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烟口──知

⑵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

醒──醉亲──童外──处岁──多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学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自由练习背诵。

⑷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

⑸集体背诵。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村居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村首醉出散

chushousanzuishi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唐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⑴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⑵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学生边读边表演。

⑶上台背诵,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读一读。

古声多处知忙

2、学生描字,说──说哪个字最难写?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韩愈《晚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学法

1.揭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古诗宝库中,尤以唐代的古诗最著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唐诗。

2.回顾。过去,大家都学了不少古诗了,怎样来读古诗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小结。(可以根据注释、查工具书、查资料、请教等)

【设计意图】

开课伊始,通过“怎样来读古诗”一问,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明确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有助于顺学而导。

二、合作学习,弄清诗意

1.自由阅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个别抽读,齐读。(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

3.自学古诗。(用小结的方法弄清诗句的意思,先个人自学,再小组内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学生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

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说说题目的意思,哪个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说说整首诗的意思。③齐读。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②齐读。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环节围绕一个“读”字进行:一是读准,二是读通,三是读懂。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了让合作学习更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

点:第一,先自学再合作,使合作学习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学习有任务,有分工;第三,合作学习的效果有检测,这样的学习能落到实处。

三、想象画面,深入玩味

1.创设情境。伴随着古典乐曲,教师描述每一首诗的具体背景,声情并茂地范读这两首古诗。让学生闭目想象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阅读深入点“送”,因为“送”是两首诗共同的理解点。可在学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同样写“送别”,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指导学生抓住诗篇中的关键字词去品味。

不同点:送别的地点不同;送别时天气、情景不同;送别时心情不同……

相同点:同是写送朋友;同是写朋友离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

(结合学生体会,启发、指导学生对比着入情入境地朗读,在理解中反复咏叹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

乐曲声由开始第一首时的明快、激越,转为第二首时的舒缓、低沉和悲凉,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这样便可很快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此同时,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朗读,在相互对比、相互映衬中形成了一种阅读磁场,有利于学生去品味、去研读。虽然两首诗有那么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让学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启发学生比较、研讨,在比较中发表真切感悟,反复咀嚼,品尝诗“味”,并通过学生的想象、朗读以及对字词的品味,来丰富学生内心的诗意世界,层层深入,读出情味!

四、切己体察,余音绕梁

1.背诵。播放古典乐曲,学生自由背诵。

2.写话。李白和王维的这两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友情。联系个人经历,说说自己对友情的感触,或亲身经历的难忘友情,再写下来。

3.引入。这两首古诗仅仅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两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情真意切的古诗名句,请看: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请大家课外去找找,去读读,再背一背。

【设计意图】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读文本,而是读自己。因此,读书要切己体察,让学生联系个人经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课文结束前,补充课外资源,让学生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热情,可谓回“味”无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__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发:出发。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1《古诗两首》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首古诗描绘的都是诗人于夏天所见之景,前者叙述小娃采莲之事,后者刻画夏日小池之景。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诗句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将人、事、景描绘的和谐自然,极具风趣,内容贴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夏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古诗要读出节奏,并背诵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会写“首”.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撑小艇、采白莲、藏踪迹、浮萍”等词语的意思,初古诗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含的夏天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丰富古诗积累。 四、教学难点 1.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感知夏天的美好。 2.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五、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播放视频录音,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第11课古诗二首。(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从我们班请了一位小老师,来给大家讲解“首”字。

3.谢谢小老师的精彩讲解,“首”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请看老师范写,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下面的“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4.你们真会学习,根据我们的评价标准,快拿起笔在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时,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 展评:同桌交换,学着老师的样子夸夸同桌的书写。来看这个同学的书写,点,撇短而小,老师给你一颗星。第三笔是长横,写得很规范,老师再给你一颗星。如果你的同桌也做到了,请你给他画上两颗星。下面的“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还可以写得更规范一些。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同学的,你抓到了书写要领,你的字在田字格里大小合适,三星级的书写果然不一般呢!还有谁的书写也得到了三颗星,举起小手让大家看一看!给会书写的同学鼓鼓掌! 5.请同学们换回课本,再来写一个“首”字。你们看,这个同学的书写更漂亮了。端正坐姿,小眼睛看老师。古诗二首指的是?预设:《池上》和《小池》。我们今天先来学习《池上》,板书课题。一起读一读。 6.池指的是哪里?池塘。池上就是池塘之上的意思,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池塘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在课题处讲解“首”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为后面的生字学习做铺垫。) 二、读出文之趣

11《古诗二首》(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教本课会认字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踪”是平舌音,“首、柔”是翘舌音,“踪、萍”是后鼻音。字形识记时,有多种方法,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踪、迹、浮、萍、荷、露”等。“采”是会意字,“泉”是象形字,可通过字理识字帮助识记。最常用的是通过组词与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如“荷花—何时”“踪迹—综合”等。 教本课会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爱、角、采、尖”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上下对齐;“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无”是独体字,注意与“天”的区别。 阅读理解 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池上》时,可结合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船划过去后,水面的浮萍会被冲开一道水痕,进而理解“浮萍一道开”的意思。教学《小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惜细流”“爱晴柔”,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形象生动;在理解“尖尖角”时,知道指的是新生的荷叶还在卷曲没有完全打开,而不是指荷花的骨朵儿;“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呈现的是作者抓拍的一个镜头,表达了作者对小池、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积累运用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要求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并能自然地迁移运用。就是说不但能背诵,还能默写,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为以后口语交际、写话或写日记运用古诗名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 “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爱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想像画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除了火红的枫树林,诗人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闭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 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其中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指导背诵 1.指导诵读 要读出节奏美,看图中景物感悟读。(以古筝配乐最好) 2.指名试背。 五、识字写字 教师指导书写汉字:“径、霜” 作业设计: 1.创意写诗。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

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发:出发。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烟口──知 ⑵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 醒──醉亲──童外──处岁──多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

一粒盘中餐辛苦 秋万颗 饿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 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 版 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

(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 字词的说明, 翻译整个句 子。 引导学生依照 动物特点,回 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 义,再回答问 题。 生举手回答自 己明白的有关 描写孩童趣事 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 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 翻译中去提炼要 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 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 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 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 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精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跳起舞来真漂亮。谜底:(风筝) 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诗人高鼎笔下儿童放飞风筝的情景吧!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 1.出示课件,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给诗文划分小节。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出示课件,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体会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3.随堂练习,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课件,会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并组词、造句。 5.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6.理解词语:先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初步理解诗词意思。 (二)精读古诗。 古诗题目解读。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村) 看到诗名,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诗人在乡村里见到的景象? 出示课件前两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随文讲解,理解文意,了解古诗内容。 带着问题品读诗文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2)这两句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 (3)这两句属于对景物的什么样描写?(静态) (4)诗句中的“醉”字用得好在哪里? 诗人一个“醉”字,生动地写出了春日大地艳阳高照、烟雾弥漫,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的姿态。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出示课件后两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随文讲解,理解文意,了解古诗内容。 带着问题品读诗文 (1)诗中“归来早”说的是什么意思?(早早地回来。) (2)回来这么早他们要干什么呢?用“”画出来。 (3)“忙”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儿童放风筝的急切心情。)

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下面一起来看看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吧! 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元导入,身临其境。 1.直观岀示:教师在黑板上用彩粉笔画柳树的简笔画。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柳树)你们看老师画的柳树美吗?赞美一下它吧!(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赞美柳树) 2.情境渲染:早春二月,阳光明媚,诗人贺知章外出郊游,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柳树,他脱口而出,吟了一首诗。(此时播放多媒体动

画课件,配乐朗读) 3.相机解题:“咏”是一种文体,以前我们学过《咏鹅》,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赞美鹅)“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在诗中画出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生字的情况。 3.汇报交流的结果。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用“/”画出停顿之处。 2.学生反复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3.指名读。 4.齐读古诗。 四、字斟句酌,理解古诗。 (一)学习古诗前两行。 1.指名读,你觉得这是作者站在哪个角度观察柳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作者站在远处观察柳树) 2.你觉得这里哪个词用得好,可以说出来和同学们共同感受一下。 重点指导感悟: 妆:一个“妆”字把柳树写活,在人们面前,柳树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 碧玉:作者用碧玉来形容柳树,第一是说柳树的颜色是绿色,第二可以看出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 丝绦:从这里可以看出柳枝的柔软。 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读前两行诗句,读出喜爱之情。 (二)学习古诗后两行。 1.后两行诗句是作者站在哪个角度观察柳树呢?(近处) 2.究竟是什么裁剪出这样美的细叶呢?(二月春风) 3.真的是二月春风用剪刀剪的吗?那是怎么回事? (体会作者此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023年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2023年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酷爱秋天,酷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爱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索,后沟通,老师确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漂亮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溢活力。今日,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相互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依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沟通。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说明: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说明,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学生依据小组探讨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老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分:深:深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移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精彩彩艳丽,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季节,诗人惊喜地发觉,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明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溢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情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

2023最新-《墨梅》教学设计优秀5篇

《墨梅》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句子吧,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句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5篇《墨梅》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墨梅》教案篇一一、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首诗句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地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墨梅元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洗砚池、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这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023年古诗二首(今日歌 明日歌)教学设计

2023年古诗二首(今日歌明日歌)教学设计第一篇:古诗二首(今日歌明日歌)教学设计 博达助教通 古诗二首〔今日歌明日歌〕教学设计 1.通过预习相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写8个字。 2.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背诵课文,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古诗或名言,做一个合理支配时间的人。 1.自主识字写字。 2.通过理解古诗,结合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课前搜集有关惜时的名言警句。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诗文: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自由轻读诗文。

2.师范读诗文。1.拼读生字。2.生字正音。 二、检查识字状况: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生字。 1.学习小组开火车识字。 2.“小老师〞带读。 3.生字开花。 三、指导书写: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老师范写。 5.写一写。 6.评一评。 1.读准会写字的音。 2.记清会写字的形。 3.视察后:你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留意的。 4.难点字指导:昏、滚、坠。 5.独立练写,老师巡察。 6.师生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读一读会写字,漂秀丽亮地写一写会

写字。2.正确、流利 博达助教通 地读一读诗文。3.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其次课时 一、初读感知: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沟通关于惜时的古诗或名言警句。 2.同桌互读古诗。 3.听读古诗。 1.可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诵读。 2.互相正音。 3.读准读通。 二、诵读感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默读两首古诗。 2.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全班沟通。 4.老师指引。 5.引导互相读好感叹句和问句。 6.诵读竞赛。背诵诗文。 1.思索两首诗诗意。 2.小组合作解疑。 3.针对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

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古诗二首教案

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 首教案 第一篇: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知人们的道理。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每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老师对学生提出盼望,信任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特殊宠爱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生沟通。

3、老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黄昏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涯,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意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挚友,你能想个方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学生动脑想方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老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学生沟通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相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方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1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所选的两首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景色的喜爱之情。《赠刘景文》写出了秋天百花凋零,但枝头硕果累累的喜悦。《山行》写出了满山红叶比二月红花更红、更艳的美丽深秋景色。教学上最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背,感受秋天的气息,领悟诗人内心的情感。由于两首古诗原本都是出现在高段的语文课本里,所以在意思上只要求学生大致理解,不过高的要求。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等有限的、简单的四五首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古短,读来琅琅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教学时,我们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古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重点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再读懂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古诗的意境;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激发兴趣: 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⑴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活动板块一: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

2023年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精选5篇)

2023年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精选5篇)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溢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仔细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相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驾驭"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尝乡村生活,感受童年欢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尝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绽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欢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打算: 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日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忱,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好玩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 看,鞋子进水了,却依旧玩得——好玩吗?玩过吗?这是——好玩吗? 同学们有过哪些欢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知大家,让我们一起共享你童年的欢乐! 同学们,你们喜爱钓鱼吗? 你和家人挚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挚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爱钓鱼呢?

2023年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案

第四单元家乡风光 在辽阔又美丽的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有着我们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古楼、家乡的高山、家乡的河流、家乡的田野……,聊起家乡,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有写不完的诗,也有唱不完的歌。穿越古今,跨越海峡,无论是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奇石,还是宝岛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葡萄沟,处处都展示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风华。 本单元内容围绕“家乡”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观名山,赏名瀑,游日月潭,逛葡萄沟,在游览观光中识字学文,借助课文引导学生感知自然风光的秀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学习独立识字,感受汉字的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课文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一诗 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寓 理于诗,道出了只有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一 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 态美,再现了庐山瀑布 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之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 古诗,背诵古诗;展开 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 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2课时黄山奇石 本文是一篇写景 短文,生动地介绍了闻 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有趣的奇石、怪石,语 用“像”说句子;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 悟黄山奇石的生动、有 趣。 2课时

日积月累诵读并积累楹联。 我爱阅读 阅读《画家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8古诗二首 文本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由于年龄较小,二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悟不可能很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再通过各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理解诗的大意以后,再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目标: 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