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

的应用近况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黄玉茵,梁立峰,赵君雅,陈延强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疗法;综述

肾病综合征(NS)在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3.5 g)、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60 g/L、白蛋白<30 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250 mg/dL)。西医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部分患者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脂、环孢霉素等),尽管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不良反应大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NS研究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明显提高了疗效,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NS中体现中医药的应用方面进行总结。

1 中药辅助激素治疗

自激素在NS治疗中应用以来,其疗效得到了临床的认可,但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非常明显,如诱发和加重感染、导致溃疡、代谢和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神经精神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皮质轴的抑制等。另外,在激素减量中出现的病情“反跳”,以及激素停用后如何防止病情不再反复等,也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表明,中药对于继发性感染、水钠潴留、负氮平衡导致肾功能损害、诱发微血栓形成等激素不良反应有防治性干预作用,可改善酸中毒症状和扶正泄浊保护肾功能[1]。临床观察表明,中药配合治疗NS具有预防并治疗激素导致的五心烦热、口干口苦、精神亢奋、痤疮等症的作用;还能预防并治疗其消化道症状、肝功能不良等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其复发及反跳现象[2-3]。李氏等[4]在采用激素标准方案治疗原发性NS的同时,运用中药以滋阴清热法为主随证加减治疗,结果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激动易怒、心动过速、痤疮、反应性精神病、血栓等强的松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不用中药者。

叶氏[5]认为,在激素治疗NS首始阶段,因为激素为阳刚之品,服用剂量大、时间长,势必导致阳亢,阳亢则耗阴,故临床常出现阴虚火旺之证,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激动失眠、盗汗、两颧潮红、痤疮、舌红少津、脉弦细,此时宜用滋阴降火之法。激素减量治疗阶段,在激素撤减至一定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质激素撤减综合征,这时患者常由阴虚向气虚转化,而呈气阴两虚之证,证见腰酸腿软、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舌淡、苔白、脉沉弱,此时应在滋阴补肾的同时,适时加用补气温肾之品,并应随激素逐渐减量而逐渐增加补气温肾药,有助于减少机体对激素的依赖,防止症状反跳,此法能拮抗外源性激素反馈抑制的作用,防止出现激素撤减综合征。激素维持量治疗阶段,由于激素已减至维持量,此阶段由激素所致阴虚火

旺之证已大为减轻,此时大多属NS缓解期,为防止复发,宜加强补肾健脾之力。

基于以上观点,目前临床上在运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时多采用三阶段分治法。汪氏等[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NS中,治疗组在应用大剂量激素时加用知柏地黄丸,激素减量时加用金匮肾气丸,激素维持治疗期间加用补中益气丸。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5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沈氏等[7]在泼尼松联合中药治疗NS疗效观察中,在大剂量激素治疗阶段,治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肾得滋浓缩液;小剂量激素治疗阶段,治以滋阴益气,方用自拟益肾归元浓缩液;维持激素治疗阶段,治以温补脾肾,方用自拟肾复康浓缩液。结果治疗组168例,完全缓解118例,总有效率94.0%,复发率6.8%;对照组146例,完全缓解86例,总有效率84.9%,复发率2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韦氏等[8]按激素标准疗程治疗原发性NS,在首始大剂量激素治疗阶段用滋阴降火中药,激素减至半量时用温补肾阳中药,直至激素停用后2月。结果治疗后获临床完全缓解45例,基本缓解8例,有效率100%,获完全缓解者尿蛋白均于2周左右转阴,基本缓解8例为女性初治者,全部病例2周左右水肿消退,治疗期间无明显柯兴体态,未出现激素不良反应;单纯激素治疗组于大剂量激素治疗期间均呈明显柯兴体态,治疗结束后1年内4例复发,改为中药辅助激素治疗。

另外,由于NS患者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

白原沉积,直接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滤过功能,加重肾脏病理损害。因此,张氏等[9]从中医角度分析,温热和瘀血是NS重要发病因素,在激素治疗各个阶段,均可加用活血化瘀中药1~2味。

2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精髓,因此有众多学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NS,取得较好的疗效。魏氏等[10]运用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成人复发性NS 57例,其中脾肾阳虚型治以温阳实脾,方选真武汤加减;脾肾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阴虚湿热型治以养阴清热利湿,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水瘀交阻型治以活血利水,方选大黄虫丸加减。配合激素标准疗程及环磷酰胺治疗,结果治疗组57例中完全缓解48例,部分缓解9例,24 h尿蛋白均在0.5~1.0 g,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许氏[11]把复发性NS分为湿热壅盛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分别以疏凿饮子、参芪地黄五苓散、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并给予标准疗程的激素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0例,基本缓解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9%,16例缓解者随访2年,未有复发者。

梁氏[12]在用中药治疗激素依赖性NS 98例中,辨治为:脾虚湿泛、肺失宣降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杏苏散加减;脾肾两虚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全部病例治疗1个月左右尿蛋白完全转阴,治疗3个月症状完全缓解,继续服中药治疗6个月,停药未见复发。陈氏[13]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NS 36例疗效观察中,对照组用强的松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将NS分5个证

型进行辨证施治。脾虚湿困型方用四君子汤合五加皮加减,脾肾阳虚型方用真武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湿热蕴结型方用三仁汤加味,瘀水交阻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结果治疗组中完全缓解20例,显著缓解8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3例,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罗氏等[14]则把NS分为脾肾阳虚、脾肾气虚、阴虚湿热、瘀血交阻、风邪外袭5型,以黄芪30 g、茯苓15 g、白术15 g、薏苡仁15 g、白扁豆15 g、白芍15 g、牛膝15 g、泽泻30 g、车前子15 g、厚朴15 g、当归12 g、川芎12 g为基本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结合强的松标准疗程及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半年,患者临床症状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另外,武氏等[15]认为,脾肾两虚、湿浊壅滞、兼挟瘀血是原发性NS的主要病机,以肾综Ⅱ号方益肾健脾固精、祛湿活血化瘀并联合激素治疗,结果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4%。韦氏[16]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法配合激素治疗NS 32例,结果完全缓解22例,基本缓解7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1例,复发5例,总有效率为93.3%。

3 中药注射剂、中成药结合西药治疗

3.1 黄芪注射液

龚氏等[17]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NS 90例临床观察表明,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明显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李氏等[18]在NS 激素撤减期用黄芪注射液配合治疗,患者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气短

自汗、大便清稀、尿频清长等症有明显改善。

3.2 川芎嗪注射液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川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还具有抗氧自由基损伤及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拮抗钙离子浓度的功能;另外,可以改善NS患者血液粘稠度,减轻肾脏病变,缓减症状,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万氏等[19]应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激素治疗NS 50例,治疗组30例中完全缓解21例,总有效率为93.3%。金氏[20]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NS的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结果表明,川芎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防止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

3.3 灯盏细辛注射液

灯盏花素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并能改变患者体内脂质的含量,还能扩张微细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从而改善肾小球灌注和滤过。付氏等[21]在强的松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NS,结果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和肝素相似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可以改善NS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明显降低尿蛋白。

3.4 雷公藤多甙

雷公藤多甙为雷公藤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抗免疫、抗炎症的作用。王氏等[22]在48例NS患者使用正常剂量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中,与大剂量激素疗法相对比,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

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朱氏等[23]在使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加强的松治疗原发性NS的临床研究中,与正常剂量雷公藤多甙加强的松治疗对照,结果治疗组的总缓解率较高,且24 h尿蛋白减少要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雷公藤多甙不仅具有激素样作用,而且无激素不良反应。

4 问题与展望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NS的诊治水平和疗效不断提高。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具有不良反应大且易引起复发、产生药物依赖等问题,而中医药疗法的介入使NS的治疗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其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者。但如何应用中药也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问题。正确、合理地加用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防止激素撤减过程中病情的“反跳”,以及在激素停用后通过辨证应用巩固疗效。但其机理尚有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进一步阐明。

另外,尽管中西医结合治疗N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许多西医生并没有深入学习过中医,对中医的辨证论治并未完全掌握,不能达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佳效果。不少西医在治疗NS时,请中医会诊开方,而会诊医生又并不完全了解患者的病情或不明白NS应用激素的特点,这样做往往成为“中西医混合”,而不是“中西医结合”,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治疗NS应在目前激素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夏珍.中药对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6):500-501.

[2] 杜义斌.叶任高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1,2(1):4-5.

[3] 傅玉素,马清平.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1,2(8):47.

[4] 李英侠,董卫.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8例中药纠正激素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5):466-467.

[5] 叶任高.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江苏中医,1999,20(11):3-4.

[6] 汪贤聪,郭志义,甘喜.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2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4):16-17.

[7] 沈实现,王振杰,余康康,等.泼尼松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4):236-237.

[8] 韦继政,李素珍,钟秀珍.分阶段中药辅佐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 6(3):164-165.

[9] 张春明,牛广华,海英,等.中药分阶段配合西药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0,33(2):200-201.

[10] 魏连波,叶任高,栾图,等.中医辨证配合治疗成人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7例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10):598-600.

[11] 许健.中医分型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18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04,31(8):659.

[12] 梁国权.中药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98例[J].河南中医,2005, 25(11):41-42.

[13] 陈朝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 2006,19(11):30.

[14] 罗雪冰,李良,刘南梅.辨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136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7,27(6):38-39.

[15] 武瑞美,宋金芳.肾综Ⅱ号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8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5):408-411.

[16] 韦秀玲.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肾病综合征32例[J].陕西中医,2007, 28(8):961-962.

[17] 龚苏飞,冯曦,王凤凤.黄芪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90例临床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772-774.

[18] 李楠,张尉.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4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7):17-18.

[19] 万桂香,李红梅,路超英.川芎嗪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50例[J].现代中医药,2006,26(1):36-37.

[20] 金淑雪.川芎嗪配合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5):270.

[21] 付平,周莉.灯盏细辛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

和尿蛋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3,24(10):1127.

[22] 王洪武,陈菊花.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2):165-166.

[23] 朱小利,叶玉燕,陈丽萍.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加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07,29(7):764-765.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 的应用近况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黄玉茵,梁立峰,赵君雅,陈延强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疗法;综述 肾病综合征(NS)在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3.5 g)、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60 g/L、白蛋白<30 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250 mg/dL)。西医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部分患者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脂、环孢霉素等),尽管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不良反应大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NS研究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明显提高了疗效,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NS中体现中医药的应用方面进行总结。 1 中药辅助激素治疗 自激素在NS治疗中应用以来,其疗效得到了临床的认可,但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非常明显,如诱发和加重感染、导致溃疡、代谢和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神经精神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皮质轴的抑制等。另外,在激素减量中出现的病情“反跳”,以及激素停用后如何防止病情不再反复等,也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表明,中药对于继发性感染、水钠潴留、负氮平衡导致肾功能损害、诱发微血栓形成等激素不良反应有防治性干预作用,可改善酸中毒症状和扶正泄浊保护肾功能[1]。临床观察表明,中药配合治疗NS具有预防并治疗激素导致的五心烦热、口干口苦、精神亢奋、痤疮等症的作用;还能预防并治疗其消化道症状、肝功能不良等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其复发及反跳现象[2-3]。李氏等[4]在采用激素标准方案治疗原发性NS的同时,运用中药以滋阴清热法为主随证加减治疗,结果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激动易怒、心动过速、痤疮、反应性精神病、血栓等强的松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不用中药者。 叶氏[5]认为,在激素治疗NS首始阶段,因为激素为阳刚之品,服用剂量大、时间长,势必导致阳亢,阳亢则耗阴,故临床常出现阴虚火旺之证,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激动失眠、盗汗、两颧潮红、痤疮、舌红少津、脉弦细,此时宜用滋阴降火之法。激素减量治疗阶段,在激素撤减至一定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质激素撤减综合征,这时患者常由阴虚向气虚转化,而呈气阴两虚之证,证见腰酸腿软、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舌淡、苔白、脉沉弱,此时应在滋阴补肾的同时,适时加用补气温肾之品,并应随激素逐渐减量而逐渐增加补气温肾药,有助于减少机体对激素的依赖,防止症状反跳,此法能拮抗外源性激素反馈抑制的作用,防止出现激素撤减综合征。激素维持量治疗阶段,由于激素已减至维持量,此阶段由激素所致阴虚火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20例分析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20例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站家庭病床慢性肾脏病患者共20例,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13例,有效率为65.00%。治疗有效率为75.00%。结论中医中药在慢性肾功能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中医中药;肾脏病;慢性;治疗 慢性肾脏病是一类由肾脏渐进性损害,功能受损逐渐加重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为了减少该疾病對人类健康的影响,医学工作者已经研究出一些治疗或者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透析这类治疗方法的出现为该疾病进程的延缓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类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的治疗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注重人体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协调性,从整体上进行调节。肾脏病属中医中”关格”、”虚劳”、”水肿”等证范畴[2]。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在该病的治疗中应当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分析发现,益气活血利湿降浊法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开展应用[3]。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疾病中的治疗效果,为慢性肾脏病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我们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站的2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了益气活血利湿降浊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站共收治慢性肾脏病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为68.9岁。男性患者中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3例;女性患者中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2例。肌肝为167~256umol/L,尿素为9.2~11.00mmol/L。 1.2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肾脏病学》;②中医诊断标准:病名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中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9.14.2,肾系病类。证候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价》。 1.3方法中医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按照该疾病病变的缓急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即急者治标,缓者治本[4]。由于部分患者可能有新感外邪者存在,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采用的是祛邪与补肾同时进行的治疗方法。由于部分患者虚实不同,按照虚实在病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 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

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三)我自2007年春天发病至今,已经三年时间。在整个求医治病的过程中,我感受很多,有的甚至刻骨铭心。在此期间,我学习了许多相关知识,思考了一些问题,获得了不少感悟,现将我六个方面的认知和体会陈述于下。1、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我接受过西医的长时间治疗,也接受过中医的长时间治疗,我既吃过大量的西药,也服过大量的中药,我觉得中医与西医确实各有特点。西医研究的对象是疾病,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健康。西医的哲学基础是还原论和机械论,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论和辨证法。西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物质形态的人体,其所要把握的是人的器官实体及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等。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人的整体生命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所要把握的是人体功能结构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西医的重点是治已病,追求治愈目标。中医则特别注重治未病,强调养生保健。西医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主要在局部上做文章,多是治标。而中医则是调整人体生命状态,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体各部分、各层次、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联系,因而往往能够标本兼治。西医治病是采取对抗性治疗法。首先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确定人体受损的精确空间定位,然后通过人

工合成药物或手术等去直接杀灭、清除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从而排除病因和修复受损的人体部件。西医这种方法的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首先,病原体及药物的研究存在滞后性;其次,细菌及病毒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并不断发生变异,使得我们防不胜防。中医治病则是采取扶正祛邪法。扶正就是通过中药或针灸等手段,调动和强化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功能修复力,调整人体生命状态对常态的偏离,从而恢复人体内在平衡。而祛邪不是直接去跟细菌和病毒斗,不是将病邪赶尽杀绝,而是通过改变引起细菌及病毒过量繁殖的人体环境,把病邪控制在人体可承受的程度。打个可能不太贴切的比喻,南宁市的南湖由于各种污染,超出了其本身的自净化能力,使其中的腐败菌大量繁殖,一度出现湖水发臭,鱼儿翻死的现象。如果要中医与西医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可能不同。西医会先检测湖水中主要有哪些细菌及病毒,然后配制杀灭这些细菌及病毒的药水倾倒湖中,这种方法可能会奏效于一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中医的方法则是引活水进南湖使之循环流动,改变南湖的水环境,恢复其生态平衡,从而达到使湖水变清的目的。总体说来,看 西医比较贵,而且技术越发展费用越高,超出了许多民众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看中医比较便宜,切合广大民众的承受能力。西医是在古希腊和罗马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医学,真正的现代医学的诞生还不到200年。但西医由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3-03-21T15:30:33.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徐冠雄[导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徐冠雄 (丰顺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广东丰顺 514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同时根据中医辩证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口服相应的中药汤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4.21%,比对照组的63.16%高;研究组的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3.68%。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效果【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82-02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透性增加,使血浆蛋白更易通过,尿中蛋白减少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为临床表现[1],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我们对2008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8-43岁,平均(29.6±5.5)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9-45岁,平均(30.8±4.3)岁。两组在一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别。 1.2 诊断 1.2.1 临床诊断(1)尿蛋白>3.5g/24h。(2)白蛋白<30g/L。(3)水肿。(4)高脂血症。其中(1)、(2)为必备,(3)、(4)可伴有或不伴有。 1.2.2 病理诊断该病的主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肾病以儿童为高发,膜性肾病以成人为常见。 1.3 方法两组均按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主要为激素疗法:强的松1mg/kg,每天1次。8周后每周减少十分之一,直至20mg/d,后每月减少 2.5mg,当减至为每日5mg时,继续服用半年。对激素疗法效果不理想者可以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联合治疗。同时根据中医辩证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口服相应的中药汤剂:如脾肾阳虚型使用真武汤加减;脾肾气虚型使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肝肾阴虚型使用二至丸加味等。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 1.4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所有临床表现均消失,尿蛋白<0.2g /24h,白蛋白>35g/L,肾功无异常。显效:无临床表现,尿蛋白在0.2g/24h-0.5g/24h之间,肾功无异常。有效: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有好转,尿蛋白在0.5g/24h-3.5g/24h之间。无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及辅检均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 2.0分析,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中临床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32例,占该组的84.21%;对照组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24例,占该组的63.16%。半年后,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3.68%。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种单独性的疾病,而是肾小球的病变引起的一组综合性症群,西医对其治疗主要以激素为主[2]。糖皮质激素对肾脏急性炎性渗出物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的减轻纤维蛋白的沉积,降低肾小球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尿蛋白的过多滤出。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较大,是因为激素会引起蛋白质的高分解状态,加重患者的氮质血症,使尿中血酸的含量增加,引起痛风和肾功减退等并发症[3]。同时由于其对炎细胞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容易覆盖患者的感染症状,使医生不易发现,延误救治时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相当于中医的“腰痛”和“水肿”[4],认为其发病主要是因为水、津液的运化失调所致。而肺、脾、肾是参与水、津液运化过程中的重要脏器,故将其分为脾虚湿困、脾肾阳虚、湿热壅盛三型[5],治疗原则主要以益肾补脾,补气利水为主。本病初期常使用激素冲击疗法,由于激素剂量较大,常引起机体的内虚,使患者出现阴虚火旺的证候,故我们在头8周对患者使用滋阴降火的药物,如丹皮、生地等,以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8周后由于激素的减量,患者机体的耐受降低,容易呈现气阴两虚的状态,故我们对患者使用补气养阴的药物,如党参、白术等,以增强患者的体质,促进机体的耐受;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的维持期时间较长,容易使患者出现脾肾亏虚的现象,故我们对患者使用如淫羊藿、锁阳等补益脾肾的药物,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使血清蛋白增多,血脂降低,在消除患者尿中的蛋白质的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复发的可能。本组资料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医疗法的一组(P<0.05)。经半年的随访发现,使用中西结合治法进行治疗的一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故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 [1] 姚友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4(1):58-59. [2] 周亮.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3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5):868-869. [3] 欧恺怡.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45. [4] 李佳祥,邹林美.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06(6):351. [5] 杨淑霞,王惠敏.辨证分型论治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4):402-404.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总有效率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肾病有优势

中医治疗肾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位患者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差异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的优势 抵消西药的毒副作用对某些肾病而言,西医治疗有快速见效作用,但相应出现的药物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而,中医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优势近年来凸显出来,中医注重调养,注重人体整个内环境的平衡调理,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抵消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事半功倍比如,肾病治疗在西医上多采用激素或者联合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根据中医阴阳学说,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防止阳盛耗阴,由肾阳虚转变为肾阴虚,此时要佐以滋阴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之类)保护肾脏。根据激素在体内的负反馈作用,长期应用会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所以当激素减少到维持量时,又需要在滋阴药基础上加上助阳的药,以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促使其分泌皮质激素,达到逐渐撤掉外源性激素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可延缓肾衰进程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最后的共同结局,病情重,预后差,尽管晚期尿毒症患者可以进行透析或肾移植,但由于费用高昂,多数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和长期的治疗。因此,及早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延长肾功能衰退的进程,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数年。慢性肾衰竭晚期的尿毒症表现本虚标实,扶正祛邪为治疗的主要关键。扶正当温补为主,附子、肉桂、仙灵脾、干姜、黄芪、白术等为常用药,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肾功能。祛邪以生大黄为主,此药有活血解毒、推陈致新作用,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无明显不良反应。以大黄为主通腑泄浊治疗慢性肾衰已较普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大黄已成为治疗尿毒症的一味专药。 总之,中西医结合在肾脏病的治疗中有其明显的特色和优势,随着现代科技、分子生物学等积极引入中医药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联合现代西药在治疗肾病方面,尤其是难治性肾病和防治尿毒症等方面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是很严重的一种肾脏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很多患者因为这种疾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体统的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多采用西药激素疗法,此疗法虽然能在短期内将症状消除,但远期疗效不好,一旦停药,病情就会复发。这也是肾病综合症病情反反复复的原因之一。 中医采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往往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上主要还是要因人而异,对症用药的。具体发挥以下多方面优势: 1、辩证和辨病结合——缩短治疗时间 在应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过程中,除了发挥中医药辩证的治疗作用外,还需要西医辨病处理疾病。 2、分阶段进行——巩固治疗效果 肾病综合征临床常用激素治疗,在激素治疗过程中,从初期大剂量使用到减量阶段,病人的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或是出现激素反跳现象。在此阶段,配合应用中医药辅助,可以调养和改善病人的不良体质,缓解临床病症,并能巩固治疗效果。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辩证和辨病结合,缩短医治时间。 北京东城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的肾病专家们在应用中医诊治肾病综合症的过程中,除了发挥中医药辩证的治疗作用外,还需要对症处理疾病。肾病综合症的中医医治,分阶段进行,巩固医治效果。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中医特色疗法——“基因活肾逆转法”是北京东城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的肾病专家们经过临床近50的实践研发创立的,治疗肾病综合症有特效。此疗法现代基因学与现代中医药学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疗法,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各种肾炎的原因是肾小球发生病变,使肾小球失去过滤功能,造成体内毒素无法正常代谢。而造成肾小球病变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内的某些易感基因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变异,引发炎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中的某些物质对基因有很好的修复作用,依据中医经络学说,将药物直接介入和植入到机体组织的特定部位、特定穴位,直接修复病变的基因。 “基因活肾逆转法”运用天然无污染的植物草菌中的特效成分进入人体后能迅速达到肾脏病灶部位促使受损肾脏固有细胞逆转,恢复其正常的细胞代谢功能;

肾病的中医治疗

肾病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肾病中医治疗 肾病是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专家指出中医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疗效较为巩固。 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中医治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个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数肾脏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容易复发甚至加重恶化,患者情绪易波动,性情抑郁,悲观烦躁,中医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和适应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单位、家庭的配合,同时指导患者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专方专药证病合参 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同时也兼顾到辨病。证和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医学语言,描述患者机体的异常状态,证反映人体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动态性,并能概括全过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两者结合,既能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候,长期用药观察,

得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固定处方,经过现代药理、药效、毒理等研究,科学开发出新的制剂、新的药物。 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立足中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衷中参西,相互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如IgA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如表现单纯血尿或少量蛋白尿(小于1克/24小时)通常以辨证论治用药治疗;表现为肾病的则中西医结合,采用激素+雷公藤+中药辨证方,或再加免疫抑制剂,经系统治疗,有效者用中药帮助撤减激素,巩固疗效,无效者用中医药重点保护肾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三:①起明显的协同作用。②减少西药副作用,如清热解毒或清利湿热中药减少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副反应;和胃健脾中药减少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益肾填精中药可防止免疫抑制剂对骨髓及机体正常免疫力的过分抑制。③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药食针浴多途并举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最后的共同结局,病情重,预后差,尽管晚期尿毒症能透析或肾移植,但经济代价高昂。 透析前期,即血肌酐在700μmol/L以下的肾衰,国内外肾病界尚无良策,目前治疗主要依靠中医药,尤其是血肌酐在200~400μmol/L 以下,及早进行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数年。①多途径用药:提高对慢性肾衰的辨证水平,有机地将辨证方与静脉滴注、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的中成药保肾片、针刺等结合使用,各有针对性,相互协同,标本兼顾,对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简称肾综)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很多病因引起的一种 临床症候群,其共同表现为四大特点,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 【病史采集】 1.浮肿:部位、严重程度、性质。 2.大量蛋白尿。 3.有、无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 4.有、无诱发因素:感染、药物、毒素及过敏、肿瘤、家族遗传及代谢性疾病。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浮肿部位、性质、严重程度、贫血及营养状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肾功能。 2.器械检查:双肾B 超、胸片、心电图。 3.特殊检查:肾穿刺活检(有条件的医院)。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具有肾综表现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3.5/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即可作出明确诊断。其中前2 条对诊断是不可缺少的。临床上作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时,需认真除外继发性肾综的可能性,方可下原发性肾综的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治疗、利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抗凝治疗。 2.根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及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的治疗原则是首剂量要大(1~1.5mg/k/d)、减量要慢(每1~2 周减量度10%)、维持时间要长(要6个月以上);环磷酰胺1 个疗程总量≤150mg/kg(一般6~8 克);环孢素不能作为肾综治疗的一线药物。 3.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浮肿、蛋白尿消失或减少,或病情好转或相对稳定者可以出院。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 目的探讨针对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肾病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肾病患者分为A1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与A2组(西医治疗组60例);对于A2组患者,首先要求患者需要充足休息,之后选择优质低蛋白(正常量)进行治疗,要求患者饮食需要含有较高热量、对患者予以抗感染治疗以及对患者实施利尿以及降压治疗等。对于A1组患者,除了采用上述方法给予治疗之外,联合采用中医肾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肾病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A1组肾病患者高于A2组患者非常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提高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表现了重要的意义。 标签:肾病;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肾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现了蛋白尿(大量)的症状,出现了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以及高脂血症的症状与水肿的症状。针对肾病患者的治疗,部分学者认为采用西医方法给予治疗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1]。为了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给予治疗,最终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予治疗,在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表现了重要作用,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120例肾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64例。患者年龄19岁~7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5.6±1.5)岁;患者病程1个月~35个月,平均病程为(1 2.5±1.5)个月。在所有患者中,30例患者肾功能出现了程度有所不同的改变。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肾病患者分为A1组与A2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针对所有患者在准备给予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诊断最终发现全部符合肾病标准。对于A2组的60例患者,在准备治疗前,要求患者需要充足休息,对患者选择优质低蛋白(正常量)进行治疗,要求患者饮食需要含有较高热量、对患者予以抗感染治疗以及对患者实施利尿以及降压治疗等;针对A1组患者,除了采用那上述方法给予治疗外,联合中医肾汤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处方为党参、生地、山药、杜丹皮、二花、蒲公英以及连翘等。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看,根据用药剂量合理进行调配,1剂/d,用水煎药2次,之后取汁,选择温服(2次)的方式[2]。 1.3 观察指标在准备对患者给予治疗前以及完成治疗后,观察患者胆固醇指标、24h尿蛋白量指标、血肌酐指标以及甘油三酯等指标发生的变化。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80.3%;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77.2%。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77.9%。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水肿”范畴。本病的发生是内外之因合而为病,外因有风、湿、热、毒等病因,内因为饮食不节,劳倦纵欲等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导致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或受损。肺失宣肃,不能布水散精;脾失健运,不能转输敛精;肾失开阖,清浊不分;三焦不能气化,水道不畅,以致水液潴留,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或精微失摄下泄,而有蛋白尿;精微丢失过多,而现低蛋白血症;脾失健运,痰浊内停,或水病及血,瘀血内阻,痰瘀互结,而见高脂血症。病变过程中,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致气血阴阳不足,为肾病综合征之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因正气愈虚,邪气愈盛,而湿浊诸邪,阻滞更甚,以致病情迁延难愈。 (二)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肾病综合征因风寒湿等因素,在正虚的基础上而诱发,使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临床表现有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之不同。其中以实证为多,其次为虚证,在虚证中则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之分。临床上只有辨明虚实,注意证候之间的转化或夹杂,方能治之不殆。 2、论治原则 对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水肿明显,以邪实为主,当先治其标,

祛邪为主,施以宣肺利水。病变过程中以正虚为主,当治其本,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分别施以温阳利水,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之法。此外,还应重视气化,注意气滞,湿热论治,采用行气利水,分利湿热之法。 3、治法运用 (1)宣肺利水法,适用于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为一身悉肿,面目尤甚,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咽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风热毒袭表,首先犯肺,肺失宣肃,水道不利,水溢肌肤,则一身悉肿,面目尤甚;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气上逆,则咳嗽;热伤肺津,则咽干咽痛;津液枯燥,则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犯肺之象。方以越婢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石膏、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方中麻黄、石膏辛凉宣达,以祛在表之风热,又加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清上通下,淡渗利湿,使积聚之水液表里分消。若表邪解,可去麻黄、石膏。尿检仍有蛋白或红细胞,加黄芪、益母草。 (2)温阳利水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面色咣白,形寒肢冷,遍身悉各,按之没指,甚者可伴有胸腹水,乃至胸闷气急,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阳气虚衰而面色咣白,形寒肢冷;水湿不化,开阖失司,水液不得正常运行排出而停于体内,溢于肌肤,故见遍身悉肿,按之没指,甚者可伴胸腹水;湿浊上泛,所逆于上则胸闷气急;脾虚运化失常,水湿渗于肠道,故

名中医治肾病综合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肾病综合征八个秘方 84.1 益肾健脾汤 【来源】马莲湘,《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芪12克,党参、炒白术、炒山药各9克,甘草4克,茯苓、泽泻、石韦、野 山楂、丹参、制萸肉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煎取头煎、二煎,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10天为1疗程。 【功用】益肾健脾,化湿消肿。 【方解】本病由于肾气亏虚不能行水,水湿泛滥、脾运失调而导致遍身浮肿,乃正虚 邪实之候。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利水、助脾恢复其运化功能,水制而肿消矣;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与黄芪同为扶正固本要药。泽泻、石韦、车前子协助利水化湿以通络脉;丹参补血行瘀,以水能伤血,肾病若伴贫血,常致迁延、不易痊愈;山萸肉益肾、利水而不伤阴,怀山药与野山楂能协助恢复脾之运化功能,促进病体早日康复。本方标本并用,其效颇佳。 【主治】肾病综合征。证见全身浮肿,按之凹陷、腹部胀大、腰酸肢倦、神疲纳差, 便溏尿少、面色不华、舌苔白、脉沉细。 【加减】本方治疗肾病综合征平稳有效,治本治标并进,但如见面色?白、怕冷、四 肢不温,属肾阳偏虚,加仙灵脾、巴戟肉各9克,淡附片3克;见咽干、头晕、目涩为肾阴偏虚,加墨旱莲15克,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熟地1~3味。 【疗效】临床屡用,平稳效佳。 84.2 小儿肾病综合剂 【来源】李少川,《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炒白术各6克,肥知母、云茯苓各9克, 抽葫芦10克,炒枳壳、麦冬、猪苓、泽泻各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 15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 【功用】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方解】小儿肾病水肿,乃为脾虚湿困、三焦气气化失司所致。夫一身水液代谢,当 求之于肺、脾、肾三脏,且惟与脾脏关系最密。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主水湿之敷布。若脾胃失调、气机失常、升降失枢,则水湿不能敷布,停而为水、溢于肌肤、发为水肿。小儿脏腑稚嫩、尤易受损,故临床每见此症,治之大要,不外燥、渗、利三法,而健脾不失治本之举。《内经》明训“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诚为治水肿之宗旨。后世治水肿之法,多参古训化裁而成,故其源一也。开鬼门即发其汗,方中苏梗能开腠疏表以发其汗,远比麻、桂辛温过燥为安;洁净腑即利其便,方中抽葫芦、猪苓、泽泻皆有甘淡利湿之功,又比过投栀子、木通苦燥伤阴为佳,去菀陈莝即疏涤肠胃之郁滞,使其脾胃得以维其正常的容纳腐熟、俾漫渍之水可以归经。方中朴、陈、术、壳,借其辛香苦燥,以调达脾胃之升降枢机,加知母、麦冬者,一则可制白术之燥,二则又可顾胃之阴。笔者常以此方随证化裁,每多奏效。动物实验表明,此方对提高血浆蛋白、降低尿蛋白、胆固醇均有一定效果。 【主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及脾虚不运者所致的肿胀。 【加减】感受风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时,可去方中苏梗、白术,加薄荷、芥穗、 连翘、金银花;感受风寒而见畏寒,身热肢冷时,可加羌活、防风、苏叶;正气偏虚,兼受时邪时,可加太子参、葛根、柴胡,仿人参败毒散意,以扶正祛邪;病久气阴两虚,或久服激素,出现面赤火升、阴虚阳亢时,可去白术、猪苓,重用知母、麦冬;或配生地以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摘要】肾病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范畴,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而且,根据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病机;辨证论治;激素;雷公藤 肾病综合征是在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中医根据其临床特征,将本病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容易复发及产生副作用。所以采用有效并且副作用小的中医药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1 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脾肾素虚,外邪入侵,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肾虚则封藏失职,精气外泄,脾虚则生化乏源,以致精微物质匮乏,风寒湿邪壅结于脏腑,终因肺失通调,脾不转输,肾难开阖,水液代谢障碍,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成本病。此外,水肿的形成也与血瘀有关,所谓“水能病血,血能病水”。总之,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1]。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除四肢浮肿外,还可见尿少,甚至胸水或腹水。因低蛋白血症,胃肠道亦呈水肿,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腹泻,纳食减少,舌苔多腻,脉濡或弦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复杂,各位医家虽认识不尽相同,但本虚标实却是一个基本大纲,或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本虚以肾脾肺为主,标实多见于瘀血、湿热、水湿。 2 辨证治疗 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分型标准将本病分为本证4型: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标证5型: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2]。使用频率较高的方药如下:肺肾气虚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之类,脾肾阳虚型多用济生肾气丸、真武汤合五皮饮、实脾饮,肝肾阴虚型多用知柏地黄汤,气阴两虚型用参芪地黄汤,兼湿热用三仁汤、藿香左金汤,兼水湿用五皮饮合五苓散,兼湿浊用胃苓汤,兼血瘀用补阳还五汤。倩[1]报道,杨霓芝教授综合本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将本病辨证分为风水相搏、脾虚湿困、湿热内蕴、水湿浸渍、阳虚水泛5型,分别运用越婢加术汤、实脾饮、蔬凿饮子、五皮饮、阳和汤辨证治疗,并且每一型均加用桃红四物汤。刘玉宁等[3]报道,叶传蕙教授将本病分为风热犯肺、脾肾阳虚、湿热壅盛、阴虚湿热、瘀水交阻5型,分别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越婢汤、真武汤合五皮饮、五味消毒饮合程氏萆 分清饮、知柏地黄汤、桂枝茯苓丸进行辨证加减治疗。郑淑贞[4]将本病辨证分为风水泛滥、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6型,分别给予加味越婢汤、六君子汤、温阳利水方、六味地黄汤、温胆汤、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李建华[5]将本病辨证分为脾虚失运、肾阳虚衰、脾肺气虚、肾阴亏虚、湿热内蕴5型,并分别给予自拟补气运脾汤、自拟温阳利水汤、防己黄芪汤合玉屏风散、自拟滋肾清热汤、自拟黄芩滑石汤治疗,并随症加减。 3 根据激素治疗不同阶段配合中药治疗 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并根据激素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加强激素作用,减少其副作用。牛学仕[6]在开始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阶段,用滋阴降火药,以减少激素所致的“阴虚火旺”症状,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在激素减量阶段,患者常由阴虚火旺向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转化,治宜气阴双补,在继续用滋阴补肾药的同时,逐渐加用益气温肾中药。当激素递减为维持量时,运用益气补肾活血药。缪静龙等[7]报道,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时,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激素撤减治疗阶段,宜益气养阴,方用黄芪地黄汤加减;激素维持治疗阶段,宜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激素停用阶段反复感冒或感染者,用玉屏风散加减。

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中医肾病的基本内容,分别说明了中医肾病的表现,其次,介绍了中医肾病的导致的症状的基本特征,再次,分别说明肾病导致不同症状的用药,及治疗肾病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肾病;中医;治疗 1中医肾病的内涵界定 根据科技术语定义的原则,对中医肾病的证候进行定义,明确证候内涵,以全面理解中医肾病临床信息。中医证候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疾病客观症状的理性推理、判断,是对疾病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次升华,是用药的根据。 1.1肾气虚证:又称元气虚,是指肾中元气虚衰,所主生理功能减退的证候。以头晕耳鸣、腰酸、腰痛、遗精、呼吸急促、小便频数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肾气虚证可以在元气亏虚的基础上出现肾气不固和肾不纳气两个方面的证候表现。肾气不固,是指由于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导致有阴精外泄的虚弱表现,如小便频数,或遗尿,遗精等。肾不纳气则是由于肾气虚衰,气不归元而出现短气、喘息、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症状表现。 1.2肾阳虚证:又称元阳亏虚、命门火衰。是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以阳痿、畏寒、浮肿、大便稀、腰痛、五更泄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其中水液泛溢,以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为典型表现。 1.3肾精亏虚证:是指肾精亏损,脑与骨,髓失养,表现以不育、阳痿、毛发脱落、不孕、肢体活动不利、腰软等生殖机能低下,早衰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虚弱证候。 1.4肾阴虚证:又名真阴亏虚,是指由于肾阴液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以遗精、耳鸣、腰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1.5肾阴阳两虚证:是指肾之元阳不足、阴精亏虚,不能温煦、濡养脏腑经络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的征候。常是由于肾阳虚或阴虚进一步发展,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形成阴阳俱虚。临床以阳痿、畏寒、小便频数、腰酸、腰软、眩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 1.6肾热证:是指肾受邪热所致的证候。 1.7肾寒湿证:是指寒湿内着肾经而表现腰部寒冷沉重等症状的证候。 2中医肾病的基本特征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619241083.html,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作者:孙蓓蓓何立群 来源:《世界中医药》2019年第05期 摘要慢性肾脏病目前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但慢性肾脏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及体征 较少,很容易被忽视,若未在早中期给予及时治疗,将很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现作者就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附验案1则,与诸同道共享。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 何立群 Abstrac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currently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but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sign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re few in the early stages,and it is easy to be neglected.If it is not treated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it will soon progress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The author organized and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ideas and experiences of Professor He Liqu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attaching one case,sharing it with you.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xperience; @ He Liqun 中图分类号:R256.5;R249.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5.009 何立群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研究慢性肾脏病30余载,集临床、科研于一身,临证思辨不拘泥于古法,而是博采众家之长,遣方用药也颇多传承与创新。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获益颇丰,现就何老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浅析一二,与诸同道共享。 慢性肾脏病(CKD)常由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继发,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到中医学“虚劳”“腰痛”“溺毒”“水肿”等疾病范畴,何教授认为本病虽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整个病程还是以“本虚标实”为主线,病久损及他脏,进而气血阴阳俱虚,五脏六腑俱伤。 1 常用治则治法 1.1 从脾论治从脾论治的方法尤善用于CKD慢性肾炎的患者,水肿是CKD最为常见的症状,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属于中医学“水肿”的范畴。《景岳全书》中提到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素问》中也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肺脾肾三脏涉及了水液代谢的整个过程。何教授运用海派名医童少伯学术思想[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