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1、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建筑密度是指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

5、容积率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与的比率

6、绿地率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7、县域城镇体系

8、镇域村镇体系

9、中心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称为中心镇;

10、一般镇在历史中有不同的含义;后来主要指较小的城市聚落;

中心村的概念,被认为是由若干行政村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

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 可见,中心村是一个规划概念,是指在城镇建设空间布局时,能达到支撑最基本的生活

服务设施所要求的最小规模的点;从规划角度看,中心村是城镇

体系的基本单元的一种称呼,也是我们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选择和建设对象;

11、基层村

12、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3、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 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所围合,并与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4、居住组团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5、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四项用地的总称;

16、住宅用地: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和等的总称;

17、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18、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19、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20、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21、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22、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23、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是满足规定的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2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25、其他用地:是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等;

26、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是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2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28、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29、日照间距系数:根据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30、建筑小品:建筑小品是指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31、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32、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是指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33、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是指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34、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

35、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

36、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 hm2;

37、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 hm2

38、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

39、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

40、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41、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42、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3、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44、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45、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考研、注册规划师)

第一章 1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 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 市: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 镇: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5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8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一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一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两千五百人者成为城市,而在两千五百人以下者成为地方。 第二章 1 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 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 建筑十书: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很全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 陕西省旅游设计院城市规划所(Zeki) 目录 一、总则 (1) 二、城市和城市化 (2) 三、城市规划概述 (2) 四、城市规划编制 (4) 1、发展战略 (4) 2、城市人口 (5) 3、城市用地 (6) 4、城市总体布局 (8) 5、居住区规划 (9) 6、城市道路交通 (10) 7、城市给水工程 (11) 8、城市排水工程 (12) 9、城市电力工程 (13) 10、城市通信工程 (13) 11、城市供热工程 (13) 12、城市燃气工程 (14) 13、城市绿地系统 (14) 14、城市环境保护 (15) 15、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16) 16、城市防灾 (16) 17、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17) 五、城市规划管理 (18)

一、总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1.坊里“里〞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把一个城邑划分为假设干区,通称为“坊〞。“里坊〞可以理解为:以“里〞为界划分“坊〞,即“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古代划分“里坊〞以便于城市管理。 2.邑、城与郭邑本是一种行政区域,多指分封给诸侯的领地。后来“邑〞那么指小城市。大都市分为城与外城,城为城,外城为郭。城郭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另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与郭城分开。早期的大多是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后来那么宫城与郭城别离。

3.关厢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居民地区。是指城市建筑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形成新的城区。 4.陵邑制起源于汉高祖分布在渭北岸,不仅是陵墓更是7个城市区域的副中心,其组织周边区域,协调开展的作用,大片富户迁至此,使人口众多,经济兴旺。 5.?平江图??平江图?制于宋绍定二年〔1229年〕,描绘的是宋代的。 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也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 6.市肆城中的集市,市中店铺,后泛指市镇。 7.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

守,而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局部。 8.礼治营建制度是城邑建立体制的根本制度,反映了城邑建立的体制是礼制营建制度的特定手段,是城邑规划布局的具体建立制度,反映了王城、诸候城、士大夫采邑在城市规模、城市道路、城市门阿之制上的等级关系。 9.希波丹姆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规划建筑师,被称为城市规划之父。它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仪器盘式道路为骨架的规划构造形式。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城市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全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4.城市规划区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5.逆城市化 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16.再城市化 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 所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城乡发展名词解释

城乡发展名词解释 城乡发展( urban&rural development)是指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方法和途径。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与乡村已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大都市区”。中国要建设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发展问题更为突出,必须把解决好城乡关系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城乡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城乡发展需求而编制的长期发展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从发展阶段上讲,城乡发展规划是一个过程,它可分为起步阶段和推进阶段。对于起步阶段,侧重于制定方针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对于推进阶段,则侧重于对规划的组织实施。 城乡统筹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其实质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城镇健康有序发展。城乡统筹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乡统筹发展道路,把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由广大农民共享。城乡统筹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图和前提条件,城乡统筹规划是开展城乡统筹工作的行动纲领,城乡统筹规划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严肃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的

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城乡统筹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其实质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城镇健康有序发展。城乡统筹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乡统筹发展道路,把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由广大农民共享。城乡统筹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图和前提条件,城乡统筹规划是开展城乡统筹工作的行动纲领,城乡统筹规划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1.坊里“里”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里坊”可以理解为:以“里”为界划分“坊”,即“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古代划分“里坊”以便于城市管理。 2.邑、城与郭邑本是一种行政区域,多指分封给诸侯的领地。后来“邑”则指小城市。大都市分为内城与外城,内城为城,外城为郭。城郭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另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与郭城分开。早期的大多是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后来则宫城与郭城分离。 3.关厢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居民地区。是指城市建造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张,形成新的城区。 4.陵邑制起源于汉高祖分布在渭河南北岸,不仅是陵墓更是7 个城市区域的副中心,其组织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大片富户迁至此,使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5. 《平江图》《平江图》制于宋绍定二年(1229 年),描绘的是宋代的苏州。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也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 6.市肆城中的集市,市中店铺,后泛指市镇。 7.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者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筑的半圆形或者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 一部份。 8.礼治营建制度是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制度,反映了城邑建设的体制是礼制营建制度的特定手段,是城邑规划布局的具体建设制度,反映了王城、诸候城、士大夫采邑在城市规模、城市道路、城市门阿之制上的等级关系。 9.希波丹姆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规划建筑师,被称为城市规划之父。它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仪器盘式道路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设计( ) 指确定一个城市地活动与目标地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地实体安排与居民地社会心理健康地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地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 )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地外观及气氛. 国土规划( )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地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地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地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 ) 为某一地块地建设所准备地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地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地考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指对具有历史、地理、文化和考古等价值地城市进行地保护.国务院批准确定一些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有指令性文件,一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后,该城市地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工业和点、建筑风格等,都必须以保护其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北京、西安、扬州、苏州等二十四个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城市人防规划( ) 在中国,指城市总体规划地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必不可少地地下设施及其防空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等地布置,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网地协调.这些构筑物平时可用作餐室,尤其是电影院、剧院建筑物地自然冷却系统地冷风源. 城市防灾规划( )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地规划地通称. 城市抗震规划( )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地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地抗震等级,工程设计地抗震烈度,从地震角度考虑划分可建和不可建用地,建筑物高度,体形与层数地限制,疏散通道,地下建筑地利用,次生灾害地防止及补救措施等. 临界分析(门槛理论)( ) 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地极限或障碍地研究.根据由波兰人.马利兹所提出地临界分析理论,这种极限称为发展地临界.可分为实体上地,指由自然环境造成地;技术上地,指与基础设施系统有关地;结构上地,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地比较,和对城市扩充地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地人口数量地比较,找出最经济地途径来克服一系列极限因素. 用地平衡( )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6.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7.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8.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9. 城市规划区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0. 城镇体系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11. 区域规划 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13. 城镇体系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14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3、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4、4、卫星城: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5、5、历史文化名城: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6、6、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7、7、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8、开发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9、9、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10、10、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11、11、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2、12、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3、13、居住区规划:对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14、14、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15、15、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6、16、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17、17、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统称。 18、18、城市中心:城市中重要市级公共设施比较集中、人群流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 19、19、城市副中心:城市中为分散市中心活动强度的、辅助性的次于市中心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 20、20、中心商务区(CBD):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21、21、步行街:专供步行者使用,禁止通行车辆或只准通行特殊车辆的道路。 22、22、居住区: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23、23、居住小区: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24、24、居住组团: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5、25、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解释

附录A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南阳市区行政辖区全部;鸭河口水库及其周边镇平县的柳泉铺、遮山、彭营,南召县的南河店、太山庙、石门、皇路店,方城县的广阳、博望等乡镇范围;河南油田生活区及其周边新野县的施庵、沙堰、樊集,唐河县的桐寨铺、张店等乡镇范围。 2、旧区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城市更新建设活动. 3、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4、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5、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6、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居住用地: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1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城市中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11、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12、物流仓储用地: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用地,包括附属道路、停车场以及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等用地. 1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 14、公共设施用地:城市中供应(水、电、热、广播通信等)、环境(雨污水、垃圾、公厕等)、安全(消防、防洪等)等设施用地。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1、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 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5、容积率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绿地率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 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 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7、县域城镇体系 8镇域村镇体系 9、中心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称为中心镇。 10、一般镇在历史中有不同的含义。后来主要指较小的城市聚落。 中心村的概念,被认为是由若干行政村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可见,中心村是一个规划概念,是指在城镇建设空间布局时,能达到支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所要求的最小规模的点。从规划角度看,中心村是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的一种称呼,也是我们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选择和建设对象。 11、基层村 12、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 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

规划重点名词解释

规划重点名词解释大合集 城乡规划类别. 1.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 3.分区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4.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的发展规划。 5.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是指导未来5年城市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其编制期限一般为五年。 6.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7.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8.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实施开发地区的各类用地、建筑空间、绿化配置、交通组织;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建筑保护等作出具体安排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类. 1.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和场所,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2.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