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1)

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1)

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1)
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1)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双塘中心园孙爱导读: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具有多通道性。5—6岁儿童对物体的知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

触觉、嗅觉、听觉多通道参与进行的。第一次知觉到笔者所提供的造型不同的静物时,儿童为了能看清后面被遮住的笔筒,都跑到展示台前去看清楚。几乎每个儿童都亲自把瓶子和笔筒拿起来观察、触摸、感受,再作画。“静物写生”中儿童着重表现其知觉到的物体特点,力图反映物体比例、空间遮挡关系,其知觉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和个人倾向性,他们通常厌烦按物体原貌一成不变地写生,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极大的束缚。

对艺术思维来说,知觉是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审美心理意象是事物在儿童头脑中所形成的带有情感性的表象,其中必然融人了主体的情感。如小陆在“我和妈妈”的画中表现出的爱母之情:“我最喜欢妈妈了,她长得胖,喜欢戴帽子,喜欢化妆,我看她跳绳减肥。”在画“跑得很快的人”时,儿童很在意能凸显运动感的细节。如胳膊与腿的摆动、身后像风一样的斜线、流出的汗、随风飘动的辫子、人物前后跑动的关系、表情等。儿童的知觉受其自我中心主义心理的影响,促使他们只画他们所注意或关心的事物,而忽略或简化其他部分,即通过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审美意象。儿童的画是相对概念化的,却又包含对感性世界的敏锐观察和自我解释,在基本抽取出事物比较显著的审美特征的同时,能敏锐地捕捉到事物的某些细节,同时受其客体永久性观念的影响,会主动把事物不完全的部分补足。例如小宗在画“我乘公共汽车”时,不仅把公共汽车画成长方形,里面站着很多人,而且要画出“汽车冒出的烟特别难闻”。

二、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反省

儿童会对通过知觉获得的审美心理意象进行心理加工与改造。这一心理加工与改造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反省过程,它包括体验和对信息的形式分析两个方面。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反省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3次绘画活动完成的,主题分别是:“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快乐的节日”“刮大风的时候”。主题一、二是探究儿童反省中的体验状态,主题三是探究儿童如何将体验过的事物作艺术形式上的分析,采取何种策略、通过哪些算子①来表现题目所蕴涵的内容,从而完成绘画活动。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反省是对审美心理意象再创造的过程,具有直觉性、无意识性、情感体验性等特征,并表现出敏锐而丰富的通感与

想像能力。学前儿童思维受到的牵绊和束缚比成人少很多,加之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的想像自由、大胆。凡高说:“真正的画家是受心灵指导的,他们的心灵,他们的头脑,并不是画笔的奴隶,而是画笔听从心灵和头脑的指挥。”儿童的情感体验源于生活情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在儿童的初级发育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绘画是儿童对事物有了深刻体验后,表达或宣泄情感的一种自由而又平凡的方式。儿童通过绘画体验世界既加深了对外界视觉对象的印象,使审美心理意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热情,促使其进行创作,在绘画结束时会产生满足感。例如小胡在“开心(不开心)的事”的画中表现出:“我想吃肯德基时,妈妈笑眯眯地答应我,但是爸爸瞪着眼睛、竖着头发不同意!”这就是一种复杂而生动的情感体验。

儿童的反省过程是对审美心理意象的一种直觉式的再创造过程。这种直觉能力与儿童积累的生活经验直接相联。儿童在作画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考虑和犹豫,通常是直接作画。当问及为什么要用这些事物表达某个事件时,不少儿童回答:“就想这样画。”儿童比成人接受的概念性教育要少得多,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通过直觉的创造性、灵活性和丰富的体验感受,对已有的审美心理意象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艺术创造的主动性。这使得儿童作画过程中所用算子较丰富,画面空间较开阔,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不拘泥于固定的图式,而能创造性地变化图形。如在“刮大风”的绘画活动中,他们用长短不一的斜线或曲线表现狂风,用缠绕在一起的线团表现龙卷风,夸张因“刮大风”而带来的物体状态的变化,如房子、大树歪倒了,麦当劳的牌子、树叶、人、柳条、汽车,甚至小朋友的牙齿等都被吹到了天上。

儿童的通感表现敏锐丰富。如儿童画“游泳”这个主题时,会边给大海涂蓝色边说:“好冷啊!”又如儿童对不同绘画作品的解释:“太阳被冷风一吹就会变成月亮”“绿色的太阳会让我们感到清凉”等。儿童的绘画创作是其深层心理中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相结合而成的一股创造动力推动的结果。这股创造动力使儿童产生不自觉地绘画创作的冲动,形成种种绘画行为。在艺术思维活动中,儿童没有任何功利性,无拘无束,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投入地与画面事物同喜同悲。

三、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

绘画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绘画作品。儿童对事物的知觉和体验,必须通过运用纸、笔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造型、设色、构图等艺术语言才能形成绘画作品。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一次绘画材料选择活动和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绘画主题分别是:“动物世界”“秋天来了”“我在游泳”“七个小矮人的房子”。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制作是儿童借助于工具材料,伴随着语言和动作将审美心理意象物化的过程。制作中也有反省,儿童喜欢构图胜于涂色,并一次性完成制作。

5~6岁儿童喜欢使用记号笔和油画棒在纸上作画。研究起始阶段,研究者给儿童提供了记号笔、签字笔、毛笔、墨汁、油画棒、水粉等绘画工具材料,30名儿童全都选择了用记号笔勾勒线条,用油画棒涂色。问及原因,他们的回答是:“签字笔太细了,记号笔粗粗的,画出来好看。”“水粉是用来刷背景色的。”“我喜欢用油画棒,油画棒有好多漂亮的颜色。”与涂色相比,儿童更喜欢构图。研究发现30名儿童中,有22名儿童选择了用记号笔构图之后,再重新创作另一幅作品,占总数的73.33%,有8名儿童构图之后给作品涂色,占总数的26.67%。问及原因,大多数儿童的回答是:“我喜欢用记号笔画画,我可以连着画好几张呢,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涂色太麻烦了,要全涂满太累了。”涂色通常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劳动,费时费力,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对于意志较薄弱、兴趣易转移的儿童来说的确是一件苦差事。

儿童的艺术制作过程往往伴有丰富的语言与动作。例如小唐在画“动物世界”时说:“我每次去动物园都会去看狮子。这个狮子在跑,你看,它跑起来是这样的……”说着,小唐就双手双脚上下交错舞动起来。在画“秋天来了”时,小张说到“风婆婆在呼呼吹”时,把双手放在脸颊上发出“呼呼”的声音;小陈说到“树叶落了,飘啊飘”的时候,会舞动双臂,左右晃动身体。在一气呵成的绘画创作中,儿童的语言、动作是对作品内容的有力补充,使作品变得更为丰满。语言、动作之所以对艺术思维有所帮助,就在于它能在艺术思维展开时把个体因知觉而体验到的审美心理意象激发出来,不仅不会影响绘画活动,反而会使他们的创作更加投入、充满乐趣。

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儿童的绘画是他们的知觉与情感的物化形态,他们将自己对外物的知觉与情感通过绘画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传达给他人。如在开展绘画活动“我在游泳”时,小杨站起来,划动双臂模仿游泳的样子:“我会游泳,是这样游的……”然后接着画。

儿童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有新一轮的反省,他们有时会依据自己构思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以致最后的作品与预先的设想不一样。如在画“七个小矮人的房子”时,小崔说:“我要给七个小矮人造一个大蛋糕房子”,于是他画了一个圆圈,看了这个圆两秒钟后,他又改变了决定,要造一座西瓜房子。随即他在西瓜的顶部画了瓜藤,给西瓜房子开了窗户、门,安了音乐喇叭,并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了西瓜的纹路。儿童在绘画中几乎都自言自语地解说着自己的创作,他们通过内心体验、动作、语言一步步呈现艺术思维过程。只有用心倾听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语言、观察他们的动作、欣赏他们作品的展现过程,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绘画、理解儿童的心灵。

四、促进儿童艺术思维发展的教育建议

首先,应提供各种艺术感知活动,丰富儿童的审美心理意象。艺术感知活动是儿童通过体验生活、参加绘画活动,形成对客观世界和艺术作品的敏锐感知的过程。教育者应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欣赏自然风景、图书、名画,参观画廊、美术馆,适时举办儿童作品展览会等,丰富儿童的审美意象、发展其想像力。

其次,应给予儿童宽容自主的绘画心理空间。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儿童艺术思维的结果,是其心灵的表白。教育者应尊重儿童,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其个体的需要。”成人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和观念评价儿童的绘画,而应给予他们自主独立的作画空间,用宽容的心态欣赏、理解儿童的绘画作品,并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支持、鼓励与赞扬。

第三,应关注儿童绘画创作的过程,引导其通过想像、体验再造审美心理意象,并提供多种方式,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为儿童制作绘画作品文件袋。保存儿童的绘画作品,有助于教育者识别每个儿童独特的兴趣和风格,也为儿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提供了机会,并通过作品的展示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注释:

①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学派认为问题解决过程是对问题空间(ProblemSpace)的搜索过程。人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对它进行表征,也即构成问题空间。在解决问题中以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状态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称为“算子”(operator)。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要利用各种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然后经过各种中间状态,最后逐步达到目标状态,解决问题。参见:王蛙,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81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双塘中心园孙爱导读: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具有多通道性。5—6岁儿童对物体的知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应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重视鼓励儿童观察生活,学会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感受;寻找探索适合儿童运用的表现形式,形成有地域特点的特色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表现能力。 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艺术教育关系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异向,关系民族精神的塑造。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拥有童心,重视儿童美术教学的规律,从旧教育论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吸收成功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儿童美术教育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儿童在他们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思想活动。这实际上会扼杀儿童的创造性,阻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渗透人性化发展的理念,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重视儿童的尊严,就应为儿童的美术活动营造合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被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看待,每个儿童都受到尊重。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特别是一些在教师心目中捣乱的、落后的学生,克服传统教育中只重视部分优秀学生的不良现象。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自尊,在学习中能提出自己的思想看法。 杨景芝在《新世纪课程的改革中的新理念》中指出,“教育倡导尊重儿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艺术上重视个性发展,发展艺术表现的多元性。教学结果体现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多种答案,没有惟一的标准。” 而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可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潜能。据侯令的《怎样理解文化》,“儿童在10岁以前都具有创造符号表达认识和情感的潜能,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通过认识和感知启发,开启人的艺术创造潜能。”二是多角度地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从艺术心理来讲,多种思维都有助于儿童艺术活动,其中最主要和具有创造性的是直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给儿童一定题材,并提出相关创作要求。学生则针对题材和创作要求,集中精力,设想出多种方案,其中包括不同的人物造型、线条的各种变化及色彩变化等,再专注于其中的一个方案进行创作,由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儿童的“多智能素质”。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发现了自我多元智能的可塑性,并使每个人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由于美术不是单一地发展视觉空间智能,同时还可以发展语言文学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各方面的智能,并能使学生成为自然观察者,因此,可以进行综合课的设计,例如,可以借上《春天》的生态教育探索课的机会,让儿童到森林公园里,闻空气中的气味。听鸟叫,拣树叶,观察环境,继而进行美术创作。

【儿童画画学习】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

【儿童画画学习】儿童画元旦画图片 大全 【--元旦节】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欢迎阅读。 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1 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2 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3 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4 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5 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6 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7

儿童画元旦画图片大全8 【相关阅读:元旦】 起源变化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

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已经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

儿童绘画技法大全

1.什么是儿童画?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按照本人的想象,利用笼统、色彩进行创做的绘画。它是儿童对客不雅观事物的感应感染和表示自我认识的创制性行为。虽然儿童的绘画技巧笨巧粗朴,思维简单,认识全面,缺乏理性,但儿童正在绘画别传达了他们对夸姣想象的逃乞降对斑斓天然的感应感染,表示出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画充实地表示了儿童的本性和创制力。(图1) 3.儿童绘画创做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类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客观感应感染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手艺规范的束缚,是儿童天然、实正在感情的透露,因此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平面化,笼统化、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外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或许自正在弯曲,肆意加长或缩短。可以或许正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庞大鼻孔,也可正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可以或许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制出五颜六色、外观奇特的建筑物。儿童画外的那类笼统言语,是笼统和感情的统一。那些奇思遥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另眼相看。 (2)儿童画具有丰硕的想象力。儿童把不应时空里的事物同时呈现,把喜爱的物象拟人化。他们画地球与月亮握手,画蓝天白云间的彩虹上有寡多的朋朋正在逛戏,画太阳公公向月亮婆婆问候…他们能把想象取现实联系正在一路,把有生命和有生命的工具组合正在一起,表示了丰硕的想象力。(3)儿童绘画做品构图的随便性。儿童画的构图没有成年人那样多的法则和限制性。正在画面放置上,既不考虑画面外的平衡对称,也不考虑画面的对比和协调。有时他们会边画边挪动视点,有时会动弹画纸反反连系表示,有时正在画纸上尽情地画,曲到有处可画为行。那类自正在随便的画面,表现出画面构图的多样化。 (4)勤恳逃求成人审美趋向。儿童随春秋的删加,学问和经验逐渐丰硕,审美程度也不竭提高,起头逃求成年人的审美标准,进修用成人绘画技法和表示形式来进行本人的绘画,那一期间,需要对他们当令地加以指点,使他们的绘画随本身的成长而逐渐成熟起来。(图2) (1)涂鸦期(1~3岁):少儿拿起画笔画画,取其说是画,不如说是玩。有目标地乱涂乱画,是少儿基于对笔的乐趣,也是少儿对自我的发觉。少儿的涂画是有法则和不受客观影响的,那是人绘画能力的最迟表示。那一期间是儿童绘画的萌芽形态,需要老师细心地察看和耐心培育。老师当积极参与儿童的绘画逛戏,多与儿童进行交换,与儿童配合正在“涂鸦”外做绘画游戏,使儿童创做的有意义图形成为有内容的符号图形,及时改换少儿利用的色笔,激发少儿对色彩的乐趣。(图3) (2)趣味期(3~6岁):那一期间的儿童试图用图形来表达思维外感知的具体事物,儿童正在幼儿园接管了初期绘画教育或是受同龄伙伴的影响,起头可以或许利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思惟狡计。但那一期间孩子的脑和手还不能协调,所画出的物象颇为夸张,表示出儿童强烈的客观感应感染和表示愿望。儿童趣味期做品的特点是:单纯,简单,线条不流利,笼统近似于符号。正在那类情况下,老师要给孩子创造绘画情景,给他们准备好绘画工具,并教给他们利用各类工具、材料的体例。为了成少儿童的察看力,理当让孩子多参与各类活动并多接触大自然然。寄望培育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时地对儿童进行表彰和激励,让儿童连结对绘画的浓密乐趣。(图4) (3)制制期(6~8岁):线条变得较为流利,表达认识的能力有所提高,以自我为焦点的表示愈加表现正在画面上,喜好鲜艳的对比用色。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2008-03-31 21:55:21| 分类:理论探讨 |字号大中小订阅1.什么是儿童画?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它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表现自我意识的创造性行为。虽然儿童的绘画技巧稚拙粗朴,思维简单,认识片面,缺乏理性,但儿童在绘画中传达了他们对美好想象的追求和对美丽自然的感受,表现出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画充分地表现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图1) 2.儿童绘画创作对儿童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儿童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没有掌握运用文字表情达意之前,绘画创作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不受拘缚地运用绘画工具,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儿童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绘画创作是儿童创造性地再现他们感知到的美好事物的媒介。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表现出来,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儿童绘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作才能。有资料表明: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

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儿童绘画创作能促成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儿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 3.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可以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巨大鼻孔,也可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可以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造出色彩斑斓、外观奇特的建筑物。儿童画中的这种形象语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这些奇思遐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刮目相看。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如何赢得“我们的明天”这场比赛 “我们的明天” 这又是一个积极的主题。也就是说,不宜表现消极的内容,如环境污染、战争、虐待动物、学习压力大等等……!反过来想,即使今天有很多很多的不如意,这些不如意也绝对不是昨天的人们期盼的,人们在描绘“明天”时,都会满怀美好! 再从字面上看,前面的“我们”肯定指是比赛的参加者——一定是比赛参加者发自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而不是大道理、空幻想!而“明天”绝对不是明天,而是我们可以看见的未来,所以要表现的内容既不能完全照搬现实,也切忌简单的“上天入地下海”! 到底该如何呢?我们就把本次创作视为一场球赛,将其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分别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两个角度切入。 上半场:仰望星空——大胆想象、放胆表现 从想象的角度来说,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只要你敢想,一切皆有可能!抬头仰望型高空,它带给人类无限的遐想。虽然人类的足迹紧紧抵达过月球,虽然人类的踪迹刚刚跨出太阳系,但是,人类的想象造价数十万年前就充满了整个宇宙! 大胆的想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应该为创作者的想象设定答案。 但是,无论怎样的想象,从造型艺术的角度,都需要具体地表现出来,否则,我们在这儿的探讨毫无意义。而具体的表现靠什么?不外乎造型、色彩和合适的表现材料—— 1、大胆的表现造型 所谓造型,当然就是画出某种样子了!到底要画出啥样子呢?肯定是很“像”的样子,也就是作者新政形象的“镜像”。这个“镜像”千万不要刻意追求“照相”式的“像”,而应该追寻自己内心的“像”。儿童绘画创作更应该如是。 内心的“像”源自创作者内心的感动。不应该告诉儿童画什么,而应该以自己的感受启发儿童自己的感受,进而帮助他们以合适的造型完善这种感受,也就是表现内心的“像”。 不同年龄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源于孩子的心理差异,是不可随意逾越的(属于万分之一的特殊儿童除外)。 一般来说,六岁到九岁左右的儿童不可能画出极富立体空间效果的作品,也不可能画出照相般的“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创作者而言,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融入其中,就是巨大的成功。这个年龄的儿童期望准确地画出照相般的“像”,但是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依靠逻辑推理和联想关系把握空间和时间。这个年龄段儿童的造型是“点”的组合,也就是自己视觉感受的罗列。而这种罗列带来的恰恰是艺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一、标题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使 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 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基础素描学习和色彩基础知识认识与学习;特别 注意学习简单色彩绘画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等;力求能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和更好的教育幼儿。 四、参考课时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共计66学时,安排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学时,第一学期17周,第二学期16周,共计66学时。 五、总学分 4学分 六、课程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具有比较系统和比较扎实的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能力。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为 将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打下专业基础。

七、设计思路 在《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遵循“学以致用”的能 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下幼儿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设置仿真 实践操作任务,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任务、项目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 为学生可感知的对象,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知幼儿的 绘画的特点,掌握绘画的方法,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把工作实践作为课程体系展开的起点,让学生进入工 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 者的角色转换。由于鲜活工作场景的刺激,中等职业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责 任感和价值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1、校园合作,共同建设 本课程建设的合作企业是天津市蓟县大地幼儿园、天津市蓟县童话之城双 语幼儿园、天津市蓟县金贝星光幼儿园。合作企业在课程建设中提供了幼儿园 教学的数据和资料,参加多次课程设计论证,幼儿园专家作为课程组主讲教师,担任相关教学做一体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接受专任教师到幼儿园调研、实践,校园双方合作开发研究项目。 2、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团队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开放性教学项目,应用角色扮演、案例 分析、仿真模拟操作、现场教学、实战对抗、启发引导等多元化教学法。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共设计了十个项目,各学习项目的学时和课程内容选 取依据如下:

一岁儿童绘画图片作品

一岁儿童绘画图片作品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3一6岁儿童绘画图片作品 儿童绘画的造型,是在他们自己的直观感受支配下进行的,缺少比较理性的分析,还常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下面是整理的3一6岁儿童绘画图片作品,供大家参考。 3一6岁儿童绘画图片作品欣赏 美术教案《疯狂星期二》 【活动目标】 1、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绘画感受想象力的神奇和美好。 3、能表现动物的特征和完整构图。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A4纸、油画棒、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一起分享的绘本《疯狂星期二》吗

幼:记得 师:这本书说了什么故事 幼儿发言,教师随机根据幼儿内容展示PPT 二、分享自己喜爱的动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疯狂星期二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本书,那么有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不会飞的动物。它会在星期二发生什么疯狂的事情。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随机出示动物形象 三、引导幼儿发现构图特点(动物飞在天上,与平时构图位置不同) 师:你们的星期二听起来真疯狂,那么它们飞起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它们飞起来以后看见了屋顶、小鸟、白云…… 四、共同完成图片 师: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小兔,它在疯狂星期二这天也飞起来了,它飞起 来以后和白云、彩虹一起开心的玩耍,那么能请你们一起帮我完成这幅画吗幼:可以 师幼共同完成画,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物的位置。

五、幼儿独立完成绘画 师:谢谢你们帮我完成了我的画,现在用你们能干的小手画出你们心中的疯狂星期二吧。

儿童绘画创作教学的感想

儿童绘画创作教学的感想 发表时间:2013-12-06T16:18:41.170Z 来源:《教育学》2013年11月总第60期供稿作者:张庆 [导读] 绘画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张庆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河实验小学333000 摘要:绘画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辅导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要以尊重儿童的天性,诱发儿童天性的原则,启发孩子的自信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儿童画展现出儿童的纯真无邪、自由烂漫。 关键词:儿童绘画创作兴趣培养 绘画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与成人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我就恰恰抓住了这一点来进行儿童绘画创作教学,不断地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发挥他们的创作潜能。 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谈谈对学生进行创作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正确认识和评价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作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与成人绘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认识和评价方法也是不同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绘画。儿童绘画常常不受绘画常理的约束,直线可能画成曲线,红太阳可能画成黑的,甚至天地不分。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说他画错了,否则你就扼杀了儿童的创作兴趣。 在评价儿童绘画作品时,我认为首先要多表扬、激励学生,指出不足之处,语言要委婉。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记得曾经有位学生画了一幅海底世界,上面有条鱼画得非常奇怪,人头鱼身体,脸上笑眯眯的,经过这位同学的一番解释,我的心被震撼了。他说他整天的上课,做作业,双休日还得学这学那,真是太累了,非常羡慕大海的鱼儿们,多想变成一条小鱼,自由自在地在大海里游玩,这就是儿童心中的世界。 其次,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及自我评价,使教师更好地认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更能让学生之间及学生自身增进认识。 最后,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多元化,因人而异,允许多种说法的存在,不求一种解释、一种答案。 二、注重提高儿童绘画创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经常是开始画得还一板一眼,画着画着就乱七八糟、七涂八抹,画不下去了。针对这一普遍现象,老师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下去的话,他们对画画的兴趣将逐渐减退。 针对这一现象,一是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从而增加兴趣和信心。二是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用画笔来描绘心中的世界。如在辅导命题画《我的生日》时,首先我放了一段过生日的录像,配以生日歌,让学生进入到过生日这种欢乐气氛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过生日的情景或者打算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日,然后分别说给大家听。有的说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顿美餐;有的说非常想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庆祝;有的想进行一次野炊;还有的想独自一人享受一天的自由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由原来的脑子一片空白,变得素材充足,创作兴趣与激情大大提高。 三、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索取是创作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描述、表达、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所以必须精心引导学生从自身周边生活开始,细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不引人注意而又新奇有趣的事物。这样,儿童在创作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感觉有东西可画,不会让人感到画出来的画面空洞,没有主题,没有内容,而是有一种激情,有一种冲动,有一种感情色彩在里面。 例如《变了样》一课可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乡村或城市的变化,特别注意观察一些有意义的,变化较大的事物或形象,如:草房——楼房,土路——柏油路,土山——果树山等。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收集资料、图片等,既让学生有了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感,又让画笔有了施展的天地。 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 创作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涂抹,不刻意地告诉他去画什么,怎样去画。这种方法对于创作的独特性非常有效,且视野广阔。 我认为美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与众不同、个性独特。但有的家长认为是“乱”画。但恰恰是这种“乱”画,使他在省绘画创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其实,在大人眼中所谓的“乱”,正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体现,他所表现的正是他的想法,他的感受,那就是最美的,这就足够了。不应象有的家长那样,去阻止,去斥责,去批评,而应鼓励他们去“乱”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 总之,在辅导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要以尊重儿童的天性,诱发儿童天性的原则,启发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大胆而又自由地去涂抹、模仿和想象。不要用“准”和“象”的尺度来衡量一幅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儿童画展现出儿童的纯真无邪、自由烂漫。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 理发展规律;应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重视鼓励儿童观察生活, 学会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感受; 寻找探索适合儿童运用的表现形式, 形成有地域特点的特色 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表现能力。 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艺术教育关系一个社会 的价值导向和人 文异向, 关系民族精神的塑造。 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儿童美术教育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拥有童心, 重视儿童美术教 学的规律,从旧教育论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吸收 成功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笔者认为,当前儿童美术教育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儿童在他们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思想活 动。这实际上会 扼杀儿童的创造性, 阻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渗 透人性化发展的理念,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重视儿童的尊严,就应为儿童的美术活动营造合适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人人平等,每个儿 童都被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看待, 每个儿童都受到尊重。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特别 是一些在教师心目中捣乱的、落后的学生,克服传统教育中只重视部分优秀学生的不良现象。 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自尊,在学习中能提出自己的思想看法。 教育倡导尊重儿童。把学生作为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艺术上重视个性发展, 教学结果体现多种形式, 多种角度,多种答案,没有惟一的标准。” 而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令的《怎样理解文化》, 中要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 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从艺术心理来讲,多种思维都有助于儿童艺术活动, 有创造性的是直觉、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童一定题材,并提出相关创作要求。 学生则针对题材和创作要求, 案,其中包括不同的人物造型、 线条的各种变化及色彩变化等, 行创作,由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儿童的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 智力不是一种单 一整体的能力, 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 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发现了自我多元智能的可塑性, 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由于美术不是单一地发展视觉空间智能, 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各方面 的智能,并能使学生成为自然观察者,因此,可以进行综合课的设计,例如,可以借上《春 天》的生态教育探索课的机会,让儿童到森林公园里,闻空气中的气味。听鸟叫,拣树叶, 观察环杨景芝在《新世纪课程的改革中的新理念》中指出, 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发展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认可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潜能。 据侯 儿童在10岁以前都具有创造符号表达认识和情感的潜能,在教学 通过认识和感知启发,开启人的艺术创造潜能。 ”二是多角度地 其中最主要和具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给儿 集中精力,设想出多种方 再专注于其中的一个方案进 多智能素质”。心理学家加德纳 而 是由多种 并使每个人 同时还可以发展语言文学智

【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 1一6年级画画图片大全

【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1一6年级画画图片大全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欣赏 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1 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2

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3 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4 小学三年级美术画画素材5 走进美术馆 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人类文化的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应运而生。美术馆具有展览、典藏、研究以及公众教育的功能,它保存着人类智慧、心灵的结晶,除保护和研究人类文明的珍品外,美术馆设有各种展示和展览活动,向人们传播知识、启迪人们的心灵,促进艺术普及,提高公众审美水平,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日益提高,人们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走进美术馆,亲近艺术品、欣赏艺术品,甚至研究、了解它们,成为现代社会享受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旨在将美术学习和审美素养的提高,由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了解各类美术馆的功能和特色,使他们获得一种美术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亲自置身美术馆直接与艺术品”对话”,实地感受其艺术魅力,对学生了解艺术品,形成良好的视觉审美感受,有着积极的意义。本课将美术学习与社会活动融为一体,在实际的活动中,使学生掌有机化学实验握学习方法,适应社会和社会交往等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材以不同种类的美术馆为线索进行呈现。第一部分,展示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上海美术馆”“法国卢浮宫”等中外著名的美术馆及其特色馆藏作品。目的让学生对美术馆这一公众设施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由于版面限制,教科书只能”以点带面”,不能详尽地解释,教学时教师应作必要的补充。另外,如果学校所在地有美术馆,教师更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本地区美术馆的了解作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去认识和实践。第绿色蝈蝈分段二部分,网络美术馆,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各大美术馆也纷纷建有自己的主页,各种主题的艺术网站也很多。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引导学生去探寻、

浅谈儿童画创作分析

浅谈儿童画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儿童画创作是一个重点。儿童在绘画方面有其独到的天性,从充满童趣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儿童对生活的理解认识以及借此表达出的情感和意识。所以儿童画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儿童画的创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儿童画教学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下面浅谈儿童画创作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尊重个性 美术课堂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许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技术是艺术中的关键因素,技巧越高,作品就越好。看到孩子的作品只是一味的看技法,只想让孩子马上就出现干净,整齐,布局合理,内容充实的画。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儿童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与创造力,所以在美术创造恬动中只有解放他们,强调个性表现,提倡别出心裁,才可能促使儿童生产创造力。孩子的画和他的年龄特点,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不去让孩子接受那些与自己年龄不符的东西,孩子自己心中有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世界,让他们大胆发挥大胆表现,我们会发现孩子的世界非常精彩。鼓励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儿童画创作不要用成人的创作规律去要求,不要过多的讲解什么主题、构思、表现手段、绘画语言等,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而产生一种惧怕感。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画,甚至是随意的涂鸦。不要轻易的指责批评,这时画好与画坏并不重要,让学生克服不会画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完成创作绘画练习。 二、创造情境,激发想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人胜的事情。”

儿童画的教学内容应是丰富、生动而又有趣的。从内容的选择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一位美术教师设计了一堂课:引导孩子想像自己来到了外星球,由于语言不通,只能用绘画手段告诉外星人自己从什么地方来,吃什么等。面对这样的命题,孩子们感到新奇而兴奋,很快开动脑筋完成了一幅幅动人的作品。比如教《海洋怪兽》一课,让学生把自己事前准备的怪兽图片剪下来贴在黑板上,教师补绘上海藻等,共同完成一个“海洋怪兽之旅”,便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将创作的主题范围明确的告知学生,让他们围绕比较具体的、让他们可认知的形象进行想象。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联想、畅想、猜想等。例如《好大的向日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猜谜语“圆圆的脸儿围着太阳转,追到东,追到西,它的籽儿大家都爱吃”为引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开展教学;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雨时的各种声音让学生进行联想;在儿童画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用这些游戏,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才能使学生充分的激发兴趣发挥想象。选择合适的情境,便于激发起学生的想象。 三、引导发现,进行思维发展 儿童画是儿童反映自身生活的主要体现,是本能的活动。如果没有产生强烈地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也就不会产生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绘画。观察是发现的基础,发现则是观察的升华,观察和发现在绘画中尤其重要。在教学辅导中,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征,并记忆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更要教会孩子去发现,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比较,去提炼,去想象。,在美术教育中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儿童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能力的基础,能很好地训练儿童的观察力,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擦亮儿童的心窗,创造美的天地,放飞儿童个性之梦,培养儿童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4.图式期(4、5岁)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_美术画画图片大全小学

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_美术画画图片大全小学 在教三年级学生学儿童画时,就应帮助儿童丰富感知的表象体系,帮助建立立体的的形体意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欣赏 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1 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2

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3 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4 三年级学生学画画绘画图片5 《汉字的联想》教案 目标预设: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难点: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猜一猜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已经是简化的汉字了,简化汉字之前是繁体的汉字。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汉字最初的形态呢?让学生思考再回答。 那我们就先来猜猜这几个古代文字是什么字?(课件展示字谜图片)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象形文字,远古时候的人们看到什么就根据他所看到的用简单的图画线来表示,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文字就叫象形文。这些象形文是刻在甲骨上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叫它甲骨文。(课件展示甲骨文图片)

这些甲骨文就像在画图画一样,今天我们也学学古人的方法,用图画来装饰我们的文字。 二、讲授新课 1. 看一看:让学生欣赏一些现代的文字装饰图片,了解生活和文字紧密相连。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创造文字的时候,就得到生活和大自然的启示,无论象形还是会意,文字和世界万象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再来欣赏一些装饰美术字的应用,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举例在哪看到这样的字? 2. 学一学:教师讲解方法,学生体会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装饰美术字,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些联想的基本方法吧,文字的联想主要有三种方法: (1)字意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用联想到的物体代替汉字的某个笔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部分)作业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部分)平时作业 第一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性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2、美术创作:是指儿童依据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儿童自身掌握的美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儿童美术的特点。 答:时间性与主体性、审美游戏性、直觉性。 2、简述美术创作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答:(1)开阔视野,发展儿童创造性的审美能力。(2)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3)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4)发展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儿童全脑功能与一般智慧的发展(5)帮助儿童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3、简述幼儿园艺术教育目。 答: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包括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三个方面。 4、简述艺术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中的儿童美术创作的观点。 答:(1)美术创作是儿童美术教育的范畴(2)美术创作是儿童情感表达的需要(3)美术创作是需要技术支持的(4)美术创作是儿童个性化特征的体现(5)美术创作强调儿童的“创造”。 三、简析题 1、简析美术创作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答:(1)开阔视野,发展儿童创造性的审美能力。(2)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3)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4)发展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儿童全脑功能与一般智慧的发展(5)帮助儿童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2、简要说明你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教育目标的理解?

5年级美术画画图片素材:6年级美术画画图片大全

5年级美术画画图片素材:6年级美术画画图片大 全 5年级美术画画图片素材1 5年级美术画画图片素材2 5年级美术画画图片素材3 5年级美术画画图片素材4 5年级美术画画图片素材5 鲜花送老师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设计漂亮的花瓣造型。 教学难点: 把一片片花瓣组成一朵花。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带领学生观察各种植物,并能对各种植物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用来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如旧挂历、吸管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问:每年的9月10日是什么节? 老师教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师,那你想怎样来感谢老师呢?(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找出感谢老师的方式,强调如果自己动手制作礼物,老师会更高兴。) 出示范例:我们亲手制作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老师更有意义。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图片,分析其外形、颜色,主要是花 瓣的形状,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各种形状的花瓣。 2、试着用各种纸材画画、剪剪各种形状的花瓣。鼓励学生发挥 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好看的花瓣。制作时鼓励学生 使用重叠剪的方法。 3、花瓣设计好了,怎样才能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朵花?并让花茎站立起来?小组讨论,并试着组合一下,看你一组想的方法最多、最巧妙。 4、互相交流好的方法,用更多的方法制作出更美的花。 三、讲评:让学生谈谈创作的体会,介绍一下本组是怎样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制作出这么好看的花的。 布置回家搜集适合表现植物的废旧材料。观察更多的植物造型。 猜你喜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