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

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4.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

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

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

5.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6.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与统一的市场。当时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一种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据此能够说明

A.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存在市场经济

B.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近代市场经济出现

D.汉唐时期国家大一统促进统一国内市场出现

7.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对担任开封府知府的宋免说:“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这反映了朱元璋

A.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B.开始以农耕为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

C.压制东南沿海出现的成熟商品经济生产模式

D.仍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8.读下图,秦汉时期货币标示为重量单位(半两、五铢),唐宋时期货币不再标示重量、而标示为年号(乾元、大观),据此读出信息,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字字体的变迁

B.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C.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进步

9.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日:“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 .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 .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 .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10.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

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

11.“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A .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1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A .珍妮机

B .蒸汽机

C .骡机

D .内燃机

1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秦半两钱 汉五铢钱 唐乾元重宝 宋大观通宝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15.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16.读《世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图》,能直接反映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世界能源变化的是

A.核能太阳能等高效、清洁能源比例大幅上升

B.西方发达国家引领着世界能源发展变革潮流

C.蒸汽、电气时代导致石油能源比重大幅上升

D.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导致欧洲中心格局动摇

17.18后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美国崛起共同的核心因素是

A.两国引领了世界技术革命的潮流

B.两国制度的变革为崛起提供条件

C.工业革命奠定了崛起的物质基础

D.两国著名思想家为人类解决疑惑

18.16、17世纪西葡、荷兰殖民大国地位的更迭,说明

A.资本原始积累与否能决定国运兴衰

B.三角贸易推动欧洲大国更迭

C.西葡殖民掠夺成就了荷兰资本积累

D.英国消灭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19.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

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

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

20.表格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单位:百分率)。据此可以推知

A. 19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C.英国工业优势地位的确立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D.康乾时代中国与欧洲的力量对比处于大体平衡状态

21.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图为著名画家米谷在1948年所作的政治漫画。其寓意最为准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即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B.国民党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必将失败

C.法币的迅速贬值使民族工业遭受打击

D.币制改革凸现政府掠夺财富的阶级本质

22.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23.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 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下面是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对该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B.封建经济解体过程缓慢

C.封建统治根基牢不可破 D.从专制到民主历程漫长

25.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学习西方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26.1920年-19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固有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

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

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

27.民国初年,上海宝山县盛桥里“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时轧花多用小车,每日花衣多者十余斤,少者七八斤。近年用外国轧车,每车一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更有驾车轧花,事半功倍”。这说明了

A.棉织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 D.洋货倾销受到了明显抑制

28.观察和分析下面中国进口贸易总值(指数:1913 年为100 )的变化,这些数据反映了()

A.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B.民族工业的逐渐萎缩

C.一战爆发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D.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面临的竞争加剧

29.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

①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③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30.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C.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D.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二、简答题(40分)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2.(20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世界近代历史影响深远,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8分)

(2)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8分)

(3)简要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4分)

33.阅读下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可以分析出晋商商帮的兴起是与国家的政策有关系的,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B、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商帮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信息“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可知,这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选D项。

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唐代的飞钱

3.A

【解析】

试题分析:做为经济基础一部份的经济政策是有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故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起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它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因素,在材料中“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故B项错误;到明清之际,顺应历史潮流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由商鞅提出,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4.A

【解析】

试题分析:整个表格分支出与收入两部分,收入:8500(钱),在支出中:供给官府(赋役两部分)2889(钱),开支部分:7950(钱),总的开支:10839(钱),支出多余收入,故A 项正确,西汉的生产力获得提高,但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B项错误;农业商品化是指农业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是主要特点,受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

积极性不高,且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其中官府开支所较家庭开支占比例较小,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若广陵君(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专业性生产区域形成,故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汉唐宋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专业性生产区域形成。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在商业方面,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货币——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与统一的市场。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汉唐宋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专业性生产区域形成。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在商业方面,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货币——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但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朱元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故A项正确。B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名师点睛】评价重农抑商,应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评判。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无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将失去应有的历史意义。依此而论虽然重农抑商在中国古代曾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但同时它也起过某些积极作用。当然,我们对重农抑商的作用给予一定的肯定,并不是说它就没有与商品经济矛盾的一面。重农抑商与商品经济之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唐宋时期货币不再标示重量、而标示为年号(乾元、大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增长,货币不再标示重量。故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货币

【解析】

试题分析:“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乡村发展,故B项错误;手工业的生产规模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富商多买田置地,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名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表现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材料中的“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可以看出材料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明传播,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故应选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宗教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思想动力是“寻金热”,经济活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技术进步是航海、天文技术的提高,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指的是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封建君主为了获取财富,支持海外探险。本题选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原因和影响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新能源是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而交通工具主要是以汽车等新型的交通工具,其助力设备是内燃机,D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均排除。故选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内燃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故C项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1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故A项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条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属于高考热点。学生应重点复习。从原因说,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厂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世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据材料可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世界能源变化在1850年和1900年,蒸汽、电气时代导致石油能源比重大幅上升,故C项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影响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18后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美国崛起共同的核心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后期至19世纪中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优势,故A项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关知识。命题思维独到,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积极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而成为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新兴工业异军突起;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④推动了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⑤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能力。消极面: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与落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②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③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工业,必然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6、17世纪西葡、荷兰殖民大国地位的更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与否能决定国运兴衰,故A项正确。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方殖民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相关知识。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对外进行了规模日益扩大、手段日益残暴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中占有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帝国。英国经济力量和海上力量强大起来,开始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争夺殖民地,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英国先后打败了自己的海上竞争对手,把它们从印度、西印度群岛和北美赶出去,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

19.C

【解析】

试题分析:a时期英国工业优势明显,故A项错误;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 项错误;a时段的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全球联系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科技进步20.D

【解析】

试题分析:19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与欧洲世界大体平衡,不能说是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日本的工业化略有倒退,故B项错误;英国的工业优势地位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从材料欧洲“23.2和28.1 ”与中国的数据“32.8和33.3”可以看出康乾时代中国与欧洲的力量对比处于大体平衡状态,相差不大,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中西对比

【名师点睛】比较选择题就是把同类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要求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的选项的一种型题。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方法是:首先要从题干中要求对比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中选出其中一个作参照物,然后以该照物所处的背景、活动(或内容)、影响等方面作可比点,与另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其次,搜寻与可比点相关的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最后,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国民政府的腐败,关键词是漫画名称。材料中漫画的意思是说伪金圆券贬值严重,其寓意最为准确的是国民政府即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故A项正确。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也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家庭纺织业已被淘汰殆尽”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故本题选择D项。A、B和C均不是小农经济解体主要标志。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自然经济的解体2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显示的是1700-1820年之间的中外经济发展的比较情况,当时中国还没有面临外来列强的入侵,故排除③。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24.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中国雇主经营所代表的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发展缓慢,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出租收益代表的地主土地经营方式,其收益高于近代民资本主义,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封建经济走向解体,但进程缓慢,仍然占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清政府伴随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出现统治危机,并非牢不可破,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推动中国近代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也就意味着,专制到民主的进程缓慢,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兴起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过了从器物、制度到思想的过程,这是一个从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所以答案选C。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这并不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独立和富强,排除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6.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涉及的是农具使用,不能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说明中国农业受西方近代农业机械的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不能判断工业革命没有影响中国,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得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这个结论,故D项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

27.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旧时轧花多用小车……”到“近年用外国轧车,……”反映了民国初年棉纺织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民族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洋货的倾销,故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棉织业机械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一张表格,表哥的时间跨越是1913到1928年。这15年期间,中国的进口贸易总额从下降到回升。结合具体的知识可知,这段时期曾经历过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但是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对民族工业在一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因此D选项正确。A、B选项说法片面;C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2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①错误;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一战期间,④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

30.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洋务企业推动了民间创办近代企业的风气大开,并且引发买卖这种新型工矿企业所发股票的高潮,故C项正确。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洋务企业的影响,而非特点,故B项错误;“社会各界支持“的说法不妥,如顽固、保守势力仍然抵制近代企业,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企业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评价:

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

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31.信息一:不论是长安还是东京,都是三重结构,宫城或大内均居最北面或最里层。(3分)

说明一:象征着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帝至尊的政治理念。(3分)

信息二: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采用明确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宋东京整个城市并未完全形成对称的布局。(3分)

说明二:唐代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有条件在隋都大业的基础上对长安城进行规划设计与扩建。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政局不稳,积贫积弱,故宋东京城是逐步扩建形成,在扩建时也力求形成一对正对宫门的城市轴线,但始终无法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3分) 信息三:唐代对商业严格限制,宋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3分)

说明三: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坊市分开。有集中设置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有布局严整的居民区坊。宋代东京“坊”与“市”的界限已被打破;商业区分布很广,且有“晓市”“夜市”;城中有“瓦子”(娱乐场所)。(3分)

信息四:城市职能有变化:唐长安城更多地体现为政治中心;宋东京由单一的政治中心向政治经济中心转变。(3分)

说明四:东京城市中,随处可见商业繁华地区,并有晓市、晚市、鱼市等专门市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说明东京不但是政治中心还是商业中心。(3分)(任答以上两点信息并予以正确说明即可得1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布局图可以看出从城市布局所反映的政治角度看,其相同点不论是长安还是东京,都是三重结构,宫城或大内均居最北面或最里层。可以看出象征着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帝至尊的政治理念。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布局图可以看出从城市布局的不同点来看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采用明确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宋东京整个城市并未完全形成对称的布局。这一点从长安和北宋建都的历史背景并结合课本知识得出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唐代和宋代的城市布局图可以看出从经济角度看,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坊市分开。有集中设置的商

业区东市和西市,有布局严整的居民区坊。宋代东京“坊”与“市”的界限已被打破;商业区分布很广,且有“晓市”“夜市”;城中有“瓦子”(娱乐场所),故可以看出宋代商业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商业发展·唐宋时期商业的发展

32.(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西方殖民者开始殖民扩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形成。(8分)

(2)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的贸易额增加三倍以上,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列强开始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8分)

(3)促进西方世界的发展和富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使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不是新航路开辟的所有影响,所以回答时不要盲目。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事件,它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西方殖民者开始殖民扩张,东方开始逐步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整理即可。回答时要注意不要混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是以电力为动力的革命相对于以蒸汽动力为主要动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要深刻得多,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继承与发展性。

(3)第三问,回答这个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世界市场这个概念。世界市场是由西欧列强为主导的,以廉价的工业品为纽带的世界贸易大市场,在这个体系中,东方国家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依据这些原则整理世界市场的消极影响。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又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使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3.示例: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1分)

关键词:筒车、水利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1分)

添加的关键词:漕渠(1分)

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利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利发电的代表之一。(9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是将关键词分类,看看那几个关键词属于同一范畴,然后再补充关键词,在对主线进行论述。清楚主干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对相同相似历史事件的对比,以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考点:经济发展因素?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王利国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3.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功臣B.亲族C.姻亲D.少数民族首领 4.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首创者是()A.夏禹B.商王盘庚C.周公D.秦王嬴政 5.秦朝时,中央政府以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B.三公C.县D.封国 6.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 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7.唐朝时,为皇帝草拟政令的中央机构是()A.内史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B.设三衙统领军队 C.派文官任地方长官D.设三司管理财政 1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高中生期中考试失利后的总结与反思

最新高中生期中考试失利后的总结与反 思 这次的语文考试令老师与父母大失所望,成绩令我 也十分震惊,是的,考砸了。 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才发现有很多。首先,学习态 度不端正,课前预习不充分,学完每一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导致考试时碰到以前课程的题目,失分过多。学习 习惯不好,没有合理安排时间,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不高,经常熬夜,上课没有精神。 其次,上课没有积极参与课堂,对于每一个问题没 有仔细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跃,掌握的知识不具体、不 全面,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所需时间很长,导致作 文时间不充裕。做的练习很少,做题的经验较少。 再者,便是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过少,导致写作 文没有素材,词汇的积累也很少,语言没有逻辑性,文 章显得十分杂乱,苍白无力。对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对许多文章包括诗词都不能理解,导致考试中的课 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阅读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后,则是我最大的弱点:粗心。总是大意失荆州,做题马马虎虎,没有审清题意便盲目做题,不知是语文,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做完试卷后没有仔细检查,导致

犯了许多不该错的失误,正确率较低。以后做题一定要 仔细,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不去在意,学习是一个循环 渐进的过程,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通过了对本次语文考试的总结,我了解了更多自己 的不足之处,知道了,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只有下 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初中期中考试后感想作文 我们就要考期中试了,我很想考一个好成绩报答辛 苦的老师和妈妈。所以每天我都好好复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家及时完成作业,多做一些课外试卷。我想做了这么多准备,一定能取得一个好成绩。考试卷 发下来了,数学是96加5、语文是88加5(满分是100 加10)。我急忙将试卷合上,匆匆塞进书包,这时我的 心里很难过,感觉眼睛里有什么东西湿湿的。 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就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妈妈安慰我说,这次考试不理想,还有下次。我心里想 我怎么考得这么差,以前成绩没我好的同学这次都考到 我前面去了。他们都进步了,只有我退步了。反思这次 考试,我觉得没有打好的原因是语文题很活,我心里着 急没有读明白题的要求;还有平时读得书很多,却用不上。我打算以后还要多看,把好词好句记到脑袋里;还要多做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B.地域 C.信仰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 D.三儿子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示,现做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级考试人数1114人,年级平均分为56.98;年级及格人数为474人,及格率为41.24%;优秀人数7人,优秀率为0.58%。从整体来看,及格率及优秀率不高,年级均分还在及格线以下,形势比较严峻。这也是我们后半学期奋斗的目标,争取提高平均分,拉高优秀率。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必修一的五、六、七、八四个单元,和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总共7个单元内容。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且多数题为各地会考的真题。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对题目的解析能力有待提高。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上课时理清思路,紧抓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干脆利落。 2、继续抓基础,精讲例题,反复练习,反复巩固,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4、亲其师信其道。天气愈来愈热,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劲头。 5、同一年级教师要在教学进度已经教学方法上多多沟通,同时在出题,做复习材料时也要多多合作,共同推动高一历史会考学习、复习工作圆满完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期中考试用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后来,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这样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就是把王畿之外的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4、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5、分封的对象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7、诸侯的义务: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缴纳赋役④朝觐述职 8、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10、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宗法制。(概念:用父系血源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 11、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13、宗法制的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经不能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开始采用“皇帝”称号。 3、皇帝制度的特点: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 4、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下设九卿。 5、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 7、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_1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范文一: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于是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只怪自己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吸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

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对于各科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范文二: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这个我不能替你写,不知道你究竟错了什么,举上几个小例子就行,50字左右)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以及政治、

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共 28 个小题,总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小题,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 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 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以下能够反映中国古代 较为先进的耕作方法的是 A B C D 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 4.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 .公田的大量抛荒C.铁器和牛耕的出 现 D .商鞅变法 5.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 6.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 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7.“(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我国丝织业水平世界领先B.齐国重视发展丝织业 C.当时丝织业水平很高,品种丰富多彩D.齐国的丝织品闻名全国 8.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C.直到清朝中期才出现大规模的手工工场 B .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9.以下有关明朝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B .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 C.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D .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 10.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期中考总结及反思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余志华 一、考试成绩分析及经验小结: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一般,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侧重于基础题和学案错题的再现与变式。总体学生考试成绩一般。现将前期工作总结如下: 1.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两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导学案和固学案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二、存在的问题: 1.态度问题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导”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历史学科很不重视,从学生写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抱着“三科考好,无所谓”的态度走入历史考场尝试了“裸考”,结果可想而知。 2.不重视基础 学生不愿意,也没时间去落实基础知识,无课前预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课堂上听过即放过。不能及时在书本上做记录。 三、下阶段学法指导 1.首先要从态度上重视,每一门课都要紧跟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 2.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注重落实基础,紧抓教材,课堂随着老师在书本上做圈划,重点内容及时做笔记。 4.学案认真完成,不会做的题及时找老师和同学解决。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历史水平测试必修一综合检测练习(一)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最早出现于()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统治者()①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②他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③他创立的王朝是中国古代比较短命的朝代④他采取法家思想,统治残暴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太宗 D.明成祖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6.1912年清朝寿终正寝,意味着()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封建制度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8.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是() A.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9.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中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0.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共同纲领》 1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2=60)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B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长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2、《明律集解附载》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纻文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宫。工匠机户及挑花、挽花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传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3、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能够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a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能够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b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5、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 A、适合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D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防碍与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防碍与促动的双重作用⑤它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⑤ B、②③ C、④⑤ D、③⑤ 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绝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