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门诊部设置标准

门诊部设置标准

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

(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二)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医师;

(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四)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

氧气瓶人工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

洗胃机心电图机

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

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

血液粘度仪恒温箱

电冰箱X光机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B超

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

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中医门诊部

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临床科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处置室等与门诊部功能相适应的医技科室。

二、人员:

(一)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

(二)至少有4名中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三)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医疗美容门诊部

一、床位:

至少设有美容床4张,手术床2台。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美容外科、皮肤科、物理治疗室、美容咨询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手术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每台手术床至少配备2.4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张美容床至少配备1.4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从事美容外科临床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和1名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医师;

(四)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四、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三)手术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四)诊室每美容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手术床2台和相应的成套美容外科手术器械

离子喷雾器多功能美容仪

皮肤磨削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

吸引器电冰箱

双极电凝器紫外线消毒灯

高压灭菌设备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2023年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

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 综合门诊部设置标准 一、诊疗科目 综合门诊部应具备以下诊疗科目: 1.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科目。 2.应至少设置两个中医临床科室,并确定重点专科。 3.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医技科室。 二、床位 综合门诊部应设置一定数量的住院床位,其数量应符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三、科室设置 综合门诊部应设置以下科室: 1.急诊室:应24小时对外开放,具备急诊抢救和急诊观察床位,急诊药品和 抢救设备等。 2.临床科室:应根据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临床 科室,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中医科室:应设置中医门诊和中医临床科室,确定重点专科,并具备中医 临床药事服务能力。 4.医技科室:应设置相应的医技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手术室等。 5.其他科室: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科室,如健康管理科、医疗美容科等。 四、人员配备 综合门诊部的人员配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医生:医生应具有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临 床经验。 2.护士:护士应具有国家认可的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临床经验。

3.药师:药师应具有国家认可的药师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药学服务 能力。 4.其他技术人员:如检验师、影像师等应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关资格证书,并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五、设备和设施 综合门诊部应具备以下设备和设施: 1.基本设备:包括诊疗床、观察床、心电图机、超声仪器、给氧装置、电动 吸引器、呼吸机等。 2.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急救器械等。 3.检验设备:包括生化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等。 4.辅助设备:包括病历柜、药品柜、抢救车等。 5.信息化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等。 六、管理制度 综合门诊部应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1.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作者:————————————————————————————————日期: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 ?门诊部 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㈡医技科室 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 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 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 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三、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

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 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 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 X光室:X线机 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急诊室: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脏体外起搏器。?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设备、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药房: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㈢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 门诊部 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 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 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 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 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 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 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 门诊部 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 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 (三)其他 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 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 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 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 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 ㈠基本设备 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㈡科室设备

门诊部设置标准

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 (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二)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医师; (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四)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 氧气瓶人工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 洗胃机心电图机 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 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 血液粘度仪恒温箱 电冰箱X光机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B超 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 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中医门诊部 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临床科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处置室等与门诊部功能相适应的医技科室。 二、人员: (一)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 (二)至少有4名中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三)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综合门诊部 建设标准

综合门诊部建设标准 一、选址布局 1. 综合门诊部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空气质量良好的区域。 2. 门诊部应按照医疗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包括接诊区、检查区、治疗区、留观区等,各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独立,并有良好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3. 门诊部的出入口和通道应满足人员和急救车辆的进出需求,并设有明显的指示标识。 二、建筑面积 1. 综合门诊部的建筑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 各功能区域的面积比例应合理,以满足实际医疗需求。 3. 建筑面积应包括医疗设备、办公、接待、候诊、检查、治疗、留观等区域,并设有相应的辅助设施。 三、建筑标准 1. 门诊部的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安全、防火、环保等符合要求。 2. 建筑内部装修应简洁、明亮、易于清洁,符合医疗环境要求。 3. 建筑外部应设有绿化带或草坪,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四、医疗设备 1.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等。 2. 医疗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其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科室设置 1.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科室,包括内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等。 2. 各科室应具备相应的诊疗设备和器材,以满足诊疗需求。 3. 各科室应设有相应的医生出诊时间安排,方便患者就诊。 六、人员配置 1. 门诊部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和护士,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 2. 医生和护士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七、管理制度 1. 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感染防控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等制度。 2. 门诊部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3. 门诊部应定期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门诊部基本标准

门诊部基本标准 一、科室设置 1.门诊部应设置候诊区、诊疗区、输液区、取药区、行政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 2.根据需要可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检验室、影像室、中西药房等辅助功能区域。 二、人员资质 1.门诊部应配备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生,其数量和资质应与门诊部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2.门诊部应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3.门诊部应配备药剂人员,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4.门诊部应配备清洁工作人员,负责门诊部的环境卫生工作。 三、诊疗设备 1.门诊部应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如诊察床、诊察锤、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等。 2.根据业务需求,门诊部可配备相应的检查设备,如B超、X光机、CT等。 3.门诊部应定期对诊疗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药品管理 1.门诊部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药品储存设施和设备,确保药品的储存条件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药品检验设备和人员,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和管理。 4.门诊部应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和盘点,确保药品的库存和使用的规范和安全。

五、医疗废物处理 1.门诊部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 2.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医疗废物储存和处理设施,确保医疗废物的储存和处理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对医疗废物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处理安全和合规。 六、规章制度 1.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医生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药剂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 2.规章制度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门诊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门诊部应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规章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七、环境卫生 1.门诊部应保持环境整洁、美观,空气清新,设施设备摆放有序。 2.门诊部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配备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和设备,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管理。 八、服务质量 1.门诊部应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积极改进服务质量。 2.门诊部应定期进行服务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质量问题。 3.门诊部应积极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口腔门诊部设置标准

口腔门诊部设置标准 对于口腔门诊部的设置标准,是根据医疗行业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来确定的。下面将从门诊部的空间规划、设备设施、医护人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口腔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一、空间规划 在进行口腔门诊部的空间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面积、布局、环境等。 1.面积要求: 合理的空间面积有助于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和流畅的工作流程。一般来说,口腔门诊部的面积应达到200-300平方米。其中,接待和候诊区域所占面积应不少于15%;诊疗区所占面积应不少于60%;医务人员与医疗设备间的通道面积应保持畅通。 2.布局要求: 门诊部的布局应合理、科学。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接待和候诊区域设置在门诊部的前部,以便方便患者的就诊流程;诊疗区域则根据具体功能划分,并需要保证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此外,还需考虑到备用和洁净区域的规划。 3.环境要求:

口腔门诊部应保证良好的环境条件,如充足的自然光照、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等。同时,要避免布局上的过于拥挤,导致患者和医务人员 的隐私受到侵犯。 二、设备设施 一个优质的口腔门诊部必须配备齐全的设备设施,以确保患者得到 科学而高效的就诊服务。 1.诊疗设备: 在门诊部的诊疗区域,必须配备高质量、先进的口腔医疗设备。如 牙椅、X光机、口腔摄影系统、口腔镜及其他相关的医疗设备等。 2.消毒设备: 门诊部的消毒设备和消毒流程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以确保医疗器 械的洁净度和无菌状态。 3.医用耗材: 配备充足的医用耗材,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过程中的需要。如 消毒剂、医用器械、牙科材料等。 三、医护人员 一个专业的口腔门诊部需要有合格的医护人员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1.医生:

口腔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

口腔门诊部设置基本标准 一、建筑面积要求 口腔门诊部的建筑面积应符合以下要求: 1.口腔综合治疗台的设计和口腔诊疗器械的配置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 2.建筑面积应以800平方米以上为宜,每增加1000平方米可增设5个牙椅 和相应的诊室。 二、人员要求 口腔门诊部的人员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至少有1名口腔医师,且具有5年以上口腔临床工作经验。口腔医师与口 腔护士之比为1:1。 2.口腔医师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口腔医学专业学历和医师资格证书,并具备独 立从事口腔诊疗工作的能力。 3.口腔护士应具有国家认可的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士资格证书,并具备独立从 事口腔护理工作的能力。 4.其他人员如药剂师、检验师等应具有相关专业学历和技术资格。 三、设备要求 口腔门诊部的设备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配备口腔综合治疗台、牙椅、显微镜、X光牙片机、银汞搅拌器、光敏固 化灯、超声洁治器、铸造机、紫外线灯和高压灭菌设备等。 2.每个牙椅单元设备包括牙科治疗椅1台、手术灯1个、痰盂1个、器械盘 1个、低速牙科切割装置1套、医师座椅1个、病历书写桌1张、口腔检查器械1套。此外,中高速牙科切割装置的数量应不少于牙科治疗椅总数的1/2。 3.对于儿童口腔门诊,还应配置适合儿童的牙椅、儿童检查器械和设备等。 四、诊疗科目 口腔门诊部的诊疗科目一般包括:

1.口腔内科:包括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2.口腔外科:包括拔牙、牙齿矫正、口腔颌面部外伤等口腔外科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 3.口腔修复:包括牙齿缺失的修复、烤瓷牙、种植牙等口腔修复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 4.口腔正畸:包括牙齿排列不齐、龅牙、地包天等口腔疾病的正畸治疗。 5.儿童口腔:包括儿童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 6.其他科目:如牙齿美白、牙齿修复等。 五、环境要求 口腔门诊部的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1.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环境整洁,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2.地面平整、防滑,墙面无浮尘,天花板无悬挂物和灰尘。 3.医疗废弃物应及时清理,保持环境卫生。

个体门诊部设置标准

个体门诊部设置标准 一、场所 1. 场所应具备以下条件: (1)方便群众就医,符合卫生学要求,满足群众医疗保健需求; (2)环境整洁、安静,候诊设施完善; (3)具备与开展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必备的诊疗设备; (4)有明显标志牌。 2. 场所面积要求: (1)诊疗室、观察室和药房等合用的场所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2)设有观察床的,每床占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二、科室设置 1. 个体门诊部应设置以下科室: (1)诊断室; (2)治疗室; (3)观察室; (4)药房;

(5)消毒供应室。 2. 科室布局要求: (1)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等科室应分开设置,独立成立; (2)科室设置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流程合理。 三、人员配备 1. 个体门诊部应配备以下人员: (1)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并从事相应专业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医师; (2)至少有1名护士。 2. 人员资质要求: (1)医师应当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2)聘用其他人员的,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四、设备配备 1. 个体门诊部应配备以下设备:

(1)基本设备:氧气瓶、心电图机、血压计、电冰箱、显微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 (2)专科设备根据开展诊疗科目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 五、药品管理 1. 应使用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不得使用过期、失效药品; 2. 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并制定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取用等制度; 3. 应建立药品台账,记录药品的购进、发出和库存情况。 六、诊疗规范 1. 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2. 应遵守医疗技术规范,使用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物; 3. 应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4. 应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妥善保管医学资料。 七、卫生环境 1. 场所内应保持整洁,垃圾袋装后及时清理,做到地面无碎屑、痰迹等; 2. 场所内应设有明显的禁烟标志,禁止在场内吸烟;

关于门诊部、诊所设置的建设标准

关于门诊部、诊所设置的建设标准 在医疗服务领域,门诊部和诊所是广受欢迎的医疗机构类型。它们向患者提供 基本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同时也是医生在社区级别接触患者的主要场所。门诊部和诊所的建设标准是医院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专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标准不仅影响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还涉及到卫生环境、医疗质量、设备和技术等方面。 门诊部和诊所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门诊部和诊所的定义。根据现行行业管理规定,门诊部属 于医院的二级医疗机构或以上机构,主要提供门诊诊疗服务、药物配送和常见疾病筛查等服务,具有开展常见内、外科手术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诊所则是附属于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等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传染病等诊治、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 门诊部和诊所的基本要求 在建设门诊部和诊所时,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结构必须符合工程安全规定,在承受自然灾害和 人为破坏时能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 2.卫生环境要求:医疗机构的卫生环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 安全。门诊部和诊所必须按照卫生和环保要求,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管理。 3.医疗设备齐全:满足医疗卫生行业标准所要求的医疗设施设备齐全, 并且要能够满足实际医疗服务需要。 4.医务人员队伍稳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拥有相应的执业证书和 从业经验,要求医务人员按照排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稳定性、规范性。 门诊部和诊所的分类 门诊部和诊所可以按照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规模、服务形式等不同标准 进行分类: 1.服务对象不同:门诊部和诊所可以为个人服务或企业团体服务等不同 服务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