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453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的场景。

3、感受古诗文学和意境的美,从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同时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朱熹和陆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示儿》。请一个学生来背背,谁愿意自信地站起来呢?

我佩服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同学。对于第二首古诗的作者陆游,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下面谁愿意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呢?(你真是一个会收集材料的学生)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教师板书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呢?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游教他的小儿子怎样读书。)不知道“示”在此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训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个课题时,你能猜出陆游会对他的儿子子聿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你与陆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诗,进行教学。

1、同学们打开书本128页,先把这首古诗读通。

2、请一个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朗读情况。集体再读诗歌。

3、同学们,我们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熟读课文理解)

同学们看来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根据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诗之意。

(始:才。终: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同学们经过学习,相信诗句之意已经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对作者诗中所写意思的同学请举手,你刚才猜对了哪一句?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说的过程中,导出第二句中:少与老相对。第四句中的:知与行相对。

同学们你看这团体的力量就是大,刚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们就把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背起诗来更容易了。

5、请学生背诵,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诗,你们谁能说说陆游都告诉了他的儿子什么道理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陆游是在告诉儿子,书上的知识无用呢?

四、自学《观书有感》

同学们下面来我们再学习一关于学习方面的诗,同学们也可用上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出示古诗《观书有感》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2426字)

教学目标:

1、学会

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伏句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闻:听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齐读。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

打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你能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试背。

三、总结全诗

李白运用夸张的写法,向我们表达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忽”字既表现了诗人吃惊的心情,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全诗浓烈奔放,是李白的传世名作,现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浓情厚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赠汪伦》。

2、《赠汪伦》的作者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与汪伦之间浓厚的情谊,而《过故人庄》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则用细腻的语言,平淡的词汇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友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真谛。

二、初读古诗《过故人庄》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交流。

3、指名读诗,正音。

三、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1、释诗题。

“过”:访问,“故人”:老朋友。

访问村庄里的老朋友。

2、知诗人。

简介作者孟浩然。

3、明诗意。

(1)自读,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具:准备。黍:煮饭的小米。郭:外城。

轩:窗子。话桑麻:闲谈农家生活。就:亲近。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打开窗户对着屋旁的'园地,举着酒杯闲谈农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会乘菊花开时再来探望。

4、悟诗情。

(1)这首诗非常平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与友人之间的感情的?

(2)你喜欢读读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总结全诗

这首诗用词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画放在了我们面前,画中最浓的是友人间彼此惜别,不忍离去的画面,让我们再好好品味一下这优美的诗句。

训练学生读好古诗。

齐读古诗。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3563字)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__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3157字)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古筝乐曲。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3、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书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并能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激趣导入

1、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写秋天的诗?

(引导学生回忆苏轼的《赠刘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静夜思》。)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古诗?

11《古诗二首》(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1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教本课会认字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踪”是平舌音,“首、柔”是翘舌音,“踪、萍”是后鼻音。字形识记时,有多种方法,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踪、迹、浮、萍、荷、露”等。“采”是会意字,“泉”是象形字,可通过字理识字帮助识记。最常用的是通过组词与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如“荷花—何时”“踪迹—综合”等。 教本课会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爱、角、采、尖”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上下对齐;“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无”是独体字,注意与“天”的区别。 阅读理解 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池上》时,可结合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船划过去后,水面的浮萍会被冲开一道水痕,进而理解“浮萍一道开”的意思。教学《小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惜细流”“爱晴柔”,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形象生动;在理解“尖尖角”时,知道指的是新生的荷叶还在卷曲没有完全打开,而不是指荷花的骨朵儿;“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呈现的是作者抓拍的一个镜头,表达了作者对小池、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积累运用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要求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并能自然地迁移运用。就是说不但能背诵,还能默写,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为以后口语交际、写话或写日记运用古诗名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 “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爱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想像画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除了火红的枫树林,诗人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闭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 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其中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指导背诵 1.指导诵读 要读出节奏美,看图中景物感悟读。(以古筝配乐最好) 2.指名试背。 五、识字写字 教师指导书写汉字:“径、霜” 作业设计: 1.创意写诗。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

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发:出发。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烟口──知 ⑵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 醒──醉亲──童外──处岁──多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

一粒盘中餐辛苦 秋万颗 饿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下面一起来看看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吧! 古诗两首《咏柳》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元导入,身临其境。 1.直观岀示:教师在黑板上用彩粉笔画柳树的简笔画。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柳树)你们看老师画的柳树美吗?赞美一下它吧!(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赞美柳树) 2.情境渲染:早春二月,阳光明媚,诗人贺知章外出郊游,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柳树,他脱口而出,吟了一首诗。(此时播放多媒体动

画课件,配乐朗读) 3.相机解题:“咏”是一种文体,以前我们学过《咏鹅》,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赞美鹅)“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在诗中画出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生字的情况。 3.汇报交流的结果。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用“/”画出停顿之处。 2.学生反复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3.指名读。 4.齐读古诗。 四、字斟句酌,理解古诗。 (一)学习古诗前两行。 1.指名读,你觉得这是作者站在哪个角度观察柳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作者站在远处观察柳树) 2.你觉得这里哪个词用得好,可以说出来和同学们共同感受一下。 重点指导感悟: 妆:一个“妆”字把柳树写活,在人们面前,柳树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 碧玉:作者用碧玉来形容柳树,第一是说柳树的颜色是绿色,第二可以看出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 丝绦:从这里可以看出柳枝的柔软。 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读前两行诗句,读出喜爱之情。 (二)学习古诗后两行。 1.后两行诗句是作者站在哪个角度观察柳树呢?(近处) 2.究竟是什么裁剪出这样美的细叶呢?(二月春风) 3.真的是二月春风用剪刀剪的吗?那是怎么回事? (体会作者此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精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跳起舞来真漂亮。谜底:(风筝) 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诗人高鼎笔下儿童放飞风筝的情景吧!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 1.出示课件,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给诗文划分小节。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出示课件,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体会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3.随堂练习,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课件,会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并组词、造句。 5.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6.理解词语:先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初步理解诗词意思。 (二)精读古诗。 古诗题目解读。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村) 看到诗名,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诗人在乡村里见到的景象? 出示课件前两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随文讲解,理解文意,了解古诗内容。 带着问题品读诗文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2)这两句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 (3)这两句属于对景物的什么样描写?(静态) (4)诗句中的“醉”字用得好在哪里? 诗人一个“醉”字,生动地写出了春日大地艳阳高照、烟雾弥漫,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的姿态。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出示课件后两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随文讲解,理解文意,了解古诗内容。 带着问题品读诗文 (1)诗中“归来早”说的是什么意思?(早早地回来。) (2)回来这么早他们要干什么呢?用“”画出来。 (3)“忙”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儿童放风筝的急切心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 版 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

(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 字词的说明, 翻译整个句 子。 引导学生依照 动物特点,回 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 义,再回答问 题。 生举手回答自 己明白的有关 描写孩童趣事 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 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 翻译中去提炼要 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 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 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 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 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古诗两首》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学习并理解《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的内容;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并能流畅朗读。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古诗两首》的内涵和意义; 2. 正确朗读古诗,传达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古诗两首》教材原文;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 1. 创设情境:展示古代文人的书房图片,向学生介绍古人的读书环境。 2. 提出问题:你们了解古代是否有古诗这样的文章形式?有没有听 说过古诗?

第二部分:学习《古诗两首》(15分钟) 1. 学习《静夜思》 a. 教师朗读《静夜思》,并让学生跟读。 b. 分析诗句:请学生找出一些他们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解释诗句的意思。 c. 进一步理解:通过提问学生来引导他们思考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 d. 练习朗读:学生们分为小组,轮流朗读《静夜思》。 e. 探究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用字和格律,并与平常所接触到的现代诗进行区别。 2. 学习《登鹳雀楼》 a. 教师朗读《登鹳雀楼》,并让学生跟读。 b. 分析诗句:请学生找出一些他们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解释诗句的意思。 c. 进一步理解:通过提问学生来引导他们思考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 d. 练习朗读:学生们分为小组,轮流朗读《登鹳雀楼》。 e. 探究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节奏感。 第三部分:巩固与延伸(20分钟)

1. 分组朗读: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轮流朗读《古诗两首》中的诗歌。 2. 模仿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写出一两首古诗,并 进行互相欣赏。 第四部分: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诗歌特点。 2. 师生互动:请学生提问或发表感想。 五、板书设计: 诗歌名称:《静夜思》《登鹳雀楼》 诗歌作者:李白王之涣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并能够朗 读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不仅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 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模仿创作,学生们也得 到了一定的创作启示。希望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古诗有更 深入的了解,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

第1课《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村居(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知识导读 1.课前思考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你能猜出它的谜底吗? 猜一物品: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揭示谜底:春)2.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清末诗人高鼎写的关于放风筝的古诗,一起去他的《村居》中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是如何放风筝的吧!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村居高鼎 4.认识作者 高鼎 (1828年-1880年)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高鼎所作有关放风筝的《村居》一诗,被广泛传播,脍炙人口。著作有《拙吾诗稿》等。 5.进入新课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诗中体味他笔下的美好的童年和春光吧! 二、文本知识初探究 1.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例:诗=讠+寺(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村=木+寸 童=立+里 2.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课件出示8)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变捺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分布。 3.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 4.画出诗中含有“堤”和“柳”的生词,并尝试着再说几个分别含有“堤”和“柳”的词。 5.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节奏划分: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语气中带着活泼、开心。 6.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诵读古诗。 7.全班交流,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并让学生之间互相做出评价。 三、文本知识深剖析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 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 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2023年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

第四单元家乡风光 在辽阔又美丽的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有着我们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古楼、家乡的高山、家乡的河流、家乡的田野……,聊起家乡,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有写不完的诗,也有唱不完的歌。穿越古今,跨越海峡,无论是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奇石,还是宝岛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葡萄沟,处处都展示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风华。 本单元内容围绕“家乡”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观名山,赏名瀑,游日月潭,逛葡萄沟,在游览观光中识字学文,借助课文引导学生感知自然风光的秀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学习独立识字,感受汉字的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课文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一诗 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寓 理于诗,道出了只有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一 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 态美,再现了庐山瀑布 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之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 古诗,背诵古诗;展开 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 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2课时黄山奇石 本文是一篇写景 短文,生动地介绍了闻 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有趣的奇石、怪石,语 用“像”说句子;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 悟黄山奇石的生动、有 趣。 2课时

日积月累诵读并积累楹联。 我爱阅读 阅读《画家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8古诗二首 文本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由于年龄较小,二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悟不可能很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再通过各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理解诗的大意以后,再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目标: 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小学语文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2、会写“诗、林”等6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情感目标: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看、找、读、思、品、背”等方法学整首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并且使学生逐步掌握其学法,达到自求得之的目的。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深挖,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事物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测评练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2023年份语文公开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202X年份语文公布课教案课堂教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到达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情。 2、知道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知道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进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知道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知道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知道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掌控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知道的。 4、知道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知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知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续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峻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势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知道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屡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何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美、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由于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可以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进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致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2023年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2023年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酷爱秋天,酷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爱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索,后沟通,老师确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漂亮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溢活力。今日,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相互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依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沟通。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说明: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说明,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4)学生依据小组探讨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老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分:深:深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移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精彩彩艳丽,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季节,诗人惊喜地发觉,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明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溢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情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

2023年古诗二首(今日歌 明日歌)教学设计

2023年古诗二首(今日歌明日歌)教学设计第一篇:古诗二首(今日歌明日歌)教学设计 博达助教通 古诗二首〔今日歌明日歌〕教学设计 1.通过预习相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写8个字。 2.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背诵课文,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古诗或名言,做一个合理支配时间的人。 1.自主识字写字。 2.通过理解古诗,结合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课前搜集有关惜时的名言警句。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诗文: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自由轻读诗文。

2.师范读诗文。1.拼读生字。2.生字正音。 二、检查识字状况: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生字。 1.学习小组开火车识字。 2.“小老师〞带读。 3.生字开花。 三、指导书写: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老师范写。 5.写一写。 6.评一评。 1.读准会写字的音。 2.记清会写字的形。 3.视察后:你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留意的。 4.难点字指导:昏、滚、坠。 5.独立练写,老师巡察。 6.师生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读一读会写字,漂秀丽亮地写一写会

写字。2.正确、流利 博达助教通 地读一读诗文。3.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其次课时 一、初读感知: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沟通关于惜时的古诗或名言警句。 2.同桌互读古诗。 3.听读古诗。 1.可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诵读。 2.互相正音。 3.读准读通。 二、诵读感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默读两首古诗。 2.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全班沟通。 4.老师指引。 5.引导互相读好感叹句和问句。 6.诵读竞赛。背诵诗文。 1.思索两首诗诗意。 2.小组合作解疑。 3.针对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

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古诗二首教案

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 首教案 第一篇: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知人们的道理。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每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老师对学生提出盼望,信任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特殊宠爱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生沟通。

3、老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黄昏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涯,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意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挚友,你能想个方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学生动脑想方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老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学生沟通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相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方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