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的翻译(《五年三年》)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的翻译(《五年三年》)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

1.爱ài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爱护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假如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也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没有去刺杀。

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美丽的身影躲起来不见了,急得我抓耳挠腮,四顾彷徨。

⑦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用羊代牛祭祀)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出于吝啬。

⑧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见大王心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2.安ān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时常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王平在距离山有十里的地方扎营。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再大的风雨也不能动摇,如同大山一般的稳固。

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想要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恩德道义(民心)。

⑥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使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呢?

⑦表疑问,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沛公在哪里?

3.被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有一天(曹操)白天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成名回来了,听到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③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秦王执剑反复砍荆轲,(荆轲)身受多处创伤。

④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梳妆打扮之后,常被同行歌妓们的妒嫉。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将军您身披坚硬的盔甲,手持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之人,诛灭残暴的秦国。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

4.倍bèi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进攻秦国。

②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君主)加倍赏赐群臣,并且使用更残酷的刑法去惩罚罪犯,也不能使国家免于陷入乱世的局面。

③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5.本běn

①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这样就一天天地离开树木生长的本性了)。

③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仁)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④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原来的(固有的)本性。

⑤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或者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于人为的原因呢?

⑥底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保存着它的底稿,不忍心扔掉。

⑦本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并序》)

本来自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对您的儿子(指焦仲卿)。

6.鄙bǐ

①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他是)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

②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来把远方当做自己国家的边界,您知道多么的困难。

③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孔子轻视他没有大才。

④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

⑤庸俗,浅陋。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我只是冒昧地尽我浅陋的心意,恭敬地作了短短的引言。

7.兵bīnɡ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咸阳。

②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沛公屯集了十万兵马,驻扎在霸上。

③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大的的秦国不敢对我们赵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是我们两个人在啊。

④军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用兵的上策是用计谋战胜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战胜敌人。

8.病bìnɡ

①重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我小的时候经常得重病,九岁还不能走路。

②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而不通达但是我不觉得这是缺点。

③生病。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祭十二郎文》)

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

④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作为职业来赚钱。

⑤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⑥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互责备。

⑦困苦。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假若我不干这种活,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⑧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今天可累坏我了!我(用拔苗的方法)帮助庄稼长高啦!

9.曾

cénɡ

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zēnɡ

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与晚辈亲属。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高祖、曾祖时(人口)只有一户,

到了曾孙、玄孙这一代如果不分家(人口)就不止十户了。

②通“增”,增加。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他做事时,使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震

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③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孤儿寡妇。

10.察chá

①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慢慢地仔细查看它。

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眼力能看清楚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③明辨细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辨细究(了解清楚),但一定根据事情处理。

④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考察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⑤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以前叫逵的太守考察推举臣为孝廉,后来叫荣的刺史荐举臣为秀才。

⑥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

11.朝

cháo

①朝见,朝拜: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声称有病。

②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使八州按次序来朝拜,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到朝廷拜见威王。

④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⑤对,向。坐北朝南。

位于北侧,向着南边。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早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

12.乘

chénɡ

①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②升,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登上那倒塌的城墙,来远望复关(的男子)。

③趁,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秦国趁着这便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④凭恃、依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希望依仗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⑤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从京师冒着风雪……到达泰安。

shènɡ

①一车四马的合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使六国诸侯按次序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

②辆。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于是为长安君备一百辆车,到齐国去作人质。

13.诚chénɡ

①诚心诚意。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

②表肯定。确实,的确。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③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14.除chú

①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2014•重庆高考)

天刚亮就要起床,洒扫庭院和台阶。

②去掉,除去。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如果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③修治。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就修治已废弃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④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⑤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15.辞cí

①借口,托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借口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②言辞,文辞。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言辞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

③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并序》)

④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

⑤推辞,辞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⑥计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⑦审讯,口供。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16.从

cónɡ

①跟随,追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②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听从他的建议。

③从事,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教坊负责秩序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

④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樊哙紧挨着张良坐着。

⑤使……跟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

⑥随从的人。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经》)

齐侯的妹子回到齐国来了,仆从如云啊多得不可胜数。

⑦指堂房亲属。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堂弟

zònɡ

⑧通“纵”,合纵的盟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这样合纵的盟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17.殆dài

①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篇》)

了解自己也了解敌方,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

②疑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③通“怠”,懈怠。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矜矜业业,无怠无荒。《后汉书》

兢兢业业,不懈怠不荒废。

④表猜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

⑤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再说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18.当

dānɡ

①遮挡。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

②意为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

③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只要一人把守关口,千军万马都不能攻破。

④应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

⑤掌管,主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

⑥遇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⑦表处所。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⑧表时间。值,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

⑨表必然。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并序》)

不久我就一定回家来,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

⑩表未来的时间。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⑪通“倘”。表假设,如果。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判决,判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知道欺骗大王是要判处死刑的。

dànɡ

①符合。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担心不合县官的心意

②当作。安步以当车。(《战国策》)

缓行慢步来当作坐车。

③抵押,两者相抵。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张仪听到了这些话,就说:‘只凭借臣张仪一个就可以换取汉中的地,那么臣愿意前往楚国.’

19.道dào

①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道路

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②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③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④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国。

⑤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理国家的思

想,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⑥道理,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我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⑦学说,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志向主张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⑧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⑨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哪能说得完呢?

20.得

①取得,获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雎》)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②心得,体会。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

③得意,满足。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得

意,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④通“德”,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所赏识的境遇困窘的人感激我吗?

⑤能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

⑥符合,合适。此言得之。(《六国论》)

这话是合适的。

děi

必须、应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我应当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21.度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已经拿到了鞋子,却说,我忘了带我的尺码了。

②限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喜爱狩猎,就想到围三面,留一面(不要赶尽杀绝)作为限度;

③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

④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纪》)

经常有宽大的度量。

⑤常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⑥次,回。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⑦谱写。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我内心深处非常感伤,感慨现在与从前的变化,于是自己谱写这首曲子。

⑧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duó

①计算,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②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请(你)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你才进去(见项王)。

22.非

fēi

①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是错误的。

②责怪,认为不对。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宋荣子是那种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也不会让他感到鼓舞,责怪

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的人。

③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④不。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

⑤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23.复fù

①返回。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一定会返回来的。

②恢复。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哎,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就可以明白了!

③告诉,上报。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齐桓晋文之事》)

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

④夹层的,双层的。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双层的桥在空中行走,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

⑤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⑥再,又,还。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鸿门宴》)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

24.负fù

①以背载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②担负,承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使支撑房梁的柱子,比南边田地里的农夫还要多。

③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④凭借,依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太贪婪,依仗自己强大,想用一句空话来取得和氏璧。

⑤享有。久负盛名。

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⑥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⑦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估计秦王即使斋戒了,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

⑧辜负。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并序》)

我向天发誓不会辜负你。

⑨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糊里糊涂,蒙负着屈辱含着冤情

⑩败,战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25.盖

ɡài

①车盖。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②遮盖。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

各种树枝相互覆盖,各种树叶相互连通。

③胜过,压倒。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之死》)

④发语词,表推测,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说还不足十分之一。

⑤大概因为。承接上文,说明原因,带有推测的意思。表推测。大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⑥用在句首,不译。盖余志勤且坚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⑦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26.故ɡù

①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再说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而忤逆强大秦国的欢欣,这是不可取的。

②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您怎么与项伯有旧交情呢?

③旧。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④过去,从前。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

项脊轩的东边从前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

⑤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⑥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⑦仍然,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

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仍然嫌我动作缓慢。

⑧固,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种东西本来并不是陕西出产的。

⑨所以。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

29.归ɡuī

①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②返回。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

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③归还。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允许我把和氏璧完整的带回来。

④归依,归附。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⑤结局,归宿。天下同归而殊途。《周易》

天下万物的归宿都一样,只是道路不同。

30.国ɡuó

①国家。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②国都,京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齐人有一妻一妾》)

早上起来,暗中跟踪到丈夫所去的地方。全城没有人停下和他说话。

31.过ɡuò

①过失,过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而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②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

③胜过,超过。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

④犯有过错,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

您错了,比不上对长安君爱得深。

⑤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

⑥拜访,探望。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希望委屈(您的)车马(跟我绕绕道去)拜访他。

32.何

①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吗?

②为什么。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

③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帅气多了,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④何等,多么。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并序》)

车声时而隐隐时而甸甸,一同到达了大道口。

通“呵”,呵斥,呵问。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33.恨hèn

①仇恨,怨恨,不满。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下来的仇恨。

②遗憾。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并序》)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34.胡hú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②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③何。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35.患huàn

①忧患,祸害。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

②忌讳。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这几个都是兵法中的忌讳。

③担忧,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不给他,又担心秦国来攻打。

36.或huò

①有的(人,事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不知句子如何停顿有人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②也许,或许。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越人说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③有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并序》)

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

37.疾jí

①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这种疾病,江南的人,经常会得。

②疼痛。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庄暴见孟子》)

大家全部头痛紧锁眉头互相呼告:我们的大王喜好钟鼓乐器。

③痛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

④憎恶,怨恨。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曾经问张衡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

⑤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很妒忌他。

⑥速,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迅速的。

⑦强,猛烈。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强,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⑧锐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枯萎的野草,遮不住锐利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轻快。

38.及jí

①追赶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怀王后悔,追赶张仪,没有追赶上。

②赶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③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④推及,涉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惠王上》)

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推及到别的老人。

⑤表并列。和,以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39.即jí

①走近,靠近。可望而不可即。

只可远望但不可接近。

②登上(帝位)。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

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上帝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③依着。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桂树和兰木做的宫殿,顺着山峦的高低起伏修建。

④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樊哙立刻拿着剑执着盾进入军营大门。

⑤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

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一定要烹食你的父亲,那希望你也能分一杯汤给我喝。

⑥表假设。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要求。

⑦表时间,相当于“当”“就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项王当天就留刘邦一起喝酒。

40.既jì

①完了,尽。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话还没说完,(他)又向旁边的人笑着说:先生(怕是)在欺哄我吧?

②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的地方。

③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后来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有一天分开过。

④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并序》)

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41.假

jiǎ

①借。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②利用,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虚假,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④相当于“如果”“假如”。多与“使”“令”连用。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jià

⑤假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府吏听到这个意外的变故,便请假临时回家去看看。

42.间

jiān

①中间,当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②期间,年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将来你应当好好利用它!

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

④量词。用于计算房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jiàn

①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那牛体的骨节有空隙,刀口却薄得像没有厚度。

②间谍。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

③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

④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⑤处在什么之中,夹杂其间。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梁惠王下》)

滕文公问:滕国是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之间,我们是侍奉齐国啊还是楚国?

⑥表时间。间或,有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

⑦表方式。从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⑧表情态。私,

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2014•重庆高考)

侯生就屏退左右(或者使人避开)悄悄地说。

43.见

jiàn

①看见,看到。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②见面。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并序》)

划船靠近她邀请她出来相见。

③谒见,拜见。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

在夜里,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拜见秦穆公。

④召见,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

⑤遇见。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⑥见识,见解。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你这真是女子一般的见识。

⑦看见的东西。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⑧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既然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

⑨表被动,相当于“被”。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xiàn

①引见,使……出现。子墨子曰:“胡不现我于王?”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②通现,表现。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

③显现,出现。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44.解

jiě

①剖开,屠宰。特指解剖动物的躯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

②分裂,涣散。天下土崩瓦解。(《秦始皇本纪》)

天下就像土房崩塌、砖瓦破碎一样分裂了。

③理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④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⑤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

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

⑥消解,缓和。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的神情稍稍放松了。

⑦撤退,离散。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秦国军队撤离,于是就救了邯郸城,赵国也就没有被灭亡。

⑧解开,脱去。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荆轲刺秦王》) 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

xiè

通“懈”,松懈,懈怠。胡虏益解。(《李将军列传》)

胡人更加懈怠了。

45.就jiù

①靠近,接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②归于,趋向。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如果真的

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③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

④就职,赴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臣上表使您明白我推辞不去就任的想法.

⑤成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然而,侯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

⑥完成,成功。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荆轲自己事情不能成功了,(就)靠着柱子笑着。

⑦接受,接近。臣就请汤镬。

我请求接受汤镬之刑。

46.举jǔ

①举起,抬起。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并序》)

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②拿,用。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用它们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

③举出,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④兴起,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现在逃亡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⑤成功。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

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不要让事情办不成!

⑥攻克,占领。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戍卒大呼而起,函谷关被一举攻下。

⑦选拔,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⑧全,合。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百姓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

⑨尽。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47.绝jué

①断绝。天柱折,地维绝。

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②绝交。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如果楚国真的绝交齐国,秦国愿意献出商於那个地方的六百里土地。

③绝命,死。武气绝,半日复息。

苏武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

④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⑤超越。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安常(人名)虽然是聋子,但是聪明悟性超过常人。

⑥绝佳、极美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⑦陡峭的。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⑧与世隔绝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⑨绝句(我国旧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有一定的平、仄和押韵的限制)。五绝。七绝。

⑩完全,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佛印非常像弥勒佛。

48.堪kān

①经受,忍受。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

②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

③能够,可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可以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49.克kè

①能够。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

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吗?

②战胜,攻下。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③克制,约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一旦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50.类lèi

①种类。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

所以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越

过北海的一类。

②事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他的文章看似平凡而其主旨却十分重大,所举的事例

贴近生活而表达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③类似,好像。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

④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 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侈浪费,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51.怜lián

①哀怜,同情。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②疼爱,爱惜。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青青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52.弥mí

①满,遍。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苏武传》)

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

②补救,弥补。敢拜子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左传•昭公二年》)

如果可以得到你对敝国的相助,那敝国真的有希望啦。

③表程度,越,更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既然)这样那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秦王的欲望无法被满足(厌:满足),给他越频繁,他们侵略自己就越急迫.因此不用作战而强弱胜负已经可以判断了。

53.莫mò

①通“暮”,晚上。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

②没有谁,没有什么,没有哪里。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③没有,不。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④表禁止。不要。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并序》)

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

⑤相当于口语“罢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曾经的山盟海誓依然存在,但是寄托我相思之情的书信却无法送到你手中,罢了,罢了,罢了!

54.乃nǎi

①你(们),你(们)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②表承接。就,便,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

③仅,只,才。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到了东城,只有(才剩)二十八个骑兵。

④表意外。竟然,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⑤表判断,相当于“是”“本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⑥表转折。却,反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老臣(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

55.内

nèi

①里面,中间。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年月日的天干地支都相合。

②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

③内在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上天给我很多内在的美好品质,我又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④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把守关口,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56.期

①日期,时候。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②限度,限期。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饮酒不计多少量,一醉方休。渔父的鱼蟹与酒家的酒彼此之间何必谈论钱数。

③约定。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④期望,希望。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

好剑只希望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

⑤至,及。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①一周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②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57.奇

①少有的,罕见的。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②珍贵的。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③优异、卓越、杰出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杰出人才。

④佳,好。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愚溪诗序》)

交错排列着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块,这些都是山水奇景。

⑤以……为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①单一,单数,与偶数相对。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 每个单数的日子都没有不去上早朝的。

②喻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与“数”连用。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李将军列传》)

认为李广老了,运气不好,不要让他正面对抗单于,怕得不到想要的(胜利)。

③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58.迁qiān

①迁移。操由是日与众谋士密议迁都之事。

曹操于是每天与众多的谋士秘密商议迁都的事宜。

②变化,变动。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③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指降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④贬谪,放逐。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非常生气,就贬谪(或流放)了屈原。59.请qǐnɡ

①请求别人做事,请人做某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弹弹瑟吧。

②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③请教。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④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

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百余辆,想带着宾客(也称门客)前往抗击秦军.

⑤申告,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申告。

60.穷qiónɡ

①困窘,走投无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境遇虽然困窘,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②生活困难,贫穷。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偏僻,荒凉。穷乡僻壤。穷山恶水。

③荒凉贫穷而偏僻的地方。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④穷尽,极尽。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依凭着高低起伏的山岗。

高考必备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文化常识

一、爱 字形分析 愛愛爱 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夊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字义例释 ①可爱 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②疼爱,爱护 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喜欢,爱好 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④爱惜,珍惜 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同情,怜惜 例:仁而爱.人。(《高祖本纪》) ⑥羡慕,欣赏 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⑦爱戴 例:宽缓不苟,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 ⑧吝啬,吝惜(此义项虽很少用,但是古今意思差别较大) 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识记方法“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

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字形分析 安安 小篆隶书楷书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字义例释 ①安宁,安定 例: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河渠书》) ②安稳,安定,稳固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活用)使……安定(安心) 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③平安,安全 例:夫行危,欲求安.。(《刺客列传》) ④养生 例:衣食所安.,弗改专也。(《曹刿论战》) ⑤习惯,满足 例:安.于现状、随遇而安. ⑥安放,安置 例:安.营扎寨 ⑦安逸,安适 例: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⑧怎么,哪里 例: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沛公安.在?(《鸿门宴》) 识记方法“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安放”“养生”等义。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101-120) 101.再,zài (1)数词 ①两次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2)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102.造,zào (1)动词 ①往,到 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 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 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103.知,读音一:zhī (1)名词 ①知觉 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 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 ③交情,来往 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动词 ①知道,知晓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 ②主持,管理 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2015年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2015年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101.再,zi (1)数词 ①两次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2)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102.造,zo (1)动词 ①往,到 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 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 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103.知,读音一:zhī (1)名词 ①知觉 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 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 ③交情,来往 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动词 ①知道,知晓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 ②主持,管理 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乘人之危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乘人之危 导读: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乘人之危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因利乘便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开诚布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从长计议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过从甚密合从连横三从四德力不从心弃笔从戎何去何从择善而从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殆无孑遗车殆马烦知止不殆殆无虚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五三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_2012版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安抚,抚慰)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 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 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的翻译(《五年三年》)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 1.爱ài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爱护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假如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也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没有去刺杀。 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美丽的身影躲起来不见了,急得我抓耳挠腮,四顾彷徨。 ⑦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用羊代牛祭祀)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出于吝啬。 ⑧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见大王心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2.安ān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时常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王平在距离山有十里的地方扎营。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再大的风雨也不能动摇,如同大山一般的稳固。 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想要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恩德道义(民心)。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及例句翻译(21-40)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 21.非,fēi (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译文: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例: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译文: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译文: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③无,没有 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译文: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例: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译文: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

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22.复,fù (1)动词 ①回来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译文: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 ②恢复 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③回答 例: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④报复 例:(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定公四年》)译文: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 例: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译文: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 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译文: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②繁复,重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一):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一):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1、爱 【词义推导】 “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②惠爱、仁爱(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 ③怜悯,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成语助记】 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迁移练习】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屈原列传》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左忠毅公逸事》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烛之武退秦师》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和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 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4)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译文: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译文: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译文:这样之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译文: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译文: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7衣食所安(养生)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 1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 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4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译文: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译文: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5、是无难,别具本简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译文:这没有困难,另外准备好给皇帝的奏章就行了。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译文:如果只印三、两本。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译文: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他的天赋的善心。 8、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译文:主次颠倒放置。 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推究本源,考查) 译文:还是推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吗?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译文:蜀地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译文:浅陋低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宏到这种地步!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译文:我不知道忌讳。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译文:孔子轻视他气度小。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来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译文:赵国也加强设置兵士用来等待秦国来袭,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在于用谋略(取胜),其次才在于用交战(取胜)。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译文:左右侍卫想用兵器杀他。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译文:我(侯赢)听说晋鄙调兵用的凭证经常防在大王卧室内。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译文:你的病在皮肤上,不治疗将会更加严重。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 1 - / 14

高考文言文18 个常见虚词和120个实词详解和例句

高考文言文18 个常见虚词 一、而 (一)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二、何 (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斥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三、乎 (一)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离骚》) (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三)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四、乃 (一)副词

2021文言文翻译-高中文言文资料-120个文言文实词总汇(兼带成语)81—100

2021文言文翻译-高中文言文资料-120个文言文实词总汇(兼带成语)81—100 文言文翻译-高中文言文资料-120个文言文实词总汇(兼带成语)81—100 八一、素推导提示:“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说:信言不美。 成语助记:素昧平生我行我素素餐尸位安之若素训练有素鱼传尺素八二、汤推导提示:“汤”的本义是“开水、热水”。后特指“沐浴时的热水”“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两者都需热水或开水)。开水当然“烫”,故又有“烫”义(后写作“烫”)。 成语助记:固若金汤金城汤池汤池铁城赴汤蹈火扬汤止沸斧钺汤镬换汤不换药八三、涕推导提示:“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成语助记:涕泗滂沱感激涕零破涕为笑八四、徒推导提示:“徒”的本义是“步行”。“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 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 成语助记:徒劳无功徒有其表家徒四壁前徒倒戈马齿徒长好色之徒饕餮之徒八五、亡推导提示:“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 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 生命“失掉”即“死亡”; 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成语助记:亡羊补牢.之音亡不旋踵亡命之徒唇亡齿寒追亡逐北

歧路亡羊八六、王推导提示:“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成语助记:霸王别姬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八七、望推导提示:“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 “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 “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 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 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成语助记:望子成龙望穿秋水德高望重望尘莫及望梅止渴望其项背望文生义八八、恶推导提示:“恶”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貌丑; 一是罪恶。容貌丑陋当然“不好”,会令人“讨厌,不喜欢”。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无恶不作恶贯满盈除恶务尽怙恶不悛疾恶如仇深恶痛绝八九、微推导提示:“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 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 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我们不能感叹古人用词之巧。)由此义又可进一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成语助记:无微不至微不足道微服私行微言大义见微知著人微言轻白璧微瑕九○、悉推导提示:“悉”的本义是“尽,全”。“详尽,详细”不就是“全部”表达出来吗?再进一步引申出动词“详尽地知道”。 成语助记:悉帅敝赋纤悉无遗工力悉敌九一、相推导提示:“相”的基本义有:一是仔细看,审察; 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吗?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 成语助记:相机行事相鼠有皮相濡以沫大相径庭弹冠相庆形影相吊金相玉质九二、谢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

【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文重点实词积累:31. 过 32.何(含练习答案)

【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文重点实词积累:31. 过32.何 31、过 【词义推导】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走过,经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经过。 ②胜过,超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从这条路走到我们军营,不超过二十里路。 ③拜访,探望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有一个朋友在市井屠户之中,想要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 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 ――有一天,祖母来看望我。 ④犯有过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经常犯错误,这样就能(不断)改正(错误)。 ⑤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听说您想要责怪他。 ⑥过时,过去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 ——开过花以后再采,根的颜色就会暗淡难看。 ⑦交往,相处 过从甚密 ――互相交往非常密切 (2)名词,过失,过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了。(3)副词,过分,过于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宜久留,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离去了。 【成语助记】

闻过则喜:过:过失、错误;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白驹过隙:过:越过。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其他如:代马依风、代人受过、代人捉刀、代为说项、瓜代之期 【迁移练习】 信陵君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仆从以为过()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也。” 【练习答案】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超过 (2018·全国卷Ⅱ)(任峻)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人名),而文理不及之过:超过 (2018·北京卷)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过:过失 (2017·全国卷Ⅰ)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过:超过 (2017·天津卷)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过:错误,过失 (2017·江苏卷)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过:经过 32、何 【词义推导】 “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hé (1)代词 ①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哪里,什么地方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 ③怎么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 (2)副词,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水面多么浩大,山岳岛屿高高地耸立在水边。 (3)助词,即今“啊”字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汇编:第三辑(附文言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文言实词汇编:第三辑 (第三辑实词: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 产品使用说明: ①每个实词义项和例句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②重要的实词(考试频率高)都会配上文言翻译练习,方便广大师生教学或备考; ③本系列以10个实词用法为一辑,总共12辑,欢迎持续关注。 【得】 (1)动词用法 ①得到、获得。 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②得意、满足。 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译: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满足。 (2)名词用法 收获、心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 【度】 读音:dù (1)名词用法 ①法度、制度。 如: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译: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 ②限度、尺度。 如: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译: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③胸襟、气度。 如:(刘邦)常有大度。(《汉书·高祖本纪》)

译:刘邦胸襟开阔。 (2)动词用法:度过、越过。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3)量词用法:次 如: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读音:duó 动词用法 ①★★估计,推测。 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译: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②★考虑、衡量。 如:请王度之。(《齐桓晋文之事》) 译:请大王您考虑这件事。 【文言翻译训练】 1.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ト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选自《元史·王构传》) (题源:2020年东莞东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 2.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题源:2021年广东梅州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 【非】 (1)动词用法 ①责怪、反对。 如: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译:世上所有的人都反对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 ②表否定含义,没有、不、无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