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残联的指导下。全市各级残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残疾人,认真履行“服务、代表、管理”三项职责,真抓实干、扎实工作,较好完成省残联、市委、市政府下达各项任务。各级残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康复工作全面完成,教育扶贫力度加大,文化体育日趋活跃,就业培训逐年提高,社会环境逐年改善,按期完成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十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概况

、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级残联以“复明工程”为龙头深入开展各项复明活动。共完成白内障手术5388例,[那

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人工晶体植入率达80%以上,脱盲率达98%。完成假肢装配任务98具,低视力康复428名,提供助听器43台,助视器439台。聋儿语训220名,培训聋儿家长155名。肢体康复训练901名,训练智残儿童67名,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5000多件。对14155名精神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96%,显好率达%,社会参与率达56%,肇事率下降到%。

、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各级残联把盲童教育列入“长江新里程计划”,对66名盲童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50元,资助金额达万元。有20名残疾儿童纳入全省扶残助学计划,累计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特教学校在校学生稳定在200人左右,其中阳新县特教学校40名学生纳入“国彩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范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60名中高考上线残疾考生顺利实现入学,省市两级残联对残疾高考学

生奖励金额达2万余元。

“十五”期间,举办各级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班280多期,共投入培训经费100余万元,培训残疾人达6700人。同时,借助中残联与欧盟合作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定点我市之机,成功举办两期全省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得到中残联和欧盟项目评估专家的好评。

、就业扶贫跨入先进行列。全市福利企业发展到80多家,集中安置2700多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及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人数达9800多人,盲人按摩点由原来2家发展到现在10多家,残疾人就业率由原来的68%提高到现在的82%。各级残联深入到全市1000多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70万元,并将残保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各用人单位累计分散安排3242名残疾人就业。分散安置达标单位达100多家,市政府先后两次对

11家达标单位、30个先进单位、90名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成功举办全省首届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有6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招聘会,372名残疾人在用人单位进行录用登记。市残联连续三年被省残联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市残联、大冶市残联被中残联授予“全国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城区有3179名特困残疾家庭计入低保户,农村有3700名特困残疾人列入定救对象;有1100名“三无”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有关单位与2016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残疾人贫困户达1000多家,慰问金额达20多万元。“十五”期间共争取扶贫资金440万元,开发扶贫项目6个,辐射安置残疾人达300多人。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9500名,其中4600名解决了温饱。市残联被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残联等四部门授予“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文体宣传工作丰富活跃。我市成

功承办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门球预赛暨锦标赛,并积极组团参加全国、全省重大赛事活动,在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暨第三届残运会上,我市23名运动员分别夺得11块金牌、18块银、铜牌。为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世界冠军刘泽兵、柯玉仙等残疾人被有关部门授予省市劳模。充分展现了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全市各级残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形成广播、电视、报纸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掀起宣传热潮。据统计,各级残联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宣传稿件多篇,制作残疾人专题片10多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法制维权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各级残联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残疾人由受助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

的参与者。残疾人事业由社会救助型向民主法制型迈进。市政府颁布了《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了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等具体优惠规定,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了开展三次执法大检查,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四大重点工作予以突破。会同市司法局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站。深入开展创建维权示范岗活动,大冶市陈贵镇司法所等七家单位被中残联、司法部授予“全国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称号。

各级残联认真对待残疾人来信来访,五年间共接待上访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15000人,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其中,稳定婚姻家庭1530户,维权案件达120件,维稳事件达57批次,累计为残疾人办证35000人次。为解决下肢残疾人代步问题,与台北曹氏基金会合作,为下肢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50辆。

、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在发展中完善。市残联于建成集机关办公、康复、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大冶市残联购买了2500m2综合办公楼,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的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在“十五”中期投入使用。磁湖山庄、社会福利院等相继建成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湖滨路、人民广场等无障碍服务更加完善,全市盲道总里程达30公里,无障碍设施总投资达多万元。

市残联相继组建成立了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完善了职能设置,增强了服务功能。县区残联基本实现了机构升格,经费单列,理事长专职。95%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立了残联组织,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社区残疾人工作已纳入政府工作范畴,与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相同步。

各县区残联基本上建立了专门协会

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市残联在自身经费困难条件下给市盲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五个专门协会提供活动经费,解决活动场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举办了理论业务培训班,提高全市基层残联干部的业务水平。

二、“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握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黄石的良好发展机遇,坚持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这个目标,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加强基层工作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残疾人;加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业务建设,为残疾人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法规建设,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参与环境明显改善,促进

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从我市市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两基”工作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建立起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服务一流、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残疾人事业新体系。

---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扩大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面;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高职中等教育初步形成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提高;为大批残疾人提供有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咨询与指导,进一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

---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

的环境。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使扶残助残社会风气蔚然成风;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建设,积极发展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环境。

---进一步增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树立为残疾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吸纳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增强基层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实力,市、县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各级残联的自身建设,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丰富活跃。

---进一步提高各类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运用各种形式,团结、教育广大残疾人,帮助提高各类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杰出自强模范”、“杰出技术能手”、

“杰出特艺人才”的争创活动,激励广大残疾人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推动各类残疾人参政议政,积极培养残疾人干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中更加活跃。

三、“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康复与预防

主要任务:残疾人康复面进一步扩大,使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500例,低视力康复180名;聋儿语训230名,培训聋儿家长200名,训练智残、脑瘫儿童150名;安装普及型假肢150具,为残疾人提供6000件用品用具和辅助用品。

工作措施:围绕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康复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依托,家庭康复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体系。在城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

络建设,建立健全与城市社区建设及残疾人群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有序,面向群众、面向家庭,集保健预防、康复教育、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农村,要以村卫生室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康复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康复服务网络。要坚持“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会同卫生部门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康复服务的试点工作1 2 3 下一页

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

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防科工委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增强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二)启动并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带动科技跨越发展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 (四)加快空间技术发展,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五)积极拓展空间应用,提高航天产业发展能力 (六)持续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扩展人类认知领域 (七)加强行业管理,营造有利于航天发展的良好环境(八)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强航天先进文化建设 (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序言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高技术产业。发展航天是增强我国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十五”时期,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航天科技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月球探测工程进展顺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航天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确定了在本世纪前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对航天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制定,明确了“十一五”时期航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航天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四个坚持”为指导,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统筹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应用卫星和

系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系“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06——2010年)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本系师资队伍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艺术系师资队伍的状况 1、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其他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职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8%;讲师30人,占75%;助教6人,占15%,其他1人占2.5%;。专任教师中有音乐教师23人,美术教师14人,其他2人。 2、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十五”期间,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本系把发展重点放在拓展专业办学空间上,积极获取了学院和有关方面的支持,申报并获准了美术教育专科、音乐教育(2+3)专科、音乐学(师范类)本科、美术学(师范类)本科的专业办学,使本系横向上的专业方向增至6个,主动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见表1)。 表1艺术系本、专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性质修业年限 (年) 获准开办时间 (年) 01音乐教育 660209师范类31998 02音乐教育(2+3)师范类52002 03音乐学050401师范类42004 04工艺美术670101非师范类32000 05美术教育660210师范类32003 06美术学050406师范类42004

与此同时,系上采取多种措施,立足于“在职培养和注重引进”两条腿走路,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在职脱产学习以及人才引进的效能,师资队伍在数量上逐年增加,学科、学缘和职称结构得到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表2艺术系“十五”期间引进教师一览表 引进时间姓名毕业学校及专业学历、学位学科2001年李飏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士音乐学 2002年张筱蓉云大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士 艺术设计李涤尘云南艺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本科、学士 陈海燕云大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士 2003年王建才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士美术学吕维正云大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士艺术设计杨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士音乐学 2005年 代琳娜云南艺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专科舞蹈樊艳萍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士音乐学 表63艺术系“十五”期间师资培训一览表 培训起止时间姓名培训类型培训学校备注 2000年9月—2001年7月温静单科进修福建师范大学一年2001年9月—2002年7月李飞单科进修北京首都师大一年2001年4—6月唐雪峰单科培训中央美术学院3个月2002年9月—2003年7月张黎单科进修北京首都师大一年2002年9月—2003年7月毛忠慧单科进修云师大艺术学院一年2005年9月—2006年7月李红枫单科进修中央音乐学院一年2005年9月—2006年2月速卫红单科进修江西陶瓷学院6个月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刘丽娜单科进修中国音乐学院一年倪静单科进修中央音乐学院一年 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杨芳单科进修中央音乐学院一年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看,师资队伍还存在较大差距: (1)从本系师资队伍结构的分布情况来看,副教授与讲师职称占63%以上,构成系职称结构主体,但中职比例占绝大多数,高职称教师比例太低,职称结构总体水平不合理,严重影响学科建设和人才

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版 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 一、规划背景 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 《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 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与成绩 1、成绩和经验 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 成情况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后,全校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规划实施的旅程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现将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智并重、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的治校方略。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规模、以特色塑形。 二、有序达到各项目标的拓展、完成 1、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十一五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分批次逐步推进和方式,达到了在职老师的全员角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个由新课程标准武装起来的教育教学队伍已经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初步具备了创新力、战斗力和研究力;在工作中出新,在工作中积累,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十一五期间我校获县级优秀课5节;市级优秀课12节;省级优秀课3节;国家级优秀课1节。完成教育局安排的城乡互动任务4次,累计送教 28节课,既锻炼了自己又发挥了辐射作用。全校教师在十一五期间获奖论文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省级1篇、国家级2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星级达标课方案”,将小学阶段9个学科均分成了低、中、高三个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1 /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三江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针、政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传媒人才。以教学科研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加强完善教学科研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质量。(二)学科建设原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效”的培养方针为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眼于未来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来研究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努力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总目标 在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方向,采取分段培养模式,分流学生兴趣走向,设置电视编剧、电视导演、节目技术、网络编辑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形成既符合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又具三江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在 2 / 5 专业建设上确立以“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方向”的总 体发展目标。争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早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二)学科建设主要内容 1.专业发展目标 2013年,完成拟新增专业方向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做好专业的 师资和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的修订。做好新专业的教学保障工作; 2014年,对大二学生做好专业分流工作; 2015年,申办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6年,做好申办影视传媒专业的论证工作。 2.师资建设目标 适当引进中高级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编导人员。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后,全校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规划实施的旅程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现将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智并重、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的治校方略。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规模、以特色塑形。 二、有序达到各项目标的拓展、完成 1、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十一五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分批次逐步推进和方式,达到了在职老师的全员角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个由新课程标准武装起来的教育教学队伍已经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初步具备了创新力、战斗力和研究力;在工作中出新,在工作中积累,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十一五期间我校获县级优秀课5节;市级优秀课12节;省级优

秀课3节;国家级优秀课1节。完成教育局安排的城乡互动任务4次,累计送教 28节课,既锻炼了自己又发挥了辐射作用。全校教师在十一五期间获奖论文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省级1篇、国家级2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星级达标课方案”,将小学阶段9个学科均分成了低、中、高三个达标段,教师每学期至少申报一个学科,达标后可变化年段,变化学科,迄今为止,已经开展到第十届。目前,有一名教师已经获得了“七星”,有1人获得“五星”,5人获得“四星”,8人获得“三星”,获得“二星”,2人获得“一星”。这一教学竞赛活动有效地、长久地激励教师教学探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实施。目前全体老师已经有效地融入新课改,正逐着课改的浪潮前行。 2、坚持德育为首,创设和谐的充人氛围 强有力地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的实施意见》八荣八耻内容的落实,以及有序的推进《弟子规》的消化,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1)建立师德高尚的队伍:教师敬业爱生,无体罚侮辱学生现象,以奉献为荣;无一例收费补课,私订教材用书,搭车收费现象;精心研究教材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有效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2)全面落实“八荣八耻”:将八荣八耻细化,具体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周一个小方面(如“以自觉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在逐条的落实中,有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行资源,促进旅行业的快速增长和连续进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行整体形象鲜亮、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行强市,依照《旅行进展规划治理方法》和《旅行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行进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行进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行区在编制旅行进展或旅行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畴 本规划范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进展时期。近期:2006~2018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8~2019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连续(成熟)进展期。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行局《旅行进展规划治理方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行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行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判》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行进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行业进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2005; 6.《江苏省沿江旅行进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都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行业进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连续进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和谐进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3三年行动计划)

“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 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白水县白水中学 2011年3月

白水中学 “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 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白水中学是一所县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40年,是渭南市唯一一所山区省级标准化高中。近年来,高校扩招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本地的扎实推行等因素,日益加大了社会各界对优等普高教育资源的需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科学发展。在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校今后三年应当由单纯的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优质发展期。据此,我们通过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理清了学校基本现状、找准了存在问题。并将通过制定白水中学“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推动学校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成绩与优势 1、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师资结构得以改善 近年来,我校着力加快发展,扩大规模,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勤俭办学等措施克服种种困难,突破了县域经济对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约束。目前,学校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居全市前茅。高标准的现代化操场和设施一流的学生餐厅礼堂已投入使用。校园总体布局科学合理,教学设施居全市前茅。学校现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陕西省文明校园,渭南市示范高中,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奥赛优胜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和先进单位,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实验项目学校。基本解决了本校教育教学的薄弱状态,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草案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 (草案)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配合新医改形势,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 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抗癌协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 1、专科基础条件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余m2,包括外科楼、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张;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10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GCP、防癌体检中心等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 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直线加速器5台、模拟定位CT、MR和CT各2台、PET-CT、DSA、6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 2、医疗技术队伍 现有医师总数241名(含返聘15人),其中临床医师184名,医技医师57名,医床比1:0.16;医师中硕博士151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医师中55岁以上的有23名,占医师总数的9.5%,30-50岁的有181名,占75.2%。 护士总数697名,其中临床护士556名,占护士总数79.8%,床护比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1504∶697=1∶0.46);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名,占护士总数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116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占技师总数10.3%;技师

十一五发展规划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七年一月

前 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和大型煤炭企业编制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矿区。 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煤炭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重组,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环境,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解决煤矿历史遗留问题。 《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煤炭工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

制订十一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制订十一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制订:“十一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天商设[2005]2号 各二级学院(部、中心):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及产业开发服务的功能,经研究决定,组织编制我校2006至2010年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现就做好这项工作通知如下: 一、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服从学科建设需要,必须服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 二、规划的编制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按校内资源共享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讲求投资效益。以2010年在校生总数22000人(其中:本科生20500人、研究生1500人)为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新建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包括实验用房、仪器设备的台套数等)应以一次能承接一个(或多个)自然班为建设标准,现有实验室应通过“十一五”建设,逐年填平补齐,达到此标准。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及仪器设备规划中涉及到资金预算安排的,按现有仪器设备总额每年递增10%计算。 三、编制规划前要进行充分调研,经所在院(部)、教研室及实验室认真讨论,组织专家论证,由院长(主任)审核签字后,再报学校审批。各二级学院(部、中心)提交规划书时应同时提交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文件,供专家论证和学院审批时参考。 四、实验室建设目标:

双基实验室应在达到教育部基础课实验室合格评估的基础上,以建成天津市高等学校优秀实验室为目标。 专业课实验室首先以通过《天津市高校实验室合格评估》为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使部分实验室的条件达到天津市高等学校优秀实验室的水平。 五、机械学院负责制订金工实习中心、电信学院负责制订电子工艺实习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规划。 六、下列实验室由所在学院(部)按照新建实验室的要求做建设与发展规划: 1、机械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基础实验室。 2、生食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生物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 3、电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自控专业基础实验室。 4、法学院:应用心理学实验室。 5、经贸学院:经济学基础实验室。 6、旅游管理学院:餐饮科学实验室。 七、今后学院在实验室经费分配,实验用房分配及实验人员编制等方面,均以学校批准的规划书为依据。 八、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规划书参考样本(附

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通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通辽市旅游局 《通辽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一章通辽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了通辽市、部分旗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及部分景区景点规划;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推出9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打造通辽旅游品牌,树立通辽旅游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依法治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06年的142.4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27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0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十分注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在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中,都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成立了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划分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旅游业工作的领导,强化了领导小组的地位和作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努力打造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草原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精品项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通辽市旅游管理条例》。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年,通辽市旅游协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旅游饭店分会、旅游景区分会。2007年,市委、市政府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和谐通辽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的龙头产业”的指 导思想,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远景规划中都把旅游业定位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确立了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全市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亟待破解。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议》中的亮点之一,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解释说:“新农村的‘新’,就‘新’在农村的发展,既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指出,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基于两个判断:第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还非常明显,要达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第二,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事实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温铁军说,与时俱进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非常紧迫的“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来,既符合我们国家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规律。《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一共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得出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

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提醒说,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改变村容村貌,要防止在实践中将其狭隘化甚至低层化。自主创新,一个战略课题在《建议》中,自主创新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来的。在总书记的论述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很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贯穿发展诸多方面的事情,是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总的说来,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技术含量不高。前不久,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的名次再一次下滑,其中技术革新指标低水平徘徊是重要原因。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指出,中国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要增强国家实力,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落实自主创新的战略,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常修泽认为,需要完善和创新的制度包括:一是产权保护制度,二是风险投资制度,三是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通过对创新技术的评估、作价、折股,推进“技术资本化”,给技术人员安上激励机制的“马达”。产业结构,期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在“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偏差:一是产业结构偏离了原来的目标,第二产

2020年(发展战略)西南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一五本科

(发展战略)西南大学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西南大学十壹五本科

西南大学“十壹五”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壹所大学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为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壹步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文件精神,促进学校本科专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十壹五”事业发展规划,特制定“十壹五”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壹、专业建设的现状 1.现有本科专业简介 学校合且后,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学科调整为依托,花大力气对重叠专业进行调整合且,本科专业数由合校前的117个调整为95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建设校级品牌专业11个,推荐重庆市品牌专业评审6个。现有本科专业中,哲学类专业1个,占1.05%,经济学类专业3个,占3.16%,法学类专业3个,占3.16%,教育学类专业7个,占7.37%,文学类专业16个,占16.84%,历史学类专业2个,占2.11%,理学类专业14个,占14.74%,工学类专业22个,占23.16%,农学类专业13个,占13.68%,管理学类专业13个,占13.68%,医学类专业1个,占1.05%。师范类专业22个,占23.16%,非师范类专业73个,占76.84%。从专业总体结构来见,文、理、工、农专业比例基本协调,基础和应用且重,形成专业结构

和布局基本合理、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特色突出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2.专业建设基础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重庆市级重点学科、17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重庆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7人。有专任教师186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9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2人,于读博士硕士345人。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988人。校园建筑面积515余万㎡,生均占地面积118.45㎡。图书馆面积约66433㎡,拥有藏书408万册,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3.7亿元,体育场馆、校园网络、通信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功能完备。现有人力、物力、财力为加强专业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专业建设存于的不足 专业结构有待进壹步优化;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优势学科专业数量不多,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和专业内涵建设仍有待深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新办专业师资力量尚显薄弱;专业教学改革有待大力加强,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仍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进壹步提高等等。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计划规划

“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计划规划 “十一五”期间,全区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驱动战略,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高强度投入、跨越式增长、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为建成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如下:㈠瞄准一个目标 “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迈上新台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强区”这一奋斗目标。 ㈡构建两大平台 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生产力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和楼宇集中,构筑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提高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园区工业。立足XX区情,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在中下段地区加快推进港城工业园区、鱼嘴工业园区、复盛和望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正确处理四者关系,形成港城、鱼嘴集中带动,复盛、望江配套补充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楼宇工业。高起点制定都市楼宇工业发展规划,在西部、中部地区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的楼宇工业,通过利用存量空置楼宇(厂房)培育一批、规划建设发展一批,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就业的平台。 ㈢壮大三大集群 ——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依托长安公司,以建设“汽车名城”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业已形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加入全球采购体系,培育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为一体的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 ——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发挥yy海尔工业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和电子电器制造业关联性强的优势,以海尔产品为核心,以其他电子电器产品为补充,拓展产品门类,形成家电及汽车电子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产业链,打造yy最大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以寸滩港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车、机场设备、港口吊装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产业,以生产物流装备为主,培育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为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要求,特制定信息安全学科2010-2014年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至2014年,我校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建成我省乃至中南地区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整体实力争取达到国内公安高校领先水平.同时,不断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等. 二、人才培养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的养成,坚持走“教学、科研、办案”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办学层次及规模 1、2010-2011年,信息安全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2012-2014年,每年招收本科生80人. 2、在办好信息安全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面向公安系统在职民警,开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安全培训班,以提高在职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

(二)重点学科与课程建设 1、在全面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等课程建设,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争取在2014年之前,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2、进一步深化学科内容体系改革,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计算机安全技术和公安工作发展相适用的,具有警察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在现有客座教授队伍的基础上,再聘请2-3名国内著名专家充实客座教授队伍,并且每年聘请1-2名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以提高信息安全学科的整体水平. 4、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公共外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2014年前信息安全学科各门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为驱动进行教学. 三、科研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瞄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紧迫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科学研究,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术论文.2010-2014年间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核心刊物4篇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