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集体备课教案12篇(补充)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集体备课教案12篇(补充)

集体备课笔记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面积。

(教师指名小组回答,其他小组陆续报告答案,教师把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答案各不相同)生:16×5÷8÷2=5(厘米)16×3÷8÷2=3(厘米) 5×3=15(平方厘米)

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

生:我认为第一和第三种答案是对的,而第二种答案是错的,原因是16包含着两条长和两条宽,所以在求长和宽时要除以2。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哪个答案对,如果是第一和第三种答案,周长是16厘米;第二种答案的周长是32厘米。现在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板书设计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笔记

校服的。这批校服共有多少套? 填空题:

1. 258

415

⨯=( ) 27

515

÷=( )

。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0420

⨯() 3.63:54的化简比( ),比值( )。

4.一本故事书400页,小亮第一天看了25%。25%的含义( )

5.学校田径队有男生18人、女生12人。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

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

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笔记

复备时间: 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备课人

单元、章节七课

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

课时课

复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的部分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调整师: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完成得

最棒!

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如右图)

先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再试着解答下列各题。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

集体备课笔记

复备时间: 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备课人

单元、章节七课

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

课时课

复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的部分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调整师: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完成得

最棒!

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如右图)

先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再试着解答下列各题。

(4)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5)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

集体备课笔记

集体备课笔记

集体备课笔记

集体备课笔记

集体备课笔记

集体备课笔记

复备时间: 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备课人单元、章节第七单元课题整理与复习课时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熟练进行体积和容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个性调整

活动一:梳理回顾小组交流: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系?

2、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4、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这些公式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活动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知识复习活动要求:

1、同桌互说你判断和估计的依据。一、知识整理

学生逐题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二、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知识复习做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先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并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估计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自己的判断。

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思考第6题

想想要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要测量哪几条线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集体备课教案12篇(补充)

集体备课笔记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面积。 (教师指名小组回答,其他小组陆续报告答案,教师把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答案各不相同)生:16×5÷8÷2=5(厘米)16×3÷8÷2=3(厘米) 5×3=15(平方厘米) 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 生:我认为第一和第三种答案是对的,而第二种答案是错的,原因是16包含着两条长和两条宽,所以在求长和宽时要除以2。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哪个答案对,如果是第一和第三种答案,周长是16厘米;第二种答案的周长是32厘米。现在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板书设计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笔记

校服的。这批校服共有多少套? 填空题: 1. 258 415 ⨯=( ) 27 515 ÷=( ) 。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0420 ⨯() 3.63:54的化简比( ),比值( )。 4.一本故事书400页,小亮第一天看了25%。25%的含义( ) 5.学校田径队有男生18人、女生12人。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 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 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笔记 复备时间: 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备课人 单元、章节七课 题 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 何 课时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的部分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调整师: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完成得 最棒! 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如右图) 先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再试着解答下列各题。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 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的: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老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老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老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如今,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稳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刚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以下图的练习。 老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局部,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局部,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期末总复习(一)数的世界 二、期末复习要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3、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解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的方程。 4、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6、能够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知识点梳理 1、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时要使大家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一道分数乘法或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使大家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比的意义及化简比。 熟记:(1)分数乘法算式意义;(2)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3)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4)倒数的意义,比的意义及化简比;(5)除法、分数、比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1)分数乘法算式意义: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既可以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又可以表示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6×83表示( 16个83是多少?或 16的8 3 是多少? )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1×72表示( 41的7 2 是多少?) (2)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52÷3 1 表示(已知 两个因数的积是52,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是3 1 ,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 (3)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①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时要先约分,再相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大全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大全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大全6篇 好的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模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模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追问:还可以怎么放?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

物体。 3.口答准备题: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 2.分析探索 提问:也同样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这题与刚才的两题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小结: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追问: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板书:替换) 4.列式计算 a:把大杯换成小杯 提问: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板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板书)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板书) 小结:在用这种方法解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1、目标的定位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合集18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18篇) 篇1: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系列出求吃 1/2个、1/3个、1/4 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2/3 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挑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是为了汲取生理上的营养,学是为了汲取精神上的养份。今天,我们采用“边品边学”的方式,学习“整数除以分数”。 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提出猜想 1、谈话:老师带来了同样大小的4个橙子(媒体呈现) 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怎么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 提问:为什么用4÷2计算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也就是说,四个橘子可以除以二,可以用除法计算。 问:如果每人吃一个呢? 学生口头列式。 2、出示:如果“每人吃1/2 个,可以分给几人”又怎么列式?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4÷1/2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较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较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较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矫捷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领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糊口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可以或许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现实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量另一个量的值。 3、履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领会“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较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履历从现实糊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味数学在日常糊口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连系糊口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领会负数在现实糊口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心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摸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较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白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连系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糊口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勾当,履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味若何对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模子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糊口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勾当,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勾当或有现实背景的勾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味摸索的乐趣和数学的现实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数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计划(精)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终复习计划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2 人,女生28人。从本学期的教学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学都是留守儿童,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极需培养,空间观念不够强。上课时不肯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待加强。针对这些情况,在复习中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复习内容及要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分数乘法:复习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 3、分数除法:复习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复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百分数:复习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复习巩固求率、折扣、纳税、利息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第五课时 练习内容:第一、二、三、四单元综合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解方程,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 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能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相关施加问题。 3.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具体练习内容如下:一、填空题。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这个长方体左边 的面积是(),上面的面积是(),表面积是()。2.在括号里填上合 适的单位。一瓶六神花露水有195()。 我们的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50()。一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0()。一个火柴盒的体积大约是40()。3.1450毫升=()升()毫升3.08 升=()升()毫升4升20毫升=()升2.04立方分米=()立方厘米4.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3分米后,得到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比 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正方体的体积是()。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4分米,宽是16分米,高是19分米。锯掉一 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后,剩下部分的体积是()。

6.甲仓库比乙仓库多存粮24吨,如果从甲仓库运走4吨,则甲仓库 的存粮吨数是乙仓库的3倍。两个仓库共存粮()吨。 7.一根绳子长16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4,第二次用去剩下的 1/3,两次共用去()米。 8.已知A某7/8=B某8/7=C÷8/9(A不为0),把A、B、C三个数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9.甲数是0.75,乙数是甲数的倒数,乙数是(),甲、乙两数的 积是(),甲数占乙数的()。 10.六(2)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5,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11.六(1)班人数的2/3与六(2)班人数的3/4相等,六(1)班 人数占六(2)班人数的()。 12.科技兴趣小组的人数在40-50之间,女生人数占男生的5/6,科 技小组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13.两个自然数的倒数和是7/12,那么这两个数分别是()和()。14.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5/12,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DE的长是()厘米。15.先找规律再填空。 3/4、1、4/3、16/9、()、()1/2、1/6、1/12、1/20、()、()二、判断题。 1.两个分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分数的商。2.有1吨化肥,运走 3/5,还剩2/5吨。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六年级共计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中除了三、四个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 的影响,自学上存有着一定的困难。大多数学生已掌控了本册书中的知识点,但是由于学 生的个体差异,引致了他们数学素养的参差不齐。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教师应集中精力,把握住时机,把备考做为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备考过程,恰当挑选复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现制订复习计划如下:二、复习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分数乘法。 3、分数除法。 4、解决问题的策略。 5、分数四 则混合运算。6、百分数。7、整理与复习三、复习目标 1、并使学生进一步认知分数乘坐、乘法的运算意义,掌控分数乘坐、乘法的计算方 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恰当排序分数乘坐、乘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 式题,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展开有关分数的方便快捷排序;能够运用分数乘法化 解“谋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直观实际问题,能够列方程化解“未知一个书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谋这个数”的直观实际问题,能够用分数乘法和提、加法化解稍繁杂的实际 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 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并使学生进一步认知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恰当展开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可以化解谋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就是多少”的直观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及其常用计量单 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 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5、并使学生在整理与备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够 综合运用研习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表述日常生活现象、化解直观实际问题,进一步 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四、备考重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能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运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8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8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圆,正方,长方形,三角形活动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够数出来 活动难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正确数出多少种图形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苏教版) 期末总复习计划及教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方程;2、长方体和正方体;3、分数乘法;4、分数除法;5、认识比;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7、解决问题的策略;8、可能性;9、认识百分数。 三、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

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