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

2.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其展开图,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圆柱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工具

学前准备收集圆柱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

导案:

课件提示:旋转门的画面。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并板书:圆柱的认识。

学案: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柱。(23分钟)

1.初步感知圆柱。

(1)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如岗亭、车轮、圆木、客家围屋等)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利用课件从实物中指出圆柱体。

(3)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1)每人拿出一个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小组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征?

(2)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柱,标出各部分名称。

(4)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提问:①这两个圆柱体,哪个高?哪个矮?

②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有关。)

③你能量出圆柱的高吗?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圆柱的高。(教师注意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的圆柱体图中画出圆柱的高。

④提问:圆柱的高有几条?

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有的高都相等。

3.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猜一猜,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拿出两个圆柱体将其剪开。

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操作的结果并展示。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

(4)观察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圆柱体,提问: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圆柱体的哪部分?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将长方体还原成圆柱体再打开。(教师画图展示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的关系。)

小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提问:什么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学案:

1.(1)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2)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圆柱形物体。课件展示圆柱体和非圆柱体图片,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不是圆柱。

(3)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学生观察并小组交流圆柱的特征。并且学生测量圆柱的高。(注意测量方法要正确)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同桌互相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量出圆柱的高。

3.学生迅速转动纸片,仔细观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4.(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2)学生剪开圆柱的侧面并观察其形状。

(3)学生交流操作结果。

(4)结合展开圆柱侧面的过程,思考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5)底面周长与高相等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课后小结

本节课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引入对圆柱的认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很自然地

过渡到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找出圆柱体的共同特征,两个平的底面,一个曲的侧面,使学生对圆柱有更进一步地了解。接着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急于探究的心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间的关系,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中,重视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作用,结合学生回答,动态演示圆柱体侧面的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后习题

达标检测

1.判断下面哪些是圆柱,是的在下面的方框里画“√”

2.给下面的圆柱各部分填上相应的名称。

3.下面(①)号图形是圆柱的展开

4.把一张长314px,宽23

5.5px的长方形纸片卷成一个圆柱。(接头处不重叠)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

答案:

①长方形的长作圆柱的高。9.42÷3.14÷2=1.5(cm)

②长方形的宽作圆柱的高。12.56÷3.14÷2=2(cm)

答: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7.5px或50px。

板书

圆柱的认识

导案

初步感知圆柱。

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你能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吗?

2、我们在认识圆柱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的?(面:侧面、底面;高。教师板书。)

二、导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请看大屏幕。(电脑显示建筑物、帽子、光束等实物。根据实物图抽象成立体模型图)。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底面是圆的,头上像锥子一样尖尖的。)

2、这些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锥。(板书课题:圆锥)你能说说它们为什么叫圆锥吗?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板书:的认识)

4、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圆锥?

三、探索研究:

(一)圆锥的认识。

(出示圆锥)仔细观察,看一看这个圆锥有什么特征?根据圆柱的认识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圆锥?我们先来认识圆锥的面和顶

点。

1、认识圆锥的面和顶点。

(1)取出圆锥体学具,三人一组。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指名汇报。

(3)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回答:

①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底面?

②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把它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③ 沿侧面的两侧各画一条线,它们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叫圆锥的顶点。它有几个顶点?

回答后师板书:

侧面(曲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 2.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其展开图,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圆柱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工具 学前准备收集圆柱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 导案: 课件提示:旋转门的画面。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并板书:圆柱的认识。 学案: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柱。(23分钟) 1.初步感知圆柱。

(1)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如岗亭、车轮、圆木、客家围屋等)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利用课件从实物中指出圆柱体。 (3)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1)每人拿出一个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小组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征? (2)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柱,标出各部分名称。 (4)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提问:①这两个圆柱体,哪个高?哪个矮? ②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有关。) ③你能量出圆柱的高吗?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圆柱的高。(教师注意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的圆柱体图中画出圆柱的高。 ④提问:圆柱的高有几条? 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有的高都相等。 3.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猜一猜,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拿出两个圆柱体将其剪开。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集体备课教案12篇(补充)

集体备课笔记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面积。 (教师指名小组回答,其他小组陆续报告答案,教师把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答案各不相同)生:16×5÷8÷2=5(厘米)16×3÷8÷2=3(厘米) 5×3=15(平方厘米) 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 生:我认为第一和第三种答案是对的,而第二种答案是错的,原因是16包含着两条长和两条宽,所以在求长和宽时要除以2。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哪个答案对,如果是第一和第三种答案,周长是16厘米;第二种答案的周长是32厘米。现在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板书设计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笔记

校服的。这批校服共有多少套? 填空题: 1. 258 415 ⨯=( ) 27 515 ÷=( ) 。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40420 ⨯() 3.63:54的化简比( ),比值( )。 4.一本故事书400页,小亮第一天看了25%。25%的含义( ) 5.学校田径队有男生18人、女生12人。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 生: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 分数表示。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集体备课笔记 复备时间: 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备课人 单元、章节七课 题 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 何 课时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的部分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调整师: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完成得 最棒! 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如右图) 先在图中标出相关数据,再试着解答下列各题。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教案(苏教版) 期末总复习计划及教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方程;2、长方体和正方体;3、分数乘法;4、分数除法; 5、认识比; 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7、解决问题的策略; 8、可能性; 9、认识百分数。 三、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理 解形如ax ± b=c、ax * b=c、ax ± bx=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 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 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 程解决“已知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的简单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 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分数的计算。 五、复习难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第四章_〈比和比例〉教案

第四章 比和比例 知识梳理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 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意义和性质 整数比的化简 比的性质 化简比的方法 小数比的化简 分数比的化简 连比 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比的作用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 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 比例尺的意义 比例尺的分类 数值比例尺 或 放大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缩小比例尺 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正、反比的意义及关系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反比例的比较 正、反比例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各部分名称:“:”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和比例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比的方法 通常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把比的前项、后项化成最大公因数是1的整数。 *整数比的化简: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小数比的化简:先将前项和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化成整数比,然后再按照整数比化简的方法进行化简。 *分数比的化简:先用分母的最小的公倍数去乘比的前项和后项,把分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的方法进行化简。 (3)连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组成的比叫做连比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是表示两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专项提升)

期末总复习(一)数的世界 二、期末复习要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3、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解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的方程。 4、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6、能够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知识点梳理 1、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时要使大家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一道分数乘法或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使大家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比的意义及化简比。 熟记:(1)分数乘法算式意义;(2)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3)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4)倒数的意义,比的意义及化简比;(5)除法、分数 (1)分数乘法算式意义: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既可以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又可以表示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6×83表示( 16个83是多少?或 16的8 3是多少? )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1×72表示( 41的7 2是多少?) (2)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52÷3 1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5 2,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是31,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 (3)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①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时要先约分,再相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一)数的世界 一、期末复习要点: 1、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 2、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3、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解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的方程。 4、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6、能够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梳理 1、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时要使大家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一道分数乘法或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使大家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比的意义及化简比。 熟记:(1)分数乘法算式意义;(2)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3)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4)倒数的意义,比的意义及化简比;(5)除法、分数 (1)分数乘法算式意义: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既可以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又可以表示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6×83表示( 16个83是多少?或 16的8 3是多少? )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1×72表示( 41的7 2是多少?) (2)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52÷3 1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5 2,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是31,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 (3)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①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时要先约分,再相乘。 32× 6 = 81×92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 教案) 教学内容:五、六年级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思考;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确定解题思路,合理选择解题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2.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具有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对解题策略价值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理一理 谈话: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常常需要使用一定的策略,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1.列表。 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便于分析数量关系。 2.画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如: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有关行程问题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还可以用一一列举、还原、替换、假设、转化等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练一练 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不同的围法,然后交流,再要求学生算出每个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刚原来有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送给弟弟,后来又买了18张,这时共有47张画片。他原来有画片多少张?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 3.王老师买了8个网球和1个足球,正好用去360元。足球的单价是网球的4倍,足球和网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学生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4.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学生用假设法来解决,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5.超市里有白糖和红糖48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三分之五,红糖有多少千克? 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三、补充练习 1.小明有5元和2元两种人民币若干张,他要拿37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终总复习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终总复习计划及教案期末总复习计划及教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备考,把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并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排序 法则、规律性科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稳固,计算能力和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获得进一步地 提升,全面达至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1、方程;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分数乘法; 4、分数乘法; 5、重新认识比; 6、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7、解决问题的策略;8、可能性;9、重新认识百分数。 三、复习目标 1、并使学生进一步增进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认知,能够正确理解形似ax±b=c、 ax÷b=c、ax±bx=c的方程,能够恰当分析和认知直观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成正比关系,可以列方程答疑须要两、三步排序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3、并使学生进一步认知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应用领域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谋 比值、化简比,能够恰当化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 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知体积(容积)及其 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认知并掌控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 够恰当答疑有关这方面的直观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 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7、并使学生在整理与备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够 综合应用领域研习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表述日常生活现象、化解直观实际问题,进一步发 展数感、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内容:分数乘、除法计算及简单分数实际问题(教科书第114页第1-2题) 复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在运用分数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 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研究数学的信心。

复重点: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研究了分数乘、除法,这些运算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复分数乘、除法的相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复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口算下列各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4页的第1题。 2)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小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两种情况;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分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及整数除以分数。 2.计算练。 1)出示课本第114页第2题上面的8题,学生每人计算四题。 2)结合学生练情况进行讲评,注意分析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及如何改正。 3)出示第2题的下面三题,学生独立计算。 讲评学生计算情况,请学生说说计算分数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名数改写。 出示题目:2/5时=()分;4/25千克=()克

3/5米=()厘米;5/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7/20公顷=()平方米;340立方分米=()立方米 54分=()时;255毫升=()升 1)先请学生说说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左边四题或右边四题,完成后指名口答,说说怎样改写。 4.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1)女生人数占全班的2/5.(2)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加 1/8. 3)柳树棵数的2/3和杨树棵数相等。(4)已经修了水渠 全长的3/7.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言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六年级数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 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解决问题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理解问题: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意思和要求。 2.建立模型: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设定变量和关系式。 3.求解问题:根据模型,使用数学方法求出解。 4.验证答案:用语言或数学方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5.总结问题: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1. 找规律法 找规律法是指通过观察一组数或一些实例,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找出规律、推广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整数1,2,3,4,5,6,7,8,9中,选取其中三个互不相同的数,排成三位数,问共有多少个?我们可以通过找规律法来得出答案。 解题步骤如下: •思考自然数1~9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 •每个选法可以组成3位数的6个排列,例如选择1、2、3,可以组成的3位数有123、132、213、231、312、321。 •所以一共有9种不同的选法,每种选法可以得到6个不同的排列组合,共计54个不同的3位数。 2. 反证法 反证法是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通过寻找矛盾,推出假设不成立,从 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如,如果要证明正整数的平方根是无理数,可以使用反证法。 假设正整数的平方根是有理数,那么可以表示为p/q(其中p和q互素)。即p2=q2a,a为正整数。因为p2是q2的倍数,所以p也是q的倍数。假设p是q 的k倍,那么q2a=(kp)2,即q2是k2a的倍数,k2a是一个正整数,所以q也是p的倍数,但p和q是互质的,矛盾。所以正整数的平方根是无理数。 3. 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法是指将问题分成几种情况加以讨论,从而得到解答的方法。 例如,有4个白球,3个红球,2个蓝球,从中任选2个球,求球的颜色可能的情况。 根据题意,分析可能情况: 1.选2个白球,有C(4,2)种情况。 2.选2个红球,有C(3,2)种情况。 3.选2个蓝球,有C(2,2)种情况。 4.选一个白球和一个红球,有 $C(4, 1)\\times C(3, 1)$ 种情况。 5.选一个红球和一个蓝球,有 $C(3, 1)\\times C(2, 1)$ 种情况。 6.选一个白球和一个蓝球,有 $C(4, 1)\\times C(2, 1)$ 种情况。 综合上述情况,球的颜色可能的情况共有 $C(4, 2)+C(3, 2)+C(2, 2)+C(4, 1)\\times C(3, 1)+C(3, 1)\\times C(2, 1)+C(4, 1)\\times C(2, 1)=23$ 种。 4.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指证明对于所有正整数n,命题P(n)都成立的方法。 例如,对于所有正整数n,证明 $1+2+\\cdots+n=\\dfrac{n(n+1)}{2}$。 当n=1时,命题成立。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 $1+2+\\cdots+k=\\dfrac{k(k+1)}{2}$。则当n=k+1时,有 $1+2+\\cdots+(k+1)=(1+2+\\cdots+k)+(k+1)=\\dfrac{k(k+1)}{2}+(k+1)=\\dfrac{( k+1)(k+2)}{2}$。因此,对于所有正整数n,命题P(n)都成立。 结论 我们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整理和复习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P112整理及复习第1-7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稳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娴熟地进展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 2.通过复习比的学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简比及求比值的区分,并能正确地计算。 3.培育学生综合、归类、比较的实力。 教学重点: 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大量学问点的归纳整理中,扶植学生形成学问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投影显示: 125×51+54÷512 师:同学们,计算这题时,会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学问? 学生看题后答复: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二、整理回忆 1、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整理这些学问。〔板书课题〕 学生口答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125×51 54÷512 这两道式题该如何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 算,2人板演,汇报沟通算法 2、整理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师:那我们来练习几题,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125×209 94×116 41÷32 158÷92 学生独立计算这四题,四人上台板演

结合学生的计算,题目变成: 125×51+54÷512 师:这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简便的方法吗? 生观题口答出依次 ①可以先同时先计算分数乘除法,再算加法 ②也可以用乘法安排律 125×〔51+54〕 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 小黑板出示: 5÷75-75×51 3、整理比的学问 出示:35:25 师:看了这个式子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哪些学问呢? 学生汇报 〔读作35比25,:是比号,35是比的前项,25是比的后 项,可以化简成7:5,比值是152〕 出示题目:先化简,后求比值 2128 师:大家肯定要留意化简比及求比值的书写解题区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人板演,其中1人口述其解题思路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第1题。 指名口答,并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2.完成第2题。 干脆在书上填写。完成成集体核对。 3.完成第3题。 指名口答。 4.完成第5题。 干脆写得数,集体核对。 5.完成第4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模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模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2023范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2023范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2023范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在书上表格填写。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根据上表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读出未知数据再算一算,比较两次结果。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 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2023范文2 一、教材 《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