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重点计算例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重点计算例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13

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y d-c=3 310-3 000=310(亿美元)。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3.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 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答:(1)由方程组

可解得y=1 000(亿美元), 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k i=错误!=错误!=5

政府支出乘数:k 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 t=-

β

1-β

=-错误!=-4

转移支付乘数:kt r=错误!=错误!=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

k b=k g+k t=5+(-4)=1

1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 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 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求:(1)均衡收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解答:(1)可支配收入:y d=y-t n=y-50

消费:c=30+0。8(y-50)

=30+0.8y-40

=0。8y-10

均衡收入:y=c+i+g+nx

=0。8y-10+60+50+50-0.05y

=0.75y+150

解得y=错误!=600,即均衡收入为600。

(2)净出口余额:

nx=50-0.05y=50-0。05×600=20

(3) 投资乘数k i=1

1-0.8+0.05

=4。

(4) 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有

y=c+i+g+nx

=0.8y-10+70+50+50-0.05y

=0。75y+160

解得y=错误!=640,即均衡收入为640。

净出口余额:

nx=50-0.05y=50-0.05×640=50-32=18

(5)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y=c+i+g+nx

=0.8y-10+60+50+40-0.05y

=0.75y+140

解得y=错误!=560,即均衡收入为560。

净出口余额:

nx=40-0。05y=40-0。05×560=40-28=12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1。(1)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 则当r=4时,i=100-5×4=80(亿美元); 当r=5时,i=100-5×5=75(亿美元);当r=6时,i=100-5×6=70(亿美元);当

r=7时, i=100-5×7=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S=-40(亿美元)+0.25y,根据均衡条件i=s, 即100-5r=-40+0。25y, 解得y=560-20r,根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y,当r=4时, y=480(亿美元);当r=5时, y=460(亿美元); 当r=6时,y=440(亿美元);当r=7时,y=420(亿美元)。

(3)IS曲线如图14—1所示。

图14—1

14。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ky-hr 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2)找出k=0。20,h=10;k=0。20,h=20;k=0.10,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h增加时,LM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解答:(1)LM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实际货币供给为错误!,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L=错误!,假定P=1,则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hr=M

即r=-错误!+错误!y

其斜率的代数表达式为k/h。

(2)当k=0。20,h=10时,LM曲线的斜率为

错误!=错误!=0.02

当k=0。20,h=20时,LM曲线的斜率为

错误!=错误!=0。01

当k=0.10,h=10时,LM曲线的斜率为

错误!=错误!=0。01

(3)由于LM曲线的斜率为错误!,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0.2,h=0,则LM曲线为0。2y=M,即

y=5M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h=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的情况.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7。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 d,t =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90+0.8y 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90+0.8y d+140-5r+50

=90+0.8(y-50)+140-5r+50

=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

y=1 200-25r(1)

由L=0.20y,M S=200和L=M S可知LM曲线为0.20y=200,即

y=1 000(2)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式(1)、式(2)得

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

i=140-5r=140-5×8=100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90+0.8y d+140-5r+70

=90+0。8(y-50)+140-5r+70

=26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

y=1 300-25r

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

1 300-25r=1 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

i=140-5r=140-5×12=80

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草图如图15—1。

图15—1

8。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60亿美元+0。8y d,t=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10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60+0.8y d,t=100,i=150,g=10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c+i+g=60+0.8y d+150+100

=60+0。8(y-t)+150+100

=60+0。8(y-100)+150+100

=230+0。8y

化简整理得y=1 150(1)

由L=0.20y-10r,M S=200和L=M S得LM曲线为

0。20y-10r=200

即y=1 000+50r(2)

(2)由式(1)、式(2)联立得均衡收入y=1 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c+i+g=60+0.8y d+150+120

=60+0。8(y-100)+150+120

化简得y=1 250,与LM曲线y=1 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 250,均衡利率为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草图15-2表示。

图15-2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3. 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c=100+0。8y d(消费)

i=50(投资)

g=200(政府支出)

t r=62。5(政府转移支付)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t=0。25(税率)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 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解答:(1)由模型

????????????

可解得均衡收入为

y =100+0.8t r +i +g 0。2+0.8t

=错误!=1 000 (2)当均衡收入y =1 000时,预算盈余为

BS =ty -g -t r =0.25×1 000-200-62。5=-12.5

(3)当i 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y =错误!=错误!=错误!=1 125

这时预算盈余BS =0.25×1 125-200-62。5=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12.5变为18。75,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从而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y *=1 200,当i =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BS *=ty *-g -t r =300-200-62。5=37.5

当i =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5)若i =50,g =250,y *=1 200,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BS *=ty *-g -t r =0。25×1 200-250-62.5=300-312。5=-12.5

(6)从表面看来,预算盈余BS 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这样简单地用BS 去检验财政政策的方向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BS 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管税率t 和政府购买g 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 从赤字(-12。5)变成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就是错误的。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

则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y *=1 200,当i =50时,充分就业预

算盈余BS *为37。5,当i =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y *衡量的BS *也没有变化,仍等于37。5。但在本题(5)中,尽管ty *未变,但g 从200增至250,故充分就业预

算盈余减少了,从37.5变为-12。5,因此,表现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BS *而不是BS 去

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7。设总供给函数为y S =2 000+P ,总需求函数为y D =2 400-P :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解答:(1)由y S =y D ,得 2 000+P =2 400-P

于是P =200,y D =y S =2 200,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y D =2 160-P

于是,由y S =y D 有 2 000+P =2 160-P

P =80 y S =y D =2 08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y D =2 640-P

于是,由y S =y D 有 2 000+P =2 640-P

P =320 y S =y D =2 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4)向左平移10%的总供给方程为y S=1 800+P

于是,由y S=y D有 1 800+P=2 400-P

P=300y S=y D=2 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5)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9. 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解答:收入恒等式为Y=C+I+G,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代入其中,得Y=200+0.75Y+200-25r+50,化简后,得Y=1 800-100r(1)

式(1)即为该经济的IS曲线方程.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将货币需求关系式和货币供给数量代入其中,有错误!=Y-100r,其中P为经济中的价格水平

上式化简为: Y=100r+错误!(2)

式(2)即为该经济的LM曲线方程。

为求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方程,将式(1)、式(2)联立,并消去变量r,得到

Y=900+错误!

上式即为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8。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2)劳动参与率=错误!×100%=错误!×100%=68.4%

(3)失业率=错误!×100%=错误!×100%=7.69%

9。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π=π-1-0.5(u-0。06)

问:(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解答:(1)由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可知,当u-0。06=0,即失业率为6%时,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即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得

π-π-1=-0.5(u-0.06)(1)

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即在式(1)中,令π-π-1=-5%=-0。05,则式(1)变为

-0。05=-0.5(u-0。06)

u-0。06=10%

所以,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必须有10%的周期性失业.

12.试根据常规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解答: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经济总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常规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量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的关系。故在简单的情况下,将总供给函数写为

p=p e+λ(Y-Y,-)(1)

其中,p 和p e 分别为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水平的对数,Y 和错误!分别为总产量和潜在产量,λ为参数且λ≥0。

式(1)两边减去上一期的价格水平p -1,有

p -p -1=(p e -p -1)+λ(Y -错误!)(2)

在式(2)中,p -p -1为通货膨胀率,记为π,p e -p -1为预期通货膨胀率,记为πe ,则式(2)为 π=πe +λ(Y -错误!) (3)

另一方面,奥肯定律说明,总产量与失业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具体地,由奥肯定律,有 λ(Y -错误!)=-β(u -u n ) (4)

其中,β为常数且β>0,u 为失业率,u n 为自然失业率。将式(4)代入式(3),得 π=πe -β(u -u n ) (5)

式(5)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9。试从本章式(19.12)和式(19.13)推导出式(19。14)和式(19.15)。

解答:式(19。12)和式(19.13)如下

y n =βn y n +a n +m s y s -m n y n (1)

y s =βs y s +a s +m n y n -m s y s (2)

将式(1)变形为

(1-βn +m n )y n -m s y s =a n (3)

将式(2)变形为

-m n y n +(1-βs +m s )y s =a s (4)

记k n =错误!,k s =错误!,并将式(3)和式(4)联立,得

⎪⎪⎪⎩⎪⎪⎪⎨⎧=+-=-s

s s n n n s s n n a y k y m a y m y k 11 利用克莱姆法则,可求得上述方程组的解为

y *,n =错误!错误!(7)

y 错误!=错误!错误!(8)

式(7)和式(8)即为教材中的式(19。14)和式(19.15)。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已知生产函数为y =2k -0.5k 2,y 为人均产出,k 为人均资本,储蓄率s =0。1.人口增长率n =0.05,资本折旧率δ=0。05。试求:

(1)稳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2)稳态时的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

解答:(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为

sy =(n +δ)k

将有关关系式及变量数值代入上式,得

0。1(2k -0.5k 2)=(0.05+0.05)k

0.1k (2-0。5k )=0。1k

2-0.5k=1

k=2

将稳态时的人均资本k=2代入生产函数,得相应的人均产出为y=2×2-0.5×22=4-错误!×4=2

(2)相应地,人均储蓄函数为

sy=0。1×2=0。2

人均消费为

c=(1-s)y=(1-0.1)×2=1.8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题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选题 1.一国的GDP和GNP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GDP包括:() A.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 B.固定资本消费 C.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支出 2.在下列项目计入GDP的是 A)政府转移支付B)购买一辆二手汽车 C)购买普通股票D)雇佣保姆的工资 3.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MPC+MPS=1 B)MPC+APC=1 C)MPS+APS=1 D)MPC+APS=1 4.下列关于GDP的论述不对的是() A.Nokia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包含在中国的GDP中 B.GDP=GNP+本国要素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国外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C.如果一国对外投资大于国外对本国的投资,则其GDP会小于GNP D.证券公司为2009年发行上市的企业提供的承销服务的收益应计入2009年的GDP 5.下列关于GDP的论述正确的是() A.Dell电脑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包含在美国的GDP中 B.GDP=GNP+本国要素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国外要素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C.如果一国对外投资大于国外对本国的投资,则其GDP会大于GNP D.证券公司为2009年发行上市的企业提供的承销服务的收益应计入2009年的GDP 6.下列哪一种情形是引起均衡国民收入下降的原因() A.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B. 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C.企业投资增加; D. 政府税收增加 7.下列表达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居民的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收入减去消费支出 B.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 C.GDP缩减指数等于实际GDP除以名义GDP D.南非世界杯门票收入也计入南非的GDP 8.你购买了一辆完全在德国生产的价值4万美元的宝马车。在中国GDP账户中应该如何记录? () A.投资增加4万美元,净出口增加4万美元。 B.消费增加4万美元,净出口减少4万美元。 C.净出口减少4万美元。

西方经济学(宏观)计算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假设某国有如下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10亿美元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净税收 4)总税收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5600-(1000-400)=5000 2)净出口=5600-3200-1000-1080=320 3)净税收=1080+40=1120 4)总税收1120+180=1300 5)个人可支配收入=5000-1120=3880 6)个人储蓄=3880-3200=680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 1.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MPC和 MPS。 可支配收 入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消费支出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储蓄 平均消费 倾向 解: 可支配收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入 消费支出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储蓄—10000 —5000 0 5000 10000 平均消费 1.5 1.0 0.87 0.75 倾向 MPC=MPS=0.5 2、已知:消费函数C=40+ 0.75 Y;投资I=50。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解:Y=360 C=310 S=50 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600+0.8Y。当投资从200增至300时,试求: (l)均衡收入变化多少。 (2)如引入时间因素,当投资作同样变动时,第1期至第5期的收入各为多少?(假定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

解:(1)ΔY=500 (2)Y1=4100 Y2=4180 Y3=4244 Y4=4295.2 Y5=4336.16 4、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均衡的储蓄量(S)为多少?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 f=2000,那么,为什么该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 (4)、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 解:①根据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到Y=C+I 从而 Y=200+0.8Y+50 解得 Y=1250 ②S=I时市场处于均衡,因而均衡储蓄量为S=50。 ③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f=2000,则投资量应该达到下列条件所满足的数量,即Y f=200+0.8Y f+I 从而 I=200 ④投资乘数:k=1/(1-β)=1/(1-0.8)=5 第十四章货币市场 1、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5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 I=800-50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货币的供给为本 m=100.请写出: (1)、IS曲线方程; (2)、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才可以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 A、剔除金融转移B、计量GDP时使用增值法(价值增加法) 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人()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 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4、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以下()项目不应计入。 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人 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 C、个人收人(PI)D、国民收人(NI) 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要素收人,但要计人个人收人(PI)之中。 A、房租B、养老金C、红利D、银行存款利息 7、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 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8、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9、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家庭储蓄等于投资加政府赤字减净出口 10、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人C、个人可支配收人D、国民收入 11、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国内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人D、国民生产净值 12、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B、超过,不变C、小于,不变D、超过,下降 13、用所有厂商的收入扣除使用的中间投入品成本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最终产品法 B、个人收入法 C、收入法 D、生产法 14、不会影响GDP测量的是()。 A、产品价值的变化 B、对政府提供的服务的价值的估计 C、出口的增加 D、政府转移支付 15、GDP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以及间接税支付的总和,也可以表述为()。 A、总需求=总供给 B、总供给=总产出 C、总产出=总收入 D、总收入=总需求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 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复习计算题

宏观计算题 1.设有以下资料:(单位:亿元) 消费 700 净投资 130 净出口 20 折旧 60 政府转移支付 100 企业间接税 80 政府购买支出 220 社会保险 120 公司未分配利润 90 公司所得税 65 个人所得税 85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 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 000 政府购买支出 960 政府转移支付 24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3.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4.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9Yd,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0.2Y。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 5.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加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6.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

转移支出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7.如果在一国经济中,自发性消费α=250,边际消费倾向β=0.75,投资I=500,政府购买G=50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分别是多少?投资乘数是多少?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600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8.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币供给M=500,价格水平P=2,货币需求L=0.2Y+100-4r。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导出总需求曲线。 9.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C=200+0.6Y,投资函数I=700-50r,政府购买G=800,货币需求L=0.25Y+200-62.5r,实际货币供给m=700,价格水平P=1。试求:(1)IS曲线 (2)LM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4)导出总需求曲线。 10.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Y,货币投机需求L2=2000-500 r。 (1)写出货币需求总函数。 (2)当收入为10000元,利率为6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3)若货币供给为2500元,收入为6000元时,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4)当收入为10000元,货币供给为2500元时,均衡利率为多少? 11.假定货币需求L=0.2Y,实际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购买G=50。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12.假定货币需求L=0.2Y-10r,实际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政府购买G=50。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13.假定一个两部门经济,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需求L=0.2Y -4r,设P为价格水平,名义货币供给M=150。 (1)求总需求曲线;

《西方经济学导学》计算题参考答案(宏观部分)

《宏微观经济学导学》计算题参考答案(宏观部分)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第73~75页 1.(1)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856.3+274.9+43.2+184.5+98.3 =3457.2(10亿人民币)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457.2+365.3 =3822.5(10亿人民币)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3822.5+256.4 =4078.9(10亿人民币)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利 =3457.2-(184.5+242.0) +111.4+245.6+55.5

=3443.2(10亿人民币)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3443.2-442.2 =3001(10亿人民币)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3001-43.2-2334.6 =623.2(10亿人民币) 2.(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C+I+G+(X-M) =1832.3+403.8+667.9+(339.6-286.3) =2957.3(100亿人民币)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2957.3-302.3 =2655(100亿人民币)

(2)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 =2002.8+135.7+38.3+168.9+689.1+302.3 =2681.3(100亿人民币)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2681.3-302.3 =2379(亿人民币) 3.(1)2000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3.5×28+8.0×46+6.6×40+4.8×72+3.0×55 +7.4×30 =98+368+264+345.6+165+222 =1130.6 2002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3.8×32+9.4×54+7.8×48+5.6×86+3.5×60+8.0×38

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重点计算例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13 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y d-c=3 310-3 000=310(亿美元)。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3.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 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答:(1)由方程组 可解得y=1 000(亿美元), 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k i=错误!=错误!=5 政府支出乘数:k g=5(与投资乘数相等)

西方经济学宏观习题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2.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NOW)也称为付息的活期存款,是既可用于转账结算,又可支付利息,年利率略低于储蓄存款,提款使用规定的支付命令,和支票一样,可自由转让流通。 3.自动转帐帐户: 4.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5.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它是一种与合作社性质类似的金融组织,靠出售自己的股份来获取客户的资金,然后投资于货币市场,将投资所得扣除管理费后以一定方式返还给基金认购人.它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为小额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获取投 资收益提供了一种方式。 6.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1表示。7.广义的货币供给:在狭义的货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即M1+定期存款,一般用M2表示。 8.M3:M1加上定期存款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 9.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10.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也称之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基础上的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11.货币需求:是指整个利率--货币需求量组合或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12.货币的交易需求: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货币的预防需求: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4.货币的投机需求: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5.货币数量论:是认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理论。 16.交易方程式: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也称费雪方程式。 17.剑桥方程式: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因而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比例的函数。 18.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升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局部课后习题答案 LT

西方经济学宏观局部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局部,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那么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那么GNP减少。 5.从以下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 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以下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置 政府预算盈余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置〕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置+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西方经济学(栗小丹主编 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总值 3、消费 4、投资 5、政府购买 6、净出口 二、判断题 1、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国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 部分(×) 2、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3、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使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4、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5、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指数(√) 6、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中(×) 7、某企业年生产50万美元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美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 所创造的GDP为40万美元(×) 8、某出租车司机2013年购买了一辆产于2011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 10万元的购车费应计入2011年的GDP当中(√) 9、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转移支付不应计入GDP中(√) 10、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三、选择题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D) A、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 B、净出口 C、政府购买 D、以上都包括 2、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收入与就业分析 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 3、下列产品中计入当年GDP的有(D) A、某人购买了一辆二手车 B、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栋旧房 C、家务劳动D。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4、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D) A、去也转移支付 B、间接税 C、折旧D以上都包括 5、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D) A、GDP与NDP B、NI、PI与DPI C、消费和投资 D、A和B 6、已知C=6亿,I=1亿,折旧=1.5亿,X=2亿。M=1.8亿,则(C) A、NDP=8.7亿 B、GDP=7.7亿 C、GDP=8.7亿 D、NI=8.5亿 7、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A) A、GDP=C+I+G+(X-M) B、GDP=C+T+G+(X-M) C、GDP=C+I+T+(X-M) D、GDP=C+S+T+(M-X) 8、一下可以计入GDP的有(D) 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政府支付的利息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9、NI包括的项目有(D) A、利润 B、工资 C、租金和利息 D、以上都包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总值3.国民收入 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9.最终产品 10.中间产品 二、选择题: 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农民生产的小麦;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 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政府的转移支付. 4。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服装;D。个人购买的住房. 6。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 .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 折旧; D.公司未分配利润。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额D。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净出口;B。折旧;C。转移支付;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税收;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税收; D.消费。 12。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13。如果2006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07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4,那么,1988年的通胀率是()。 A. 4。2%; B.5.9%; C.6.25%;D。6%。 14。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 A.一年内一个经济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15.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N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 A.因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是正确的; B。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高衡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7.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电大【西方经济学】-(计算题部分)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部分) 计算题考核范围为:均衡价格和弹性;成本收益;国民收入。分值为15分,共两道小题,宏观和微观个出一道。以下给同学们收集了全部例题,多看两遍,这15分就没有问题了。一定要看两遍以上!!!!! 第一部分:均衡价格和弹性 1、(形考册)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14-3P Q 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价格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均衡价格:Q D=Q S Q D=14-3P Q S=2+6P 14-3P=2+6P P=4/3 需求价格弹性:E D=-dQ/dP*P/Q 因为Q D=14-3P 所以:E D=-(-3)*P/Q=3P/Q 因为:P=4/3 Q=10 所以:E D=0。4 供给价格弹性:E S=dQ/dP*P/Q Q S=2+6P 所以:E S=6*P/Q=6P/Q 因为:P=4/3 Q=10 所以:E s=0。8 2、(教材55页)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如果该商品价格降低10%。 试求: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解: 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 Ed=1.2 (1) Ed=1.5 (2) 价格下降△P/P=10% 根据价格弹性公式:Ed=-△Q/Q÷△P/P △Q/Q=-Ed×△P/P =-1.2×-0.1 =0.12 (1) △Q/Q=-Ed×△P/P =-1.5×-0.1 =0.15 (2) 答: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为12%——--15%. 3.(教材55页)已知某消费者需求收入函数为Q=2000+0.2M,式中M代表收入,Q代表对某商品的需求量.试求: (1)M为10000元、15000元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2)当M=10000元和15000元时的需求收入弹性。 解: 已知:需求收入函数Q=2000+0.2M;△Q/DM=0.2 M1=10000元;M2=15000元 将M1=10000元;M2=15000元代入需求收入函数Q=2000+0.2M,求得: Q1=2000+0.2×10000=2000+2000=4000 Q2=2000+0.2×15000=2000+3000=5000 根据公式:EM=△Q/Q÷△M/M=△Q/△M×M/Q EM1=0.2×10000/4000=0.2×2.5=0.5 EM2=0.2×15000/5000=0.2×3=0.6 答:当M为10000元和15000元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分别为4000和5000; 当M为10000元和15000元时需求弹性分别为0.5和0.6。 4.(教材55页)在市场上有1000个相同的人,每个人对X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d=8-P,有100个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对X商品的供给方程为Qs=-40+20P.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宏观)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元,实际国民 收入是98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 100亿元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且有6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 口 B、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且有30亿元的通货紧缩 缺口 C、需求不足的失业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已知充分就业的收入为10000亿元,实际的收入为 9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75%的条件下,增加100亿元的投资,则 A、将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且通货膨胀缺口 为5亿元 B、仍未能使经济消除需求不足的失业 C 将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将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收入帐户对于下列哪一项特别有用 [] A.获得可用性资源的信息 B.测度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整个经济和经济的某一部分的影响 C.预测政府特定政策对就业和产出的影响 D.以上各种说法都对 E.以上各种说法都不对 2.在考察一个民族(包括人力和非人力的)全部财富时,下列哪项不应包括进来 [] A.国家公路 B.海洋中的鱼 C.某一公司股票的所有权 D.一个大的发电机 GE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3.当在某一时期,产出没能全部消费时,国民财富将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 D.增加或减少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4.从理论上,在一特定时期内,由耐用品的消费所提供的服务应作为生产性活动计入该时期的国民收入.但是,通常都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 [] A.这将使总收入数值比已有的大得多 B.消费者将不得不因为他们收入统计的增加而多付个人所得税 C.要确定每一时期这种服务的合理的,精确的数字几乎不可能 D.这将导致重复计算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5.公共部门的产出 [] A.根据其售价计入国民帐户 B.是用成本估价的,因为其大部分是免费提供的 C是被作为投资处理的,因为他使经济中的生产性财富增加D.是可分的,因而可以单个售出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6.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7.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NP的特征 [] 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 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 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 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8.下列哪个指标不包括最终产品和劳务 [] A.国民总产值 B.国民净产值 C.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以上各项均包括 9.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 [] GE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 LT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

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 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