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改:《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作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过程和方法:

朗读法、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孔子)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二、第一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2.重点词语

学而时习说知而愠君子

3.分析文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课文探究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三第二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重点词语:吾日三省为谋而而信传

3.分析文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4.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四、第三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重点词语:有而而立而惑而天命而而逾矩

3.分析文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是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五第四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重点词语:温故而新可以为

3.分析文义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可以成

为老师了。

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六第五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重点词语而罔而怠

3.分析文义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害了。”

4.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七第六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重点词语学堪乐

3.分析文义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八第七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重点词语之者好乐

3.分析文义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4.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九第八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重点词语饭疏水曲肱而乐不义于

3.分析文义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十第九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重点词语三焉而从

3.分析文义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4.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借鉴别人的长处,还要警醒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老子:“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十一第十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重点词语舍

3.分析文义孔子在河边感叹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4.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十二第十一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重点词语三军夺匹夫

3.分析文义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十三第十二章诵读,疏通文意,探究文本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重点词语博而笃切而仁

3.分析文义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提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4.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十四总结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3 词类活用

⑴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⑵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天

⑶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⑷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⑷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⑸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4 一词多义

⑴为:

可以为师矣(成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⑵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⑶而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

温故而知新(顺承)

博学而笃志(并列)

⑷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5.特殊句式

⑴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⑵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作业: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蕴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在阅读中,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十则》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论语》十则教案 一、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课前预习内容 (1)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设计者:奚丽红刘延君 (郑重声明:本设计所有权归著作人及出版人拥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盗用本设计进行营利活动,更不得进行网络传播,一经发现,将诉诸法律,严肃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其人,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2.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情预估】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 可能会有一种畏惧感, 教师要想方设法降低难度, 化难为易, 让学生亲近文言文。 【策略解说】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文言文,兴趣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不产生畏惧感,这一节课很关键。所以,这节课尽量不在具体的字词上纠缠,只让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则可。尤其是在学生程度一般的教学班,当以诵读为主;必要时每一则都可以领读数次,争取当堂成诵,然后解析词语。在学生程度较高的班级,可以适当拓展和延伸相关知识,也应围绕《论语》一书和孔子其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入门与铺垫 1.导言。讲讲“文言”与“白话”、“现代文”。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简练,可读性强。白话是古代的口语。当文言渐渐离开口语,定了形,并且在书面上占优势甚至占压倒优势的时候,照当时的口语写的文字是白话。文言与白话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用现代汉语写成的文章就叫现代文。 2.学法指导。讲讲学文言文的注意事项。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文言实词要积累,文言虚词也要积累。过去有句俗话:“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这七个字我们在本课中都能见到,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学虚词也要靠诵读,一时不怎么了解不要紧;读得多了,再加以比较、品味,就会弄懂的。 3.常识引领。 (1)说说《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 (2)认识圣人孔子。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精编教案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参考 0830 1311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教案 一、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课前预习内容 ㈠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山,仁者乐(ya?)水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蕴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在阅读中,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问:学习《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有何意义? 现在谈《论语》有人会觉得有点“酸”或者说有点过时了。其实不然,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今年就有许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了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师:“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二、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十则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教师板书) 2、结合句释自读,读清句意。 3、质疑,答疑。 4、师引导深入学习。 “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感文]:君子可以不求食饱、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对工作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孔子认为好学,首先学业要精于是得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说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的教育制度现在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美女(帅哥?)买房买车”,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这可并不是孔夫子古板,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并不是把两方面矛盾起来,而是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烦恼。 第二课时 一、诵读前四则,然后学生质疑。 二、师引导学生学习,先疏通文意。 “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感文]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的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 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可以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这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是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让学生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论语》及孔子的情况,理解前五则语录的意思。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高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高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导读:一、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课前预习内容 ㈠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 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

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E.重点虚词: 主要是“于”、“而”、“之”、“且”,请学生针对原文,选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 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学案 一、作家作品知多少 1、孔子,名,字,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称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 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 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 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课前预习内容 (一)、注音 盍()诲(ì)裘()敝()肱() 少()者怀之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乐(),仁者寿。 (二)、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词语解释 ①就有道而正焉。就:正: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信:怀: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 ④回虽不敏。敏: ⑤五十而知天命。天命: ⑥是智也。是: ⑦盍各言其志。盍: ⑧敝之而无憾。敝: ⑨愿无伐善,无施劳。伐: ⑩一曰克己复礼。一曰: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三、课内阅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3.能熟练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通过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3.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积累重点字词,疏通课文;背诵课文,阅读其它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我国两千年多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如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明当今世界,《论语》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国,一省,甚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治理个人的一身一心也是如此。可见《论语》是不可不读了。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50岁那年(前500),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时14年,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宫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实验高中王艳娜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难点】 能流畅地朗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通过自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电子教案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 4、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7、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8、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论语十则》的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的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别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课前预习内容 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诲(hu)裘(qu)敝(b)肱(gng)少(sho)者怀之 智者乐(ya)山,仁者乐(ya)水知者乐(l),仁者寿。 B.通假字 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是智也(是:代词,这) 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E.重点虚词: 主要是于、而、之、且,请学生针对原文,选择例句自己归纳其用法。 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三、教学过程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别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

论语十则学案

《儒道互补?<论语>十则》学案 单元目标: 1.通读四篇儒道两家代表作品,疏通文意,落实重要文言诗句知识;解读文章思想内涵,并适当补充相关观点,以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与认识。 2.对儒道两家学说对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和文化人格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大致理解儒道互补在现实社会人生中的运用价值。 3.加强诵读,背诵一些片段,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疏通文意,落实重要词句,解读文章思想内涵,读出自己的体会与认识;补充《论语》中与“君子”“仁礼义”等相关的重要观点,加深对儒家思想的了解;背诵十则《论语》,引导课外有重点地阅读《论语》经典语录,增加积累。 相关链接: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自主学习: ㈠文言基础知识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曲肱()诲()裘()敝()肱()少()者怀之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乐(),仁者寿。不逾矩()B.写出加点字的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C.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完整版)论语十则教案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教学目标: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重点: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 “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二、相关介绍: 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生自由朗读。 指句朗读,老师指导正音。 四、1、老师交待本节课任务:疏通文意。、 2、学生自由合作疏通文意,老师指导。 【文本内容讲析(选择难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2.“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_之_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节选各则语录的内容;整理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 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本节课主要在于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的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必修课中,我们对于孔子,对于《论语》已经了解了不少,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论语》,走进这部影响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经典。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一是“仁”。“仁”就是“两个人”,也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伦常各有职分,道德各有责任。 《论语》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礼”。与“仁”偏重于内心自觉追求不同,“礼”是外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社会规范。不过,“礼”虽然是外在的规范,对“礼”的遵循仍要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并且要以“仁”为心理基础,否则的话,“礼”就成为虚假的文饰了,对此,孔子批评道:“人而不仁,如礼何?” 在当今社会孔子的思想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赏析 步骤:1、诵读一遍。 2、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尝试写下你对这则语录的感悟,待会与同学共同探讨,能联系以前学《论语》时所记得的其他语录更好。 原文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理解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是基础,还需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当然,学习文化知识的根本目的也是获取真知,用以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1、要做到好学,一定得先要坚定学习求知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免陷于物欲,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物质是生活质量的保证,但不是追求之根本。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我们在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精神追求留一定的空间。 2、“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还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应该不仅指口齿伶俐,更主要指说话时不讲原则,甚至夸大其词,混淆是非,只求让听的人高兴,或者为自己的私利打算。所以,孔子痛恨“巧言”。 3、“就有道而正焉”意思是接近有德行的人来匡正自己。亲近有德行的人,远离没有操守的小人,这样就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自己犯了错误,也知道应该怎样改正。这样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言行,日积月累,就像雕琢、打磨玉器一样,终会成器。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诵。 教学设想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文言文,兴趣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不产生畏惧感,这一节课很关键,所以,这节课尽量不在具体的字词上纠缠,只让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则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孔子、《论语》及语录体 二、朗读 三、理解文意 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每一则语录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读背诵。然后进行集中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1、“时”“说”“乐”“愠”“君子” 2、“温故而知新”的含义。 3、“罔”“殆”的意义; 4、“诲”“女”“知”的意思 5、“谓”“耻”“是以” 6、“识”“厌”

7、“三”“从”“善者” 8、“好”“乐” 9、“川”“斯” 10、“尝”“以” 三、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关上课本,进行练习。 1、见课后练习一、三,使用课件。 2、补充: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给出的短语中的三个以上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F、敏而好学 G、不耻下问 H、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I、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J、默而识之 K、学而不厌 L、诲人不倦 M、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N、逝者如斯夫。

四、背诵 五、板书设计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一、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三、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