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一份付出一分耕耘

圆锥曲线知识考点

一、直线与方程

1、倾斜角与斜率:1

21

2180<α≤0(tan x x y y --==)

α 2、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 ()00x x k y y -=- ⑵斜截式: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kx y += ⑶两点式:已知两点)

,(),,(222211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121

121

y y y y x x x x --=-- ⑷截距式: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

1x y a b

+= ⑸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 斜率B

A

k -

=,y 轴截距为B

C -) (6)k 不存在⇔a x b a x o

=⇔⇔=)的直线方程为过(轴垂直,90α

3、直线之间的关系:

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

平行:{

⇔≠=2121212

1//b b k k k k l l 且都不存在

2

1

2121C C B B A A ≠=

垂直:{

⇔⇔

⊥-=⇔-==2

1212111.0

21k k k k k k l l 不存在,02121=+B B A A

⑶平行系方程:与直线0=++C By Ax 平行的方程设为:

0=++m By Ax

⑷垂直系方程:与直线0=++C By Ax 垂直的方程设为:

0=++n Ay Bx

⑸定点(交点)系方程:过两条直线

:,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的交点的方程设为:

0)(2

2

2

1

1

1

=+++++C y B x A C y B x A λ

反之直线0)(2

2

2

1

1

1

=+++++C y B x A C y B x A λ中,λ取任何一

切实数R ,则直线一定过定点),

(0

0y x ,即

:,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两条直线的交点

),(0

y x

4、距离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

两点),(),,(222211y x P x x P :()()21221221y y x x P P -+-=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为2

2

00B

A C

By Ax d +++=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1l :01=++C By Ax 与2l :02=++C By Ax 平行,则2

2

21B

A C C d +-=

二、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22

2

r b y a x =-+- 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

⑵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0422>-+F E D ) 其中圆心为(,)22

D E -

-,半径为r =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0

0y x 和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2

2

2

22

2

2

2

2

)()()(r

b y a x r b y a x r

b y a x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

切线方程:(1)当点),(00y x P 在圆222r y x =+上⇔200r y y x x =+ 圆222)()(r b y a x =-+-⇔200))(())((r b y b y a x a x =--+-- (2)当点),(00y x P 在圆222r y x =+外,则设直线方程()00x x k y

y -=-,并利用d=r 求出斜率,即可求出直线方程【备注:切线方程一定是两条,考虑特殊直线k 不存在】

④弦长公式:222||d r AB -==3、两圆位置关系:21O O d =

⑴外离:r R d +> ⇔有4条公切线 ⑵外切:r R d += ⇔有3条公切线 ⑶相交:r R d r R +<<- ⇔有2条公切线 ⑷内切:r R d -= ⇔有1条公切线 ⑸内含:r R d -< ⇔有0条公切线

三、圆锥曲线与方程

1.椭圆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

2

2210x y a b a b

+=>> ()2

2

221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 即21||||2MF MF a +=(212||a F F >)

第二定义 与一定点的距离和到一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即

(01)MF

e e d

=<< 范围 a x a -≤≤且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长轴的长2a = 短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离心率 222222

2

1(01)c c a b b e e a a a a

-====-<<

准线方程 2a x c

2

a y c

焦半径 0,0()M x y 左焦半径:10MF a ex =+ 右焦半径:20MF a ex =-

下焦半径:10MF a ey =+ 上焦半径:20MF a ey =-

焦点三角形面积

12212tan

()

2

MF F S b F MF θ

θ∆==∠0

2

1

s 2

1

y c in PF PF •=••=θ 通径

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通径: a

b 2

2

2.双曲线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0x y a b a b

-=>> ()22

2210,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 即21||||2MF MF a -=(2102||a F F <<)

第二定义 与一定点的距离和到一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即

(1)MF

e e d

=> 范围 或x a ≤-x a ≥,y R ∈

y a ≤-或y a ≥,x R ∈

顶点 ()1,0a A -、()2,0a A

()10,a A -、()20,a A

轴长 实轴的长2a = 虚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离心率 2

222

2

22

1(1)c c a b b e e a a a a

+==

==+>

准线方程 2a x c

2

a y c

渐近线方 程

b y x a

a y x b

焦半径

0,0()M x y M 在右支1020MF ex a

MF ex a ⎧=+⎪⎨

=-⎪⎩左焦:

右焦:

M 在左支

1020MF ex a MF ex a ⎧=--⎪⎨

=-+⎪⎩左焦:右焦:

M 上支1020MF ey a

MF ey a ⎧=+⎪⎨

=-⎪⎩左焦:

右焦:

M 下支1020MF ey a

MF ey a ⎧=--⎪⎨

=-+⎪⎩左焦:右焦:

焦点三角形面积 12212cot

()

2

MF F S b F MF θ

θ∆==∠0

2

1

s 2

1

y c in PF PF •=••=θ 通径

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通径:a

b 2

2

【备注】1、双曲线和其渐近线得关系:

由双曲线求渐进线:

x a b y a x b y a

x b y b y a x b y a x ±=⇒±=⇒=⇒=-⇒=-2

2222222222201 由渐进线求双曲线:

λ=-⇒=-⇒=⇒±=⇒±=22

22222222220b

y a x b y a x a x b y a x b y x a b y

2.等轴双曲线⇔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其离心率e =

2⇔渐近线x ±=y

⇔方程设为λ=-2

2

y x

2、求弦长的方法: ①求交点,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弦长; ②弦长公式

) (消 ) (消x y y y y k y y k y x x x x k x x k l ]4))[(11(||1

1]4))[(1(1212

212

212

212212212-++

=-+

=

-++=-+=

3.抛物线图形

五、.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如:直线y=kx+b与椭圆x2

a2+

y2

b2=1 (

a>b>0)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椭圆相交?⎩

⎪⎨⎪

⎧ y =kx +b x 2a 2+y 2

b 2=1⇔有2组实数解,即Δ>0.

直线与椭圆相切?⎩

⎪⎨⎪

y =kx +b x 2a 2+y 2

b 2=1⇔有1组实数解,即Δ=0,

直线与椭圆相离⎩

⎪⎨⎪

y =kx +b x 2a 2+y 2

b 2=1⇔没有实数解,即Δ<③、与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常用“点差法”:

把弦的两端点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弦的斜率与中点的关系;

020

2y a x b k -=(椭圆) 0202y a x b k =(双曲线)

3、关于抛物线焦点弦的几个结论(了解)

设AB 为过抛物线22(0)y px p =>焦点的弦,1122(,)(,)A x y B x y 、

,直线AB 的倾斜角为θ,则

⑴ 221212,;4p x x y y p ==- ⑵ 22;sin p AB θ

=⑶ 以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⑷ 焦点F 对A B 、在准线上射影的张角为2

π

;⑸

112.||||FA FB P +=

解析几何常用公式定理

解析几何常用公式(景斌汇编) (内部资料仅限东方之子学校学生使用) 1、倾斜角(0180θ?≤

初中:平面解析几何必备公式

初中:平面解析几何必备公式 (文/李文龙) 初三的同学们现在应该学习二次函数了吧。再此之前你必须把平面解析几何的一些常识和公式弄清楚。 本文将从我们熟知的定理出发,通过一系列证明,最后得出好用的结论。记住这些结论,从初三到高三你就可以自由的畅游在坐标系中,游刃有余。 以下内容有的很基础,有的则需借助高中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以精英班★★★,目标班★★和提高班★为要求,每一部分后面会有能力等级的标注。学习★是考试必备的技能,学习★★能让你做题更快,学习★★★可以让你做题方法增多。文章较长,因此建议先收藏再慢慢学 目录 (一)两点之间 1、求距离★ 2、取中点★ 3、算斜率★★ 4、速求解析式★★ 5、构造圆★★★

(二)点线之间 1、距离公式 ① 利用圆方程★★★ ② 利用斜率关系★★ ③ 利用相似★★ (三)两线之间 1、平行★★★ 2、垂直★★ (一)两点之间 在坐标系下给出两个已知的定点可以算出那些东西呢?以下结论不要错过! 1,求距离★ 如下图坐标系中有两点A(x1,y1)和B(x2,y2), 求线段AB的长度 我们分别作水平和竖直线如下图所示, 可以得到Rt△ABC,其中C(x2,y1), 这样AC的长为丨x2-x1丨 由于不知道x2和x1谁大,线段长度为正,因此需要加绝对值。 同理BC长为丨y2-y1丨。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举例:A(2,1),B(-2,4)则 这样就免去画图了,一步出答案。因此必须记住这个公式。 2,取中点★ 坐标系中有两点A(x1,y1)和B(x2,y2),求AB 中点C的坐标 若A和B在x轴同侧,如下图,则y1和y2都大于零 我们向横轴作垂线,AD=y1,BF=y2, 四边形ADFB是直角梯形, CE是中位线,y=CE=(y1+y2)/2, 同理都向纵轴作做垂线,可得x=(x1+x2)/2 若A和B在x轴两侧,如图,y1<0,y2>0 我们作水平和竖直辅助线如下图:BN=y2-y1, CM为△ABN中位线,CM=(y2-y1)/2。 而EM=-y1 则y=CE=(y2-y1)/2-(-y1)=(y1+y2)/2。 同理x=(x1+x2)/2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 1、两点间距离:若 A (x 1,y 1), B (X 2,y 2),则 AB=J(X 2 — X i )2 +(y 2 — yj 2 2、平行线间距离:若 l 1 : AX By C^ 0, 12 : AX By C 0 注意点: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则P 到—S B J 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丿 y 一 kX + b J z (x ,y) =0 消y : ax 2 ? bx ? c = 0 ,务必注意 厶? 0. 若l 与曲线交于A (x 1, y 1), B (X 2 , y 2) 贝 V : AB = (1一k 2)(x2=xj 2 5、若A (X 1,y 1), B (X 2,y 2) , P (X ,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入, X I HL X 2 1 ■ W 丁2 1 ■ X 2 -X y 2 一 y 6、若直线l 1的斜率为k 1,直线l 2的斜率为k 2,则l 1到l 2的角为 二很三(0,二) 则: C I - C 2 ..A 2 B 2 3、点到直线的距离: P(X , y ), l: AXByC=O ,特别地: 变形后: X-X l y 一 y 1 '=1时,P 为AB 中点且 X 1 X 2 2 y 「y 2 2 或

适用范围:k ι, k 2都存在且k ιk 2= — 1 , 若I i 与12的夹角为R 则tan , =k1 ^ k 2 , —(0,上] 1 + k 1k 2 2 I I JmnJnJ 注意:(1) ∣1到∣2的角,指从∣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2所成的角,范围(0,二) ∣1到∣2的夹角:指 丨1、∣2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2)∣1 _12时,夹角、到角 =—。 tan _ 1 + k k

(完整版)解析几何基础知识汇总

解析几何基础知识

5.0≤d <|r 1-r 2|(r 1≠r 2)?两圆内含 6.椭圆 一、椭圆的定义和方程 1.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大于|F 1F 2|=2c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点. 定义中特别要注意条件2a >2c ,否则轨迹不是椭圆;当2a =2c 时,动点的轨迹是线段;当2a <2c 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 2.椭圆的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x 2a 2+y 2 b 2=1(a >b >0). (2)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y 2a 2+x 2 b 2=1(a >b >0).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a 2=b 2+c 2) 标准方程 x 2a 2+y 2 b 2 =1(a >b >0) y 2a 2+x 2 b 2 =1(a >b >0) 图 形 性 质 范围 -a ≤x ≤a -b ≤y ≤b -b ≤x ≤b -a ≤y ≤a 对称性 对称轴:x 轴,y 轴 对称中心:坐标原点 顶点 A 1(-a,0),A 2(a,0) B 1(0,-b ),B 2(0,b ) A 1(0,-a ),A 2(0,a ) B 1(-b,0),B 2(b,0) 性 质 轴 长轴A 1A 2的长为2a 短轴B 1B 2的长为2b 焦距 |F 1F 2|=2c 离心率 e =c a ∈(0,1) a ,b ,c 的关系 c 2=a 2-b 2

8.抛物线 (1)抛物线的概念 平面内与一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方程()022 >=p px y 叫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注意:它表示的抛物线的焦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是F (2 p ,0),它的准线方程是2p x -= ; (2)抛物线的性质 一条抛物线,由于它在坐标系的位置不同,方程也不同,有四种不同的情况,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还有其他几种形式:px y 22 -=,py x 22 =,py x 22 -=.这四种抛物线的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以及准线方程如下表: [一次项的字母定轴(对称轴),一次项的符号定方向(开口方向)] 标准方程 22(0) y px p => 22(0) y px p =-> 22(0)x py p => 22(0) x py p =-> 图形 焦点坐标 (,0)2 p (,0)2p - (0,)2p (0,)2 p - 准线方程 2 p x =- 2 p x = 2 p y =- 2 p y = 范围 0x ≥ 0x ≤ 0y ≥ 0y ≤ 对称性 x 轴 x 轴 y 轴 y 轴 顶点 (0,0) (0,0) (0,0) (0,0) 离心率 1e = 1e = 1e = 1e = 说明:(1)通径: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特点:有一个顶点,一个焦点,一条准线,一条对称轴,无对称中心,没有渐近线;(3)注意强调p 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焦点弦(以抛物线y 2=2px (p >0)为例) 设AB 是过焦点F 的弦,A (x 1,y 1),B (x 2,y 2), 则|AB |=x 1+x 2+p ;|AB |min =2p ;x 1·x 2=p 2 4;y 1·y 2=-p ;|AF |=x 1+p 2,|BF |=x 2+p 2. o F x y l o x y F l x y o F l

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

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几何图形的坐标表示方法和相关性质。在解析几何中,使用了一系列经典的基本公式,本文将对这些公式进行详细解析。 一、两点间距离公式 在解析几何中,经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P(x_1,y_1)$ 和 $Q(x_2,y_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d=\sqrt{(x_2-x_1)^2+(y_2-y_1)^2}$$ 其中 $d$ 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两点横、纵坐标的差值平方相加,再开方即可。 二、两点间中点公式

在解析几何中,还需要计算两点间的中点。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P(x_1,y_1)$ 和 $Q(x_2,y_2)$,它们的中点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frac{x_1+x_2}{2},\frac{y_1+y_2}{2})$$ 这个公式的计算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两点横、纵坐标分别求出平均值,即可得到中点的坐标。 三、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在解析几何中,还需要计算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对于一条直线 $ax+by+c=0$ 和一个点 $P(x_0,y_0)$,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d=\frac{|ax_0+by_0+c|}{\sqrt{a^2+b^2}}$$ 其中 $d$ 表示点 $P$ 到直线的距离。

这个公式的计算方法稍微有些复杂,但是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 来简化计算。 四、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公式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经常需要用一条直线的方程表示它的位置 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直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y=kx+b$$ 这个公式非常简单明了,如果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则 可以用这个公式求出它的方程。 五、两条直线的交点公式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经常需要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以确定它 们的位置关系。对于一条直线 $y=k_1x+b_1$ 和另一条直线 $y=k_2x+b_2$,它们的交点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平面 解析几何公式

平面解析几何公式 1、 直线的斜率坐标公式:21 21 y y x x -- 2、 直线方程 点斜式:00(x x )y y k -=- 斜截式:y kx b =+ 两点式: 11 2121y y x x y y x x --= -- (1212,x x y y ≠≠) 截距式:1x y a b += 一般式:0ax by c ++= (,a b 不同时为0) 3、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A (11,x y ) B (22,x y )两点的距离公式: 4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P (00,x y )到直线0ax by c ++= 的距离为:d = 5、 两平行直线的距离公式: 直线1L :10Ax By C ++= 直线2L :20Ax By C ++= 的距离公式为:d =6、 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y b)r -+-= 圆心是:(a,b)o ,半径是:r 7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C ++++= 圆心是:(,)22D E o - -,半径是:r =8、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 轴上的标准方程:22 221x y a b += (a b 0) >> 焦点坐标:12(a,0),(a,0)F F - 准线方程:2 a x c =± 焦点在y 轴上的标准方程:22 221y x a b += (a b 0) >> 焦点坐标:12(0,b),(0,b)F F - 准线方程:2 a y c =± 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222 a b c =+ 离心率:c e a = 两准线之间的距离:2 2a d c = 焦点到相应的准线的距离:2 b d c = 9、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 轴上的标准方程:22 221x y a b -= (a 0,b 0)>> 焦点坐标:12(a,0),(a,0)F F - 准线方程:2 a x c =± 焦点在y 轴上的标准方程:22 221y x a b -= (a 0,b 0)>>

数学平面解析几何公式

数学平面解析几何公式 数学的世界中,平面解析几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平面解析几何中常用的公式。 一、直线方程 1.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 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2.斜截式方程:y = kx + b 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点斜式方程:y - y1 = k(x - x1) 其中,(x1, y1)为直线上的一个点,k为直线的斜率。 二、圆的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为:(x - a) + (y - b) = r 其中,(a, b)为圆心坐标,r为圆的半径。 三、椭圆的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 a) + (y / b) = 1 其中,a和b分别为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 四、双曲线的方程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 a) - (y / b) = 1 其中,a和b分别为双曲线的实半轴和虚半轴。 五、抛物线的方程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 2px 或x = 2py 其中,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六、坐标变换 1.平移变换:(x", y") = (x + h, y + k) 其中,(h, k)为平移向量。 2.比例变换:(x", y") = (kx, ly) 其中,k和l为比例系数。 3.旋转变换:(x", y") = (x * cosθ - y * sinθ, x * sinθ + y * cosθ) 其中,θ为旋转角度。 总结:平面解析几何公式为我们解决几何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掌握这些公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几何知识。

(手打)平面解析几何所有公式

(适合高一)平面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所有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两点()11,A x y ,()22,B x y . ()()2 122 12 y y x x AB -+-=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00,y x P ,直线0=++C By Ax . 2 200B A C By Ax d +++= 3.中点坐标:),(1 1 y x A 和()2 2 ,y x B 的中点坐标为??? ?? ++2,2 2211y x y x 4.斜率公式: ①已知两点()11,A x y ,()22,B x y )(2 1 x x ≠, 则1 21 2x x y y k --= ②已知倾斜角α,则αtan =k 5.斜率的取值范围:()+∞∞-∈,k 6.倾斜角范围:[)? ∈ 1800, α 7.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方程:点()00,y x A , 斜率k .()00x x k y y -=- (2)斜截式方程:斜率k ,截距b .[或给点()b ,0].※截距b 是坐标, 有+,有-,有0。b kx y += (3)两点式方程:),(11y x A ,()22,B x y (21x x ≠且21y y ≠) 则1 21121x x x x y y y y --= --(2 1 x x ≠,且2 1 y y ≠) (4)截距式方程.横截距a ,纵截距b [或给点()0,a ,()b ,0] 则1=+b y a x (0≠a 且0≠ b )

(5)一般式方程:适合与所有条件,最后统一写成方程形式 )0(022≠+=++B A C By Ax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一般式)01221≠-B A B A ?(一般式))0(222 1 21≠≠B A B B A A ?(斜截式)21k k ≠ (2)平行?(一般式)01221=-B A B A 且02121≠-B C C B 或 02112≠-C A C A ?(一般式))0(2222 1 2121≠≠=C B A C C B B A A ?(斜截式)21k k =且21b b ≠ (3)重合?(一般式))0(,,212121≠===λλλλC C B B A A ?(一般式)2 1 2121C C B B A A == ?(一般式)01221=-B A B A 且02121=-B C C B 或 02112=-C A C A ?(斜截式)21k k =且21b b = (4)垂直?(一般式)02121=+B B A A ?(斜截式)121-=k k 9.一般式方程0=++C By Ax (0≠B ,保证斜率k 存在)与斜截 式方程b kx y +=关系:B C b B A k -=-=,

解析几何公式

解析几何公式 第一篇:解析几何公式(上篇) 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形状和位置的分支学科。解析几何 是几何学中的一种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使用坐标和代数公式进行求解。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析几何公式。 1. 距离公式: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设给 定两点A(x1, y1)和B(x2, y2),则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 过以下公式计算: d = √((x2 - x1)^2 + (y2 - y1)^2) 2. 中点公式: 中点公式是用来计算线段的中点坐标的公式。对于给定两 点A(x1, y1)和B(x2, y2),该线段的中点M可以通过以下公 式计算: M = ((x1 + x2) / 2, (y1 + y2) / 2) 3. 斜率公式: 斜率是描述线段倾斜程度的值,可以通过两点的坐标计算 得到。对于给定两点A(x1, y1)和B(x2, y2),直线AB的斜率 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k = (y2 - y1) / (x2 - x1) 4. 直线方程: 直线可以用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来表示。其中,A、B和C是常数,而x和y是直线上的变量。对于给定的斜率k

和直线上的一点P(x1, y1),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A、B和C 的值: A = -k B = 1 C = k * x1 - y1 5. 圆的方程: 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圆可以 用一般式方程(x - h)^2 + (y - k)^2 = r^2来表示,其中(h, k)是圆心的坐标,r是半径。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圆心和 半径用给定的圆的方程求出: 圆心:(h, k) 半径:r = √(x^2 + y^2) 6. 双曲线的方程: 双曲线是平面上的一种特殊曲线,可以用一般式方程(x^2 / a^2) - (y^2 / b^2) = 1来表示。其中,a和b是常数。我们可以使用该公式来表示横轴为x轴的双曲线。 这些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些常见公式。通过使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上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如计算距离、确定中点、计算斜率、表示直线和圆等等。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介绍更多有关解析几何的公式和概念。 (字数:302 词)

解析几何常用公式

1. AB →,A 为AB →的起点,B 为AB →的终点。线段AB 的长度称作AB →的长度,记作|AB → |.数轴上同 向且相等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零向量的方向任意。..........在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向量AB →、BC →、AC →的坐标都具有关系:AC =AB +BC . .. AC →=AB →+ 2.设 AB → 是数轴上的任一个向量,则AB =OB -OA =x 2-x 1,d (A ,B )=|AB |=|x 2-x 1|. 4.. A (x 1,y 1),B (x 2,y 2),则两点A 、B 的距离公式d (A ,B )= (x 2-x 1)2+(y 2-y 1)2 若B 点为原点,则d (A ,B )=d (O ,A )=x 21+y 21; 5. A (x 1,y 1),B (x 2,y 2),中点M( x 1+x 22 , y 1+y 2 2 ). A (x ,y )关于M (a ,b )的对称点B(2x 0-x ,2y 0-y ). 6. 直线倾斜角::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规定,与x 轴 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 7.直线的位置与斜率、倾斜角的关系 ①k =0时,倾斜角为0°,直线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 ②k >0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k 值增大,直线的倾斜角也增大,此时直线过第一、三象限. ③k <0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k 值增大,直线的倾斜角也增大,此时直线过第二、四象限. ④垂直于x 轴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倾斜角为90°. 8. 若直线l 上任意两点A (x 1,y 1),B (x 2,y 2)且x 1≠x 2,则直线l 的斜率k =y 2-y 1x 2-x 1 . 9.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经过点P 0(x 0,y 0)的直线有无数条,可分为两类:斜率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几何图形在坐标系中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在解析几何中,我们使用坐标系表示各种几何图形,通过运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关系。本文将对解析几何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直线、圆、曲线以及相应的性质和公式。 直线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可以通 过两点确定。若给出直线上两点的坐标为(x₁, y₁)和(x₂, y₂),则可以得到 直线的斜率 k 为: k = (y₂ - y₁) / (x₂ - x₁) 斜率表示了直线与 x 轴的夹角和斜率的大小关系。若直线垂直于 x 轴,则斜率 不存在;若直线平行于 x 轴,则斜率为零。 直线的方程可以用点斜式、斜截式和一般式等多种方式表示。点斜式的形式为:y - y₁ = k(x - x₁) 斜截式的形式为: y = kx + b 一般式的形式为: Ax + By + C = 0 其中 A、B、C 为常数。 圆是解析几何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 (x - a)² + (y - b)² = r²

其中(a,b)为圆心的坐标,r 为半径。通过圆的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圆上任 意一点(x,y)满足的条件。 解析几何还涉及到曲线的研究。常见的曲线包括抛物线、椭圆和双曲线等。以 抛物线为例,它的一般方程为: y = ax² + bx + c 其中 a、b、c 为常数。根据 a 的正负和 a 的绝对值大小,可以确定抛物线的开 口方向和形状。 在解析几何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公式需要掌握。例如,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可以通过它们的斜率来判断。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倒数,则它们垂直。 此外,解析几何还涉及到点、线、圆之间的距离计算。点(x₁, y₁)和点 (x₂, y₂)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 同样地,点(x₁, y₁)到直线 Ax + By + C = 0 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 = |Ax₁ + By₁ + C| / √(A² + B²) 通过掌握以上基本原理和公式,我们可以进一步应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例如,通过研究图形的几何特征和方程的性质,我们可以求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圆内、确定两条曲线的交点等等。 总结起来,解析几何是一门研究几何图形在坐标系中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圆、曲线是常见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通过斜率、方程和几何特征等方式来分析它们的性质。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几何是数学的一个大类,在考试考点中占据很大一部分。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

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

解析几何的基本定理

解析几何的基本定理 解析几何,是学习数学时的一个分支,也叫作坐标几何。它是关于平面和空间中的点、直线、曲线的研究方法。解析几何有很多的基本定理,这些基本定理是我们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石,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来逐一介绍一下这些基本定理。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它的概念是:在平面上取定一个原点O,指定一条直线x(叫做x轴),平面内的另一条直线y(叫做y轴)与x轴相交于O,且x轴正向与y轴正向的方向相互垂直。 二、距离公式 在平面上两个点A(x1,y1)和B(x2,y2)的距离公式为:AB = √[(x2-x1)²+(y2-y1)²]

这个公式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它的意义是:平面 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各坐标之间的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三、中点公式 在平面上两点A(x1,y1)和B(x2,y2)之间的中点为点M ((x1+x2)/2,(y1+y2)/2)。 直接根据公式计算M点的坐标很容易。在解决许多几何问题时,中点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解析几何中的一条基本规则。 四、斜率公式 在平面上两点A(x1,y1)和B(x2,y2)之间的斜率公式为:k = (y2-y1)/(x2-x1) 斜率公式的意义是:两个点间的斜率等于纵坐标之差除以横坐 标之差。直接应用斜率公式可以求出平面上两点之间的斜率。 五、两点式和点斜式

在平面上,已知经过点A(x1,y1)和直线的斜率k,点斜式公式是:y-y1 = k(x-x1) 在平面上,已知经过两点A(x1,y1)和B(x2,y2),两点式公式是:(y-y1)/(y2-y1) = (x-x1)/(x2-x1) 斜率公式提供了一个解析直线的最基本方式,而两点式和点斜式则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式。 六、直线垂直和平行性定理 在平面上,直线y = k1x+b1和y = k2x+b2垂直的充要条件是k1k2 = -1,即k1和k2互为相反数。 在平面上,直线y = k1x+b1和y = k2x+b2平行的充要条件是k1 = k2。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 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 1、 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2、 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注意点: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3、 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4、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0)y ,x (F b kx y 消y :02=++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5、 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 +=+=2221 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6、 若直线l 1的斜率为k 1,直线l 2的斜率为k 2,则l 1到l 2的角为),0(,π∈αα 适用范围:k 1,k 2都存在且k 1k 2≠-1 , 2 11 21tan k k k k +-= α

若l 1与l 2的夹角为θ,则= θtan 2 1211k k k k +-,]2,0(π ∈θ 注意:(1)l 1到l 2的角,指从l 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l 2所成的角,范围),0(π l 1到l 2的夹角:指 l 1、l 2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2)l 1⊥l 2时,夹角、到角=2 π 。 (3)当l 1与l 2中有一条不存在斜率时,画图,求到角或夹角。 7、 (1)倾斜角α,),0(π∈α; (2)]0[,π∈θθ→ →,,夹角b a ; (3)直线l 与平面]2 0[π∈ββα,,的夹角; (4)l 1与l 2的夹角为θ,∈θ]2 0[π ,,其中l 1//l 2时夹角θ=0; (5)二面角,θ],0(π∈α; (6)l 1到l 2的角)0(π∈θθ,, 8、 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 a) 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α,但不一定有斜率。 b) 若直线存在斜率k ,而倾斜角为α,则k=tan α。 9、 直线l 1与直线l 2的的平行与垂直 (1)若l 1,l 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①l 1//l 2⇔ k 1=k 2 ②l 1⊥l 2⇔ k 1k 2=-1 (2)若0:, 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若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 l 1//l 2⇔ 2 1 2121C C B B A A ≠ =; ② l 1⊥l 2⇔ A 1A 2+B 1B 2=0;

空间解析几何公式

空间解析几何公式 空间解析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和性质的一门数学学科。它通过代数方法来描述和分析几何问题,与传统几何学相辅相成。在空间解析几何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空间几何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空间解析几何公式。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对于空间中的一点P(x1, y1, z1)和直线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不全为0,点P到直线的距离等于 d = ,ax1 + by1 + cz1 + d, / sqrt(a^2 + b^2 + c^2) 2.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对于空间中的两点P1(x1,y1,z1)和P2(x2,y2,z2),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d = sqrt((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 3.线段的长度公式: 对于空间中的线段AB所对应的两个点A(x1,y1,z1)和B(x2,y2,z2),线段AB的长度等于 d = sqrt((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 4.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对于空间中的一点P(x1,y1,z1)和平面Ax+By+Cz+D=0,其中A,B,C 不全为0,点P到平面的距离等于

d = ,Ax1 + By1 + Cz1 + D, / sqrt(A^2 + B^2 + C^2) 5.直线的斜率公式: 对于空间中的一条直线L,以点A(x1,y1,z1)和向量v(a,b,c)表示, 直线的斜率等于 m=b/a 6.平面的法向量公式: 对于空间中的一个平面Ax+By+Cz+D=0,其中A,B,C不全为0,平面 的法向量等于 N=(A,B,C) 7.平行向量的判断: 对于空间中的两个向量v1(a1,b1,c1)和v2(a2,b2,c2),如果v1和 v2平行,则有 a1/a2=b1/b2=c1/c2 8.垂直向量的判断: 对于空间中的两个向量v1(a1,b1,c1)和v2(a2,b2,c2),如果v1和 v2垂直,则有 a1a2+b1b2+c1c2=0 这些公式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它们的应用范围广泛,例 如求解点、直线、平面之间的距离关系、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或垂直、求解平面的法向量等。通过应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代数计算来得出 几何关系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空间中的几何学。同时,这些公式也为

高二 解析几何常用公式大全

第三部分 解析几何常用公式、结论汇总 1. 斜率公式 2121 y y k x x -= -(111(,)P x y 、222(,)P x y ). 2 .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3. 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 21212||,l l k k b b ⇔=≠; ②1 2121l l k k ⊥⇔=-. (2)若1111 :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 12222 ||A B C l l A B C ⇔ =≠; ②1 212120l l A A B B ⊥⇔+=; 4. 夹角公式 (1)21 21 tan | |1k k k k α -=+. (111: 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 1212 tan | |A B A B A A B B α -=+. (1111 :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 1、 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2、 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注意点:x,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3、 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οο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οο 4、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0 )y ,x (F b kx y 消y:02 =++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5、 若A ),(),,(2211y x B y x ,P(x,y)。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222 1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6、 若直线l 1的斜率为k 1,直线l 2的斜率为k 2,则l 1到l 2的角为),0(,π∈αα

适用范围:k 1,k 2都存在且k 1k 2≠-1 , 2 11 21tan k k k k +-= α 若l 1与l 2的夹角为θ,则= θtan 2 1211k k k k +-,]2,0(π ∈θ 注意:(1)l 1到l 2的角,指从l 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l 2所成的角,范围),0(π l 1到l 2的夹角:指 l 1、l 2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2)l 1⊥l 2时,夹角、到角= 2 π 。 (3)当l 1与l 2中有一条不存在斜率时,画图,求到角或夹角。 7、 (1)倾斜角α,),0(π∈α; (2)]0[,π∈θθ→ →,,夹角b a ; (3)直线l 与平面]2 0[π∈ββα,,的夹角; (4)l 1与l 2的夹角为θ,∈θ]2 0[π,,其中l 1//l 2时夹角θ=0; (5)二面角,θ],0(π∈α; (6)l 1到l 2的角)0(π∈θθ,, 8、 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