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四逆散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四逆散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四逆散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四逆散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四逆散

这里要围绕肝脾两脏生理上的协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有关系。

在病理状况下,经常互相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在正常情况下,肝木疏泄帮助脾胃运化,脾土化生水谷之气,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土要荣木,要养肝,肝藏之血来源于脾胃水谷精气化生的气血了,这是正常, 木来疏土,土来荣木,是一种正常的一个协同作用。反过来,如果说木不疏土,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化生气血不足,那就造成土不荣木。肝所藏阴血不足,那两个趋向:一个趋向,物质基础不足,疏泄功能就会减退,肝气就会郁结;还有一个结果,阴血不足影响阴阳失去平衡,肝旺,肝旺回过来要克伐脾胃。如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又进一步不能帮助脾胃运化。所以这两者是一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 所以从这个密切的生理关系,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关系,说明这两脏在人体保持生化系统、调节系统的平衡上是非常重要的。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厥逆,敛阴泄热平剂扶。

组成:柴胡、芍药炒、枳实麸炒、甘草炙等分。阳邪入里,四肢逆而不温。芍药敛阴,枳实泄热,甘草和逆,柴胡散邪,用平剂以和解之。

主治证候包括两个方面。而从现代运用的实际情况,包括宋代以后的

运用实际情况,肝脾不和、肝脾气郁是四逆散的运用针对的最基本病机。因为原有《伤寒论》那个四逆,它强调阳气闭郁了,外邪入里闭郁了阳气,那就是气机不畅了,阳气不能输布到四肢,造成四逆了。但是它要区别于这种心肾阳虚,或者中焦虚寒,这种阳气不达四肢这种四逆。中焦虚寒说手足不温,手足清冷,甚至于严重的是脚逆冷,但叫厥逆,一般心肾阳虚,肾阳虚衰,那都要用温中药,或者温肾药,要用温阳药,这方里没有。所以这个四逆后来解释阳郁四逆,四逆的范围很小,就是远端,但是指头还是微温的,有的又说摸久了,指头也透出热气,阳气郁厥了,这个四逆。那作为主治来说,把肝脾气郁作主要的。《伤寒论》上写的四逆散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 实际上指的阳气郁结以后,气机阻滞能引起五脏病变,能引起各种各样病变,泛指气机被郁了。你不管是肝脾气机郁结了,或者外来的邪入里,郁遏阳气。总之,形成那种气机郁滞。五脏如果气机郁滞了,都会影响功能,所以在每一脏就选一个证来作代表。或者咳嗽,肺气不利了,气机郁滞,肺气宣降失常,所以咳嗽了;或悸,心悸了,心悸那是遇到气机阻滞,胸部阳气被郁,不能够正常舒展;或小便不

利, 涉及到肾;腹中痛,肝;泄利下重,脾。猛一看,心肝脾肺肾都有问题了,实际上讲的一种基本病机气机郁滞,你也很少就拿这四个药去治疗某一个具体的病,所以这是一种治疗肝脾气郁的基础方。

从阳郁四逆的角度来讲,这个方里的柴胡可以透邪外达,解除这个阳郁四逆造成的原因。阳气不被郁了,那气机通畅,清阳能够实四肢,也就是这个四逆解除了。当然从四逆散自身这个方来讲,它是仲景用来作为鉴别诊断的。在少阴篇里边,它并不是典型的治疗少阴病的,仲景《伤寒论》里,每一类病它都有提纲,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那就是说,心肾阳虚的情况下,脉来微细,阳气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不能温通,不能养神,神衰欲寐,这是主要反映心阳了。同时肾阳来说呢,基本的热力来源差了,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这类基本表现是心肾阳虚的一些共同特点。但是四肢厥逆和这个在同样逆冷方面呢有相似的病机,还有譬如当归四逆,吴茱萸汤也有四肢厥冷。那这种情况怎么鉴别呢?那张仲景他在四逆,少阴病这一部分里边,是以四逆汤为代表,基础方,它同时把有四逆表现的方都附在里边。所以在《伤寒论》里边,有一些条文前面的少阴病,太阳病,有一些包括吴茱萸汤前面也有一条少阴病,也有阳明病,有厥阴病。这都由四逆这几条都反应在少阴篇里,它是用来跟四逆汤作鉴别诊断的。心肾阳虚出现四逆。肝胃虚寒,浊阴上逆,像吴茱萸汤可以出现四逆。阳气不足,阴血不足,又感受寒邪,可以出现四肢厥寒,当归四逆汤证。同时呢,体内气机阻滞也可以出现四逆。程度不同,都属于四逆范围,要鉴别诊断。至殊代后,这个方的方向主要转向了调和肝脾气郁,肝脾气机郁滞出现的以脘腹、胁肋诸痛为特点的证。所

以后来四逆散产生的那个系列方剂来讲,也都是从肝脾气郁入手,这成为一个主要治法了。研究四逆散的基本病机应该是肝脾不和、肝脾气郁为它主要特点。那肝脾气郁又是相互影响的,这个表上反应出一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肝气郁结不能帮助脾胃运化,运化障碍,那脾气也会郁滞。那脾气郁滞了呢,脾是人体升降的枢纽,是中轴、中枢,也会影响到肝气的郁滞,肝脾都彼此相互影响,造成气机郁滞上的一种,气机郁滞偏实这上面的一个恶性循环了。

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组成用法] 当归10~20g、芍药10~30g、川芎6~15g、茯苓10~30g、泽泻10~30g、白术10~30g。上6 味,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日三次。或以水煎煮,日服三次。 [ 方证] 1.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2.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3.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 现代应用] 1.广泛用于妇科诸疾,凡产后、术后、更年期前后,妊娠期、哺乳期,体质较为虚弱,皆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高症,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产后抑郁症、乳腺小叶增生、不孕症等。 2.以疼痛为应用目标,部位不局限于腹部,不拘男女,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肠梗阻、痛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又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痉挛等。 3.皮肤或毛发异常,表现为肤色或黑或白,缺乏光泽,有色素沉着,少油脂,头发干枯,易开又,易脱落,或红或黄;口唇易干裂,甚则

出血等,又如痤疮、雀斑、冻疮、急慢性湿疹、荨麻疹、下肢静脉曲张、疣、斑秃、脂溢性脱发、银屑病等。 4.心衰水肿、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脑外伤后综合征(眩晕)、梅尼埃综合征、脑血栓形成、过敏性鼻炎等见有水湿为患的疾病也可选用本方。 5.其他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低血压、膀胱炎、前列腺增生、阑尾炎、痔疮、老年性痴呆、运动性血尿、结膜炎等。 [ 经验参考] 本方被日本汉方医称为“妇人圣药” 而广泛应用于妇科诸病,是血水同病的专方。女性盆腔炎常表现为腹痛、带下多,可以视为血水同病的一种。如《岳美中医案集》载用本方原方改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症见腹痛、白带多、头目眩晕。赵力维用本方治疗附件炎49 例,按照原方比例配成胶囊口服。结果痊愈34 例,好转ll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1.8%(湖北中医杂志,1988;4:25)。谢春光等将本方制成胶囊治疗痛经90 例,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发现疗效高于后者(中医杂志,1989;8:23)。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 例,结果转胎率为80.6%,以妊娠29—36 周内服用的成功率最高,且疗效高于膝胸卧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7:7)。夏仲方用本方加桂枝治疗妊娠晚期腹痛浮肿而尿闭,药后4 小时小便即通(辽宁中医杂志,1988;11:3)。日本医家还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不孕症、更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地经验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的经验 著名中医专家张海峰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我们随先 师学习期间,对其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内科疾病印象颇深。张老认:肝脾 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 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 脾抑肝、健脾养肝等。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几方面供同道参考。同时, 也表达我们对先师的怀念之情。 1 调和肝脾法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肝脾两脏,木土相克,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在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及气血精微的化生输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老认为:脾土属阴,主运化,必得肝木的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脾气才不会阴凝板滞,从而饮食得以正常运化。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土得木而达之”,《临证指南医案》亦云“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同时肝为刚脏,主疏泄,必赖脾气的柔润濡养,方不致刚强太过,而保持其条达活泼之性。故《名医方论》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杏轩医案》亦云:“无土之处则无木生。”所以,在生理状态下,肝脾之间保持种木克土、土滋木的动态平衡,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如果某种病因破坏了种平衡,则出现肝脾不和,或肝旺脾虚,或肝脾两虚而出现诸多病症,治疗方法即调和肝脾。所以说.调和肝脾法,其实是一种恢复肝脾的生理平衡关系的治疗方法。 2 调和肝脾法的适应证 如果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等,破坏了肝脾之间的动态平衡,则发生病理变化。张老认为: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及,而导致脾土阴凝板滞,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此即木郁乘土或木郁土中;急躁易怒,肝气横逆,易乘脾土,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招致肝木来乘,而导致肝旺脾虚,久则土败木贼;脾虚日久,气血生化无源,血不足以养肝,肝木失去脾土的滋培,而肝木枯萎,最终导致肝脾两虚。因肝脾失调,临床可见诸多病证,

四逆散医案100则(41-50)

四逆散医案100则(41-50)

四逆散医案100则(41~50) 41:抑郁不乐 这个剃头师父,他有七十岁左右。 那天他儿子过来看病舒服多了,今日他过来,他来复诊,拿到单话,先生,你的药涯吃了觉得好自在,好开心。 涯笑笑话,药可以自在开心一时,你啊记住这八个字,可以自在开心一生人。 他问,拿八个字? 涯话,无求自在,淡然开心。 一个人能够外求少了,能够将世事看淡点,自动开心喜悦。学生一看那方,怎么这么简单,就可以治这种压抑郁闷失眠? 原来是四逆散加丹参、菖蒲、郁金、香附。 丹参2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 涯话,你知郁金、香附这两味药有多厉害吗? 它可以话是专门疏通肝胆的能手,现代医学药物学研究,发觉到这两味药能集中于肝胆,使那肝胆排泄功能变好。 你看那人一生气恼气,是不是胸闷闷,肋胀胀,肚满满。所以我们的郁金、香附一去,就疏通胸肋,消除闷胀。 他觉得好神奇,吃着药后,头脑轻松,胸轻松,胃轻松。那人一旦有压力,觉得四肢百脉啊,都好像逆乱一样,一旦

释放掉压力,全身百节啊都像放松释放那样。 所以四逆散它能将四面八方压到身体上的压力啊疏散出去,你如果你能灵活加些理气的药,它就能治疗压郁,加些活血的药,它就可以治疗忧愁、跌打、胸肋痛闷,这些都是加减一两味药,就可以取得的效果。 所以涯同他话,你要少忧虑,愁肠百结,肝郁气结,愁虑的人啊,今下社会十分多。 所以你能够解决愁虑引起的百病啊,你可以在农村医病医开局面来。 包括你看涯医这些风湿,郁闷,胃痛,肩颈痛,肚子疼,鼻炎,头痛,肩甲劳伤等等啊,但凡见到他愁虑压郁加重,两眉皱紧紧的,四逆散主之,加无事常生闷气的,四逆散主之。所以连药房的人都好吃惊,为什么曾医生开出的汤方,寥寥几味,患者却有这么好的口碑。 涯话,这都是把握到病机,和病因后,总结出来的东西。好,到里趟。 学修心得:开心一辈子:无求自在,淡然开心。 压抑失眠用四逆散加丹参、菖蒲、郁金、香附。 郁金香附集中于肝胆,使肝胆排泄功能变好,是专门疏通肝胆的能手。 人一旦有压力,四肢百脉逆乱,一旦释放压力,就变得轻松。所以四逆散能释放四面八方压到身体的压力。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土泻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 组成:白术(土炒)三两,白芍(酒炒)四两,陈皮(炒)半两,防风一两,或煎或丸,久泻加升麻。陈皮理气补脾,防、芍泻木益土。吴鹤皋曰∶伤食腹痛,得泻便减,今泻而痛不减,故责之土败木贼也。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痛泻要方出自《丹溪心法》。这个方的主治证候的病机,是属于肝旺脾虚。逍遥散是肝郁脾虚。它是一种肝旺脾虚也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从根本讲还是肝脾不和,肝旺可以克伐脾胃,造成肝脾不和。脾虚可以不养肝,造成更加肝旺。所以肝旺可以克伐脾胃,加重脾虚。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津液。血不养肝,肝的阴阳失衡,肝就更旺。所以肝旺脾虚往往造成一个连带的一种恶性循环。肝旺乘脾反应在腹痛。脾虚不运化水湿造成泄泻。所以土虚木乘,这种痛和泻,痛则治肝,泻则治脾。那肝脾同病产生腹痛、泄泻。泻必腹痛。泻后有一段时间痛可缓减,就可以减轻。所以主要特征是痛泻,它的病机是肝旺脾虚

了。这是肝脾不和的第二个类型。调肝脾这一节三个类型,四逆散是肝脾气机郁滞,那是偏实证。 逍遥散是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血虚;应该说疏肝、健脾、养血全方,虽然是调的,调补,有这种调补作用。所以过去秦伯未说逍遥散,大家认为它是疏肝那个作用,疏肝是逍遥散基本作用,认为是错的。逍遥散很重要对肝来讲,还是个调肝。因为疏肝、健脾、养血是逍遥散基本的功用。针对的肝郁、脾虚、血虚,而作为肝来讲呢,体阴用阳,所以它的疏泄、藏血两方面对于逍遥散来讲,既有肝气不舒,又有肝血不足,又有血虚。所以它这个调肝,不是光疏肝。这个作为痛泻要方是肝旺脾虚。肝旺脾虚,就是说这个也是肝脾不和,也是一种虚实夹杂的。肝木之旺,腹痛体现实的方面。脾虚不运,才是泄泻。那这是体现了虚的方面。那必须补脾柔肝,补脾增加脾运化功能;柔肝是使肝不旺,这样祛湿止泻。 痛泻要方,这个方是Ⅱ类方。白术是君药,用来健脾祛湿。芍药看作臣药,所以白术、芍药这个结构,也是一种调整肝脾功能。健脾燥湿基础上,柔肝调和肝脾,避免肝脾不和、肝木克伐脾土。陈皮可以理气化湿。这个方里边,特殊一点的就是防风。防风的运用可以把它看作它佐药为主的,那防风运用以散外风为主。而在宋以前,用防风,治疗内证治得很多。防风在张仲景时代用,《金匮要略》里用

四逆散临床应用进展 - 医学期刊频道--首席医学网

四逆散临床应用进展 王向阳 [摘要] 四逆散,原出枟伤寒论枠,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仲景用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等证。方中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还能抑制胃液分泌、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还有抗炎、镇静等作用;芍药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等作用;甘草有解痉、抗溃疡等作用。诸药合用,能疏肝理脾。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其应用范围仍在逐渐扩大。 [关键词] 四逆散;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9畅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1-2476(2008)03-0220-03 四逆散,原出枟伤寒论枠,为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原方由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所组成。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方中柴胡苦平,微寒,疏达肝气,升脾胃之清阳;枳实辛苦酸,微寒,泻热行气,降脾胃之浊阴;白芍苦酸,凉,益阴血,敛肝阴,缓中调胃;甘草甘平,益太阴之气,缓急止痛。柴胡配枳实,两者一升一降,可升清降浊,解郁开结,疏达阳气;柴胡甘草同用,和中疏郁;枳实配芍药,一气一血,调其血气;芍药与甘草相伍,和血利阴,缓急舒挛,调和肝脾。四药辛、苦、酸、甘、寒,共呈疏肝理脾,升清降浊,缓急止痛之功效。四逆散选药精当,配伍独特,疗效突出,是古今常用之效方。后世疏肝诸方,如枟景岳全书枠之柴胡疏肝散、局方逍遥散等皆是从本方发展变化而来,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系列亦均由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综合加味而成。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笔者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之为“乳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或乳房肿痛,月经期加重。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因,与肝、胃、冲、任四经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肝病及脾,脾运失健,聚湿成痰,痰阻气机,停于胸胁;肝郁、气滞、痰凝,结于乳络而成“癖”。巫嘉琴[1]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为主方治疗乳腺增生症88例,取得满意效果。肿块稍硬加丹参、牡丹皮;肿块有热感者加金银花、连翘;兼气血虚加党参、黄芪等;经前痛加益母草;胀痛明显加青皮、香附等。15天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7畅72%。其中肿块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 作者单位:246300安徽安庆,安庆市潜山县水吼中心卫生院横中分院53例;肿块最大直径缩小50%以上,乳痛消失24例;肿块缩小不足50%,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50%以上,乳痛不减轻9例;肿块不缩小或肿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2例。张彩蓬[2]报道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35例,取得满意疗效。林振文[3]用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实各9g,甘草3g。痰湿阻滞加法半夏、浙贝母、夏枯草;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黄芪;疼痛加秦艽;气滞加青皮、陈皮;纳差加谷芽、麦芽;热郁肝经加牡丹皮、栀子;血瘀加赤芍、皂角刺;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乳癌术后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每日1剂水煎服,6天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及肿块消失)268例,有效49例,无效33例。2 小儿腹痛 詹雪梅等[4]治小儿腹痛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3~12岁,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5~10岁多见。腹部B超检查无阳性发现,血常规和肝功能正常。大便常规及集卵未检到虫卵。31例曾给予驱蛔,亦无蛔虫排出。临床表现不规则腹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予以四逆散加味:柴胡5~10g,白芍10~20g,川朴6~10g,炒枳壳5~10g,制香附6~10g,炒延胡索6~10g,党参10~15g,甘草5g,蒲公英20~30g。如口苦呕恶酌加川连、吴茱萸、佛手片、郁金;便秘腹胀大便干结者,酌加莱菔子、制大黄;伤食生冷,胃寒作病可加高良姜、桂枝;胃肠积热加黄芩、姜半夏。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冷饮,避免劳累、情志刺激。3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可见胸闷、胸痛、心悸、善太息、失眠、体倦乏力等症状,且诸症随情志变化而波动,多属于中医“郁证”、“胸痹”等范畴。五志过激伤及肝木,肝气郁滞,可致心气匮乏,帅血无力而发为本病。可见,肝气郁滞为其基本病机。杨洪军

从胡希恕医学思想浅析阳痿_遗精_早泄

中医临床研究2015年第7卷第12期-3- 从胡希恕医学思想浅析阳痿、遗精、早泄Study of Hu Xishu’s Medical Thoughts on Impotence,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任伟明1 谭映辉1 刘文琛1 张 熙2※ 贺菊乔3 谢明霞4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 4.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湖南 长沙,410208) 中图分类号:R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5)12-0003-02证型:AGB 【摘 要】阳痿、遗精、早泄是临床上男科常见疾病,胡希恕善用经方治疗。笔者根据伤寒原文结合先生医案及自身临床经验分析,先生辨遗精、早泄多由下焦虚寒、虚阳上亢所致,故临症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治疗;而阳痿则主因阳气虚于下,气虚郁结血水停滞,阳气不达所致,故常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治之,疗效显著。 【关键词】胡希恕;阳痿;早泄;遗精 【Abstract】Hu Xishu is experienced with classical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for treating Impotence,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that are common in andrology. And the writer analyzed Hu’s clinical thoughts based on original text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Hu’s case records and the writer’s own clinical experiences. For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Professor Hu differentiated the syndromes as lower-jiao deficiency cold and hyperactivity of deficient yang, and medicated Guizhi Jia Longgu Muli Decoction added with prepared aconite root and cynanchum atratum for treatment; while impotence was differentiated as lower-jiao deficiency of yang, deficiency and stagnation of qi, retention of blood and water leading to yang-qi no reaching and medicated Sini Powder combined with Danggui Shaoyao Powder, with significant effects. 【Keywords】Hu Xishu;Impotence;Emission;Prospermia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12.002 遗精、阳痿、早泄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疾病,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夫妻感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值翻阅伤寒名家胡希恕医案时,发现先生对此类疾患有独到之处,并特别提出了“性功障碍邪所为,但补肾虚必遭殃”[1]的治疗理法。现将先生之法结合笔者之临症经验细述于下,以飨同道。 1 遗精、早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 现代医学定义婚后有规律的性生活或未婚而发生一周数次甚则一夜数次的失精为遗精,并认为男性在性交时失去控制射精的能力,在刚进行交合或交合之前射精称之为早泄。古人虽无遗精、早泄之说,然胡老认为此暗合《金匮要略》中所述之“失精家”。原文讲述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临床中不难发现,遗精早泄的患者确实常伴有阴囊潮湿、头晕目眩、耳鸣、大便稀溏,且多为瘦弱虚损之人。所以疗此类疾患先生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 《医宗金鉴》提出“失精家,为肾阳不固精者也。少腹弦急,虚而寒也。阴头寒,阳气衰也。”[2],对于此处肾阳虚衰下焦虚寒为其发病基础,历代医家皆无异议。除此之外,胡老详述其发病过程为“下焦虚寒,致虚阳上亢,上热下寒,虚阳上逆于脑,扰动心神,致情欲妄动而失精。”现代亦认为遗精早泄表现出中枢神经异常兴奋[3]。并提出伴“邪上逆”的重要概念,不难发现,先生此处所述之邪为“水饮”,因下元阳气虚损而致津液不行而成饮邪,临床常伴见阴囊潮湿、大便稀溏、目眩亦可得知。所以胡老临床中常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配合白薇和小剂量的附子,白薇清虚热而利水,少量附子温阳散水,然胡老特别强调此处附子一定要量少,若大剂量附子温阳则必扰动水饮使其上逆而加重病情。这也恰能解释临床上为何遇遗精早泄者,投大剂补肾温阳之品不奏效反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有学者在此处常有疑问,即是阳亢于上,又何故大量使用桂枝此等助阳之物。先生认为,桂枝在此处的功用为降逆,在伤寒原文中也多次体现[3],如《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气汤”,由文意可知,“狂”是因热瘀邪聚于下焦,上逆于脑所致,方中桂枝即有降逆于下而治癫狂之功。再如,原文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亦可证明。故在此失精中,桂枝之效为降冲逆,降低神经冲动;方中龙骨、牡蛎则能调节神经镇惊收敛,并稍有补虚之功用,故可收宁神补肾涩精之功。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亦认为“早泄以安志固肾为第一要法”[4],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聚精丹、三才封髓丹加减予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现附先生遗精早泄医案一则:患者甲,男,35岁,病案号163411。初诊日期1965年6月23日:自1961年4月出现失眠,且越来越重,相继出现头晕、耳鸣、早泄、遗精、小便不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逍遥散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芩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组成:柴胡、当归(酒拌)、白芍(酒炒)、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加煨姜、薄荷煎。 肝虚则血病,归、芍养血平肝;木盛则土衰,术、草和中补土,柴胡升阳散热,茯苓利湿宁心,生姜暖胃祛痰,薄木郁则火郁,火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余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逍遥散是也。加丹皮、栀子各八味逍遥散,治肝伤血少。 这个方现在在临床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使用率很高,也非常体现一个和法里边的平其亢厉、肝郁脾虚,这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病机。逍遥散出在《和剂局方》,它虽然是肝脾不和,但从病机来讲,与四逆散不同,它严格来讲,像虚实夹杂证,而且虚的成分还挺多。就是肝脾同病,肝郁脾虚,肝气郁滞。脾虚有时候肝郁血虚,血虚就脾虚之后,运化产生气血不足了。 通过逍遥这个名,可以推导它的功效特点。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里边说:逍遥在《说文》上面为消摇,走字头的“逍遥”和

那三点水的“消摇”相通,那说明《说文》以前,汉以前那都是相通的。《庄子·逍遥游》里就讲了,讲了逍和遥的含义:“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什么意思呢?阳动冰消,太阳出来了,冰雪消融了,冰雪虽然消耗,被太阳一晒,消耗没有了,但水这个根本,水和水气这个根本还存在,虽耗不竭其本。另外一个形容呢,阳动冰消,这讲消那个字了。舟行水摇,船在河里走,水拍打着船往前进。虽然船被水在拍打,船动了,但不会伤到船内,所以虽动不伤其内。都是讲的冰雪的消融,船在动,在前进,这个当中,不伤正气,不伤根本。所以他又说:“譬之如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所以这个方也就是说它的疏肝、理气、健脾,健脾运,都是针对气血,但是很照顾到正气,不会伤正,很平和,是这个意思。所以看出来这个方在调节功能方面是非常好的,调节功能,就是调和肝脾的。 逍遥散病机和证候分析,总体上讲,是肝郁血虚脾弱证。这个血虚跟脾有关,脾运化障碍。这个脾的运化又和肝的疏泄有关。肝疏泄又要决定于肝脏的生理特点,阴阳平衡体阴用阳,血虚之后也影响到疏泄。血虚之后,它阴阳互根,疏泄藏血,藏血不足疏泄无力。反过来,疏泄可以虚性亢奋,肝旺。肝气郁结,就可以气机不利,胁痛。肝郁之后,清阳不升,可以造成头痛目眩。或者肝郁化热,也能出现

四逆散运用解析

四逆散运用解析 四逆散组方选药寓意深奥,广泛运用于人体各系统疾病,临床辨证化裁疗效颇彰。此文通过分析四逆散的药物组成,以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与运用本方。 四个方根 四逆散药仅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但是组方精妙,配伍奇绝,其包含了四个方根:柴胡、甘草;芍药、甘草;枳实、芍药;柴胡、枳实、芍药,此四个基本方根巧妙组合,是构成四逆散临床疗效显著的基础。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柴胡甘草柴胡、甘草即为小柴胡汤之雏形,邹澍云:“小柴胡汤七味,五味皆可加减,惟柴胡、甘草无可加减,以安内攘外,不容偏废也。”(《本经疏证》)此二味乃四逆散最重要的配伍。方中柴胡味苦平,“禀少阳之气,动于子而发于寅,故得从坚凝闭密之地,正中直达,万化为之一新”(《本草乘雅》)入于肝,能条达肝木,升提肝气,畅达脾土通路,推陈致新,携引肾中真水上达。甘草味甘平,“外赤中黄,包兼坤离”(《本草纲目》)调节心肾,“含章土德,为五味之长,故治居中之府藏”(《本草乘雅》),入于脾土“能缓其中气不足”(《本草求真》),脾气充盛,道路通畅,则肾水上行之路无碍。故此二药配伍,实为助肝用、补脾体、疏肝气、畅脾道。 芍药甘草芍药、甘草相配即为《伤寒论》中误服桂枝汤导致变证而随证施治的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实为芍药甘草汤的衍化方,如当代金匮大家何任先生便认为“四逆散是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来”。芍药甘草相伍酸甘化阴,以生津血,润滑降泄郁结,宣畅道路。甘草“味甘主中,有升降沉浮,可上可下,有和有缓,有补有滞,居中之道尽矣。”(《本草求真》引王好古语)其能助芍药入于肝木脾土,条达肝脾血分郁结,宣通脏腑积聚主气,故而郁滞散去,肾中真水自会由肝经脾徐徐上达。 枳实芍药《金匮要略》载枳实芍药散,方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并主痈脓”。枳实苦寒,性酷而速,具有“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本草衍义补遗》),而其“形圆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络”(《伤寒直解》)枳实入于脾胃泻滞消积、破气,有冲墙倒壁之力,味酸又能入肝“肝木郁于地下,则不能条达而胁痛,得其破散冲走之力”(《本草经疏》),所以《本经逢源》总结其功用为:“入肝脾血分,消食泻痰,滑窍破气”再配以芍药“敛肝之液,收肝之气”(《本草求真》)开达肝脾阴结,共奏祛痰、宣畅气机之功,气机条畅,则肝木脾土皆顺其性,所以真水自当上奉。 柴胡枳实芍药此三味则是大柴胡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汉方医家和田东郭等人即认为“四逆散是大柴胡汤的变方”。此三味配伍功用全在肝脾气血阴阳上求之,合以“国老”甘草,功宏力强。在气,枳实破滞降气,柴胡疏散升气,芍药收摄失位之气,甘草和其不调之气;在血,柴胡扬气行血,枳实破瘀滞,芍药通营和血,甘草缓中补虚调养新血;在表里,柴胡舒启外达,枳实消泻内降,芍药

和解剂-调和肝脾 逍遥散

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 【方名】逍遥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 【组成】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方诀】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化裁】加丹皮、栀子,成为“加味逍遥散”。加地黄,成为“黑逍遥散” 【附方】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 【附注】 【文献】方论张秉成:“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

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士,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成方便读》)

(2)四逆散方证研究

(2)四逆散方证研究 谷松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该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该方的功效、组方等方面,后世医家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笔者对历代医家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做以梳理,对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做以回顾,对现代实验研究做以总结,以期对四逆散方证能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1 四逆散方证理论研究 1.1 四逆散方证的来源 《伤寒论》(宋本)原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2 四逆散方证的研究 1.2.1四逆散证的六经病位 病在少阴:钱潢云:“此所谓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病”。柯琴:“四逆皆少阴枢机无主,升降不利所致”。 成无己、吴昆等亦认为病属少阴。 病在厥阴:沈明宗认为“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湮没已久,今表出之”。《伤寒论选读》(四版教材)将四逆散列入厥阴病篇而治气郁证。 病在少阳:近代名医陆渊雷认为“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

阴”。《医方发挥》引《伤寒杂病论义疏》观点:“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肝胆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1.2.2 四逆散证的病因病机 热邪为患:成无己云:“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方有执赞同成氏的传经之说,认为“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为未入深也”。喻嘉言更明确提出“传经热邪至于手足,四逆最当辨悉,若见咳利种种之证,其为热证无疑矣”。高学山谓“盖手足为阳气之充,胃中真阳为热邪所伤,于是阴阳格拒于胃,而阳气不充于四末,故四逆也。与厥阴厥宜下之之热厥颇同”。吴坤安云“此阳经热邪扰于阴分而厥也。盖四逆有寒热之分,胃阳不敷于四肢为寒厥,阳邪内扰于阴分为热厥。寒则下利清谷,热则泄利下重”。持“热厥”观点的还有柯琴、徐大椿、程知、吴谦、许宏、王晋三等医家。但尤在泾大胆地对热厥之说提出了质疑,指出:“此非热厥。……旧谓此为治热深发厥之药,非是。夫果热深发厥,则属厥应下之之例矣,岂此药所能治哉!”。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对前列腺炎相关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药学范文.doc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对前列腺炎相关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药学- 摘要:目的探究前列腺炎(CP)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及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CP 合并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他达拉非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结果前列腺炎的NIH-CPSI评分与勃起功能障碍IIEF-5评分具有相关性(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H-CPSI评分与IIEF-5评分具有相关性,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勃起功能。 关键词: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四逆散合当归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CP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约为34%[1-2]。笔者对CP合并ED的病例应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本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6月采集完成,80例门诊C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年龄20-50岁,平均33.5岁,病程3个月-3 a,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CP诊断标准,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分小于21,确诊为CP合并ED。此外,治疗组病例还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郁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腰酸腿软,阳痿早泄,性欲

减退,畏寒怕冷,手足凉,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3-4]。患者均有稳定的性伴侣,排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8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P 症状指数(NIH-CPSI)、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估。对照组采用抗菌消炎(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他达拉非片(5 mg,Q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组成:柴胡10 g,枳实10 g,白芍20 g,炙甘草6 g,当归10 g,茯苓15 g,白术15 g,泽泻10 g,川芎10 g),采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免煎中药,由江苏省江阴市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剂,加开水200 mL溶化,分2次早晚饭后服。 1.3疗效判定观察指标与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各项指标评价。疗效观察指标:①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尿路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和总体评分;②IIEF-5评分。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NIH-CPSI评分9分,症状消失且保持4周以上无复发,IIEF-5评分21分;好转:NIH-CPSI评分和IIEF-5评分从重度改善为中度或轻度,或从中度改善为轻度。病情程度判断标准,NIH-CPSI评分标准:轻度9~18分,中度19~28分,重度29~38分;IIEF-5评分:12~21分者为轻度、8~11分者为中度、5~7分者为重度。 1.4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完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治疗组3例因外出工作原因脱落,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因

姚乃礼运用调和肝脾法治验

姚乃礼运用调和肝脾法治验 标签:名医经验;姚乃礼;调和肝脾 导师姚乃礼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0余年,得岳美中、方药中、谢海州等名医指导,对痹证、脾胃病、肝病及内科杂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姚师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调和肝脾法 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在生理方面,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肝“主一身之气”,《素问·调经论篇》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依存、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方面。在病理方面,《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丹溪心法·六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可见,气血盛衰或涩利对人体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性。故治疗应“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另外,肝除主一身气机调畅外,还主藏血,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必然影响血分,导致气血失和。因此,调气时亦应重视调血,临证无论是否有明显血瘀征象,均宜酌情加入和血之品,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应用。 2 治验 2.1 脾胃病 脾胃病的发生发展除自身因素外,与肝胆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姚师强调“见脾之病,知肝克脾”,正如叶天士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临床多从调理肝脾入手调理脾胃病。如胃脘痛的发生发展中,肝郁常是致病的重要条件。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具体应用时应“忌刚用柔”,理气慎用峻猛之剂。常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方。对吐酸的治疗,姚师遵“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肝在味为酸”,多从清肝平肝和胃立法,常用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化肝煎、启膈散等化裁;再如对慢性泄泻的治疗,常根据“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溲便为之变”的病机,遵“风淫所胜……冷泄腹胀,溏泄……病本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从调和肝脾着手,常用痛泻要方、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胃苓汤合四逆散、吴萸理中汤等。 案例1:患者,男,45岁,2012年4月19日就诊。反复腹泻1年余、每日2~3次、水样便、伴少许白色黏液,里急后重,无便血,无发热,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腹部隐痛,痛即欲便,便后痛减,纳食不馨,胃脘不温,凌晨2时许周身燥热,1年来体质量减轻约10 kg。在外院经胃肠镜及其他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曾服多种西药,但病情无好转。现面色?白无华,舌黯红,前部苔少、中根部黄腻,脉右弦滑数、左弦细。辨证:肝脾不调,湿热内滞,运化不利。治以

四逆散临床应用及探索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该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该方的功效、组方等方面,后世医家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笔者对历代医家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做以梳理,对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做以回顾,对现代实验研究做以总结,以期对四逆散方证能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1 四逆散方证理论研究 1.1 四逆散方证的来源 《伤寒论》(宋本)原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2 四逆散方证的研究 1.2.1四逆散证的六经病位 病在少阴:钱潢云:“此所谓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病”。柯琴:“四逆皆少阴枢机无主,升降不利所致”。成无己、吴昆等亦认为病属少阴。 病在厥阴:沈明宗认为“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湮没已久,今表出之”。《伤寒论选读》(四版教材)将四逆散列入厥阴病篇而治气郁证。 病在少阳:近代名医陆渊雷认为“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阴”。《医方发挥》引《伤寒杂病论义疏》观点:“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肝胆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1.2.2 四逆散证的病因病机 热邪为患:成无己云:“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方有执赞同成氏的传经之说,认为“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为未入深也”。喻嘉言更明确提出“传经热

陈瑞春谈经方与时方合用

陈瑞春谈经方与时方合用 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教授我要讲的是经方跟时方合用,这一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思路,临床上不可能一刀切,我们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因时、因地、因人”,这个方子你不能死守,不能一成不变,这就是我们的法宝。有的是要治病,有的是要治人。下面我就介绍一些经方和时方合用的例子,它们之间互相补充,增强疗效。1、桂枝汤合玉屏风散这个方,原方不要加减,治疗营卫不和表虚证。如果气虚比较明显的,你就用桂枝汤合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经常会用到,后来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出来的。所以这些方子我们务必要把它吃透,为什么?因为现在这种生活节奏,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耗气伤津的病人不少。特别是刚才我讲到的,临床上的失治误治太多了。我有两个特别典型的病例,一个从春节开始病,到五一劳动节,另一个从五六月份病到国庆节。我们南方到了五一劳动节基本上穿衬衫啊,他还是羽绒服,戴帽子,我问你是怎么了,他说我就是怕冷,吹了一点风,一身都是凉的。一看病人以前用过的方子,全是补药,什么都补了,就是没有很好的透表。我就是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几包药下去就把羽绒服脱掉了,一个礼拜后复诊就穿衬衫了,这个都是因为前面“误表失表”啊。还有一个,国庆节就穿得很厚,戴个帽子,说从5、6月份

感冒后一直没好过,我也是开了桂枝汤,加了一点防风、葛根之类的药,就开两包。第三天来复诊,这些衣服帽子就脱了一大半,他说你这个药真厉害、真管用。所以我们治病,头脑要清醒,别人该补的都补过了,轮到你开什么药呢,你也跟着补吗?补肺、补血、补阴、补阳,都补了还补什么?所以我们看病,一定要擦亮眼睛,把前面所有的治疗过程很好的复习一遍,找出他以前为什么没有效,这时候好歹要走一条新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2、桂枝汤合二陈汤这个方子也是临床上很常用的,老慢支,肺气肿,经常容易感冒,一感冒痰就多的不得了,《伤寒论》里面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化痰的作用不是很好。而桂枝汤合二陈汤效果很好。《伤寒论》里面有些专功的方子和后世一些专功的方子,疗效是肯定的、准确的。比如说肾着汤治疗腰痛,《金匮》里面讲的“腰重如带五千钱”,“腰中冷,如坐水中”,描述的非常准确,男女都可以用。我最近看一个小姑娘,她讲她的腰特怕冷,我就开了一个肾着汤,痛经,月经来时腰痛更甚,就合了一个当归芍药散,吃了五六包药腰就不痛了。桂枝汤合二陈汤,合二陈汤的目的是平喘,更重要的是化痰,因为是外感引动了宿病。3、桂枝甘草汤加党参、黄芪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我最早治疗冠心病就是用的这个方子,我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就是拿这个做的课题。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有气虚的加黄芪、党参,如果没有气虚的,就加瓜蒌、薤白、

武维屏治慢性咳嗽常用四法

武维屏治慢性咳嗽常用四法 关键词:慢性咳嗽常用四法 慢性咳嗽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西医常见病种有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咳嗽变应性(过敏性)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CTERC)、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以及变应性(过敏性)咳嗽等。武维屏教授特别强调在临床治疗中要考虑西医的诊断,更要重视中医的临证思维,辨证论治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从病机出发,经常从风、从痰。从气、从虚进行论治,现将常用四法总结如下: 一、从风论治、肝肺同调、祛风为要 风有外风、内风之别,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二者皆可导致咳嗽,外风为六淫之首,善行而数变,为阳邪主动主升,好犯高位,肺为娇脏,位于上焦,外合皮毛,司呼吸,以鼻咽与外界相通,肺卫不固之人,外风易乘虚而入,荡击肺金,风动气逆,肺失宣降,咳嗽乃作;内风始生于肝,因肝为风脏,五行属木,体阴而用阳,若肝胆蕴热或肝郁日久,可化火生风,此为实风;若因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致阴不涵阳,风阳内动,此为虚风。内风既生,无论虚实,上扰犯肺,摇钟而鸣,即可致咳嗽发生。由于肝肺生理相关,病理相连,肺卫不固与肝肾阴虚阳亢常相兼互见,且天人之气相应,此即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所言:“人之为风,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而天人之气,恒相感召,真邪之动,往往相因,故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因此,外风袭肺易引动内风上煽,而内风上摇又易招致外风入侵,终致内外风相合为患。其外风所致者,多见于肺气不足,卫外不固之人,如面白不华,四末常凉,多恶风寒,咳嗽多伴鼻咽作痒或发紧、喷嚏流涕或恶寒发热等邪犯肺卫皮毛之先兆症状,继则咳嗽少痰,胸憋满闷,遇异味烟尘即作,或阵作连绵,或速发速止,或反复不断。内风所致者,多见于阴虚或气阴两虚之体,发前多以情志刺激为诱因,或加重与月经、谈话、活动有关,以呛咳、咽干或干疼、胸憋为主症,伴胸胁胀满,舌红少苔,脉弦或细弦。内外风相合者,上述两类证候相兼。治疗当肝肺并调,祛风为要,以内风为主者,当祛内风,可有:①柔肝熄风,②平肝熄风,③虫类搜剔之别。若拟柔肝熄风,宣肃肺气,常选用过敏煎加减;兼枢机不利,多合入小柴胡汤或四逆散;若外风引动者,多合用辛温、辛凉解表药以祛外风;若外寒内热者,多合入麻杏石甘汤;若肝肺有热,可合入泻白散;若风阳内动,可加平肝清热化痰熄风药如钩藤,白勺,黄芩,天麻等;若急躁易怒,咽痒难忍,久治不愈,可用虫类搜剔及平肝镇肝之品,如地龙、僵蚕、蝉衣、全蝎、钩藤、石决明等药。以外风为主者,解表祛风宣降肺气为要,多用止嗽散,风寒明显可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风热可用桑菊饮;有音哑等化燥伤津之象,偏热可合桑杏汤;偏凉可合杏苏散;寒包火仍可用麻杏石甘汤化裁。 二、从痰论治、脾肺同理、运化为本 刘河间名言:“咳嗽者治痰为先”。中医藏象学说强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浊阻肺是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痰有寒热之别,病因于寒或素体阳虚,肺失宣化通调,脾失运化转输,肾失温化开阖,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气化不利,津从寒化,则为寒痰;病因于热或素体热盛,或阴虚火旺,煎熬津液,即为热痰。痰浊既生,壅阻于肺,致肺失宣降,即发咳嗽。痰白或泡沫,易于咳出,遇寒而发是为寒痰,寒痰内蕴兼感风寒或外寒内饮之咳,证见恶寒无汗,苔白腻或水滑,脉弦。痰热内盛,复感外寒,为寒包火之咳,证见口渴苔黄,恶寒身热,脉弦滑。兼肝郁气滞者为气郁痰阻咳,证见两胁胀疼,咽中如有异物,苔薄腻,脉弦,兼瘀血阻络或痰瘀互阻咳,证见唇甲青紫,舌暗,脉涩,治疗:(1)清化热痰,药如:瓜蒌、贝母、胆星、竹沥,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2)温化寒痰,药如陈皮、南星、半夏,方如二陈汤、苓桂术甘汤等,夹气郁者,合四逆散,有血瘀者,合当归芍药散,痰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