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xx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将全面纳入表内列报,并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彻底改变了其以往只在表外披露的状况,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是直接参考国际会计准则,难免会出现难以适应我国现实情况的问题。另外,新准则体系的不完善性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偏离之处也值得我们探究。笔者相信,这些研究将会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确认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面值一般指合约的名义金额或名义数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比较特殊,并不是按合约的名义金额或名义数量进行结算,而是按一段时间内标的物价指标变动的差额乘以名义金额或数量结算,合约金额并不需要实际交割,如互换等。

新准则中并未提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面值是否需要确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文章在讨论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时,都主张对合约面值也进行确认。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生效时即确认一项金融资产,同时确认同等数额的金融负债,在合约履行时再予以冲回。其理由是:如果只对

变动额加以反映,就不能充分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所面临的风险。比如,如果对于利率互换只披露本报告期内的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而不报告其合约的名义本金,那么报表使用者就无法知道利率的变动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应让报表使用者对其所蕴含的风险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以及更可靠的评估,所以,这些研究都主张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时应该按其合同价值入账。

但是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报表附注说明加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面值不应予以确认。具体理由如下:其一,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可以实现净额结算,就算不是净额结算,其实际交易结果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也等同于净额结算,以净额方式列报符合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实质;其二,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名义金额实质上更像是一种数量单位。例如在利率互换中,是以利率变化的差额乘以合约的名义金额来确定结算金额,整个过程中根本不涉及本金的交换,如果把互换合约的名义金额予以确认的话,就好比将实物合同中的吨、箱等数量单位确认至报表,这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名义交易额大,将其确认至报表以后会导致资产及负债数额不合理地扩大。

综上所述,人们必须改变在初始确认时按合约面值计量资产或负债这一习惯思维,把握衍生金融工具所特有的交易性质,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仅以净交易额或公允价值

进行列报即可,真实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价值,避免不合理放大资产及负债。

二、衍生金融工具转移时的终止确认标准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转移时的终止确认,IASC在ED48中提出的标准是:其一,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给了另一方,且其所包含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其二,合约的基本权利或义务已得到履行、清偿、取消或终止。

IAS39对终止确认标准做了修改。修改后的标准为:“当且仅当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的一部分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时,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或该项金融资产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行使了合同中规定的获利权利、这些权利逾期或企业放弃了这些权利,则表明企业对这些权利失去了控制。”

以上两种标准可以归纳为两种思路:风险报酬分析法与控制权分析法。风险报酬分析法以风险和报酬是否实质转移为标准,判断是否应该初始确认或终止确认资产或负债。ED48采取的就是此种方法。控制权分析法是以控制权的获得或失去为标准来判断资产或负债是否应该进行初始或终止确认。IAS39采用的是控制权分析法。

笔者认为控制权分析法优于风险报酬分析法,理由如下:

以风险报酬分析法作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标准,在实务上很难获得应用因为当采用此种方法的时候,必须先找出有关资产或负债所包含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并对其进行评价。然后要看与该项目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全部或实质上发生了转移。这两点都涉及到个人的主观判断问题。在交易的双方当中,一方可能认为风险或报酬已经发生了实质的转移,另一方可能认为风险或报酬并未发生实质的转移。这就会出现交易双方中一方对其进行确认,另一方不对其进行确认的情况。这就意味着不同主体对同一性质的项目采取不同的会计方法。

风险报酬法在判断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终止确认问题上存在缺陷根据风险报酬分析法,在金融资产部分转移,即转让方保留了转移资产的部分风险或报酬的情况下,若不能判定此资产全部的风险或报酬已发生了实质的转移,那么转移方就仍要在会计上对此资产进行确认,同时将来自于金融资产的转移所得确认为抵押借款,将这项资产转移视为一项融资活动。但问题是,对于已经转移出去的部分资产,其控制权已经失去,控制权的放弃与否与转移方保留了多少与金融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放弃控制权视为融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控制权分析法就不存在类似问题。根据控制权分析法,对于转移方放弃了金融资产的控制权的,应予以终止确认,转移方保留的风险和报酬按新

的金融工具来确认。

综上,衍生金融工具符合进行会计确认的理论依据,其会计确认应以控制权法为标准,以控制权的是否取得或失去来判断应何时对其进行初始或终止确认。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终止确认采用的是风险与报酬分析法,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这里的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金融资产是否应该终止确认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是否“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都已转移不同的企业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而如果给出一个定量的指标,如90%以上的转移算是几乎全部转移,那89%的转移是否就不能算是几乎全部呢?同时,对于风险和报酬的估计与计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在现实中是很难掌控的。所以笔者认为,应采用控制权法作为终止确认标准,对于转移方放弃了金融资产的控制权的,应予以终止确认,转移方保留的风险和报酬按新的金融工具来确认。

三、套期会计处理相关问题

套期保值是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一个重要领域。IASC并未对套期会

计制定专门的准则,而是将其包含于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及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个准则之中。我国新会计准则专门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体现了对于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重视。

新准则对于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只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一个差异就是对确定承诺套期保值被允许采用的套期会计方法上规定的不同。

确定承诺是指在未来某特定日期或期间,以约定价格交换特定数量资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对确定承诺的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只能应用现金流量套期法;美国会计准则既允许使用公允价值套期法,也允许使用现金流量套期法。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这一方面与美国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即允许在两种套期会计方法中任意选择。

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是不合理的。如果对其使用公允价值套期,则在开始时就要对被套期工具的价值进行确认。也就是说,要将确定承诺所规定的发生事项提前确认,这相当于提前确认了企业的资产或负债,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及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衍生金融工具虽然也在交易未发生时就进行确认,但确定承诺与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衍生金融工具自签定日起,合约就开始生效,价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企业价值和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所以这种

未来交易性本身就是合约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确认有理论依据可寻。而确定承诺虽有法律约束力,但其影响只能在未来合约发生时产生,如果对其进行套期保值,则采用现金流量套期方法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另外,套期会计准则对套期关系的认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企业必须准备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之后还要继续对套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当企业撤销了对套期关系的指定时,即可停止使用套期会计。这是否意味着,进行了套期保值的企业有权选择是否应用套期会计?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两家情况相同的企业由于在套期保值上会计处理的不同,其报表将缺乏可比性。同样,已经使用套期会计的一家企业,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时中止套期会计的使用,而当情况转变时,继续认定套期关系,采用套期会计,这是否为企业操纵报表留出了空间呢?

上述问题有待于相关部门的进一步研究、解决。

四、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

新准则的一大特点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无疑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效性。但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及变动性又使其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当公允价值失去了它的可靠性时,相关性和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在我国,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对其可靠性的评估就目前来说仍是一个难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缺乏保

证。

企业对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时存在困难

将衍生金融工具在报表内予以列报,对企业公允价值的评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一个活跃市场,则可以直接以市价作为公允价值。但当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的时候,企业就要采取估值技术,在估值时需要企业对相关的市场参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外汇汇率、商品价格、股价或股价指数、金融工具价格未来波动率、提前偿还风险、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服务成本等,这要求企业有较高的风险控制与信息掌握能力。

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存在主观因素

不同企业对于同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估计可能采用不同的计价模型或不同的参数。这一过程中,估价者的主观因素将会对公允价值的确定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及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比如在确定可转换债券的债务部分的价值时,要选择适当的贴现率。然而每一种债券都有着不同的市场背景与预期风险,发行主体从自身所处行业、发行信用风险、可转债本身条款等方面进行评价,将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过程。如果没有一套详细的选择方法,那么必将在实务界引起混乱,可能变成管理当局一种新的操纵报表信息的手段。所以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发

布更详细的规范或指导,使公允价值的估计更加科学、合理,减少管理当局操纵信息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规定仍有许多有待完善和值得商榷之处。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自身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从而为政策制订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支持。

高级财务会计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本章主要介绍金融工具的概念及分类,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和列报,以使读者能对金融工具的概念、种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本章学习中,要重点掌握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的概念及其分类;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业务、公允价值套期、与权益工具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等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金融工具会计概述 一、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内容 金融工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企业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其中,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下列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负债通常指企业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权益工具从发行方看,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具体则指企业发行的普通股、在资本公积项下核算的认股权等。 二、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 三、金融工具的类别 金融工具可以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一)基础金融工具的内容 基础金融工具是自市场经济形成以来用以完成货币流通和信用逐渐形成并经常使用的,包括企业持有的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普通股,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或支付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或义务等的金融工具,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出保证金、存入保证金、客户贷款、客户存款、债券投资、应付债券等。 (二)衍生金融工具 1.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也称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随某些因素变动而变动,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很少净投资,以及在未来某一时期结算而形成的企业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下列特征:(1)衍生金融工具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其价值变动取决于标的变量的变化。衍生金融工具的结算金额,也往往通过标的变量作用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来确定。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既指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也可能指一定数量的股份,还可能指衍生金融工具合同所约定的一定数量的其他项目。衍生金融工具的结算金额也可能不需要通过名义金额确定,而是通过合同中明确的结算条款确定。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表明衍生金融工具结算需要经历一段特定期间而不需立即结算。但是,“在某一日期结算”不能理解为只在未来某一日期进行一次结算。

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内控制度

WK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内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管理 WK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成员企业”)金融衍生品交易,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稳健经营,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 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 年修订)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境内、境外成员企业。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金融衍生品,是指场内场外交易、或者非交易的,实质为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产品或上述产品的组合。衍生品的基础资产既可包括证券、指数、利率、汇率、货币、商品、其他标的,也可包括上述基础资产的组合;既可采取实物交割,也可采取现金差价结算;既可采用保证金或担保、抵押进行杠杆交易,也可采用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交易。 第二章基本管理原则 第四条公司所操作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必须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以锁定成本、规避风险为主要目的,产品方案必须与业务背景的种类、规模、方向、期限相匹配。 第五条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过程中树立严肃的“风险中性”意识,注重科学决策,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防止被诱惑和误导。 第六条应当选择与主业经营密切相关、符合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要求的简单衍生产品,严禁超越规定经营范围或选择风险及定价难以认知的复杂衍生产品。 第七条金融衍生品合约品种与规模应当与业务背景和资金流相匹配,合约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业务合同规定期限。 第三章内控管理 第八条公司指定由 WKL 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对公司及成员企业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信息披露,详细包括如下条款: 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在80年代初世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交易日趋全球化形势下,为满足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前瞻性的会计领域。尽管目前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还不是很完善,但其特点却已非常鲜明:(1)在确认中包括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两个层次;(2)在计量上采用“公允价值”基础;(3)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调整所产生的差额损益与按“收入费用”的传统模式所确认的损益显得同样的重要;(4)以套期保值会计为核心。 税务会计的概念最先也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1993年会计改革以前,我国的会计制度与税法基本合一,没有税务会计。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满足经济管理需要的会计与税法的目标并不一致,我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具体规范与税法的要求有了适当的分离,会计核算上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内容。税务会计就是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所得税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收益差异的会计。显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税务会计是两个不同质的会计领域,前者侧重于对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确认、计量、披露和列报,而后者侧重于所得税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收益差异的会计处理。然而,它们却均能对会计收益内涵及其计算产生重要影响。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对税务会计的影响表现为对会计收益的影响 根据国际金融工具会计的最新研究成果,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确认的金额是以合同开始时所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在后续确认中,所有的金融资产都应以“公允价值”计量,除非以下两种情况:(1)企业准备持有到期的长期投资(比如负债、贷款、长期应收款、到期可回购的优先股等);(2)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除了衍生金融工具和投机性质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外,其余金融负债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支付和摊销,即“摊余成本”计量。 由此引起的损失和收益的确认,企业有两种可选择的方法:(1)确认并调整当期损益;(2)当期只确认短期持有的证券价值调整所产生的损益,而非投机部分的调整引起的损益则先在权益项目中列报,待金融资产出售后再计入损益。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以上述方式确认的损益与按“收入-费用”的传统模式确认的损益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这不仅对传统会计的“实现原则”及“过去事项”前提进行了冲击,而且使企业期间净利润的内容更显得复杂化。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对税务会计的影响表现为对税法体系的影响 目前,会计法规与税务法规之间的关系基本可分为两个体系:(1)欧洲大陆国家体系,其特点是资本市场很小,银行和政府是主要的债权人,会计信息主要为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信用政策、税务政策及经济计划服务。会计法规属于成文商法的一部分,实行“帐税合一”的政策。(2)西方英语国家体系,其特点是拥有巨大的资本市场,公众是市场的主要的债权人,会计规则的制定非常独立,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服务,实行“帐税分开”的政策。 在金融市场日趋全球化的形势下,尽管对实行“帐税合一”政策的欧洲大陆国家的企业来说,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仍可以是银行和政府机构,但并不排斥其参与国际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以获利或进行套期保值。为增进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了解,采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问题也不容回避。然而,由于实行“帐税合一”的政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关于损益的计量、确认、披露与列报等问题不仅不容于传统会计的理论及规范,而且受到税法基本原则的排斥,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而产生报表日损益调整的当期确认,既违反了传统会计的“实现原则”,也有违税务会计中的“肯定性原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a18834681.html,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作者:石磊 来源:《科技信息·中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美元构建的货币体系的崩溃,世界各国解绑了和美元的联系,普遍采用浮动利率制,放宽了汇率、利率的金融管制。随着汇率的放宽,汇率的波动必然导致基础金融工具的价值发生较大的波动,这种波动如果不能够规避,就会对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一种规避风险的形式来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促进投资市场的繁荣。衍生金融工具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而发展起来的金融工具,其一诞生就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其存在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以作指导。 前言: 衍生金融工具虽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是一种风险极大并且投机性很强的金融工具,因此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其在全球的金融市场中应用程度加深,其带来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尤其是其对会计的影响极为深刻,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本文从会计确认和计量与披露方面阐述了其相关方面的问题,以作指导。 1.衍生金融工具简介 1.1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定义 一般来说,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派生的金融工具,其表示的是一类衍生的金融产品,从这个层面来看,其本身的价值与原生金融工具的价值相对应,是一类对应的金融概念。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原生的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具备三个特征,即其价值随着相对应的汇率,利率,以及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等金融相关的事物的变动而变动,以及在相关的金融合同中,要求较少的净投资或者不需要金投资的金融工具,以及其需要在未来某一确定日期进行结算的金融工具等都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范畴。从上面的阐述可以得知,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工具。因此其和原生的金融市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的拓展,并对原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性能的衍生和发展,因此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的应用中有着改善市场环境的优良性能。 1.2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是对原生金融工具相关性能的衍生,是在原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因此其首先具备原生金融工具的相关特点,此外由于其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的扩展,因此具备和原生金融工具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为衍生性,契约性和未来性,杠杆性,风险转移性,以及创新性。对于衍生性来说,其主要是在原生金融工具上的衍生一般以一个或几个

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

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 税制影响金融衍生工具发展 “税收规制”是指与金融有关的税收制度、税收政策以及税收的征收管理。 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对场外市场金融衍生证券的调查显示,通过对在金融创新的大部分事件中涉及的基本要素重新归类发现,影响金融创新实践的主要因素包括税收和有关规则。值得注意的是,税收在这里被排在了影响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因素的首位。这是因为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只要买卖双方需要,金融衍生工具就可以存在并交易,防范风险与内部控制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所要管的只是规范信息的合理披露。因此,金融规则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影响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明显,而征税的影响则是实实在在的。 综合各国情况看,涉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税收主要有签发环节的印花税、交易环节的流转税和收益环节的所得税三类,这些税收或单独或配合运用,从不同侧面影响金融衍生市场的运行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资本的配置。 税制对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影响。金融衍生市场因投机行为的增加导致过度的市场活动和价格波动。如果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签发、交易环节征税,就能通过提高交易成本减少投机交易,从而降低价格波动幅度,增强市场稳定性。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交易环节征税会使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流动性降低,并使被课税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收益率中的流动性溢价减少,从而降低了收益率并提高了平均成本,进而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最终交易价格水平。 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交易规模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课税会引起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变动,由此影响参与金融衍生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与资金总量,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与数量。从收益环节所得税的作用看,在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累进所得税具有自动调节金融衍生市场规模的“内在稳定器”作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割价格超出基础资产价格的部分增加,合约的多方(即期货和远期的买入方及看涨期权的买入方)收益增加,税负上升,而其对手亏损增加。若不存在抵税作用,总体税负增加,衍生市场的规模缩小;反之亦然。在不成熟的市场中,对金融衍生工具所得征税,会明显减少收益,收到抑制和紧缩市场交易规模的效应。 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交易结构的影响。差别性的金融衍生工具流转税政策能调节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结构。一方面,如果在标的物价格下降时,对多方实行低税或免税,而对其对手以较高税率课征,会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向,保持交割价格与标的物价格的一致性以及减少波动性;另一方面,对不同类型的衍生工具交易实行差别税收政策,会改变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种类结构。比如,对拥有实物或现货资产的衍生工具交易征收较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会计学 年级:2011级 层次:专升本 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2013年4 月30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自由发展,经济市场的监管也越来越自由化、开放化。尽管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却加剧了市场汇率、银行利率的不断波动。随之诞生的金融衍生工具为这些问题带来了解决之道。国内经济为了紧跟国际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也进入国内市场,并且在国内市场产生一些影响。国家通过调控也制定了金融衍生工具准则。 [关键字]经济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工具准则 一、引言 上世纪初期,国内一些金融泰斗开始注意到发达国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潜心研究的文章,他们也开始参照国内的一些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与钻研。随着国内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在金融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产物,对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务实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后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凡都有两面性,衍生金融工具也不能是个例外,它既可能是市场规避金融风险的良药,也可能是金融市场投机倒把的利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相对于其他会计理论而言诞生的相对急促些,他是伴随国际金融业务高速发展之下产生的,时间短暂、经历浅薄,因此国内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制定相关法律规则。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顾名思义衍生金融产品,是由金融产品与工具衍生而来。它是从传统的金融工具中派生而来,其价值依赖于标的资产的价值变化的合约。具有典型的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共存的等特征,按照基础工具种类又划分为股权式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等三种类型。....①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会计学界的不断关注。金融界的专家陆续出版各种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方面的书籍,全面系统地探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也随之迅猛发展,为了更快更好的与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精准接轨,我国财政部出具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弥补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许多规范准则的空白,并且对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务实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目前国内会计学发展主要产生了以下几点影响: 第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纳入表内核算,突破传统的会计要素定义。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准则的推出,增加了会计信息披露、会计报表信息量以及会计报表之间的关联性。 第二,引入“公允价值”属性改变传统计量模式。在国内会计学初期,会计学统计主要以历史成本进行核算,这就存在时间上的跨区域差异,会计学统计应该以未来时间成本进行核算,这样就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国际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目前全球金融交易范围内是一种最佳的计量属性。....② 展望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历程,我们应该理论研究与分析实践相结合,增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深度与实用性,并且要健全管理机制,增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使衍生金融工具典型特征最大化的运用在经济市场环境中,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有利影响。 三、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 第一,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尚未健全。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与国外之间的金融业务量不断增大,为了避免企业金融业务的风险,必将按照国际金融业务要求来处理相关的金融业务。但是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还停留在学习与模仿国外管理金融模式上,并未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体系准则。 第二,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缺乏相应的规范准则。现阶段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还处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框架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框架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对衍生工具进行管理和控制成为企业利用衍生工具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考虑把COSO框架应用于衍生工具的管理和控制,用来帮助管理部门设计控制过程,为明确的表达风险管理政策提供指导,为建设性的检查当前的措施和政策提供指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对衍生工具进行管理和控制成为企业利用衍生工具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1992年COSO发布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已经被广泛的接受,成为企业开发控制系统以及评价其有效性的依据。因此,可以考虑把COSO框架应用于衍生工具的管理和控制,用来帮助管理当局设计控制过程,尤其是为明确的表达风险管理政策提供指导,也可以为建设性的检查当前的措施和政策提供一些指导。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框架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构成既包括管理当局的哲学思想和经营方式,也包括正直、伦理价值和企业员工的能力。一个积极有效的董事会应当提供监督。应当认识到“高层的基调”和对待控制风险的态度会

影响到衍生工具的性质和内容。 董事会应当复核管理当局关于衍生工具的战略计划以及头寸的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计划决策。比如,董事会应当查明过去结果的说明,以确定衍生工具有效的达到了其使用目的。审计委员会应当和内部、外部审计师一起工作,检查风险管理政策、程序的实施和不足。高级管理当局应当认识到他们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对企业有着普遍深入的影响。因此,高级经理应当理解他们的控制职责,只有在风险和预期的受益已经过谨慎的分析之后再授权使用衍生工具,并明确的沟通使用衍生工具的目标和预期。高级经理应当对衍生工具委托管理的授权程度做出明确的决策。管理当局应当具有理解衍生工具所需要的能力。参与这些活动的雇员应当具有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培训过程可以开发和提高衍生工具的职责和预期有关的特定技能。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对实现目标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它形成确定如何管理风险的基础。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与使用衍生工具有关的企业目标应当与风险管理目标一致。应当存在识别和评价与企业特定环境相关的商业风险的机制。衍生工具的使用应当以这些商业风险的谨慎评价为根据。管理当局应当把使用衍生工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 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以我国2 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背景,就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有关规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新会计准则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确认、衍生金融工具转移时的终止确认标准、套期会计处理及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仍需明确或改进。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根据财政部20XX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将全面纳入表内列报,并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彻底改变了其以往只在表外披露的状况,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是直接参考国际会计准则,难免会出现难以适应我国现实情况的问题。另外,新准则体系的不完善性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偏离之处也值得我们探究。笔者相信,这些研究将会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确认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面值一般指合约的名义金额或名义数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比较特殊,并不是按合约的名义金额或名义数量进行结

算,而是按一段时间内标的物价指标变动的差额乘以名义金额或数量结算,合约金额并不需要实际交割,如互换等。 新准则中并未提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面值是否需要确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文章在讨论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时,都主张对合约面值也进行确认。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生效时即确认一项金融资产,同时确认同等数额的金融负债,在合约履行时再予以冲回。其理由是:如果只对变动额加以反映,就不能充分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所面临的风险。比如,如果对于利率互换只披露本报告期内的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而不报告其合约的名义本金,那么报表使用者就无法知道利率的变动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应让报表使用者对其所蕴含的风险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以及更可靠的评估,所以,这些研究都主张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时应该按其合同价值入账。 但是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报表附注说明加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面值不应予以确认。具体理由如下:其一,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可以实现净额结算,就算不是净额结算,其实际交易结果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也等同于净额结算,以净额方式列报符合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实质;其二,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名义金额实质上更像是一种数量单位。例如在利率互换中,是以利率变化的差额乘以合约的名义金额来确定结算金额,整个过程中根本不涉及本金的交换,如果把互换合约的名义金额予以确认的话,就好比将实物合同中的吨、箱等数量单位确认至报表,这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由于衍生金融工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习题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练习 1、2007年1月1日,大华公司为规避所持有甲库存商品公允价值变动风险,与某金融机构签定了一项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即A衍生金融工具),并将其指定为2007年上半年甲库存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套期。A衍生金融工具的标的资产与被套期项目存货在数量,质量,价格变动和产地方面相同。2007年1月1日,A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为0,被套期项目(甲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和成本均为1 000 000元,公允价值为1 100 000元,2007年6月30日,A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上涨了25 000元,甲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下降了25 000元,当日,大华公司将甲库存商品出售,并将衍生金融工具B结算。大华公司采用比率分析法评价套期有效性,即通过比较衍生金融工具B和甲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变动评价套期有效性。大华公司预期该套期完全有效。假定不考虑衍生金融工具的时间价值,商品销售相关的增值税及其他因素。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大华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2)假定2007年6月30日,A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上涨了22 500元,甲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下降了25 000元。其他资料不变,编制大华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参考答案: A.大华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将甲库存商品套期: 借:被套期项目-甲库存商品 1 000 000 贷:库存商品-甲 1 000 000 2)2007年6月30日,确认A衍生金融工具和被套期的甲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变动,出售甲库存商品并结算A衍生金融工具。 结转套期工具A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套期工具-衍生金融工具A 25 000 贷:套期损益 25 000 结转被套期项目甲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套期损益 25 000 贷:被套期项目-甲库存商品 25 000 售出甲库存商品,货款收到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 07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75 000 结转甲库存商品的销售成本975 000(1 000 000-25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xx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将全面纳入表内列报,并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彻底改变了其以往只在表外披露的状况,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是直接参考国际会计准则,难免会出现难以适应我国现实情况的问题。另外,新准则体系的不完善性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偏离之处也值得我们探究。笔者相信,这些研究将会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衍生金融工具合约面值确认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面值一般指合约的名义金额或名义数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比较特殊,并不是按合约的名义金额或名义数量进行结算,而是按一段时间内标的物价指标变动的差额乘以名义金额或数量结算,合约金额并不需要实际交割,如互换等。 新准则中并未提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面值是否需要确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文章在讨论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时,都主张对合约面值也进行确认。在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生效时即确认一项金融资产,同时确认同等数额的金融负债,在合约履行时再予以冲回。其理由是:如果只对

变动额加以反映,就不能充分反映衍生金融工具所面临的风险。比如,如果对于利率互换只披露本报告期内的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而不报告其合约的名义本金,那么报表使用者就无法知道利率的变动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应让报表使用者对其所蕴含的风险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以及更可靠的评估,所以,这些研究都主张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时应该按其合同价值入账。 但是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报表附注说明加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面值不应予以确认。具体理由如下:其一,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可以实现净额结算,就算不是净额结算,其实际交易结果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也等同于净额结算,以净额方式列报符合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实质;其二,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名义金额实质上更像是一种数量单位。例如在利率互换中,是以利率变化的差额乘以合约的名义金额来确定结算金额,整个过程中根本不涉及本金的交换,如果把互换合约的名义金额予以确认的话,就好比将实物合同中的吨、箱等数量单位确认至报表,这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名义交易额大,将其确认至报表以后会导致资产及负债数额不合理地扩大。 综上所述,人们必须改变在初始确认时按合约面值计量资产或负债这一习惯思维,把握衍生金融工具所特有的交易性质,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仅以净交易额或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算体系后,新旧会计核算准则的衔接, 工具相关业务首次纳入表内核算,可能会出现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在会计核算上的确认、计量、财务报告披露等的误差,造成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务报表中损益的重大波动,会增大CPA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审计风险。过渡期内,CPA应掌握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在金融衍生工具计量中应用,识别和评估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时间和范围,并采用相应对策,降低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审计风险。 一、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账务处理错误 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导入后,会为企业会计人员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会计处理难题,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对未实现的损益确认为当期损益还是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可能会引发企业管理层高估盈余而人为操纵损益等会计错误。现将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导入后,可能引发的会计核算中的账务处理错误分析如下,使我国CPA在未来的审计实务中识别可能出现的错误,降低审计风险。 (一)对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不恰当的分类确认,导致对当期损益确认的错误 1.金融工具的错误分类导致公允价值计量无法采用。如:企业将交易目的持有的金融资产错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无法采用。笔者认为,从会计学学科视角对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应借鉴国际上会计准则权威机构通常的分类判断标准。 2.重分类失误,导致企业当期损益失真。交易目的持有的金融工具依据规定不得重分类为其他类别,原确认为非交易目的的金融工具也不得重分类为交易目的的金融工具。因不同类别的金融工具后续确认和计量的方法不同,若企业进行了不恰当的重分类,则会导致当其损益的失真。 3.减值损失的计算或估计发生错误。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在报表日的价值减值的计算均作了相关的规定并列示了相关的公式,如:以摊销后成本(持有至到期日投资的可收回金额)的差额。企业未依照此公式计算,或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错误,均会导致减值损失金额计算错误而影响当期损益。 4.未确认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损益,导致当期损益失真。对以摊销后的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成本价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评估该类金融资产是否发生价值减值,并于当期确认减值损失。如企业未按规定在当期确认减值损失,势必会导致其当期损益的失真。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错误 1.企业未使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五十一条规定,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因此,CPA应明确,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才是确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最佳审计证据。当被审计单位的一项金融工具具备公开报价时,则不宜另行引用其他评价方法和估值技术来估计该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2.企业不恰当的引用公开报价。依照2003修订的IAS39号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第五十一条(三)中均规定,对于已持有的资产和即将发行的负债而言,适用的公开市场报价应为买方的出价(bid price);而对于即将购入的资产或已发行的负债,适用的公开市场的报价应为卖方的要价(offer price)。若无法取得当时买方或卖方的出价或要价,则收盘价可视为公允价值;若当日无收盘价且最近交易日与报告日间经济环境无显著变动,则可选用最近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公允价值。如果企业未按此引用公开报价,则会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 3.对公开报价的操纵。如某种特定的有价证券虽有公开交易,但交易并不活跃,或某一特定企业具有特殊的市场地位,致使其有操纵市场报价的可能。CPA识别市场操纵,要更多的依赖其本身的经验进行专业判断,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才能杜绝被审计单位操纵公开报价以降低审计风险。 4.不当的使用估值技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第五十二条规定,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 5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检测题

第二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检测题 第一大题:多项选择题 1.根据IAS39,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工具或合约,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是( ABD )。 A.该合约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相对于对预期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的合约要少 B.该合约有一个或多个标的,且有一个或多个名义金额或支付条款或名义金额和支付条款均有 C.该合约不一定在形成一个企业金融资产的同时形成另一个企业金融负债 D.该合约的条款要求或允许净额结算 E.该合约不一定涉及金融资产 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是(ABCD )。 A.银行存款 B.应收票据 C.应付票据 D.债权证券 E.期权合约 3.衍生金融工具按其据以衍生的基本金融工具及应用领域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主要有( ABC )。 A.股票衍生工具 B.外汇衍生工具 C.利率衍生工具 D.期权合约 E.互换合约 4.下列各项目中属于风险和收益对称的衍生金融工具有(ABE )。 A.远期外汇合约 B.股票期货 C.股票期权 D.认股权证 E.利率互换 5.下列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 A. 拓宽了金融机构的业务 B.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证券化 C. 是以基本金融工具为标的或交易对象的 D. 一般来说衍生金融工具就是远期金融合约 E.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就是为了进行套期保值 6.长宁股份有限公司于20×6年12月1日销售一批商品,售价为$100 000、销售成本为75 000元,购销合同订明购货方应于20×7年3月1日支付货款。长宁公司于20×6年12月1日与外汇经纪银行签订一项按90天远期汇率向银行卖出$100 000的远期外汇合约,以避免这笔应收账款可能承受的外汇变动风险。长宁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有关汇率为:20×6年12月1日即期汇率$1=RMB¥8.30、20×6年12月1日90天远期汇率$1=RMB¥8.24、20×6年12月31日即期汇率$1=RMB¥8.35、20×7年3月1日即期汇率$1=RMB¥8.40。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有()。 A.长宁公司与外汇经纪银行签订的期汇合约是保值工具 B.长宁公司20×6年12月1日确认的应收美元账款是被保值项目 C.长宁公司20×6年12月1日确认的应收美元账款的入账金额为830 000元 D.长宁公司20×6年12月1日确认的应付美元期汇合约款的入账金额为824 000元 E.长宁公司20×6年12月31日确认的期汇合约的外币折算损失为5 000元、应收美元账款的汇兑收益也为5 000元 第二大题:判断题

法国兴业银行之劫_基于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反思

一、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简介 进入2008年,世界金融市场接连传来坏消息。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余波未了,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丑闻:因其精通电脑的一位名叫Jerome Kerviel 的交易员冲破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使该行出现71亿美元巨亏。这是迄今为止由单个交易员所为的最大一桩案子。法国兴业银行此次亏损金额超过了美国商品期货对冲基金Amaranth AdvisorsLLC 在2006年亏损的66亿美元,同时也是英国巴林银行1995年14亿美元亏损的五倍多。 法国兴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是法国第二大银行,市值仅次于法国巴黎银行。其总部设在巴黎,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上市,2000年12月31日它在巴黎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达300亿欧元。 2007年年初开始,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Jerome Kerviel 在股指期货操作中对欧洲股市未来的走向投下巨注,“悄然”建立起预计高达500亿至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Jerome Kerviel 在欧洲股票指数上使用期货,豪赌欧洲股市将持续上升。直到2007年年末,Jerome Kerviel 的交易还处于盈利状态。 但在2007年圣诞节及2008年新年假期后,市场开始走向了他的对立面。 他所交易的巴黎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挫。这意味着他所持的头寸出现了较大损失。 2008年1月18日,德国DAX 指数下跌超过600点的时候,Jerome Kerviel 可能已经损失了20亿欧元。法国兴业银行曾经因为在此方面的损失受到德国有关部门的警示。同一天,法国兴业银行的一位法务官员发现了一笔超过该行风险限制的交易。该行立刻打电话给这笔交易的交易对手进行核实,而接到电话的一方声称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笔交易。 2008年1月21日,法国兴业银行开始动手平仓。法国兴业银行的平仓举动引发市场猜测,该行低价贱卖这些仓位也许就是导致全球股市周一大幅下跌的原因。当天,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股市全线下跌5%以上。 2008年1月24日,位于香港的法国兴业银行亚太总部向国内媒体公告,由于交易员Jerome Kerviel 在股指期货操作上的欺诈行为,该行产生了49亿欧元(约合71.4亿美元)的损失。随后法国兴业银行审查了Jerome Kerviel 负责的仓位,并且对他所在部门负责的全部持仓进行了彻底分析,确认该欺诈交易事件为独立事件。 二、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 对于法国兴业银行之劫,很多专家认为原因在于其内部监控不力。这种分析当然是正确的,但具有嘲讽意味的是,这家银行在业界一直是以内部控制严密和风险管理到位而闻名的。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到底怎么了? 现对法国兴业银行的欺诈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其内部控制缺陷。金融体系中风险爆发的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种,下面的分析亦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1.客观原因分析。从表面上来看,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的爆发似乎可以归咎于客观原因。法国兴业银行事件本身充满了“技术性”的传奇色彩。案件的当事人Jerome Kerviel 有着“电脑天才”的名号,据媒体报道,“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在法国兴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埋头苦干,好像已把一种掩盖自身交易的多层次的方法植入了计算机系统中”。 法国兴业银行表示,Jerome Kerviel 丰富的中后台工作经验为其炮制这个骗局提供了很多便利。Jerome Kerviel 于2000年进入法国兴业银行,他在一开始的五年中,分别在不同的中台部门工作,这些部门的职责在于管理交易员所在的部门。由此,Jerome Kerviel 对法国兴业银行的操作与控制流程了如指掌。 2006年Jerome Kerviel 升任交易员,转入交易部门从事套汇交易,主要负责欧洲股指期货的坐盘交易。 Jerome Kerviel 就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曾经在银行中台部门工作,利用在这个岗位积累的丰富经验,蓄意侵入银行安全系统,精心设计虚构交易,隐藏了这一巨额的违规头寸。他在股指期货市场进行一笔交易的同时会虚构另一笔交易,两笔交易的头寸相抵,以躲避内部控制系统的“雷达”。为了确保虚假的操作不被及时发现,Jerome Kerviel 利用他多年来处理和 林波吴益兵 (厦门理工学院厦门361005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部舞弊事件让全球再一次面对金融系统由于内部控制不力而产生的危机。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分别分析了法国兴业银行内部舞弊产生的根源,并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框架,以期为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法国兴业银行之劫—基于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反思 □·70· 财会月刊(综合)2008.10

2017年会计继续教育考题

2017年会计继续教育考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20小题,共30分) 1. 企业应当以其在本准则施行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施行日所在报告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2. 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3.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金融资产,信用损失应为企业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4. 财务担保合同,是指当特定债务人到期不能按照最初或修改后的债务工具条款偿付债务时,要求发行方向蒙受损失的合同持有人赔付特定金额的合同。()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B 解析 5.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6. 证券公司及其客户发生的融资融券业务,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列报》有关规定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A 正确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解析 7.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取决于结算该工具时企业交付现金还是自身权益工具,而不取决于发行金融工具的企业是否承担合同义务。()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解析 8. 将外购货物用于在建工程等非应税项目,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销项税额。() A 正确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 制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对衍生工具进行管理和控制成为企业利用衍生工具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考虑把COSO框架应用于衍生工具的管理和控制,用来帮助管理部门设计控制过程,为明确的表达风险管理政策提供指导,为建设性的检查当前的措施和政策提供指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对衍生工具进行管理和控制成为企业利用衍生工具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1992年COSO发布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已经被广泛的接受,成为企业开发控制系统以及评价其有效性的依据。因此,可以考虑把COSO框架应用于衍生工具的管理和控制,用来帮助管理当局设计控制过程,尤其是为明确的表达风险管理政策提供指导,也可以为建设性的检查当前的措施和政策提供一些指导。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框架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构成既包括管理当局的哲学思想和经营方式,也包括正直、伦理价值和企业员工的能力。一个积极有效的董事会应当提供监督。应当认识到“高层的基调”和对待控制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到衍生工具的性质和内容。 董事会应当复核管理当局关于衍生工具的战略计划以及头寸的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计划决策。比如,董事会应当查明过去结果的说明,以确定衍生工具有效的达到了其使用目的。审计委员会应当和内部、外部审计师一起工作,检查风险管理政策、程序的实施和不足。高级管理当局应当认识到他们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对企业有着普遍深入的影响。因此,高级经理应当理解他们的控制职责,只有在风险和预期的受益已经过谨慎的分析之后再授权使用衍生工具,并明确的沟通使用衍生工具的目标和预期。高级经理应当对衍生工具委托管理的授权程度做出明确的决策。管理当局应当具有理解衍生工具所需要的能力。参与这些活动的雇员应当具有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培训过程可以开发和提高衍生工具的职责和预期有关的特定技能。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对实现目标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它形成确定如何管理风险的基础。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与使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外文翻译 精品

附件9: XXX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译文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会计学本科2006级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译文要求 1.外文翻译必须使用签字笔,手工工整书写,或用A4纸打印。 2.所选的原文不少于2万字印刷字符,其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 注明详细出处。 3.外文翻译书文本后附原文(或复印件)。 译文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译文要求”,对学生译文的准确性、翻译数量以及译文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文章来源:玛利亚卡门惠安库扎大学,亚历山大雅西,罗马尼亚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 摘要:2008年9月的金融风暴直击美国经济核心,并且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引发了对使用外来衍生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会计的激烈辩论。或多或少受此次危机影响的银行﹑保险管理人员,审计师和政界人士就这一主题多次在新闻头版发表不同意见,本文的目的是审查金融市场的现状,使我们了解到公允价值会计及衍生品在预防这些巨大的丑闻时的重要性,制定准则。同时阐述支持或反对使用公允价值和信用衍生产品的意见并提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 一、引言 安然危机震撼了美国经济的核心。监管机构在2000年初发行规则,以方便投资者了解公司资产的价值,并减少(至少部分减少)结构性融资的复杂性。当时,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似乎是合理价值会计,它旨在披露更具相关性和有价值的报告。监管机构认为,鼓励公平价值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将有助于恢复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及其机构的信任。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的标准制定者-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 FASB )已行使任务,发出的公允价值测量标准(联邦反垄断局第157条)。根据这一标准,资产必须属于这三类之一,如何分类取决于其相对流动性: 1级,包括最流动资产,其价值源于在活跃市场的价格; 2级,包括使用可观察市场的市场数据; 3级,包括最难计量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不可观察,只有通过以内部模式和估算为基础的价格。正是这个第三级别提高了在没有市场参考价时有关强制使用市场价值为交易或金融资产/负债的计价模式。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再度引发了新闻界把责任归咎于彻底崩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市场和住房信贷市场1由于缺乏市场流动性产生了上述银行家,责任再次放在公允价值会计,但奇怪的是被视为解决危机不久前审计和政治家之间的辩论所有试图寻找替罪羊的实际危 1因为没有流动性的市场,这里第三级最具争议,它有关强制使用以市场价值为交易、金融资产或负债。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辩论作出了头版新闻。争论第3级如此激烈的原因是,这些资产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第一季度总资产:摩根斯坦利,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集团,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的总资产均达到五千五百万点零万美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