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第I卷(总分60分)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2.《国语•周语上》记载:“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畿内之地)。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是诸侯、卿大夫中普遍存在的爵位等级表现形式之一。“五等爵”() A. 其制度源头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 B. 体现出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政治秩序 C. 反映了封建政治等级制度的典型特征 D. 决定了诸侯之间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3.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 统一性与集权性 B. 分散性与松散性 C. 统一性与制衡性 D. 独立性与落后性 4.《礼记•大传》中有言:“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尊祖敬宗”观念与哪一组史料叙述的制度有关() A.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 B.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C. 神农之世……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 D.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5.《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 继子未被当作家庭成员看待 C. 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 D. 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6.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

云南省玉溪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玉溪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生生不息 C.独具特色 D.多元一体 2.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墓葬、房址等遗存,其中多数墓葬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墓,随葬品的数量悬殊,少者仅一两件,多者百件以上。这表明当时( ) A.早期奴隶制国家产生 B.阶级对抗尖锐 C.男性处于统治地位 D.贫富分化出现 3.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它们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经常和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 A.加强地方的行政管理 B.密切了民族交流 C.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D.扩大了统治区域 4.下图是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的牛虎铜案,是战国时期古滇国的青铜祭祀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组成,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其反映了战国时期( ) A.牛耕技术推广到了西南地区 B.古滇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中原与西南的商业往来频繁 D.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5.商鞅在谈及治国理念时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

战也。”以下变法措施反映其上述治国理念的是( ) ①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推行郡县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郡县下设乡,并置三老、啬夫、游缴,分别掌管教化、赋役、治安;乡下有什、伍,并行连坐之法。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措施( )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 B.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制度 D.推进了基层的社会自治 7.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 ) A.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 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 C.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 D.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 8.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赐“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之后田租三十税一成为两汉的定制。这些举措( ) A.加剧了土地兼并 B.贯彻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说明政府开支逐渐减少 9.《桓灵时童谣》有云:“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反映了当时选官制度效能有限。后来,更因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从而导致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上述“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下图,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据此可知,当时( )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试题 (含答案)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5届2022-2023学年(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 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考古发掘D.文学作品 2.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独特性青铜神像、金杖、面具、神树等,由此可知,三星堆遗址体现()A.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3.《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礼器B.农具C.食具D.兵器 4.商朝的疆土分为内服和外服,外服散布着许多商的部落和部族,他们只是间接地接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这表明了商朝的政治制度() A.是一种等级严密的控制关系B.是一种基于神权的控制关系 C.是一种基于血缘的分封关系D.是一种较为松散的臣服关系 5.东周第二代天子桓王继位后,与郑国矛盾激化,兵戎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此事件说明了() A.宗法制瓦解B.诸侯争霸 C.周王室衰微D.天下共主 6.到战国后期,秦国相比其它诸侯国,建造了更多、规模更大的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主要是因为() A.秦国土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 C.秦国招揽了更多的人才D.秦国的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7.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戎夷蛮狄逐渐融入华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这表明() A.华夷文化冲突消失B.礼乐制度完全崩溃 C.华夏认同观念发展D.天下一统格局形成 8.进入战国后,各诸侯国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改革,形成变法风潮,如

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含答案)

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家姓》里的上古八大姓有姬、姜、姒、赢、坛、妫、姥等,这些姓氏的起源共同折射出当时 A.母系氏族的特点 B.权贵阶层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 血缘关系的传承 2. 针对如何重建秩序,恢复社会生产,战国有思想家认为:社会崩塌的原因是周礼过时了,现在该建立霸道,即建立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和王权独裁社会。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A.老子 B. 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3.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社会矛盾尖锐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恢复礼法、与民休息、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由此可见,汉朝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 C.否定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 4.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同时重用张汤、杜周等酷吏治理地方。由此可见,汉武帝 A.统治思想与秦朝完全相反 B.用务实策略加强中央集权 C.使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5.准安在隋唐大运河贯通前只是普通的军事城市,隋唐大运河贯通后,淮安境内的楚州和泗州迅速成为大运河干线上的要津和漕运中枢城市。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凿 A.促进了南北交流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城市发展 D. 带动了文化繁荣 6.下表为安史之乱前唐朝人口统计表,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A.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B.大量引进高产作物 C.政治清明轻徭薄赋 D.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7. “其租庸杂徭悉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以尚书度支总统焉”,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魏晋租庸调制的形成B.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 C.唐朝赋税制度的改革 D.清朝土地兼并的加剧 8. 晋室南渡之初,士人奉中原文化为圭臬;北齐时,最负盛名的文人互相指责对方偷师南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3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 () A. 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 D. 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2. 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 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 B. 社会性质出现急剧转型 C. 沿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D. 有效地加强了王政统治

3.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 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 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 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 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 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C.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 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5.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 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6.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A.秦朝确立了贵族政治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7.汉武帝在位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试题(含答案)

2022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1年,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了距今7000--5000年的某--文化遗存。此文化处于原始锄耕农业阶段,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据此推断,此文化遗存是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2.“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黄帝的帝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而夏、商、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导致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 A.都城建设制度凸显阶级色彩 B.夏朝中央开始分类设置职官 C.“私天下”取代“公天下” D.地方管理制度呈现松散特征 3.商王武丁统治时期,频繁用兵。对被征服的方国,武丁或将其部族迁于他地,或就地安抚,予以册命,使之成为商王朝外服。此外,武丁还通过与外服联姻、让外服参加祭祀等方式,密切外服与商王朝的关系。武丁的这些举措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巩固和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 C.造成了“外重内轻”的统治格局 D.体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原则 4.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写道:“周人设计的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 A.禅让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 5.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6.据《荀子:王制篇》记载,住在中原地区的人可以享用到东、南、西、北四边的特产;临近水泽的居民有足够的木材用,而山区的居民有足够的鱼吃。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战争对边疆经济影响较小 B.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C.地区间产品贩运流转活跃 D.经商谋利成为主流思想 7. 先秦时期,墨子主张“尚贤”,而孔子认为亲亲的重要性在尚贤之前;墨子强调“尚同”,孔子则认为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墨子主张“兼爱”,孔子则认为爱有差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者 A.道德观念的差异 B.所处时代背景不同 C.政治立场的分歧 D.政治思想完全对立 8.有学者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

2022-2023学年成都市四县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 试题 (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中联考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姜寨聚落遗址。这一聚落有公共墓地,但 各个墓地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这表明,当时 图1 姜寨聚落遗址(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A .贫富分化尚未出现 B .“万邦”时代开启 C .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D .父系氏族社会来临 2.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以及最早 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A .专制王权兴起 B .青铜制造开始 C .礼乐制度确立 D .文明逐渐形成 3.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可以用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周王直接管理地方 B .以血缘为特征的政治体系 C .统治者权力的集中 D .奴隶制王位世袭制度开创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中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还提出了 A .克己复礼 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 .礼法并施 D .小国寡民 5.邹纪万认为,先秦时期“中国实际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 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 现”。这表明秦统一 A .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之间交流 B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形成了以文化为基准的华夏认同 D .奠定了当代中国疆域的基本版图

北京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A.社会高度繁荣B.藩镇割据严重C.江南经济开发D.政权更迭频繁 2.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产生的影响有 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 ②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 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 这一地区位于右侧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各项对右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D.利于削弱士族门阀特权 5.《魏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材料说明孝文帝 A.认同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6.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①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②都因实行暴政而迅速灭亡 ③都留下影响深远的工程④都采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地方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征辟僚属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官员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根据实绩实行奖惩、升迁或黜落。”这一措施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减轻了封建国家的财政负担 C.调动了知识分子入仕的积极性D.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 8.唐太宗从历史上认识到周、秦统治时间的长短在于统治者本身,周因“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持久;秦因“恣其奢淫,好行刑罚”,故而短暂。他因此采取的措施是 ①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②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③首创殿试,完善科举④崇文抑武,大兴文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成语是时代的产物。“白衣公卿品白衫”“雁塔题名”“春风得意”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0.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以上方式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依次是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峪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2北京大峪中学高一(上)期中 历史 2022.11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B.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 C.古城内外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制作精美的玉器 D.考古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早期国家 2.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3.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下列与甲骨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占卜吉凶记事的文字,史料价值低 B.发现于殷墟,是对夏商历史的完整记载 C.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形成完整体系 D.标志着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自觉阶段 4.《史记正义》采用条目加注释的形式对《史记》进行解释。“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据此推测其所注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5.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6.对右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 A.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 B.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 C.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 7.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发展 C.生产力的进步 D.畜牧水平的提升 2、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现了男女合葬墓。其中1号墓,男性遗体放于墓穴正中,女性则在正穴扩出的一个小长方坑中。1、1 3、35号三座墓,随葬品的放置多数偏于男 性一侧。由此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处于( ) A.母系氏族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父系氏族社会 D.早期国家形成时期 3、三代有卜、巫、史等,他们即使神权的掌握者,又是重要的国家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政治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4、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 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5、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引文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A.农民徭役负担太重,没有劳动时间 B.春秋战乱不已,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C.井田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小农经济成为东方封建制的特点 6、某中学课题组在研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何尊。何尊是西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表明( ) A.“中国”一词历史悠久 B.西周已建立大一统国家 C.中国自古就是天下中心 D.宗法制分封制互为表里 2、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 ‘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一体 B.政教合一 C.君主专制 D.等级森严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4、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齐、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楚齐赵三地的农耕经济领先关中 B.各地对秦文化的认同存在较大差异 C.东方六国推行郡县制的时间不一 D.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5、《史记》中记载:“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不可校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初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推行了( ) A.郡国并行制 B.盐铁官营政策 C.“推恩令” D.与民休息政策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距今6000多年前,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一座墓葬中由蚌壳堆出的龙的形象;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凌家滩文化中都出土了身体呈C型的玉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1975年,河南堰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件长流平底三足青铜爵,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青铜酒杯”。《世本》有夏代“杜康造酒”“太康造林酒”等记载,当时酒主要是专属享用物品,在关于夏桀的篇章里已有少量酒的记载。这些资料可用于印证夏代( ) A.青铜冶炼技术领先世界 B.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农业经济水平有所发展 D.统治者奢靡享乐导致亡国 3、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络)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这表明周代宗法制( ) A.让周王室成为了天下所有部族的大宗 B.不完全是以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C.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D.是中央政府直接掌控地方权力的纽带 4、鲁隐公元年至九年(前722前—714年),周王三次派使臣聘问(表达遣使互通之意)鲁,而鲁却一次也未参加天子朝聘;鲁桓公时期(前711—前694年),周王又三次聘鲁,而鲁君仍一次也未去洛邑朝聘。这表明当时( ) A.宗法原则被抛弃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分封制土崩瓦解 D.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 5、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出现简单质朴的“龙”的形象至今,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 龙的形象一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观察图1、图2,可以看 出( ) A.玉器崇拜的统一性 B.民族文化的多源性 C.文字书写的传承性 D.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主要属于(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 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4、有学者指出,西周通过分封制建立的“单血缘支配的社会”超越了周族以外每一个族 群中血缘组织的力量,贯彻了王权政治至高无上的理念,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这 说明分封制( ) A.使血缘关系由复杂向单一转变 B.实现了周王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C.以政治认同感推动了族群认同 D.使宗法制度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5、战国时秦国商鞅提出“富国贫民论”,认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若民富则不会努力生产,更不会听政府的驱使。民户“家不积粟”,剩余的粮食都要集中在国家手中。商鞅的这一主张( ) A.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C.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 6、先秦儒家经典《尚书》记载:尧帝恭敬节俭、道德纯备,由是家族亲密和睦、万邦诸侯和谐相处,因此尧帝备受天下百姓爱戴。《论语》《孟子》也有类似记载。这些记载( ) A.说明尧帝时期民风淳朴 B.反映出儒家爱民如子的价值追求 C.意在规劝君主实行德治 D.增强了春秋诸侯国的历史认同感 7、“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8、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 ) A.重视临床医学 B.医生学识渊博 C.注重调试病人心理 D.浸润儒家文化 9、学者马孟龙指出:“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真正形成和得以稳固的伟大时代。从春秋时期的民族大家庭初步形成,到此时的真正形成,时间之流又淌过了七八百年,这时的‘中国’已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城内外以至粤江地区十分广袤的地域。”下列史实属于这一“伟大时代”的是( ) A.由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再次实现统一 B.华夏认同的观念开始产生 C.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始设管辖西域的军政机构 10、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表。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 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

2022-2023学年天津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1.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2.2021年,天津市蓟州区太子陵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证实了天津地区具有不少于10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是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连续交流演化的重要区域。这次考古发掘成果() A. 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历史 B. 可以证明天津农业的起源 C. 能够印证同期天津史文献 D. 说明当地生产力水平较高 3.《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A. 陶寺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殷墟遗址 D. 牛河梁遗址 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5.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被称为华夏认同。华夏认同形成于() A. 夏、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 D. 西汉巩固大一统局面以后

2022-2023学年北京十九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北京十九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1. 《三字经》有载:“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制度与该记载相关的是()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中央集权制 ④礼乐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读如图,序号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出现中国最早的成文法 B. ②法家法治思想的诞生地 C. ③儒家德治思想的诞生地 D. ④春秋时期最早实行变法 3. 史学家钱穆指出,“两汉人才皆从地方自治出,而地方自治则注重学校教育和乡邑清议,宜乎两汉吏治之美,冠绝后世。而汉代国力之隆,治化之蒸,亦皆本于此矣”。该论述意在() A. 肯定世卿世禄制度的政治影响 B. 强调察举制对两汉兴盛的时代价值 C. 描述九品中正制度的历史意义 D. 突出科举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4. 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了西汉后期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设置(县邑侯国、乡里、亭邮数量),县乡三老等优抚对象和力田、孝、悌等受表彰人物的数量,官吏数量,户口和耕地面积的增减,钱谷收入与支出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府重视吏治和发展农业生产 ②诸侯王势力强大把持地方行政 ③教化民众成为地方官考核内容 ④为研究汉代地方治理提供史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 某同学在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时整理了如图示意图,其反映的主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统治加强 B. 中央丞相制度的完善 C. 选官制度的日益完备 D. 行政中枢的演变过程 6.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上述材料反映两位思想家共同的主张是() A.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B. 郡县制有利于确立贵族世袭特权 C. 分封制自秦朝废除后再没实行过 D. 郡县制和分封制之间可互为补充 7.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朱元璋要求选拔官吏“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康熙帝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这说明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重要原则是() A. 唯才是举,唯才是用 B. 任人唯贤,唯德取人 C.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D. 听命君主,隆礼重法 8. 成书于西汉的《礼记•曲礼》有言:“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唐代《唐律疏议》规定:“文选君子行诗曰,君子防未然……言国家制刑,惩一而诫百,使之畏于未犯之先,不幸而丽于法,则宽平其徽纆(木工所用的绳墨),而心则主于博爱之仁也。”据此可知汉唐以来古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是() A. 礼法并用 B. 以民为本 C. 为政以德 D. 以法治国 9.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其主要内容有: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的特点有() ①受儒家思想影响 ②重视规范乡民的道德行为 ③强调乡里的自治 ④乡约替代政府的基层治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下列机构按出现的先后,正确的是()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宣政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