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医和西医是近年来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却渐渐的越来越被忽视,因此近年来中医开始努力发展,虽然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发展仍旧十分缓慢,但也有很大的提升。

中医和西医都能治疗疾病,但也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中医的优势有很多。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的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如感冒:老年、小孩、男人、女人治疗手段不一样。所以说中医看的是人,不是病。而西医很多时候看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西医的研究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单方面拮抗性治疗。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并且注重追查实际的病根。

中医认为人是变化的病也是变化的。如感冒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小儿、大人是不一样的。刚感冒时的症状吃两服药后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治感冒开的药不要太长,尤其是小儿一两付就变化,大人最多开两三付。而西医的却是恒定的,解除不同疾病导致的相同的症状可以使用同一种药物。

中医有时候治疗疾病十分缓慢,就是因为中医治疗很曲折,而西医是直接的,比如胃痛就直通,中医是不行的,是不能治好病的。治病求本,发现问题就要找到发病的根本,从根本上去除疾病,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腹痛的患者一定要检查,有没有胃穿孔,有没有坏死性胰腺炎,所以不能单纯止痛,掩盖病情。

西医治病,诊断清楚,治疗明确,有时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目前在医学上有很多慢性病,西医治疗无能为力,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可以发挥中医的优势,使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人不必终身服药,而且有很多患者可以治愈。

中医价格十分低廉,只有医生的挂号费、医药费。而西医还有各种辅助检查的费用等。正是因为中医的低廉,而使得许多中医院为了生存开始兼顾西医,还有的中医师转行去了西医,中医缺乏人才,也缺乏人员。但是国外对中医却越来越重视,各种待遇也比国内好,一些中医人才也流失到了国外。从药物治疗来看,西药的优势是方便,长于急救,中药的优势是处方加减灵活,长于调养。

无庸讳言,辨证施治虽有其特长,然而借鉴西医现代化的诊断设备,更能弥补中医辨证的不足。譬如中医碰上某些必须借助于西医现代化诊断手段的病例;实际上是同样毫无例外地采用透视、化验等方法的。如传统的诊脉,可以大致看出哪个脏腑有问题,虚证和实证能分得开。但要看血色素是多少,血压多高,只能从西医方面来说了。结合现代辅助检查设备,综合判断,分析透彻疾病的证型然后才可以处方治疗。所以中医治病,发现早、治疗彻底、对机体没有损伤或损伤小、预后稳定。

中医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成为中医师。而西医只需要几年就够了。西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辨病明确、解释浅显易懂、用药对症显效快、用药方便等优势。但对疑难病和不能够解释的疾病,远期疗效差。

提到中医,就会想到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随着

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越好、服药越少越好。而中药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不便于携带保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许多人都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却不愿服用中药。这种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药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

西医的劣势则在于西医治病后来借助声光电的科技成果,淡漠了医生的本能经验的积累,也淡化了患者自愈的本能,动不动就吃药、输液、化疗、CT、核磁、照射……,是很快很立竿见影,但后遗症日趋严重,医源性疾病越来越多,患者当时好了但慢性中毒寿命缩短。还有西医的科室细分、借助仪器和重金弄来的生化药使得医疗成本很高,很多患者怕上医院、上不起医院。看病需要拿着单子在不同的科室转来转去,医患关系淡漠,看病很是痛苦。

以上中西医比较,只是就现象而说,如果再深入一步,不难发现,两者形式虽然不同,但治病救人的目的却是一致的。无庸讳言,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与西医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两者都能治愈疾病,都是科学。

那么,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中医的优势是否丧失殆尽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从总体来看,在整体的医学模式、独特的理论体系、灵活的辨证方法、特殊的治疗手段、科学的药物配伍等方面,中医药学至今仍具有西医西药所无法取代的优势。

实践证明,理论体系完全不同的中西医学,并无绝对的优劣高下之分,双方都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又都不是尽善尽美的。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西医的优势与劣势 中医和西医是近年来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却渐渐的越来越被忽视,因此近年来中医开始努力发展,虽然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发展仍旧十分缓慢,但也有很大的提升。 中医和西医都能治疗疾病,但也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中医的优势有很多。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的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如感冒:老年、小孩、男人、女人治疗手段不一样。所以说中医看的是人,不是病。而西医很多时候看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西医的研究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单方面拮抗性治疗。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并且注重追查实际的病根。 中医认为人是变化的病也是变化的。如感冒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小儿、大人是不一样的。刚感冒时的症状吃两服药后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治感冒开的药不要太长,尤其是小儿一两付就变化,大人最多开两三付。而西医的却是恒定的,解除不同疾病导致的相同的症状可以使用同一种药物。 中医有时候治疗疾病十分缓慢,就是因为中医治疗很曲折,而西医是直接的,比如胃痛就直通,中医是不行的,是不能治好病的。治病求本,发现问题就要找到发病的根本,从根本上去除疾病,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腹痛的患者一定要检查,有没有胃穿孔,有没有坏死性胰腺炎,所以不能单纯止痛,掩盖病情。 西医治病,诊断清楚,治疗明确,有时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目前在医学上有很多慢性病,西医治疗无能为力,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可以发挥中医的优势,使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人不必终身服药,而且有很多患者可以治愈。 中医价格十分低廉,只有医生的挂号费、医药费。而西医还有各种辅助检查的费用等。正是因为中医的低廉,而使得许多中医院为了生存开始兼顾西医,还有的中医师转行去了西医,中医缺乏人才,也缺乏人员。但是国外对中医却越来越重视,各种待遇也比国内好,一些中医人才也流失到了国外。从药物治疗来看,西药的优势是方便,长于急救,中药的优势是处方加减灵活,长于调养。 无庸讳言,辨证施治虽有其特长,然而借鉴西医现代化的诊断设备,更能弥补中医辨证的不足。譬如中医碰上某些必须借助于西医现代化诊断手段的病例;实际上是同样毫无例外地采用透视、化验等方法的。如传统的诊脉,可以大致看出哪个脏腑有问题,虚证和实证能分得开。但要看血色素是多少,血压多高,只能从西医方面来说了。结合现代辅助检查设备,综合判断,分析透彻疾病的证型然后才可以处方治疗。所以中医治病,发现早、治疗彻底、对机体没有损伤或损伤小、预后稳定。 中医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成为中医师。而西医只需要几年就够了。西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辨病明确、解释浅显易懂、用药对症显效快、用药方便等优势。但对疑难病和不能够解释的疾病,远期疗效差。 提到中医,就会想到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随着

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其不朽巨著《国富论》,提出后世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简单地说来,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单位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与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获益。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对比较优势进行了详细阐述,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得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前提假定是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与此不同,李嘉图的理论则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别造成的,也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H—O理论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规模报酬仍然不变,市场结构仍为完全竞争。H—O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2.发挥比较优势的意义 正确发挥比较优势,有助于企业增加竞争力,有效地利用原有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拿《天龙八部》里的“南慕容北乔峰”来说,慕容发挥的就是相对比较优势,在帅哥界人武功最好,在武术界人长得最帅;乔峰则是绝对比较优势显著,人内力特深厚,武功极高深。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发挥比较优势有一个大前提:要适应市场需求。你的优势不被市场接受一样是失败的。要不四大恶人武功也不错还被唾弃呢?拿美国通用公司的破产案例来说,汽车产品面对近年国际油价飙升以及经济冷暖引起的汽车消费趋向变化,日本人审时度势,加紧了节能、经济型轿车的研发和生产,而通用公司却明显缺少预见,仍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大排量、高油耗的SUV 和皮卡货车上,不相信双能源汽车将成为潮流,在混合动力车的开发设计上落后丰田公司整整7 年。在新车型的研发上,日本人把精力集中在几个车型上,竭力为新车装配最新科技成果;而通用却将研发费用分布在89 个型号、8 大品牌上,以致每推出一款新车,丰田平均只用3 年,而通用要花4 年时间。通用的客户群平均年龄因此不断提高,其产品在质量性能上与日系汽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消费者对通用投入巨资研发、设计并制造的汽车不买账,注定了通用迟早将面临危机。导致通用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通用过于依赖于非汽车业的金融业模式,另外全球化扩张的模式也对其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过多次兼并收购,通用旗下拥有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悍马、欧宝、庞蒂克、萨博、土星、沃克斯豪尔、通用大宇和霍顿等10 多个品牌,年销量一度达到1000万辆,可谓汽车行业里的“巨无霸”。但是,一味做大带来了资源协同效率低下、成本高、市场反应迟钝等大企业病,以及多品牌运作难题美国长期低油价的大背景下,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通用无视全球汽车行业发动机小型化、车身轻量化的节能减排大趋势,把发展的重心长期放在利润丰厚的大排量SUV 和皮卡上,眼睁睁看着丰田、本田等日系汽车企业在北美

中西医导论

中西医结合内涵: 中西医结合内涵: 内涵 1 中医药和西医药的有机结合 中西医结合的宗旨是吸收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 特长,将其有机地进行结合,为我所用,解决 临床实际问题。 2 创造一门新的医药学 同于西医或中医:思路不一样, 方法不一样, 理论不一样, 内容不一样。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 综合运用中、 综合运用中 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 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 新理论、 新理论 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关系等, 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 中西医结合的三个层次 中西医结合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级阶段, (1)第一层次:初级阶段,互补关系 即“用中西医两法治疗” (包括诊断) ,是该层次的概括。 医生掌握中西医两种医学手段, 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特长诊断和治疗疾病; 或单用中医, 或单用西医, 或中西医并用,达到比掌握和运用中医或西医一种手段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但从医学理论上来讲 中西医之间还是各管各的,中西医之间的联系只是应用上的密切配合和互补。 这个层次中西医之 间的联系主要是相互补充关系,简称互补关系。 第二层次:中级阶段, (2)第二层次:中级阶段,互渗关系 即中西医部分融会贯通层次。 运用西医西药的理论作指导来研究中医中药,并运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或运用中医中药的理论作 指导来研究西医西药,并运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或同时运用中西两种医药的理论作指导研究中西 医药,并运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 这三种情况都是分别以中西医双方各自之长,相互渗透,相互 吸收,使中西医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达到部分融会贯通,并逐步扩大。在这个层次中西医学之间的 在这个层次中西医学之间的 联系主要是相互渗透关系,简称互渗关系。 联系主要是相互渗透关系,简称互渗关系。 第三层次:高级阶段, (3)第三层次:高级阶段,融合关系 即中西医学融合层次。随着第二层次的深入,中西医共同语言的增多,由量变到质变,逐步达 到中西医学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融会贯通,而兼备两者之长,形成一种新医学,即中西医结合医 学。 在这个层次,中西医学之间的关系是融合一体关系,简称融合关系。 中西医为什么要结合? 中西医为什么要结合? 1.社会发展的需要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人民对身体健康,对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需求,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需求,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 2.临床治疗需要 2.临床治疗需要 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一套很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3.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科学发展历史规律: “综合-分化-新综合”螺旋式上升发展。 新旧交替,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这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西医能否结合? 中西医能否结合? 1.相似性:两门医学目的都是治病救人,提高人民身体健康,都是以人为对象。 2. 互补性:中医、西医两种医学是在不同的科学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有优缺点,各 有互补性,都不能独立完成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全部任务,而且两种理论都存在着许多尚未 发现的问题。这就要求相互交叉渗透,相互结合,以利提高。故通过结合可促进医学的发展。 中西医如何结合? 中西医如何结合? (1)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结合: 对同一患者运用中西医两种诊治方法,从而提高疗效,这个新的疗效就是中西医在临床上的结 合点。如肿瘤“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配合中药可以顺利完成疗程,减轻副反应。 (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论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当代经济》2008年第1期(下) CONTEMPORARYECONOMICS !!!!!!!!!!!!!!!!!!!!!! !!!!!!!!!!!!!!!!!!!!!" !!!!!!!!!" 论比较优势理论 及其在我 #唐琼魏东升 我国的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低,而且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GE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 40多倍。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 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2、 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1)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全国约 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据环保总局最新调查数据,全国113个重点环保城市的222个饮用水地表水源的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 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有的城市没有备用 水源,有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据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总量的49.2%。 目前,我国七大水系的26%是五类和劣五类,九大湖 泊中有七个是五类和劣五类,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已经是 “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与此同时,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2)空气污染严重 目前,数亿国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由于空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约占GDP的1.8%。 (3)耕地污染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我国的人口和资源环境状况决定了我国只能倡导适度消费,而不能提倡高消费。 【参考文献】 [1]陈昕:救赎与消费——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倪瑞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 —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蔡玉高、 朱国亮、徐清扬:粗放发展:滚滚车轮下的山河之伤[J].半月谈内部版,2007(9). [5]陈文玲: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深层次矛盾[J].宏观经济研究,2007(1). 【摘要】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是以“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条件的,而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间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贸易创造效应比较优势陷阱一、引言 随着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世界经济逐渐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间的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进行,而目前的国际分工是由旧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各国资源的禀赋差异决定的。人民币升值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开比较优势陷阱,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贸易中更好地利用贸易的创造效应,避免其贸易转移效应。 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1、 传统的贸易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立了绝对贸易理论。他认为贸易绝非像重商主义者认为的一种零和博弈,相反斯密认为贸易是一种正和博弈。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的驱动下,主观上为自己利益的微观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贸易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社会各经济主体 (各国)按照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贸易,从而实现各自的绝对利益。 斯密的绝对利益原理很好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为国际贸易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绝对贸易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在生产任何商品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时仍然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象。 针对绝对比较优势的缺陷,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论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技术水平是高还是低,无论有没有绝对优势,都能够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然后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使国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从而使得贸易的双方都能获利。在李嘉图的绝对优势理论中最关键的是机会成本。一个国家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可以从诸多的劣势中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有差别 理论探索 152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才能够逐渐完善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60~70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存在不同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科学思路、研究方法和结合的切入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方面存在的问题均值得我们关注。 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

化,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如果用还原论的方法,就算你观察得再仔细、指标再先进,哪怕应用的都是分子生物学手段,也不能准确地阐明中医学理论的真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曾出现过一波又一波的“指标”热。从cAMP、cGMP,各种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一氧化氮、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到现在的基因等,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又有几项真正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进展?更不要说是突破!不是说不需要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是必须与整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的研究。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但更是一门朴素的整体医学;而西医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一门实验医学。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仅建立在生物学个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建立起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的新型整体医学,而中西医结合可以将现代科学微观化的优势和中医学整体化的理念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些有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肾本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2]等,都是将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典范。这种结合要求研究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的基础,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的造诣。所以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和努力提高中医素养。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合理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特别是中西药物的合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提高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已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等等,但中西药的合用并不等同于中西医结合。泛泛的中西药物合用是否科学、是

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营发展战略规划

荥经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营发展战略规划 策划人:史伟 2004-6-18 我县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给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转变机制,适应这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得生存、发展,是荥经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这一过去纯福利事业型单位已被完全推入了市场。要变革医院经营现状,因而必须愿意并勇于面对变革。医院的经营模式已从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医院经营机制的战略转变。医院有了相当的自主权,医院如何建立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对此,医院必须以经营的手段调整成本、利润、质量的关系,实行成本核算和科主任负责制,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与效率,保障医院生存和发展。医院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发展之路,建立立足于内涵发展、拓展办医渠道的运行体制,使医院走上规范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现代企业管理因与市场密切相关,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我国的医学管理多年来沿用计划经济模式,其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对医院的管理要求相差一定的距离。旨在通过对荥经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营战略进行探讨。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医院的营销观念是指医院进行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及在营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决定了医院的营销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入WTO后医疗服务业的日益国际化,医疗服务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如何不断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保持已有的

医疗市场份额和扩大医疗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当今医院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根据当前医疗市场的特点和对医疗市场竞争走势的分析,现代医院应树立战略发展观念、市场竞争观念、市场需求观念、质量营销观念、效益营销观念、品牌营销观念、整合营销观念、关系营销观念、全员营销观念和创新营销观念十大营销观念。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战略发展观念 战略就是指医院在一定时期内要实现的特定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所制定的主要方针和实施计划。现在医疗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新的管理模式的引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竞争对手服务品牌的不断创新,就医顾客对新的医疗服务需求逐渐增多,使得医院只有理清一条明确的思路,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坚定不移的去贯彻实施,才能求得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而树立战略发展观念,制定并实施战略发展计划,是医院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医院的战略计划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或者说三个层次把握:一是医院的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是根据医院的性质、任务和宗旨,选择医院的重点发展项目,即“拳头”服务产品,并使其在医疗市场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并且通过合理配置医院内的各种资源,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医院的各项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二是医院的业务战略。医疗业务工作是医院的核心工作,医院的每一个科室都是一个业务单位,每一个科室都有自己单独的业务、细分市场和竞争者。因此,医院必须有业务战略发展观念,针对每一个业务单位就医顾客的特点,细分市场情况以及竞争者的优劣势提出自己的业务发展目标,确保维持已有的医疗市场和继续扩大医疗市场份额。 三是医院的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指医院各职能部门的短期性战略,包括医院管理战略、财务经营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等。职能战略主要是使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明确本部门在实施医院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过程中的任务、责任和要求,有效地运用相关管理职能,保证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 2市场竞争观念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市场竞争观念是市场营销的重要观念。市场竞争观念就是强调在市场营销中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菲利浦?科特勒认为市场竞争主要有欲望竞争、类别竞争、产品竞争和品质竞争四大类。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疗行业的竞争最忌讳各种不正当的竞争,因为任何一种不正当的竞争都会给就医顾客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损害,因此,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必须树立合法竞争的观念。 当前,医院的竞争可以说涉及到医院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才竞争、管理竞争、技术竞争、设备竞争、服务竞争、环境竞争以及文化竞争等,许多新的医疗技术很可能是你刚刚准备要开展,但一经做医疗市场调

浅谈中西医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医文化差异 中西医比较是医学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两者的比较,应属于医学史的范畴。医学史是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和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中医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从而使中医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医学特征。独特的地理环境早就了中国附带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古代中国。一面为大海所围,另一面被高山军峻岭,隔壁荒漠所隔,这一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互隔绝,使中国传统文化歌学术思想既有一脉相承,独立完整,日臻成熟,内容积累极为丰富的一面,又具有相对封闭,创新能力较弱的一面。广义而言,从先秦时期的柱子败家乃至后世余绪,大多出自殷商时代的巫史文化,大都尊崇自然力,强调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不可违逆,各家学说又多崇尚权威,易于调和,推崇祖先慎重追远,重人伦礼乐而请自然事理,重思辨顿悟而拙于逻辑论证。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求实精神和实用主义倾向明显。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特点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更成为了中医理论的灵魂。 希腊学术是西方医学之母,在希腊爱琴海地区,航海条件优越,公元前就与古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地区有着频繁的沟通,加之战争接连不断,民族的大批迁徙,杂居,使各民族文化处于经常性的交汇,融合和替代之中。这在客观上导致了西方医学的开放性特征,创新意识很强,更容易接受和吸收不同学科的成就,这些特征促进西方医学近百年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自13世纪的罗杰尔·培根确立了实验精神和基本程序后,实验方法逐渐被广泛采用。哲学都给西医技术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在近代西方医学中,原子论思想进一步演化成生物还原论,把宏观的机体活动还原为低级的物理化过程,并以后者阐释前者。另外,注重形态结构的特点导致西方医学始终把研究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作为主要任务。从古希腊的希罗费罗,到罗马的盖伦直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维萨廖氏等体现了上述思想发展的一贯性。广泛运用实验又是近代西医学取得一系列长足进步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最基本的理论,就是阴阳理论,中医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调解身体的阴阳平衡。这种理论来源于《易经》,也可以说《易经》的阴阳平衡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那好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是如何来认识世界的。《易经》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天为动地为静,天为时间,地为空间,天地交合而生万物(注意:一定要交合)。所以从《易经》的观点来看,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是阴阳的结合体,人也是一样,所以在中医看来人体的阴阳一旦失衡就会生病,而中医的任务就是让这种失衡重新回归到平衡状态。 我们再来看看西方的文化思维方式,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国人要寄一封信给某人,其信的地址书写方式一定是这样的,即:某某号某某街某某城市。和中国人的书写方式恰恰相反。西方现代科学的产生也和这种思维方式分不开。即从某一单一的现象出发,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拓展。比如:现代科学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之后,然后又研究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质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怎么组成了各种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特性,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等等,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的思维方式,很难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这也是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带来很多弊端的根本原因(哪些弊端后文有提及)。回过头来看看现代的医学,现代医学起源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建立在现代解剖学的基础之上,所以这就决定了现代医学和其他的现代科学一样,带有了不可逾越的局限性,就是它同样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忽视了生命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整体特征,忽视了生命同样是一个非常精妙的系统。一个失去生命的尸体可以告诉你人体的结构特征,但是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并形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对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进展,希望能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一国的企业、团体等在国(境)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个经济体通过投资于另一个经济体而实现其持久利益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尝试,特别是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初具规模,已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起源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的核心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行为方式和条件等。目前国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垄断优势论 美国学者海默(Hymer,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提出了“垄断优势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开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该理论后来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69,1975)的补充发展,现称之为“海默一金德尔伯格传统”。垄断优势论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以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等,对他国进行直接投资。它研究的对象只是实力厚、具有明显垄断优势的美国跨国公司。根据该理论,没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无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没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 则对此理论提出了质疑。另外,垄断优势理论也无法解释产品出口、

英语作文--中西医的比较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ing,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for human health including both physical condition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Whe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our body,we have to go to the hospital for help.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contras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medicine inst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hree main differences are awareness,diagnosis and therapy. The most not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medicines is their awareness of human disease and health.Western medicine,a med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anatomy basis,considers that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organs lead to disease,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organization organ to cells,molecules,or even DNA level.On the contra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kind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suggests that diseases are caused by inharmony between human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or their disequilibrium between internal organs. Contrasting both types of medicines we notice another difference,the diagnostic method.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 takes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d medical equipment and laboratory to make accurate diagnosis of disease,which contain the main five approaches of interrogation,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inspection,electrocardiography and medical imaging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二、判断改错题 1.×。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2.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3.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4.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 5.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7.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D.商品价格差异9.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0.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二、判断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2.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3.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4.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5.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6.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7.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理论上说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8.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 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 四、简答题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国贸贸易毕业论文-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ets the universal solicitude of academic circle fromits producing day,and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theory. But the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s not plain sailing. For China such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fairly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

中西医结合利大于弊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6世纪西医传入中国,17世纪中叶中西医汇通派产生。20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促进中西医结合”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蓬勃发展,目前中西医结合领域已形成了在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诸方面逐步完善的体系,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医学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认识、解决、治疗当时难以解决、治疗的疾病。如用中药砒霜(AS2O3)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对这种死亡率甚高,对西药(ATRA)治疗无效的难治和易复发的APL,中药显示出其突出的疗效。再如去年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党中央及时指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向,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西医结合是客观存在的,其优势的客观事实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西医结合是客观需求 存在决定意识。过去,毛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深入基层群众中,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提出的,决不是凭空臆想,一时冲动,它反映了社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目前的实际状况更加清楚地表明了这种需求,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对2748位民众进行“最愿接受(最喜欢)的医疗方法是什么?”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西医治疗者276人,最喜欢中医治疗者515人,而最喜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者1957人。另一项对3747位民众进行“最喜欢的医生”的民意测验中,最喜欢中医者有741人,最喜欢西医者有426人,最喜欢中西医结合医生者有2580人。这两项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客观需求。中西医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历经风雨仍蓬勃发展的关键正是因为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已经成为最普遍、最朴实、最一致的选择。 二、中西医结合符合医学科学发展客观规律 中、西医学共同的目标是研究和探索人类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防病治病的手段、方法。它们共同的对象是人和疾病。由于中、西医学各自形成的社会、历史及哲学背景不同,因此产生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但这不等于说二者是背道而驰、水火不容的,并不是一些人担心的所谓“结合一点,消灭一点;全部结合,全部消灭”。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优秀传统文化应及时吸收现代科技的优势,充实自身,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对现代科技并没有必要拒之门外,这就如同武林高手配上洋枪洋炮,百步穿百杨的功夫,更能御乱于千里之外,又能取胜于近距离的肉搏。反之,即便是张飞、关公也敌不过普通的枪子。世间最珍贵的是生命,在生命受到威胁需要用医疗手段去挽救的时候,不需要、更不应该区分这种医疗手段的出身,用什么理论体系、什么方法,是不是中、西医结合,符合不符合原体系的自身发展规律。只要能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就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和推广,这样的方法相信包括那些反对中西医结合的人也会欣然选择。活血化瘀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从当时单纯西医治疗的30%下降至15%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进入了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的阶段,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PCI)使闭塞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这使得AMI的病死率下降至5%~7%。不可否认,血运重建是当前无以取代的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老问题逐步解决,新问题也逐步产生。如介入治疗半年后的高再狭窄率、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的出现以及再灌注损伤等,这些问题又阻碍了介入治疗的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宗旨是吸收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特长,将其有机地进行结合,为我所用,解

国际贸易论文--自由贸易理论概述与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自由贸易理论概述与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运用 ——程康 A09经济 090801107 摘要:对自由贸易理论进行总结,并通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国内应用现状和理论局限性的多角度反思,对我国使用比较优势理论的问题。 (一)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创始者是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他创造性的提出了分工学说,建立绝对贸易理论,以强大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理,最终让大家认清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0和游戏’规则的真实面目,使得自由贸易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得以发展。 纵观自由贸易理论,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在第一产业革命时期的古典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绝对成本论认为一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而选择成本绝对低的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成本会降低,劳动和资本能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这样是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但它不足以解释一个国家若全面属于劣势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贸易。于是后来,比较优势理论就此产生了。大卫李嘉图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大卫李嘉图虽然解决了亚当斯密理论的尴尬,但仍有着“静态化”“完美化”的不足。理论总是在不断的实践及学者的改善中越发成熟,此后,约翰穆勒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该理论从各国家自身的需求强度着手,认为两国交易的条件由相互需求强度决定。 相互需求理论仍然存在的诸多不足和响应时代的学者似乎并没有让自由贸易理论止步于此。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最终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自由贸易理论迎来了第二阶段---新古典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为发展主线。理论认为,不同商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因此,一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出口,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然而,里昂惕夫用该理论方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试图验证他确信不疑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时,却惊奇的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让理论与贸易实践完全背离,使人们不得不再另辟蹊径寻找自由贸易理论真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