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5、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组成用法]

当归10~20g、芍药10~30g、川芎6~15g、茯苓10~30g、泽泻10~30g、白术10~30g。上6味,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日三次。或以水煎煮,日服三次。

[方证]

1.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2.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

3.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现代应用]

1.广泛用于妇科诸疾,凡产后、术后、更年期前后,妊娠期、哺乳期,体质较为虚弱,皆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高症,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产后抑郁症、乳腺小叶增生、不孕症等。

2.以疼痛为应用目标,部位不局限于腹部,不拘男女,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肠梗阻、痛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又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痉挛等。

3.皮肤或毛发异常,表现为肤色或黑或白,缺乏光泽,有色素沉着,少油脂,头发干枯,易开又,易脱落,或红或黄;

口唇易干裂,甚则出血等,又如痤疮、雀斑、冻疮、急慢性湿疹、荨麻疹、下肢静脉曲张、疣、斑秃、脂溢性脱发、银屑病等。

4.心衰水肿、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脑外伤后综合征(眩晕)、梅尼埃综合征、脑血栓形成、过敏性鼻炎等见有水湿为患的疾病也可选用本方。

5.其他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低血压、膀胱炎、前列腺增生、阑尾炎、痔疮、老年性痴呆、运动性血尿、结膜炎等。[经验参考]

本方被日本汉方医称为“妇人圣药”而广泛应用于妇科诸病,是血水同病的专方。女性盆腔炎常表现为腹痛、带下多,可以视为血水同病的一种。如《岳美中医案集》载用本方原方改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症见腹痛、白带多、头目眩晕。赵力维用本方治疗附件炎49例,按照原方比例配成胶囊口服。结果痊愈34例,好转ll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湖北中医杂志,1988;4:25)。谢春光等将本方制成胶囊治疗痛经90例,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发现疗效高于后者(中医杂志,1989;8:23)。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例,结果转胎率为80.6%,以妊娠29—36周内服用的成功率最高,且疗效高于膝胸卧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7:7)。夏仲方用本方加桂枝治疗妊娠晚期腹痛浮肿而尿闭,药后4小时小便即通(辽宁中医杂志,1988;11:

3)。日本医家还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

在今天的中医临床上,本方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妇科病的范畴。如蒋运样用本方化裁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声带肥厚、内耳眩晕(江苏中医,1989;6:5);毕明义用本方改汤剂治疗阑尾炎102例收效满意(国医论坛,1989;l:30);杨恒裕用本方加味治疗黄褐斑235例,结果痊愈58例,显效69例,有效87例,无效27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5:36)。大塚敬节认为本方无腹痛亦可用之,但恶心、呕吐者不可用(《中医诊疗要览》)。《中医经方在日本》载今西一郎对本方的应用经验是:用于脸色白或苍白的虚弱者,与其说其中多是恶性贫血,毋宁说是由于水分代谢障碍而产生的血行障碍,看去像贫血样,而且多自觉身体发冷。(不论男女,即其肌肉骨格软弱,与气候条件无关而体冷。)此外,还带来自主系统神经不安定症。本方证是体质、内脏俱弱,但消化系统症状少。虚弱的妇女用之则畅血行、温身体、改善皮肤组织,因此有人称它为内服的美容药。其实,大凡男女老幼脐旁至胸下挛急痛,妇人子宫痉痛,头目眩晕、心悸、心下悸,肉膶筋惕(都是水气为患),目赤痛(目赤,是水气挟血上凌,日中粉红色,不似暴发火眼之深红色并肿,应细辨),面色萎黄,有贫血象,腰膝易冷,小便频数或不利等疾病涉及血分和水分者都可以使用本方。

仲师有“血不利则为水”之言,具体到治疗方剂,当归芍药散是最好的注脚。“血不利”不同于血瘀,较之轻一层,名之“血滞”可能更好理解。仲师明言“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所以“血不利”在妇人多有月经方面的异常,:或痛经,或月经前期、后期,或月经过多、过少,或崩漏,闭经等,在男子则有出血、手术、外伤、跌扑病史。“血不利则为水”的“水”字是泛指广义的水气:病,就本方证而言,当从药物组成中寻找符合本方证特异性的症状,即见有眩悸、小便不利的茯苓证及头重、冒的泽泻证,心下部振水音或痞坚、大便不正常的白术证,妇人多见带下或经行泄泻,男子多有小便不利或脚汗、阴囊潮湿的局部汗出证。本方证在仲景所给出的条文中当着眼的是“痛”字。当然,没有疼痛的症状,也有应用当归芍药散的机会,但可以肯定地说痛症在当归芍药散证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容易出现疼痛的症状。疼痛的部位不拘于“腹中”,举凡头、颈、胸、胃、腰、关节、皮肤、四肢都可以出现。疼痛的性质,或胀痛、或绞痛、或酸痛、或闷痛、或抽痛等,皆有可能。对本方证腹诊的体会是:脐旁拘挛疼痛,有的推右侧则移于左,推左则移于右,腹中如有物而非块,属血与水停滞。

仲景原方各药剂量芍药最大,川芎、洋泻次之,当归最少。临证时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斟酌:便结、不易出汗、肤痒色暗重用当归;白芍既町止痛缓急,又可止血利水,性甚平和,

除却“胃气弱,易动”见有便溏次多外,各种痛症、血症皆町增大剂量;川芎擅长止痛,但气辛窜而散,用量过多体弱者易碍胎元,故妊娠宜慎用,一般以3~6g为宜;《本草蒙筌》云:“泽泻多服虽则昏目,暴服亦能明日”,如有头目眩晕重,重用洋泻30~60g,但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在具体服法上,仲景原方为散并用酒和服,其用义在于有水湿之邪,用散不用汤防助纣为虐,与五苓散制剂同义。用酒送服,在于取其辛热走窜行血之用,与白术散、当归散服法同理。日前临床上一般改作汤剂,且不用酒,疗效亦佳。但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用汤剂无效时改作散剂,用酒送服,常有出入意外之效。本方常单独使用,不必随意添加药物,即有捷效。也常与柴胡、半夏、桂枝、黄芪及其他当归类方合用。若服后小便或如血色,大便或有下水者,系药中病,是佳象,应坚持多服之。历代医家均认为后世名方逍遥散是从当归芍药散衍化而来,或者说逍遥散是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成。用“气血水”的理论来区别上述三方,四逆散属于气剂,当归芍药散属于血水剂,逍遥散则为气血水剂。三者的关系和演变一目了然。事实上,就笔者的经验,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较之逍遥散应用更广泛,加减进退也更灵活。

[原文点睛]

妇人怀娠,厦中亏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十七条)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白术四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注论精选]

曹颖甫:妇人怀孕,全恃养胎之血。因怀孕之故,周身气血,环转较迟,水湿不能随之运化,乃停阻下焦而延及腹部,此即腹中痛所由来。方用芎、归、芍以和血,并用茯苓、泽泻、白术,以泄水而去湿,但令水湿去而血分调,痛自止。盖治病必伏其所主。宿食腹痛,则治以承气,得下则痛止;寒利腹痛,则治以四逆、理中,寒去则痛止;肝脾腹痛,则治以小建中,脾安则痛止;蛔虫腹痛,则治以乌梅,虫卜则痛止,皆不乏用止痛之药。当归芍药散之治孕妇痛,亦犹是耳。吐多不识病原之医士,乃有通治之方,而古法荒矣(《金匮发微》)。

尾台榕堂:治产后下利、腹痛,小便不利,腰脚麻痹而无力者,或眼目赤痛;若下利不止,畏寒者加附子。若不下利,大便秘者加大黄;妇人经断,已三四月,诊之,有腹中挛急,胎不应于手,或腹中痔痛,类血瘕,难决妊否者,用此方加大黄,则二便快利,不过十日,腹中松软,若怀妊者,胎气速张,又怀妊已累月,胎萎缩不长,腹中拘急者,宜用此方;眼目赤痛症,其人心下有支饮,头眩涕泪,腹拘急者,又宜此方;脱肛,肿痛出水不止者,有奇效(《类聚方广义》)。汤本求真:本方类似芎归胶艾汤,其主治亦相似。所异者,

彼有当归、川芎之外,因有地黄、阿胶、艾叶,故止血作用颇有力。此仅有当归、川芎,其作用比较微弱也。然反于处而含茯苓、术、泽泻,故治冒眩、心悸+b下悸、肉惕、小便不利之特能。是以本方能奏效于脑、神经、肌肉、心、肾、子宫等疾患也。腹证亦相酷似,然此证本因水毒停蓄,故腹部稍软弱,而胃内必有停水,而他体部亦得认为停水之候,此其别也(《皇汉医学》)。

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组成用法] 当归10~20g、芍药10~30g、川芎6~15g、茯苓10~30g、泽泻10~30g、白术10~30g。上6 味,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日三次。或以水煎煮,日服三次。 [ 方证] 1.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2.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3.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 现代应用] 1.广泛用于妇科诸疾,凡产后、术后、更年期前后,妊娠期、哺乳期,体质较为虚弱,皆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高症,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产后抑郁症、乳腺小叶增生、不孕症等。 2.以疼痛为应用目标,部位不局限于腹部,不拘男女,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肠梗阻、痛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又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痉挛等。 3.皮肤或毛发异常,表现为肤色或黑或白,缺乏光泽,有色素沉着,少油脂,头发干枯,易开又,易脱落,或红或黄;口唇易干裂,甚则

出血等,又如痤疮、雀斑、冻疮、急慢性湿疹、荨麻疹、下肢静脉曲张、疣、斑秃、脂溢性脱发、银屑病等。 4.心衰水肿、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脑外伤后综合征(眩晕)、梅尼埃综合征、脑血栓形成、过敏性鼻炎等见有水湿为患的疾病也可选用本方。 5.其他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低血压、膀胱炎、前列腺增生、阑尾炎、痔疮、老年性痴呆、运动性血尿、结膜炎等。 [ 经验参考] 本方被日本汉方医称为“妇人圣药” 而广泛应用于妇科诸病,是血水同病的专方。女性盆腔炎常表现为腹痛、带下多,可以视为血水同病的一种。如《岳美中医案集》载用本方原方改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症见腹痛、白带多、头目眩晕。赵力维用本方治疗附件炎49 例,按照原方比例配成胶囊口服。结果痊愈34 例,好转ll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1.8%(湖北中医杂志,1988;4:25)。谢春光等将本方制成胶囊治疗痛经90 例,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发现疗效高于后者(中医杂志,1989;8:23)。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 例,结果转胎率为80.6%,以妊娠29—36 周内服用的成功率最高,且疗效高于膝胸卧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7:7)。夏仲方用本方加桂枝治疗妊娠晚期腹痛浮肿而尿闭,药后4 小时小便即通(辽宁中医杂志,1988;11:3)。日本医家还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不孕症、更

感冒—风寒感冒—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风寒感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参苏饮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2.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桑杏汤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3.哮病

冷哮—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火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三子养亲汤 虚哮—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 痰热遏肺—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肺气虚耗—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蛤蚧粉 5.肺痈 初期—银翘散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6.肺痨 肺阴亏损—月华丸 阴虚灼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7.肺胀 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8.心悸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归脾汤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痰阻心脉—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9.胸痹 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 痰浊内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饮

当归芍药散在男科中的应用

当归芍药散在男科中的应用 (2012-02-17 16:19:14) 转载▼ 标签: 杂谈 当归芍药散方出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I芎、茯苓、白术、泽泻6味药组成,具有养血活血、健脾利湿、缓急止痛之功效,临床运用非常广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等男科疾病均获良效,兹举病例如下。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男,45岁,2004年4月7日初诊。患者述少腹、会阴部胀痛不适半年余,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先后用过多种抗生素,疗效不佳,今来本院就诊。症见少腹、会阴部胀痛不适,甚则牵引睾丸,伴头晕失眠,心烦易怒,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肛诊:前列腺大小正常,质稍硬,表面光滑,中央沟存在,有压痛;前列腺液镜检:WBC 10~15个/HP,卵磷脂小体(+)。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2g,JII芎12g,炒白芍15g,土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荔枝核12g,橘核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5g,王不留行10g,泽兰叶12g,石菖蒲12g,川I萆薜15g,白花蛇舌草15g。7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每日温水坐浴,每次20rain左右。 004年4月14日:患者述服上方7剂后,诸症减 轻。药中病机,效不更方,上方继服,患者前后共服上方 40余剂,诸症消失,肛诊及前列腺液镜检均正常,病告 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复杂,迁延难愈,属中医的“淋证”、“精浊”、“白淫”等范畴。本例辨证为肝郁气滞,湿热内阻,气滞血瘀。用当归芍药散养血柔肝,疏肝理气,健脾利湿;配川萆薜、石菖蒲、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加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延胡索王不留行、泽兰叶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同时配合温水坐浴,从而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 患者,男,35岁,2007年11月28日初诊。 患者述右侧睾丸肿痛半月余。半月前因感冒致右侧睾丸肿胀疼痛,痛引少腹,行走时尤甚。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睾丸炎,经用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红肿消退,但仍下坠疼痛,痛引少腹,行走不便,今来我院就诊,要求服中药治疗。症见右侧睾丸下坠疼痛,痛引少腹,行走不便,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B超提示:双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双睾丸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右侧附睾尾部明显增大,大小约2.8cmX 1.6cm,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欠清。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内见丰富的血流信 号显示,左侧附睾尾未见异常,双侧附睾头不大,于右侧可见~ 0.4cmX 0.28cm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周界清,右侧睾丸鞘膜腔内可见1.5cm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左侧鞘膜腔内未见异常积液。考虑右侧急性附睾炎;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附睾头囊肿。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2g,土茯苓15g,自术15g,泽泻15g,荔枝核12g,橘核12g,川I楝子12g,延胡索15g,刘寄 奴15g,泽兰叶12g,浙贝母12g,连翘15g,红藤15g,半枝莲15g。7剂,并嘱忌辛辣之物,卧床休息。

探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

探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用于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本院2017.2-2018.12收治患者84例,随机分组为传统组及中药组,传统组42例 接受传统西药治疗,中医组42例接受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中药组临床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五苓 散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可积极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带状疱疹;临床应用效果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病,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致病。此病毒具有一定亲和神 经的特性,隐性感染发生后可长时间潜伏在患者脊髓神经后根中,若受感染者身 体免疫机能下降,病毒活跃时即可发病,患者皮肤可见节段性成簇水泡,疼痛感 较为剧烈[1]。本病发生后主要症状为疼痛,且可伴瘙痒、脓疱,患者生活质量受 影响较大,需及时就诊治疗[2]。流行病学分析指出,带状疱疹发病率近年来有所 上升,相关治疗方案遂受重视。既往常规西药治疗中,临床疗效受个体差异影响 较大,局限性明显,遂需探索新治疗方案。本文为观察中医小柴胡汤合五菱散用 于此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入我院84例患者完成研究,详情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2-2018.12时段我院收治带状疱疹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 字表法分组,传统组、中药组各42例,传统组内女性22例,男性20例,平均46.97±4.85岁,中药组内女性23例,男性19例,平均47.13±4.81岁,两组基线 数据对照未存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组给予患者阿昔洛韦片,药物自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H31020581,0.2g/次,5次/d,口服。若有感染则加用抗生素。持续治疗15d。 中药组落实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组方:桂皮10g、柴胡18g、陈皮10g、 天麻10g、川芎10g、黄芪10g、半夏10g、生姜10g、党参10g、炙甘草10g、茯 苓30g、白术10g、泽泻30g,水煎服,日服1剂,分三次服用,共计服用15剂。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见患者皮疹、疼痛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皮疹下 消退面积≥50%,疼痛显著减轻;无效:治疗后皮疹、疼痛均无明显改善。临床有 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此次观察中中药组治疗无效2例、有效16例、显效24例,传统组治疗无效10例、有效18例、显效14例,中药组与传统组临床有效率为95.24%、76.19%,对比即指中药组临床有效率较传统组显著更高(x2=14.819,P=0.001)。 3.讨论 带状疱疹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胸、面部位,其次为颈部、 腰部,受累皮肤多呈现节段性,存瘙痒、疼痛感觉,若合并有皮疹,则可进一步 进展为水泡或脓疱[3]。 当前此病的治疗中,以西药治疗为常用治疗方案,如阿昔洛韦片,其可对单

各病治疗方剂

各病治疗方剂 各病治疗方剂 一、感冒 I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昙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一新加香薦饮(需)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一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一加减蔵蕤汤(就)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一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一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一加减泻口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一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证发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一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一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一平喘固本汤(平固)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一六君子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一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一玉屏风散(屏) 2睥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六) 3肾虚:补肾摄钠一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匮) 四、喘证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一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半喘一桑口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一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一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肺+屏) 2肾虚:补肾纳气 (I )肾阳虚一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参蛤) (2 )肾阴虚一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七+脉)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一银翘散(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一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3溃脓期:排脓解毒一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一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六、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志)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来源】《金匮要略》张仲景著卷下。 【异名】六气经纬丸(《元和纪用经》)。 【组成】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功用】疏肝健脾。 【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方论】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 【实验研究】抗贫血作用《中药通报>1957(1):42,本方有明显治疗贫血作用,各组成生药及混合制剂中均含有叶酸、复合叶酸、烟酸碱和维生素H等抗贫血成分,其中以当归、川芎、芍药含量最高。 按:据《元和纪用经》所载,本方原用于养生,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寒邪、温瘴、时气。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 方剂名称当归芍药散 药物组成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泽泻、陈皮、砂仁、白术、甘草、香附、木香、乌药、紫苏、葱白。 处方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方剂主治妊娠因宿冷在于上、中二焦,或脏气虚,新触风寒,邪正相搏,心腹俱痛,痛伤胞络,必致胎动不安。 各家论述是方陈、术、砂、附、乌药祛心腹上下之宿冷客寒,葱、苏、芎、苓兼能解达寒邪,归、芍、白术自能保护胎气,微嫌泽泻一味为不可解也。 性状:散剂。 功能主治:调肝养血,健脾利湿,缓急止痛。用于妊娠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症 薏苡附子败酱散

2019年中医考研(中内)总结

中医考研(中内)总结 肺系病症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6阳虚感冒证:助阳解表——再造散 二,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2.缓解期 1)虚哮证:补肺纳气,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2)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3)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4)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里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味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当归芍药散近10年研究综述-黄智超,杨芳艳

213 第17卷 第8期 2015?年?8?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8 Aug .,2015 当归芍药散首见于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原文描述如下:“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清代医家尤在泾在其著作《金匮要略心典》此方做了以下阐释:“《说文》音:绞,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血不足而水侵则胎失所养,而反得其所害,腹中能无绞痛乎?归、芎、芍药益血之虚;苓、术、泽泻除水之气。”赵氏曰:“此因脾土为木邪所客,谷气不举,湿气下流,搏于阴血而痛,故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泄肝木,亦通。” 当归芍药散在现代颇受欢迎,笔者在知网论 文数据库中查找当归芍药散的相关研究计1780篇论文,其中不乏有对其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及实验室研究的文章,今选取近10年当归芍药散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合论述当归芍药散在近10年的发展情况,以供学者参照。 1 当归芍药散的理论研究 方剂解析:当归芍药散的功用文献均报道为:养血和血、肝脾同调,治疗妊娠及妇人腹痛。但其君臣佐使药的划分则有不同:须义贞[1]认为本方重用 当归芍药散近10年研究综述 黄智超,杨芳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35) 摘 要: 该文通过知网论文数据库中查找近10年当归芍药散的相关研究,并从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回顾当归芍药散在近10年的发展情况,最后发现:当归芍药散治病广泛,但究其病症均具有脾虚、肝脾不和、血滞湿阻这样的病因病机,结合当下慢性病的治疗,笔者认为可以在临床上针对老年病和慢病的特点应用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肝脾不和;血滞湿阻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08- 0213- 03 收稿日期:2014-12-31 作者简介:黄智超(1961-),男,台湾台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匮要略。 Literature Review of Danggui Shaoyao Powder in Recent 10 years HUANG Chichao,YANG Fangya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35,Sichuan,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review the Danggui Shaoyao Powder from searching in CNKI database of nearly 10 years. At the same time,the results has been researched from three aspects(basic theory research,clinical research,experimental study)finally,it discovered that Danggui Shaoyao Powder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and the pathogenisis of application is spleen deficiency,disharmony between liver and spleen,and blood stasis and dampness in the body,combining with the condition of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the author thinks that Danggui Shaoyao Powder treatment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for senile disease and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 Key words:Danggui Shaoyao Powder;disharmony between liver and spleen;blood stasis and dampness obstruction 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J ] .中国针灸,2014 ( 8 ): 737-740.[ 17 ] 潘艳艳,杨金锁,魏小利.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 1 ):64-65.[ 18 ] 王利春,王志勇,张洪丽,等.针刺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 ( 1 ):55-56.[ 19 ] 汪军,崔晓,瞿佩育,等.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J ] .上海针灸杂志,2012 ( 4 ):225-227.[ 20 ] 李海英,游红,杨晓庆,等.针药结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90例临床观察[ 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 1 ):127-128. [ 21 ] 张宝霞.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J ] .中医学报,2014 ( 8 ):1234-1235. [ 22 ] 张镇群.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 J ] . 亚太传统医药,2014 ( 10 ):114-115.[ 23 ] 薛文雄,吴秋义,汤文达.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疗效观察[ J ] .针灸临床杂志,2012 ( 1 ):37-38. [ 24 ] 孟凡辉,孟庆良,贾振华.针刺、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康复 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116例临床观察[ 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 ( 5 ):576-577. [ 25 ] 赵妍妍,寇娟,黄娣,等.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 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J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 ( 8 ):771-772. [ 26 ] 刘诗丹,李荣祝,陈启波,等.穴位埋药线结合康复疗法治疗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 ( 2 ):170-172. [ 27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等.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 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J ] .中国针灸,2014 ( 1 ):9-14.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8.074

五苓散

方解:五苓散(中国中医十大经方之一)[组方] 猪苓15g 茯苓15g 泽泻25g 白术15g 桂枝12g [用法] 水煎服分三次 [方证]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现代应用] 1.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梅尼埃病等。 如王俭用本方加味治疗梅尼埃病60例,结果症状全部消失,服药2~45剂。处方:茯苓20g、白术15g、桂枝20g、泽泻20g、猪苓12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伴心悸烦躁者加郁金、钩藤各15g,日一剂,分三次服。 严仲庆治疗24岁女患者,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三年。四天前上夜班突感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入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刻下头痛欲裂,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细询之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遂与五苓散原方,当夜头痛即未发作。七剂后痛止出院。续服一个月。观察3年未见复发。这种头痛多伴有面色黄,舌胖大而有齿痕,配合天麻、半夏更好。 2.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早期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结石、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

水肿、肝硬化、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癃闭等。 陈宝田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尿中仍有红细胞、腰痛、口渴、小便不利者,应投五苓散。急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膀胱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口渴、少尿或发热时,为五苓散的投药指征,尤以膀胱刺激症状改善最快。 3.以泄泻、吐水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晕车晕船等。 如林志谋用五苓散治疗婴幼儿腹泻90例,年龄10个月~5岁,时间2天内43例,3~5天48例,6天以上9例,方用桂枝5克、泽泻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猪苓8克,发热者加葛根10克、呕吐者加藿香6克、生姜3克水煎多次频服,结果90例中除8例因脱水补液外,其余均服药治愈,平均止泻时间2.5天(湖北中医杂志,1992;4:48)。 本方能纠正体内水分的异常分布和排泄,可使许多顽固的泄泻迅速得到改善,尤其是伴有脱水者。范淮成等用本方治疗腹泻引起脱水症347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半天~12天。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克,1岁以下1.2克,1~3岁1.5克,3~7岁2克,7~14岁3克,结果治愈串95.7%,与对照组相比,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脱水纠正时间最短。因水土不服发生的腹泻,常用五苓散加六一散或半夏厚朴汤。另外,胃肠型感冒也多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4.以体腔内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羊水过多等。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芍药有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灯功效。当归芍药散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养血益脾等功效。 文献记载 《金匮要略》卷下 【组成】当归9克芍药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川芎9克 【异名】改为丸剂“六气经纬丸”(见《元和纪用经》);改为片剂,名“当归芍药片”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当归、茯苓(去皮)、白术,各二两;川芎、泽泻,各四两;白芍药八两。 【炮制】上为末。 【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并宜服之。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当归三两、芍药(白芍)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三两【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功用】养血益脾 【主治】主治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和妇人腹中诸痛。妇女怀孕后,胎须血养。如血气不足,阴承于阳,肾反晦土,脾郁不伸,中焦气血不调,故产生急痛。方中以当归养血;白芍益血缓急而止痛;茯苓、白术健脾化湿,扶助中运,并固胎元;泽泻泻其脾郁所滞之水湿;川芎辛窜舒达,以畅达欲伸之血气,共达养血益脾、止痛安胎之效 【用法用量】为细末,每服3克温酒送服,一日3次 用法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功用】疏肝健脾。 【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方论】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

中医内科疾病分型治法及用药总结精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咳嗽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泄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病 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感冒 风寒束表证 --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证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证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需饮加减 风寒袭肺证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证 --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证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痰湿蕴肺证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 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加减 缓解期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虚喘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肺痈 肺脾气虚证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证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 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肺气郁痹证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痰浊阻肺证 肺气虚耗证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证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证治分析

作者单位:116033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作者简介:陈志刚(1976-),硕士,副主任中医师三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三E?mail:Chenzhigang76@https://www.doczj.com/doc/ec13586754.html, 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证治分析 陈志刚 【摘要】 经方合方的机会很多,但都有一定规律,比如对于柴胡剂,多是治虚方与治虚方相合,治实方与治实方相合三在经方使用中,大柴胡汤与当归芍药散这样的泻实方与补虚方合用的情况很少有人提及三但笔者临床所见,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机会很多三本文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两方方证的解析,说明这个合方的使用方法三最后,通过病机分析这种合方在当今时代广泛存在的原因三 【关键词】 大柴胡汤; 当归芍药散; 方证 【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3.033 1 病例解析1.1 胰腺炎案 患者,女,57岁,主诉:左胁下疼痛10日三10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及左上腹疼痛伴发热呕吐,收入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予抗炎对症治疗1周,目前诸症已经改善,但仍有左上腹隐痛不适,进食后加重,伴胸闷,头晕,口干,口苦,便溏,出汗正常,无畏寒无肢冷,可以进凉食,略显乏力三体型略矮壮,方圆脸,略黄而缺乏光泽,腹诊:心下及左胁下轻度压痛,脐腹较软而大,脐旁无压痛,舌红苔白,脉弦滑三诊为气滞血瘀湿阻,用方如下:柴胡12g二黄芩10g二姜半夏 10g二枳壳10g二白芍15g二川芎6g二丹参12g二茯苓15g二苍术15g二泽泻20g,7剂,服用1周,左胁下疼痛改善,服用2周疼痛消除而停药三 按 病人矮壮,左胁下疼痛,胸闷,口干口苦,心下轻度压痛,脉弦滑,为使用大柴胡汤的指征三便溏,脐腹较软,左胁下轻度压痛,以上是血瘀水盛,符合当归芍药散,因为无明显血虚证而去当归,又因为有左下腹痛的瘀血证而加丹参三1.2 胁腹痛案 患者,女,37岁,主诉:右胁下胀闷,左下腹隐痛1月三伴胸闷,头晕,口干,口苦,咽部阻塞感,失眠,心烦易怒,自汗,下身畏寒,有痛经,大便黏欠畅三体型略矮胖,面部有油光泛红,眼皮略肿,腹诊:心下及右胁下压痛,脐腹虚软,脐左轻压痛,舌红苔白略腻,脉弦三诊为气滞血瘀湿阻,用方如下:柴胡12g二黄芩10g二姜半夏10g二枳壳10g二白芍15g二川芎6g二丹参12g二茯苓15g二苍术15g二泽泻20g二石膏35g二茜草10g二龙骨20g二牡蛎20g二生姜15g二大枣3枚,7剂,服用1周,诸症均有改善,服用3周诸症基本消除而停药三 按 病人矮胖,面有油光,右胁下胀闷,胸闷气短,口干口苦,心下压痛,脉弦,为使用大柴胡汤的指征三郁而化热,故加石膏,便不干而去大黄三而头晕,眼皮肿,苔白腻,左下腹隐痛,脐腹虚软,肚脐左侧压痛,是血瘀水盛,大体符合当归芍药散,因为无明显血虚证而去当归,又因为有左下腹痛的瘀血证而加丹参二茜草三1.3 荨麻疹案 患者,女,45岁,周身瘙痒反复3月三时消时起,夜间加重三皮肤科诊为荨麻疹,服用抗过敏药无效三周身容易出汗而怕风,见风则多处关节痛,口干口苦,胸闷,头晕晕车,右胁下隐痛,进食后明显,便干,膝盖二脚怕冷,胃怕凉,进食冷饮 则不适三有时烦热出汗三夏天易发日光性皮炎三胆囊息肉发现1年三月经量少三体型中等略胖,眉头紧皱,眼皮略肿,面色略黄而不红润,脉弦而少力,舌红,苔薄少三腹诊:心下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按语:黄煌教授讲授经方紧扣临床,充满实践智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我们搜集了黄老师有关五苓散的几篇论述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正可以结合目前在学的有关条文。感恩黄老师一直以来为传播经方学术所做出的努力!第一篇:五苓散,真灵原按:这是黄煌教授于2009年9月12日发表于经方医学论坛的一篇文章,现摘发于此,以飨读者。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但他说感到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五剂煎服。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

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Z 老就是这样情况,我开始没有注意鉴别。方证识别不易啊。另外,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这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有“多饮暖水,汗出愈”的记载。当然,服五苓散后,也不能吃西瓜、冰茶,就是那些诱人的哈根达斯冰淇淋、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体会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体会 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 李跃海 1:阿XXX 女68岁,心悸,眠差2月余,现:心悸,眠差,睡眠不深,晚上易做恶梦,经常被恶梦惊醒,心烦,手足热,口干,口苦,咽干,舌淡红偏胖大,苔白厚滑,脉弦 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剂 患者服用两剂后心悸症状加重,昨天晚上约一小时一次小便,且有尿不尽感,细问病人,患者口干,但不欲饮,以前有尿频及尿不尽症状,服用上方后症状加重,此不是消渴,小便不利之五苓散方证吗,于是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三剂 患者服用一剂后小便不利症状明显减轻,心悸减轻,三剂服完后心悸消失,睡眠改善,未出现恶梦症状,小便基本正常,口干减轻,口苦减轻,咽干减轻 继服上方,目前正在观察治疗中。 按:伤寒论98条:.....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小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之也,食谷者哕。不能食,为小柴胡汤证默默不欲饮食也,而胁下满痛,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也,颈项强,为小柴胡汤证之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闷,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之颈项强也,为什么用小柴胡汤反而出现下重及哕呢?原因是忽视了两个症状:1.小便难,即小便不利,为水蓄膀胱,2. 本渴饮水而呕者。伤寒论72条:......渴欲饮水,水入

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此两症状当为五苓散主证,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茵陈当为本条文之对症之方,故读伤寒当“于有方无证处求证,有证无方处选药”。正如: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恩师冯老认为是大青龙汤证,并用大青龙汤治疗盗汗屡用屡验。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黄仕沛老师据此以防己地黄汤治疗皮肤病,均可谓有证无方处选药也。 我们在临床上治疗了多例患者,小柴胡汤证具,而服用了小柴胡汤未取效,后发现患者有小便不利症状,合用五苓散,迅速达到了治疗目的。举病例如下加以说明: 例一:李X 女53岁,有5年胃腹胀满病史,此次以咳嗽十余天入院,现:咳嗽,剧烈时不能卧床,患者因咳嗽而无法入睡,少量黄白色粘痰,难以咳出,口苦,口干,胃胀,腹胀,稍食则胀甚,腰痛,大便稀,一日数次,舌淡红,苔白,脉弦,当时处以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三剂,无效,细问患者小便时,患者诉:小便次数多,老想小便,小便时大便也跟着出来,小便老有不尽感,甚为痛苦,我突然有悟,此不是小便不利之五苓散方证特点吗,且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此胃腹胀满不正是五苓散之水痞吗?于是处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三剂患者服用三剂后不光咳嗽明显减轻,已能安静入睡,而且腰痛减轻,跟是患者多年的,多处求医的胃腹胀满也明显减轻,饮食增加,二便也有改善,患者服用本方约十余剂咳嗽消失,胃腹胀满消失,小便不利减轻,大便已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跟师笔记 时间2016-1-8指导老师 钱林珍,女,63岁,纳呆,右胁不适,全身乏力,下肢发软,夜寐不安,大便1-2日一行,质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WBC:2.9*109/L,HB:105g/L,PLT:41*109/L。 绵茵陈15g炙甘草5g蒲公英30g炙升麻10g 连翘10g炒当归10g乌贼骨30g茯神20g 炒白芍15g川芎10g炒苍术10g生山药30g 仙鹤草50g生鸡金12g炒枳壳10g延胡索10g 体会:老师选用清化治中汤加减,舒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本方以茵陈、连翘、蒲公英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枳壳理气消胀。泄湿和胃;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一则柔肝止痛.一则可防温燥药伤阴耗津之弊。全方共奏疏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之功,达到治理中焦病证的目的。患者三系减少,炒当归,川芎,炒苍术,升麻可养血健脾,仙鹤草有提升血小板的功效。 此方阴虚火旺、血虚津亏者慎用。 加减法:泛酸呕苦痛甚舍以左金丸、金铃子散、失笑散。恶心呕吐加半夏l0g、陈皮l0g或代赭石(先下)30g~60g、姜竹茹l0g.发热便秘、苔黄脉实合大柴胡汤、承气汤类。久病气虚加人参(一般用党参l0g~15g)、黄芪l0g~15g、白术l0g,减去茵陈、郁金,营血不足加当归l0g、杞子10g,去苏梗、厚朴。跟师学员:

跟师笔记 时间2016-1-22指导老师 马妹妹,女,57岁,双足踝肿胀,右下肢红疹,否认三高病史,形体肥胖,腰背酸痛,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食纳可,大便日一次,质正常,舌胖大,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弦。 黄芪30g桂枝6g桑白皮10g冬瓜皮30g 防己10g生白术20g大腹皮10g丹参30g 茯苓20g泽泻30g陈皮10g蒲公英30g 杜仲10g猪苓10g 体会:本方为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云苓、桂枝、泽泻、白术、猪苓五味中药合成五苓散,温阳化气,利便解表。而“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蒲公英清化湿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运用: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跟师学员: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模拟试卷7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模拟试卷7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患者外伤后胁肋疼痛难忍,痛处固定而拒按,脉弦。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膈下逐瘀汤 B.复元活血汤√ C.桃核承气汤 D.血府逐瘀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胁痛之瘀血阻络证。其病机为瘀血停滞,肝络痹阻。治宜祛瘀通络。代表方为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故B为正确选项。 2.下列哪项为黄疸的重要特征 (分数:2.00) A.小便黄 B.目黄√ C.皮肤黄 D.以上均是 解析:解析: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故B 为正确选项。 3.患者因砂石阻滞胆道,而见身目黄染,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或有寒热往来,大便色淡灰白,宜用下列哪首方剂加金钱草、鸡内金、郁金、茵陈蒿 (分数:2.00) A.大柴胡汤√ B.小柴胡汤 C.柴芩温胆汤 D.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阳黄之胆腑郁热证。其病机为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治宜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其代表方为大柴胡汤加减。故A为正确选项。 4.患者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治宜选用 (分数:2.00) A.硝石矾石散 B.茵陈术附汤√ C.黄芪建中汤 D.茵陈五苓散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阴黄之寒湿阻遏证。其病机为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治宦温中化湿,健脾和胃。其代表方为茵陈术附汤。故B为正确选项。 5.患者黄疸消退后,症见脘痞腹胀,胁肋隐痛,饮食减少,口中干苦,小便黄赤,苔腻,脉濡数。治宜选用 (分数:2.00) A.逍遥散 B.柴胡疏肝散 C.茵陈四苓散√ D.茵陈五苓散 解析:解析:黄疸消退后湿热留恋证。其病机为湿热留恋,余邪未清,治宜清热利湿。其代表方为茵陈四苓散。故C为正确选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