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6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6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64例
更新日期:2009-07-07 点击:
赵承祥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NS)疗效。方法:对比观察了中西医结合(肾安汤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NS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为57.8%和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8%和68.7%(P<0.05),而治疗组复发率仅3.1%,明显低于对照组22.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NS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肾安汤
临床应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NS),尽管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大等问题。近5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S 64例,与西药治疗48例进行了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符合NS的诊断标准[1],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10~65岁,平均29岁;病程2周~12年,平均2.1年;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4~62岁,平均28岁;病程10天~11年,平均1.9年。临床症状以及血脂、肾功能、血浆蛋白、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西药应用同对照组。加用自拟中药肾安汤:黄芪、党参、丹参各20g,白术、熟地、泽泻各15g,益母草、茯苓各30g,生大黄9g,甘草6g。辨证加减:使用激素早期,阴虚火旺明显者,加生地、女贞子各15g,知母10g;激素减量时,表现为阴阳两虚者,加枸杞子、淫羊藿、菟丝子各10g,肉桂6g;激素维持阶段,阳虚为主者,加肉苁蓉、淫羊藿各10g;激素停用阶段,补肾固土为主者,加淮山药15g,陈皮6g,淫羊藿10g。出现湿热盛者,加黄连9g,薏苡仁、白茅根各30g,竹茹、枳实各10g;气血亏虚明显者,加八珍汤等。1剂/d,分两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1)强的松(1mg.kg-1/d),晨顿服,连用8周,然后以每周5mg幅度递减,减至0.5mg.kg-1/d时,改用1mg/kg隔日晨顿服。半年后再以每周5mg幅度递减至维持量(0.2mg.kg-1/d),连服1年;(2)环磷酰胺:15~20mg/kg/次,成人用1g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2~3小时滴完,1次/月,连用6~8个月。再根据病情2~3个月用药1次,总量不超过12g。注意冲击前1天及冲击后每周查肝功能及白细胞,若有异常,则延缓冲击时间。同时施以抗感染、营养疗法、低盐、降压、利尿、降脂、适当补充电解质等疗法。3个月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1)完全缓解:症状体征消失,

尿蛋白定量<0.2g/24h,肾功能、血脂恢复正常,尿红细胞不超过0~3个/HP;(2)基本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定量<1g/24h,尿红细胞(少许~+);(3)部分缓解: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好转,但未达到基本缓解标准;(4)无效:治疗2个月以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好转或恶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表3。
表1 两组部分生化指标比较(±s)

项 目 治疗组(64例) 对照组(48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血浆白蛋白(g/L) 23.70±19.30 35.74±0.55 24.10±17.61 32.45±9.80
胆固醇(mmol/L) 11.41±0.01 5.02±1.60 9.91±3.28 7.00±3.68
甘油三脂(mmol/L) 3.88±1.69 1.85±0.80 3.31±1.77 1.84±0.94
血肌酐(μmol/L) 132.42±90.33 80.24±21.13 130.20±18.28 87.42±44.73
血尿素氮(mmol/L) 15.08±12.53 5.85±2.74 13.01±8.57 7.55±4.08
尿蛋白(g/24h) 7.09±3.77 0.39±0.75 7.34±4.51 2.88±3.19
表1可见,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n 完全
缓解 基本
缓解 部分
缓解 无效 1年内
复发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4 37 15 6 6 2 58(90.6%)
对照组 48 10 14 9 15 11 33(68.7%)
表2可见,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配合中药治疗可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
表3 治疗副作用情况比较

n 并发感染 高血糖 痤疮 柯兴氏体态 氨质血症
治疗组 64 2 8 2 16 4
对照组 48 4 28 40 42 5
表3可见,在改善氮质血症,减少感染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疗效不肯定。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表明中药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4 讨论
肾病综合征(NS)属祖国医学水肿范畴。近十年的研究认为[2],脾肾两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条件,水湿、湿热、瘀血是主要的病理产物,肝肾阴虚、虚火内生是病变的后期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由免疫效应反应引起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凝血,是导致NS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产生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因素。激素易助阳热,继生阴虚内热诸症,而到病退激素药量减大半时,又易出现阳虚证候;环磷酰胺有引起白细胞下降和贫血等副作用。
自拟肾安汤方中,黄芪、白术、党参、熟地健脾益肾,固护正气,能填精固精。现代研究表明[3]:黄芪、白术合用可加强蛋白质合成,增强抗骨质疏松作用,可护肝、防治胃肠溃疡、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络,其对抗内凝血,抗高凝状态已得到实验和临床的广泛肯定;泽泻、茯苓、生大黄清热利湿泻浊。文献报道[4,5]: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中药多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肠

系膜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合用,有助于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并促进肾脏病变的修复和促纤维蛋白吸收等作用。诸药合用,切合NS的病因病机,又协同西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故而远期疗效满意。
赵承祥(山东省菏泽地区中医医院274035)
参考文献
1,第二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议.修订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的意见.中华肾脏病杂志,1985,4(1):12
2,杜胜滨,曲秀娟,周亚滨等.近10年肾病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1996,13(6):31
3,吴铁,廖进民,李青南等.壮骨肾宝防治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1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