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 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可以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这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是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让学生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论语》及孔子的情况,理解前五则语录的意思。

2. 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前五则。

3. 学习本课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查阅资料和运用已知知识,了解孔子及其弟子和《论语》

2.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品味课文语言。

3. 通过点拨、讨论,获得思想教益。

(三)情感、价值、态度观:

1.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如何做人。

2. 培养学习、探究文言文的兴趣和方法,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

四、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反复朗读课文并背诵。

2. 学习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指导自己的言行。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9月28日祭孔大典,并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课文。

(二)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延伸知识点:“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前五则)

1. 教师范读前五则内容,要求学生注意多媒体上红色字的读音。

不亦说(yu e )乎不愠(y (n)曾(z盹)子

三省(x ing)吾身为(w e )人谋传(chudn)不习乎

可以为(wei )师矣罔(wmg)殆(d ci)

诲女(r U)知之乎知之为(w e )知之是知(zh 1)也

2. 全班集体朗读前五则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3. 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并进行朗读指导。

4. 学生结合朗读指导,自由朗读前五则课文,并注意停顿、语速、语调。

(四)研读课文,疏通文意

1. 教师示范疏通第一则文意。

2. 结合多媒体和课文注释,在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分组翻译其余四则内容。

要求:在各组翻译之前,都要小组朗读本则课文。附各则重点字词及大意:

【第一则】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代指学习的内容。

:指志同道合的人。

说:通“悦”,愉快。朋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译文:

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则】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 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为:替。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译文: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三则】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而:连词,表顺承关系,然后。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做。译文: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 , 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思考而不读 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

【第五则】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 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乎:语音助词,无实意 。

知:通“智”,聪明,智慧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五)讨论探究

1. 男女生分别朗读前五则内容, 进行比赛, 教师给予适当鼓励性 点评。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与……有关”这个句式说话,例如:

“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由此分析文章结构,同时进行背诵 指导。

3. 学生活动

( 1 )你喜欢哪一则 ?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

(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学习和做人的名言警句, 与同学们一起分

诲:教,传授。 之:代指孔子教的东西 为:判读动词,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