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

张灿

摘要:在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探讨。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了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研究的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提出应该以资本市场为核心,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使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管制,实行自由化的金融措施。这一举措在带来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却加剧了利率、汇率市场行情的频繁波动。在这种背景下,规避风险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衍生金融工具便应运而生。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等,顾名思义是与原生金融工具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在原生金融工具诸如即期交易的商品和约、债券、股票、外汇等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有跨期交易、杠杆效应、高风险性、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等特性。国际上依据交易方式和特点,将其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

一、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和发展

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内容多为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理论成果及衍生工具对我国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

1996年前后,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在《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章,如葛家澍的《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刘峰《金融创新与财务会计理论的重构》、陆德民《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会计问题》等等。此类文献主要讨论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以及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得到了会计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论著相继出版。赵建新、徐经长、耿建新等学者的论著系统地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务体系。与此同时,对国际上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系列会计规范,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第39号,美国会计准则公告第105号、第107号、第119号、第133号等,我国会计界学者们及时地进行了翻译,并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葛家澍在《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中,通过对资产、负债等基础概念的深刻剖析,讨论了衍生金融工具在计量中应采用何种计量属性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应优先考虑相关性,应运用公允价值来反映。在讨论过程中对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相关条款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衍生金融工具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为了更快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到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填补了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许多会计规范的空白,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新准则体系被学术界最为认可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传统的会计要素定义,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四章中规定,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这是唯一的初始确认标准。由于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变革,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进入到会计报表之内进行披露,这增加了会计报表的信息含量,使其相关性大大提高。

会计确认作为第一步,对于整个会计过程处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婉立副教授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在加入WTO后,中国已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当中,我国的上市公司将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利率风险等便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衍生工具如果作为表外披露,因缺乏其约束力与可信度,显然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披露要求。厦门大学的江百灵在其博士论文《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中指出,将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确认,有三种思路可以解决:第一种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第二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够包容衍生金融工具;第三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衍生金融工具。

虽然新会计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将进行表内确认,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依然停留在揭示阶段,在“确认”这一需重点处理的问题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因此,如何进行创新性研究,将衍生金融工具的理论研究与现实环境充分结合起来,是我国会计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二)改变传统的计量模式,引入“公允价值”这一国际计量属性

在我国,传统的会计学主要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且以特定企业之间的交易为基础的。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衍生金融工具要确认为

资产,进行表内披露,首先必须符合可定义性这个标准,并且同时具备下列三个特征: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经济资源;能为该主体所拥有或控制;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本质上为一种合约,这些合约的签订与相应的交易的发生通常是跨期进行的,并不来自过去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是来自于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产生的权利不能确认为传统的资产,按照国际惯例引入“公允价值”势在必行。葛家澍在《公允价值面临全球金融风暴交易》中认为,为了反应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市值,公允价值在当前的金融创新环境中,是一种最佳的计量属性。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

葛家澍教授在《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一文中概括了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当中的四个特点:一、以市场而不是以特定主题为计量的基础;

二、因为衍生金融合同确定时并无实质交易,因此它是以基于确定承诺的假象交易为对象的;三、以确定承诺日和清算交割期以前的每个报告日为计量日(传统的计量模式是以交易日作为计量日);四、公允价值始终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这是历史成本计量所办不到的。任世驰,陈炳辉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文章中指出公允价值会计的真正创意在于:一是资产计价必须坚持客观价值计量,价格要能真正反映资产客观价值;二是资产计价必须立足于现在时点,坚持动态的反映观。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反映从静止观点向动态观点转变的开始,是科学的会计反映观的开始。关于如何对具有动态性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有效计量,赵珺在《新会计准则对规范金融工具的意义》中是这样进行阐述的: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是需要分时间的。对于初始确认的金融工具,以契约生效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对于

契约生效后的金融工具的计量,则要视企业的管理层的持有意图和经营目的而定。

虽然公允价值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也应看到,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次将“公允价值”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就是在会计制度相对完善的美国、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由于滥用公允价值而发生的财务丑闻。对于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来说,在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调整利润的同时,又要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趋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比性),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二、未来研究的思考

回顾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历程,总体而言,研究的视角触及到金融、财务会计等领域,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讨论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应该采取的监管措施;评价衍生工具对公司投、融资的影响等。这样的研究在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十分必要的。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上述研究就不能与实务发展相匹配。因此,本文在分析、总结我国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一)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增强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实用性

在以往国内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规范式研究的介绍、评论衍生工具,研究方法显得过于陈旧并且单一。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以往规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与国际先进的投融资理论进行结合、对比,并且深入分析影响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基本因素,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体制。

(二)健全信用担保机制、完善结算制度

上述两种机制是确保市场安全、防范衍生工具交易中市场风险的重要保证。鉴于此,管理当局应该建立并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根据不同种类的衍生金融工具所造成的风险,收取不等级别的保证金,以此来缩小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效用,这对那些新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商品尤其适用。建立结算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制定结算制度,应该是从防范、规避、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2.注意提高结算系统整体抗风险能力,形成一套保证金与每日结算紧密联系的双向运作系统。

(三)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将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确认,使衍生工具的披露更加透明化。即便如此,我们仍需十分重视衍生工具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问题。因为这些更翔实的资料不仅是对表内列报的补充,而且还包括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信息。因此,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应该有实质性的创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披露辅助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增加一张“金融衍生工具明细表”,能够集中提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信息,从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对风险状况做出评价。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分散风险、投机获利有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作为金融监管基础环节的会计监管表现的尤为突出,衍生工具的高杠杆、低投资成本的特性使会计对其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都显得力不从心,在我国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其研究的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监管体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的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和持久。

高级财务会计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本章主要介绍金融工具的概念及分类,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和列报,以使读者能对金融工具的概念、种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本章学习中,要重点掌握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的概念及其分类;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业务、公允价值套期、与权益工具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等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金融工具会计概述 一、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内容 金融工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企业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其中,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下列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负债通常指企业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权益工具从发行方看,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具体则指企业发行的普通股、在资本公积项下核算的认股权等。 二、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 三、金融工具的类别 金融工具可以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一)基础金融工具的内容 基础金融工具是自市场经济形成以来用以完成货币流通和信用逐渐形成并经常使用的,包括企业持有的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普通股,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或支付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或义务等的金融工具,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出保证金、存入保证金、客户贷款、客户存款、债券投资、应付债券等。 (二)衍生金融工具 1.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也称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随某些因素变动而变动,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很少净投资,以及在未来某一时期结算而形成的企业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下列特征:(1)衍生金融工具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其价值变动取决于标的变量的变化。衍生金融工具的结算金额,也往往通过标的变量作用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来确定。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既指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也可能指一定数量的股份,还可能指衍生金融工具合同所约定的一定数量的其他项目。衍生金融工具的结算金额也可能不需要通过名义金额确定,而是通过合同中明确的结算条款确定。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表明衍生金融工具结算需要经历一段特定期间而不需立即结算。但是,“在某一日期结算”不能理解为只在未来某一日期进行一次结算。

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思考

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思考 金融衍生工具成为规避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价格风险的主要工具,促进了金融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和金融业的大发展。本文对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完善与发展。 标签: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思考 0引言 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管理,除了要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外,会计监管也是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段。 1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发展现状 在我国,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研究,基本上是以民间为主,不过财政部已经于1999年开始,组织进行了相关的会计准则基础研究,但还未正式立项制订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准则。因此,按照大多数国家的惯例,在未发布专门的金融衍生工具准则前,金融衍生工具按照投资准则核算。如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债务性投资,通常按投资处理,但绝大多数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仍不符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一投资》的核算披露要求。 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金融企业实施,但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核算并未提及,目前国内金融企业对其一般都按照历史成本法计量,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未实现损益。如民生银行2003年的年报中披露:“本行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未交割金额在表外列示,相关损益在金融衍生工具到期交割时在利润表中确认”。如果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按国内会计准则的净利润应调减18631千元。金融企业一般都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从民生银行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核算违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若完全照搬国际财务报告的公允价值原则极易夸大收益,安然事件就是例证,建议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核算采取谨慎原则是比较合理的,即确认未实现损失,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目前,国内四大银行都开展了代客外汇实卖的业务,其中包括利用外汇、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套期避险等。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方面,据调查,由于目前尚不存在可以遵照的会计准则或其他规范文件,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自主决定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随意性较大。另外,我国对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衍生交易主要实行非现场的事后监管,且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审核机构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业务统计表来实现,且频率较低,基本上只有月报、季报和年报等。因此,往往对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风险措施不力。 2加快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在80年代初世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交易日趋全球化形势下,为满足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前瞻性的会计领域。尽管目前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还不是很完善,但其特点却已非常鲜明:(1)在确认中包括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两个层次;(2)在计量上采用“公允价值”基础;(3)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调整所产生的差额损益与按“收入费用”的传统模式所确认的损益显得同样的重要;(4)以套期保值会计为核心。 税务会计的概念最先也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1993年会计改革以前,我国的会计制度与税法基本合一,没有税务会计。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满足经济管理需要的会计与税法的目标并不一致,我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具体规范与税法的要求有了适当的分离,会计核算上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内容。税务会计就是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所得税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收益差异的会计。显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税务会计是两个不同质的会计领域,前者侧重于对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确认、计量、披露和列报,而后者侧重于所得税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收益差异的会计处理。然而,它们却均能对会计收益内涵及其计算产生重要影响。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对税务会计的影响表现为对会计收益的影响 根据国际金融工具会计的最新研究成果,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确认的金额是以合同开始时所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在后续确认中,所有的金融资产都应以“公允价值”计量,除非以下两种情况:(1)企业准备持有到期的长期投资(比如负债、贷款、长期应收款、到期可回购的优先股等);(2)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除了衍生金融工具和投机性质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外,其余金融负债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支付和摊销,即“摊余成本”计量。 由此引起的损失和收益的确认,企业有两种可选择的方法:(1)确认并调整当期损益;(2)当期只确认短期持有的证券价值调整所产生的损益,而非投机部分的调整引起的损益则先在权益项目中列报,待金融资产出售后再计入损益。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以上述方式确认的损益与按“收入-费用”的传统模式确认的损益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这不仅对传统会计的“实现原则”及“过去事项”前提进行了冲击,而且使企业期间净利润的内容更显得复杂化。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对税务会计的影响表现为对税法体系的影响 目前,会计法规与税务法规之间的关系基本可分为两个体系:(1)欧洲大陆国家体系,其特点是资本市场很小,银行和政府是主要的债权人,会计信息主要为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信用政策、税务政策及经济计划服务。会计法规属于成文商法的一部分,实行“帐税合一”的政策。(2)西方英语国家体系,其特点是拥有巨大的资本市场,公众是市场的主要的债权人,会计规则的制定非常独立,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服务,实行“帐税分开”的政策。 在金融市场日趋全球化的形势下,尽管对实行“帐税合一”政策的欧洲大陆国家的企业来说,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仍可以是银行和政府机构,但并不排斥其参与国际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以获利或进行套期保值。为增进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了解,采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问题也不容回避。然而,由于实行“帐税合一”的政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关于损益的计量、确认、披露与列报等问题不仅不容于传统会计的理论及规范,而且受到税法基本原则的排斥,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而产生报表日损益调整的当期确认,既违反了传统会计的“实现原则”,也有违税务会计中的“肯定性原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63922400.html,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作者:石磊 来源:《科技信息·中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美元构建的货币体系的崩溃,世界各国解绑了和美元的联系,普遍采用浮动利率制,放宽了汇率、利率的金融管制。随着汇率的放宽,汇率的波动必然导致基础金融工具的价值发生较大的波动,这种波动如果不能够规避,就会对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一种规避风险的形式来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促进投资市场的繁荣。衍生金融工具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而发展起来的金融工具,其一诞生就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其存在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以作指导。 前言: 衍生金融工具虽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是一种风险极大并且投机性很强的金融工具,因此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其在全球的金融市场中应用程度加深,其带来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尤其是其对会计的影响极为深刻,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本文从会计确认和计量与披露方面阐述了其相关方面的问题,以作指导。 1.衍生金融工具简介 1.1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定义 一般来说,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派生的金融工具,其表示的是一类衍生的金融产品,从这个层面来看,其本身的价值与原生金融工具的价值相对应,是一类对应的金融概念。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原生的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具备三个特征,即其价值随着相对应的汇率,利率,以及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等金融相关的事物的变动而变动,以及在相关的金融合同中,要求较少的净投资或者不需要金投资的金融工具,以及其需要在未来某一确定日期进行结算的金融工具等都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范畴。从上面的阐述可以得知,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工具。因此其和原生的金融市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的拓展,并对原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性能的衍生和发展,因此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的应用中有着改善市场环境的优良性能。 1.2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是对原生金融工具相关性能的衍生,是在原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因此其首先具备原生金融工具的相关特点,此外由于其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的扩展,因此具备和原生金融工具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为衍生性,契约性和未来性,杠杆性,风险转移性,以及创新性。对于衍生性来说,其主要是在原生金融工具上的衍生一般以一个或几个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会计学 年级:2011级 层次:专升本 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2013年4 月30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自由发展,经济市场的监管也越来越自由化、开放化。尽管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却加剧了市场汇率、银行利率的不断波动。随之诞生的金融衍生工具为这些问题带来了解决之道。国内经济为了紧跟国际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也进入国内市场,并且在国内市场产生一些影响。国家通过调控也制定了金融衍生工具准则。 [关键字]经济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工具准则 一、引言 上世纪初期,国内一些金融泰斗开始注意到发达国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潜心研究的文章,他们也开始参照国内的一些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与钻研。随着国内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在金融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产物,对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务实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后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凡都有两面性,衍生金融工具也不能是个例外,它既可能是市场规避金融风险的良药,也可能是金融市场投机倒把的利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相对于其他会计理论而言诞生的相对急促些,他是伴随国际金融业务高速发展之下产生的,时间短暂、经历浅薄,因此国内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制定相关法律规则。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顾名思义衍生金融产品,是由金融产品与工具衍生而来。它是从传统的金融工具中派生而来,其价值依赖于标的资产的价值变化的合约。具有典型的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共存的等特征,按照基础工具种类又划分为股权式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等三种类型。....①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会计学界的不断关注。金融界的专家陆续出版各种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方面的书籍,全面系统地探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也随之迅猛发展,为了更快更好的与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精准接轨,我国财政部出具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弥补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许多规范准则的空白,并且对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务实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目前国内会计学发展主要产生了以下几点影响: 第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纳入表内核算,突破传统的会计要素定义。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准则的推出,增加了会计信息披露、会计报表信息量以及会计报表之间的关联性。 第二,引入“公允价值”属性改变传统计量模式。在国内会计学初期,会计学统计主要以历史成本进行核算,这就存在时间上的跨区域差异,会计学统计应该以未来时间成本进行核算,这样就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国际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目前全球金融交易范围内是一种最佳的计量属性。....② 展望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历程,我们应该理论研究与分析实践相结合,增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深度与实用性,并且要健全管理机制,增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使衍生金融工具典型特征最大化的运用在经济市场环境中,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有利影响。 三、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 第一,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尚未健全。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与国外之间的金融业务量不断增大,为了避免企业金融业务的风险,必将按照国际金融业务要求来处理相关的金融业务。但是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还停留在学习与模仿国外管理金融模式上,并未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体系准则。 第二,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缺乏相应的规范准则。现阶段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还处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xx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将全面纳入表内列报,并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彻底改变了其以往只在表外披露的状况,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是直接参考国际会计准则,难免会出现难以适应我国现实情况的问题。另外,新准则体系的不完善性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偏离之处也值得我们探究。笔者相信,这些研究将会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确认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面值一般指合约的名义金额或名义数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比较特殊,并不是按合约的名义金额或名义数量进行结算,而是按一段时间内标的物价指标变动的差额乘以名义金额或数量结算,合约金额并不需要实际交割,如互换等。 新准则中并未提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面值是否需要确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文章在讨论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时,都主张对合约面值也进行确认。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生效时即确认一项金融资产,同时确认同等数额的金融负债,在合约履行时再予以冲回。其理由是:如果只对

变动额加以反映,就不能充分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所面临的风险。比如,如果对于利率互换只披露本报告期内的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而不报告其合约的名义本金,那么报表使用者就无法知道利率的变动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应让报表使用者对其所蕴含的风险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以及更可靠的评估,所以,这些研究都主张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时应该按其合同价值入账。 但是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报表附注说明加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面值不应予以确认。具体理由如下:其一,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可以实现净额结算,就算不是净额结算,其实际交易结果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也等同于净额结算,以净额方式列报符合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实质;其二,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名义金额实质上更像是一种数量单位。例如在利率互换中,是以利率变化的差额乘以合约的名义金额来确定结算金额,整个过程中根本不涉及本金的交换,如果把互换合约的名义金额予以确认的话,就好比将实物合同中的吨、箱等数量单位确认至报表,这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名义交易额大,将其确认至报表以后会导致资产及负债数额不合理地扩大。 综上所述,人们必须改变在初始确认时按合约面值计量资产或负债这一习惯思维,把握衍生金融工具所特有的交易性质,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仅以净交易额或公允价值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科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兵 首先介绍一种有趣的产品。因为我国的利率市场是分割的,过去发行的浮息债是以银行存款利率,而不是市场利率为基础。本来浮息债的本金是可以保证的,但在中国特别是利率上升时,可以跌破面值。过去一年中,很多大银行在这方面损失惨重。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现在国开行、财政部开始发行所谓“新型浮息债”,是以7天回购为基础,其实那才是标准的远期利率协议。 最近远期开办了,但流动性很差,风险控制等各方面也有问题。其实,远期在私下银行间已经存在很久了,现在政府公开允许了,但从财富效应看,公开远期的效应很难说比私下的好,现在公开交易的量很少。 另一种产品——可转债也很有趣,其价值本应是债券价值加期权价值,但我们看到民生银行的可转债涨到150元,而用B-S方程定价,5年期转债,1%年息,贴现后最多值105元。多的45元带有很深的中国制度背景。在中国,股票融资的成本很低,大家都想发股票,不想发债券,发债券要还本。发可转债的机构拼命希望你转股。恰好股票价格是可转债价值的下界,在这种情况下,可转债价值不是按B-S方程定出的,而是靠把股票价格推高来重新估值。股票建仓方面的损失可由转债方面的收益来弥补。

再谈谈信托产品。从理论上讲这方面创新是无限的,因为信托产品涉及三角关系——委托人、受托人和收益人,可以做各种结构产品。又比如,A为高风险,B为低风险,两者可以做风险分担。但在我国,信托产品有个门槛,每份5万,只准200份。再者,中国缺乏信用,而信托产品以信用为基础,因此现在有很多问题。比如上海银监局规定,房地产行业无论什么信托产品都不能与银行发生关系。在公司法规定不能设立SPV的情况下,信托产品是非常优秀的产品,它还可以实现资产证券化,但它目前并不是广泛应用的产品。 例如:1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而B类预期投资收益为超过存款利率50个基点,即2.75%,假设整体投资收益为3%,如果B类资金占80%,A类占20%,则A类的投资收益可达到2.25% + 4 (3%-2.25%) = 5.25%,有明显的杠杆效果。 有一种2001年设计的基金产品,其价值有不断上升的底线。当时设计该产品有两个动机,一是投资者要求控制下界风险,二是他们要求如果该产品赚钱了,能够把收益锁定一部分。但是股改后,这种产品跌破了价值线,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中一种争议认为中国不适合组合保险技术,事实上,中国从来就没使用组合保险技术,因为这种技术主张高买低卖,而在中国不允许卖空的情况下,只能低买高卖,所以大盘下跌的时候其实是相对安全的。对于跌破价值线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股改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只会出现一次的小概率事件,这时跌破价值线不足为怪。另一解释是,本来结构性产品意味着不管基金公司是盈是亏,它对风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的准则规范 CAS22第九条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三)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的原则 一般性规定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三种特殊情况 1.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 ●按照套期会计处理规则 ?区分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2.属于财务担保合同 ●会计处理不是非常明确 3.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 付该权益工具结算 ●成本计量 第一部分衍生工具会计一般性规定及其运 用 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的一般性规定 ?以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建议使用的会计科目 3101 衍生工具 ?核算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 ?按衍生工具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衍生工具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取得衍生工具,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 “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 行款项”等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 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 计分录。 ?终止确认的衍生工具,应当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 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工具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本科目期末贷 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工具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 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期末余额在借方的 ?一般企业反映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 ?附注中单独披露“衍生金融资产”期初和期末公允价值 ?商业银行反映在“衍生金融资产”中 ?包括套期工具在内 ?附注中分衍生工具类别以及是否为套期工具分别披露名义金额和公允价值 ◆建议类别包括利率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权益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 具和其他衍生工具 ?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 ?参照银行的披露要求 期末余额在贷方的 ?一般企业反映在“交易性金融负债”中 ?附注中单独披露“衍生金融负债”期初和期末公允价值 ?商业银行反映在“衍生金融负债”中 ?包括套期工具在内 ?附注中分衍生工具类别以及是否为套期工具分别披露名义金额和公允价值 ◆建议类别包括利率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权益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 具和其他衍生工具 ?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 ?参照银行的披露要求 衍生工具的一般性会计处理 举例 A公司2009年10月20日通过B银行与C公司达成一项利率互换合约,合约主要条款如下: ?名义本金:1000万美元 ?合约期限:3年 ?A公司支付利率:3MLibor+0.10%,每季度调整一次 ?C公司支付利率:0.5% ?利息交换:合约签订日期每隔3个月双方净额结算一次 ?交易费用:银行收取,按名义本金的0.01%,双方各支付一半 ?交易保证金:无 2009年12月31日,对A公司而言,该互换公允价值为1500美元。 假定A公司记账本位币为美元。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外文翻译 精品

附件9: XXX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译文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会计学本科2006级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译文要求 1.外文翻译必须使用签字笔,手工工整书写,或用A4纸打印。 2.所选的原文不少于2万字印刷字符,其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 注明详细出处。 3.外文翻译书文本后附原文(或复印件)。 译文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译文要求”,对学生译文的准确性、翻译数量以及译文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文章来源:玛利亚卡门惠安库扎大学,亚历山大雅西,罗马尼亚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 摘要:2008年9月的金融风暴直击美国经济核心,并且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引发了对使用外来衍生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会计的激烈辩论。或多或少受此次危机影响的银行﹑保险管理人员,审计师和政界人士就这一主题多次在新闻头版发表不同意见,本文的目的是审查金融市场的现状,使我们了解到公允价值会计及衍生品在预防这些巨大的丑闻时的重要性,制定准则。同时阐述支持或反对使用公允价值和信用衍生产品的意见并提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 一、引言 安然危机震撼了美国经济的核心。监管机构在2000年初发行规则,以方便投资者了解公司资产的价值,并减少(至少部分减少)结构性融资的复杂性。当时,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似乎是合理价值会计,它旨在披露更具相关性和有价值的报告。监管机构认为,鼓励公平价值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将有助于恢复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及其机构的信任。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的标准制定者-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 FASB )已行使任务,发出的公允价值测量标准(联邦反垄断局第157条)。根据这一标准,资产必须属于这三类之一,如何分类取决于其相对流动性: 1级,包括最流动资产,其价值源于在活跃市场的价格; 2级,包括使用可观察市场的市场数据; 3级,包括最难计量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不可观察,只有通过以内部模式和估算为基础的价格。正是这个第三级别提高了在没有市场参考价时有关强制使用市场价值为交易或金融资产/负债的计价模式。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再度引发了新闻界把责任归咎于彻底崩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市场和住房信贷市场1由于缺乏市场流动性产生了上述银行家,责任再次放在公允价值会计,但奇怪的是被视为解决危机不久前审计和政治家之间的辩论所有试图寻找替罪羊的实际危 1因为没有流动性的市场,这里第三级最具争议,它有关强制使用以市场价值为交易、金融资产或负债。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辩论作出了头版新闻。争论第3级如此激烈的原因是,这些资产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第一季度总资产:摩根斯坦利,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集团,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的总资产均达到五千五百万点零万美元。

金融衍生工具全套试题

在线练习 金融衍生工具1 总分:100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是()。(正确答案:C,答题答案:) A、股票 B、债券 C、期货 D、外汇 2、一家美国的进口商A90天后要支付给英国出口商B500万英镑,那么,为了避免这一风险,A方可以()(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在远期外汇市场买入90天远期500万英镑 B、在远期外汇市场卖出90天远期500万英镑 C、立即买入500万英镑 D、立即卖出500万英镑 3、假设目前黄金现货价格为每盎司400美元,90天远期价格为450美元,90天银行贷款利率为年利8%,套利者应如何套利(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借入400万美元,买入1万盎司现货黄金,同时,在90天远期市场卖出1万盎司 B、借入400万美元,卖出1万盎司现货黄金,同时,在90天远期市场卖出1万盎司 C、借入400万美元,买入1万盎司现货黄金,同时,在90天远期市场买入1万盎司 D、借入400万美元,卖出1万盎司现货黄金,同时,在90天远期市场买入1万盎司 4、假设90天远期英镑价格为1.58美元,如果投机者预计90天后英镑的价格会高于这一水平,则他应该()(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卖岀远期英镑 B、买入远期英镑 C、卖岀远期美元 D、买入远期美元 5、具有无固定场所、较少的交易约束规则,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国际化程度的市场是()(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公开叫价 B、场外交易 C、自动配对系统 D、自由交易 6、()交易所推出了第一章抵押债券的利率期货合约。(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B、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D、美国堪萨期货交易所 7、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客观背景是()。(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金融市场上的价格风险 B、金融理论的发展 C、金融机构的推动 D、科技的发展 &衍生金融工具的首要功能是()。(正确答案:C,答题答案:) A、价格发现 B、投机手段 C、保值手段 D、套利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 1、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功能有()(正确答案:ABCD,答题答案:)

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也称金融衍生商品,其“衍生”两字,说明它源于原生性金融商品或称基础性金融工具(Underlying Instruments)。由于是派生物,金融衍生工具不能独立存在,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基础性金融工具。根据目前发展,基础性金融工具主要有四大类:(1)外汇或者称货币;(2)利率工具,如债券、商业票据、存单等;(3)股票和股价指数;(4)贷款。虽然基础工具种类不多,但是借助各种技术,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出品种繁多、特性不一的衍生工具。所以,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金融工具未来市场行情走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派生交易合约。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s)、远期合约(Forwards)、掉期(Swap)等均属此类。 一般来说,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分为契约型与证券型两大类。契约型的衍生工具是指订约双方以某种金融工具(股票、外汇等)或金融指数(利率、股指等)为准,决定合约交易的价格,人们比较熟悉的期权、期货就是此类衍生工具。证券型金融衍生工具以证券形式出现,如抵押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即以抵押贷款为基础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s,相当于附有股票买进选择权的债券) 等均属此类。 契约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在课本上已经讲述过了,现在主要就证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做一个介绍。 证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公司认证股权、可转换公司债(可转换债券)和抵押证券等。 一、认证股权 认股权证,又称“认股证”或“权证”,其英文名称为Warrant,故在香港又俗译“窝轮”。是一种约定该证券的持有人可以在规定的某段期间内,有权利(而非义务)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标的股票的权利凭证。 按照发行主体,认股权证分为股本认股权证和备兑权证两种。股本认股权证属于狭义的认股权证,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备兑权证则属于广义认股权证,是由上市公司以外的第三方(一般为证券公司、银行等)发行的,不增加股份公司的股本。 广义上,认股权证通常是指由发行人所发行的附有特定条件的一种有价证券。从法律角度分析,认股权证本质上为一权利契约,投资人于支付权利金购得权证后,有权于某一特定期间或到期日,按约定的价格(行使价),认购或沽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如股票、股指、黄金、外汇或商品等)。权证的交易实属一种期权的买卖。与所有期权一样,权证持有人在支付权利金后获得的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行使与否由权证持有人自主决定;而权证的发行人在权证持有人按规定提出履约要求之时,负有提供履约的义务,不得拒绝。简言之,权证是一项权利:投资人可于约定的期间或到期日,以约定的价格(而不论该标的资产市价如何)认购或沽出权证的标的资产。 从权证的设计来看,包括9个要素: (1)发行人。股本权证的发行人为标的上市公司,而衍生权证的发行人为标的公司以外的第三方,一般为大股东或券商。在后一种情况下,发行人往往需要将标的证券存放于独立保管人处,作为其履行责任的担保。

高级财务会计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本章主要介绍金融工具的概念及分类,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和列报,以使读者能对金融工具的概念、种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本章学习中,要重点掌握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的概念及其分类;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业务、公允价值套期、与权益工具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等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金融工具会计概述 一、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内容 金融工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企业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其中,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下列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负债通常指企业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权益工具从发行方看,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具体则指企业发行的普通股、在资本公积项下核算的认股权等。 二、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 三、金融工具的类别 金融工具可以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一)基础金融工具的内容 基础金融工具是自市场经济形成以来用以完成货币流通和信用逐渐形成并经常使用的,包括企业持有的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普通股,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或支付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或义务等的金融工具,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

出保证金、存入保证金、客户贷款、客户存款、债券投资、应付债券等。 (二)衍生金融工具 1.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也称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随某些因素变动而变动,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很少净投资,以及在未来某一时期结算而形成的企业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下列特征:(1)衍生金融工具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其价值变动取决于标的变量的变化。衍生金融工具的结算金额,也往往通过标的变量作用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来确定。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既指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也可能指一定数量的股份,还可能指衍生金融工具合同所约定的一定数量的其他项目。衍生金融工具的结算金额也可能不需要通过名义金额确定,而是通过合同中明确的结算条款确定。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表明衍生金融工具结算需要经历一段特定期间而不需立即结算。但是,“在某一日期结算”不能理解为只在未来某一日期进行一次结算。 2.衍生金融工具的内容。 衍生金融工具目前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下面将主要介绍一下金融远期、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以及金融互换五类衍生金融工具。 (1)金融远期(远期合同)。金融远期是指在确定的将来某一时间按照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的合约。由于是非标准合约,因此流通性差,难以转让,绝大部分远期合约都必

论文_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_耿菲菲

财务会计与审计自考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 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 学生:耿菲菲准考证号: 030113100389 指导教师:韶华 2014年 10 月 21 日

目次 1 引言(或绪论) (1) 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1)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 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1) 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 (1) 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 3.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研究与国际接轨 (2) 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2) 4.1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2) 4.1.1 衍生金融工具与其他项目在确认原则的冲突 (2) 4.1.2 衍生金融工具归类单一 (2) 4.1.3 没有一个专门的详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 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 4.2.1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带来的弊端 (3) 4.2.2 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带来的弊端 (3) 4.3.1 衍生金融工具表披露的缺陷 (3) 4.3.2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大,信息披露时效性短 (3) 4.3.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 5 对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的建议 (3) 5.1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 (3) 5.2 加强国金融机构部管理制度建设 (4) 5.3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4) 5.4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4)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1 引言 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 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衍生金融工具适应了这种需求背景并迅速发展。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对其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防。 2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财政部(2006)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指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会其他合同: (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 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 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 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 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与基本的金融工具不同, 它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通常具有如下几大特点:(1)盈利性强(2)投机性强(3)时间和金额不确定(4)资金的流动性高(5)属于表外业务(6)会计核算难度较大(孟庆贺,2011)。 3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3.1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产生 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研究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容多为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理论成果及衍生工具对我国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金融创新与财务会计理论的重构》(峰,2006),《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会计问题》(陆德明,2006)等等,此类文献开始讨论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以及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影响。 3.2 衍生金融工具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思考

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01-26T14:57:44.46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2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梁永红[导读] 金融衍生工具成为规避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价格风险的主要工具,促进了金融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和金融业的大发展梁永红(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大港支行) 摘要:金融衍生工具成为规避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价格风险的主要工具,促进了金融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和金融业的大发展。本文对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完善与发展。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思考 0 引言 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管理,除了要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外,会计监管也是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段。 1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发展现状 在我国,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研究,基本上是以民间为主,不过财政部己经于1999年开始,组织进行了相关的会计准则基础研究,但还未正式立项制订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准则。因此,按照大多数国家的惯例,在未发布专门的金融衍生工具准则前,金融衍生工具按照投资准则核算。如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债务性投资,通常按投资处理,但绝大多数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仍不符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核算披露要求。 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金融企业实施,但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核算并未提及,目前国内金融企业对其一般都按照历史成本法计量,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未实现损益。如民生银行2003年的年报中披露:“本行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未交割金额在表外列示,相关损益在金融衍生工具到期交割时在利润表中确认”。如果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按国内会计准则的净利润应调减18631千元。金融企业一般都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从民生银行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核算违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若完全照搬国际财务报告的公允价值原则极易夸大收益,安然事件就是例证,建议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核算采取谨慎原则是比较合理的,即确认未实现损失,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目前,国内四大银行都开展了代客外汇实卖的业务,其中包括利用外汇、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套期避险等。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方面,据调查,由于目前尚不存在可以遵照的会计准则或其他规范文件,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自主决定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随意性较大。另外,我国对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衍生交易主要实行非现场的事后监管,且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审核机构报送的财务报表和业务统计表来实现,且频率较低,基本上只有月报、季报和年报等。因此,往往对金融衍生工具所带来的风险措施不力。 2 加快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目前,国内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规范很少,内容也过于简略。这说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在理论上和实务中都与现实所要求的水平相距甚远,我们非常需要有一套完整、统一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核算理论来指导、规范各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实务。 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是整个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核心问题,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因而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对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更大。在很多的情况下,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可以从市场上观察到或从市场上类似的衍生工具推测估计到。但这种从市场上类似的衍生工具推测估计到的公允价值,存在很多管理层估计和判断因素,这就为管理层提供了操纵利润之机。如何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过程中不被管理层利用来操纵利润,形成虚假会计信息欺骗公众,就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但究其实质,是否对金融衍生工具作公允价值计量,甚至披露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主要取决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在金融衍生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金融衍生工具计量标准一直是会计界所关心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以FASB与IACS为首的国际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衍生工具计量标准的最佳选择。但是对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来说,会计计量的选择仍要作特殊的考虑。我们不能不顾我国的特殊环境,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模式,简单地照搬国际上的做法,我们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市场为基础来确定我国的计量模式。 3 我国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有关建议 我国要在健全、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必须依靠会计这个信息服务系统,发挥其监督职能。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首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法律与规范会计准则在制订时应当是以具体规则为导向,还是以基本原则为导向?一般来说,当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社会诚信度比较高,会计职业界的专业判断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偏向目标导向;相反,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处在转型期,会计职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较弱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偏向于规则导向,以期给广大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指南。没有规则的目标是没有操作性的,没有目标的规则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应依据我国的会计环境,在目标导向和规则导向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3.2 改造和完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系统,增加披露力度首先,改进现行会计报表的结构,使报表使用者能够直接读取有关金融工具的信息。其次,应增加一张“金融衍生工具明细表”,详细列明金融衍生工具的类别、特征、风险系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到期日、持有日等内容,以便投资者利用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再次,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表外披露内容。最后,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工作。 3.3 加强国内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金融监管当局要督促商业银行逐步建立、健全与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相配套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防范、控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带来的风险。我国加入WOT之后,将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只有发现自身在会计处理等方面的漏洞,并通过努力弥补不足,才能提高免疫力。只有真切领会到国外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研究产生的良好效果,才能激发我们进行研究学习、追赶超越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杉.当议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报告.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5. [2]葛家澎.21世纪财务报告展望.财务与会计.2002.1. [3]金文蕙.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问题的探讨.四川会计.200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