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门诊部 建设标准

综合门诊部 建设标准

综合门诊部建设标准

一、选址布局

1. 综合门诊部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空气质量良好的区域。

2. 门诊部应按照医疗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包括接诊区、检查区、治疗区、留观区等,各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独立,并有良好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3. 门诊部的出入口和通道应满足人员和急救车辆的进出需求,并设有明显的指示标识。

二、建筑面积

1. 综合门诊部的建筑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 各功能区域的面积比例应合理,以满足实际医疗需求。

3. 建筑面积应包括医疗设备、办公、接待、候诊、检查、治疗、留观等区域,并设有相应的辅助设施。

三、建筑标准

1. 门诊部的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安全、防火、环保等符合要求。

2. 建筑内部装修应简洁、明亮、易于清洁,符合医疗环境要求。

3. 建筑外部应设有绿化带或草坪,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四、医疗设备

1.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等。

2. 医疗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其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科室设置

1.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科室,包括内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等。

2. 各科室应具备相应的诊疗设备和器材,以满足诊疗需求。

3. 各科室应设有相应的医生出诊时间安排,方便患者就诊。

六、人员配置

1. 门诊部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和护士,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

2. 医生和护士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七、管理制度

1. 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感染防控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等制度。

2. 门诊部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合门诊部 建设标准

综合门诊部建设标准 一、选址布局 1. 综合门诊部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空气质量良好的区域。 2. 门诊部应按照医疗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包括接诊区、检查区、治疗区、留观区等,各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独立,并有良好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3. 门诊部的出入口和通道应满足人员和急救车辆的进出需求,并设有明显的指示标识。 二、建筑面积 1. 综合门诊部的建筑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 各功能区域的面积比例应合理,以满足实际医疗需求。 3. 建筑面积应包括医疗设备、办公、接待、候诊、检查、治疗、留观等区域,并设有相应的辅助设施。 三、建筑标准 1. 门诊部的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安全、防火、环保等符合要求。 2. 建筑内部装修应简洁、明亮、易于清洁,符合医疗环境要求。 3. 建筑外部应设有绿化带或草坪,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四、医疗设备 1.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等。 2. 医疗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其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科室设置 1.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科室,包括内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等。 2. 各科室应具备相应的诊疗设备和器材,以满足诊疗需求。 3. 各科室应设有相应的医生出诊时间安排,方便患者就诊。 六、人员配置 1. 门诊部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和护士,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 2. 医生和护士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七、管理制度 1. 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感染防控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等制度。 2. 门诊部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合医院用房建筑设计规范(门诊部用房)

综合医院用房建筑设计规范(门诊部) 一、门诊部应设在靠近医院交通入口处,应与医技用房邻近,并应处理好门诊内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流线应合理并避免院内感染。(本条主要规定了门诊部在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及其与院内主要功能用房的关系。每天大量的门诊患者来门诊部就医,其交通主要依靠公共交通或私家车,因此,门诊部应临近医院的交通入口处,以方便门诊患者到医院就诊。又由于大部分门诊患者需要到医技科室进行检查和治疗,所以门诊部应与医技用房邻近。) 二、门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公共部分应设置门厅、挂号、问讯、病历、预检分诊、记账、收费、药房、候诊、采血、检验、输液、注射、门诊办公、卫生间等用房和为患者服务的公共设施; 2.各科应设置诊查室、治疗室、护士站、污洗室等; 3.可设置换药室、处置室、清创室、X线检查室、功能检查室、值班更衣室、杂物贮藏室、卫生间等。 三、候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诊宜分科候诊,门诊量小时可合科候诊; 2.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m,两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3.00m。 3.可采用医患通道分设、电子叫号、预约挂号、分层挂号收费等方式。(利用单侧候诊的走道净宽要求不小于2.40m,适当提高了标准。本条第3款反映了现代医院的一些最新发展趋势,如医患通道分设、电子叫号、预约挂号、分层挂号收费等,可供医院设计时酌情采用。) 四、诊查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双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3.0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0m2; 2.单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2.5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00m2。(由于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以及单人诊室在一些新建医院中的广泛采用,原定的诊室标准已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根据近年来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修改。单人诊室的尺寸已考虑了诊室内的一些基本配置,如办公桌、检查床及电脑设备等。)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要求规范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 60 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医 学影像科(放射、 B 超、心电图)、手术室、储血室或者血库 (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 (三)其他:医务科(含病案室、统计室)、护 理部、感染办。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 执业注册,从事临床工作 5 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一个床位平均至少配备 0.88 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一个床位平均至少配备 0.4 名护士,护师占护理人数 30%以上。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各专业科室负责人均为相应专业的主治医师以上 职称的医师,其中临床科室至少有 3 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医师。麻醉科至少有 1 名从事麻醉专业工作 5 年以上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五)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 5%,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例不低于 60%。 (六)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 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2%。 四、建造、设施与环境 医院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造设计、设施应满足诊 疗和管理工作的要求,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卫生 学和美学的要求,创造和谐的就医和人文环境。 (一)医院应有独立楼房,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 离不少于 2 公里。 (二)业务用房的总建造面积= 床位数×100(平方米)。每床平均占地面积不少于 130 平方米,病房每床使用 面积不少于8 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占地面积至少达35%,每 100 床位至少配有 30 个停车位。 (三)各诊室相对独立,使用面积不少于 10 平方米。 (四)医院的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环境保护、放射 卫生、压力容器(如消毒炉、高压氧等)、电梯要经相应 的消防、环保、疾病控制、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检测验收 合格。 (五)建造布局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功能作系统、科学 规划,人、物流向合理,同一层的平面无障碍设置,医疗 区应辅设防滑、防噪音的地面,病房及走廊墙面使用方便 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墙角防尘设计。 (六)急诊科有独立的出入口和回车道,开放式的抢 救环境,急救设备齐备。 (七) ICU 的位置布局合理,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及净化

XX综合门诊部建设运行方案

*****综合门诊部建设运行方案 方案一:在***物业办公楼(***路*号),增设执业地点,以开设分院的形式开展诊疗活动。 方案二:在***物业办公楼(***路*号),设置医疗机构:***社区门诊部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第四部分综合门诊部的标准进行配置。以独立医疗机构委托市中医医院运营的模式开展诊疗活动。 一、功能定位 立足高起点、高品质,定位于打造日照城市社区中医药文化名片,打造***中医医院同质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品牌,将中医药服务落户在社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服务范围及特色项目 承担***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查体与干预管理等有偿服务,并承接公共卫生服务等各项职能。 设置名中医工作室、专家诊室、中医外治区及中医文化展示体验区等特色区域。提供络针疗法、黄帝内针、埋线疗法等针法,热敏灸、雷火灸、督灸、脐灸等灸法,平衡火罐、游走罐、竹罐透药等拔罐法,铜砭刮痧、循经刮痧等刮痧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小儿推拿等推拿、贴敷特色技术。 - 1 -

由中医药专家开具处方,经专业药师审方后,在配送中心进行煎煮,由***社区物业管家送至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审方、调剂、煎煮、配送”一站式专业优质服务。 三、科室设置 设置内科、外科、急诊科、中医科、口腔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诊疗科目。 2.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四、医务人员 根据科室设置及业务需要配置导医人员、中医专家、针灸推拿及理疗中医师、药剂人员等相应医务人员,满足诊疗需求。 五、房屋设置: (一)设中医诊室、外科诊室、急诊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中医外治区(推拿、理疗)、特色治疗室(熏蒸、艾灸)、中医文化展示体验区(精品中药饮片、中药制剂、膏方、茶饮、药膳)、特需诊疗室(VIP)、检验室、CT室、B超室、心电图室、综合服务台、多功能会议室、健康信息管理室、候诊区、男女卫生间、职工更衣室、职工值班室。 (二)每室必须独立。内科诊室10平方米、外科诊室10平方米、中医诊室10平方米、抢救室13平方米、治疗室8平方米、处置室8平方米。检验室28平方米、B超室20平方米、心电图室12平方米、西药房16平方米、中药 - 2 -

关于门诊部、诊所设置的建设标准

关于门诊部、诊所设置的建设标准 在医疗服务领域,门诊部和诊所是广受欢迎的医疗机构类型。它们向患者提供 基本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同时也是医生在社区级别接触患者的主要场所。门诊部和诊所的建设标准是医院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专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标准不仅影响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还涉及到卫生环境、医疗质量、设备和技术等方面。 门诊部和诊所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门诊部和诊所的定义。根据现行行业管理规定,门诊部属 于医院的二级医疗机构或以上机构,主要提供门诊诊疗服务、药物配送和常见疾病筛查等服务,具有开展常见内、外科手术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诊所则是附属于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等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传染病等诊治、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 门诊部和诊所的基本要求 在建设门诊部和诊所时,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结构必须符合工程安全规定,在承受自然灾害和 人为破坏时能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 2.卫生环境要求:医疗机构的卫生环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 安全。门诊部和诊所必须按照卫生和环保要求,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管理。 3.医疗设备齐全:满足医疗卫生行业标准所要求的医疗设施设备齐全, 并且要能够满足实际医疗服务需要。 4.医务人员队伍稳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拥有相应的执业证书和 从业经验,要求医务人员按照排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稳定性、规范性。 门诊部和诊所的分类 门诊部和诊所可以按照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规模、服务形式等不同标准 进行分类: 1.服务对象不同:门诊部和诊所可以为个人服务或企业团体服务等不同 服务对象。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 门诊部 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 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 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与病案资料室.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 〔三〕其他 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 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 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X围工作经历; 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与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 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 ㈠基本设备 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 X光室:X线机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1. 引言 综合医院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设施之一,承担着提供医疗服务、救治疾病、研究医学科学等重要任务。为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综合医院的建设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本文将介绍综合医院建设的标准要求。 2. 建筑设计标准 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建筑面积要求 综合医院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医院规模和功能来确定,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 门诊部分:按照日门诊量确定面积。 - 住院部分:按照床位数量确定面积。 - 手术室、检验室、影像科等技术科室:按照服务需求确定面积。 - 行政办公区:根据医院人员规模确定面积。 2.2 建筑结构要求 综合医院的建筑结构应具备稳定性和耐用性,并能满足后续扩建的需要。建筑结构要求包括承重结构、防震设计、消防安全等方面。 2.3 建筑布局要求 综合医院的建筑布局应合理,能够提供便捷的就医流程和舒适的就医环境。建筑布局要求包括门诊楼与住院楼的连接通道、科室之间的布置等。 3. 医疗设备标准 综合医院的医疗设备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临床医疗设备 综合医院应配备具备基本医疗功能的设备,如心电图机、血压计、血液分析仪等。设备应具备可靠性、精确性和耐用性,能够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 3.2 手术设备 综合医院的手术设备应满足不同手术类型的要求,如手术灯、手术台、麻醉机等。设备应具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

3.3 检验设备 综合医院的检验设备应满足各种检验项目的要求,如化验仪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4. 医疗服务标准 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4.1 门诊服务 综合医院的门诊服务应提供便捷的挂号、就诊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医, 满足就诊需求。门诊服务还应包括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4.2 住院服务 综合医院的住院服务应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和全面的医疗保障,包括病房设施 的配置、护理服务的提供等。医院还应制定住院费用的收费标准,确保患者的合理负担。 4.3 医疗质量管理 综合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医院 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医疗质量。 5. 总结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涉及建筑设计、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等多个方面。只有符合 相关标准要求,才能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也将不断演化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是一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和社区卫生服务于 一体的现代化医疗机构,是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医院 的建设标准对于提高城市医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根据相关资料,综合阐述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要点。 1.整体规划布局 综合医院的整体规划布局应该合理,便于医院的日常运营和未来的扩展。在规划布局上,一般应包括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行政办公区、教学区、绿化及休闲设施等。门诊部应包括综合门诊、专科门诊、急诊等,而住院部则应分为普通病房、VIP病房、手术室等。 2.建筑设计标准 医院的建筑设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以及业界的相关标准,考虑到 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建筑面积、层数、布局等都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儿科病房需要特别考虑孩子们的特殊需求,如设置色彩鲜艳的墙壁、安全 的家具等。 3.通风与空调设施 综合医院的通风与空调设施应当满足医院内各个区域的不同需求。手 术室和病房需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来保持空气新鲜,而办公区需要有恰当 的空调设施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此外,医院还应具备紧急降温设施, 如备用发电机等,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4.水、电、供暖设施

综合医院的水、电、供暖设施应当具备完善的系统设备。特别是供暖 设施,医院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当然,无论是医院的水供应 还是电力供应,都需要具备安全、可靠的设备,以保障医院正常的运营。 5.医疗设备与器械 综合医院的医疗设备及器械是医院的核心资源。建设综合医院需要考 虑各个科室的需求,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医疗器械的选择应当符合 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并具备优良的品质。 6.信息化建设 综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疗服务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综合医院应当考虑到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医疗设 备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设能够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 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7.医疗质量保障体系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制定与推行对于提高城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 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规范的建设标准,可以提高医院 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医院建设标准的 制定也需要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行业的标准相协调,以实现医疗服务的科 学与规范。

西医综合门诊部基本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西医综合门诊部基本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西医综合门诊部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之一,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集医疗、诊断、治疗、康复、咨询和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门诊部门。通过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协调不同专科医生的诊疗方案,西医综合门诊部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和综合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西医综合门诊部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案。它旨在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避免患者频繁转诊和多次就医的不便。通过集中各类专科医生和相关设施,西医综合门诊部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困扰和疾病的进展。 在西医综合门诊部中,医生们通常会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协商和制定患者的诊疗计划。这种协作模式可以使得不同专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此外,西医综合门诊部还将使用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为患者进行各类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西医综合门诊部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

患者获得全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护理和治疗方案,西医综合门诊部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还可以提高医疗效率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因此,为了确保西医综合门诊部的正常运作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制定和实施基本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部分安排。一个清晰的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西医综合门诊部基本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简要介绍西医综合门诊部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出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具体说明西医综合门诊部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其基本设施要求。 - 在西医综合门诊部的定义和作用部分,我们将描述其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功能和意义,并强调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 - 在西医综合门诊部的基本设施要求部分,我们将详细列举和解释

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

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 厂矿企事业单位内设医疗机构设置与单位服务人数、服务功能相适应,设置分“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医务室)”三种。其中: 1.服务人数超过1000及高等院校,应设置“门诊部”或“卫生所”。 2.服务人数500至1000人,应设置“卫生所”或“保健站”。 3.服务人数500人以下,设置“保健站”(医务室)。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内设医疗机构名称中应含有设置单位名称,冠名为“×××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医务室)”。 机构设置标准 一、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肠道传染病室为必设科室;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为选设科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X光室、治疗室、消毒供应室、信息管理科、医疗废弃物存放室。 (二)人员 1.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

2.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3.至少有5名执业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 4.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 1.使用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2.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1.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仪、恒温箱、B超、X光机、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2.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二、卫生所 (一)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和治疗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信息管理科﹑消毒供应室(点)﹑医疗废弃物存放室。 (二)人员 1.至少有3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须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第二十三条综合医院的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满足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建筑组合的集中程度;在符合安全和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采用管线共架、共杆、共沟的布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二十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用地,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占地.床均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 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指标(m2/床)表5 建设规模200床300床400床500床600床700床800床 建设用地指标117115103l11109 注.表中所列是综合医院七项基本建设内容所需的最低用地指标.当规定的指标确实不能满足需要时,可按不超过11m2/床指标增加用地面积用于预防保健、单列项目用房的建设和医院的发展用地. 第二十五条设有研究所的综合医院应按每位专职科研人员30m2、承担教学任务的附属医院每位学生30m2、教学医院每位学生25m,在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外,应另行增加科研教学设施的建设用地。 第二十六条综合医院设置公共停车场时,应在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外,按小型汽车占地25m/辆和自行车占地1.2m/辆,另行增加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应按当地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七条新建综合医院,应在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外,同时规划带眷职工住宅的建设用地.其中各类专业业务骨干和关键岗位职工住宅的位置应在医院 的附近。 第二十八条新建综合医院的建筑覆盖率宜为25%~30%,绿地率不应低于35%;改、扩建综合医院建筑覆盖率不宜超过35%,绿地率不应低于35%. 第五章建筑标准 第二十九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建筑标准应区别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合理确定。 第三十条综合医院应以多层建筑为主,在用地特别紧张的地区,方可建高层.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范综合医院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满足综合医院功能需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以及审批、核准综合医院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是审查项目工程设计及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重要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综合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装备适度、安全环保、经济适用。 第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打造适宜空间环境,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管理智慧。 第六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城镇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避免重复建设。 第七条新建综合医院,应结合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和投资效益出发,切实做好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 第八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结合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经批准后,根据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九条综合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新建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服务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疾病谱和发病率、卫生资源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 第十一条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200张床以下、200~399床、400~599床、600~899床、900~1199床、1200~1500床及以上6个级别。 第十二条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宜为3:1,也可按本地区相同规模医院前三年日门(急)诊量统计的平均数确定。 第十三条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由场地、房屋建筑、建筑设备和医疗设备组成。场地包括建设用地、道路、绿地、室外活动场地和停车场等。房屋建筑主要包括急诊、门诊、住院、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建筑设备包括电梯、物流、暖通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通讯设备、智能化设备、动力设备、燃气设备等。 承担预防保健、医学科研和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还应包括相应预防保健、科研和教学设施。 第十四条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等设施,应按照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医院技术水平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用房面积单独计算。 第十五条综合医院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城镇公共设施。 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十六条综合医院的选址应满足医院功能与医疗环境的特殊要求,建设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地形规整,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二、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宜临两条以上城市道路。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200床综合医院的设计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修订版报批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 第四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五章建筑标准 第六章医疗设备 第七章相关指标 附件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六条综合医院中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综合医院建筑面积指标(m2/床)表1 第十七条综合医院各组成部分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宜符合表2的规定。 综合医院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表2 第十八条综合医院内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编制内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20m2配置。 第十九条承担医学科研任务的综合医院,应以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2m2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并应根据需要

按有关规定配套建设适度规模的中间实验动物室。 第二十条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 应符合表3的规定。 R/学生)表3 第四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二十五条综合医院的选址应满足医院功能与环境的要求,院址应选择在患者就医方便、环境安静、地形比较规整、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并尽可能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应避开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场所。 综合医院的选址尚应充分考虑医疗工作的特殊性质,按照公共卫生方面的 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第二十六条综合医院的规划布局与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布局合理、节约用地。 二、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三、功能分区明确,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四、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采光和院区绿化应达 到相关标准,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 五、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满足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 下,医院建筑可适当集中布置。 六、应配套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第二十七条综合医院的建设用地,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最新版)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3) 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4) 第四章建筑面积指标 (6) 第五章建筑与建筑设备 (9) 第六章医疗设备 (12) 第七章相关指标 (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范综合医院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满足综合医院功能需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以及审批、核准综合医院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是审查项目工程设计及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重要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综合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装备适度、安全环保、经济适用。 第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打造适宜空间环境,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管理智慧。 第六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城镇总体规

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避免重复建设。 第七条新建综合医院,应结合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和投资效益出发,切实做好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 第八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结合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经批准后,根据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九条综合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新建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服务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疾病谱和发病率、卫生资源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 第十一条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200张床以下、200~399床、400~599床、600~899床、900~1199床、1200~1500床及以上6个级别。 第十二条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宜为3:1,也可按本地区相同规模医院前三年日门(急)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修订版报批稿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2008年6月21日相关资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综合医院的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200~10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新建工程项目;一般情况下,不宜建设1000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确需建设1000床以上医院时可参照执行;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应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第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意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和员工的工作条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 第六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或过于集中建设; 现有综合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七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编制工作; 第八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对院区进行总体规划,经批准后,根据需要和投资可能,可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九条综合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可分为200床、300床、400床、500床、600床、700床、800床、900床、1000床九种;

综合医院建设规范标准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综合医院的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科学、合理确定项 目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200~10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 新建工程项目;一般情况下,不宜建设1000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确需建设1000床以上医院时可参照执行;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应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第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意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和员工的工作条件,做到功 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 第六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 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或过于 集中建设; 现有综合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七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立 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编制工作; 第八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对院区进行总体规划,经批准后,根据需要和投资可能,可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九条综合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可分为200床、300床、400床、500床、600床、700床、800床、900床、1000床九种; 第十一条新建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拟建医院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