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归芍药散和逍遥散的区别

当归芍药散和逍遥散的区别

当归芍药散和逍遥散的区别
当归芍药散和逍遥散的区别

当归芍药散和逍遥散的区别

逍遥散为临床常用方剂,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其能“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故名曰“逍遥”。历代医家皆认为本方为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四逆散及《金匾要略》中当归芍药散的衍变方。由于本方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是调和肝脾之名方,并且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广泛,所以后世对此方评价颇高。如明·赵献可在《医贯·郁病论》谓:“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凡外感者,俱作郁看,以逍遥散加减出入无不获效。”同时逍遥散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被医家发挥,衍生出了很多逍遥散加减类方,如加味逍遥散、加减逍遥散、黑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清肝达郁汤等等。方剂学将逍遥散列为和解剂,是调和肝脾之要方。主治肝郁气滞、肝脾不和、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诸证。逍遥散应用范围很广,内、外、妇、儿、眼等各科疾病,均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治疗。一、逍遥散历代方解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医宗金鉴》对逍遥散方义有精要解释:“肝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

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盖养血以柔肝;薄荷解热;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日:‘木郁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遥。”此说基本涵盖了历代对逍遥散的认识。故对于此方理解应为:本证为脾虚血少导致的肝郁,故一面健脾以疏肝,一面养血柔肝使肝气调达以健脾。郁则化火,故治本的同时佐以清散郁热之品。故白术、茯苓、炮姜、炙甘草健脾益气以扶肝,一面白芍、当归养血柔肝,柴胡配伍薄荷清肝郁脾虚之郁热。观此方用药,其理论来源于内经,但方义脱胎于伤寒。《内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诸经并行。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功能是否健运关系到一身脏腑功能的健运,若脾胃失健,则水谷不能腐熟,水精不能四布,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以濡润。《内经》曰“肝藏血”。王冰注释《素问·五脏五成篇》曰:“肝主血海故也”,说明肝有藏血及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但肝血充盈与否,和脾有密切关系。因血的再生依赖脾的运化。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则肝血不足,血少不能柔肝,土壅木郁的同时导致肝阳亢盛,出现肝火证。故此时仍以健脾恢复生血之机能,养血滋阴以敛肝阳。所以临床要重视脾胃功能的健运。临床上诸多原

因皆可导致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木气不能调达脾土,可出现肝脾不调,脾虚木郁的症状,此时治疗同样应健脾扶肝,故凡见到肝脾不和,脾虚木郁之象,都要着眼于脾,健脾养血之中疏散肝郁,暗合《金匮要略》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气的升发主司着脏腑气机升降宣畅。若肝失疏泄,则一身气机不调,脏腑气机不宣,结聚而不得发越,升降转化失常,使有形之血不生,无形之气不化,其病理变化必然导致痰、火、气、血、食、湿之郁,故病变莫测,诸病由此而发。所以临床重视肝的疏泄、脾的健运。古人有云:百病皆生于郁。赵献可曰:“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可见逍遥散疗效非凡,逍遥散之所以为临床所爱,其原因正是因为它中正平和,建立在健脾养血的基础之上的。根据肝藏血、主疏泄的生理特点,健脾的同时养血,使气血充足,恢复肝藏血的机能,使肝之气机升降复其常态,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御病邪,增强抗病能力,获得治愈的目的。二、从六经分析逍遥散的证逍遥散源自伤寒的四逆散和金匮的当归芍药散,可认为由二方加减变化而来。欲探究逍遥散,就要从源谈起,下面简单分析逍遥散和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的关系:四逆散: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运用六经来分析,四逆

散应为少阳证,半表半里阳气郁结,少阳郁热不得外泄,郁

热上下流窜而导致出现多种或证。阳气郁遏不通,故四逆,因四逆症状和少阴病相似,故开头冠以少阴病。四逆散为少阳病证,清泻半表半里郁热,故治疗偏重于实证,而逍遥散弃四逆散的枳实,加入白术、茯苓、炮姜,因能健脾养血疏肝,故治疗偏重于脾虚虚证。当归芍药散:分别见于《金匮要略》的妇人妊娠病第五条和妇人杂病第十七条: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观其方:当归三两芎藭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本方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调经,白术、茯苓、泽泻温中健脾生血利水,达到治疗腹痛。故以方测证,当归芍药散为太阴病,血虚水停证。而逍遥散正是在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的,和四逆散比较起来,去苦寒散结的枳实,加入温中健脾的白术、茯苓、炮姜,意在健脾不在破气,故半表半里热象不显。和当归芍药散比较起来,去了活血散结的川芎和利饮的泽泻,故养血而利水作用减弱。可见逍遥散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血虚,兼有一定的郁热。病位主要在肝脾。用六经来看,则逍遥散属于里虚寒的太阴病,血虚郁热证。故大法以健脾养血,用舒解郁结之气,因郁久化热。可见有无形之标热,故用柴胡、薄荷清热之中而有发散之气,起到清肝疏肝的作用。总之,半表半里阳气郁结,热象较显,证情属实者,当用四逆散;血虚水停,而无热象者当用当归芍药散;逍遥散证当为

太阴病,血虚郁热之象。故临床见到太阴病,血虚,兼见心烦、眠差轻微的郁热之象,但郁热较四逆散轻,而无当归芍药散的水饮内停,皆可以逍遥散加减应用。三、胡悉恕、陈慎吾二老运用此方的经验已故的胡悉恕、陈慎吾为近代伤寒大家,临床都善于在六经理论指导下运用经方。虽然逍遥散不是伤寒方剂,但其脱胎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制方理论来源于伤寒,且配伍中正平和,临床疗效显著,故二老临床亦善于运用逍遥散治疗辨证属于太阴里虚寒而不重,同时兼见血虚郁热之证。近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曰:对于见到太阴虚寒,同时兼见血虚气滞郁解不重,均可加减应用。胡悉恕、陈慎吾二老运用逍遥散时常用桂枝来代替方中的薄荷。《神农本草经》云“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二老认为认为薄荷性凉,不利于太阴虚寒,故用辛温的桂枝来代替,对于太阴病而脾虚气郁的能更好的散郁。同时还蕴含苓桂术甘汤之意。四、总结《伤寒论》采用的是方证辨证思想,近代伤寒大家胡悉恕曰: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所以我们临床对于见到太阴虚寒,但虚寒不重,尚未达到理中汤证的程度,兼见血虚郁热之象,但尚未达到阳明实热及少阳柴胡证的热象时,皆可以逍遥散加减应用。

浅谈逍遥散加减临床新用

2007年12期17 自觉喉中有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胃脘胀闷纳差,心悸失眠,苔白,脉弦。中医辩证属肝气郁结,痰气内阻所致。治宜舒肝解郁,理气化痰。方用逍遥散加减:醋炒柴胡lOg、当归129、白术109、白芍109、茯苓109、青陈皮129、熟地109、山芋109、丹皮109、合欢花159、香附109、甘草69,经服20剂后,诸证缓解,效不更方,继续服用30剂后,诸证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1.4痛经:痛经的机理主要在于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如情志内伤,气滞血瘀,外感寒湿,气血不足,房事不节等。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抑郁、恐惧等造成卵巢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而致疼痛。中医辩证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方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疗效颇佳;亦可加蒙药苏木、木香、槟榔、苏格木乐、草果仁、良姜等效果也较好。 病例:尚某,女,17岁,未婚,2004年7月就诊,患者性格内向,精神抑郁,每月经前小腹剧痛,经行量少,色紫有块,块下腹痛则减。经前1周左右开始胸胁胀闷,两乳胀刺痛,胃满不适,心情烦躁,舌苔正常,脉沉弦涩。中医辩证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血瘀,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发痛经。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9、当归129、自芍159、茯苓109、桂枝109、木香69、香附109、枳壳109、玄胡109、桃红109,每月经期前1周服7剂,半年随访经通而愈。 1.5阳痿(肝郁气滞型):中医认为前阴与肝经关系密切,肝经循阴股环阴器抵少腹,上结于阴器。肝血充盈,肝的输泄功能正常才能使性功能正常。肝为作强之官,肝失条达,郁而不畅,直接影响阴茎的勃起、射精和生殖功能。因此以疏肝、调肝、养肝为治疗肝郁气滞型阳痿立方之根本。临床上以逍遥散为主方加露蜂房、蜈蚣通经络,兴阳道;加远志、石菖蒲,淫羊藿以交通脑一肾—性腺生殖轴;加肉苁蓉、巴戟天以补肾助阳,使之持久。 病例:王某,男,48岁,2005年5月就诊。患者身体素来健壮,近因工作繁忙,心情郁闷,阴茎举而不坚,性欲低下,口服补肾壮阳之中成药,无效而证见阴茎不能勃起。舌质淡红,脉弦细。中医辨证证属肝郁不解,宗筋弛缓。治宜疏肝解郁通络。处方:当归129、赤芍129、柴胡109、茯苓109、白术109、川楝子109、郁金109、全蝎39、蜈蚣29、露蜂房89、远志109、甘草69。服上方15剂后,性欲明显增强,继用上方20剂后,性功能恢复正常。 2体会 本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临床辩证必须抓住“肝郁脾虚,气血失和”为要点。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主升发以疏泄气机,性喜条达恶抑郁,以柔和为贵,且必赖肾水涵之,脾士培之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由于逍遥散贵在和解,和而不峻,润而不燥,故其在妇科临床上应用最多。而《素问?举病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可见情志因素与临床各科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应用发现逍遥散能明显地改善人体精神状态,可使人情志舒畅,心情愉快。丽精神状态改善,可促进疾病的康复,这也是逍遥散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而蒙药在治疗肝郁气结方面的疾病也具有一定优势,故以逍遥散加蒙药亦可有非凡之功。 临床中无论何病,凡具备肝气郁结,均可用本方加减施治,这也符合祖国医学中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治则。故在应用中如能掌握要点,随证加减,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浅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 及金华+ 关键词:盆腔炎;中药灌肠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07)12—0017一02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盆腔炎多发于已婚妇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后感染史,或有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史,或有经期不禁房事,或使用不清洁之月经垫也可引起感染。一般临床表现有高热、寒战、头疼、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腰酸、自带增多等症状,有时也有心率加快、腹胀,腹肌紧张,严重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两侧附件有增厚,有时可摸及包块。 临床医生一旦诊断盆腔炎,首先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索类药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010020) 2007年10月8日收稿物治疗,暂时控制症状,或因治疗不及时,由急性转为慢性,如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注入法治疗盆腔炎,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用以清热、解毒、理气、散结的方法,常用中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柴胡、当归、白芍、桃仁、红花、川芎等药物,有块形成加三棱、莪术,煎成100r11l浓性液体,12天为1疗程,效果很好。 例:阿某某,小腹疼痛1月余,加重2天。该患者因经期情绪不畅,于2004年11月4日月经推后来潮,月经量少色黑,近1月余,小腹胀痛而未经治疗。现月经推后12天,腹痛较前加重,伴带下稍多,做尿酶联试验阴性;子宫、附件B超提示:子宫直肠窝见37×16聊n3液性暗区,诊断“盆腔积液”。症见: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逍遥散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芩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组成:柴胡、当归(酒拌)、白芍(酒炒)、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加煨姜、薄荷煎。 肝虚则血病,归、芍养血平肝;木盛则土衰,术、草和中补土,柴胡升阳散热,茯苓利湿宁心,生姜暖胃祛痰,薄木郁则火郁,火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余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逍遥散是也。加丹皮、栀子各八味逍遥散,治肝伤血少。 这个方现在在临床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使用率很高,也非常体现一个和法里边的平其亢厉、肝郁脾虚,这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病机。逍遥散出在《和剂局方》,它虽然是肝脾不和,但从病机来讲,与四逆散不同,它严格来讲,像虚实夹杂证,而且虚的成分还挺多。就是肝脾同病,肝郁脾虚,肝气郁滞。脾虚有时候肝郁血虚,血虚就脾虚之后,运化产生气血不足了。 通过逍遥这个名,可以推导它的功效特点。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里边说:逍遥在《说文》上面为消摇,走字头的“逍遥”和

那三点水的“消摇”相通,那说明《说文》以前,汉以前那都是相通的。《庄子·逍遥游》里就讲了,讲了逍和遥的含义:“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什么意思呢?阳动冰消,太阳出来了,冰雪消融了,冰雪虽然消耗,被太阳一晒,消耗没有了,但水这个根本,水和水气这个根本还存在,虽耗不竭其本。另外一个形容呢,阳动冰消,这讲消那个字了。舟行水摇,船在河里走,水拍打着船往前进。虽然船被水在拍打,船动了,但不会伤到船内,所以虽动不伤其内。都是讲的冰雪的消融,船在动,在前进,这个当中,不伤正气,不伤根本。所以他又说:“譬之如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所以这个方也就是说它的疏肝、理气、健脾,健脾运,都是针对气血,但是很照顾到正气,不会伤正,很平和,是这个意思。所以看出来这个方在调节功能方面是非常好的,调节功能,就是调和肝脾的。 逍遥散病机和证候分析,总体上讲,是肝郁血虚脾弱证。这个血虚跟脾有关,脾运化障碍。这个脾的运化又和肝的疏泄有关。肝疏泄又要决定于肝脏的生理特点,阴阳平衡体阴用阳,血虚之后也影响到疏泄。血虚之后,它阴阳互根,疏泄藏血,藏血不足疏泄无力。反过来,疏泄可以虚性亢奋,肝旺。肝气郁结,就可以气机不利,胁痛。肝郁之后,清阳不升,可以造成头痛目眩。或者肝郁化热,也能出现

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组成用法] 当归10~20g、芍药10~30g、川芎6~15g、茯苓10~30g、泽泻10~30g、白术10~30g。上6 味,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日三次。或以水煎煮,日服三次。 [ 方证] 1.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2.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3.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 现代应用] 1.广泛用于妇科诸疾,凡产后、术后、更年期前后,妊娠期、哺乳期,体质较为虚弱,皆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高症,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产后抑郁症、乳腺小叶增生、不孕症等。 2.以疼痛为应用目标,部位不局限于腹部,不拘男女,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肠梗阻、痛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又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痉挛等。 3.皮肤或毛发异常,表现为肤色或黑或白,缺乏光泽,有色素沉着,少油脂,头发干枯,易开又,易脱落,或红或黄;口唇易干裂,甚则

出血等,又如痤疮、雀斑、冻疮、急慢性湿疹、荨麻疹、下肢静脉曲张、疣、斑秃、脂溢性脱发、银屑病等。 4.心衰水肿、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脑外伤后综合征(眩晕)、梅尼埃综合征、脑血栓形成、过敏性鼻炎等见有水湿为患的疾病也可选用本方。 5.其他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低血压、膀胱炎、前列腺增生、阑尾炎、痔疮、老年性痴呆、运动性血尿、结膜炎等。 [ 经验参考] 本方被日本汉方医称为“妇人圣药” 而广泛应用于妇科诸病,是血水同病的专方。女性盆腔炎常表现为腹痛、带下多,可以视为血水同病的一种。如《岳美中医案集》载用本方原方改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症见腹痛、白带多、头目眩晕。赵力维用本方治疗附件炎49 例,按照原方比例配成胶囊口服。结果痊愈34 例,好转ll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1.8%(湖北中医杂志,1988;4:25)。谢春光等将本方制成胶囊治疗痛经90 例,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发现疗效高于后者(中医杂志,1989;8:23)。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 例,结果转胎率为80.6%,以妊娠29—36 周内服用的成功率最高,且疗效高于膝胸卧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7:7)。夏仲方用本方加桂枝治疗妊娠晚期腹痛浮肿而尿闭,药后4 小时小便即通(辽宁中医杂志,1988;11:3)。日本医家还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不孕症、更

运用逍遥散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运用逍遥散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5-05-06T10:07:14.9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李锐 [导读] 主要治疗干预血虚引起的脾胃病,并在治疗头痛眩晕、口干舌燥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李锐 (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东津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4100) 【摘要】逍遥散具有治疗血虚疲倦,缓解肢体疼痛感的作用,在治疗脾胃病中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逍遥散的病理机制复杂,被广泛应用于内外科及儿科治疗中,是调和肝脾的良药。在中医学临床研究中有异病同治的理念,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同的病理机制,需要采用同一个方式进行复制治疗。逍遥散不仅在治疗脾胃病有明显的作用,在其他疾病治疗有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消炎散在治疗脾胃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逍遥散;脾胃病;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64-01 逍遥散是由四逆散合当归芬药散并去枳实、川芎、泽泻加生姜、薄荷,即组成为柴胡、当归、白苟、白术、获荟、甘草、薄荷、生姜八味药组成的,主要治疗干预血虚引起的脾胃病,并在治疗头痛眩晕、口干舌燥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基于逍遥散应用机制的多样性,要从治疗脾胃病的角度出发,对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1.逍遥散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 消化不良是脾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出现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出现严重的疼痛和上腹胀的情况,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及恶心的情况。消化不良具有发福发作的特点,其病程一般在6个月-12个月左右。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近些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因此可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主要组成部分为: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炒白术、生姜、薄荷、炙甘草,保证上述药物类型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药物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出现暖气、腹胀重的情况,可适当加入枳壳。脾胃气会导致和患者出现脘腹胀痛的情况,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可以适当服用陈皮。对腹胀患者要加入黄连、吴茱萸进行辅助治疗,同时辅助佐木香进行治疗。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实践中,加入适当的荷叶、炒白术,达到健脾消食的作用[1]。案例分析 王女士,年龄30岁,2014年9月就诊。 患者存在食欲不振,腹部出现突发性疼痛的情况,并伴有隐隐作痛的症状,舌头淡红,苔薄白,诊断为消化不良。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药方为:当归lOg白芍24g 茯苓30g,炒白术15g生姜lOg,薄荷lOg。每日煎服,剂量为100-150ml,服用7天后,患者不良症状明显减少,胃部疼痛情况好转。逍遥散本身具有抵制抑郁症,增加食欲的作用,在治疗消化不良中有明显的作用。 2.逍遥散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效果分析 肠易激综合症是现代常见的疾病,属于功能性胃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或者出现排便不畅的情况。该病和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精神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对自身情绪控制不当,会导致胃肠运动出现紊乱,内脏功能异常,进而出现肠道感染的情况[2]。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或者肝气失调的情况,对湿热患者采用苦寒药进行治疗,包括:黄岑和黄连等。对脾虚湿困的患者采用养胃的山药进行治疗,同时加入白术。由于肠易激综合症和患者情志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加入生牡蛎或者生龙骨进行治疗,镇静安神,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案例分析 王先生,35岁,2014年1月就诊 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小腹胀痛,心神不宁,睡眠质量差,舌头淡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药方为:柴胡10g 当归lOg 白芍24g 茯苓30g,炒白术15g生姜lOg 薄荷6g,生龙骨30g,生牡顿30g,每日煎服1剂,服用7天后,患者腹痛减轻,饮食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提升。由于患者精神压力比较大,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减轻腹泻情况,便于行气消肿。 3.逍遥散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慢性胃炎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维胃粘膜慢性炎症,主要是以胃粘膜层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很多患者在后期治疗过程中存在腺体萎缩的情况[3]。该病和患者的临床习惯有一定的联系,抽烟酗酒及长期服用非留体抗炎药等的患者患病几率比较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重视调理肝、脾两脏,使肝脏协调整整,并在疏通治疗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补品进行辅助治疗。此外该病和患者的情志变化和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联系,多以胃脘腹胀为主,患者如果出现烦躁暴怒的情况,会加重病情. 案例分析 姜女士,56岁,2014年3月就诊 经胃镜检查患者不存在特殊情况,既往有胃食管反流,经治后症状已明显控制,但是仍然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体重明显下降,在近期出现腹部胀痛的情况。诊断为慢性胃炎(肝郁脾虛)。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药方为: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 茯苓15g,生白术15g生姜10g,薄荷6g ,炙甘草10g,浮小麦30g,百合30g ,乌药15g ,石斛30g。每日煎服1剂,治疗一周后,临床不良症状明显好转,食欲恢复正常[4]。由于慢性胃炎的发病速度快,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临床治疗中可加入莪术、山慈菇、薏苡仁、僵蚕以理气活血化痰,改善临床不良症状引起的局部隆起性病变。同时由于养胃之药类型较多,可将灵活应用与慢性胃炎不调证型之间,加入适当量的石斛,将药量控制在20-30g即可。由于患者会时常出现烧心反酸的情况,在临床指标中可以加入适当量的黄连,用以清热解毒[5]。 4.结束语 由于当前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生活习惯不合理,很多人的受到生活、社会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身体情况不容客观,进而引起多种脾胃病。逍遥散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脾、胃,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疗效确切。在治疗中要掌握各种药物的用量和用法,掌握治疗时间,合理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准确应用本方治疗各种脾胃病,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曾南.逍遥散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18 [2]崔桐华,骞芳.逍遥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06):693-696.

我用逍遥散的心得体会

我自从医以来,特别喜欢用逍遥散方加减去治疗一些疾病。 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属于和解剂-调和肝脾类组成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此方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内容来自www.医缘堂.com 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古云:自薛立斋善用之后,遂为后世所重。赵养奎《医贯》对其称赞有佳,谓:“凡外感者,皆作郁看,以逍遥散加减出入,无不获

效。”此虽殊不可取,然余在临证中对逍遥散颇为中意,无论内伤、杂症辨证应用无不应手取效,曾自诩余无他技,唯于临证时善用逍遥散加减耳。 赵羽皇对逍遥散解释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性急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发于下则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凡此诸证,何莫非肝郁之象乎?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与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得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营血以养肝也;薄荷解郁;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逍遥。其内热外盛者,加丹皮解郁热,炒栀子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张秉成:“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士,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

2019年第40卷第9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83 逍遥散临床新用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403219);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规划(TD13 -5051);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 展基金计划项目(20130207) 作者简介:翟国超(1986 -),男,医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冲医内科学肺病学临床与基础研究。△通信作者:王强,E - mail : sxzlfzs@ 126. com 翟国超1,杨继1,张L 1,王强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250) 摘要:逍遥散成方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为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的常用方。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男科、五官科、皮肤科、心身科等临床各科,为国内外医家所重视。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文献学习,将逍遥散 近十年的临床新用情况整理总结,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逍遥散;临床新用;综述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2349(2019)09 -0083 -04 逍遥散,实为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成,原书中记 载:“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血热相搏,月水 不调,脐腹疼痛,寒热如疟”,原为临床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 常用方剂。该方由柴胡、芍药、白术、茯苓、当归、薄荷、煨姜、 甘草八味药组成,主要用于肝郁脾虚之证。近年来,逍遥散 加减方剂在临床治疗病种方面得到了不断地丰富,通过随症 加减其在临床治疗的病种涉及了内、夕卜、妇、儿、五官、皮肤、 男科、心身科等多个领域⑴,现将近十年来的逍遥散加减临 床新用综述如下& 1内科疾病 1.1胸痹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 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多 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多因操劳过度,饮食无节,抑郁恼怒,气 候变化而诱发。《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难 经?四十九难》亦载:“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 然:忧愁思虑则伤心”。明确指出情志改变可以导致疾病发 生。张仲景亦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 旺不受邪”,盖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津液失于运化,生痰聚 湿,痰浊中阻,痹阻胸阳;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血运行失 常,心络痹阻,心脉不和,而成痰成瘀。气滞、痰浊、血瘀痹阻 心脉而发胸痹心痛。马影蕊⑵以逍遥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 冠心病(肝郁脾虚证)患者30例,与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和 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应用组治疗3周比较,总有效率、症状 单项积分均较优("< 0. 05 )。林小瑞⑶的平行对照研究以 逍遥散加味联合肠溶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硝 酸甘油等西医基础治疗,连续治疗3周,其临床总有效率 (90.0%)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组(72.2% ," < 0. 05),且 无不良反应。林建华等⑷观察自拟枳朴逍遥散联合西医常 规治疗冠心病PCI 术后心绞痛患者8周,结果发现中医临床症候、运动高峰心率、运动负荷量、代谢当量、运动时间、运动 ST 段压低、QOL 均优于西医组("< 0. 05),体现自拟枳朴逍 散在治 病 PCI 后 滞 型 绞 者 方 有 效性。 1.2眩晕眩晕是一种因清窍失养或邪扰清窍而引起的, 以头晕、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丿匚、、呕吐、面色 苍白、出汗、昏扑等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梅尼 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 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沈金鳌认为“眩晕乃肝风病也”。 黎敬波⑸教授认为,眩晕发作多为本虚标实,风、火、痰、虚夹 杂而作,上扰清窍,导致清阳不升,创制天麻逍遥散方(天麻、 钩藤、柴胡、当归、白术、半夏、茯苓等),化痰息风,疏肝健脾, 养血清热,疗效确切。王宝爱等⑹以丹梔逍遥散联合黛力新 (1片,2/d )治疗精神性眩晕患者40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 可以降低DHIHADS 评分,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3肺胀 肺胀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由慢 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多以喘、咳、痰、胀、瘀、肿、悸为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缠 绵难愈&《证治汇补?咳嗽》中载:“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 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也。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 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强调活血行气化痰调畅气机 的治法&《丹溪心法?咳嗽》亦云:“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都强调了肺胀病治疗中疏肝活血化痰的治则。敖素华等⑺ 认为肝气郁结,肺气壅塞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缠绵的根 本,故以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肝气郁结型)患者32例,与氨茶碱、复方甘草合剂及抗生素 联 组 28 例 比 , 其 有 率 善 照 组 优 (90. 60% ,57. 14% ,"<0. 05),急性发作次数大大减少&张

当归芍药散在男科中的应用

当归芍药散在男科中的应用 (2012-02-17 16:19:14) 转载▼ 标签: 杂谈 当归芍药散方出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I芎、茯苓、白术、泽泻6味药组成,具有养血活血、健脾利湿、缓急止痛之功效,临床运用非常广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等男科疾病均获良效,兹举病例如下。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男,45岁,2004年4月7日初诊。患者述少腹、会阴部胀痛不适半年余,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先后用过多种抗生素,疗效不佳,今来本院就诊。症见少腹、会阴部胀痛不适,甚则牵引睾丸,伴头晕失眠,心烦易怒,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肛诊:前列腺大小正常,质稍硬,表面光滑,中央沟存在,有压痛;前列腺液镜检:WBC 10~15个/HP,卵磷脂小体(+)。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2g,JII芎12g,炒白芍15g,土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荔枝核12g,橘核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5g,王不留行10g,泽兰叶12g,石菖蒲12g,川I萆薜15g,白花蛇舌草15g。7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每日温水坐浴,每次20rain左右。 004年4月14日:患者述服上方7剂后,诸症减 轻。药中病机,效不更方,上方继服,患者前后共服上方 40余剂,诸症消失,肛诊及前列腺液镜检均正常,病告 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复杂,迁延难愈,属中医的“淋证”、“精浊”、“白淫”等范畴。本例辨证为肝郁气滞,湿热内阻,气滞血瘀。用当归芍药散养血柔肝,疏肝理气,健脾利湿;配川萆薜、石菖蒲、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加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延胡索王不留行、泽兰叶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同时配合温水坐浴,从而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 患者,男,35岁,2007年11月28日初诊。 患者述右侧睾丸肿痛半月余。半月前因感冒致右侧睾丸肿胀疼痛,痛引少腹,行走时尤甚。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睾丸炎,经用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红肿消退,但仍下坠疼痛,痛引少腹,行走不便,今来我院就诊,要求服中药治疗。症见右侧睾丸下坠疼痛,痛引少腹,行走不便,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B超提示:双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双睾丸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右侧附睾尾部明显增大,大小约2.8cmX 1.6cm,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欠清。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内见丰富的血流信 号显示,左侧附睾尾未见异常,双侧附睾头不大,于右侧可见~ 0.4cmX 0.28cm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周界清,右侧睾丸鞘膜腔内可见1.5cm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左侧鞘膜腔内未见异常积液。考虑右侧急性附睾炎;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附睾头囊肿。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2g,土茯苓15g,自术15g,泽泻15g,荔枝核12g,橘核12g,川I楝子12g,延胡索15g,刘寄 奴15g,泽兰叶12g,浙贝母12g,连翘15g,红藤15g,半枝莲15g。7剂,并嘱忌辛辣之物,卧床休息。

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2-02-21T16:39:23.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刘国凤谭荣[导读] 目的观察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刘国凤1 谭荣2 ( 1 重庆渝北区中医院 4 0 1 1 2 0 ; 2 重庆渝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4 0 1 1 2 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中药逍遥散为主方,随证加减,并进行心理辅导治疗。结果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肾虚阴阳失调逍遥散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324-02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90%的更年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随着妇女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承受社会、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近年来用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5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59例均为门诊内科更年期综合征病例,年龄40-60岁,病程1-3年,均不能正常工作。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的有关内容制定。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经行紊乱或闭经,伴或不伴有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或浮肿便溏、腰酸骨楚、倦怠乏力、甚或情志异常等。 2 治疗方法 以逍遥散为主方:柴胡15g、当归15g、白芍20g、白术10g、茯苓20g、薄荷10g、甘草6g。有月经紊乱者加益母草30g。(1)伴心悸失眠、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头晕乏力、舌质嫩红、脉细数之肝肾阴虚者,合酸枣仁汤加减,加酸枣仁20g、丹参30g、女贞子20g、地骨皮15g、何首乌20g、太子参30g、百合20g、合欢皮20g、川芎15g。(2)伴头昏胀痛、失眠易怒、眼雾、口干便秘、血压升高、舌质降红、苔少乏津、脉细弦之肝阳上亢者,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加天麻20g、枸杞15g、丹参30g、钩藤20g、龟板20g、牡蛎20g、菊花15g、石决明15g、麦冬20g。(3)伴头晕乏力、汗出、胸闷、阵发心动过速、舌质瘀暗、脉细涩之气滞血瘀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加生地15g、枳壳10g、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桔梗15g、牛膝15g、丹参30g、地龙15g。(4)伴两胁胀痛、心烦失眠、头痛耳鸣、舌淡红苔白、脉弦之肝郁气滞者,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加香附15g、川芎15g、枳壳15g、青皮15g、玄胡15g、川楝子15g、丹参30g、石菖蒲15g、远志15g。(5)伴纳差、便溏、上腹疼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厚、脉细弱之肝郁脾虚者,合参茯白术散加减,加党参30g、黄芪30g、薏苡仁30g、扁豆30g、山药30g、鸡内金10g、麦芽30g、枳壳15g、黄连10g。(6)伴咽干口苦、头昏闷、精神倦怠、潮热、心烦、舌质嫩红、苔黄厚腻、脉细之阴虚夹湿者,合甘露饮加减,加二冬各15g、二地各15g、黄芩15g、石斛20g、枳实15g、枇杷叶15g、茵陈20g。(7)伴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自汗易感冒、神疲乏力、腰膝酸痛、舌淡胖苔白厚、脉迟无力之肾阳虚者,加淫洋霍30g、巴戟20g、杜仲20g、菟丝子20g、党参30g、黄芪30g、桂枝15g、防风15g。以上均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 l,分3次服用,疗程2个月;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嘱其放松心情,解除顾虑,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疗程结束后,给六味地黄丸6g、bid,逍遥丸6g、bid,维生素E胶丸100mg、qd,巩固治疗半年。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工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恢复工作。 4 治疗结果 治愈151例,显效8例,治愈率96.23%,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随诊观察治愈者2年内无复发。 5 讨论 更年期综合征即中医的“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四十九岁左右,月经开始终止,称为“绝经”或“经断”。有些妇女在绝经前后,往往不同程度出现一系列如经行紊乱、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有的可持续二、三年之久。名为“绝经前后诸症”,亦称“经断前后诸证”。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亏虚,肾之精血不足,肝阴不足,脏腑失养,肝气郁遏,阴阳失调。当治以疏肝解郁,补肾气,调冲任,平衡阴阳。但用药不宜辛温香燥,以防损耗津液,致犯“虚虚之戒”。此外,还宜调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等配合治疗。并应排除有无其它器质性疾病。西医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由于长期使用激素,使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发生率高,故促使人们去寻找安全性更强的天然雌激素替代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作用,具有多途经作用和整体调节的独特优势,能有效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更年期的临床症状,消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物反应。临床研究证实丹参、黄芩、扁豆、益母草、淫羊霍、菊花含有植物雌激素,有雌激素样作用。笔者用之逍遥散疏肝解郁,酸枣仁汤养血安神,天麻钩藤饮滋阴平肝潜阳,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参苓白术散建运脾胃,柴胡疏肝散理气止痛,甘露饮养阴除湿。诸方随证加减,各得其用,共同作用达到协调脏腑功能,平衡阴阳,诸证自除。 结果显示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64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9月第10卷增刊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王桂娥庞春燕陆丽珠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逍遥散源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煨姜、薄荷、炙甘草组成。本方为疏肝、养血、健脾之剂,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为调肝理脾之名方。后人于肝郁火旺者加牡丹皮、栀子,为“丹栀逍遥散”,又名“加味逍遥散”(《校注妇人良方》);血虚者加入生地黄或熟地黄,为“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旨要》);也有加入洋金花,为洋逍遥散等。逍遥散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近些年的临床中也有了新的应用,下面将其在1995~2000年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妇科 1.1先兆流产 江氏[1]在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苎麻根、生地黄(炒),治疗先兆流产86例。其中68例治愈(阴道出血停止,兼证消失,或血H C G-R LA值持续上升,或B超提示继续妊娠者);14例有效(阴道出血量减少,兼证改善,经辅助检查证实活胎者);4例无效(症状加剧,阴道出血不止,甚至堕胎、小产或胎死腹中者);有效率为95.3%。苎麻根、炒生地黄有清热安胎、凉血止血之功,合而用之,肝热清,胎气安,则诸症自消。 1.2乳癖 刘氏[2]将52例乳癖分为:肝郁气滞型(32例),逍遥散原方去白术、生姜,酌加川芎、生地黄、青皮、广木香、丝瓜络、路路通、桔梗;肝经郁热型(14例),原方去生姜、白术、酌加牡丹皮、栀子、生地黄、夏枯草、生牡蛎;气血虚弱型(6例),原方酌加黄芪、党参、五味子、芡实。结果:痊愈27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85%;其中,肝郁气滞型有效率84.38%,肝经郁热型71.43%,气血虚弱型66.67%。 1.3少女阴痒 严氏等[3]用逍遥散为基础方,为一少女治疗阴痒,佐防风祛风止痒;地骨皮退阴分表里之热;土茯苓清热解毒,诸药相辅为用,再结合心理疏导,药后诸症减半,继续服用5剂,诸症消失,月经正常。 1.4老年赤带 严氏等[3]为一75岁老妪治疗,其前阴时有赤色黏液流出,时亦呈白色,历时3个月,伴午后寒热往来,口干苦,少腹时有隐痛。先以龙胆泻肝汤2剂折其火,后用丹栀逍遥散疏肝理气解郁;佐黄芩清肺热,改生栀为炭栀,2剂后胸闷稍舒,赤带减少,余证仍存。守方加西洋参,续服10剂,诸证消失。后以知柏地黄汤5剂以善其后。 2内科 2.l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杨氏[4]70例患者,其中返流样消化不良18例,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29例,溃疡样消化不良10例,吞气症8例,特发性消化不良5例。以加味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入陈皮、竹茹、生山药、川厚朴。每日1剂,经20d治疗,显效51例,有效14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l%;其中12例治疗3d后即显效,以运动障碍样疗效最好,特发性疗效较差。 2.2小儿厌食症 高氏[5]运用逍遥散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痊愈30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100%;痊愈患儿中,疗程最短6d,最长2个月,平均疗程20.5d。方中柴胡、薄荷疏肝和胃,清散郁热:白芍、当归平肝柔肝;炒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温运脾阳;加以酒大黄、鸡内金、麦芽健脾胃、消积滞。 2.3糖尿病 倪氏[6]认为2型糖尿病(N ID D M)患者情志不扬、疏泄不遂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相仿,所以缓解临床抑郁症有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故其在常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5l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31例(常规药物加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治疗3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 G)、空腹血胰岛素(I N S)、糖化血红蛋白(H bA1c)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总有效率96.8%。 2.4肠易激综合征(I B S) 孙氏等[7]选取95例IB S患者,随机分为3组:硝苯吡啶加谷维素组(A)、逍遥丸组(B)、逍遥丸合心理行为治疗组(C)。结果治疗4周,C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较高,且2个月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3眼科 3.l单纯疮疹性角膜炎 卜氏[8]用加减逍遥散为主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42例62只眼,临证加减,局部采用西药对症处理,结果治愈31例47只眼,好转8例12只眼,无效3例3只眼,有效率95.5%。3.2视神经萎缩、皮质盲、视神经网膜炎 余氏[9]以韦氏逍遥散验方为基础方,分别加入明目地黄汤或益气聪明汤等治疗肝郁气滞型的视神经萎缩;加入石斛、麦门冬、生石膏等治疗皮质盲:加入车前子、赤小豆等治视网膜水肿,或加入阿胶、白及、白茅根、仙鹤草等治疗眼底出血等。 4神经精神科 4.1偏头痛 甄氏等[l0]按其病情特点选用逍遥散加味。血虚明显的加

逍遥散加减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应用举隅

逍遥散加减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逍遥散;围绝经期综合征;黄褐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医疗法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若加牡丹皮、栀子,名丹栀逍遥散或八味逍遥散,治疗怒气伤肝、血虚目昏、头痛目赤、小便涩痛等症。原方为粗末,近代多以此方作为汤剂服用。笔者临床以此方加减治疗内分泌疾病,常取得良好的效果,故将其总结如下,以资同道共享。 1 围绝经期综合征 本病是指妇女从生育年龄过渡到老年阶段(大约45~55岁之间)因卵巢功能减退给机体带来的一系列改变。临床主要表现是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和精神症状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如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眼花、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抑郁、神经过敏、易激动、情绪不稳、关节肌肉疼痛、月经紊乱等。 中医认为,本病因肾气渐衰,天癸将竭,任冲脉虚,机体阴阳失衡所致,肾虚为其病理基础。因水不涵木,肾虚则肝旺;同时,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养后天,后天补先天,先后天密切相关,肾气亏虚,则脾气不足;此外,肝旺可克脾,致脾气亏虚。笔者认为,本病病

机为两虚一旺,即脾肾两虚,肝气郁结,故临床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案例1:患者,女,52岁,2009年4月5日初诊。患者停经3年,潮热,汗出,心烦,急躁,失眠,多梦,口干,乏力,气短,心慌,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既往体健,无重要病史可查。予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9 g,栀子9 g,柴胡9 g,白芍15 g,当归12 g,牛膝15 g,茯神30 g,白术15 g,炙甘草3 g,薄荷9 g,生地黄15 g,山茱萸9 g,百合30 g,浮小麦30 g,知母12 g,生黄芪30 g,麦冬12 g,五味子9 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复诊,药后平妥,汗出减少,力气有增,睡眠有改善,仍烦躁明显,上方去白术、薄荷,加豆豉3 g、夜交藤30 g,继服7剂。患者共复诊3次,服药28剂,症状明显减轻。嘱停药,予饮食调理,注意适劳逸,畅情志。 2 黄褐斑 黄褐斑为颜面部局限性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面部,好发于双颊、眉额,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有碍容貌美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妇女妊娠、围绝经期内分泌改变、口服避孕药等引起,也可因慢性病,如肝病、结核病、内脏肿瘤等所致;日光曝晒、精神创伤等是其常见诱因,但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目前多采用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外用遮光剂治疗,但疗效欠佳。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来源】《金匮要略》张仲景著卷下。 【异名】六气经纬丸(《元和纪用经》)。 【组成】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功用】疏肝健脾。 【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方论】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 【实验研究】抗贫血作用《中药通报>1957(1):42,本方有明显治疗贫血作用,各组成生药及混合制剂中均含有叶酸、复合叶酸、烟酸碱和维生素H等抗贫血成分,其中以当归、川芎、芍药含量最高。 按:据《元和纪用经》所载,本方原用于养生,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寒邪、温瘴、时气。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 方剂名称当归芍药散 药物组成当归、白芍、川芎、茯苓、泽泻、陈皮、砂仁、白术、甘草、香附、木香、乌药、紫苏、葱白。 处方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方剂主治妊娠因宿冷在于上、中二焦,或脏气虚,新触风寒,邪正相搏,心腹俱痛,痛伤胞络,必致胎动不安。 各家论述是方陈、术、砂、附、乌药祛心腹上下之宿冷客寒,葱、苏、芎、苓兼能解达寒邪,归、芍、白术自能保护胎气,微嫌泽泻一味为不可解也。 性状:散剂。 功能主治:调肝养血,健脾利湿,缓急止痛。用于妊娠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症 薏苡附子败酱散

逍遥散的临床运用

逍遥散的临床运用 【摘要】逍遥散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是治疗肝胆疾病的方剂,二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科学实践,证明该方疗效确切,药源丰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工作总结,认为该方辩证准确,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都很满意,现略举几例,供同道参考并指正。 【关键词】异病同治;临床运用;逍遥散 逍遥散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是治疗肝郁血虚、脾湿健运的代表方剂。主要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景岳全书·协痛》篇说:“协痛之病本属肝胆两经,以两经之脉皆循协肋故也”。因肝主疏泻性喜条达,所以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藏气法实论》篇说:“肝病者两协下痛”。《灵枢·经脉》篇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协痛不能转侧”。《傅青主女科》、《景岳全书·女人规》均对妇人月经不调有所记载,为临床论治提示了治则,很受推荐。经过二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科学实践,证明该方疗效确切,药源丰富,价格低廉,真可谓物美价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认为该方只要辩证准确,不但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引起的协痛、呃逆等症,而且还能治疗内、外、妇、眼、口腔等多科疾病,治疗效果都很满意。现略举几例,供同道参考并指正。 1 治疗胆囊炎 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有27例。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云苓各20 g,薄荷15 g,炙甘草10 g,生姜10 g,其中有9例住院患者在急性期结合静脉输液以及抗生素治疗。急性期控制后单用逍遥散加减治疗。27例中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年以上未再出现急性发作)19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减轻或没有减轻,1年后又出现急性发作)6例。27例中观察5年以上有10例,4年以上有5例,3年以上有7例,2年以上有2例。其远期有效率达90%。 2 治疗发热 用丹桅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低热症12例。处方:柴胡、当归、白芍、桅子、炒白术、云苓各20 g,薄荷、生姜、丹皮各15 g,炙甘草10 g。日一剂,水煎服。服上方12例者全部治愈。服药最多30剂,最少12剂。 3 治疗肋痛(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肋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所伤,胸闷气短伴有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之法。处方: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各30 g,川芎20 g,芍药、甘草各15 g,青皮、川栋子、郁金香各25 g。日一剂,水煎服。服3剂后,胀痛减轻。上方去川芎,加丹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