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相关名词

规划相关名词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指城市地区中在地上或地下提供服务、通道或便利的实体结构,如道路、给排水管道、路边石和边沟、电话与电力线路等。本词有时也泛指物质及社会性的基础结构。包括社会服务与设施,它们是城市社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如运输与通讯系统、购物设施、住房、学校和娱乐设施等。

土地使用控制Land use controls

指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用地平衡Land use balance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临界分析(门槛理论)Threshold analysis

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障碍的研究。根据由波兰人B.马利兹所提出的临界分析理论,这种极限称为发展的临界。可分为实体上的,指由自然环境造成的;技术上的,指与基础设施系统有关的;结构上的,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的比较,和对城市扩充的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的人口数量的比较,找出最经济的途径来克服一系列极限因素。

城市抗震规划Seismic planning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

的抗震烈度,从地震角度考虑划分可建和不可建用地,建筑物高度,体形与层数的限制,疏散通道,地下建筑的利用,次生灾害的防止及补救措施等。

城市防灾规划Disaster planning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

城市人防规划Civil defense planning

在中国,指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必不可少的地下设施及其防空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等的布置,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网的协调。这些构筑物平时可用作餐室,尤其是电影院、剧院建筑物的自然冷却系统的冷风源。

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经营城市的两种理解

一:狭义的"经营城市",亦指"城市经营",主要是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把拥有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产及存量资产,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赋予其资本属性,在政府权力和市场规律作用下,通过流动、组合、裂变、出租和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优化配置和优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获利和赢利,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营城市"应是广义的经营城市理念,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经营"的城市发展思路。主旨是政府根据城市功能和环境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手段,通过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和其他经济要素,盘活城市资源资本,并通过高效的城市管理,从整体上优化运作城市经济,实现资源配置在容量、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根据城市功能定位,按照城市环境的要求,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规划城市,以经营城市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城市的方式管理城市,以经营城市的谋略推销城市。

区域规划

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其相同点为,两者都是以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布局为中心,从战略高度上进行的地域性综合规划,其不同点为,国土规划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的合理开发进行的战略布局,所考虑的问题更为宏观和长远,往往不涉及具体的建设方案和计划安排;而区域规划则受国民经济经济计划的影响,侧重于地区各项建设的空间部署。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向地下延伸。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空间开利用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地下空间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但是,地下空间一经建成后,对其再度改造与改建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不可能恢复原样,单就这一点它又远不如地面建筑容易改造与改建,因此它有相当强的不可逆性。另外,地下构筑物的建设成本高,工期长,难于利用太阳光及天然景观,方向性感观较差。所以,现在人们仍对在地下工作与生活持一种偏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就要求对地下空间利用计划持慎重态度,要有长远眼光,要经得起后人及时间的检验,对其计划多方面论证,认真评估后才能实施。

城镇体系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了解的城市群体。

城市群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城市规划区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镇体系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a city )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 Site engineering )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

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 Cityscape )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

国土规划( Territorial planning )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 Site planning )

为某一地块的建设所准备的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的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的考虑。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Cultural Cities )

指对具有历史、地理、文化和考古等价值的城市进行的保护。国务院批准确定一些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有指令性文件,一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后,该城市的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工业和点、建筑风格等,都必须以保护其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北京、西安、扬州、苏州等二十四个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人防规划( Civil defense planning )

在中国,指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必不可少的地下设施及其防空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等的布置,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网的协调。这些构筑物平时可用作餐室,尤其是电影院、剧院建筑物的自然冷却系统的冷风源。

城市防灾规划(Disaster planning )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

城市抗震规划( Seismic planning )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的抗震烈度,从地震角度考虑划分可建和不可建用地,建筑物高度,体形与层数的限制,

疏散通道,地下建筑的利用,次生灾害的防止及补救措施等。

临界分析(门槛理论)( Threshold analysis )

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障碍的研究。根据由波兰人B.马利兹所提出的临界分析理论,这种极限称为发展的临界。可分为实体上的,指由自然环境造成的;技术上的,指与基础设施系统有关的;结构上的,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的比较,和对城市扩充的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的人口数量的比较,找出最经济的途径来克服一系列极限因素。

用地平衡( Land use banlance )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土地使用控制( Land use controls )

指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土地利用规划图( Land use plan )

在美国,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调查( Land use survey )

在美国,指对某一些地区内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情况的详细检查。是总体规划工作的一环。

城市用地评价( Land use assessment )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商业网点( Commercial network )

指中国城市中商业与服务业机构的网络。一般按分等分级[例如市区和小区级]设置的原则,即在全市或一定地域范围内布点,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并确立每个点的作用与经营范围,以及点与点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商业网点的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部份,其经营服务内容有副食蔬菜店、零售商店、药店、邮局、储蓄所等等。

城市改造( Urban redevelopment )

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及改进基础设施等。

地形测量( Topographic survey )

将某一些区域的地形和实物特征加以测量并绘制成地图,以表示其相对位置和标高。

区位理论( Location Theory )

试图解释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状况的动力和因素的一种经济理论,尤其是关于公司企业、农业、市镇及市镇内居民的空间分布形态等。中心地带理论和同心区理论是区位理论的一部分。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以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天际线( Skyline )

由许多高大的建筑物在天际形成的轮廓。为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特色,如纽约。

空间布局( Space planning )

为提供满足人们居住、舒适和娱乐要求的空间而对建筑物内部的面积使用所做的设计工作。

城市网络( Urban network)

在某一地理区域内所有城市相互之间和它们与周围农村地区之间的多方面了解,包括与区域以外其他城市地区的关系。

临街面( Frontage )

1、一块土地或房产临街的一面;

2、土地房地产沿街的地界长度,以英尺或米度量。如五十英尺长的临街面。

古建筑保护(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宫殿、寺庙、民居、工程构筑物等进行的保护。其中一部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如北京的故宫,一部分则不在其中,如河北省的赵州桥以及各地的民居等。国务院对古建筑保护有专门的指令性文件。

文物古迹保护(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landmarks and sites )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无论出土与否,进行的保护,包括墓葬、古代遗址、古刻、工程设施等,如北京的明陵、甘隶省敦煌的石窟。国务院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按国家、省、市、县分级,分别确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指令性文件。

历史性建筑保护( Historic preservation )

在美国,指对旧建筑物的修复和重新使用,既是保护国家建筑遗产的手段,又是建造新建筑物的替代办法。1966年的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授权国家园林局拨款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市区,遗址和建筑物。

风景名胜保护( Conservation of scenic spots )

在中国,指对于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包括名山、大川、名泉、瀑布、石林、溶洞等和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名胜进行保护。国务院有加强风景名胜保护和加强管理指令性文件,各城市还对于在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建设如道路建设、建筑高度、建筑造型与风格等作限制性规定。历史性市区( Historic district )

在美国,指城市中被正式确定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的部分,该地段不得拆除,必须加以保护并提高受保护产业的价值。

绿带( Greenbelt )

指围绕城市,由园林和农田等组成的带状地区。一般由官方机构规定,用以限制城市的扩展,防止人口稠密的建成区之间连成一片。

环境设计( Environmental design )

以物质环境的质量为基本点,以优良环境是人的基本权利与需要为前提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设计工作所包含的专业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学、风景建筑学及城市规划学。

环境标准(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

为了控制使用自然资源与财富并予以保护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或准则,例如为保护人类健康而制定的空气与水的质量标准的法规与规范,或保存园林绿地的法规与规范。

能源保护( Energy conservation )

公家或私人自愿的或被迫地采取控制能源消耗的各种措施。在美国,这种措施包括降低公路行车速度,采用节油汽车,降低建筑物内恒温装置的标准以及提高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等。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

指城市地区中在地上或地下提供服务、通道或便利的实体结构,如道路、给排水管道、路边石和边沟、电话与电力线路等。本词有时也泛指物质及社会性的基础结构。包括社会服务与设施,它们是城市社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如运输与通讯系统、购物设施、住房、学校和娱乐设施等。

主干道( Arterial road )

城市道路网中的骨干道路。

辅助道路( Collector street )

指美国居住区内的主要街道,用以疏导主干道之间的交通,承担着相当大的交通量,并有利于沿路小型商业设施的发展。

快速干道( Freeway )

在美国,指交叉路入口完全受到限制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在日常用语中,“快速干道”与“高速公路”同义,但在理论上,前者的人入口控制较后者更为彻底。在英国称为机动车路。

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代表着城市的地位,是城市地位的象征。如东京、纽约、伦敦的城市品牌是“国际大都会”、北京的城市品牌是“中国首都”、成都的城市品牌是“四川省会”。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无形资产的积累。城市有品牌,标志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如威尼斯的城市品牌是“世界著名水上之都”,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中国的潍坊的城市品牌是“国际风筝之都”,--具有世界城市品牌的城市,就具有独一无二的世界第—价值,因此也就具有世界竞争力。

城市品牌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辐射力。他不仅凝聚本市居民,使居民安居乐业,热爱自己的城市,更以居住该城市为骄傲,乐意为城市建设出力。城市品牌给城市创造巨大价值。城市品牌能在更大范围内积聚资本、技术人才。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使中国城市在面临全方位的竞争中,塑造城市品牌是增强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城市品牌还能辐射凝聚市外、省外、国外人民,为该城市建设发展、保品牌、创品牌努力做贡献,并自觉维护城市的声誉与品牌。在改革开放发展中的中国,不少城市在努力打造城市品牌,例如青岛市打造“品牌城市”,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等,并通过创造城市品牌的过程,凝聚人民、辐射周边经济,以求共同发展。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完整版)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7.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18.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19.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20.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1.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考研、注册规划师)

第一章 1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 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 市: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 镇: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5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8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一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一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两千五百人者成为城市,而在两千五百人以下者成为地方。 第二章 1 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 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 建筑十书: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解释

附录A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南阳市区行政辖区全部;鸭河口水库及其周边镇平县的柳泉铺、遮山、彭营,南召县的南河店、太山庙、石门、皇路店,方城县的广阳、博望等乡镇范围;河南油田生活区及其周边新野县的施庵、沙堰、樊集,唐河县的桐寨铺、张店等乡镇范围。 2、旧区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城市更新建设活动。 3、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4、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5、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6、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居住用地: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1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城市中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11、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12、物流仓储用地: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用地,包括附属道路、停车场以及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等用地。 1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 14、公共设施用地:城市中供应(水、电、热、广播通信等)、环境(雨污水、垃圾、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一、总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市 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0、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三、城市规划概述 1、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 planning outline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5、城市规划区 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7、开发区 development area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8、旧城改建 urban redevelopment 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9、城市基础设施 urban 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10、城市总体规划 master plan,co-mprehensive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1、分区规划 district planning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2、近期建设规划 immediate plan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13、城市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15、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16、城市规划管理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rion

规划名词解释

规划名词解释 1. 城市景观: ( Cityscape )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 2. 城市设计: ( Urban design ) 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 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3. 居住建筑面积: ( Residential floor area ) 在中国,指居住建筑的全部建筑面积,即各层外墙 皮内的全部楼面积,包括各居住单元的居住面积、辅助面积、公共面积和结构所占的面积。 4. 建筑面积比: ( Floor-area ratio ) 在美国,指控制建筑物体积的指标,即将允许的总建筑 面积以用地面积的倍数表示。例如,在一万五千平方英尺的土地上,如建筑面积比为2,即表示其上所建的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三万平方英尺。在英国其相应指标称“容积率” 和“建筑面积指标”。 5. 居住密度: ( Residential density ) 居住区内的人口数或住房套数与居住区面积之比,分毛 密度与净密度两种。毛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或住户房套数与居住区总面积(包括住房用地及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人行道)。而净密度则仅按住房用地计算。 在中国,居住密度有三个主要指标:(1)居住人口密度;(2)居住建筑面积密度;(3)居住面积密度。 6. 人口密度: ( Population density ) 人口数字与所在地区面积之比。 7. 居住人口密度: ( Density of registered inhabitants ) 在中国,指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 宅组团中,单位面积内持有正式户口的居住人口数。 8. 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 Density of residential floor area ) 在中国,指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 宅组团,居住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百分比。 9. 居住面积密度: ( Density of living floor area ) 在中国,指居住单元内居室面积总和与居住 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内土地总面积之百分比。 10. 停车场(库: 指在建设用地内为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而配置的场(库)。停车场面积小 型汽车按每车位25平方米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1.2平方米计算。停车库的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按每车位40平方米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1.8平方米计算。其他机动车按规定折合成小汽车计算。 11. 交通主要出入口方位: 指城市允许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入的方向和位置。 12. 绿地面积: 指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覆土小于2米的 土地。 13. 建筑间距: 指建筑平面外轮廓线之间的距离。 14. 建筑平面外轮廓线: 指建筑外墙面水平投影的外轮廓线。 15. 建筑高度: 指建筑物室外地平面至外墙顶部的总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烟囱、避雷针、旗杆、风向器、天线等在屋顶上的突出构筑物不计入建设高度。 楼梯间、电梯塔、装饰塔、眺望塔、屋顶窗、水箱等建筑物之屋顶上突出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合计小于屋顶面积的20%,且高度不超过四米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建筑为坡度大于30度的坡屋顶建筑时,按坡顶高度一半处到室外地平面计算建筑高度。 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高度,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构筑物)、中国传统大屋顶形式按檐口至地面高度计算建筑高度。 16. 建筑覆盖率: 指建筑基底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17. 容积率: 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倍数。地下停车库,架空开放的

规划相关名词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指城市地区中在地上或地下提供服务、通道或便利的实体结构,如道路、给排水管道、路边石和边沟、电话与电力线路等。本词有时也泛指物质及社会性的基础结构。包括社会服务与设施,它们是城市社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如运输与通讯系统、购物设施、住房、学校和娱乐设施等。 土地使用控制Land use controls 指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用地平衡Land use balance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临界分析(门槛理论)Threshold analysis 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障碍的研究。根据由波兰人B.马利兹所提出的临界分析理论,这种极限称为发展的临界。可分为实体上的,指由自然环境造成的;技术上的,指与基础设施系统有关的;结构上的,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的比较,和对城市扩充的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的人口数量的比较,找出最经济的途径来克服一系列极限因素。 城市抗震规划Seismic planning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

关于规划名词解释

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城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7、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8、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9、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10、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11、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1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3、城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状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14、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15、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16、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7、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8、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9、货物流通中心 20、雅典宪章:国际建筑协会(C.I.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

城市规划 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全) 1、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与其她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与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就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与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与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与地段。 6、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瞧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瞧其现状格局与风貌就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就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与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9、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与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 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与其她用地等。 14、城市规划区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就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5、逆城市化 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16、再城市化 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 所谓再城市化,就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规划》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风景园林学科的内涵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段保护和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境域,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一起作为人居环境学科的三大支柱。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风景园林规划:是就创造某一风景园林美好设想可能性的调查和分析,实现风景园林规划的手段,是将规划的结果绘制成图、写成文字说明书等,是指导具体风景园林建设的图纸和文字。它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意义。 规划的步骤包括自然和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评价,保护或开发原则、政策的制定,规划方案的编制等。 3、风景园林设计:是根据风景园林的功能要求、景观资源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运用上述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创造各种风景园林的艺术形象,是运用各种造景手段与造景元素,去创造宜居环境的过程 4、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实现美好理想的创作过程,全过程包括选地、设想、调查、施工、管理,直到供大众使用。总的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 5、景观生态学:是将生态学研究垂直结构的纵向方法和地理学研究水平结构的横向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结局、过程与尺度之间的关系、景观变化及人类与景观关系的交叉学科 6、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 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7、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8、美: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 9、园林美:是人们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美、艺术美和 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10、朦胧美:是形式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能使人产生虚实相生、扑朔迷离的美感。利用烟雨条件或半隐半现的手法给人以朦胧隐约的美感。 11、比例:指要素本身、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在度量上的一种制约关系,即形体各部 分之间以及各部分自身都存在着这种长宽高的比例关系。 12 尺度:是指景物的大小与人体大小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及景物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涉及具体尺寸。 13人体工程学:也称人类工程学、人机工学、工效学。人体工程学联系到环境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及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 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 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和舒适 14对比色(补色):光谱环上180度相对的色相,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15邻近色:光谱环上,左右相邻的色相 16邻色调和:两种邻近色相配,或一种色相与其左右的两种邻近色相配,三种色相的深浅度变化组合在一起,均会产生近似的协调之美 17安全视距: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不致发生车撞的距离 18视距三角形: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转弯处绘制出一个三角形19孤植树:又称孤景树、独立木,是用一株树木单独种植成景的园林树木景观 20对植树:是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 21树丛:是指由多株树木(两株到十几株不等)做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种植,具有整体效果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城市性质:(designatedfunctionof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5 6 7 8 9 10 镇。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货物流通中心 20、雅典宪章: 21、人口百岁图: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100),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 22、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2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4、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25、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26、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1.坊里“里”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里坊”可以理解为:以“里”为界划分“坊”,即“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古代划分“里坊”以便于城市管理。 2.邑、城与郭邑本是一种行政区域,多指分封给诸侯的领地。后来“邑”则指小城市。大都市分为内城与外城,内城为城,外城为郭。城郭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另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与郭城分开。早期的大多是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后来则宫城与郭城分离。 3.关厢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居民地区。是指城市建造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张,形成新的城区。 4.陵邑制起源于汉高祖分布在渭河南北岸,不仅是陵墓更是7 个城市区域的副中心,其组织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大片富户迁至此,使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5. 《平江图》《平江图》制于宋绍定二年(1229 年),描绘的是宋代的苏州。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也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 6.市肆城中的集市,市中店铺,后泛指市镇。 7.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者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筑的半圆形或者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 一部份。 8.礼治营建制度是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制度,反映了城邑建设的体制是礼制营建制度的特定手段,是城邑规划布局的具体建设制度,反映了王城、诸候城、士大夫采邑在城市规模、城市道路、城市门阿之制上的等级关系。 9.希波丹姆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规划建筑师,被称为城市规划之父。它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仪器盘式道路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

规划重点名词解释

规划重点名词解释大合集 城乡规划类别. 1.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 3.分区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4.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的发展规划。 5.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是指导未来5年城市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其编制期限一般为五年。 6.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7.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8.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实施开发地区的各类用地、建筑空间、绿化配置、交通组织;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建筑保护等作出具体安排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类. 1.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和场所,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2.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编

城市规划新名词

1.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2.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3.全球智慧城市之父倪会民的准确完整定义:各城市依据具体要求、条件和目标等情况,选择使用人类现有思想、科技、模式等所有最优资源,实现城市(含农业)的智慧化,例如安全方便舒适和三化。其准确的英文是Sapiential City。 4.智能城市是一个系统。也称为网络城市、数字化城市、信息城市。不但包括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这些基本的要素,还会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5.“数字城市”(英文:digital city)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6.新城市主义,亦称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7.新都市主义(NewUrbanism)是指上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在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界兴起的一个新运动。其宗旨它的出现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城市住宅和社区发展,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它起源于二战前的城市发展模式,即寻求重新整合现代生活诸种因素,如居家、工作、购物、休闲等,试图在更大的区域开放性空间范围内以交通线联系,重构一个紧凑、便利行人的邻里社区。是重新定义城市与住宅的意义和形成,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与住宅。“新都市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它不仅注重社区的整合,而且注重考虑机会成本、时间成本与居住舒适的结合,并注重避免奢侈布局对环境的破坏、对土地和能源的过度耗费。新都市主义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方面体现为通过旧城改造,改善城区的居住环境,提倡回归城市的理念。另一个方面是在城市的郊区发展,对城市边缘进行重构。也是对城市郊区化扩张模式的深刻反思。与郊区化扩张模式相反,新都市主义赞同将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重构形成社区,使其具有多样化邻里街区,而不是简单地形成一个人们居住的“卧城”。 8.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和结构紧凑。 9.全球城市(Global city),又称世界级城市,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 10.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11.展线【route deveopment】指的是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致达路线终点。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称为展线。 展线(extension of line)紧坡地段,线路采用的最大坡度一定时,为使线路达到预定

规划名词

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土地合理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和时间上实现该优化组合的安排。 土地利用结构: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种用途的土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 土地利用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相联系的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见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四查清,四对照”:查清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对照检查;查清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与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违法用地数量和处理情况,与违法用地的处理要求对照检查 土地利用潜力:土地利用潜力是指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 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待复垦土地有挖损地、塌陷地、压占地、污染毁损地和自然灾害毁损5种类型。 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规划,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 土地利用结构效应:指在不增加土地资源数量投入的条件下,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寻求土地利用满意结构,实现土地资源供需综合平衡。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条件、特征、发展方向及途径的相对一致性而划分的土地利用综合区域。 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又称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是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即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城镇化:英文是Urbanization,城镇化有三层意思,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 城镇体系: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简言之,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城镇体系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 城市规模分布: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有序列式分布和首位式分布。 经济服务半径:是城镇在组织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服务影响的地区范围。

规划名词解释

规划名词解释 人们常常会用到一些听起来熟悉却不太明白含义的规划术语,但它们可能是解决重大问题或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关键部分。因此,为了深入了解规划术语,本文将尝试给出一定的解释,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论述规划名词的定义及其意义。 首先,什么是“规划”?根据美国规划协会的定义,规划是“一种组织,优化和控制社会发展的过程,旨在实现有效,安全,可持续社会发展”。规划还包括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城市与规划、城镇规划、社会经济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等。 其次,什么是“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是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规划政策,为不同地区的发展和土地利用达成一个集体的协议,从而控制社会发展的各种变化,减少因土地利用不当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善土地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紧接着,什么是“城市与规划”?城市与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实施的规划政策,它关注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制定,以解决城市的繁盛、改善人口的居住条件及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接下来,什么是“城镇规划”?城镇规划是一种在城镇发展中实施的规划政策,旨在改变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发展环境,提高城镇核心能力,投资、拓展和改善城镇设施服务体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后,什么是“社会经济规划”?社会经济规划是一种组织,优化和控制社会发展的规划政策,旨在有效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推进社会和空间发展,减少社会经济不平衡等社会经济问题,确保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最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规划政策,旨在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社会发展、社会技术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的指导性,促进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就是有关规划名词的解释,规划术语非常丰富,这里只能简单介绍其中的几个名词,但规划术语在推动城市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更深入地了解规划术语,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参考,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