸丙酮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在沸水浴上蒸干加入饱和硼酸丙酮溶液及10%枸橼酸丙酮溶液各0.5ml,蒸去丙酮后,在紫外光灯下观看,管内出现强烈的绿色荧光(黄酮或其甙类)。

(3)碱液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再点一次,使其溶液集中),干后,喷1%碳酸钠溶液或在氨蒸气中熏几分钟,出现亮黄、绿或橙黄色。如将氨气熏过的滤纸露置空气中,颜色逐步裉去而变为原有的颜色(黄酮或其甙类)。

生物碱

(1)沉淀反应——碘化汞钾试剂→白色或浅黄色沉淀

碘化铋钾试剂→橘红色沉淀

碘—碘化钾试剂→浅棕或暗棕色沉淀

硅钨酸试剂→浅黄或黄棕色沉淀

磷钨酸试剂→浅黄色沉淀

磷钼酸试剂→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苦味酸试剂→黄色结晶或非结晶形沉淀

鞣酸试剂

氯化金试剂→黄色结晶

氯化铂试剂→白色结晶

雷氏铵盐→红色无定形沉淀

(2)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碱性氧化铝(Ⅲ级,干法铺板)

硅胶G(稀碱湿法铺板)

展开剂——氯仿:甲醇

显色——UV;碘化铋钾

有机酸

(1)PH试纸检查

(2)溴酚兰试液:喷洒→蓝色背景黄色斑点

(3)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酸性氧化铝

展开剂——C6H6:EtOH

显色剂——0.1%溴酚兰试液→黄色

7、甾体

(1)Lieberma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黄-红-紫-污绿

(2)氯仿-浓硫酸反应:+氯仿-浓硫酸氯仿层→红或青色

硫酸层→绿色荧光(3)五氯化锑或三氯化锑反应:+SbCl3或SbCl5 →红色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中性氧化铝或硅胶G

展开剂——C6H6-MeOH;CHCl3-MeOH 显色剂——10%磷钼酸→蓝-蓝紫色

5%三氯化锑试液→红、棕红或绿色

9、香豆素、内酯

(1)开闭环反应:+1%NaOH→澄清+2%HCl→混浊

(2)异羟污酸铁反应:+7%盐酸羟胺、10%KOH △+稀HCl、1%FeC l3 →红色

(3)重氮盐试剂:+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红色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酸性硅胶G或硅胶G 或酸性氧化铝

展开剂——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显色剂——UV→蓝色荧光

异羟污酸铁试液→红色

10、强心苷

(1)Kedde试剂:+3,5-二硝基苯甲酸试液→紫红色

(2)Baljet试剂:+碱性苦味酸试液→橙或橙红色

(3)Legal试剂:+亚硝酰铁氰化钠试液→紫红色

(4)K-K反应:+FeCl3/冰HAc、浓H2SO4→上层绿~蓝色(2-去氧糖)

界面红棕色

(5)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或中性氧化铝

展开剂——n-BuOH:HAc:H2O(4:1:5)显色剂——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试液→紫红色

碱性苦味酸试液→橙红色

11、蒽醌

(1)碱液反应:+10%NaOH →红色+H2O2 →红色不褪+H+ →红色褪去

(2)醋酸镁反应:+1%MgAc2 →红色

(3)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Pet:EtOAc

显色剂——UV→黄色荧光

5%NaOH →红色

12、挥发油、油脂

(1)油斑检查:油斑挥发→挥发油;油斑不消逝→油脂或类脂

(2)磷钼酸反应:喷洒5%磷钼酸试液→蓝色(油脂、三萜、甾醇)

最后重点提醒:以上各试剂的配制方法最好参照药典来配制,缘故一是上面写得专门详细,二是药典中有个规定,药典上配制的溶液要是要用到乙醇的,如果没有指定用无水乙醇,一样是要用95%的乙醇的。

另外附一个试剂的配法:

氯化钠明胶试剂:(两者差不多上固体,刚开始我还真不明白如何样配,后来在药典才发觉配方)2g氯化钠和1g明胶,再加上100g水,要求是现配的!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药化学 二、课程编码 1002371 三、课程性质 必修课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4 总学分:6.5 实验学时:44 五、适用专业 中药学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天然药化教研室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中药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1. 掌握各类主要中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糖苷类、黄酮、蒽醌、苯丙素、萜类、强心苷、皂苷等)的基本结构类型、结构特征;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中药; 熟悉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2. 掌握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之间的相 互关系;熟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提取方法的设计和化学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各类生物活性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提取分离方法和 处理条件对化学成分结构的影响及后生产物形成的可能性。 4. 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了解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典型的降解反应及衍生物的制备;掌握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特征定性反应、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每次实验课以小组进行教学:每组24人,由1位教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对中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操作技能和方法采取首先观看教学录像或操作动画,同时指导教师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点评。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 根据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平时实验70%,实验考试30%。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大全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大全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根据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结果。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一、预试溶液的制备 1、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2、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3、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4、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别注意事项 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 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况。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断。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

中药化学预试实验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根据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结果。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一、预试溶液的制备 1、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2、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3、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4、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别注意事项 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况。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断。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避免孤立和片面的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草药化学成分一般鉴别试验屯只是一个初步判断,最后确证尚需进一步提纯,以鉴定后才能予以肯定。 (二)鉴别方法 1、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混浊或沉淀(蛋白质) +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 (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 →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 (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各种颜色(氨基酸) (5)Millon反应:+Hg,H2NO2 →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 (6)Hopkins-Cole反应:+乙醛酸,浓硫酸→各色(蛋白质分子中有色氨酸组成)

中药化学实验简答题

1.简述柱色谱的基本操作方法(湿法)。 (1)吸附剂的填装。将吸附剂与洗脱剂混合,搅拌除去空气泡,徐徐倾入色谱柱中,然后加入洗脱剂将附着在管壁的吸附剂洗下,使色谱柱面平整。待填装吸附剂所用洗脱剂从色谱柱自然流下,至液面和柱表面相平时,即加供试品溶液。 (2)供试品的加入。将供试品溶于开始洗脱时使用的洗脱剂中,再沿管壁缓缓加入,注意勿使吸附剂翻起。或将供试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与少量吸附剂混匀,再使溶剂挥发去尽使呈松散状,加在已制备好的色谱柱上面。如供试品在常用溶剂中不溶,可将供试品与适量的吸附剂在乳钵中研磨混匀后加入。 (3)洗脱。通常按洗脱剂洗脱能力大小递增变换洗脱剂的品种和比例,分部收集流出液,至流出液中所含成分显著减少或不再含有时,再改变洗脱剂的品种和比例。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有充分的洗脱剂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2.简述溶剂离心洗涤的方法以及离心的注意事。 方法:将盛有溶液和沉淀的混合物的离心瓶(瓶盖旋紧)放入离心机的套筒内,盖好离心盖,设定好离心时间与转速,起动时要慢,逐渐加快,停止离心操作时,应等待离心机完全停止工作时再打开盖。 注意事项:为了防止由于两支管套中重量不均衡所引起的振动而造成轴的磨损,必须在放入离心管的对面位置上,放一同样大小的试管,内中装有与混合物等体积的水,以保持平衡,确保离心机在工作的时候,仪器的盖子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3.简述索氏提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提取方法: 1)折滤纸斗。取滤纸折成筒状,一端封口,将事先准备好的样品放入,并封另一端口。注意纸筒高度要低于虹吸管高度。 2)安置装置。从下到上一次安置烧瓶、索氏提取器、球形冷凝管,使烧瓶刚好被水浴锅淹没。 3)提取。加入溶剂,浸没纸筒,液面高于虹吸管1CM左右。水浴锅温度设置为溶剂的沸点。一定时间后,比如虹吸管中的溶剂颜色已无色,移去水浴锅,移去冷凝管。 注意事项:滤纸筒包样品时应严实,防止漏出堵塞虹吸管,其高度不能超过虹吸管,否则提取时,高出虹吸管的那部分就不能浸在溶剂中,提取效果不佳。纸筒大小应与提取器内筒大小相识,太细提取时会飘起来,太粗即使强行装进去,溶剂不易渗透。在加热之前,应打开冷凝水,且关闭应在撤去水浴锅之后。 4.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试剂、反应现象,出现假阳性反应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条件(1)反应环境生物碱沉淀的反应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 (2)净化处理将酸水液经碱化后用氯仿萃取,除去水溶性干扰成分,然后用酸水从氯仿中萃取出生物碱,以此酸水液进行沉淀反应。 试剂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大分子酸类等。常见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碘化钾试剂、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一)浸渍法操作 冷浸法取药材粗粉,置适宜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酸水、碱水或稀醇等,密闭,时时搅拌或振摇,在室温条件下浸渍1~2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浸出,滤过。药材再加入适量溶剂浸泡2~3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然后将药渣充分压榨、滤过,合并滤液,经浓缩后可得提取物。 温浸法具体操作与冷浸法基本相同,但温浸法的浸渍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浸渍时间短,却能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由于温度较高,浸出液冷却后放置贮存常析出沉淀,为保证质量,需滤去沉淀后再浓缩。 (二)渗漉法操作 1.渗漉装置常用的渗漉装置(实图-2),渗漉筒一般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的长度为筒直径的2~4倍。渗漉提取膨胀性不大的药材时用圆柱形渗漉筒;圆锥形渗漉筒则用于膨胀性大的药材渗漉提取。 2.操作方法将药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润湿后,铺垫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材粗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装药后,均须摊匀压平。松紧程度视药材质地及浸出溶剂而定,若为含水量较多的溶剂宜压松些,含醇量高的溶剂则可压紧些。药粉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药材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碎瓷片等重物,以防加入溶剂时药粉被冲浮起来。然后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剂,并注意应先打开渗漉筒下方浸液出口之活塞,以排除筒内空气,待溶液自下口流出时,关闭活塞。流出的溶剂应再倒回筒内,并继续添加溶剂至高出药粉表面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开始渗漉时,漉液流出速度如以1000g药粉计算,每分钟流出1~3ml或3~5ml为宜。渗漉过程中需随时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渗漉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渗漉溶剂)。 实图-2渗漉装置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检测方法汇总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检测方法汇总 1 2020年6月23日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 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根据需要, 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 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 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 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 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 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 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 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 多含油脂或挥发油; 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 嗅之有特殊气味者, 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 有甜奈者 多含糖类; 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 味酸者含有有机酸; 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 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 不 易得到正确结果。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 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 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一、预试溶液的制备 1、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 酸、多肽、蛋白质…… 2 2020年6月23日

2、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 酮、蒽醌、甾体…… 3、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4、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 一) 鉴别注意事项 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 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 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 pH) 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 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 此时可适当稀释, 或进一步提纯。 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 以免出现假阳性, 或颜色不正等情况。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 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 6.在鉴别试验中, 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 即有的呈阳性反应, 有的呈阴性) 则应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 否则应检查其它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 从多方面加以判断。但也应注意, 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 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 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 黄酮醇类) 反应明显, 其余 3 2020年6月23日

实验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实验成绩评定依据 一、实验成绩基础分(80分) 凡按时、认真参加实验,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按时交报告:80分。 二、加分(20分) 1.动手、动脑、学习主动积极,主动提问,加5分。 2.实验报告记录详细,分析讨论有独到之处,加5分。 3.报告干净、整洁、符合写作规范加5分 4.积极协助老师做事,加5分。 三、扣分(75分) 1.迟到、早退每次扣5分。 2.缺席一次扣25分。 3.任意调动实验时间扣5分。 4.违反操作规程,损坏实验物品扣5分。 5.实验完毕,不整理、不清洗实验物品扣5分。 6.不穿实验服扣3分。 7.报告不干净、不整洁、不符合写作规范扣10分。 8.实验报告不按时交扣4分

学生实验守则 中药化学实验时间长,操作繁杂,所用溶剂和试剂品种多,而且用量较大。许多有机溶剂及药品具有易燃、有毒、腐蚀性、刺激性和爆炸性等特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又经常需要加热或减压等操作,学生将接触各种热源和电器。如果操作不慎,易引起中毒、触电、烧伤、烫伤、火灾、爆炸等事故。所以要求每个实验操作者,必须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树立严密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警惕,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要求如下: 1、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措施,执行实验纪律。 2、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基本原理、要求、方法和步骤,明确注 意事项,并认真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实验。3、进出实验室要保持良好秩序,不准喧哗、打闹,不准打手机,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乱抛纸屑等杂物。做到“三定”即:定组、定位、定仪器。 4、实验前,必须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和要求,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实验开始时,首先要检查实验仪器、药品和器材是否齐全,若发现短缺或破损,应立即报告教师,给予补齐或调换,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动用仪器和药品。经指导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开始做实验。 5、认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实验中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得在实验室内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损坏者,将酌情赔偿,并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直到纪律处分。实验中如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实验,及时报告教师,在教师指导下妥善处理。不得擅自拆卸,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6、同学间要发扬团结友爱、协调一致的精神,认真、规范地完成实验任务。实验过程中,要积极动手,严肃认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规范地做好实验原始记录,总结实验现象。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可结束实验。重做、补做实验或做规定外的实验,须经教师批准。 7、要爱护实验室里的一切设施和用品,注意节约水、电、药品和实验材料,没有用完的药品、材料,要放到指定的容器或其它地方存放。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实验产生的废液,须倒入指定废液桶(缸)里,严禁倒入水槽,其它废物装入污物桶,集中倒入垃圾箱。 8、实验完成后,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清洗有关器皿,整理教学仪器、药品和器材,并按要求摆放整齐。严禁将实验器材和药品携带出实验室,一旦发现,严肃处理。若教学仪器有损坏,须及时报告教师,并按学校有关赔偿规定执行。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使 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中药化学实验是整个中药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1.通过实验,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固; 2.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中药化学科研工作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在实验中,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中药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1)提取分离方面 要求掌握常用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浸渍、渗漉、 回流提取等)、液-液萃取法(简单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重结晶法等。掌握柱色谱(包括吸附柱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鉴定方面 ①掌握各类化合物(糖和苷、蒽醌、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常用化学检识方法。 ②掌握各类化合物(糖和苷、蒽醌、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常用薄层色谱检识方法。 ③波谱方法 了解UV、IR、NMR、MS在天然产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目前要求学生能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UV、1H NMR谱特征。 2.课程采用分组合作方式,2人一组。 三、使用教材 《中药化学实验》,邹忠杰,尹永芹主编,广东药科大学(自编教材)。 四、考核方式

中药化学及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稿.

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适用对象]——药学、药剂、环境、中药、中药国际交流、中药 知识产权、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专业 [实验学时]——24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生物碱类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法,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生物碱的溶剂提取法和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的分离方法。 (2)熟悉生物碱的一般理化性质。 (3)熟悉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检识方法。 (4)掌握回流法、萃取法、结晶法等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根据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游离时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成盐后易溶于水,难溶于氯仿的性质提取得到总生物碱。再利用两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不同,使之相互分离。 三、仪器设备 (单口,双口)圆底烧瓶,冷凝管,铁架台,分液漏斗,三角烧瓶,滤纸,微量抽滤器,布氏漏斗,层析槽,毛细管等。 四、相关知识点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总生物碱含量约为1.5~2.3%,主要为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 1、粉防己碱(tetrandrine),又称汉防己甲素,分子式C38H42N2O6,在防己中的含量约为1%,为无色针状结晶(乙醚),mp.217~218℃。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溶于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和石油醚。 粉防己碱R=CH3 防己诺林碱R=H 2、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又称汉防己乙素,分子式C37H40N2O6,在

防己中的含量约为0.5%,六面体粒状结晶(丙酮),mp.237~238℃。溶解度与粉防己碱相似,但因较粉防己碱多一个酚羟基,故极性较粉防己碱稍大,因此在冷苯中的溶解度小于粉防己碱,可利用此性质相互分离。 五、实验步骤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称取粉防己粗粉150克,置1000ml圆底烧瓶中,加95%乙醇以浸透并盖没生药为度(约需400ml)。水浴加热回流1小时(加热期间振摇数次),滤出提取液,药渣再加95%乙醇以浸没为度(约需300ml),如上法再热提一次,滤出提取液,最后将瓶内药渣倒在布氏漏斗上抽滤压干,药渣弃去。合并两次乙醇提取液,放冷后如有絮状物析出,再抽滤一次,澄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糖浆状无乙醇味为止,得乙醇总提取物。 (二)生物碱的分离 1、亲脂性生物碱和亲水性生物碱的分离 糖浆状总提取物移至大三角烧瓶中,逐渐加入1%盐酸稀释,充分搅拌使生物碱溶解,不溶物呈树脂状析出,直至加酸水溶液不再发生混浊为止(约需300ml),静置,倾出上清液,瓶底的树脂状杂质以1%盐酸少量分次洗涤,直至洗液对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微弱时为止。 合并洗液和滤液,静置片刻,抽滤得澄清滤液,置1000ml三角烧瓶中,滴加浓氨水至PH9左右,此时亲脂性叔胺碱游离析出(如有发热现象,设法冷却),待溶液冷后,移至1000ml的分液漏斗中,加氯仿150ml振摇萃取。分取氯仿层,氨碱性水溶液再以新鲜氯仿萃取数次,每次用氯仿100ml,直至氯仿抽提液的生物碱反应微弱时止(检查时取少量氯仿抽提液置表面皿上,待溶剂挥干,残留物中加稀盐酸数滴使溶解,再加生物碱沉淀试剂试之),合并氯仿液。 此氯仿液中含亲脂性叔胺碱,氯仿萃取过的氨碱性水溶液含亲水性季铵碱。后者取出少量,加盐酸酸化至PH4~5,滴加雷氏铵盐饱和水溶液,观察有无沉淀出现。 2、亲脂性碱中酚性和非酚性碱的分离 氯仿萃取液合并约(300~400ml)移至1000ml的分液漏斗中,以2%氢氧化钠水溶液40ml一次,萃取2次,氯仿液再用水20ml一次,洗涤2次。分取氯仿层,加无水碳酸钾脱水干燥,过滤,滤液常压下回收氯仿。将氯仿全部蒸去,残留溶剂去瓶塞后挥干,得粗总非酚性生物碱。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二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实验十二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别原理及实验技术。 2.能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检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 3.认真做好预试验记录,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二)试验材料 本实验中的供试液(品),可根据各类成分鉴别实验的具体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类成分或含相应成分的药材提取物,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准备。需要鉴别的主要药物成分的类型有:生物碱、糖、苷、氨基酸、蛋白质、鞣质、黄酮、蒽醌、香豆素、强心苷、皂苷、挥发油、油脂、有机酸等。 (三)实验原理 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很多,在提取分离某种有效成分之前,一般可先通过简单的预试验,初步了解药材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以便选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预试验通常分为二类:系统预试验和单项预试验。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分成数个部分,如水溶性、醇溶性及石油醚溶性等部分,再分别进行各种定性反应。各成分的检识反应可在试管或滤纸片上进行,也可用色谱法,然后根据各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以了解试样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 (四)实验内容 1.水溶性成分的检识 取中药粗粉5g,加50ml蒸馏水,浸泡过夜,或于50~60℃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滤液供检识下列各类成分: (1)糖、多糖和苷类 1)Molish反应:取1ml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10%α-萘酚乙醇试剂摇匀,倾斜试管45°,沿管壁滴加1ml浓硫酸,分成两层。如在两液层交界面出现紫红色环,表明可能含有糖、多糖或苷类。 2)斐林反应:取1ml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新配制的4~5滴斐林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如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表明可能含有还原糖。

中药化学实验内容

目录 实验一黄藤中掌叶防己碱的提取、氢化、和鉴定 (1) 1、巴马汀的提取 (1) 2、巴马汀粗品的精制 (2) 3、巴马汀氢化物的制备 (3) 4、鉴定 (4) 实验二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5) 1、大黄粉酸水解 (5) 2、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 (6) 3、PH梯度萃取 (7) 4、柱色谱精制大黄素 (9) 实验三槐类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10) 1、芦丁的提取 (10) 2、芦丁的精制和酸水解 (11) 3、槲皮素五乙酰化物的制备 (12) 4、糖鉴定 (13) 5、芦丁、槲皮素的鉴定 (14)

实验一 黄藤中掌叶防己碱的提取、氢化、和鉴定 (一)巴马汀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渗漉提取方法 2、得到巴马汀粗品 3、学习生物碱的定性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黄藤中巴马汀(掌叶防己碱,Palmatine )的含量为4%,是季铵型生物碱,可溶于水、醇中,盐酸盐的溶解度低,有机酸盐的溶解度高,因此,用1%的醋酸溶液渗漉提取巴马汀。用盐析的方法,使巴马汀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 N H 3O H 3O OCH 3OCH 3 +OH _ Palmatine 三、实验方法 50g 黄藤粉 25ml 1%HAc 湿润 15min 500ml1%HAc 渗漉(1-2d/s ) 10ml 渗漉液 其余渗漉液 10%NaCl ,搅拌溶解 沉淀反应 6 N NaOH 调pH10, 静置,抽滤 巴马汀粗品 反应试剂:碘化铋钾 碘-碘化钾沉淀 鞣酸 硅钨酸 苦味酸 (1) 碘化铋钾试剂:取滤液1ml ,加入试剂1~2滴,如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可能存在生

(精)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药化教研室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一.说明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占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要达到以下目的。 1.能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固。 2.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获得从事中药化学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训练。 3.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实验中,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须知 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指导老师。 2.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排的实验计划,争取准时结束,实验过程中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数据,应随时如实地记录。实验完毕,要认真总结,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所得的提纯物要包好,贴上标签,交给老师。 3.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嚷,不许抽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 作服,实验过程中,不许随便离开。 4.实验台前应保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放在台前。实验中废弃的 固体物,要丢入废物桶内。 5.爱护仪器,节约药品,仪器损坏后应填写报损单,注明原因,由指导教 师按规定处理。 6.实验过程中要节约用水、用电。 7.每次实验结束后,值日生应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倾倒废物桶,关好水、电、门窗,方可离去。

实验一粉防已生物碱的提制和鉴识 粉防已是防已科千金藤植物粉防已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的根。又名汉防已、倒地拱、百木香,是一种解热镇痛药。中医用于风湿止痛、利尿消肿以及毒蛇咬伤等。 粉防已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其总碱含量为 1.2%左右,主要是粉防已碱(Tetrandrine)和防已诺林碱(Fangchinoline)及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本实验经提取,分离可得到这3 个生物碱结晶。它们的物理性质如下: 1.粉防已碱(Tetrandrine,亦称汉防已甲素) H3CO OCH3 N CH3 H3C N OCH3 O O OCH3 无色针状结晶,丙酮中结晶有双熔点:126~127℃/217~218℃,即结晶测至126~127℃熔融;继续加热于153℃固化,温度上升至217~218℃复融化。 不溶于水、石油醚,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及稀酸水溶液。 2.防已诺林碱(Fangchinoline,汉防已乙素) H3CO OCH3 H3C N OH N CH3 O O OCH3 细棒状结晶,同样有双熔点现象,丙酮中结晶mp.134~136℃/238~240℃,甲醇中结晶mp.177~179℃/238~240℃。 溶解度与粉防已碱相似,但极性稍大,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小于粉防已碱,而在乙醇中溶解度稍大于粉防已碱,具隐性酚羟基,不溶于NaOH 溶液。 3.小檗胺(Berbamine)mp.197~199℃(石油醚)。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和石油醚。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可溶于NaOH 溶液中。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药物化学教研室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一.说明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占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要达到以下目的。 1.能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固。 2.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中药化学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训练。 3.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实验中,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须知 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指导老师。 2.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排的实验计划,争取准时结束,实验过程中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数据,应随时如实地记录。实验完毕,要认真总结,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所得的提纯物要包好,贴上标签,交给老师。 3.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嚷,不许抽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实验过程中,不许随便离开。 4.实验台前应保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放在台前。实验中废弃的固体物,要丢入废物桶内。 5.爱护仪器,节约药品,仪器损坏后应填写报损单,注明原因,由指导教师按规定处理。 6.实验过程中要节约用水、用电。 7.每次实验结束后,值日生应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倾倒废物桶,关好水、电、门窗,方可离去。

实验一 粉防已生物碱的提制和鉴识 粉防已是防已科千金藤植物粉防已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的根。又名汉防已、倒地拱、百木香,是一种解热镇痛药。中医用于风湿止痛、利尿消肿以及毒蛇咬伤等。 粉防已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其总碱含量为 1.2%左右,主要是粉防已碱(Tetrandrine )和防已诺林碱(Fangchinoline )及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本实验经提取,分离可得到这3个生物碱结晶。它们的物理性质如下: 1.粉防已碱(Tetrandrine ,亦称汉防已甲素) H 3C CH 3 H 3CO N OCH 3 OCH 3 O N O OCH 3 无色针状结晶,丙酮中结晶有双熔点:126~127℃/217~218℃,即结晶测至126~127℃熔融。继续加热于153℃固化,温度上升至217~218℃复融化。 不溶于水、石油醚,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及稀酸水溶液。 2.防已诺林碱(Fangchinoline ,汉防已乙素) H 3C CH 3 H 3CO N OCH 3 OH O N O OCH 3 细棒状结晶,同样有双熔点现象,丙酮中结晶mp.134~136℃/238~240℃,甲醇中结晶mp.177~179℃/238~240℃。 溶解度与粉防已碱相似,但极性稍大,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小于粉防已碱,而在乙醇中溶解度稍大于粉防已碱,具隐性酚羟基,不溶于NaOH 溶液。 3.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按照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要紧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样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定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专门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苦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经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结果。因此需按照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再用各类成分的鉴不反应加以鉴不。 预试溶液的制备 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不注意事项 1.按照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阻碍鉴不反应中所需要的p 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阻碍观看鉴不反应的成效,现在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 5.鉴不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显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形。最好在化学鉴不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比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比)。 6.在鉴不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不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第一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定。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幸免孤立和片面的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草药化学成分一样鉴不试验屯只是一个初步判定,最后确证尚需进一步提纯,以鉴定后才能予以确信。 (二)鉴不方法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混浊或沉淀(蛋白质) +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 (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 →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 (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各种颜色(氨基酸) (5)Millon反应:+Hg,H2NO2 →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二__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实验十二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2011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别原理及实验技术。 2.能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检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 3.认真做好预试验记录,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二)试验材料 本实验中的供试液(品),可根据各类成分鉴别实验的具体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类成分或含相应成分的药材提取物,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准备。需要鉴别的主要药物成分的类型有:生物碱、糖、苷、氨基酸、蛋白质、鞣质、黄酮、蒽醌、香豆素、强心苷、皂苷、挥发油、油脂、有机酸等。 (三)实验原理 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很多,在提取分离某种有效成分之前,一般可先通过简单的预试验,初步了解药材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以便选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预试验通常分为二类:系统预试验和单项预试验。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分成数个部分,如水溶性、醇溶性及石油醚溶性等部分,再分别进行各种定性反应。各成分的检识反应可在试管或滤纸片上进行,也可用色谱法,然后根据各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以了解试样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 (四)实验内容 1.水溶性成分的检识 取中药粗粉5g,加50ml蒸馏水,浸泡过夜,或于50~60℃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滤液供检识下列各类成分: (1)糖、多糖和苷类 1)Molish反应:取1ml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10%α-萘酚乙醇试剂摇匀,倾斜试管45°,沿管壁滴加1ml浓硫酸,分成两层。如在两液层交界面出现紫红色环,表明可能含有糖、多糖或苷类。 2)斐林反应:取1ml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新配制的4~5滴斐林试剂,在

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 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pH 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 学习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精制大黄素。 (3) 学习离心薄层色谱法、快速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精制大黄酸、大黄素、芦 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4) 了解高速逆流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5) 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味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clm L ),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 )及唐古特大黄(R. tangutium Maxim .et Regll )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 R 1 R 2 名 称 晶 形 熔 点 -H -COOH 大黄酸(Rhein) 黄色针晶 318~320℃ -CH 3 -OH 大黄素(Emodin) 橙色针晶 256~257℃ -H -CH 2OH 芦荟大黄素 (Aloe-emodin) 橙色细针晶 206~208℃ -OCH 3 - CH 3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砖红色针晶 207℃ -H -CH 3 大黄酚(Chyrsophanol) 金色片状结晶 196℃ O OH OH R 2 R 1

酸性强弱: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极性强弱: 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甲醚>大黄酚 三 实验方法 1 酸水解 取大黄粉10g ,加20%的硫酸水溶液100ml ,直火加热1小时,过滤,滤饼水洗中性,干燥。 2 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 干燥的滤饼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乙醚,回流提取2.5小时,得乙醚提取液。 3 pH 梯度萃取法分离大黄中的蒽醌苷元 分三次) 碱液 盐酸调pH=2 350ml (分三次) 沉 淀 (大黄酸) 碱液 乙醚液 盐酸调360ml(分四次) 沉淀 (大黄素) 碱液 沉淀 (芦荟大黄素) 碱液 乙醚液 (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萃取效果以TLC 来确定。 4 五种羟基蒽醌苷元的分离精制 (1)大黄酸的精制 将2.5%NaHCO 3萃取物干燥,干燥后的样品加冰醋酸10ml 加热使溶,趁热过滤,滤液静置,析出黄色针晶为大黄酸,过滤即得纯品。 (2)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精制大黄素 盐酸调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大全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大全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根据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结果。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一、预试溶液的制备 1、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2、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3、 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4、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别注意事项 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 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况。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断。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避免孤立和片面的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草药化学成分一般鉴别试验屯只是一个初步判断,最后确证尚需进一步提纯,以鉴定后才能予以肯定。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混浊或沉淀(蛋白质)+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 (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 →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 (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各种颜色(氨基酸) (5)Millon反应:+Hg,H2NO2 →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 (6)Hopkins-Cole反应:+乙醛酸,浓硫酸→各色(蛋白质分子中有色氨酸组成) (7)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 n-BuOH,n-BuOH:HAc:H2O 显色剂——0.25%茚三酮试液→紫红色斑点 (1)加热或矿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热至沸或加5%盐酸,如发生混浊或有沉淀示含有水溶性蛋白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