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主要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突出表现在词汇理解、阅读理解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主要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和肢体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克服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不良影响的主要途径和策略如下:第一,熟悉中西文化差异;第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第三,转变传统思维方式。 标签:文化差异;英语学习;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b76518528.html,ki.1672-3198.2016.16.07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语言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主要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影响的表现 词汇理解上,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在宗教信仰、神话传说、风俗习惯方面,许多西方国家都有着其本土文化的特色。例如:西方国家将dog 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用“Love me,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来表达对狗的喜爱。对比看来,中国却用“累成狗”、“看门狗”等来表示贬义。还有Cheesecake汉译为“奶酪蛋糕”,在西方却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汉译为“牛肉蛋糕”,在西方却指男性健美照;Black tea汉译为黑茶,在西方却指红茶,等等这些,在汉语翻译中都给英语学习者们带来了不少困扰。汉语中雨后春笋在英译中却是“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多如牛毛在英译中却是“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商业中“in the red”,不是盈利,相反却表示亏损、负债。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词意相反的翻译,却因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不同层次的影响。 阅读理解上,笔者指出:学习词汇是为了习得词组,学习词组是为了连成句子,学习句子是为了练就段落,学习段落是为了组合成一篇完美的文章。文章几乎涉及到了所有英语类知识,英语基础正是体现在每一篇文章的理解之上。实践表明,在英语文章阅读上,掌握词汇量是难点,而中西文化意识更是重难点。文章从头读到尾,却不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念,找不到文章的中心主题,导致对文章不理解,心情烦躁,题目难做,甚至放弃习题。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譬如:在第三版《综合英语教程》中第五单元标题“Is my team ploughing”,见此,大家第一感觉就会翻译成“我的团队努力(耕作)吗”或者其他,但是编者想表达意思的却是“我的马队是否在犁耕”,联系了 A.E.Housman 的诗歌题目,重点讲述的是“生死”,旨在表达作者告诫世人“Live in the present and cherish what we have”。翻译上的差异,导致我们对本单元的主题产生误导,甚至不理解文章大意。由此可见,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缺乏会极大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中西语言文化对比

要对中西方语言文化进行对比,首先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只有全面理解文化的差异,才能够更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化上的异同之处。 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多,有很多的农谚。如: 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众人拾柴火焰高(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而英国人喜欢航海,故很多谚语都源于航海。如: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风快扬帆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堵要沉大船 二、风俗上的不同 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龙在中国文化里是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因而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是在英美却把龙当作是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相反,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 三、联想上的不同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又是客观的反映。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共同感受,所以文化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灵活。但有时候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也常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一思想。如;汉语用“一箭双雕”,而英语中用“一石二鸟”。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类似的还有: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In the land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king。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 四、制度,信仰和世界观的不同 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天空,红色的玫瑰,人类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但颜色可以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特定的意义,引起特殊的联想。由于特定环境和文化的不同,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如在英语中黑色表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论文

学号: 09416611 常州大学 题目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学生杨静晶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093 二○一一年十一月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摘要:中西方不同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导致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随着相互间了解的加深,中西方间的文化冲突也日益增多。语言交流是交流的主要形式,而语言的使用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议题。在未来,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将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与语言;跨文化交际 Abstract: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process lead to the grea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ink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getting clos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conflict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 Language exchange is the main form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ulture. So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reflects”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future,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us to move towards the world。 Key Words:culture difference; culture and languag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互译上。因此,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 0.引言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微妙。正因为如此,翻译工作者就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方面出发,努力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英语特点,并能让英语国家人们读懂和理解的英语表达法。 1.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了汉民族汉语重意合和具象思维的特点。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使得他们常把观察的视点放在动作的承受者上,所以,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语态。另外,汉民族的思维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经常会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同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中国人以过去为取向,无论人们做什么都要考虑此事过去是否做过,而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则习惯未来取向,主张一切着眼于未来。从而决定了中国人偏重顺向的和螺旋式的思维,而西方人则偏重于逆向和直线式的思维。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而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英语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因无词形变化需借助于词汇手段即表示时间的副词来交代动作发生的时间。英语是形合语言,这源于西方人习惯于分析,逻辑和推理,思维模式呈线性。反映在语言上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中国人讲注重整体和谐,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汉语思维重综合和意会,反映在句子成分和结构上相对不明晰,这些差异在语篇衔接上有所体现,作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译者,应该了解英汉语篇连接上的差异,需要使用一些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连贯。 2.差异与英汉互译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 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郝小朵 摘要: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汉英语在各自发展的历史中有着一些对照鲜明的不同特点,彼此也有接触影响。本文从形合意合、悟性理性以及主客体意识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进行对比,希望能为研究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西语言汉英语文化语用差异对比 一语言是一种世界观 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在承认思维反映现实、而语言凝化思维的前提下,特别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其要点就是“沃尔夫—萨丕尔假说”所申述的两点:1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2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但我们赞同洪堡特的辩证说法,不赞成沃尔夫的绝对断言)。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二)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三)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对比研究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语言观给语言以本体论地位,是开展语言研究的强大动力;语言世界观是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基础;语言世界观决定了语言对比必须联系文化和心理背景,以语言的“内蕴形式”为重点;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二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及其对比 比较汉英语各自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彼此间有几个鲜明对照的不同特点: (一)汉语的独立性和英语的开放性

汉语几乎一直在独立地发展,别的语言(包括梵文、通古斯语、突厥语等)的影响只体现在语音和一部分词汇上。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结果,往往是在文化上反而被同化,如五胡乱华导致了五胡的消失,满足入关导致了满族的名存实亡等。只是在近代中西、中日交往频繁,而且西方和日本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比中国更强大,这才在外来词汇激增的同时引进了一部分欧化语法。 同汉语相反,英语在历史上几乎没有断绝过与其他语言的交往,不仅有本民族所属的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事实上,在盎格鲁、撒克逊、古日耳曼语基础上形成的古英语最底层就有着凯尔特语和拉丁语的投影。之后,几次征服或入侵,总是使英语处在语言冲突的焦点。例如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带来了古诺尔斯语,影响到了古英语乃至中古英语的底层,英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复数they、their、them和最常用的动词get、take、give、call等就来自于诺尔斯语(一般来说,代词和基本动词是很难彼此吸收借用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吸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英语又如饥似渴地吸收希腊、拉丁语词汇,甚至把人家的词根、词缀也借了过来,作为自己的构词材料。从历史来看,英语的发展与英国文化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英国在文化上始终落后于所借语言的民族。这同汉族在历史上同周围民族交往时在文化上处于优势的情况正好相反。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英国逐渐成了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形势就逆转过来了。由于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对外扩张和掠夺的需要,英国仍需要同世界各国打交道。但此时,英国的词汇却成批成批地被借到世界各个语言中去。英语逐渐流行于国际各国间。 但有一点是两种语言共同的:不管是独立性的汉语也好,开放性的英语也好,两者都有极强的主体性。 (二)汉语的稳定性和英语的剧变性 几千年来,特别是书面汉语的变化很小。汉语是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语言,又是历史变化最稳定的语言。汉语的基本词汇沿用至今,核心词汇几千年没有变化;语法上的变化也极其有限。 英语的情况就不同了。一千多年中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以至古英语、中古英语、现代英语成了差别非常明显的三个阶段,彼此之间很难沟通,因而一个现代人要读懂古英语乃至中古英语的作品,并不比学一门外语来得容易。英语历史上的变化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很明显。 (三)文字形式对语言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题目: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白莉 学号:201141000102 指导教师:刘晓玲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摘要] 中西方不仅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在饮食习惯,交际礼仪等等多方面。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去了解与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礼仪与餐桌礼仪方面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对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认识,从而加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日常礼仪;交际礼仪

目录 引言 (3) 称呼 (3) 饮食 (4) 餐具 (4) 交谈 (5) 结论 (5)

引言 培根说过:“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正如同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理解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身为高等学府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友人交往。在交往中需要学习并且写好这份“推荐书”,仅有流利的语言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了解中西文化利益的差异。“礼仪”的学习与了解应该是有意识的加入到日常生活照,下面,对中西方文化礼仪之差异作进一步分析。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两个字组成,分别代指礼貌、礼节,仪式、仪表。它们是一种要求,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礼”可以产生出“人利”的气氛。“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貌,则无法立身,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共识,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有《周礼》、《仪礼》、《礼仪》三部名著,这三部涵盖了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 西方礼仪有很多种词汇,比如courtesy:有礼貌的行为。Etiquette:除了礼仪外,还指对从事某一行业人士的行动起约束作用规矩。Protocol:一种刻板的,在外交和军事领域内实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Tite:仪式、典礼和惯例、习俗。 繁多的有关礼仪的词汇反映出了西方人对礼仪的重视,并有对礼仪更加细致的划分。这具体到礼仪文化上,中西方有如下多种差异。 称呼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是指家庭,中国的礼仪产生于不同的家族文明。西方则从古希腊就开始以工商经济为主,这种经济于天然人伦无法相容,所以,宗法文明未充分发展。英语中的家源自拉丁词汇,而这个拉丁词汇源于在“家族之父的权力下”从事劳动的奴隶[1]。这与中国的家的概念完全不同。西方的家带有与工商经济发展相融的私有财产的意味。不仅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在英语中,国家主要表示地域性或民族性的含义。是地域、民族、家族的总和。在中国人看来“国之本在家”。家是国家的命脉。中国人重在家中做人,英文中所说的一个人的背景与起源在中文中时身家,出身的表示。中国礼仪有着一种高超的宗法文明,同时内外亲疏之别,是中国人往往注重拉关系,“义父”、“义子”、“干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西语言的差异

第26卷第1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6 No.12 2005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2005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西语言的差异 肖芳英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006) 摘要:语言与文化具有镜象关系,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只有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着重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语言的差异。西方文化突出地具有一种“外倾性”,因此印欧语发展了精密性和逻辑性;而中国文化具有“主体的自我中心性”,因此汉语发展了一种能指优势。 关键词: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外倾性;主体的自我中心性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5)12-0201-02 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在比较中西语言的特点时曾说:“中国文字好像一个美丽的贵妇,西洋文字好像一个有用而不美的贱婢。”[1] 从上下间语境来看,高本汉的意思是说,中国语言因为是一种单音节词根语,它有声调,语法又比较简单,而且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在能指方面的锤炼,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被造就成一种音韵铿锵、和谐和美丽的语言,在这方面它远胜西方语言一筹。 在我们看来,当印欧语突出地发展一种精密的逻辑功能的时候,汉语主要把精力放在能指的营造上,即在单音节词根语的基础上,非常重视对称和对偶,注重声调的抑扬起伏。因此如果说印欧语是一种适宜于认识对象与描述对象的理性语言,那么汉语则主要是一种简练、含蓄、优美动听、韵味十足的艺术语言,他非常适宜于表达人们的感受、体验与情感。汉语长于暗示、隐喻、旁敲侧击又留有余地,在这个方面,她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也许是无与伦比的。汉语和印欧语的这种不同,我们可以在对汉语与英语的比较中更清楚地看出来。 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合与意合 英语与汉语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前者语法构成具有明显的形式标志,英语的词、词组与句子的组合通常都受到一定的语法规则的严格限制。在英语中各种词具有很精密的划分:名词分为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动词有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有表语性形容词与定语性形容词。英语的动词有时态与语态的变化,能很细致地划分出过去、现在、完成与将来时态,语态则有主动与被动态的区别。在句子组合方面,英语拥有大量的介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等。英语明显具有一种以形统意的特点,这种语言的使用者是首先从语言抽象出一定的语法规范,并将其形式化标准化,然后以这种形式规范严格地统领着意义的表达。在英语中各种词、词组、主句和从句都有明确的形态标志,因此在识别时收稿日期:2005-09-20 作者简介:肖芳英(1981—),女,广西桂林人,助教。都可以一目了然。而汉语在句子的组合上所用的主要是一种意合法,所谓意合法就是指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一般都缺少形式上的标志,其组合主要依靠构成成分之间的意义关系。汉语、古代汉语的语法构成比较简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词和词素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基本上一个音节技术一个词:古汉语中的词性比较灵活,在没有进入句子之前,一个词往往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或形容词,形态上一般也没有什么标志;古汉语的组合也比较自由,它缺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态划分,没有阴性与阳性、单数与复数的区分,而且在句子组合上,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形容词副词等都可以颠倒甚至忽略。总之汉语有较大的自由和随意。中国语言学家王力曾经指出:“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惟其是硬的,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一个clause里必须有一个主语;惟其是软的,所以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2]汉语句子组合的这种意合法特点给中国文学创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这种句式比较灵活,它摆脱了一些连接词的累赘,也较少受到语法的限制,中国作家在句式的组合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通过对句式的巧妙组合,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汉语是以意合法作为基础,句子成分之间缺乏明确的语义关系,因此汉语的歧义结构特别多。例如:他欠你的钱;准备了两年的事物;找到了孩子的妈妈等等。汉语中有些句子一旦脱离了情境,就可以这样或那样理解,各种语义关系难以精确界定,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正如洪堡特所说:“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一个词排在那儿,要你斟酌,要你从各种不同的关系去考察,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3]汉语在语法上的这个特点,使汉语不太适宜精密地描述对象和表达思想。 二聚集与流散 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它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操作这种语言的人对逻辑思维的倚重,西方人因为非常重视话语的条理性、清晰性,因此其语言中的句子总是有明确的逻辑中心,而句子中的附加成分不管有多么繁杂,它们又总是要与中心 201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论文

学号: 09416611 常州大学 题目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学生杨静晶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093 二○一一年十一月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摘要:中西方不同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导致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随着相互间了解的加深,中西方间的文化冲突也日益增多。语言交流是交流的主要形式,而语言的使用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议题。在未来,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将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与语言;跨文化交际 Abstract: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process lead to the grea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ink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getting clos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conflict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 Language exchange is the main form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ulture. So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reflects”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future,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us to move towards the world。 Key Words:culture difference; culture and languag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

30分【期中开卷,随堂,1个小时左右,3到问答题】加平时成绩10分【签到等】 期末要求较严格,闭卷,机器阅卷。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 目前没有找到一种语言是没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文化是没有局限性的。因为语言就是一种文化 语言比较悠久,文字较为短暂,但是文字出现后一般就不变动了,传输信息的准确性更高,但二者都是重要的。 辜正坤:原因系统说: 1.物理条件:生理结构;生活模式;环境条件 2.心理条件:1.食欲(生存需要);2:权欲(自我保护需要); 3.性欲(种族繁衍需要) …… 2、中西语言、文字举隅 语音、语法、书写形式【语形、字形】、。这四个点是如何影响语言文字的。【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是要有这四点】 2.1字形 汉字字形:甲骨文、金文 了解了语言文字上的中西差异就极为有助于了解中西其他方面的差异。 目前也有一些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所以把字形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上。 虽然说到中文,往往是指汉字,因为它最具有代表性,使用范围最广。汉文化在很多情况可以代表找中国文化但是不等于中国文化。 图画文字:模仿外界。。发展为象形文字:不一定画的很像,图像性较弱。在加入声音符号,就是形声字了。有了偏旁,有结构,有的部分表示形状,有的部分表示声音。目前85%左右是形声字。不仅表形,还要表音。汉字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文字是象形的、不是符号化的,不需要翻译,而西方的符号化文字需要翻译一下才行。这就是象形文字的巨大优点。 印欧语字形:总印象:蚯蚓卷曲流线型。 欧洲人容易被误导暗示出一种模式,容易受到这种局限和制约,由于仅仅是符号,所以文字是可以被随意设计出来的。中国人文字象形就不是这样,字早出来后很少有人再去造字。2.1.1中西字形比较 中:象形综合性结构(附:六书(许慎东汉))【中国人考虑问题就是很全面的,整体的,综合性结构。综合性结构往往是图化构成的,使得中国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同图画思维的能力很强】【语言思维是声音、逻辑性概念为主】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上下、日月、江河、武信、考老、令长 西:完全符号化,平面流线型结构。【使得理性思维强化,讲究reason 这方面比中国人强】中西文化效应:1)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理性思维高度的符号化,将东西转化成许多的符号、概念,经过大脑翻译、推理过程。但是中国人就不会这样,而是讲究直观地把握真理】;2)华丽性【象形文字,图画的东西,就自然很华丽,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枯藤老树昏鸦……特别动人能够触动心里的东西产生共鸣。怎么欣赏古代诗词曲呢?需要具备基本的能力,很强的呈像能力:面对大量诗词术语要能够生动的在脑海中想象出来。汉字通过不同的排列组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Introduc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ZHANG Ru-qin Abstract: A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language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ulture, it reflects the culture, is also influenced by culture.In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e use of language is different too.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briefly languag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in greetings,appellation, farewell, plot everyday conversations, table languages etc. Key words: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society, the western I.Introduction "Except by the structure of rules , the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and so on, the use of language also will be restricted by the rules. The rules for using here refers to the social culture, the language belongs to the social cultur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way and content of the language use appropriately."(From the mankind of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ue to the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language is also developed, transformed.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is very obvious, the farther the distance, the greater the regional difference.Cultural difference com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religious beliefs, values, history and culture, race, climate, geography, etc, are different for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ulture.For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performance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II.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eeting Greeting is the most common etiquette.But Chinese and western greetings’ objects, methods and content is not the same.In western countries it is natural that his greeting, even don't know the passers-by.Not they say "hello", the purpose of the object, but not in order to have further contact with you, just used a form of life etiquette.In China, if for no reason at all to this stranger greeting will cause their vigilance, think what's wrong with you.So, generally do not ignore stranger in China, most just laugh it off, there is no language communication.Actually no matter to anyone, in the face of someone smile to say hello, will be affected, like see the sunshine mood follow up, a naturally smile.As a result, tourism in western countries, if the oncoming person said hello to us, don't show a puzzling expression, even ignored!That's very impolite.The Chinese way of greeting is unique, very close to the life and personal, commonly used to say "where you going?""What's wrong with you?"Or "have a meal?""This period of time?"Although the use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but does not need the exact answer, because it is only a greeting, to see each other, with all these words instead of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题目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题目: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 中西方问候语的比较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对比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激励机制的差异比较和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交际模式的影响 从历史中透视中西方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浅谈跨越中西方文化障碍 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中西方古代体育和谐思想比较研究 中西方传统犯罪控制思想之比较 土地与海洋的对话——中西方文化与人格差异之浅见汉英商标翻译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孝文化探析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语言观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从素质教育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思考 中西方立宪文化差异比较——以价值观为视角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股票期权制度实际操作的差异性分析 英语词汇学论文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的特征 试论英语逆序构词法 论英语主谓一致 The Change of English word Meaning: Factors and Types 英语词汇意义变化的影响因素与类型 运用“发散思维”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现代英语词汇迅速发展的源泉 网络英语的词汇类型及其特点 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 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处理 英语词汇意义的特点与词汇教学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上的体现 试论篇章词汇衔接的语义基础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探析 女性相关词汇及其文化内涵 动物词汇的应用及其隐喻性的探索 就词汇空缺谈旅游英语翻译技巧 汉英语姓名文化对比研究 英语颜色词的词义及文化对比研究 论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浅析词汇的记忆与词的形态理据之问的关系 试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2095 英语词汇教学新探 英语词汇的联想与搭配探析 英汉词汇比较中文化内涵的展现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 隐喻对英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隐喻认知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论英语词汇搭配的特征 言语听辨中的词汇提取 英语词汇的认知与活用 英美社会与文化论文 1. The Contrast and Analyses of Customs in Britain and China 英国和中国习俗之研究 2.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Names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 3. Black Culture and American English 黑人文化与美国英语 4. The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American English 论美国英语中的政治正确现象 5. English Euphemism and Culture 文化因素与委婉语 6.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ddress Terms: English and Chinese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_朱耀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朱耀先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几个方面,就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要对这些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翻译,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直译为Tung Shih imita tes Hsi 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译者没有交待清楚。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Tung Shih w as an ug 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 ay)(杨宪益译)。这样,就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又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中国读者的心中是当然的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人,与“臭皮匠”有何联系,若采用直译的方法,很难传递句子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只有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原语言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故该句可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 bined equal Chukeh Lia ng the m aster mind”. 再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诗词中有两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中的“舜尧”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两位贤明帝王,为人民所爱戴,代表圣贤。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容易懂,但对于英美读者来说,若采取音译,会使他们莫明其妙,因此必须增译注释。即使那样,仍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显得累赘,同时也使诗句失去了“诗气”。亚瑟·古柏在翻译该诗句时干脆用Sag e-Kings代替,将其妙译为:“Spring winds mov e willow w ands,in tens of millions:Six hundred million w e sha ll all be Sag e-Kings!”这样翻译既简单明了,音韵铿锵,又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翻译方法。据说,有一次周总理陪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作了很多说明 7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

09汉语言文学专业 邢寿康200940202009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照。) 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夏天" 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原因就在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当然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汉语中的"东风" 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西风则叫人有种寒风刺骨的味道。而在西方则相反。原因也是一样,两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带来感觉就不同。 二、生产劳动 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 等。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类词语。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 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 的动词在汉语中有许多,如"扛、荷、挑、担、抬、背、驮、负、提、挎" 等,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负运的东西与之相应(如,挑土、担水、提箱子),真是细密之极。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汉语之所以将这个动词细加区分,大概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力劳动特别多的缘故。 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 、"气壮如牛" 等词,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 。为什么汉语用"牛" 而英语用horse 呢? 答案是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分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三、风俗习惯 1、称谓及称呼: 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我们看到,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比如: 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埋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Mr, Mrs 或Miss。他们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