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就英法联军3

4就英法联军3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本文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

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鉴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重点为: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二、教学设想与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处理)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点、难点。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模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告诉学生如何从集体中汲取智慧。 五、教学程序设计: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辨别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了解雨果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1.品味精彩的语言: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2.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与名篇交流 ㈠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 把握主旨:既然雨果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我们也将雨果的这封信化长为短。 长信短说: 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 教师用问题引导: ①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两大部分。分别写了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两部分。

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极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默读课文,根据文章的描述,说说圆明园美成什么样?侵略者到底干了些什么? 文字介绍: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在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英吉利海峡的根西岛上,有一个作家———雨果站出来。他没有亲见圆明园,但是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2、选读书信, 明确观点:那么让我们看一看在雨果的心中,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提示:看看文中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就英法联军》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2.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3.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德育目标 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结合ppt课件灯片1-9完成自读步骤一至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二、结合灯片7、8完成自读步骤一:走近作者、时代背景,了解相关常识 维克多·雨果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军官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开始的。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 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1885年5月22日,法国伟大的民族诗人、著名小说家维克多·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100多年来,法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直缅怀这位伟大的法国文化先驱者。他的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小说杰作至今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三、结合灯片9完成自读步骤二:结合注释、练习册等扫清字词障碍 缀满绸缎珐琅瞥见晨曦箱箧制裁 四、结合灯片10完成自读步骤三:走近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整体感知: 1、针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巴特勒上尉的态度如何?他为什么要去问雨果? 2、作为一位法国作家,雨果的态度如何? 主要观点:赞美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3、你认为雨果是个怎样的人? 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原文及教 案 课文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

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导读: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我们搜集了这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珐琅(flng)脂粉(zhī)惊骇(hi)晨曦(xī) 瞥见(piē)劫掠(jilu)箱箧(qi) 二辨析形似字 三词语积累 赞誉:称赞。 恍若:仿佛。 洞府:本义是神话传说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这里是指里面藏满宝藏的地方。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晨光。 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 洗劫:把一个地方的财物抢光。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毁坏净尽或完全失去。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珐琅: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用来制造景泰蓝证章纪念章等。

惊骇:惊慌害怕。骇,惊吓,震惊。 四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他生于军官家庭。其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主义者,对少年雨果影响颇深。雨果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13岁开始写作,15岁以《读书之益》的长诗获法兰西学院奖而初露头角。后在进步思想启发下,在文学上反对为专制制度辩护的古典主义,毅然转向积极浪漫主义。1827年,25岁的雨果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的浪漫主义宣言《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3年后,创作并演出悲剧《欧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打破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艺术手法,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胜利。1831年,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48年的二月革命,使雨果坚定了共和立场,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活。他在这19年里仍坚持文学创作,以文学为武器坚持斗争。作品多以精细的手法描绘广阔的生活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对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的罪恶,进行愤怒的揭发和有力的控诉,对下层贫民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被作者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及《海上劳工》《笑面人》等均在这一时期写成。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第三帝国覆灭。雨果结束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时,雨果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斗争,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发表演说,写作诗篇,激励爱国热情。1871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01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惊hài(骇) 晨曦.(xī)瞥.见(piē)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不可明状”,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不可名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掠夺珐琅脂粉 B、耗费绸缎制载 C、赞誊缀满赃物 D、分亨恍若行窃 (解析:B.“载”应写作“裁”;C.“誊”应写作“誉”; D.“亨”应写作“享”。)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 ....,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 (解析: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

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 4、填空。 雨果,法国作家,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学习本课后,你们班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寄托。 (2)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15字以内) 【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近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 (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元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针对“圆明园是否重建”这一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请发表你的看法。 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一单元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一单元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和文章的内容、结构。 2.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3.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晨曦.( ) 惊骇.( ) 瞥.见( ) 琉.璃( ) 箱箧.( ) 珐琅..( ) ( ) 劫.掠( ) 缭. 乱( ) 2.解释词语 (1)荡然无存 (2)不可名状 (3)富丽堂皇 (4)丰功伟绩 二、整体感知 3.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探究品味 5.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6.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7.雨果是如何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谈谈有什么作用。 8.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9.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四、推荐阅读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我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编写者:刘卫华学校:江夏区藏龙中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进门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赃(zāng)物箱箧(qiè)制裁(cái)给(jǐ)予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珐(fà)琅(láng)眼花缭(liáo)乱惊骇(hài) 晨曦(xī)瞥(piē)见劫(jié)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这个

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事件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投影思考题,并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要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要点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生于军官家庭。代表作有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等。《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 2.修辞方法。反语,就是说反话,或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运用实际上的意义跟字面意思正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反语一般是用来批判、揭露坏人坏事,在文章中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二、背景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是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誉为“万园之园”。原为清代皇家御苑。汇集了天下胜景及江南名园的精华,园内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东方文化的艺术宝库。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由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出了北京,逃到了热河避难,而英法联军跑到位于海淀的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抢劫和焚烧。 三、基础字词归纳 晨曦(chénxī)惊骇(jīnghài)瞥见(piējiàn)弊端(bìduān)憋闷 (biēmen)给予(jǐyǔ)送给(sònggěi)琉璃(liúlí)箱箧(xiāngqiè)赃物 (zāngwù)肮脏(āngzāng)树桩(shùzhuāng)珐琅(fàláng)砝码(fǎmǎ)法律 (fǎlǜ)劫掠(jiéluè)却步(quèbù)朱鹭(zhūlù)角落(jiǎoluò)角色 (juésè)缭乱(liáoluàn)嘹亮(liáoliàng)绸缎(chóuduàn)野蛮(yěmán)缀满(zhuìmǎn)啜泣(chuòqì)撺掇(cuānduō)辍学(chuòxué)制裁 (zhìcái)运载(yùnzài)栽树(zāishù) 四、词语解释 1.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2.箧:小箱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测试题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测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 B. 瞥(piē)见给(jǐ)予珐琅(fǎ)赤裸裸(luǒ) C. 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 D. 箱箧(qiè)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字(zhī) 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 B. 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 C. 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 D. 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 3.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 B.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 C.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 D.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 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精彩的反语特色。 3、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晨.曦( ) 惊骇.( ) 瞥.见( ) 琉.璃( ) xīhaìpiēliú( ) ( ) 劫.掠( ) 缭.乱( ) 箱箧.( ) 珐琅 .. qièfàláng jiéliáo 2.解释词语 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实用文档

奇迹:罕见的,从来未有的 独一无二:唯一的 典范:典型范例 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描绘样子 富丽堂皇:非常豪华非常漂亮 丰功伟绩:伟大的成就 眼花缭乱: 3. 请搜集有关雨果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交流、补充、归纳。 二、自主探究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可分两大部分:第一节为第一部分,写上尉征求我的意见 第二至十节为第二部分,写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英法的谴责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反对英法联军。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的强烈谴责和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同情。 实用文档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答:表现她没有民族偏见,公正、正义。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答:有理想艺术,产生欧洲艺术;还有幻想艺术,产生东方艺术。 2、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及有_________ ,罗马有___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_巴特勒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圆明园。 3、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在原文中画出来。 4、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5、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答: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人类而建,因为岁月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全人类。 四、重点研读: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实用文档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章主旨 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在信中,雨果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愤怒谴责和批判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结合文本内容谈感悟、启示 [问题]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能将赃物归还中国,你认为这个愿望怎样才能实现呢?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对应训练见第14题) [点拨] 第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倾向。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人物情感。第二步,把握答题方向,结合文章主题来谈。第三步,总结感悟、启示。语言要流畅,有些题目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解答] 示例:只有中国强大了,经济、军事实力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才有可能实现这个愿望。 启示一:雨果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启示二: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提高综合国力做准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被掠夺的国宝才有希望回归祖国。 拓展链接

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十余千米。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罗列国内外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19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制裁.(cái)珐琅 ..(fǎláng)赃.物(zāng) B.琉璃 ..(liúli) 瞥.见(piě) 绸.缎(chóu) C.恍.若(huǎ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掠夺剪影脂粉眼花潦乱 B.耗费野蛮埃及有朝一日 C.赞誊缀满巴黎荡然无存 D.分亨欧洲行窃丰功伟绩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银行卡被盗刷案多发,引起部分持卡人不可名状 ....的恐惧。 B.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一路锐不可当 ....,很快占领北京城,闯进圆明园。 C.圆明园中的几个圆形喷泉,落珠溅玉般地折射出富丽堂皇 ....的光波,构成了“鲜花地毯”的奇美图案。 D.2019年“两会”在北京召开,参会的各地政协代表、人大代表、记者非常多,热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 B. 瞥(piē)见给(jǐ)予珐琅(fǎ)赤裸裸(luǒ) C. 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 D. 箱箧(qia)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字(zhī) 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 B. 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 C. 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 D. 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 3.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 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 B.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 C.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 D.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 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5. 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 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 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A. 虽然更假如或者 B. 因为也只要并且 C. 不仅更假如并且 D. 不仅也只要或者 6. 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词义。 2.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3.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人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 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 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毁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背景链接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圆明园。 2.生难字词 (1)字音 赃.物(zāng)箱箧.(qiè)制裁.(cái)给.予(jǐ) 恍.若(huǎng) 琉璃 ..(fà láng) 眼花缭.乱(liáo) ..(liú lí) 珐琅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见(piē) 劫.掠(jié) (2)词义 【赃物】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2)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呵护(h ē) 杀戮(l ù) 纳粹(cu ì) 颤(ch àn )巍巍 B.瞥(pi ē)见 给(j ǐ)予 珐琅(f ǎ) 赤裸裸(lu ǒ) C.闪烁(shu ò) 肃穆(m ù) 鞠躬(j ū) 眼花缭(li áo )乱 D.箱箧(qi a) 憧憬(ch ōng ) 瓦砾(l ì) 片纸只字(zh ī)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3.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 B.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 C.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 D.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 4.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5.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 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A.虽然 更 假如 或者 B.因为 也 只要 并且 C.不仅 更 假如 并且 D.不仅 也 只要 或者 6.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7.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8.下面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B.女主人不好意思地说:“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以后一定……” C.我以为言就是花的香气,行就是花的形象和花期的久暂。 D.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二)课内文段阅读: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1.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11.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2.如何理解“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句话?(4分) 13.文中用“请您想象”“请您用”“请假设”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从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来看,画横线的句子中“建筑师”一词为什么用“诗人的”加以限制?(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