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导读: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我们搜集了这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珐琅(flng)脂粉(zhī)惊骇(hi)晨曦(xī)

瞥见(piē)劫掠(jilu)箱箧(qi)

二辨析形似字

三词语积累

赞誉:称赞。

恍若:仿佛。

洞府:本义是神话传说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这里是指里面藏满宝藏的地方。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晨光。

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

洗劫:把一个地方的财物抢光。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毁坏净尽或完全失去。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珐琅: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用来制造景泰蓝证章纪念章等。

惊骇:惊慌害怕。骇,惊吓,震惊。

四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他生于军官家庭。其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主义者,对少年雨果影响颇深。雨果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13岁开始写作,15岁以《读书之益》的长诗获法兰西学院奖而初露头角。后在进步思想启发下,在文学上反对为专制制度辩护的古典主义,毅然转向积极浪漫主义。1827年,25岁的雨果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的浪漫主义宣言《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3年后,创作并演出悲剧《欧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打破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艺术手法,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胜利。1831年,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48年的二月革命,使雨果坚定了共和立场,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活。他在这19年里仍坚持文学创作,以文学为武器坚持斗争。作品多以精细的手法描绘广阔的生活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对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的罪恶,进行愤怒的揭发和有力的控诉,对下层贫民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被作者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及《海上劳工》《笑面人》等均在这一时期写成。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第三帝国覆灭。雨果结束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时,雨果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斗争,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发表演说,写作诗篇,激励爱国热情。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雨果开放其在布鲁塞尔的住宅,为流亡的公社社员提供避难所,并呼吁全部赦免公社社员。1874年,出版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兰西举国致哀,参加葬礼的人达几十万。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

本文是雨果给友人布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雨果在信中热情称颂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愤怒谴责了英法殖民主义者洗劫焚烧圆明园的野蛮罪行,表现了不畏强暴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因而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崇敬。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间所有段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写信缘由。

文章开始,雨果以恰当的口气友好的态度告诉布特勒,准备回答他想要急切了解的问题,即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显然,这里用赞誉表现出雨果对布特勒的看法的憎恶,但又恰到好处地借用它来表述自己对圆明园,对东方艺术的景仰之情,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英法联军的愤恨之情。赞誉一词,褒义贬用,贯穿全文。

第二部分: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通过对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的尽情渲染赞扬,激发人们对圆明园的美好遐思和幻想。然后,强烈

抨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把他们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强盗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到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第二层从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到第二部分结尾。

第一层次,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丰富奇妙的想像,恰当妥帖的对比,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赞美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的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并告诉人们,圆明园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

首先,作者十分中肯地赞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接着,将这一世界奇迹和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比较,突出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然后又指出它和巴特农神庙的不同,巴特农神庙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而圆明园则不同,它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既然西方艺术的典范巴特农神庙都无法与圆明园相比,显然在作者的心目中,圆明园这一东方艺术的奇迹,是任何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了。这之后,作者想像的翅膀任意驰骋,思绪的闸门启开,犹如一泻千里的波涛无休无止,圆明园的恢弘气势富丽堂皇顷刻跃然纸上。他连续运用了几个请的祈使句,以和同辈人友善礼貌通信的口吻,把读者带入规模巨大神奇美妙的圆明园。作者没有对圆明园中的任何一座建筑物加以具体的描绘,而是用墨如泼地渲染圆明园的规模巨大,展现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这样描写,更能表达作者自己对圆明园这一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的由衷的赞誉仰慕之情,也更能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美妙无比的遐想。

当描述圆明园的美丽豪华之后,作者直接议论,指出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是中国人民两代人的长期劳动的结晶,它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圆明园是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等辉煌艺术珍品齐名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文章至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圆明园竭尽赞誉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作者巧借布特勒的赞誉一词,改变赞誉的对象,对圆明园忘情赞誉,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爱慕,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友好。巧用赞誉,也是对布特勒先生们的看法的反对,也为下文直言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作好铺垫。

文中用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一句引入第二层次。这一句另起一段,在内容和语言上与前一段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极端愤慨之情。

作者站在捍卫人类文明捍卫卓越艺术的高度,以犀利的言辞,调侃的语气,辛辣的讥讽,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作者首先叙述了两个强盗劫掠焚毁圆明园的故事,以强盗喻英法帝国,真是一针见血,人木三分。接着,作者直抒其言,慷慨议论: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此处,作者巧妙地运用反语这一修辞方法,达到了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的艺术效果,也使主题表达得更鲜明更突出。行文至此,作者愤怒的心情再也无法控制,他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地指出: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布特勒急于要知道的作者的观点书信的主旨,全部生动形象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文章的这一层次,也由赞誉一词统领,可见赞誉的实质就是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揭露和控诉。

第三部分: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

在第二部分,作者先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宏观地梦幻般地渲染圆明园的巨大神奇及富丽堂皇,然后由一句饱含愤恨的语句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转入对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滔天罪行的谴责和控诉。然而,这整个部分却是由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统领,把握好赞誉一词的不同内涵,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及表达效果都易于理解了。

六写作特色

1.铺陈手法的运用

所谓铺陈即进行详细地叙述,此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表露了布特勒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之后,没有马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匠心独运,采取用墨如泼的铺陈手法,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把这一中西合璧的艺术瑰宝神奇般地显现于世人眼前。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理应得到世人的珍惜爱护,理应留给子孙万代观赏享受,但是,它却被劫掠焚毁了。作者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也在为文后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起铺垫作用。

2.多处使用鲜明准确的对比

作者巧妙地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比,突出了圆明园这东方艺术典范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作者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大罪;作者将额尔金父子对比,揭露出英法联军的侵略本性和反动本质;作者还将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使英法联军的野蛮,中国人的文明都一清二楚了。文章中多处对比的使用,充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七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末年,前后历经六代帝王,费时150年之久才建成。它占地5200余亩,绵延20多华里,是人世间仅有过的最大的花园。它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建造了一大批像曲院风荷方壶胜境等具有我国园林建筑特点的优美景色;也大胆吸收了外国的建筑形式与内容,建造出海晏堂远瀛观等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这是中国建园艺术史上的创举,也是世界园林建筑的奇迹,一度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不但以景色瑰丽优美著称,而且藏有大量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图书和绘画,汇集了我国封建文化艺术的精华。实际上,它也是一座国家大博物馆。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以咸丰皇帝为首的无能的清政府匆匆忙忙逃

出了圆明园,逃到热河避难。英法强盗兵临京城,却没有直接入城,而是跑到京郊的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世界的抢劫和焚烧,时间从1860年10月6日晚开始。

八重点语句分析

1.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作者这句话之前已经指出圆明园是中国人民两代人的长期劳动的结晶,它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圆明园是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等辉煌艺术珍品齐名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因此,这句话从对东西方文明的高度评价中赞颂了圆明园的辉煌。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对圆明园进行劫掠焚毁,是英法政府犯下的强盗罪行,而不是英法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英法政府的强烈不满。

九课后习题解答

(一)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

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喜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业已顺利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有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很多的遗憾,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也是依此为契机更好地干好下一学期的工作,现在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职业道德素质是尤其重要的,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我时时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热爱自己的职业,也热爱自己的学生。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还通过读书看报,收听时事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并记了大量的笔记,还积极和其他教师加强交流,探讨相关问题。通过这些形式及内容的学习,我自身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研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深深感到教育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是一个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要想紧跟时代步伐,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天不进行充电,就意味着退步,进行教育自修是每一个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努力自觉地进行业务学习,除了学习必须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之余,我积极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经常和其他教师探讨有关问题,还记录了大量的教育教理论笔记,注意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还与自身教学实践相联系,写了相关的论文,并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借此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紧抓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教育,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力争作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直观地进行学习;努力落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真正收到实效;努力加强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语文学习资源;积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导读: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我们搜集了这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总结,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珐琅(flng)脂粉(zhī)惊骇(hi)晨曦(xī) 瞥见(piē)劫掠(jilu)箱箧(qi) 二辨析形似字 三词语积累 赞誉:称赞。 恍若:仿佛。 洞府:本义是神话传说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这里是指里面藏满宝藏的地方。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晨光。 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 洗劫:把一个地方的财物抢光。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毁坏净尽或完全失去。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珐琅: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用来制造景泰蓝证章纪念章等。

惊骇:惊慌害怕。骇,惊吓,震惊。 四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他生于军官家庭。其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主义者,对少年雨果影响颇深。雨果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13岁开始写作,15岁以《读书之益》的长诗获法兰西学院奖而初露头角。后在进步思想启发下,在文学上反对为专制制度辩护的古典主义,毅然转向积极浪漫主义。1827年,25岁的雨果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的浪漫主义宣言《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3年后,创作并演出悲剧《欧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打破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艺术手法,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胜利。1831年,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48年的二月革命,使雨果坚定了共和立场,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活。他在这19年里仍坚持文学创作,以文学为武器坚持斗争。作品多以精细的手法描绘广阔的生活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对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的罪恶,进行愤怒的揭发和有力的控诉,对下层贫民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被作者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及《海上劳工》《笑面人》等均在这一时期写成。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第三帝国覆灭。雨果结束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时,雨果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斗争,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发表演说,写作诗篇,激励爱国热情。1871

2020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 , 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 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 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圆满地完成了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 一、认真备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 , 两者是相互联系 , 不可分割的 , 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学中 , 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 , 十分重要的环节 , 备学生 , 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 备得不好 , 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 , 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 :" 备课备不好 , 倒不如不上课 , 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 , 因此 , 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 , 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 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 , 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备课 , 不但备学生 , 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 , 设计课的类型 , 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 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 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 " 有备而 来", 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 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 , 课 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认真批改作业 ,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 , 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 , 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 , 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 题做出分类总结 , 进行透切的讲评 , 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 做到有的放矢。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 , 我主动参加各项培训活动,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 , 把传授知识、技 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 , 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 素, 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1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测试题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测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 B. 瞥(piē)见给(jǐ)予珐琅(fǎ)赤裸裸(luǒ) C. 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 D. 箱箧(qiè)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字(zhī) 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 B. 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 C. 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 D. 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 3.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 B.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 C.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 D.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 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 B. 瞥(piē)见给(jǐ)予珐琅(fǎ)赤裸裸(luǒ) C. 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 D. 箱箧(qia)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字(zhī) 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 B. 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 C. 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 D. 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 3.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 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 B.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 C.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 D.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 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5. 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 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 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A. 虽然更假如或者 B. 因为也只要并且 C. 不仅更假如并且 D. 不仅也只要或者 6. 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本文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鉴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重点为: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二、教学设想与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处理)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点、难点。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模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1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滦阳中学—党艳东本学期,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上《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第二、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学生阅读、思考、交

流,从中获得感悟,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讲台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制作课件,课堂上台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

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课后的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一个学期以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教学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继续努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的一封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幸福奉献青春的热情。 2、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⑵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 ⑶体会雨果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及,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什么?对,是感叹号!看来雨果先生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并理清思路;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 1、这是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圈画一下课文有哪些字词值得注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任务朗读课文。 2、你觉得这篇课文哪些字词值得注意?(请一名学生上台板书)为什么把这个词语选出来呢?(学生板书:晨曦)(教师讲解“曦”的写法,让学生在桌上模仿写)

这位学生挺有眼光的,这是本文中最难写也是最易错的字。 3、看一下第二个任务,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你准备把它分为几层?(请两名同学分析),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过渡句来划,过渡句与哪段联系紧密就划为哪一层) 总结:如何梳理文章的思路——找过渡句分层 4、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板书: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生:圆明园的美丽,讽刺了侵略者 5、这封信既然是写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可你发现没有,作者在前三段却重复赞美了圆明园,而到第4段以后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不是我们的大师写的多浮之笔呢?那开头赞美圆明园有必要吗?为什么开头赞美圆明园?开门见山不好吗?想一想。 归纳:之所以把圆明园写的那么美,就是想说,侵略者,侵略者你有多坏,这就为下文做下了伏笔和铺垫。我们写作也要讲究要使我们的行文有艺术,有匠心。 三、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 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四、重点研读: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部分 1、辨字组词: 幻()赃()箧()窃() 幼()脏()筐()窍() 2、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3、雨果,国作家,代表作有小 说、、等。 希腊有,埃及有,罗马 有,巴黎有,而东方有。书信的开头要有,结尾要 有,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4、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

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试题(含答案)

试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晨xī()地jiào()dī()防惊骇.() 荒miù()莲péng()憧jǐng()抢劫.() 间歇.()瓦砾.()腋.窝()给予 ..()() 鞠躬 ..()()珐琅 ..()() 2.填空。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 (3)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二、阅读理解 (一)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这学期本人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一)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同学们,中国近代史上,曾经留下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来学习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好,让我们走进文本,与名篇交流 (展示:与名篇交流。) 二、与名篇交流 1、整体感知,提示主旨 (展示:整体感知,提示主旨) 师:课前已经读过这封信,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流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信的内容。(展示要求) (生流览课文,准备)

(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这封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赞美圆明园 谴责侵略者(板书) 师:那么,圆明园美成什么样?侵略者到底干了些什么?请看大屏幕── (播放短片) 2、选读书信,感受奇迹: 师:刚才看到的短片,让我们既领略了圆明园的美,又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那么在这封信中,在雨果心中,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展示:选读书信,感受奇迹。在雨果心中……?)。 师:请从第3段中找出雨果对圆明园进行概括性评价的词句。 (生答) 师:看来,雨果把所有能用到的赞语都用到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是通过想象描绘圆明园的美,因为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师:好,请同学们从第3段中找出雨果运用想象描绘圆明园之美的语句。 (生答) 师:真是如梦似幻,人间仙境啊,我们应该用一种柔美的语调,读的让人沉醉其中。下面请听老师朗读。 (生找) (生答,师评) 师:可是,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展示断壁残垣图片) 师:是谁让圆明园变成了断壁残垣。这是因为,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时:1 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一、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那两个强盗就是英国和法国,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但是这篇文章不是中国人写的,而是一位法国著名的作家写的,写给当时法国军队的巴特勒上尉的一封回信。他会在信中说什么? 出示课件第一页,这个课件是我参考六班谭琼同学的课件制作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技能性目标: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 情感性目标: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3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3篇 篇一 一学期的工作业已顺利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有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很多的遗憾,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也是依此为契机更好地干好下一学期的工作,现在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职业道德素质是尤其重要的,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我时时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热爱自己的职业,也热爱自己的学生。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还通过读书看报,收听时事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并记了大量的笔记,还积极和其他教师加强交流,探讨相关问题。通过这些形式及内容的学习,我自身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研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深深感到教育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是一个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天不进行充电,就意味着退步,进行教育

自修是每一个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努力自觉地进行业务学习,除了学习必须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之余,我积极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经常和其他教师探讨有关问题,还记录了大量的教育教理论笔记,注意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还与自身教学实践相联系,写了相关的论文,并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借此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紧抓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教育,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力争作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直观地进行学习;努力落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真正收到实效;努力加强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落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语文学习资源;积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创造性地进行思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优秀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惊骇;不可名状;瞥见;剪影;赃物;荡然无存;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迹。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明确: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明确: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明确: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 6.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明确:洗劫,放火,行窃 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明确:小额尔金。(对照书下注释,区分两个额尔金的所作所为) 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谴责的态度。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中,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让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让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了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了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做自尊自爱的人。 2.让学生了解了学校概况,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了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了初步的购买意识,做合理的消费者; (二)三年级教学情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生活性; 2. 开放性; 3. 活动性。 教材体现了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我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教学,并重点突出了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 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了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 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11.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2.如何理解“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句话?(4分) 13.文中用“请您想象”“请您用”“请假设”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从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来看,画横线的句子中“建筑师”一词为什么用“诗人的”加以限制?(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