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力残疾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

在2018年5月7日和5月14日,我为一名10岁的脑瘫

儿童进行了智力残疾个别化康复训练。该患者在大运动领域存在多个问题,如不能跳跃、不能独脚站立、不能独自走平衡木等。在训练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改善这些问题。

在训练前,我们进行了课前调动和活动,以预热身体各关节。然后进行了前测,包括并脚站立时间和并脚向前跳。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训练。

第一项训练是并脚跳,学生并脚向前跳跃,教师在旁保护,防止跌倒。第二项训练是并脚夹包站立,学生并脚夹包向站立,教师在旁保护,防止跌倒。第三项训练是教师辅助学生并脚夹包跳,教师在一侧辅助学并脚夹包跳,保持平衡。最后,学生进行了自己夹包跳的训练,直至能自己独立完成一次标准的夹包跳。

在训练后,我们进行了复测,包括在辅助下并脚站立的时间长度和学生并脚夹包跳跃次数,提取数据与课前测试做对比

评价。在第二次训练中,我们加入了双脚跳和并脚跳的训练,直至能连续并脚跳三次以上。最后,我们再次进行了夹包跳的训练,直至能连续夹包跳两次以上。

通过这些个别化的康复训练,该患者的运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我们会继续跟进训练,帮助他更好地克服运动障碍。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1.评估和个别化计划制定: 首先,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儿童的认知、运动、语言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2.认知训练: 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面进行训练。使用简单而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如拼图、游戏和故事讲解等,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集中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动康复训练: 通过体育运动、物理治疗等方法,提高儿童的肌肉协调性、平衡感和运动技能。可以进行简单的运动训练,如走路、跑步、跳跃等,同时结合物理治疗手段,如理疗和特殊器械训练,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和提高运动能力。 4.语言和沟通训练: 为了促进智力残疾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可以采用语言治疗、口语训练等方法。通过与他们进行有趣的对话、识字性游戏、角

色扮演等活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5.社交能力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常常面临社交障碍,因此需要进行社交能力训练。通过模仿、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互动、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提高社交技巧和适应能力。 6.日常生活技能培养: 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脸、刷牙、吃饭等方面的技能。通过示范、引导和反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增强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7.家庭支持和社区融入: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社区的关注。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并组织家庭和社区活动,让他们参与到正常的家庭和社交生活中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8.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 定期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进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修改目标和任务,确保训练方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一份详细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计划,每个儿童的情况不同,具体的训练内容和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康复训

智力残疾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病人的康复训练 一、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水平低于同龄儿童水平 ➢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 ➢发生于发育成熟以前(儿童:遗传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营养不良、产伤颅内出血窒息、妊娠疾病、发育畸形) ➢发育成熟以后的脑损伤(成人: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病、中毒、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期智力衰退(老人:老年痴呆) 智力残疾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 ➢感知觉:一般为降低,各种感觉从敏锐性降低到迟钝,包括视觉和听觉。也有感觉过敏或正常 ➢注意:注意不集中、注意涣散、维持时间短暂,注意狭窄,主动注意减弱更明显,严重时注意力缺乏 ➢记忆:记忆降低,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识记、保持、回忆和再现过程都弱。与记忆策略有关,不善于建立事物间的联系 ➢思维:思维简单、直观、具体,缺乏想象和推理,抽象能力差,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差 ➢语言:发育迟缓,语言简单,词汇贫乏,理解差,发音不清 ➢情感:简单原始,反应慢,体验肤浅,情绪不稳容易爆发,控制能力差 ➢行为:固执、刻板、墨守成规,灵活性差难以改变。缺乏主见,依赖性重,容易受人支配自制力差,容易冲动。 ➢运动:发展迟缓,动作不协调 ➢生活自理:降低,从部分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 ➢社会适应:适应环境能力差 ➢精神疾病发生率增加 ➢躯体异常:身高与体重与正常人差异不定,发育畸形,癫痫。 二、智力残疾的分布情况 全国残疾人总数为5164万人,智残人数1017万人,居残疾人总数第二位, 其中男性有531万人,女性有486万人。 从下面几方面反应。 智力残疾人年龄分布状况(推算数)表I 年龄人数(万)构成(%) 0-6137 13.44 7-14 402 39.56 15-29 251 24.70 30-44 134 13.20 45-59 62 6.06 60-74 24 2.34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共五则范文)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共五则范文) 第一篇: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 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 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教学内容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 务方案

精品资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智力残疾儿童增强身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协调和平衡能力; 3.促进智力残疾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4.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徒手操活动:操纵手臂,头部、躯干、四肢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2.平衡练习:踩高低不同高度的踏板,练习平衡调节能力; 3.手部和眼部协调:玩具拼图游戏,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和注意力集中; 4.感觉统合训练:触觉和视觉训练,通过触摸不同物体和观察图像, 促进感觉统合发展; 5.社交技巧培养:进行角色扮演和模仿游戏,学习基本的社交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徒手操活动: 首先,教师身体示范头部、躯干、四肢的动作,要求智力残疾儿童模仿; 然后,逐步增加动作复杂度,要求儿童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 最后,进行全身协调训练,让儿童跟随音乐进行自由活动。

2.平衡练习: 提供高低不同的踏板,让儿童踩上去,并保持平衡; 逐步增加难度,让儿童在踏板上进行跳跃、转身等动作; 通过游戏性方式进行,增加儿童的参与度。 3.手部和眼部协调: 提供具有形状和颜色的拼图或积木,让儿童进行拼装; 引导儿童观察图案,找到正确的拼图或积木; 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4.感觉统合训练: 提供不同触感的物体,如粗糙、光滑、软硬等,让儿童触摸并进行辨别; 使用图片卡片,让儿童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通过感觉训练,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5.社交技巧培养: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扮演家庭成员、朋友等角色; 指导儿童模仿和表达不同情绪; 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第一篇: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 (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

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五)训练每个月时进行阶段性功能评估(包括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总结康复效果和现状,对比前测做出阶段性康复效果报告,提出进一步干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下个月康复治疗计划。 (6)儿童结束治疗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包括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评估、功能评估),对比前测,分析现状,总结结果。 二、服务内容 (一)康复咨询与评估,包括入院咨询和入院康复评定。 针对新入院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细致康复评定工作,并针对评定结果科室讨论,制订最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儿童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计划的实施,包括安排康复教育课程表(一日活动安排),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设计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实施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 (四)训练记录的建立 建立康复记录,由康复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 (五)效果评估,包括智力和适应行为评测、功能评估。 每月评估,针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做出各方面详细评估。针对患儿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提出针对性意见。 (六)转介跟踪跟随访,包括早期康复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衔接,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评估延伸。 (七)跟踪关注 建立出院智力残疾儿童联络方式记录,针对出院智力残疾儿童保

残疾儿童智力康复服务方案

残疾儿童智力康复服务方案 残疾儿童智力康复服务方案 一、背景介绍 残疾儿童是指因先天缺陷、疾病、事故等原因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的儿童。智力康复是指通过系统、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帮助残疾儿童提高智力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下面是一份残疾儿童智力康复服务方案。 二、目标 1. 帮助残疾儿童提高智力水平,提升学习能力; 2. 帮助残疾儿童改善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 3. 培养残疾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自理能力; 4. 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增强其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服务方案 1. 个体化评估 为每个残疾儿童进行个体化评估,了解其现状、需求和潜力,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2. 康复训练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言语训练:通过言语治疗、语言游戏等活动,帮助残疾儿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认知训练:通过认知训练游戏、智力开发活动等,帮助残疾儿童提升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 运动康复:通过体育运动、物理训练等活动,帮助残疾儿童增强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 社交训练:通过社交活动、情感交流训练等,帮助残疾儿童提升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 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残疾儿童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3. 家庭辅导 针对每个残疾儿童的家庭情况,提供相应的家庭辅导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给予家长有关智力康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残疾儿童康复的支持能力; - 提供家庭康复活动指导,引导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实施康复目标; -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疏导,帮助家长和残疾儿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压力。 4. 社会融合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促进残疾儿童与非残疾儿童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残疾儿童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残疾儿童个体化评估,制定康复方案; 2. 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训练、认知训练、运动康复、社交训练和生活技能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家庭康复是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如果一种能力由孩子的天然老师——家长来训练,那么这种能力最容易经常化并且保持下去。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家长以及家庭成员的正确认识和辛勤付出。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智力残疾儿童实用康复训练的一些方法。 **家里有了一个智力残疾儿童,大多数人会认为其父母是悲惨的失败者。其实问题也可以不这么看,所有的孩子都不只属于父母,他们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的。对智残儿童的养育就算是父母为社会承担了一份更重的责任。 一、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要充分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二)发展性原则 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 (三)生活化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他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种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个别化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家长要与专业康复人员加强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 (五)融合的原则 强调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六)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七)发挥潜能的原则 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通身上潜在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潜能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一般流程 康复训练应遵循以下流程进行:确定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初次评估->制订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与总结。 三、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 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要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及时给予强化和适当提示,使孩子建立信心。 (一)智力残疾儿童运动能力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比正常儿童迟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都相对差些,因此就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其运动能力,为其智力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盏、系扣子、穿珠子、折纸等。 1.翻身 包括由仰卧位翻到侧卧位、由侧卧位翻到俯卧位、由俯卧位翻到仰卧位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训练床。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右)侧,用一只手经孩子的腿下穿过两腿之间,手掌搭在孩子的左(右)腿膝关节上部,用另一只手托在肩关节下面,两手同时用力,使孩子翻过身去从侧卧位到俯卧位;再用相同的方法使其到仰卧位。

智力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内容

智力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内容 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发育不全或低于平均水平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对个体的认知、学习和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针对智力障碍者,康复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智力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智力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一、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患者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功能,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常用的认知训练方法包括:记忆游戏、智力拼图、逻辑推理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刺激患者的语言能力,促进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常用的语言训练方法包括: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听力训练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三、生活技能训练 生活技能训练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患者的自

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独立生活。常用的生活技能训练方法包括:自理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生活环境适应训练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照顾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社会参与训练 社会参与训练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促进患者与社会的互动和融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常用的社会参与训练方法包括:社区实践活动、职业技能训练、兴趣爱好培养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力、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五、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训练 智力障碍者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训练也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心理困扰,建立积极的心态。常用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训练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总结: 智力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参与训练和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训练等。这些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 (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五)训练每个月时进行阶段性功能评估(包括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总结康复效果和现状,对比前测做出阶段性康复效果报告,提出进一步干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下个月康复治疗计划。 (6)儿童结束治疗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包括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评估、功能评估),对比前测,分析现状,总结结果。 二、服务内容 (一)康复咨询与评估,包括入院咨询和入院康复评定。 针对新入院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细致康复评定工作,并针对评定结果科室讨论,制订最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儿童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计划的实施,包括安排康复教育课程表(一日活动安排),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设计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实施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 (四)训练记录的建立 建立康复记录,由康复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 (五)效果评估,包括智力和适应行为评测、功能评估。 每月评估,针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做出各方面详细评估。针对患儿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提出针对性意见。

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是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方法得到智力改善,甚至康复的。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的一类人群,他们的智力发展与年龄不相符合。智力障碍儿童在生活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康复训练是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改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 一、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指的是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智力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注意力、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通常比正常儿童差,因此需要进行认知训练。 1. 记忆训练 记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记忆能力。常用的方法包括:画图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反复记忆法等。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记忆事物,或者通过联想的方式来记忆事物。 2.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注意力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游戏训练法、视觉训练法、听觉训练法等。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提高注意力,或者通过观察图像和听声音来提高注意力。 3. 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思维能力。常用的方法包括:逻辑思维训练法、创造性思维训练法、推理训练法等。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解决逻辑题和推理题来提高思维能力,或者通过创作故事和画画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4. 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常用的方法包括:朗读训练法、口语训练法、语言游戏训练法等。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朗读文章和讲故事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或者通过玩语言游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指的是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各种运动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智力障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通常比正常儿童差,因此需要进行运动训练。 1. 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身体柔韧性。常用的方法包括:瑜伽训练法、拉伸训练法、按摩训练法等。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练习瑜伽和拉伸来提高身体柔韧性,或者通过按摩来放松身体。 2. 平衡能力训练 平衡能力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平衡能力。常用的方法包括:走绳训练法、单脚站立训练法、跳绳训练法等。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走绳和单脚站立来提高平衡能力,或

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一、制订一、制订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步骤 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不是由一个老师来完成的,它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制订计划的人员应该包括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弱智儿童所在班级的科任教师、校医、康复训练专业人员、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等。 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资料收集。收集计划对象与康复训练有关的各种资料,如生长发育史、疾病史、各种生理、心理检查的书面记录等。 ②拟定初步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此项工作可以由康复训练课程的专任教师承担。也可以由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承担。主要目的是为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一个供讨论的文本。 ③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会议。 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会议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确认有关评估资料的有效性。 二是评估学生在康复训练领域的特殊需要。 三是讨论如何满足学生在康复训练课程、训练方式、方法和相关服务方面的需要。 最终通过该生的个别化训练计划。 ④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即将已经通过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付诸实施。 二、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表格形式虽然各种各样,但任何计划都需要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内容: ①基本数据。 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个案的个人资料、家庭状况、发展史、教育史等。 ②现状描述。 在制订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服务计划时,弱智儿童在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行动能力、情绪及人际关系、感官功能、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 ③弱智儿童教育安置与服务。 包括安置类型、特殊教育服务和相关服务。 ④年度训练目标。 根据弱智儿童个案现状描述,制订的一年内应该达到的训练目标。也就是训练者经过一年的工作后,期望被训练者能够做什么或达到什么水平。 ⑤短期训练目标。 根据年度训练目标制订的弱智儿童达到年度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的步骤 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不是由一个老师来完成的,它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制订计划的人员应该包括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弱智儿童所在班级的科任教师、校医、康复训练专业人员、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等。 弱智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资料收集。收集计划对象与康复训练有关的各种资料,如生长发育史、疾病史、各种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xx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 (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 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 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 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

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 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五)训练每个月时进行阶段性功能评估(包括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总结康复效果和现状,对比前测做出阶段性康复效果报告,提出进一步干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下个月康复治疗计划。 (6)儿童结束治疗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包括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评估、功能评估),对比前测,分析现状,总结结果。 二、服务内容 针对新入院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细致康复评定工作,并针对评定结果科室讨论,制订最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儿童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计划的实施,包括安排康复教育课程表(一日活动安排),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设计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实施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 (四)训练记录的建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