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构成一个城市社会文化和物质环境的总体特征。一座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对自然和社会所具有的适应能力,而城市文化特色的存在则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生存优势。城市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外观上给人们以特有的文化形象,二是在内涵上体现出鲜明的文化气质。城市文化特色不仅局限于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城市文化特色的重塑,首先在于对城市文化特色的挖掘和认知,其次在于对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弘扬和塑造。

城市文化特色的挖掘和认知

正确定位城市文化特色是保护、弘扬城市文化的前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城市,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各自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烙印。不同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城市如人,虽然都有四肢、五官、大脑,也都会表达,但无论相貌、性格、品位还是经历、素质、修养都有所不同。同样,正由于每一座城市都独具自己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因此每一座城市也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景观、形象、特征、空间、氛围、气质和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同时,城市如同生命循环一样是一个有机体。每一座城市都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演绎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历程,由此形成城市具体的、真实的文化发展轨迹。

我们研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首先就要深入挖掘和准确认知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这样我们才可以从泛文化的圈子中走出来,体会真正多元文化特色与个性文化色彩,并在城市发展中保持和完善这些特色和个性。城市犹如一件巨大的艺术品,文化特色是艺术品的点睛之笔、魅力之所在。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或隐或现、或强或弱地存在着,在于我们去发掘和认知,并有意识地加以梳理和强化。吴良镛教授指出:“认知城市是第一步,这是我们美学分析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城市模式的提出是认知的结晶,不只是个别人的认知的结晶,而是综合归纳提高,从历史人物到今天多方面人认知的结晶。”①一些文化城市的成功经验表明,城市文化特色的确立首先在于对城市文化有深入的发掘和正确的认知,只有如此才谈得上保护、继承和发扬以及进一步的创造,而深入发掘和正确的认知又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态度和不懈的文化追求。

城市必须积累,形成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有区别才能有文化特色存在。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的不同,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应当有所区别,而不应是千篇一律。如果反映到城市发展和建设上,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面貌。同时,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来自于生活,不同城市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城市的生命根植于一方水土,因此要从城市民众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和认知特色。众多流传至今的文学艺术作品、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构成城市文化的组成要素,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底蕴。诸如安徽皖南民居和苏州园林建筑等遍布各地的民间传统建筑和园林,都尊重所处城市的历史文脉,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甚至哲学等精神的文化内涵,反映城市的标识性特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增加了城市的文化特色,提升了城市的综合价值。

城市人文景观是城市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历史性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普遍存在着这种文化追求,诸如北京的“燕京八景”、杭州的“西湖十景”、常熟的“虞山十八景”、南京的“金陵四十八景”等人文历史景观,它们是城市文化特色的杰出代表,由人文与自然环境并构成城市景观的主体。历史性城市中至今保存着一些积淀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例如古都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就形成了秦淮河两岸的传统商业建筑群、民国时期具有各国风格的近代建筑群、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等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街区,其中古老的秦淮河历史文化街区孕育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始终是反映南京兴衰的一面镜子。沿河两岸的曲巷、重院式民居与庙市结合、老字号商业繁荣的夫子庙和历代诗人歌咏过的朱雀桥、乌衣巷等,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从无数历史人物遗迹、名人轶事,到传统灯会庙市、民间传说等市井文化,更具深厚的地域文化之精粹。

每个城市都有市民们值得自豪的特色,人们对一些城市文化特色的感受长留心间。例如就自然特色而言,有“水乡泽国”之称的绍兴、“泉甲天下”之称的济南、“戈壁绿洲”之称的敦煌、“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川以及“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就物产特色而言,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常熟、“瓜果之乡”之称的喀什、“酒城”之称的泸州、“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南国陶都”之称的佛山和“盐都”之称的自贡;就气候特色而言,有“春城”之誉的昆明、“日光城”之誉的拉萨、“避暑胜地”之誉的承德,即使是“雾都”重庆、“冰城”哈尔滨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就位置特色而言,有拥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的宜宾、拥有“九曲黄河第一城”之称的同仁、拥有“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拥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称的泉州以及正在成为“南水北调渠首”的南阳;就文化特色而言,有具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誉的曲阜、具有“三楚文化故里”之誉的江陵、具有“英雄城”之誉的江孜,还有具有“天府之国”之誉的成都和具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的苏州和杭州。这些别称和美誉都是城市特色的客观表述和真实写照,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城市文化特色是多方面的,体现在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文化形式之中,这种文化越具有传统特色,就越具有地域特色;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当今国际上一些历史性城市,在人口数量、城市规模或是经济实力方面并不突出,但是它们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城市。由于这些城市是文化和艺术的集聚之地,是世界上一批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之地,因而这些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如维也纳的历史城区规模并不大,却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城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金色大厅”不但是古典音乐的象征,也成为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的象征。然而,维也纳的文化特色还不止于此,这座城市里还诞生或生活过众多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莫扎特、舒伯特和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巨擘的灿烂光辉,使这座城市始终笼罩在温馨迷人的文化氛围之中,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确立了维也纳在世界上不可动摇的文化地位。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集中体现。它体现出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和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一座城市应把反映不同时代特征的文化遗存保留下来,这样的城市才是一个文化积累的宝库,才能充满着文化气息、健康情趣和上进精神,令人流连忘返。欧洲众多城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恪守和谐发展、保持特色的理念和信条,长期以来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对文化遗产的厚爱、对文化特色的呵护,使它们能够通过时间的积淀来保护城市的灵魂,并成就了这些城市在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后的独特魅力。在这些城市的历史城区,除古老的大教堂外几乎没有高层建筑。今天我们看到,一座座欧洲历史性城市就

如同城市文化和历史建筑的博物馆,每一处文化遗存、每一幢建筑都成为刻在大地上的城市历史。走进这些城市的历史街巷中随处可以看到镶嵌在街门上方的建筑年代标志,表明人们普遍认同年代愈久远愈值得自豪的理念。那些裸露着的断壁残垣,保留着斑驳陆离,展示着古老沧桑,无需覆盖遮挡,展示出最有价值的本色。这些建筑即使易主他人也不会被拆旧建新,因为人们懂得古老建筑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气息。

城市文化特色是长期以来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例如南通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张謇以一种诗人情怀经营南通,率先创办了符合当时政府学制标准的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纺织高校、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博物苑以及气象台、养老院、育婴堂,使南通成为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南通是中国近代文明较早的落脚地之一,被国际友人称之为‘中国的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②吴良镛教授经过小心求证,审慎提出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科学命题,其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南通历史文化的发掘和认知,而且关系到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进而关系到未来南通城市的发展走向。今天南通的城市决策者认识到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理念和建设风貌是这座城市的特色资源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南通人难得且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动力源泉。于是,他们抓住南通博物苑建苑100周年的机遇,举办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将已融入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南通博物苑、钟楼、商会大厦、女工传习所、军山气象台、赵绘沈绣之楼、大生纱厂等26处珍贵的“中国近代第一城”遗迹,保护好、展示好,以存续独具特色的近代城市风貌,为现代南通发展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度。

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和继承

我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管子?乘马》曰:“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指出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天材”、“地利”等因素,城市的形制应根据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强求形式的统一与规整,突破了此前城市规划中礼治的桎梏,这对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营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城市打下了理论基础,也是古人强调城市文化特色的体现。我国一些历史性城市也在根据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创造着自己城市的特色。城市特色有着静态与动态的双重含义。静态地看,城市特色表现为一种状态和结果;动态地看,城市特色则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自然历史过程。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城市特色还在于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们的聚居地有城有郊,城镇有大有小,各具不同的功能和结构,城市的生活多种多样,城市的文化兼容并蓄。在城市中,各类建筑形象有醒目有平淡,建筑色彩有朴素有华丽,建筑年代有古代有现代等等,正因为如此,城市才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城市文化的延续在于对原有的文化特色自觉地加以保护和继承。文化特色来自于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环境条件、城市功能定位和地域人文精神,因此应对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上述要素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续历史文化传统、维护自然环境条件、发挥城市功能定位、弘扬地域人文精神,从而形成协调有序的城市整体风貌,经过持续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城市文化特色就必然会得到保护与继承。反之,已经形成的城市文化特色也会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被破坏甚至消失。“一幅巨大的城市‘镶嵌’图案,其构成是需要把一块块石子精心点缀、赓续完成的。特别是一些重点建筑物,

它对城市风貌及特色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它可以强化原有的特色,或者构成新的特色,倘若处理不好也可能破坏城市的特色”。③因此,要在城市色彩、街道尺度和建筑风格方面注重城市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培育,并将涵盖建筑、园林、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融入城市规划建设。

保护城市文化特色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努力维护着城市自身的特色。一座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不仅仅在于对其中个别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而且在于对整个城市的空间特征、街道肌理、局部环境以至城市精神等方面的保护。在希腊,为了保持雅典古城的特色,国家实施了严格的高度控制,市区内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以避免历史风貌受到伤害。在西班牙,政府早在1859年就对巴塞罗那的城市特色保护和城市发展进行研究,提出新的城市建设要完全避开历史城区的思路和措施。150年后的今天,人们看到巴塞罗那历史城区的文化特色依旧美观而协调,成为欧洲最具中世纪风格的特色城市之一。在意大利,经过长期努力,罗马整座城市呈现出以古代遗址为基本特征的“古罗马”、以历史街区为主要特征的“老罗马”和以现代建筑为鲜明特征的“新罗马”,形成三种风格并存的独特城市文化景观。

虽然这些城市的历史城区寸土寸金,但是城市决策者谨慎而小心地对待城市发展,避免盲目出卖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反而为了保护城市的文化尊严和长远利益阻挡了来自各方面的开发投资诱惑。显然他们并不认为改变自己城市的面貌和特色就意味着“发展”,而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融汇才是城市的灵魂,因此这些城市绝不会毁掉最有价值的文化特色而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形象。在这些城市的历史城区,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高架道桥,没有高速公路,看不到所谓“现代化”的外表,但它们富有的是积淀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文化特色,人们在保持着传统街巷格局和文化氛围的历史环境中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这种生活宁静、平和、动人。正是因为这些城市拥有如此丰厚的文化财富,才使它们成为城市中每一个人心中永远的故乡,成为世界仰慕的文化城市;也正是由于特色鲜明、令人难忘的文化形象使这些城市成为世界各地人们旅游、观光的首选。而“城市不能成为旅游景点,这是我国国际旅游市场上失分的重要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但国际旅游收入只有西班牙的1/5”。④

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风貌与文化特征的完美结合,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城市建筑的个性和风格,更容易表现出城市的特色,凝聚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貌,是独特的人文环境的物化形式。综观世界闻名遐迩的文化城市,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因为它们是立足于本土文化和区域特点的基础上而发展的。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以完好保持城市轮廓线而闻名,高耸在天际线中的众多圆屋顶和清真寺的尖塔呈现出绝妙的文化景观;美国的芝加哥舒展有序、张弛有度的城市天际线构成纵横相宜的城市空间形态,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国的上海从外滩看浦东,从陆家嘴看外滩,黄浦江的两岸建筑强烈地表现出城市的文化个性。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一个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城市。如果破坏了传统文化景观,也就是割断了城市的历史、失去了城市的个性和风格。

一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清晰的文化概念,就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城市让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文化特点。例如十个朝代曾在南京建都,虽然城址不断变化,但文脉一直

相承,至今还保留着结合山水地形而建设的明城墙和历代形成的三条轴线。通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和自然组合,南京城市空间的“山、水、城、林”四大特色要素已经基本“融为一体”,形成了南京城市空间的整体特色。景德镇作为一个以制瓷为主的特色城市,陶瓷文化就成为整个城市文化的主导。陶瓷不仅仅是一种产品,需要保护的也不仅仅是瓷窑遗址、古作坊、古窑坊等地上和地下的遗存,而是要保护与陶瓷文化相关的民居、会馆、寺庙、码头、历史街区等,以及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工艺、文学、美学、哲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因素。

城市文化特色的弘扬和营造

什么是城市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特色如何塑造?众说纷纭。以往对城市文化特色的研究,往往仅从城市形象、城市景观、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这些虽然都能构成一定的城市文化特色,但是都是外在的东西。追求和重视外在的东西就难免雷同,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千城一面”。J.雅各布斯认为:“只知道规划城市的外表,或想象如何赋予它一个有序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外部形象,而不知道它现在本身具有的功能,这样的做法是无效的。把追求事物的外表作为首要目的或主要的内容,除了制造麻烦,别的什么也做不成。”

⑤这无疑是给我们一些正在“制造麻烦”的城市以警示。现在很多人都感叹城市“水泥森林”对人们的心理压力,这也说明了J.雅各布斯的观点的预见性。事实证明,只有文化才能凸现城市特色。反之,一个拥有数百年甚至更长历史的城市却可能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个性,酿成城市历史的悲剧。

我国历史文化古城众多,各个古城的历史、人文、风俗、传统不尽相同,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也各有千秋。我们应通过对各类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等人文因素的保护与营造,创造城市特色,如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载:“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表明古人对突出城市特色已有明确的认识,并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加以体现。城市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特色是否鲜明,创建特色城市是城市的生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任震英、任致远等专家就提出,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北京的古城、苏州的园林、济南的泉水、杭州的西湖、昆明的滇池,永远是这些城市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依据。⑥例如青岛市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文化特色,对以八大关为代表的历史风貌街区实行积极保护,进一步挖掘其历史特征。在编制完成《青岛市特色街区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城市历史文脉、推进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同时,按照“显山、露水、通海、透绿”的原则,塑造以海滨步行道为轴线的黄金海岸线,并进一步融入海洋科普、旅游度假、文化休闲等新的主题。又如若干年前,南京市鉴于物换星移,昔日“金陵四十八景”有的已不复存在,重新经市民评选和专家细评,评出“南京新40景”,并在城市建设中妥善加以保留。

如今一些历史性城市也在努力发扬和塑造自身的文化个性。如法兰克福努力保持举办国际展览和会议的文化城市特色,每年至少有5万个会议在此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60万人涌入各类会场,成为欧洲大陆最繁忙的会议中心。正是悠久的历史和今天的努力使法兰克福成为全球闻名的文化城市之一。法国里昂历史中心区保留有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以来各个阶段的文化遗产与城市肌理。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由于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合理的利用,使城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为了充

分展示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该市将每年12月的第一周定为灯光节,绚烂的灯光效果与古老的建筑交相呼应构成独具魅力城市的景观。美国的首都华盛顿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建城历史,但是长期以来坚持了尊重传统、保持特色的原则,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保持着自己的特点。2003年3月,美国芝加哥规划委员会公布了“2020芝加哥中心区规划”,其发展定位为:全球的芝加哥、区域的芝加哥、家乡的芝加哥和绿色的芝加哥。其中家乡的芝加哥的城市定位引人注目,其表述为“芝加哥中心区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多元化,保护建筑遗产,成为一个有活力,可步行及人们工作、居住、娱乐和欢聚的场所”。⑦

在我们的城市中,许多历史遗存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有的依然凝结、延续着曾经的辉煌,传递着历史的回响。挖掘、传承好这些合理的精神内核和保护、利用好历史遗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城市发展的思路,增添城市的历史传承内涵,并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加以创新,塑造融古代辉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和优雅而独特的城市形象。因此,只有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真正科学的态度保护好城市自身的文化传统,保持城市发展的连续性,才能创造出城市恒久的文化魅力。“纵观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真正有魅力的国际性大都市,例如:纽约、东京、伦敦、香港、巴黎等,不管它们是以突出什么方面来发挥其中心作用的,都必定具有高度发达而且颇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从而成为其他城市居民‘心向往之’的‘文化之都’。正如一位当代青年学者所指出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⑧数世纪以来,巴黎、罗马等历史性城市在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时体验了大量的自我更新,但是它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脉。

在我国,虽然不少城市在文化特色方面已经失去了很多,但是仍然有许多正在崛起的中小城市处于发展的初期,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城市应该针对城市文化特色加强研究和保护,避免重蹈覆辙。1998年清华大学师生赴位于滇、川、藏大三角交汇地带的迪庆考察,为这里优美的环境、纯朴的民风、独特的文化所吸引,产生了“一个近乎浪漫的畅想”,把迪庆建成香格里拉理想城。“我们要用理想的激情来规划理想城,这种理想的境界,在现代条件下可归纳为社会公平、和谐;生态环境健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艺术繁荣。人居环境既保留传统同时又富于创新”。吴良镛教授特别指出:“在建设中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楼大厦,21世纪的建筑是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要认为高楼大厦、冲天的烟囱就是发展,就是现代化。现在那些被认为是‘二等舶来品’的高楼大厦已经在不少城市破坏了山的轮廓、自然的风貌,令人腻味。我们各地要追求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设计,借鉴传统发展未来。一组组建筑要像从这里的土地上茁长出来的,成功的城市建设要与这里的山岩、溪流、草地、树木、云天交织在一起,把迪庆香格里拉理想城建设好。”⑨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物质载体,具有门类繁多、体形庞大和寿命长久等种种特征。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因而文化发展目标迥然不同。对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遗产应进行切实而深入的研究,不仅侧重于个体,还应研究群体,乃至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整体研究。同时这些研究不仅从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出发,而应进行多学科的思考,尤其是从文化角度进行探索。城市文化特色的发展和演变,有时间的积淀,更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它一般不应该是“大手笔”的城市规划建设所创造的产物,而应该是复杂、细致、连续的育成过程的结晶,因而那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那种希望通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去“打造”崭新的城市文化特色的做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

关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树立文化城市理念 城市价值何在?城市如何建设?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 从“功能城市”上升到“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理念的最高境界。在西方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加快扩大城镇承载能力的迫切需要,1933 年国际建协发布以“功能城市”为主题的《雅典宪章》,以物质空间为主体的功能主义的城镇建设主流思想随之长期控制世界。功能主义忽视人的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没有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随着“城市病”的不断蔓延、加剧和扩散,人们逐渐把视角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建设形成了注重人文生态和文化空间的社会文化理念;1938年L·芒福德出版《城市文化》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如何发展的深思;1985年欧盟提出“文化城市”概念,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理念形成潮流;1999年的《北京宪章》、2007年的《城市文化北京宣言》,都强调“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文化城市”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最先进理念。 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归结起来,就是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城市;就是既能为人们身体的幸福栖居提供物质空间,又能为人们心灵的幸福栖息提供文化空间的城市。确立“文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文化变成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我国也大力促进“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发展作出“文化定位”或者提出“文化城市”目标,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保存城市记忆、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从注重物质建设上升到注重文化建设,以“文化城市”理念引领我省城镇化发展。我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城镇化不应仅仅是“量”的扩大,更应该是“质”的飞跃。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认真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

建筑项目策划书

建筑项目策划书 篇一:建筑项目策划书模板 湖南省某高层综合楼及会所项目管理规划内容介绍 1、工程概况 1.1工程特点 一期工程由一栋19层综合楼、一栋5层会所以及若干栋小高层住宅、高层住宅、连排小住宅组成,建成后是一片

集办公、会议、商注休闲等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智能化小区,将成为湖南省建筑业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本区段包括综合楼和会所工程,其中综合楼总建筑面积41360m2(地下室8664m2),会所总建筑面积9608m2(地下室2054m2)。工程特点如下所述: 1.1.1本工程起点高,要求严,质量目标为国家建筑业最高荣誉"鲁班奖",安全文明施工目标为"省级安全文明工地",新技术推广应用目标为"全国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小区建成后的整体形象目标是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因此本工程社会影响大,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好坏,都将直接关系到业主和施工双方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 1.1.2本工程为群体建筑,施工工期安排紧、工程量大,工作面广,各工序安排紧凑,周转材料和设备投入量大,资源消耗相对集中,水平、垂直运输任务重,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规划、统筹安排。

1.1.3本工程关、特工序:弧形结构平面测控定位、底板大面(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剪力墙及异形柱施工、地下室涂膜防水和屋面刚性加卷材防水施工、屋顶构架制作安装施工等。 1.1.4本工程位于已初具规模的南长沙中心地带,与省市重要行政机关和高校科研单位距离不远,为保证良好的办公学习环境,有力维护市容市貌,应严格控制施工产生的垃圾、废气、水及噪音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做到无污或低污排放,真正将防止扰民措施落到实处。 1.2设计概况 1.2.1整体说明

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初稿)

武威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研究小组组长:张蓉 研究小组成员:张倩李志兴田颖田泰山单美娟赵建岗 研究指导教师:马国文 【引文】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必然对城市管理工作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城市管理既面临着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体制转轨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社会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城市政府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 【正文】 一、城市文化建设与管理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定位 1.城市文化与经济。现代社会的竞争,除了经济实力的竞争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竞争。而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整合和文化创新。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即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任何文化都是“源”与“流”的结合,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传统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基点。二是横向的文化借取,即城市文化的开放、兼容。文化碰撞与融合是文化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演进以至变革的过程,通过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新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创造,体现出文化不断进化、不断优化的发展趋势。城市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就自然显得重要而必要。 2.文化建设与管理。城市文化建设往往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文化管理工作,则是长期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文明、秩序的要求越来越高,某些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市文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城市管理是一项反复性的工作,城市文化管理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长期保持和维护好城市良好的市容、井然的秩序,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需要严谨而科学的管理,更需要长效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特别是一些带倾向性的疑点问题,采取集中整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文化管理也是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能。城市文化管理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完整版)项目建设方案模板

项目方案模板 第一部分:前言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3 名词解释 1.4 编制依据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 2.1:内容设计 2.1.1、内容规划: 2.1.1.1 规划依据 地域普适性标准内容(可勾选的菜单:依据测评体系:塞迪、省政府、市政府) 行业普适性标准内容(体现行业特点) 能体现用户意愿的内容(体现用户特点) 2.1.1.2 现状分析与评估 软硬件环境 资源来源与保障机制 组织领导 绩效评估分析

重要、主要、明显的存在问题 结论和解决思路 2.1.1.3 规划概要 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交流互动 行业或区域特点 其他 电子商务和媒体服务 2.1.2、数据结构: 用树结构进行有层级的数据关系描述 特殊数据之间的关系单独描述 2.1.3、栏目结构(包括数据流向): 数据结构和栏目结构关系描述,强调可以灵活配置 1、栏目内容的层次结构 2、栏目内的数据和数据结构里的数据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灵活配置 2.1.4、数据来源:

数据采集方式与采集渠道 保障方式 文档结构标准(要素和格式标准) 数据标准(数据元标准、数据接口标准) 2.1.5、线框图、效果图设计: 主要页面的线框图。(要制定线框图设计的制作规范) 首页、频道页、列表页、文章页效果图。(效果图的显示内容要用真实数据) 2.2:技术支持方案 2.2.1、设计目标 描述对项目目标的支持 2.2.2、网络结构 2.2.2.1、网络拓扑图 2.2.2.2、网络结构的特点 2.2.2.3、网络结构的优势 描述网络结构的适用性 2.2.3、总体设计思路和处理流程 2.2. 3.1、功能模块结构关系图 2.2. 3.2、设计思路 1、整体设计思路,包括:开发语言、体系架构、操作系统、中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实践,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促进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往和参与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指出,了解社区是了解社会的出发点,社区研究应当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民、人们所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其中,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化是社区人民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生产线建设的项目策划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铝及铝合金锻压生产线 2、主要产品:所有铝合金(包括部分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的自由锻件与模锻件 3、生产规模:15000t/年(其中铝合金锻件12000t/年,其它为钛合金和高温合金锻件) 4、建设投资金额:1。5亿元 二、立项的理由(目的和意义)及主要内容(任务和目标) 1、立项的目的意义 锻机、扩孔机等各种锻造设备上锻造,可以自由锻、模锻、顶锻、辊锻和扩孔。一般来说,尺寸小、形状简单、偏差要求不严的铝锻件,可以很容易的在锻锤上锻造出来,但是,对于规格大、要求剧烈变形的铝锻件,则宜选用水(液)压机来锻造。对于大型复杂的整体结构的铝锻件则非采用大型模锻水压机来生产不可。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使铝合金锻件向大型整体化、高强高韧化、复杂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大大促进了大中型液压机的发展。 2、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向现代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轻量化要求日趋强烈,以铝代钢的呼声越来越大。 特别是轻量化程度要求高的飞机、航天器、铁道车辆、地下铁道、高速列车、货运车、汽车、舰艇、船舶、火炮以及机械设备等的重要受力部件和结构件,近几年来大量使用铝及铝合金锻件以替代原来的钢结构构件,如飞机结构件几乎全部是用铝合金模锻件;汽车(特别是重型汽车和大中型客车)轮毂、保险杆、底座大梁;炮台机架;直升机的动环和不动环;火车的气缸和活塞裙;木工机械机身;纺织机械的机座、轨道和绞线盘等等都以应用铝合金模锻件来制造。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大幅度增长,甚至某些铝合金铸件也开始采用铝合金模锻件来代替。 目前,世界上的大型锻压液压机为数不多,中国更是寥寥无几,随着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和民用工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铝合金模锻件的品种和产量,不仅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国际市场也有很大缺口。因此,在我国抓紧建设几条大、中型的铝合金锻压生产线是十分必要的、及时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共送书下乡50多万册书,各种歌舞、汉剧专场等下乡演出近3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万多场次,三是每年开展的书香八**全民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每年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开展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的电视专题论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阅读与人生、与快乐、与成长等全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四是激情广场活动如火如荼。各活动点均按照要求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已建成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具备必要的水电、卫生、安全保卫等基础条件,每个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都有固定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的队伍,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五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地歌曲比赛、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游大龙、被誉为乡村狂欢节的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等传统文娱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性农村文化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和乡镇文化站、乡镇广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有文化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其中群文博137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60人、初级60人),图书资料的47人(高级3人、中级23人、初级21人),艺术专业118人(高级13人、中级51人、初级54人),播音主持35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19人),记者编辑122人(高级18人、中级36人、初级68人),其他类72人。 (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2013年,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费分别为3484.8万元、3144万元、13385.4万元、13582万元、15076万元、20631万元、3156万元。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设立了2012年至2016年**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第一批**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

浅析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解决之路

浅析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解决之路(姓名: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xxxx) 摘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要和城市整体形态、生态建设、传统文化、区域结构以及居民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树立文化理念,培育城市文化个性;辐射城市文化,构建多圈文化体系;塑造城市形象,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保护的法律;社会各界要形成统一性认识,相关部门需提升社会成员积极性,健全管理机制。只有做到了这些,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才会走向更宽、更具文化个性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形象 一、前言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各地城市文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和行为上的急功近利,使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着城市文化建设分析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解释 众所周知,文化作为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那么什么是城市文化呢?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衡量城市文化可从市民、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来进行,也是

工程项目策划书范本

工程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展示企业实力的窗口,直接反映着企业形象,影响着企业市场竞争力。项目企业文化建设在集团企业文化中占据着显著位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通过富有集团特色的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统一项目介值取向,塑造项目团队精神,挖掘项目内在潜能,以最小的成本、最优的质量、最美的形象回报社会,探索一条具有中铁隧道集团特色的项目企业文化建设新路子,结合企业文化落地和项目法施工实际,制定本策划书。 一、指导思想 以《中铁隧道集团2006 —2010年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为统领,紧紧围绕项目企业文化建设实际,突出抓好三个手册”的贯彻落实,达到培育员工队伍、促进项目管理、建设精品工程、锻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为干好在建项目拓展市场不懈努力。 二、遵循原则 坚持集团理念统领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原则,坚持行为识别系统规范项目和员工行为的原则,坚持视觉识别系统统一鲜明的原则,坚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与施工生产同部署、同检查、同奖惩的原则,坚持过程控制提高执行力的原则。 三、策划内容 1、策划并进行理念识别系统宣贯; 2、策划并进行行为识别系统宣贯; 3、策划并进行视觉识别系统宣贯; 4、遵循集团理念确定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优良管理、优秀队伍、优质工程践行企业理念; 5、开展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形势任务教育; 6、整合优化项目规章制度,规范岗位行为; 7、制定员工培训规划,开展业务技术培训; 8、规范并开展项目和员工礼仪活动; 9、设计制作项目团队手册/员工手册; 10、执行工程总公司企业文化有关要求; 11、加强外协队伍企业文化建设统筹; 12、开展项目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四、策划实施 1、成立项目企业文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项目部经理、专职党工委书记或副书记、 工会工委主任、团工委书记、经营财务部部长、工程部部长、办公室秘书,工区主任、党组织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团组织负责人。 职责:(1)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工会三工'建设和团组织的文化活动纳入项目企业文化建设,不具备设立专职人员的必须配备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项目党政共同负责项目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经理 是第一责任人,党工委负责日常工作,工区主任是第一执行人。( 2 )统一规划项目企业文化建设, 确立目标和发展方向。(3)指导、组织、规范项目企业文化实施活动。(4)对工区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检查、指导。(5)结合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6)协调、组织项目内部和外部企业文化建设交流。(7)及时处理有损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为。(8)对工区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奖惩。 2、领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三个手册” A类项目向集团公司片区指挥部领取三个手册” B、Z类项目向具体承担施工任务的子分公司领取三个手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将建立不同类别的项目企业文化建设操作模块,领取方式另行通知。 3、规划项目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塑造特色文化 丰富城市内涵

塑造特色文化丰富城市内涵 一座现代城市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实力,二是魅力。魅力也就是文化,或称软实力。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主城工业大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塑造区域特色文化,深挖城市文化内涵,学习借鉴杭州、上海等地做法,需要打造具有九龙坡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丰富城市内涵,这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形势的需要。 一、我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杭州重视文化建设是由这座城市的基因、自然禀赋、发展目标、发展阶段等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离开了文化,杭州就丧失了“立城之本”。对杭州来说,抓文化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核心竞争力,就是抓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就是抓城市发展的未来。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在具体做法上,他们深入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发挥和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切实抓好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扶持政策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等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提升杭州文化建设的水平。。长期坚持“文化为魂”,注重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化名城,把杭州建设成为一座先进文化渗透于血液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高素质城市。在大众化、通俗化上下更大的决心、做更多的文章,使杭州的文化建设既体现高端性,又体现群众性,既能创作精品名品,又能产生大众作品。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九龙坡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

在新形势面前,九龙坡区特色文化目前还存在着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特色文化事业的公共功能与市场功能定位不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市场主体培育不够;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力度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缺乏高素质的特色文化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主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对特色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发了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文化艺术形式和生产方式空前多样,文化管理方式和流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面临着如何创新发展、获得新的文化生命的挑战。 2.周边区县特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区特色文化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周边各区(县)近年来都在利用区域内较好的特色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对九龙坡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构成了较大压力。 3.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九龙坡区经济的发展要求特色文化事业发展必须适应现有的增长模式,实现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增长。 二、塑造特色文化是丰富城市内涵的主要途径 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是城市内涵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突出表现,是城市的灵魂和支撑。塑造特色文化,就是要深入挖掘城市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并打造出精品和亮点,让其充分展现该城市特有的文化渊源,做到在继承中扬弃、在扬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精品和亮点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延伸性和现实性,从而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升

主题公园建设项目策划书

*****主题公园建设项目 项 目 策 划 书 二零一一年十月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概要 (4) 1.1项目简介 (4) 1.2项目管理模式 (5) 1.3项目投资 (5) 1.4项目运作方式 (6) 第二章主题公园名称提出原因 (7) 2.1**啤酒的品牌效应 (7) 2.2**啤酒节的品牌效应 (8) 2.3**啤酒之都的美誉 (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11) 第四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2) 4.1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12) 4.2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2) 第五章项目经营与营销策略 (14) 5.1 项目经营策略 (14) 5.2 主题公园十大主题区经营策略 (20) 5.3主题公园附属区经营策略 (23) 第六章效益分析 (25) 6.1 社会效益分析 (25) 6.2 经济效益分析 (25)

6.3 综合分析 (27)

第一章概要 1.1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主题公园旅游项目 素有啤酒之都美称的**市,位于**北部中心地带,依傍在天上脚下,矗立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的广袤大地上,踞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要津,是通往阿拉山口、巴克图、霍尔果斯三大国门的咽喉,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60公里,是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著名的独山子石化城、美丽的奎屯市和兵团的农七师同**市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构筑起**经济发展最快的金三角地区,区域总人口近百万,各地相距不足10公里,经济发展上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打造出了**境内最佳的投资环境。 **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不仅有**的布达拉宫遗址,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世界上最大的正在喷发的泥火山群,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梭梭林保护区,还有秀美而神奇的人间仙境乌兰萨德克原始湖泊独特的自然风光,最自然的温泉热气泉等浴热景观。独特的区域优势,方便的交通条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覆盖全市及周边区域联通世界的信息通讯网络给**带来发展的无限空间。

城市文化形象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文化形象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7-06-19T13:46:50.367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4期作者:熊英伟张雪莲 [导读] 本文尝试构建城市文化综合评价体系,并用数据方法对其进行量化评价,以期为城市文化形象的建立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城市文化形象作为一个城市的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潜在动力。而城市文化形象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综合体,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要素,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文化形象的评价主要采取的是描述性的哲学定性评价。为此,本文尝试构建城市文化综合评价体系,并用数据方法对其进行量化评价,以期为城市文化形象的建立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文化形象;模糊数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244-03 引言 城市形象,是指一座城市给予人们的印象和感受,是一座城市从内到外全方位的综合性表现,既有内在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外在的物质特征,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整体风貌[1]。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是构建城市形象的重要一环,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及西方城市建设理论的冲击,我们忽视了城市自身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照搬国外或本国其他城市建设模式,导致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城市面貌平平无奇。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城市文化综合评价体系,运用数学方法量化评价,以判断城市文化形象的优劣,为建立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充满民族文化魅力的现代城市形象提供理论支持。 1.城市文化形象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 1.1 建立原则 1.1.1 综合性原则 在评价方法上,要使用综合性评价方法,以便对不同层面不同结构的文化形象因素的功能和效益进行比较。 1.1.2 地域性原则 所选择的指标需要针对评价目标的特性,针对不同地域,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价。 1.1.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城市文化形象的定量指标较精确且便于分级,但由于其对综合性和关联性反映不足,为了做到评价的客观全面就必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1.1.4 层次性原则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的特点,所选指标应反映出层次性,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综合到细化。 1.1.5 实用性原则 建立的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系统的特征和实质,使指标数目达到可以操作的程度。 1.2 建立方法 1.2.1 指标选取 影响城市文化形象的因素种类繁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汇总得出影响城市文化形象设计的因素,获取初选指标。结合频度分析、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指标进行优化选取,最终确定评价指标[2]。 1.2.2 权重确定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即先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其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将特征值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因子权重然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最后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3]。 1.2.3 模糊评价计算 一般来说,同一事物均有多种属性,事物的不同侧面反映其不同特征,所以在评价事物时,不能只考虑一种因素,而必须兼顾事物的各个方面。因此,为了综合考虑全部因素对评价对象取值的影响,需做模糊综合评价。 2.城市文化综合评价因素分析 首先确定影响城市文化形象的初选因素,再制定城市文化形象专家调查表,由专家对城市文化形象因子和元素进行筛选、增补,基于80/20法则原理,将八成以上专家未勾选的城市文化形象元素予以删除,最终确定为5个子集,构成一级指标体系;再将5个子集分别按其属性细分为19个内容,构成二级评价指标;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再细分为63项分子集,构成三级评价指标(见图1)。 2.1 城市行为文化形象 城市的行为文化形象包括了城市的治安管理状况、社会秩序、人际关系、文明规范等。它是城市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它代表着城市文化的中坚力量。 2.2 城市理念文化形象 城市理念文化形象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最高境界,最能体现城市文化形象的特征,是城市文化形象的灵魂。它包括了城市精神、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文化活动的可参与性等。 2.3 城市产业文化形象 城市产业文化形象包括了城市的资源特征、城市的产业结构等。 2.4 城市自然及人文景观文化形象 城市自然及人文景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形象的最直观的感受,主要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官系统。 3.城市文化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权重的确定 通过向城市规划、旅游、园林景观等方面专家发放20份征询问卷,依据构造比较分析矩阵得出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确定每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1)。

浅议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

浅议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 发表时间:2018-10-08T15:12:25.29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下作者:李洁王笑凯[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经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 (1身份证:4101021977****252x;2身份证:4113291983****0011)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经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从文化角度探究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我国的全新理念,是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延续、升华和深化,是城市文化实践的思维理念和城市文化理论研究的视角转换.本文主要对现代建筑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进行简单的简述,供同行参考!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前言:城市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文化个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无穷。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记忆;不能跟上时代不断创新,城市文化将迷失发展路径。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城市文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 1城市规划模式的分析 1.1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需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活动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 1.2城市规划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城市发展要充分考虑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使每位居民都应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展,扩大就业容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系,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缓冲区。指生态保护区与建设开发区之间的过渡性质的地区,是土地争夺的热点。应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综合考虑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近远期结合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开发用地的供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生态恢复区。指已受到干扰而质量下降的敏感区及景观破碎区,以及建设发展区或是生态缓冲区中受到强烈干扰而功能丧失的地区,如空气、河流严重污染区。此类地区须严格限制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对于现有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或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并制定保护控制专项规划。 1.3确定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中短期规划结合对生态城市的远景发展提出设想,确立各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中期规划以五年为周期,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作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应当依据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及本阶段的建设目标,明确五年内规划的重点和发展时序,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短期规划以2~3年为周期,以具体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为重点内容,明境。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满足人生存、发展需要的人工环境,城市发展就是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思想之一。 2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3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分析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确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氛围、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济南称“泉城”,景德镇称“瓷都”,杭州称“人间天堂”,维也纳称“音乐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城市特色。比如,长春可以从历史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等独特文化优势出发确立文化特色,集安可以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文化魅力,延边、前郭、伊通等可以立足民族文化生发个性特色。各地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体现,也决定着城市的物质空间的风格和品位。每个城镇都应该从有利于城市特色生长、城市品位提升出发,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给予深入反思和积极改善,对市民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让优良的宝贵的文化传统和健康、积极、先进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要不断丰富发展这种个性鲜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让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鲜明、品位不断提升。结束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