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课内文言文及古诗词

一、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1.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①雪骤②,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③。”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④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①.【俄而】不久,不一会儿。②.【雪骤】雪下得急。③.【差可拟】差不多。④.【未若】比不上。⑤.【因】乘。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诫子书诸葛亮

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将复何及!

五、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甚远。屠俱,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止增笑耳。

六、寓言两则

1.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课外古诗词

1.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

七年级古诗文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苏轼 游蕲(qí)水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湖南岳阳楼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2。杭州岳墓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则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落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5。集句联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6。方志敏卧室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 整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与明月,。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意思赏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意思赏析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水何澹d àn 澹d àn ,山岛竦s ǒn ɡ峙zh ì。 4、《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次北固山下》中,“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辛弃疾《西江月》中,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12、唐代诗人在《题破禅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人们常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中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水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田园喜爱之情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p ǔ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论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w ǎn ɡ,思而不学则殆d ài 。 18、《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的颔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0、《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1、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2、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3、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其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5、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充分表现了前进道路上会有一定困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失掉了长远的目标的诗句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26、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的句子是:争渡,争渡。 △▲△▲△▲△▲△▲△▲△▲△▲△▲△▲△▲△▲△▲△▲△▲△▲△▲△▲△▲△▲△▲△▲△▲△▲△ 第一首《观沧海》由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钱塘湖春行》由唐代大诗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所作。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四首《西江月》由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这首词通过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了作者的闲适心情。词的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第五首《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所作。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及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 及翻译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咏雪 【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课内文言文及古诗词 一、古代诗歌四首 1.______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___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___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 ___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___一帆悬。___生残夜,___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___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世说新语》两则___ 1.___ ___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不久雪下得急,公欣 然曰:“___纷纷何所似?”兄子___曰:“撒盐空中差不多。”兄 女曰:“比不上柳絮随风飘。”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___,左 将军___之妻也。 2.___与友期

___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___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论语》十二章 1、子曰:“研究之后要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会生气,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 2、曾子曰:“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研究是否勤奋?” 3、子曰:“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研究,三十岁时已经立足,四十岁时不再犹豫,五十岁时认识到自己的天命,六十岁时耳聪目明,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违背原则。”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论语》十二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真是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必背古诗、文言文、课文》汇总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必背古诗、文言文、课文》汇总 1.观沧海【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春秋末期】孔子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背诵篇目汇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背诵篇目 观沧海 (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ɡ)峙(zhì)。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cán)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ɡ)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qí)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cù)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世说新语》两则 (南朝)刘义庆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 第一部分古诗词 观沧海 魏晋·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 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课内文言文及古诗词 一、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1.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①雪骤②,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③。”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④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①.【俄而】不久,不一会儿。②.【雪骤】雪下得急。③.【差可拟】差不多。④.【未若】比不上。⑤.【因】乘。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及释义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及释义汇总 1、观沧海① 曹操 东临②碣石③,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⑥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⑦,歌以咏志。 ①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②〔临〕到达,登上。③〔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④〔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⑤〔竦峙(sǒng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⑥〔星汉〕银河。⑦〔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白 杨花②落尽子规③啼,闻道龙标④过五溪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⑥西。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龙标,

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②〔杨花〕柳絮。③〔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④〔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3、次北固山下⑦ 王湾 客路⑧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⑨,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⑩,江春入旧年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⑫。 ⑦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⑧〔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⑨〔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⑩〔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⑪〔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⑫〔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天净沙·秋思①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③人在天涯④。 ①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②〔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③〔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④〔天涯〕天边,指远离家

七年级上册所有古诗文言文(注释+原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观:欣赏。(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6)何:多么。 (7)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起。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初一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注解+翻译

精心整理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注解:【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 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 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 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 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注解:【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注解:【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初一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注解+翻译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解:【内集】家庭集会【讲论文义】谈论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因】凭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解:【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5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古文详细解析及赏析 一、观沧海 (1)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三、次北固山下 (5) 四、天净沙.秋思 (7) 五、咏雪 (8) 六、陈太丘与友期行 (10) 七、《论语》十二章 (13) 八、诫子书 (17) 九、狼 (19) 十、穿井得一人 (24) 十一、杞人忧天 (25) 十二、秋词.其一 (27) 十三、夜雨寄北 (29) 十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1) 十五、潼关 (33)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赏析】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白 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背景及作者介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词语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古地名,在今洪。 2、左迁: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3、花:柳絮。 4、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5、龙标:今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的总称,在今省西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桐梓和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树上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夜雨寄北 (唐)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背景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