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学名词解释

城乡规划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一) 城市规划类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

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

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

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

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

项指标。

实体规划( physical planning )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

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日照标准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

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OD 调查

对居民出行交通量的起迄点调查,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更新

是一种将城市中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

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风玫瑰图

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

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邻里单位

20 世纪30 年代,有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

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逆温层

在气温日较差较大等地区(尤其在冬天),常因夜晚地面散热冷却比上部空气快,在城市上

空出现逆温层结或称逆温层。

工程管线综合

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

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

城市用地选择

是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来对用地进行鉴别

与选定,城市用地选择需要用地适应性评定的成果为依据。

七通一平: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

通气、通讯、平整土地)、"七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排污、通讯、通暖气、通天燃

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城市用地构成

是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区位,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构成状态。

千人指标

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结构规划

为一个主要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或一个需要开发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的发展制定的

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远景规划

是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作出全面的轮廓性、结构性的部署,它是一个空间结构性的安排。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提出正是由于我国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不能解决当今城市中存在的问

题,而从宏观及区域的角度来把握城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呢不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

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对立、城乡分割、城乡劳动力流动隔绝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

逆城市化

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

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城市功能

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它反映城市的个性和特点。

(空间)外部效应

城市作为空间聚集体,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具有空间属性,包括积极的(称为外部经济)和消极(称为外部不经济)两种类型。

三区六线控制

所谓“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

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六线”规划控制体系

国土规划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

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

为某一地块的建设所准备的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的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的考虑。

用地平衡( land use banlance )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土地使用控制( land use controls )

指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

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土地利用规划图( land use plan )

在美国,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

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调查( land use survey )

在美国,指对某一些地区内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情况的详细检查。是总体规划工作的一环。

城市用地评价( land use assessment )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

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2007 )

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以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

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完整版)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7.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18.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19.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20.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1.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布局进行科学和系统的综合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功能和效率。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对城市空间、土地利用、交通、住房、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平衡和协调。城市规划可以帮助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城市规划还可以提供战略性的发展方向,促进城市建设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术语包括: 1. 总体规划: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住房和公共设施的布局等。 2. 分区规划:分区规划是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并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3.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和规划。城市设计注重创造一个美观、舒适和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4.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的

需求,同时保护农田和自然环境。 5.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方面,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6.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的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包括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提供绿地和公园等方面。 7. 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对城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建筑规划注重保护历史遗产、提供必要的建筑设施和改善建筑品质。 8. 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对城市社区进行规划和管理。社区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区活动等方面,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规划涉及土地利用、交通、建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旨在平衡和协调城市的各项资源和需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一个美丽、宜居和繁荣的城市。

(完整版)城规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 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去认识,明确其职能和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条文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 3、城市功能分区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条文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6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形成包括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的综合居住区,力求做到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1977年在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主张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 5、竖向规划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6、居民点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条文说明: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7、城市化 (书)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汇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业劳动。 (标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条文说明:卫星城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城市类型。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考研、注册规划师)

第一章 1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 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 市: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 镇: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5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8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一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一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两千五百人者成为城市,而在两千五百人以下者成为地方。 第二章 1 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 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 建筑十书: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很全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 陕西省旅游设计院城市规划所(Zeki) 目录 一、总则 (1) 二、城市和城市化 (2) 三、城市规划概述 (2) 四、城市规划编制 (4) 1、发展战略 (4) 2、城市人口 (5) 3、城市用地 (6) 4、城市总体布局 (8) 5、居住区规划 (9) 6、城市道路交通 (10) 7、城市给水工程 (11) 8、城市排水工程 (12) 9、城市电力工程 (13) 10、城市通信工程 (13) 11、城市供热工程 (13) 12、城市燃气工程 (14) 13、城市绿地系统 (14) 14、城市环境保护 (15) 15、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16) 16、城市防灾 (16) 17、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17) 五、城市规划管理 (18)

一、总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 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 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 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 艺术处理。 6.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 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 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 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 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 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 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4.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 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5.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6.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7.居住区公共绿地: 18.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 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9.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 义的城市。 20.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 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21.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第一章规划基础知识 1. 什么是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布局、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事项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城乡规划不是指一部规划,而是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有关城镇和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体系。2.什么是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政府综合协调辖区内城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 3. 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在指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 4. 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5. 什么是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和设计。6.什么是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城市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镇建设发展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是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各项战略部署、原则要求和规划内容的关键环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⑴详细规划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⑵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⑶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位置、体型、色彩等要求;⑷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⑸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⑹制定相应的土地 城乡规划知识手册 - 2 - 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7. 什么是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的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城市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及其施工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内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具体的、操作性的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⑴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⑵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⑶道路交通规划设计;⑷绿地系统规划设计;⑸工程管线规划设计;⑹竖向规划设计;⑺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8.什么是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划定城市规划区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出发,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以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逐步实现。9. 什么是开发区?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的统称。根据开发区的规模等级,可以分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等。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 什么是中央商务区(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一般而言,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11.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全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4.城市规划区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5.逆城市化 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16.再城市化 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 所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1.坊里“里”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里坊”可以理解为:以“里”为界划分“坊”,即“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古代划分“里坊”以便于城市管理。 2.邑、城与郭邑本是一种行政区域,多指分封给诸侯的领地。后来“邑”则指小城市。大都市分为内城与外城,内城为城,外城为郭。城郭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另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与郭城分开。早期的大多是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后来则宫城与郭城分离。 3.关厢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居民地区。是指城市建造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张,形成新的城区。 4.陵邑制起源于汉高祖分布在渭河南北岸,不仅是陵墓更是7 个城市区域的副中心,其组织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大片富户迁至此,使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5. 《平江图》《平江图》制于宋绍定二年(1229 年),描绘的是宋代的苏州。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也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 6.市肆城中的集市,市中店铺,后泛指市镇。 7.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者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筑的半圆形或者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 一部份。 8.礼治营建制度是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制度,反映了城邑建设的体制是礼制营建制度的特定手段,是城邑规划布局的具体建设制度,反映了王城、诸候城、士大夫采邑在城市规模、城市道路、城市门阿之制上的等级关系。 9.希波丹姆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规划建筑师,被称为城市规划之父。它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仪器盘式道路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设计( ) 指确定一个城市地活动与目标地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地实体安排与居民地社会心理健康地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地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 )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地外观及气氛. 国土规划( )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地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地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地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 ) 为某一地块地建设所准备地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地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地考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指对具有历史、地理、文化和考古等价值地城市进行地保护.国务院批准确定一些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有指令性文件,一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后,该城市地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工业和点、建筑风格等,都必须以保护其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北京、西安、扬州、苏州等二十四个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城市人防规划( ) 在中国,指城市总体规划地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必不可少地地下设施及其防空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等地布置,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网地协调.这些构筑物平时可用作餐室,尤其是电影院、剧院建筑物地自然冷却系统地冷风源. 城市防灾规划( )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地规划地通称. 城市抗震规划( )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地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地抗震等级,工程设计地抗震烈度,从地震角度考虑划分可建和不可建用地,建筑物高度,体形与层数地限制,疏散通道,地下建筑地利用,次生灾害地防止及补救措施等. 临界分析(门槛理论)( ) 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地极限或障碍地研究.根据由波兰人.马利兹所提出地临界分析理论,这种极限称为发展地临界.可分为实体上地,指由自然环境造成地;技术上地,指与基础设施系统有关地;结构上地,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地比较,和对城市扩充地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地人口数量地比较,找出最经济地途径来克服一系列极限因素. 用地平衡( )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城市性质:(designatedfunctionof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5 6 7 8 9 10 镇。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货物流通中心 20、雅典宪章: 21、人口百岁图: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100),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 22、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2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4、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25、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26、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城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7、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8、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9、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10、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11、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1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3、城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状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14、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15、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16、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7、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8、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9、货物流通中心 20、雅典宪章:国际建筑协会(C.I.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

规划重点名词解释

规划重点名词解释大合集 城乡规划类别. 1.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 3.分区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4.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的发展规划。 5.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是指导未来5年城市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其编制期限一般为五年。 6.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7.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8.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实施开发地区的各类用地、建筑空间、绿化配置、交通组织;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建筑保护等作出具体安排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类. 1.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和场所,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2.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编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1、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 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5、容积率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绿地率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 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 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7、县域城镇体系 8镇域村镇体系 9、中心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称为中心镇。 10、一般镇在历史中有不同的含义。后来主要指较小的城市聚落。 中心村的概念,被认为是由若干行政村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可见,中心村是一个规划概念,是指在城镇建设空间布局时,能达到支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所要求的最小规模的点。从规划角度看,中心村是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的一种称呼,也是我们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选择和建设对象。 11、基层村 12、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 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

城市(乡)规划考研常考名词解释

城市(乡)规划考研常考名词解释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或更大范围内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及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要体现城市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特点。 **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予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的树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经济活动组织突破国界向全球延伸,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大。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区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

的地域界线。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同时从属某一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职能健全相对独立的城市,基本是一定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城镇体系的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人口起截流作用。 **城市经营:城市经营是政府运用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市场办法来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解决城市中出现的问题,是把城市作为重要资产来经营使其增值,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 括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发展,社会和人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什么叫选址意见书? 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 **什么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答: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都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都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旳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旳地位和所肩负旳重要职能。是都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旳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都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都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原因旳消长,导致人口增减旳绝对数量与同期该都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都市功能分区:都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规定将都市中多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构成一种互相联络、布局合理旳有机整体,为都市旳各项活动发明良好旳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旳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规定所作旳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旳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旳高差等,以便在尽少变化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旳状况下满足后来居住者旳规定,并为良好旳排水条件和结实耐久旳建筑物提供基础 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旳集聚定居地点。 7、都市化:由农业为主旳老式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旳现代都市社会逐渐转变旳历史过程 8、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一种关注都市规划布局、都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都市公共空间旳一门学科 9、都市基础设施:都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有旳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旳总称,使都市中为顺利进行多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旳各类设施旳总

称 10、卫星城:是指在大都市外围建立旳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旳住宅和公共设施旳城镇,是在大都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都市(母城)旳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旳具有相对独立性旳城镇。 11、日照原则:为保证室内环境旳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旳气候区、都市大小和建筑物旳使用性质确定旳,在规定旳日照原则日(冬至日或大寒日)旳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旳时间。 12、都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都市总体规划旳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都市总体规划旳根据。 13、都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期间都市人口按年龄旳自然次序排列旳数列所反应旳年龄状况,以年龄旳基本特性划分旳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旳比例表达。 14、都市建成区:指都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有旳地区。 15、都市对外交通:指都市与其他都市之间旳交通、以及都市地区范围内旳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旳交通,以都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络旳各类交通旳总称。 16、都市绿地系统:是指都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旳各类绿化及其用地,互相联络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旳有机整体。 17、都市更新:对都市中某一衰落旳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华。 18、分区规划:在都市总体规划旳基础上,对局部地区旳土地运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都市基础设施旳配置等方面所作旳深入安排。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学科代码:0833) 一、学科概况 城乡规划学(Urban and rural planning)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核心内容,与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城乡规划学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生命安全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学科,也是培养城乡建设事业人才的重要保障。城乡规划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及城乡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学属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33。 二、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抱负。系统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城乡规划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哲学、艺术和人文素养及社会交往能力。敬业爱岗,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城乡规划学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交通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 2.城乡发展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市发展历史与理论、城市更新保护理论与方法、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3.住房与社区发展规划(人居环境发展研究、住区规划与设计、住房政策与住区建设开发);

4.生态城市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安全与防灾); 5.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建设管理)。 四、学习年限和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年。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最低要求为30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最低要求为1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对于同等学力或转专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现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或者加修本学科研究生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两门),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但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 五、课程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