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比较史

中西医比较史

中西医比较史
中西医比较史

二、医王盖仑

(约130年—200年)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医生和自然科学家,先后曾任过5位帝王的御医,被称为“五朝御医”。现存的83部著作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是一位奇才,其著述可称为百科全书式著作。

(一)盖仑的解剖学

概论对医学贡献中最重要的是在解剖学方面,被后人尊称为“解剖学之王”,他的学说中的错误也以解剖生理学最为严重,给后世医学留下了负面影响。首先将脑神经和脊神经区分开来,并描述了七对脑神经

《论解剖操作》

《论人体各部之功能》

(二)盖仑的实验生理学

喉返神经的功能

脊髓的节段性功能

(三)盖仑医学上的错误

1.灵气说

动物灵-脑(感觉和活动的中心)

生命灵-心(血液循环中心)

自然灵-从肝到血(营养代谢中心)

2.血液潮动说

3.二期愈合说

1、阿拉伯医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

(一)、保存和发展了西方传统医学。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译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医学文献,其中仅公元9世纪就翻译了营养学、脉学、药物学、发热、结石病、胃病、癫痫、眼科、外科等医著100余卷。

(二)、发展了药物化学。(1)从中国传去的炼丹术得到发展。(2)阿拉伯人制成了许多化学器材,如烧瓶、水浴锅、蒸馏器、乳钵等。(3)他们改进了一

些化学实验方法,如过滤、蒸馏、升华、结晶等,并制成了许多化学药物,如酒精、硼砂、升汞、苛性钾、樟脑及各种药露。

(三)、沟通了东西方的医药交流。阿拉伯人学习东西方的诸国医学知识,形成了自己的医学体系,而东西方诸国在向阿拉伯医学学习的过程中,客观上进行了交流。如欧洲15世纪后重视血管的研究,就与中国脉学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有关;而我国元朝翻译了大量的阿拉伯医药文献,其中也掺有西方传统医学的内容。

2、阿拉伯医学的代表人物:

(一)、阿尔·拉兹

(1)地位:欧洲称他为“累塞斯”,他在历史上被誉为“阿拉伯希波克拉底”。(2)著作:《医学纲要》25卷,是一部内外科综合著作;《万国医典》10卷,是根据古希腊罗马的医学典籍编辑而成的;《论天花和麻疹》专论,对天花和麻疹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了精辟的论述。

(二)、阿维森纳

(1)、地位:是阿拉伯医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2)、著作:在医学方面,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医典》,这是一本医学百科全书,西方和阿拉伯曾将《医典》作为教科书大数百年之久,与希波克拉底、盖仑并成为医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医典》的主要贡献:a.对许多疾病做了精辟、科学的描述和记载,包括胸膜炎、脑膜炎、脓胸、精神病、性病、狂犬病、肿瘤等;b.在诊断方面,十分重视脉诊、检尿和检粪三种方法;c.在生理和病理方面,清晰地记载了瞳孔的扩大和缩小活动,描述了眼球周围的6对肌肉,还提到了泪腺导管的作用;d.在治疗方法上,还介绍了手术、灌肠、泻下、放血、烧灼、气管切开、膀胱截石术、空气浴、日光浴、水疗、心理治疗等多种疗法。

叩诊法和听诊器

维也纳医师奥恩布鲁格,通过临床实践,并把临床诊断与病理解剖所见加以比较和对照,终于发明了胸部叩阵法(奥氏叩诊法)。在1761年出版了《用叩诊人体胸廓发现胸腔内部疾病的新方法》一书。这是物理诊断学的首次介绍。1808年法国高尔维沙尔对叩诊法推广。

法国医生雷纳克发明了听诊器。1819年出版了《论胸部疾病及间接听诊》一书。书中描述了他的听诊方法,创造了许多名词术语,如罗音、金属音、羊音、支气管呼吸音、胸语音等,

至今沿用。

器官病理学

意大利莫干尼(《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确立了器官病理学。从此医学诊断有了明确的“病灶”概念。

组织病理学

法国医生皮尼尔在《哲学的病理学》中,率先提出“类似组织具有类似伤害”的观点。法国医生比沙把人体物质分为21种组织,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结缔组织、浆液、骨骼、腺体等,将组织学原理引入到生理学和病理学中来,从而确立了“组织病理学”。著有《论一般组织和特殊组织》。人们把比沙尊为“组织学之父”。称18世纪为病理学的奠基时期。

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病名对照 领域中医病名西医病名内科消渴糖尿病 内科瘿气、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内科胸痹、真心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内科风眩、眩晕、头风高血压病 内科心动悸心律失常 内科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慢性心功能不全 内科心悸、眩晕、厥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内科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内科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内科肺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内科肺热病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内科肺咳气管,支气管炎 内科哮病支气管哮喘 内科肺痈肺脓肿 内科肺痨肺结核 内科悬饮胸腔积液 内科肺厥肺性脑病 内科胃疡、胃脘痛胃溃疡 内科胃脘痛、痞满、纳呆胃炎 内科胃缓胃下垂 内科胃结石胃石 内科胃反幽门梗阻 内科腹泻、腹痛、大瘕泄溃疡性结肠炎 内科肠痨肠结核

内科脾约习惯性便秘 内科中风、偏枯脑血栓 内科中风脑出血 内科厥头痛、真头痛高血压脑病 内科胰瘅急性胰腺炎 内科胰胀慢性胰腺炎 内科黄疸、胁痛、积聚、虚劳乙型病毒性肝炎内科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 内科膨胀肝硬化腹水 内科肝痈肝脓肿 内科肝痨肝结核 内科肝癖、肝痞脂肪肝 内科肝厥肝昏迷 内科肾着、淋证慢性肾盂肾炎 内科肾水、水肿肾病综合征 内科皮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内科石水、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内科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科肾痨肾结核 内科癃闭尿潴留 内科虚劳、血证、髓劳再生障碍性贫血内科紫癜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科不寐神经性失眠 内科面风病三叉神经痛 内科痈病、癫痫癫痫 内科痴呆、呆病脑血管性痴呆 内科偏头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内科脑络痹、健忘、眩晕脑动脉硬化症

内科口僻面神经麻痹 内科颤病、脑风表帕金森病 内科风厥过敏性休克 内科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内科春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内科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 外科石淋、血淋肾结石 外科石淋泌尿系结石 外科胁痛、黄疸胆石病 外科胆胀胆囊炎 外科肠痈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外科肠痹肠梗阻 外科胰胀胰腺炎 外科乳痈乳腺炎 外科癃闭、淋症、精癃前列腺增生 外科精浊前列腺炎 外科脉痹、股肿血栓性静脉炎 外科子痈睾丸炎、附睾炎 外科子痰附睾结核 外科子隐隐睾 外科龟头痈龟头炎 外科不育男性不育 妇科痛经痛经 妇科闭经闭经 妇科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妇科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经前紧张综合征 妇科绝经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 妇科石瘕子宫肌瘤

中西医病名对照48133

中西医病名列表 第一章传染病类、时行病类(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疾病类、流行性疾病类) 第二章寄生虫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寄生虫疾病类) 1 、赤虫病或扁虫病(姜片虫病) 7 、黄胖病或黄肿病(钩虫病) 2 、肺虫病或吸虫病(肺虫病或吸8、蛔虫病(蛔虫病)虫病) 9 、蛲虫病(蛲虫病) 3 、寸白虫病(绦虫病) 10、鞭虫病(鞭虫病) 4 、囊虫病(囊虫病) 11、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5 、包虫病(包虫病) 12、蛊虫病(血吸虫病) 6 、丝虫病(丝虫病) 第三章脑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

第四章 心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类) 第五章 肺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呼吸系统疾病类) 1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2 、心衰(心力衰竭) 3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 、心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感染性 心内膜炎) 5 、心悸(心律失常) 6 、胸痹 或 心痛(冠心病 缺血性心 脏病) 7 、厥心痛 或真心痛(急性心肌梗 死) 8 、高原胸痹(高原病) 9 、心厥(心源性休克或昏厥) 11、风眩(高血压病) 12、虚眩(体质性低血压) 13、蓄血病(血紫质病) 14、血劳(缺铁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慢性溶 血性贫血) 15、髓劳(再生障碍性贫血) 16、紫癜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 癜) 17、血溢病(血友病 维生素 K 缺乏) 18、恶核(恶性组织细胞病) 19、血脱(失血性休克) 20、液脱(脱水或失液性休克)

1 、呃逆病(膈肌痉挛 胃神经症) 24、大瘕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2 、膈疝(食管裂孔疝) 3 、食管瘅(反流性食管炎) 4 、食管痹(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憩室 食管神经症) 5 、食管癌(食管癌) 6 、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7 、胃瘅(急性胃炎) 8、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 9 、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 10、胃胀(慢性肥厚性胃炎) 11 、胃缓(胃下垂 胃无力症) 12 、食瘕(十二指肠壅滞症 急性胃扩 张) 13 、胃反(幽门梗阻 幽门痉挛) 14 、胃癌(原发性胃癌) 15 、饥厥 或食厥(低血糖症 倾倒综合 征) 16 、伤食(消化不良) 25、伏梁(局限性或节段性或肉芽肿性肠炎) 26、肠瘤(胃肠息肉) 27、肠癌(结肠癌 直肠癌) 28、肠痨(肠结核) 29、小肠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30、肠痈(急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31、脱肛(直肠脱垂) 32、气腹痛(胃肠痉挛) 33、肠郁(肠道神经管能症 肠道易激惹综 合征) 34、肠痹(麻痹性或功能性肠梗阻) 35、肠结(机械性肠梗阻 肠粘连) 36、脾约(习惯性便秘) 37、脾痿 或脾消(吸收不良综合征) 38、脾水(营养不良性水肿 蛋白丢失性胃 肠病) 39、肥气(巨脾症 门脉高压症) 40、胰瘅(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医和西医是近年来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却渐渐的越来越被忽视,因此近年来中医开始努力发展,虽然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发展仍旧十分缓慢,但也有很大的提升。 中医和西医都能治疗疾病,但也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中医的优势有很多。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的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如感冒:老年、小孩、男人、女人治疗手段不一样。所以说中医看的是人,不是病。而西医很多时候看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西医的研究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单方面拮抗性治疗。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并且注重追查实际的病根。 中医认为人是变化的病也是变化的。如感冒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小儿、大人是不一样的。刚感冒时的症状吃两服药后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治感冒开的药不要太长,尤其是小儿一两付就变化,大人最多开两三付。而西医的却是恒定的,解除不同疾病导致的相同的症状可以使用同一种药物。 中医有时候治疗疾病十分缓慢,就是因为中医治疗很曲折,而西医是直接的,比如胃痛就直通,中医是不行的,是不能治好病的。治病求本,发现问题就要找到发病的根本,从根本上去除疾病,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腹痛的患者一定要检查,有没有胃穿孔,有没有坏死性胰腺炎,所以不能单纯止痛,掩盖病情。 西医治病,诊断清楚,治疗明确,有时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目前在医学上有很多慢性病,西医治疗无能为力,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可以发挥中医的优势,使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人不必终身服药,而且有很多患者可以治愈。 中医价格十分低廉,只有医生的挂号费、医药费。而西医还有各种辅助检查的费用等。正是因为中医的低廉,而使得许多中医院为了生存开始兼顾西医,还有的中医师转行去了西医,中医缺乏人才,也缺乏人员。但是国外对中医却越来越重视,各种待遇也比国内好,一些中医人才也流失到了国外。从药物治疗来看,西药的优势是方便,长于急救,中药的优势是处方加减灵活,长于调养。 无庸讳言,辨证施治虽有其特长,然而借鉴西医现代化的诊断设备,更能弥补中医辨证的不足。譬如中医碰上某些必须借助于西医现代化诊断手段的病例;实际上是同样毫无例外地采用透视、化验等方法的。如传统的诊脉,可以大致看出哪个脏腑有问题,虚证和实证能分得开。但要看血色素是多少,血压多高,只能从西医方面来说了。结合现代辅助检查设备,综合判断,分析透彻疾病的证型然后才可以处方治疗。所以中医治病,发现早、治疗彻底、对机体没有损伤或损伤小、预后稳定。 中医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成为中医师。而西医只需要几年就够了。西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辨病明确、解释浅显易懂、用药对症显效快、用药方便等优势。但对疑难病和不能够解释的疾病,远期疗效差。 提到中医,就会想到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随着

中西医病名对照

. 中西医病名列表 第一章传染病类、时行病类(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疾病类、流行性疾病类) 1、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10、肝热病(急性病毒性肝炎) 11、感冒(普通感冒)、肝瘟(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212 3、麻疹(麻疹)、痢疾(细菌性痢疾) 1、湿阻或伤湿(湿阻、风或风痧(风疹 1、湿或湿瘟(肠伤、水痘(水痘副伤寒 1、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白喉(白喉 1、温毒发或瘟毒发斑(斑疹伤寒、百日咳(百日咳 1、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烂喉丹痧(猩红热 1、疟疾(疟疾、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章寄生虫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寄生虫疾病类) 1、赤虫病或扁虫病(姜片虫病) 7、黄胖病或黄肿病(钩虫病)或吸 2、肺虫病或吸虫病(肺虫病 8 、蛔虫病(蛔虫病)虫病) 9 、蛲虫病(蛲虫病)、寸白虫病(绦虫病) 310 、鞭虫病(鞭虫病)、囊虫病(囊虫病)411 、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包虫病) 5 12 、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丝虫病) 6 第三章脑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 1、痫病(原发性癫痫或继发性癫痫) 19、冷厥或寒厥或阴厥(冻僵) 2、癫病(抑郁症单纯型或偏执型精 20、酒厥(急性酒精中毒) 神分裂症) 21、尸厥(植物状态去大脑皮质状态) 3、狂病(躁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22、中恶(神经精神性昏厥) 4、癫狂病(躁狂抑郁型或混合型情 23、脑痨(结核性脑膜炎脑内结核瘤)感性精神障碍) 24、脑瘤(颅内良性或恶性肿瘤) 5、多寐(发作性睡病) 25、脑络痹(脑动脉硬化症) 6、不寐(神经性失眠) 26、脑萎(弥漫性大脑萎缩症脑叶萎缩症) 7、卑惵(神经衰弱症反应性抑郁症 27、痴呆(先天性痴呆继发性痴呆老年性恐怖症)痴呆) 8、神劳(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 28、颤病(震颤麻痹) 征) 29、口僻(面神经麻痹) 9、脏躁(癔病性激情发作更年期综 30、头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合征或抑郁症) 31、面风痛(三叉神经痛) 10、百合病(病后神经功能紊乱脑器 32、颅脑痈(脑脓肿) 质性精神障碍) 33、脑鸣(神经性脑鸣) . .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中西医病名对照一览表 医院分科: 一、内科: 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风湿科肾内科 二、外科: 心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脑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乳腺外科外伤科手外科烧伤科器官移植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 三、妇产科: 妇科产科 四、儿科: 五、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性病科 六、五官科: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 七、男科: 八、传染科: 九、急诊科: 十、肿瘤科: 十一、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心理咨询 透析科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碎石科药剂科感染科中医科针灸科营养科康复科病理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脊柱外科、微创外科老年医学科肾科新生儿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计划生育科按摩推拿科痔科小儿麻痹症科肝炎科

肿瘤医院如何分科: 放射治疗科、乳腺外科、胃及软组织外科、大肠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胰腺肝胆外科、中西医结合科、姑息治疗科、麻醉科、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中西医结合门诊、预防保健门诊、内镜科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急性淋巴结炎=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 气性坏疽→烂疔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侠瘿瘅(瘤) 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气瘿 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肉瘿 亚急性甲状腺炎→瘿痈 甲状腺癌→石瘿 甲减→瘿劳 颈部淋巴结炎→颈痈颈部淋巴结核→癗疠 丹毒,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浅表脓肿、急性淋巴结炎→痈 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锁喉痈 臀部蜂窝织炎→臀痈 手背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手背发 痈→有头疽

背痈→对脐发疽 肘尖部痈→石榴疽 足跗部痈→历疽 急性化脓性感染之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痈毒内陷 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炎→无头疽、附骨疽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附骨疽 慢性骨髓炎→慢性附骨疽 化脓性髖关节炎→环跳疽 胸骨骨髓炎→井疽 胫骨骨髓炎→胫疽 化脓性距小腿关节炎→足踝疽 急性、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发颐 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流注 多发性深部脓肿→暑湿流注 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余毒流注 血肿感染之脓肿→淤血流注 髂窝脓肿→髂窝流注 骨与关节结核→流痰、骨痨 髖关节结核→附骨痰 胸椎结核→龟背痰 腰椎结核→肾兪虚痰

中西医的对比

西医起源于古希腊,它强调心与身、人体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它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 Wester n medic ine origi nated in an cie nt Greece, it stressed that the heart and body, the huma n body and nature to each other;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 nee to the healthy, thi nk that health mainly depe nds on the way of life,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 onal state, the en vir onment, diet, exercise, gen tle state of mind and will power factors. 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Chin ese medici ne theory system in in itial shap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han dynasty, the "yellow emperor," "the difficult of the typhoid miscella neous diseases theory" cold-i nduced febride four medical books can be used as TCM theory in itially formed sig ns.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的病名对照 说明:中西医的病名对照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实践技能第一站时还是要以主症辨病为主。中医的病名基本是以主症为主,中西医考生对于中医病名的理解,详见“中医病名的概念”。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 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4、支气管哮喘:哮病 5、肺炎:咳嗽,喘证 6、肺结核:肺痨 7、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真心痛) 8、心律失常:心悸 9、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风 10、急性胃炎:胃痛,血证(吐血),呕吐 慢性胃炎:胃痛 11、消化性溃疡:胃痛 12、溃疡性结肠炎:泄泻 13、急性胰腺炎:腹痛 14、细菌性痢疾:痢疾 15、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郁证

16、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血证(尿血) 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血证(尿血) 17、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18、尿路感染:淋证,腰痛,虚劳 19、糖尿病:消渴 20、缺铁性贫血:虚劳 21、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 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斑) 23、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 24、脑梗死、脑出血:中风-中脏腑/中经络 25、癫痫:痫病 26、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 27、急性阑尾炎:肠痈 28、急性胆道感染:胁痛,腹痛 29、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 30、前列腺增生症:癃闭,虚劳 31、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带下病(中西医大纲的中医病名直接用的就是“盆腔炎”,传统中医病名是“带下病”) 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崩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崩漏,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未被列入中西、中西医实践大纲中的中医病种) 33、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 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痛,不孕症 35、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西医没要求,但“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有要求) 36、小儿肺炎:肺炎喘嗽 3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38、小儿腹泻.:小儿泄泻 39、颈椎病:颈椎病 40、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 中医西医病名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摘要:近百年来,自从西方医学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进入中国,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引起了科学界、医学界、哲学界、政治界的纷争和较量,中医药因此而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在人类的发展需要多种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这种简单的存废讨论似乎有些太过极端。面对中西医学的矛盾和差异,应该从源头加以消解,剖析其中西医差异形成的历史脉络,比较和分析地域及人文环境因素和思维与语言环境因素在其中发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差异,消除差异,实现中西医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中医;西医;起源;差异 近代以来.随着西医和西方科学大规模地传人中国.面对这种与自身传统知识体系迥异的新的知识体系的挑战,许多中医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仍然试图像以前吸收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那样将西医和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融会贯通。于是,“改良中医”、“中医科学化”、“创立新中医”等主张纷纷提出,形成了近代中西医融通的三次高潮:“衷中参西的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新中医学”。遗憾的是,这些主张或者策略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特别是西医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赞同,甚至有些人以“中医不科学”为由数次提出了“废止中医药”的口号,使中医药陷入生存的困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废除中医”,并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甚至国家重要领导人也不得不在不同场合为中医药正言。其实,面对生存危机,中医药界在奋起辩护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这一切争论都是中西医固有的理论和学说差异而导致的,化解危机的途径应是加强沟通和理解,这需要全面、深人地研究中西医差异的根源,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其学说发生和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其差异,从根源上消除其差异,从而探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医学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中西医学差异的演化阶段分析 中医和西医分别诞生于几千年前的古中国和古希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差异之大融和统一之难成为人类文化和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近百年来,这两种医学知识体系的矛盾聚焦于中国,其间争鸣和交融引发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并日益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考察中陌医差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三个非常清晰的阶段: (一)差异萌发阶段的中西医学 公元5世纪之前的1000多年(在中国是从春秋战国到南北朝的北魏,在欧洲是从古希腊到西罗马帝国灭亡)是中西医学差异的萌发阶段。这个时期东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所达到的水平和对后世的影响,从整体上说,两者很难分出高低。就医学而言,早期中西医学具有共同特征,如被动性、非理论性、经验性、无地域性等,其救护本能与医疗行为、求食活动与医药知识、巫术活动与医学渊源、朴素原始的解剖知识、医事活动等都以临床实践和对人的整体认识观为基础,强调机体对疾病的自然抗御,忽略实验研究等,都是从人类求生的本能荒漠中走过来的,两者有众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在此期间。东西半球北纬45。附近的黄河流域与爱琴海区域,分别产生了两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中国有以黄帝名义著述的《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古希腊有希波克拉底的《希波克拉底文集》和盖伦的17卷本解剖学巨著《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将其进行比较,两者较相似,但更应注重它们之间隐而不显的差异.例如中国医学将阴阳、五行、元气等学说转化为医学理论,古希腊医学将原子论、元素论等转化为医学理论:中国医学以元气论来研究人的整体性.古希腊医学以原子论来研究人的整体性;中医注重功能性病变,发展了辩证论治,古希腊医学注重结构性病变,发展以解剖为基础认识疾病。也许这两个医学体系在建立时期所萌

-第12部分:中西医诊断病名对照表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第一章传染病类、时行病类(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疾病类、流行性疾病类) 1、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2、感冒(普通感冒) 3、麻疹(麻疹) 4、风疹或风痧(风疹) 5、水痘(水痘) 6、白喉(白喉) 7、百日咳(百日咳) 8、烂喉丹痧(猩红热) 9、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0、肝热病(急性病毒性肝炎) 11、肝瘟(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12、痢疾(细菌性痢疾) 13、湿阻或伤湿(湿阻) 14、湿温或湿瘟(肠伤寒副伤寒) 15、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 16、温毒发斑或瘟毒发斑(斑疹伤寒) 17、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 18、疟疾(疟疾) 第二章寄生虫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寄生虫疾病类) 1、赤虫病或扁虫病(姜片虫病) 2、肺虫病或吸虫病(肺虫病或吸虫病) 3、寸白虫病(绦虫病) 4、囊虫病(囊虫病) 5、包虫病(包虫病) 6、丝虫病(丝虫病) 7、黄胖病或黄肿病(钩虫病) 8、蛔虫病(蛔虫病) 9、蛲虫病(蛲虫病) 10、鞭虫病(鞭虫病) 11、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12、蛊虫病(血吸虫病) 第三章脑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

1、痫病(原发性癫痫或继发性癫痫) 2、癫病(抑郁症单纯型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3、狂病(躁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4、癫狂病(躁狂抑郁型或混合型情感性精神障碍) 5、多寐(发作性睡病) 6、不寐(神经性失眠) 7、卑惵(神经衰弱症反应性抑郁症恐怖症) 8,神劳(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 9、脏躁(癔病性激情发作更年期综合征或抑郁症) 10、百合病(病后神经功能紊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出血中风(出血性脑血管病) 12、缺血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病) 13、风痱或喑痱(中风后遗症) 14、厥头痛或真头痛(高血压脑病) 15、风厥(过敏性休克) 16、气厥或郁厥(癔病性昏厥) 17、血厥或脉厥(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 18、痰厥(痰阻性晕厥) 19、冷厥或寒厥或阴厥(冻僵) 20、酒厥(急性酒精中毒) 21、尸厥(植物状态去大脑皮质状态) 22、中恶(神经精神性昏厥) 23、脑痨(结核性脑膜炎脑内结核瘤) 24、脑瘤(颅内良性或恶性肿瘤) 25、脑络痹(脑动脉硬化症) 26、脑萎(弥漫性大脑萎缩症脑叶萎缩症) 27、痴呆(先天性痴呆继发性痴呆老年性痴呆) 28、颤病(震颤麻痹) 29、口僻(面神经麻痹) 30、头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31、面风痛(三叉神经痛) 32、颅脑痈(脑脓肿) 33、脑鸣(神经性脑鸣) 34、晕动病(晕车症) 35、头部内伤(颅内血肿脑震荡) 第四章心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类) 1、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2、心衰(心力衰竭) 3、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心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5、心悸(心律失常)

中西医比较史

Ⅰ一,古印度医学(受宗教影响大): 早期:《吠陀经》—《梨俱吠陀》将医生分为外科内科巫医中毒救治医生四个等级《阿闼婆吠陀》 佛教婆罗门时期:外科:赛斯鲁泰“医圣”“妙闻”《妙闻集》①外科手术,器械②整形术 ③生理学说:三原质学说“气,胆汁,粘液”‖内科:查拉加《阇罗迦集》 记录两千多种中药少数矿物动物药,指出良药四大特征,身体健康四要素: 营养,睡眠,饮食。此外,发明瑜珈。类似中国气功。 二,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文集》 其学说内容:①四体液学说,在土气水火“四元素学说”基础上提出血液(火)粘液汁(水)黄胆汁(气)黑胆汁(土)。后至二十世纪发展为“神经类型”②反对巫术,重视自然③注重实际观察④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 三,古罗马医学:1,公共卫生事业发达。浴池,净水,公共医疗制度。2“医王”盖仑。五朝御医。①“解剖学之王”《论解剖操作》《论人体各部之功能》强调解剖知识重要性。了解肌肉骨骼神经在解剖上结构和质地上的不同。②实验生理学:奠基人。进一步吧研究目标扩展到组织器官上。证明动脉含血,脊髓的阶段性功能etc③错误:灵气学说,血液潮动说,二期愈合说。 II阿拉伯医学:①阿尔。拉兹“阿拉伯的希波克拉底”治疗方法多样,设康复室精神病房。著作:《医学纲要》《万国医典》《论天花和麻疹》②阿维森纳《医典》记载放血疗法。医学史上三大里程碑:盖仑,希波克拉底,阿维森纳。 III18~19C病理学的发展:①器官病理学的确立:意大利莫干尼对各种疾病的有关器官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翔实的描述,确立了器官病理学,从此医学诊病有了明确的“病灶”概念。(受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影响,不了解联系其独立性是其局限性)②组织病理学的确立:法国医生皮尼尔在《哲学的病理学》中率先提出“类似组织有类似损害”的观点。法国医生比沙受其影响将人体物质分为21种组织,经组织学原理引入到生理学和病理学中来,确立了“组织病理学”。将“病灶”推向一个新阶段。比沙“组织学之父”。18C是病理学奠基时期。③细胞病理学的确立。德国病理学家威尔啸《细胞病理学》奠定了细胞病理学的基础。使人们确认了疾病的物质基础(细胞),对病理状态的描述和疾病的分类和术语方面完成重要工作。但较为形而上学忽视联系。维也纳病理学家罗吉坦斯基在细胞病理学之前曾提出体液病理学说。认为疾病的基本一样是机体体液不正常。 IV中西医方法论的分析比较:1,定性与定量问题: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等方面基本上以定性的方法加以综合归纳,如八纲,脏腑经络。西医则倾向定量,认为人体一切都定量才能把人体科学纳入近代科学规范。定量虽精确化但定性不可坡起。2,病因问题。西医的病因是指实质性病因火机体实质性形态,功能的改变。中医的病因是指从机体的外在表现火机体的反应性(症候)进行分类。中医病因治疗侧重于调整机体自身抗病能力,间接消灭病原体。3,分析与综合。中医使用复方使复方的作用与纠正机体的偏态很好吻合。但缺乏对人体细节及药物成分和作用机制的有效分析4,黑箱理论。西医通过分析的方法逐步打开黑箱来揭示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中医不打开黑箱,通过临证观察,张国机体症候变化。通过对症候的分析来找出有效的治疗手段间接控制人体实质形态功能变化。‖总之,西方生物医学理论建立在近代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研究方法侧重于分析解剖,重复性试验和数理统计。此应用基础理论以清除组织病灶,一直体内致病菌素为基本特征的对抗性临床医学技术。中医的整体医学思想一直沿着整体论的道路发展,构成整套医学理论—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弥补现代生物医学的不足。但是中医重视人的无形的关系本体,轻视了尸体本体的研究,缺乏对人体具体细节的了解,因此中医想要提高临床效果,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其疗效,需确定客观的指标,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验证,才能摆脱偶然性和经验论的成分,真正揭示它的疗

中西医病名及症名对照

中西医病名及症名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ying)、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bi)、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yong) 肺结核--肺痨(lao)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jue) 胃溃疡--胃疡、胃脘痛 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 胃下垂--胃缓 胃石--胃结石 幽门梗阻--胃反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jia)泄 肠结核--肠痨 习惯性便秘--脾约 急性胰腺炎--胰瘅(dan) 慢性胰腺炎--胰胀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long) 肾结核--肾痨 尿潴(zhu)留--癃闭尿液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dian)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癫痫--痈病、癫痫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pi)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jue)头痛、真头痛 过敏性休克--风厥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二】外科肾结石--石淋、血淋 泌尿系结石--石淋 胆石病--胁痛、黄疸 胆囊炎--胆胀 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 肠梗阻--肠痹 胰腺炎--胰胀

英语作文--中西医的比较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ing,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for human health including both physical condition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Whe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our body,we have to go to the hospital for help.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contras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medicine inst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hree main differences are awareness,diagnosis and therapy. The most not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medicines is their awareness of human disease and health.Western medicine,a med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anatomy basis,considers that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organs lead to disease,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organization organ to cells,molecules,or even DNA level.On the contra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kind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suggests that diseases are caused by inharmony between human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or their disequilibrium between internal organs. Contrasting both types of medicines we notice another difference,the diagnostic method.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 takes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d medical equipment and laboratory to make accurate diagnosis of disease,which contain the main five approaches of interrogation,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inspection,electrocardiography and medical imaging

中西医病名及症名对照

中西医病名及症名对照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西医病名及症名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ying)、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bi)、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yong) 肺结核--肺痨(lao)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jue)

胃溃疡--胃疡、胃脘痛 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 胃下垂--胃缓 胃石--胃结石 幽门梗阻--胃反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jia)泄 肠结核--肠痨 习惯性便秘--脾约 急性胰腺炎--胰瘅(dan) 慢性胰腺炎--胰胀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long) 肾结核 --肾痨 尿潴(zhu)留--癃闭尿液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dian)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癫痫--痈病、癫痫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面神经麻痹--口僻(pi)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中西医的对比

西医起源于古希腊,它强调心与身、人体与自然的 相互联系;它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 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 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 Western medicine originated in ancient Greece, it stressed that the heart and body, the human body and nature to each other;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ealthy, think that health mainly depends on the way of life,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state, the environment, diet, exercise, gentle state of mind and will power factors. 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 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 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Chinese medicine theory system in initial shap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han dynasty, the "yellow emperor," "the difficult of the

typhoi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theory" cold-induced febride four medical books can be used as TCM theory initially formed signs.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思维方式上。西医单纯地靠人类的医药技术来对抗疾病,把人体的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能力放到次要的地位,甚至漠视它的存在。西医信奉人类的智慧,相信科技,中医更多的依靠增强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对付疾病,在“治”和“养”上更偏重于“养”,“治”是外力,“养”是内力,也就是身体自身的自我修复能力。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n the way of thinking. Western medicine simply by human medical technology to the fight against disease, the human body is self defense, self-repairing ability to the fringes, even ignore it. Western medicine believe in human wisdom, believe that techn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rely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一)中西医内科部分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 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 肺结核---肺痨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 胃溃疡、胃炎---胃疡、胃脘痛 胃下垂---胃脘痛、痞满、纳呆 幽门梗阻---胃结石 溃疡性结肠炎---胃反

肠结核---腹泻、腹痛、大瘕泄 习惯性便秘---肠痨 急性胰腺炎---脾约 慢性胰腺炎---胰瘅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 ---肾痨 尿潴留---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 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面神经麻痹---口僻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 过敏性休克---风厥 流行性感冒---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二)中西医外科部分 男性前阴病类 睾丸(附睾)炎---子痈 附睾结核---子痰 睾丸恶性肿瘤---子岩 隐睾---子隐 阴囊急性化脓性感染---(肾)囊痈 阴囊部特发性坏疽---脱囊 阴囊湿疹---绣球风、肾(阴)囊风 阴囊血肿---血疝

中西医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治疗方案也有不同。中医是以我国特有的阴阳学说为基础,从整体上讲求阴阳平衡,治疗方案首先讲求调理阴阳,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治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是构成中医理论的基础和要素。治疗方案讲求治本为主,标本兼治;西医是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非常客观和直观地把人体和病因分析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西医针对性地治疗,不等于是片面的和微观的,这是人们对中医和西医的误解。中医不等于不讲求局面,西医不等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药品主要来源不同。我说的是主要来源,其实西药也有不少是天然药的提取物,如最初的黄连素。 3、由于理论体系不同,同样的疾病,经中医诊断后,很难用西药去治疗,而经西医诊断后,也很难用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正是使两者尽可能地融通。现在三甲医院很难做到中西医结合,甚至根本都不存在这种结合,洋博士是不屑于中医中药的。而一些县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开展的很好,在乡医院甚至中医大夫也用抗菌素,西医大夫也开中成药。 首先,要注意有以下几种禁忌:1. 忌临睡前吃东西: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它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于健康。2. 忌睡前用脑过度: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3. 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 4. 忌睡前说话:因为说话容易使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 5. 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处于亢奋状态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6.忌久卧不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太多会出现头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7.忌当风而睡: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从毛细管侵入,引起感冒风寒等疾病。常用安眠药不仅会引起抗药性,而且容易造成肝损伤。现推荐几种催眠食物仅供参考:1. 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睡前喝一杯牛奶,其中的色氨酸量足以起到安眠作用。饮用牛奶的温饱感也增加了催眠效果。2. 核桃:核桃是一种滋养强壮品,可治神经袁弱、健忘、失眠、多梦和饮食不振。每日早晚各吃些核桃仁,有利睡眠。3. 桂圆:性味甘温,无毒。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医失眠健忘、神经震弱等。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等梦的方剂“归脾丸”就有桂圆肉。 4. 莲子:莲子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心烦梦多而失眠者,则可用莲子心加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5. 食醋:劳累难眠时,可取食醋1汤匙,放入温开水内慢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27696

中医病名与西医(现代)病名对译 临床常见疾病中西医病名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 肺结核--肺痨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 胃溃疡--胃疡、胃脘痛 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

胃下垂--胃缓 胃石--胃结石 幽门梗阻--胃反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 肠结核--肠痨 习惯性便秘--脾约 急性胰腺炎--胰瘅 慢性胰腺炎--胰胀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肾痨 尿潴留--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癫痫--痈病、癫痫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 过敏性休克--风厥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二】外科 肾结石--石淋、血淋 泌尿系结石--石淋 胆石病--胁痛、黄疸 胆囊炎--胆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