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精编版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精编版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精编版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精编版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学习的范围有:

(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

(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5的最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人(包括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介,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婴幼儿和小儿时期法生听觉障碍的儿童,由于听不到声音和语言,无法学会说话,因而发生言语障碍

8.教育干预教学着重形象思维。主要利用挂图、投影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同时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特殊训练:主要利用在校午餐、午睡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刷碗、叠被、打扫卫生。帮厨师摘菜、洗菜、做凉菜。4年级以上的学生设有编织、缝纫机及手工制作工艺品课等。此外还安排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上街购物,参加运动会、体操文艺表演等活动,从中培养和加强他们生活自理、经济活动,劳动技能、社会责任等能力的发展。

弱智儿童根据智力的高低选择进入正常教育机构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正常小学上学:较轻的可接受正常儿童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家长还需做许多辅导工作。随班就读: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但教师根据他的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在特殊学校学习:专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

9.职业康复培训轻度智力低下儿童,生活完全能够自理,适应性行为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只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流上存在缺陷。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和个人努力,能够使他们获得社会交往和职业技巧。通过职业培训,可以部分或完全自食其力。中度智力低下,生活可以半自理,通过训练可从事简单的手工操作。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中医康复保健在残疾人功能锻炼中的作用 主讲人: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学说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康复医疗特点;采用独具风格的康复方法如针灸、气功、按摩、拔罐、牵引等传统的运动方法;构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康复医疗体系。

残疾人往往不仅仅是躯体伤残,而且同时伴有心理的紊乱,即心理上的残疾,因此,要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就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诊断、治疗和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目的和意义。诊断就是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属正确评估自己的残疾程度;治疗就是帮助残疾人医治躯体以及心理机能的创伤;训练就是帮助残疾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使之向着“成为社会的积极的一员”的目标前进。 疾人的心理康复,应该采取下列各项措施:①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 ②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事业。③继续抓好残疾人的教育工作,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④积极开展残疾人的医疗、文娱、体育等各种活动。⑤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住房、婚姻、乘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⑥大力开展残疾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⑦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因素。⑧鼓励残疾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社会活动,以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提高自我价值。 针对残疾人的上述心理特征,开展心理保健工作。 首先让残疾人明确认识消极的心态是造成不良情绪的根源,是人类心灵的毒素。如残疾人较为典型的抱怨,怨恨心理,它对人的心灵、生活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怨恨犹如一种心灵毒素,它使人心志若化、情绪波动、精神压抑,严重的可以使人钻进怨恨的牛角尖、心理异常,行为反常、丧失理智。这时,当一个人不采取行动时,使自

残疾人康复训练知识交流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 主讲人:李红明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一、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者的方法。通常所称的物理疗法是指利用人工物理能的疗法(如电、光、声、磁、冷热等)常简称为理疗学;而利用力能(身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的物理疗法,常称之为运动疗法或医疗体育(简称体疗)。若根据治疗中病人的主、被动状态,又可分类为以体疗为主的主动性物理治疗和理疗为主的被动性物理治疗。

二、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使用工具和或设备来进行作业训练,帮助因躯体、精神疾患或发育障碍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改善与提高生活自理、恢复工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独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类康复治疗方法。 三、言语疗法: 言语疗法是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言语训练来改善其言语功能,提高交流能力。若经系统的言语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者,可用非言语交流方式训练,或借助替代言语交流的方法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言语疗法又称言语训练或言语再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 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相互作用,医治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问题。它是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法,通过解释、说服、支持来改变病人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痛苦,促使病人较好地面对人生和生活,适应社会。 五、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75号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已经2017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 2017年7月1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各种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个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的丧失或者异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康复,是指在残疾发生后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和辅助器具等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减轻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第三条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方针。 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支持和帮助其融入社会。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有关工作。 第五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依法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六条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社会各界应当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公益宣传。 国家鼓励和支持组织、个人提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捐助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兴建相关公益设施。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高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教学内容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Xxx社区服务中心 Xx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推进我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根据县xxxx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xxxx海盐县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局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为全面提升我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使我镇残疾人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xxxx具体开展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我们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现已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x个,残疾人规范化康复站x个,康复服务站x个,主要做到了五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六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确保了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xxxx年前,我们联合各行政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调查摸底,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人,残疾人总数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人,听力残疾x人,精神残疾x人。持有残疾证x人,占调查摸底数的x%.并对这xxx残疾人建立健全健康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x次、对重点对象随访不少于x次的要求。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xxxx年我们在x月份前完成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做到了一人一册台帐的建立,同时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现持有二代残疾人证有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x人,听力残疾xx人,听力语言残疾xx人精神残疾xx人、第二代残疾人比第一代减少xx人。xxxx新增残疾人xx人。我们对第一、第二代持证残疾人做好衔接工作,同时对x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xxx 年,我镇累计康复需求服务xxx人,康复医疗服务xxx人次,训练指导服务xxx人次,心理支持xx人人次,知识普及xx人次,用品用具服务xx人次,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康复人员培训。我镇现有康复员xx名,康复调查员x名,均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中心对康复员先后进行了x次培训指导。 四、开展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从xxxx年x月开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康复中心对残疾人开放,并安排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现已有xx名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活动服务。 以上几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如康复服务记录内容不详,在服务中存在不实现象。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服务站) 康复工作内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辖区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规范完整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服务记录档案。做到一年一次,实行动态记载和管理(并输入电脑)。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残疾人要单独登记造册,包括年度内实施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助听器安装、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里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争取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支持。

3、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脑瘫儿、弱智儿及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进行智力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对三残儿童(脑瘫儿、聋儿、弱智儿)要实施抢救性康复,及早动员家长及亲属转介到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和医院进行专门训练和治疗。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健康教育范围。为辖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和康复知识读物(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对辅助用品的康复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等服务。 五、帮助指导残疾人对康复健身器材和其它辅助用品的使用和训练,尽快使残疾人掌握训练要领,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训练早出成效。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是很常见的,这样人群受到很大声保护,对这样人群需要注意,一定不能有歧视的现象,否则对残疾人心理会造成损害,使得残疾人有一些心理疾病产生,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都有什么呢,残疾人康复训练上也是有很多方面,对这些残疾人也是需要进行了解,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要有满意的健康心境心理。 有了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会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中学]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中学]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 主讲人:李红明 残疾是指由某种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某种身心残疾或功能丧失~如耳聋、失明、痴呆以及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常与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康复治疗的内容很多~包括医学的、职业的、社会的等多种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传统的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一、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者的方法。通常所称的物理疗法是指利用人工物理能的疗法(如电、光、声、磁、冷热等)常简称为理疗学,而利用力能(身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的物理疗法~常称之为运动疗法或医疗体育(简称体疗)。若根 据治疗中病人的主、被动状态~又可分类为以体疗为主的主动性物理治疗和理疗为主的被动性物理治疗。 二、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使用工具和或设备来进行作业训练~帮助因躯体、精神疾患或发育障碍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改善与提高生活自理、恢复工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独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类康复治疗方法。 三、言语疗法: 言语疗法是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言语训练来改善其言语功能~提高交流能力。若经系统的言语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者~可用非言语交流方式训练~或借助替代言语交流的方法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言语疗法又称言语训练或言语再学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有 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者的相互作用~医治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问题。它是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方法~通过解释、说服、支持来改变病人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痛苦~促使病人较好地面对人生和生活~适应社会。 五、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的体形与精神是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个整体~进而形成自然一形体一精神一社会的医学模式。这高度综合整体的学术思想~反映到中医康复医疗~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学说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康复医疗特点,采用独具风格的康复方法如针灸、气功、按摩、拔罐、牵引等传统的运动方法,构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康复医疗体系。

最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 (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五)训练每个月时进行阶段性功能评估(包括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总结康复效果和现状,对比前测做出阶段性康复效果报告,提出进一步干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下个月康复治疗计划。 (6)儿童结束治疗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包括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评估、功能评估),对比前测,分析现状,总结结果。 二、服务内容 (一)康复咨询与评估,包括入院咨询和入院康复评定。 针对新入院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细致康复评定工作,并针对评定结果科室讨论,制订最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儿童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计划的实施,包括安排康复教育课程表(一日活动安排),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设计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实施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 (四)训练记录的建立 建立康复记录,由康复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的方案(试行) 乡镇残联: 为了有效提高和改善肢体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解决他们由于经济困难而无法得到正规机构及时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耽误改善和补偿部分身体功能的最佳时机等问题。经研究,利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场地,试点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康复训练(保健)对象 脑出血、脑梗塞、脑瘫、脊髓损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功能障碍的肢体残疾人,居住在县城或县城周边,能方便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首期康复训练对象暂定15-20人,重点是轻度能自理的残疾人,已办证残疾人优先。 二、康复训练(保健)内容: 1、对患者实现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按摩、器械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进行规范的、不少于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的能力。 2、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帮助家属树立全面康复理念,掌握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康复训练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促进患者实现康复最佳效果。 三、康复训练(保健)时间:

首期康复训练时间暂定二个月,每个星期二、四的上午进行半天训练,每次康复训练安排按摩师2名。 四、其它事项: 1、对参加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暂不收取任何费用,县残联组织康复保健人员免费提供康复训练。 2、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提供残疾人证和身份证,建立个人康复训练档案(见附表)。 3、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按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训练时间内自己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训练室,参加康复训练活动。县残联对康复训练对象酌情给予交通补贴。 4、试点结束后,其他乡镇参照执行。 附件: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改良巴氏指数) 2、康复训练情况个案表 东至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4月26日 发送:各乡镇残联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 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1— 二、分级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 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 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 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 — 2— 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2(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智力残疾儿童 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市 区、县(市)街道、乡镇 使用说明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地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制作了《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并要求纳入国家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的智力残疾儿童使用,现就康复训练档案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组成部分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包括训练登记、训练评估、训练 计划、训练记录、评估与总结和评估标准六部分。 二、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智力残疾儿童做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员员填写“训练登记”表。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表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和康复员共同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和判定训练效果提供客观依据;中期评估(康复训练的第六个月末),应按照“评估估标准”,由康复指导人员和康复员共同对训练对象再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掌握训练对象功能障碍和困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康复训练的第十二个月末),应总结

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60个项目,运动能力训练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盖、系扣子、穿珠子、折纸13项;感知能力训练包括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味道、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味道、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环境声音、触觉分辨6项;认知能力训练包括认识物体的存在、物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状、分辨有无、认识蔬菜、水果等食品、知道天气情况、知道因果关系、点数、认识时间、认识钱币13项;语言交往能力训练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服从简单的指令、表达需求、说简单的短名、语言交流、书写的基本能力6项;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着食物吃、用餐具吃、用餐具喝、小便自理、大便自理、脱衣物、穿衣物、穿鞋袜、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盖被子、叠被理床、认识家居环境15项;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环境、知道居家安全、认识公共设施、参加集体活动,懂安全常识7项。 (三)训练计划 康复指导人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以及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康复指导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表。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训练记录要求二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表包括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智力康复训练的第六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记分,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 主要内容 偏瘫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定义: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常见障碍 运动障碍:指偏瘫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软瘫痉挛。 感觉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 语言-言语障碍:右侧偏瘫者多见,表现为构音障碍、失语(表达性、感觉性、混合性)、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命名障碍。 认知障碍:认知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表现为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认为定向障碍、注意障碍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如不言不语、吵闹不安,哭闹等。 能力下降:ADL能力下降、行走及上下楼困难、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电话、伞等)、不能与人交流、丧失工作能力。 吞咽障碍:流口水、喝水呛咳、吞咽困难。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时间与目标 急性期(<1w) (1)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 (2)康复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一部分功能 恢复期(1w~6m) (1)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2)康复目标:最大程度的恢复各种功能,争取达到基本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后遗症期(>6m) (1)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2)康复目标:学习使用各种辅具,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生活。 训练内容和方法 训练正确卧姿 翻身训练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 适用于偏瘫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者 缓解躯干和下肢痉挛 促进下肢正常运动 训练腰部控制能力 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抱膝运动 适用于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残疾人康复知识相关资料

残疾人康复知识相关资料 什么是白内障? 在正常人的眼睛内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放射性、先天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其他白内障的形成过程情况相当复杂,还没找到明确的病因。临床上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白内障可导致视力残疾,但只要通过手术摘除浑浊的晶体,代之以其他相应的透明体就可以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低视力康复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助视器;到哪里去选配助视器?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用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训练。 常用的助视器有两大类: (1)光学助视器:如眼镜式助视器、望远镜、放大镜(手持式、立式)等。 (2)非光学助视器:如照明灯、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 低视力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低视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和配戴助视器后的功能性视力训练,后者的对象指学龄及学龄前的儿童。上述训练工作由验光配镜人员或特教老师承担。低视力者可以去当地医院眼科低视力门诊或定点眼镜店,进行助视器的验光、配镜和训练。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 判断听力是否正常的简单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在耳聋的分级标准中规定,听力损失小于26分贝(听力级)以内视为正常人,不影响正常言语交往。粗略估计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人,可采取测试者与被试者并排坐位或侧后位,避开视觉,间隔一米,测试者用正常声音说话(约70分贝),被试者能听清听懂,并能复述听到的内容可视为听力正常;对无言语能力的被试者能听到机械手表声也视为听力正常;对婴幼儿则通过观察其对不同声音的听性反射或听觉反应,来判断其听力是否正常。 戴助听器为什么要配耳模 配戴助听器必须配制耳模,耳模有使助听器配戴稳固、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效果、防止助听器反馈啸叫等作用。实践证明,在为聋儿进行听力补偿效能方面,助听器和耳模各占50%,耳模的作用不可轻视。 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最佳期;7岁-12岁是可塑期。如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言语发育,如在上述时期发生耳聋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 能及时地发现耳聋,明确诊断,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会显著提高。因此,尽早发现耳聋,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成为聋儿康复中提高康复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早期干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聋儿听力语言训练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 (2)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教学内容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 务方案

精品资料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 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 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 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 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 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 展 ),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 出 现( 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 现) ,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 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 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 碍, 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 其 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 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 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 ( 语言或动作均可 )。 学习的范围有: (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 )、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 (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 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 5 的最基 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 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 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 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人 (包括儿童与成人 ) 交往的能力,作为社 会 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 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 习, “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