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材第17~18页例3,“试一试”及“练一练”,第20页练习三第7~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答应用题。(投影出示)

学校舞蹈队有32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合唱队有多少人?

一人板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投影出示)

(1)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题里哪个月份的产量与哪个月份的比?要先画哪个月份产量的线段?(画线段图)表示五月份产量的线段要怎样画?(画线段图)增加的台数是哪个数量的1/5?要求什么问题?指出线段上哪一部分?(在线段上表示)

(2)讨论:这道题例哪个数量是单位“1”?为什么?哪个台数是四月份台数的1/5?

要求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多少台可以怎样想?

(学生看着线段图,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指名学生口述。

(3)按照这样想的过程,列式计算。

(4)小结。

2、教学“试一试”

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现在的价钱比原来降低了”是指降低的价钱是哪个数量的?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

解答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学生练习。

问:数量关系式是什么?为什么用原价乘就是降低的价钱?

从上面解题的过程可以看出,解题学习的应用题也和前一节课一样,关键是先确定单位“1”的数量,接着要弄清与题里几分之几对应的是什么数量。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就等于与它对应的数量。

(板书: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三第7题。

说出单位“1”的量,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3、练一练第2题。

口述思考过程。提问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练习三第10题口答算式和结果。

为什么用×求枣子比栗子多的吨数?

5、练习三第 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第7—12题(任选3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一万以内的数,能够熟练读写和比较大小; 2、学会使用算术方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2、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认识一万以内的数 通过让学生观察、认知和练习,帮助学生认识一万以内的数,并掌握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加减乘除运算

(1)加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和加法的运算能力。 (2)减法:同样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和运算 方法,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和减法的运算能力。 (3)乘法:通过分析真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 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和乘法的运算能力。 (4)除法:同样通过分析真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除法的 意义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和除法的运算能力。 3、应用题 通过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加减乘除运算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示范、练习、讨论等; 3、结合真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尝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及资源 1、教学手段:黑板、彩色笔、教具、课件等; 2、教学资源:教材、教辅、参考书籍、实物等。 六、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通过给学生布置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知识; 3、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1、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集体备课教案12篇(补充)

集体备课笔记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面积。 (教师指名小组回答,其他小组陆续报告答案,教师把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答案各不相同)生:16×5÷8÷2=5(厘米)16×3÷8÷2=3(厘米) 5×3=15(平方厘米) 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 生:我认为第一和第三种答案是对的,而第二种答案是错的,原因是16包含着两条长和两条宽,所以在求长和宽时要除以2。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哪个答案对,如果是第一和第三种答案,周长是16厘米;第二种答案的周长是32厘米。现在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板书设计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笔记

校服的。这批校服共有多少套? 填空题: 1. 258 415 ⨯=( ) 27 515 ÷=( ) 。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0420 ⨯() 3.63:54的化简比( ),比值( )。 4.一本故事书400页,小亮第一天看了25%。25%的含义( ) 5.学校田径队有男生18人、女生12人。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 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 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笔记 复备时间: 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备课人 单元、章节七课 题 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 何 课时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的部分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调整师: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完成得 最棒! 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如右图) 先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再试着解答下列各题。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

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教学第119——120页上的内容及练一练和练习二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概括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难点: 圆周率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片,线,刻度尺,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我们家有一个桶,我想在它的外围围一圈铁丝,你能帮我算一算我要截多长的铁丝吗? 二、提出问题 什么是圆的周长,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①拿出准备好的圆,用手指比画它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 ②自己给圆的周长下一个定义。 ③想一想:你会怎么测出圆的周长呢?例如一个硬币的长度。小组内自己交流。 ④质疑:日常生活中许多无法滚动或用绳子绕无法测量的该怎么办?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猜一猜。并说一说你的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2、实验与总结 ①根据生的猜测,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物体分别测量出它的周长和直径,并填表格。 ②展示表格内容并作出分析,你的猜测正确吗? ③通过数据你还有什么疑问或着发现吗? ④介绍圆周率,教师展示收集到的关于圆周率的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⑤交流:圆的周长可以怎样得到?因此你还能想到什么? ⑥总结字母公式。 3、实践与应用 出示例1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 四、巩固与提高 1、判断,投影出示。 ①圆周率π=3.14。( ) ②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 ③大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一定大与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 ) ④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 2、解决问题 一个时钟的时针长6厘米,这根时针的尖端一昼夜走了多少厘米? 3、练习二十五2、3题 五、小结与质疑 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疑问吗? 六、作业设计 联系二十五第1、4、5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

3 、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25页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简便,能合理、灵活地进行一些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24 页复习题。 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按怎样的顺序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怎样的顺序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1 说说这道题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为什么要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作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指出: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仍然和整数、小数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没有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3、教学例2 (1)说明:同样的,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出示例2 说说这道题例的数据有什么特点?这样算简便吗?为什么这样可以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按简便算法计算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想想哪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集体订正,结合说一说第三小题为什么可以用简便算法。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做在书上,然后分别说说为什么可以用简便算法。 3、做练习五第3题的后两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算?在计算中可以运用哪些知识使一些计算简便?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例1 例2 投影出示: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仍然和整数、小数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没有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5篇 好的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53页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

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并且把书上的例3做完整。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锦糖的几分之几?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四、作业。练习十三第2、4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3页的12——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投影出示: 1、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2、你对圆的周长部分还有什么自己的发现吗? 小组内交流。 二、基本题训练 1、练习周长公式的基本运用,投影出示。 ①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5米 r=3.2厘米 d=2.4分米 ②填空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 )倍多一些,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 ),用字母( )表示,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取它的近似值为( )或( )。

让学生自问自答。 2、题组训练 一个圆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一个圆的半径是20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一个圆的半径是20厘米,这个圆的周长的一半是多少厘米? 一个圆的周长的12.56厘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一个圆的周长的12.5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共同交流并找出错误订正。 3、课外拓展 ①给一棵大树做一个直径是4米的护栏,用多长的铁条能绕护栏5圈? ②在一张周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③在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④在一个半径为30厘米的水桶外面围一圈铁丝,接头处为5厘米,这根铁丝的长是多少厘米? 三、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4——1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相应的解题方法,提高解答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认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相应的解题方法,提高解答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掌握解题一般规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包括解答工程应用题的能力。 二、整理思路 1、先说说下面各题怎样想,再解答。 (1)、山村有绵羊360只,山羊只数是绵羊的3/4,山羊有多少只? (2)、山村有山羊270只,正好是绵羊只数的3/4,绵羊有多少只? 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解题时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两题单位“1”的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指出: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确定题里的数量关系。解答时都要根据数量关系式或方程。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列方程解答。 2、做复习第一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比较两道题的异同点。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列式子的数量关系式。 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时都是怎样想的? 解题时都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列式子?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 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指出: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也是找出单位“1”的数量,确定数量关系式。这两题单位“1”的量都是公路全长,数量关系式都是“公路全长-已修的千米数=剩下的千米数”。根据数量关系式,第(1)题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所以用算术方法解;第(2)题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所以要用方程解。 三、综合练习 1、做复习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 要求学生将每道题的算式或方程列在练习本上,同时指名两人板演,分别做(1)、(2)提和第(3)、(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比的基本性质、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理念: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二)导入新课 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三)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师: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学生分小组讨论。 2、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外),比值不变. 3、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学生自由回答 (二)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出示:化简 (1)12:18 (2) 3/5 :1/5 (3)1.8:0.09 3、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4、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5、引导学生小结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整数比. 6、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工程问题应用题,理解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解答求工作时间的工程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工程应用题以前没有碰到过,对这类题不一定能够具体理解,对方程的能否列出来——很重要!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 (1)、每小时做25个个零件,5小时做多少个? (2)、每小时织18米布,X个小时织多少米? 提问:怎样求工作量的? 我们还学习过用分数表示工作效率。 2、教学准备题 出示准备题 提问: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 说明:我们可以把一批零件的总数看做单位“1”,这样工作总量就是“1”。 3、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练习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已知完成一项工作的时间。 二、引入新课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 我们就可以来学习分数中的另一类应用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让学生读题,说明有哪两个备件,求什么问题。 说明:根据备件,我们可以把“一项工程”看做单位“1”,这就是工作总量。甲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20,乙完成这项工程的1/30。 提问:想一想,这项工程是由哪几个队合做完成的?这里的工 作总量就是哪几部分的和? 2、列方程解答 如果设合做X天可以完成,甲队和乙队完成的工作量各可以怎样表示呢?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1/20X、1/30X和“1”各表示什么,方程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来的。 3、引导检验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检验? 我们可以用甲的工作效率1/20乘工作时间12天,加上乙的工作效率1/30乘工作时间12天,看是不是等于工作总量“1”。 指出:像例5这样没有具体工作量,只有各部分单独完成工作总量时间的应用题,就是工程问题。 三、巩固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3.口答准备题: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 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 量是多少毫升?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

202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X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若想成为一位合格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要在备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备课成效。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X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部进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统计”。 二、探究问题

(一)认识统计表 1.出示课件,提取数学信息。有四种饮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苹果汁9箱;桔汁5箱。 2.学生把饮料的箱数填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 3.汇报:你是怎样填的? 知道“合计”的意思。 4.对照饮料图与统计表 师:如果让你用很短的时间发觉更多的数学信息,你看下面图(杂乱的),还是看上面的统计表?为何?(每种饮料的箱数一目了然) 师:像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 正由于统计表有这个优点,所以许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见过统计表? 5.看统计表提取数学信息。 (二)认识统计图 1.课件:出示饮料图 2.生提出摆放建议 追问: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便于拿取;箱数一目了然) 3.课件出示分类摆放的饮料图 师:工人叔叔摆放饮料的办法真好,我们可以照着这种方法画一张统计图。 板书:统计图 4.认识统计图 课件演示:方格纸→左侧数字→下面饮料名称 师:你打算怎样表示桃汁的箱数? 生自由发言 数学上用竖着的条形表示。(板书:条形) 5.画统计图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数学不只是一门学科,一种本事,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六年级数学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有的六年级数学老师都必须知道如何写六年级数学教案,你也来写一篇和我们分享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六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 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 每个六年级数学老师要做到老师引导与学生思索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学问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经验了数学教学工作,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03911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经验读统计图、沟通信息、探讨图的特征等相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说明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能依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和沟通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学问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说到统计图我们还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说)那么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扇形统计图又有什么特点呢?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二、相识扇形图 1.让学生看课件中的扇形统计图。(或课本84页) 师:,书上有其他学校六⑴班40名同学四个方面调查结果的扇

形统计图。自己读一读。自由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沟通得到的信息。 3.细致视察统计图,你能用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沟通)老师巡察,派代表分别展示出小组沟通的结果。 小组展示提出的问题,让对抗组来解答。通过补充质疑同学们基本能把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挖出来。 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针对每一个统计图中的问题。 4.同学们真是擅长视察,擅长思索,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么同学们再视察一下这四个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1:它们都是一个圆,这个圆表示一个整体,也就是六一班的全体学生 生2:每个圆都分成了大小不同的扇形,这些扇形表示的是部分。 生3:每个扇形占整个圆的多少都是用百分比表示出来的。 生4:圆中每个扇形的百分比相加的和都是101% 5.同学们说的真好,把最关键的问题都给说出来了。我们说了这么多那同学们现在知道什么是扇形统计图了吗? 试着总结:(可以小组沟通一下再说)用圆来表示一个整体,用扇形表示其中的一部分,用百分比来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多少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 6.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生: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晰地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师补

最新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3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3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篇一 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上课伊始,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关键点的有效回顾,帮助学生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这样的设计,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励、唤醒。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倾听能力、组织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ppt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1)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2、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 ②汇报。 生1:题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无用信息。 生2:对于问题(1)而言,题中“330个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 ③根据统计图算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330×16.1%≈53(个) (2)解决问题(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