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篇体育论文 优秀体育论文范文篇

多篇体育论文 优秀体育论文范文篇

多篇体育论文优秀体育论文范文篇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对于体育教学实践或理论中的某一问题,

运用新的价值观或新的方法重新注视,进行逻辑性的整理与构建,做出

必要的论证,从而建立新的结论。作者为大家推荐多篇体育论文,供大

家参考。

优秀体育论文范文篇一

游戏互动情境的创造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活泼浪漫的阶段。没

有孩子能抗拒游戏。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学者桂古子曾说过: 不

管有没有考核,它的现实,要看它的愿望,要看它的意志。也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的现实,第一要做的就是投资于他爱好的东西,从中我们

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真正的需求,这样就会成心想不到的收获。那么作为

一位教师,如何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利益呢?在体育

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投其所好的最

佳途径之一。教师需要充分推敲游戏设置的公道性和游戏设置操作的规

范性。在挑选的游戏场景中,需要满足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在小学阶段,挑

选的内容很容易被引入并知道,引用一些卡通人物 story场景,流行的互

动游戏在目前的各种艺术情势,划分学习小组组织游戏,等等。另外,比

赛规模不宜过大,场地要求不宜过高,避免学生运动伤害,避免教师在

监督和保护上的疏漏和忽视。在比赛游戏的设置中,可以给予一定的游

戏嘉奖或免费游戏时间嘉奖。为了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有效地参与

课堂互动,在体育课上获得自主的游戏时间,逐渐适应和酷爱体育锤炼。

2音乐艺术情境的创作

将音乐艺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增进学生在音乐艺术教学进程中的心理、情

感和精神知道。例如,在课前的准备练习和课后的放松舒展运动中,可

以插入柔和的音乐配合,让学生安静下来,享受运动的美感。同时,在

进行室内教学时,更猛烈的运动可以使用与背景音乐节奏相同的钢琴音

乐;更轻松的团队运动可以使用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学生爱好在小

学阶段;也能够用音乐的节奏来玩游戏和完成规定的项目。眼球运动等。体育和音乐的情势可以有效地改进课堂气氛,逢迎学生的体育情绪,调

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3.创造真实生活场景

任何脱离现实生活的纪律都是空中楼阁。小学生接受抽象学习和

概念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也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渐进进程来

建立他们对脱离生活现实的学习内容的知道。体育是一门放松大脑、愉

悦身心、传递知识、引导学习与训练相配合的学科。它应当是一种更有

利于学生知道的方式。教师应将体育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

结合生活现实进行实践,实现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

中运用更多的生活场景辞汇来完成生活情形的建构。在日常生活中表达

从交际语言动身,摒弃专业术语的堆砌。这样的生活语言技能可以使学

生更富有同情心,更容易被老师的语言所吸引,从而到达更高的课堂和

谐度。

4. 创造提问和交换的情境

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示范

动作,要求学生进行规范的仿照和实际操作。这一进程缺少学生表达观点、说明问题的进程,缺少师生互动。没有这样的互动,教师就没法得

到学生的真实需求,也没法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控了运动技能,能否有

效避免运动伤害。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来强化体育

知识的内容。课堂互动问题的提出,加强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控,提

示运动姿势不规则的学生纠正毛病的姿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优秀体育论文范文篇二

1 引言

1.1 选题根据

青年奥运会是一个为青年人举行的国际赛事,是一项专门为年轻

人设立的全球范畴内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融会了体育、教育和文

化等领域的内容,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定为 14 18 周岁,比赛项目大部

分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同,每四年一届[1]。2014 年 8月在我国南京举

行的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的运动员年龄在 16-17 岁之间。推敲到运动员

的身心特点和为了增加运动员参加大赛的体会,第二届青奥会每名运动

员都进行初赛和决赛。田赛项目每项比赛只进行四轮次,不由于排名的

动态变化而更换比赛是顺序。中国代表队参加田径比赛的队员一共 9

人(5 男 4 女)参赛,获得 6 块金牌,1 块铜牌,1 人在比赛中因某些

原因未能完成比赛。其中女子获得 4 块金牌,男子获得 2 块金牌一块

铜牌,此类现象说明中国田径阴盛阳衰的现象仍旧存在,女子优势项

目趋势更加明显,而男子项目的依然在原地踏步[2]。田径运动是竞技

体育的重要项目之一,素来有着运动之母的美誉[3]。田径运动不仅

直接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而且还体现了一个国

家的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当今,各国为了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都

尽力申请主办奥运会的权益。我国田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世界优秀田

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相差较大,要想缩短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之间的

差距,我们需要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从基础抓起,建立强大的后备气

力[4]。从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到出成绩需要经过 9-12 年的训练。青少

年田径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连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优秀运动员的

梯队建设,田径运动才能加强竞争力。国家体委在《关于进一步首创体

育新局面的请示》中,就提倡不断提拔,造就新人才。少年训练

(16~17 岁)作为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多,后备气力不足。提出了对 21 世纪全面实行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一

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举行好全国运动会和

国内其它赛事[5] 。《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不仅是指导我国广大青

少年儿童进行系统、科学训练的保证,而且是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的一

个指导性文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训练早期,全面的运动能力是

是肯定运动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和坚持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的重要

影响因素。

.......

1.2 研究背景

田径运动是速度、气力、耐力、灵敏、柔韧基本身体素养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身体素养是运动的条件条件,田径运动的水平的好坏不仅表现该国田径的发展状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反应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实力和国民体质健康状态[9]。得田径者得天下是用来形容田径在奥运会中的地位,大多数国家都把田径竞技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体育强国的标志,其表现情势就是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动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比赛的胜负或名次[10]。)据统计,第 14 23 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的金牌占各届奥运会金牌的 18.60%;进入奥运会金牌前三名的国家,田径金牌约占总分的 30%,进入第 4 8 名的国家这个比例一样为17%(第23 届奥运会我国是特例,仅占 4.40%)。另外,对最近五届奥运会设项的统计表明:第26 届设 26 个大项,271 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 44 项,占总数的 16.24%;第 27 届设28 个大项,300 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 46 项,占总数的 15.33%。第 28 届设 28 个大项,301 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 47 项,占总数的 15.61%。第 29 届设 28 个大项,302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 47 项,占总数的 15.56%。第30 届设 26 个大项,302 个小项,其中田径项目占 47 项,占总数的15.56%。也就是说,最近这五届奥运会平均每 6 枚多金牌中就有 1 枚是田径的。这些数据说明了田径作为大项在奥运会中的重要性。

........

2 相干文献综述

2.1 世界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田径运动发展很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优势项目是不一样的。主要以美洲,欧洲,非洲地区的国家占优势地位。大部分田径较强的国家本身就有自己特定的传统的优势项群。比如,目前美国仍处

于领先地位,其优势项目主要是短跑、跳跃、接力跑和跨栏[17]。俄罗斯的优势项目主要是跳跃、竞走、中长跑和投掷。德国的优势项目主要是中长跑、跳跃、投掷和全能。肯尼亚的优势项目是中长跑[18]。古巴的优势项目是跳跃、投掷和接力。牙买加的优势项目是短跑和接力。捷克的优势项目是投掷、全能。波兰的优势项目是竞走、和投掷。而我国的优势项目是竞走。世界田径成绩发展的整体特点主要以下:第一,男子项目成绩的提高率高于女子。第一,这是由于男女开始参加奥运会的时间的不同,男子是先参加,后发展 (男子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时间比较早,起点比较低,发展的时间比较长);而女子是先发展,落后步其次,女子项目进入奥运会时,竞技水平已经到达相当高的水平,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加上女子自身性能条件不及男子,成绩提高比较困难。第二,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例如田赛项目),成绩提高率相对较大。

.....

2.2 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

目前,从 1986 年以来,中国田径运动水平在亚洲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亚洲其他国家越来越重视田径运动,以致运动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在亚洲领先的优势正在遭到严肃的挑战。有关学者研究发觉,田径运动的发展与改革主要触及三个方面。一是加力度普及田径运动,增强大家的体质;二是努力改进和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三是推动田径运动的社会化进程,逐渐实现田径运动的实体化[19]。曹景伟研究发觉,现在各项目成绩提高率着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的高度完善,导致创新难度加大,要想提高成绩只能从训练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改进和完善技术细节以及研制和创新服装设备这些方面加以实现[20]。王朝军认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太短,运动员训练比赛反差较大,训练基础不稳固,技术落后是影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21]。还有学者认为,影响我国田径发展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身体素养较差;其二,技术不过关,稳固性较差,专项技术和某些技术存在缺点;其三,心理素养较差,参加国际大赛的次数较少。针对上述情形,有些学者提出了相应计策。王秀香,铁钰在《世界田径运动强国优势相群散布特点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研究》一文中指出,

调剂战略目标,使运动员常常参加大型比赛,不仅能积存体会,适应大

赛环境,同时还能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养,提高运动员参与大赛的意识

和应具有的素养[22]。冯树勇在《论世界田径运动形势与我国田径运动

发展计策》文中认为:关于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计策;一是应当尽快培

养后备气力,在一些高水平项目中,仍由老将支持局面,尽快培养出高

水平,有潜力的年轻选手,是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二是给年轻选手更

多的锤炼机会;三是辨证地看待训练和比赛;四是建立雄心壮志,参与世

界竞争[23]。王朝军认为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体育信息的摄取,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体会,还应发展符合中

国人特点的项目,确立田径运动的发展战略目标,肯定我国田径运动项

目的发展布局[24]。杨军等在《从第 28 届奥运会田径比赛透视我国田

径训练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一文认为:田径运动管理体制改革;重视教

练员的提拔与培养;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加强传统优势项目的投入与

潜伏优势项目的开发;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应成为我国田径训练今后的

努力方向[25]。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9)

3.1 研究对象 (9)

3.2 研究方法 (9)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4.1 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干信息特点分析 (11)

4.2.中、长跑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干信息特点分析 ....

13

4.3.竞走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干信息特点分析 ........

15

4.4 田赛跳跃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干信息特点分析 ....

17

4. 5 田赛投掷项目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相干信息特点分析....

21

5 结论与建议 (23)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短跑、短跨类项目部分运动员比赛成绩和相干信息特点分析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代谢方式功能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在第

二届夏季青奥会中,它包括 100m、200m、400m;跨栏跑是一项在快速跑

进进程中,一次跨过一定数量和高度栏架的短距离比赛项目,在第二届

夏季青奥会中包括女子 100m 栏、男子 110 栏、400m 栏。由表 1、表

3 可知,第一届青奥会田径比赛成绩与第二届青奥会田径比赛报名时个

人最好成绩对照分析,短跑项目的整体成绩有所提的,但成绩提高不明显;第一届青奥会比赛成绩与第二届青奥会比赛成绩对照分析,短跑项

目的整体成绩是有所降落的。产生这种现像的可能由于青奥会是一个青

少年阶段的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参加第二届青奥会的运动员年龄在

16~17 岁之间,这也是运动员第一次参加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这说明

青少年运动员比成年人比赛时的心理素养和赛场适应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在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中参加男子 100m 的有 36 人参赛,有 10 人

在比赛中受伤。参加女子 100m 的有 33 人,5 人受伤,3 人因起跑犯

规取消比赛资格;参加男子 200m 运动员有 25 人,2 人受伤,3 人因

起跑犯规取消比赛资格。参加女子 200m 的运动员有 25人,2 人受伤,1 人犯规;参加男子 400m 的运动员有 24 人,3 人在比赛中受伤。参

加女子 400m 的运动员有 21 人,2 人受伤。在此次比赛中,短跑运动

员在初赛中受伤,以致没法参加后续比赛,这说明可能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很多运动员以往参加的比赛基础训练的年限不够。

......

结论

5.1.1 第二届青奥会短跑、短跨项目的整体水平与第一届青奥会

前八名运动员的决赛成绩相比较有所降落,但成绩降落不明显。造成此

类现象的原因多是运动员第一次参加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养和赛场适应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在第二届青奥会中,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受伤人数较多,以致没法参加后续比赛,这说明可能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很多运动员以往参加的比赛基础训练的年限不够;其二,参加第二届青奥会比赛的运动员年龄大约在 16-17 岁之间,他

们的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解还不够完善,兴奋进程占优势,对突然参加大赛的兴奋是没法控制的。

5.1.2 第二届青奥会中长跑项目的整体水平与报名时最好成绩相比较有所提高,大部分运动员超常发挥,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竞技状态和最佳竞技表现能力。第二届青奥会中长跑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为

173.4cm,平均体重为 60.5kg,克托莱指数平均值为 348.40。女子运

动员平均身高为 161.4cm,平均体重为 48.58kg,克托莱指数平均值为300.39。

5.1.3 第二届青奥会竞走项目的整体水平与第一届青奥会相比较成绩有所降落,其中女子运动员的稳固性要好于男子。竞走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在5000m 竞走中以 22:22.08s 获得了

第一位的好成绩,而且还超过报名时个人最好成绩,这说明我国女子竞走项目后备气力有较高的竞技水平。

5.1.4 第二届青奥会田赛跳跃项目的整体水平与报名时个人最好成绩相比有所降落,其主要原因多是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竞技水平在比赛中没法顺利表现。因此,教练员可以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以及提高运动员对大赛的适应能力。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论文范文篇三

1 前言

1.1 选题的根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武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已成为武术文

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重要阵地。武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始终都能

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广和提倡,不论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教材的

编写,作为民族体育代表的武术,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各个不同学段都严

格地规定着授课的内容、时数,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武

术是武术传承的主渠道,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基石。如今随着体育教育改

革的不断深入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回来,体育院校更应承当起武术文化的

继承、传播和发展的重任,这关系到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体育院校是

我国培养体育人才的最高学府,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承当着不同

对象和层次的教学任务,通过系统的武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成为武术的

习练者和未来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和师资储备。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重视力度的加大和武术运动运动管理中心所提出的

六进发展战略的推动,体育院校势必在今后武术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体育院校不论是在技术学习或者是文化传

承都有普通高校没法比拟的优势。技术学习的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专业体

育院校具有丰富的师资气力,完善的场馆资源,其中师资气力包括教师

的数量和教师的质量。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在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庞大奉献。然而,作为

民族传统体育情势的武术能够进入体育院校并成为一门专业,在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老一辈武术家们的教育实践和探索,正是老一辈武术家们的

不懈努力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为体育院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时至今天,我国各体育院校师资队伍雄厚,具有一大批技术

精深、科研能力突出、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队伍。师者,是传道授业解

惑的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学习给予了极大的便利。

.......

1.2 选题背景

学校武术是武术普及的基础,学校是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武术应当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必修课。武汉体育学院作为全国 14 所高

等体育院校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承当着武术发展的重任,武术套路不仅

成为体育类学生的必修课,而且也成为非体育类专业学生的限制性选修

课。为深化教育改革,武汉体育学院于 2014 年以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民族传统体育等三个专业为试点,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就三个专业

课程设置来看,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普修课程

均作为必修课并纳入学生的课程设置,分别规定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一学

期和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习,仅运动训练专业将武术套路普修课程设置

为专业选修课供学生自由挑选。遗憾的是有着几百人的运动训练专业的

学生尽然选课人数未达 30 人,由于学校规定选课人数应到达 30 人方

可开班,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在大学四年当中很难接触到武术的课堂学习,这对武术的传承极为不利。另外,通过对武术套路任课教师的调查(如图 1-1),武术任课教师认为推行专业选修课公道但是不适用于武术

占 65%,认为推行的专业选修课不合适也不适用于武术的占 5%,既 70%的任课教师认为武术套路不合适作为自由选修课让学生自由挑选。武术

传承的主阵地不能就此改变,武术传承的意志不能就此淡化,以此次武

术课程改革为背景,深入问题内部,找出问题所在。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2012 级、2013 级学生及武术套

路教师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了学校电子图书馆 CNKI,万方、维普期刊等数据库,

搜集大量的关于武术套路选修课现状及与武术套路课程相干的文章,并

对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查阅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课程设置等,为

论文的写作提供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

本人亲身拜望学校教务处和武术学院主管领导,选修课体育教师,通过他们了解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的情形,听取他们对当

前开设武术专业选修课的看法和建议,为文章的撰写提供可靠性根据。

2.2.3 问卷调查法

2.2.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需要,在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随机

抽取 12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已学过武术套路的和未学过

武术套路的学生。2012 级(已学过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学院 60 人,

2013 级(未学过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学院 60 人,同时对武术套路教研

室 18 名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情形见表 2-1、2-2。

....

3 结果与分析 (15)

3.1 相干概念 (15)

3.1.1 课程 (15)

3.1.2 专业选修课 (15)

3.1.3 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 (16)

3.2 武汉体育学院开设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的概况 (16)

3.3 运动训练学院 2012 级和 2013 级学生 (19)

3.3.1 2012 级学生对武术套路课程的爱好程度调查 (19)

3.3.2 2013 级学生对武术套路课程的爱好程度调查 (20)

3.4 学生未选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的影响因素 (21)

4 计策研究 (33)

4.1 学校武术应体现武术武术属性 (33)

4.2 学校在政策支持的同时需要适当强制性 (34)

4.3 正确引导学生对武术套路课程的态度 (35)

4.4 公道安排课时 (35)

4.5 改革教学内容 (35)

4.6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36)

4 计策研究

4.1 学校武术应体现武术武术属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相契合的原

学校武术是指以学校为传播媒介,以学生为教授对象,有目的、

有计划的对其进行武术教学活动。学校体育作为学生身体教育的动身点,其体育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因此,自武术走进校园之始,学校便成为武术传播的主要场所,而作为武术的起源国,应当充分利用

本土武术的教育作用。武术起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武术属性无可厚非,而当前以竞技武术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套路教学,使教学进程索然无味,使其武术属性边沿酒囊饭袋化。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状态既不能满足

新时期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学习爱好的需要。改革创新是实

现学校武术可连续发展的必定挑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准

接班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对其进行的武术课教学不同于竞

技武术教学,它具有明显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文化的目的。因此,学校

武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在体现武术武术属性的同时,重视学生的

身心需求,教学大纲中适量增加搏击类内容,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教

授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爱好,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能从中学到武术文化,

遭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既了解到武术文化的内涵,掌控一定

的技能,又能学习到学生所需要的格斗技能。习近平主席说: 中国武术

是中国一种特有文化,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它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武术作为载体进行教育,对传承与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价值,练习武术对提高

国民身体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增加民族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在

国家大力推广武术的打环境下,为当今武术在各个层面的普及与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身份标志,武术教育的

使命就是通过身体的反复体悟传承着民族的精神,保持着民族的身份,因此,面对外来体育文化,武术教育理应站在体育教育的前列,成

为一种强制性的教育,让青少年为武术感到光荣和自豪。

.........

结论

5.1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在课程宣传、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致学生对课程了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学生选课。

5.2 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影视、媒体和网络,对武术文化

缺少了解,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影响到学生对武术的正确认知和对武术

的爱好程度。

5.3 运动训练学院大部分学生进校前没有接触过武术,没有一点

武术基础,对武术课程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掌控产生恐惧。同时,课程

内容与学生爱好爱好显现一定的偏离,影响到学生选课和学习的积极性。

5.4 武术套路专业选修课在课时的安排方面不够公道;教师在教

学中重视对套路的传授,教学内容与学生爱好的结合方面有些欠缺,学

生中意度不高。

5.5 西方的体育项目与武术各有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其

热于衷简单猛烈的竞技体育;武术文化没有真正立足于高校文化当中,

对武术的宣传推广作用甚微。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论文范文篇四

第一章前言

1.1 选题根据

隐性知识作为知识当中的一类,其概念于 1958 年匈牙利裔的英

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他可以认为

我们所知道的远远多于我们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也是隐性知识理论的

核心观点。隐性知识的特点具有难言性、程序性、即时性、私有性、模

糊性和非正式性,在组织和个人的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构成了

一个人或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1]。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一样表现在难

转移、难仿照的隐性知识上,隐性知识的特点使得个人或组织的优势不

易被其竞争对手所仿照。隐性知识常常是存在于人脑当中的各种各样的

观念形状,它源自于实践,包含了人类对问题发觉与探索进程中的许多直觉、领会以及极其丰富的思索与判定,一旦这些思索和判定被激发,通

过不断的实践,就会逐渐明朗化,产生出新的知识。隐性知识能力主要表

现在个体或组织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元认知、价值观念、情感和人际关

系上。专业技能是隐性知识能力的具体评判指标之一,其主要是依靠个

人长期的学习、训练和比赛,体会的积存是获取这一知识的基础,良好

的专业技能也是成为一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条件。元认知是个体内部心

智和思维的隐性知识,在排球运动员身上主要体现在发觉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价值观是隐性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情势,对隐性知识能力的其他方面起着方向性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位优秀

排球运动员应当具有的素养。这里所指的情感是个人在学习、训练和比

赛中如何有效的调剂自己情感的知识,排球运动员调剂情感的能力直接

影响到一支球队的凝聚力。人际关系指的是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隐性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支排球队伍成熟的重要标志。

........

1.2 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有关隐性知识的含义的界定尚未达成共鸣,不同的

学者对隐性知识的含义有不同的定义方法。因此,笔者可以认为在进行

研究之前有必要对隐性知识进行界定,以免因概念上的模糊而造成知道

上的偏差。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匈牙利学者波兰尼提出来的,波

兰尼(1958)在《个人知识》一书中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

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情势。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1] 波兰尼将前者称为显性知识,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1993)可以认为,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的存在,

学习这种技能的唯独方法是领会和练习。[2]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2000)在波兰尼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案例可以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

个人化的、很难公式化,也难于交换,根植于行动和个人对具体背景的

知道当中,表现为手艺或专业、一种特别技术或工作团体的活动,包括

存在于专有技术当中的不正式的、没法详细表达的技能[3]。金明律

可以认为隐性知识是指用语言、文字等情势不易表达清楚的主观知识,

它以个人、团队、组织的体会、印象、组织文化、技术诀窍等情势存在[4]。徐耀宗(2001)可以认为隐性知识是一种不易被语言表达、不易被

确知、不易被传播、不易被编码输入运算机的知识[5]。我们可以从以

上学者对隐性知识所下的定义看出,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缠绕在一起的,两者之间的界限不能绝对地明确化。因此,在对隐性知识的含义进行界定时,必须充分推敲到知识主体

因素,将其同显性知识进行对照研究。

........

第二章研究对象、方法及思路

2.1 研究对象

通过对湖北省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的比

较研究,揭示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产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湖北省青少年不同训练年限排球运动员隐性

知识能力的比较研究,揭示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是否

会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而出现出一定的规律。通过对湖北省青少年不同

场上位置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的比较研究,揭示湖北省青少年排球

运动员不同场上位置的隐性知识能力特点。本文以湖北省青少年男女排

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其隐性知识能力特点为主要研究内容。湖北省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形见表 2-1: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笔者搜索了中国期刊网关于隐性知识研究的

文献资料百余篇,包括博士、硕士、期刊、学报、重要论文报告会等,

全面了解有关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

供了理论根据。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我国学者李作学编制的《个体隐性知识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已经过量名学者引用,并证实该问卷与研究结论一致,可直接用于调查。

2.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采取分半信度法求回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来进行信度检验,

通过运算,由 28 个题项构成的正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9276,

五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顺次为:0.9135、0.7224、0.7334、0.9002、

0.7323,这说明此次回收的问卷有较高的可信程度。

2.2.2.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向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发放问卷 150 份,回收问卷 135 份,其中有效问卷 120份,回收率为 90%,有效率为 80%。见表 2-2:

......

第三章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1)

3.1 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特点 (11)

3.2 分析与讨论 (32)

3.2.1 湖北省青少年男、女排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特点分析 (32)

3.2.2 湖北省不同年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 (33)

3.2.3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特点分析 (34)

3.2.4 湖北省不同场上位置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 (34)

第四章结论 (36)

4.1结论 (36)

第三章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特点

对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隐性知识能力的整体情形统计分析,运算出组成隐性知识能力特点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从而获得湖北省青少

年排球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的整体性概况,统计结果以下表 3-1 所示:由表 3-1 可知,组成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隐性知识能力的五个

维度中,专业技能维度所得平均分最高,其次是人际维度、元认知维度

和情感维度,得分最低的是价值观维度。为了使研究更具科学性,下面

我们将从性别、年龄、训练年限和场上位置四个方面分别对湖北省青少

年排球运动员的隐性知识能力特点进行探讨。元认知维度和价值观维度

方面的 t 值分别为 0.758 和 0.296,相伴概率 p 均 0.05,可以认为

湖北省青少年男、女排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在元认知维度和价值观维度

方面差异没有到达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专业技能维度、情感维度

和人际维度方面的 t 值分别为 6.882、5.692 和 9.592,相伴概率 p

均 0.05,可以认为湖北省青少年男、女排运动员隐性知识能力在专业

技能维度、情感维度和人际维度方面到达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综

上所述,男排运动员在专业技能维度、情感维度和人际维度上明显优于

女排运动员,但在元认知维度和价值观维度上两者基本相一致。

.......

结论

4.1.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大、训练年限的延长和场上职能分工不同,其隐性知识能力出现出逐渐强化、位置职能异化与男女性别分化的突出特点。

4.2.湖北省青少年男排运动员较之女排运动员其专业技能熟练,情感较为稳固,且球队人际关系更为和谐,但在自我学习、创新能力、个人信念和社会价值认知程度等方面,男、女排运动员基本趋于相一致的特点。

4.3.湖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专业技能维度、元认知维度、价值观维度、情感维度和人际维度会随着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增加而显现逐渐增长的特点。

4.4.在专业技能维度上,攻手优于二传手和自由人,原因在于,攻手是比赛的主要得分手,这就要求其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在情感维度和人际维度上,二传手优于攻手和自由人,原因在于二传手是比赛中的主要沟通者,其既要鼓励士气,又要做好全队的配合工作;在元认知维度和价值观上,攻手、二传手和自由人基本无异。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论文范文篇五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问题。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活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医疗卫生的日趋完善,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权益保证法》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目前国际间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

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

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

龄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共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两大提法。这两大提法都遭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并以此为根据在很多国家形

成了很多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和法规。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在二十世纪

40 年代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日本在二十世纪 70 年代也开始进

入人口老龄期。据中国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已经

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遭到各国的高度关注,面对老

年人口的日益增加,如何让老年人更舒服、健康、快乐的度过老年生活

是全社会的一项重大责任和义务。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随

着生产力的解放,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相信知识就是气力。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日益重视教育问题。随着学校义务教育的发展和

提高,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乃至老年人教育也在逐渐发展。

老年教育因其受教育的人群是老年人而具有一定的特别性。老年大学的

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是中国 1983

年创建的第一所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是承载老年人群的一大场所,是有

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老年群体活动场所,因此有必要为提高老

年大学教学质量而建设好老年大学。同时,建设好老年大学对于实现

积极老龄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资料法笔者发觉,在近十年来的大量文献资料中关于老

年体育现状的研究较多,而老年体育现状按区域来分主要包括城市老年

体育现状、社区老年体育现状、农村老年体育现状等。在城市老年体育

方面,汪流,陈海燕在《安徽省城市老年体育现状与发展计策研究》

一文中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六城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锤炼的现

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其体育观念、意识,参与程度和体育消

费等情形,为政府制定相干体育政策和开发老年体育市场提供一定的参

考①。李国岩,周猛的《对上海市老年体育现状与发展计策的研究》

一文对上海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老年人老化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分

析②。王玉昕等在《广州市老年人的体育活动现状及对健身、健康知识

需求的调查》中,对 757 名常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进行调查,调

查的内容有:老年体育现状、老年人坚持体育锤炼后对健康的自我体验

和对健身、健康知识的需求等。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体育健身和体育

健康知识的需求强烈,在今后,跑步依然是老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③。在社区老年体育方面,田海燕,钱建平在《对无锡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

的探讨》中分析,社区老年体育是以社区老年人为主参与的体育活动,

具有健身行和娱乐性。从概念、功能,和社区老年体育的现状等问题,

提出了增进社区老年体育在无锡健康发展的建议④。邵雪梅在《天津城

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对天津市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进

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健身意识较强,已基本

养成体育健身习惯;具有锤炼频率高、时间长、坚持年限长等特点⑤。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不论是城市老年体育还是社区老年体育,老年人

积极性和参与度相对较高,运动项目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组织性

较差,参与人员不太固定。老年体育现状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文献

资料等方法调查老年体育项目、参与程度、对体育锤炼和健康知识的认

知以及体育带给老年人的影响等。当前老年体育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很

多问题,还有着广泛发展的空间,需要加强社会支持、政府职能和社会

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老年体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也需要

我们共同努力。

........

2 高校老年大学体育教学成效评判体系的构建

2.1 教学成效评判体系的初步构建

体育教学评判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学科交叉形成。体

育教学评判体系分为:体育教学指标体系、体育教学评判标准和体育教

学评判方法,其中体育教学指标体系又包括教师教学评判指标体系。

教师教学评判指标体系分为四个一级指标:教学准备、教学进程、教学

评判、教学成效。教学成效是教师教学评判指标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高

校老年大学是特别的教育性质组织,其教学活动有教育的一样性,也具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10篇)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10篇)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篇1 一、教学目标比较 街舞作为公共体育的课程内容,其教学目标是高校生公共体育教学。首先,增添高校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进展。街舞在拉伸韧带的基础上,通过头颈部、胸部、腹部、髋部以及四肢的伸展和收缩,适度刺激头脑、肌肉、神经、腺体,使全身的各部位得到熬炼,增添骨骼支撑强度、提高关节敏捷性和柔韧性、提升身体协调力量,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最终到达改善身体机能、增添生命耐力的目标。其次,提高高校生体育运动的爱好,提高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街舞具有运动舞蹈的活力性、健身的时尚性,符合高校生运动审美的标准,其作为一项新兴的高校体育教学科目,更加简单提高高校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让同学真正宠爱运动、乐于健身,实现体育教学“以人为本”、“欢乐教学”的原则。最终,街舞可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街舞不像体操有规定的动作,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可以依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对内涵的诠释尽情地发挥,到达释放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人际魅力的目的。社会街舞培训机构教学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街舞教学,具有商业性质,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满意学员要求,最终猎取利润。其教学目标是依据学员的需求制定的。较低水平的教学目标是健身,更高水平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身体素养力量、身体协调力量、街舞舞蹈水平和艺术修养。虽然两者的教学目标都具有健身和消遣放松的特点,高校公

共体育街舞教学更基于体育本身的特点,主要通过教学到达增添高校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进展,具有明显的体育特征;社会培训机构主要是通过教学到达学习者健身,提高街舞舞蹈水平的力量,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比较 高校公共体育街舞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两个部分,以河北理工高校为例,基础理论教学一般支配3-4课时,基本技术课程25-26课时,其他学时支配体质健康标准、机动和考试。基础理论内容包括街舞起源、特点、分类等介绍。基本技术以CCTV-5《健身房》、《闻鸡起舞》为蓝本,老师编排固定套路为教学内容,内容几乎长期不变。由于老师街舞专业素养力量的限制、街舞专业老师配备力气缺乏,教学内容主要为老师擅长的单一舞种,或者一名老师教授多个舞种,限制了街舞教学的广泛性。社会培训机构课堂教学多为技术教学,以上海CASTER舞蹈工作室为例,基本课程为GIRL’SHIPHOP、LOCKING、POPPING、HIPHOP、HOUSE、WAACKING、JAZZ、BREAK—ING,舞种全面,每个课程设置一至多名老师,课程内容以套路为主,套路为老师自编,每节课教学的套路不同,创编性极强。但是其理论教学内容几乎为零,在全国知名街舞培训机构,在技术教学过程中穿插少量的理论教学,主要是教授舞蹈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的内容以有氧健身为基点,运动健身特点突出,舞蹈性不强,舞种单一、套路内容比较单一,创编性不强,理论教学比较薄弱。社会培训机构多为单纯性技术教学,舞种设置比

有关于体育锻炼的论文3篇

有关于体育锻炼的论文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一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体育运动好多项目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汇总21篇)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汇总21篇) 理论背景 所谓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教师只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适当启发与导引,鼓励他们自觉搜集所需资料,积极独L解决问题的一种主动探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将书本理论联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技能。 学科背景 由于体育社会学学科的特殊性质,基本上它的任何章节都能构成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始终伴随人类左右,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仅靠单纯的体育课堂教学远不能实现。研究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弥补单纯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社会活动中灵活的进行学习和探讨,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多元的体育实际相联系,间接地增强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体验。 学生背景 传统教育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一旦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就会表现的无所适从。是以,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重燃学生对体育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基于以上内容,提出体育社会学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志在通过研

究性教学改G的实施,使学生能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并最终从社会这个大学堂学会做人与处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实践对象 将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501班作为实验班(进行研究性教学改G),1502班作为对照班(维持原有的教学方法),经统计学分析,1501班与1502班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的先行课程)成绩无显著差异。 实践过程 组织形式 在体教1501班成立了8个学习研究小组,设有1名组长,7名组员,各自明确职责,具体分工。 开展方式 根据体育社会学的所授内容,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选取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三大类。其组织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有小组合作、个人独L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体育社会学教学具体内容,每次选择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用于集体教育、专题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讨论、成果报告等,以研究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研究思路 教师确定小组所需研究知识点后,小组成员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分工合作完成知识点的讲授任务。在实践过程中,还

当代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体育运动论文(精彩3篇)

当代大学体育论文范文大学生体育运动论文(精彩3篇) 大学体育论文3200字篇一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0所高校1500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常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和良好率高于偶尔锻炼的大学生组。建议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实施有效的干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体质健康 1前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对人们健康的威胁,15%——20%来自遗传因素,20%一25%来自环境因素,50%——55%来自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0%——15%来自卫生和医疗保健条件。可见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召开了“健康促进与身体运动(healthpromotionandphysicalactivity)”为主题的会议,大会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了“使体力活动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那么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处于18—23年龄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如何,与体质健康究竟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将进行深入的研究。 2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为样本具有代表性,根据截至2004年江苏省高等院校结构比例,首先分层抽取10所高校,然后在每所院校抽取150名全日制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社会调查法 2.2.2.1问卷调查法 参考prentice,w.e.于1990建立的生活方式自评量表(来自fitnessandwellnesforlife)j,在11位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出我国大学生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包含:饮食方式,睡眠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嗜好方式,就医方式和应激方式等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所有的二级指标有“从未”、“有时”、“坚持”三个选项,分别以3、2、1或1、2、3记分,得分高者生活方式相对健康,反之其某些生活方式要素有待改进。本文选取其中的体育锻炼方式指标进行研究。2005年10月下旬,采用研究者现场发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当场收回的方法,向10所调查院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99份,回收率为99.9%,有效问卷1432份,有效率为95.5%。 2.2.2.2体质健康调查法 向各院校索取对应调查范围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教育部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需归档保存)。 2.2.3数理统计法 首先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录入,然后运用$pss12.0作数据整理与统计。 根据量表中锻炼方式的3个二级指标的得分总和对样本进行分组,高于或等于7分者归为经常锻炼组,低于7分而大于4分者归为有时锻炼组,小于或等于4分者归为偶尔锻炼组。运用卡方检验,比较这三个群体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无显著性差异。 3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有19.3%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59.0%的大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有21.7%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相似的研究成果有:天津7所高校12.3%的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65.9%的大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而21.8%的大学生从未参

有关于体育锻炼的论文3篇

有关于体育锻炼的论文3篇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面店铺整理了体育锻炼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锻炼论文范文一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体育运动好多项目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 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 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 有高等院校在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大学时期的体育,是整个人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学生在整个大学 学习过程中就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对于人体的 巨大作用,才会努力学习体育基本知识、钻研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 主动、积极经常地参加身体锻炼。就能为将来走向生活,工作和参加社会 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养成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在国外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生锻炼习惯,以 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国内也有很多学校,在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看作一项 重要任务。 因此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体育思想,增强体质,终身受益。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只有有了丰富体育理论知识,学生才能 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调动积极性,增强锻炼的自觉性,并 能运用体育知识,去欣赏体育运动,提高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第二,增强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意识。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运 动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明确体育对增强体质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从

而养成自觉参加锻炼的习惯,增强自我锻炼意识,使体育锻炼与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未来理想事业连在一起,增强对体育的情感。 培养运动能力。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素质,积极参加各种 体育活动。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 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 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 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 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 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大学生身体锻炼 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 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 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 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 自我调节。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

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 体育运动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店铺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方法,许多健身爱好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

体育健康论文范文精选8篇(全文)

体育健康论文范文精选8篇(全文)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 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成绩考核评价 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 一、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的局限性 由于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 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 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 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还远远 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 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在其中一种程度上使体育考试失去意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 挫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2.评价最终成绩 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3.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由于学生很多,教师不能一一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的全面性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1)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2)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3)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2.教学评价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但从根本上说只有两大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管理功能是指通过评价鉴定教学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强调管理功能,评价的目的主要用于鉴定、区分、选拔人才的。现代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和激励功能,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新课标明显淡化了竞技技术体系,侧重在学生学习动机、进取精神的培养,把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内容的要求合并在一起,对教学内容只提出最低的技术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提高成绩。

体育教学论文12篇

体育教学论文12篇 体育教学论文篇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界开始推行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教学任务要求。比赛教学法是按照体育课程不同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 理调整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学生个人体育条件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及激励,有 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高职;体育 在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较差,同时学生的体育综合实力也不够理想。这反映了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学以理论学习和自主训练为 中心,无视学生的就业需求,这类教育思想显然是错误的。高职体育教学只有深入把握课程体系,建设开放式课程,探索以竞技教育为起点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解决高级体育人才的培养 问题。比赛教学法是一种立足于体育竞赛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结合竞技与课程教学两者 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外部激励机制的配合下,对学生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本文将立足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比赛教学法的特点,对比赛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 用进行探究。 一、比赛教学法的内涵 比赛教育法是指利用竞技和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体育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育中应用比赛教学法时,要同时具有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这两 个重要因素。学生具有自主参与的意识,体育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进而最大 限度地发挥比赛教学法的效果。体育教师的诱导性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密切相关。运用比赛 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体力和健康水平,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 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中国传统的体育课一般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而且体育课的气氛也会变得乏味,学生也会逐渐对体育课产生 抵触情绪。通过比赛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以往枯燥的体育教育氛围,逐步调动学生 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竞争教学法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 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还能对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 人员在应用比赛教学法时,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加上有效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提 供安全保障,充分考虑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体育论文范文3000

体育论文范文3000 体育运动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 一种促进社交和团队合作的方式。体育运动的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体育运动对个人健康的影响、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的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体育运动对个人健康具有积极影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 力的增大,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身体状况。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体育运动也有助于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体育运动对个人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体育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运动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团队合作,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体育比赛中,人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体育运动也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体育比赛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因此,体育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稳定。 最后,体育运动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 增强,体育运动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体育产业也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体育运动的普及也将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因此,体育运动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前景也是 值得期待的。我们应该重视体育运动,注重个人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运动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实用文_体育与健康论文范文三篇-关于体育与健康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范文三篇-关于体育与健康论文体育与健康论文范文一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

体育系毕业论文5篇

1浅谈举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 [摘要]:不同项群运动项目运动竞技能力的构成是不同的,举重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目。其竞技能力以比赛中体能状态为主要表现特征。然而与此同时,技术、心理素质与体能三者之间有机构成了举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关键词]:举重运动员竞技能力 竞技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训练最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在竞技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这也是竞技体育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休闲、健身等的最根本之处。竞技能力,就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它具体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举重运动员竞技能力以比赛中体能状态为主要表现特征。与此同时,技术、心理素质与体能三者之间有机构成了举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一、体能是举重项目竞技能力的最基本条件 袁运平将体能界定为: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和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运动素质则是体能主要外在表现形式,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种运动能力。举重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体能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绝对力量为基础,速度力量为保证。 举重是典型的体能类速度力量性项目,绝对力量的提高是以有效地改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为基础,尤其要注意改善骨骼肌的机能。通过中上强度多次数的训练促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提高瘦体重比例,增加肌肉中收缩蛋白的含量;另一个提高绝对力量的途径是利用85%—100%强度训练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机能,通过提高神经兴奋过程的强度,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和协调性。募集更多的肌纤维参加收缩,使各部位肌群更加协调的工作,并逐渐改善供能系统机能,提高无氧代能力,促进绝对力量的增长。 发展绝对力量的同时重点提高并发展速度力量,而速度力量又是以绝对力量为的基础。所以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以完整与分解技术80%左右强度进行快速力量练习是非常关键的。举重训练应在发展绝对力量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以追求举起更大重量为特征的爆发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收到良好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2、负荷是提高体能的核心容,是获得特定训练目标的关键。 对举重这种体能类项目来说,通过训练负荷的刺激作用,使身体产生适应性变化,是实现训练目标的关键。举重训练有其特有的构成因素,如负荷中的重量、组数、次数、时间等。训练负荷中的强度比值、绝对强度、相对强度、强度系数、密度和动作难度等,正是这些负荷因素的有机搭配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负荷结构。因此其训练就会产生不同的负荷效应。当今国外举坛训练负荷发展趋势发生了如下变化: 〔1练习容少而精,突出针对性,强调集中刺激、练深、练透。 〔2竞赛动作训练比重加大。 〔3多课次、短时间、注意及时恢复。 〔4训练周期的安排注意负荷节奏,突出变异性。 〔5训练负荷安排中更加突出负荷强度。 〔6紧紧围绕重大比赛安排训练负荷。 〔7负荷安排的个体化,努力摸索适合每个运动员特点的适宜的负荷量和负荷节奏。〔8广泛利用各种有效的人工恢复措施来保证训练负荷良性效应的实现。 因此,本研究根据以上特点,制订了如下负荷训练计划: <1>过渡期的训练负荷量绝对要小;

中学体育论文(共10篇)

中学体育论文(共10篇) 中学体育论文〔一〕: 你是如何看待初中体育课的100字作文 体育老师一语惊人:这节课咱们来测试一下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x09刚刚安静下来的我们又开始吵闹了,老师也真是,现在就测试,却不记成绩,那不是白跑了吗,哎,还美其名曰:让我们心中有数.我悄悄抱怨. \x09男生先跑,看着他们间剧烈的对决,我的心也紧张起来,1000米很快就跑完了,该女生跑了,各就位!我们立刻安静了,咚,咚,咚我的心剧烈的跳动,跑!,这就是一个命令,我们立刻开跑,也许800米太长,大家都不算快,我在5、6名上徘徊,一圈了,我开始暗暗加劲儿,大口大口的喘着气,我到了第4名,这时,我的腿像灌了铅,怎么也跑不快了,第二圈了我的身上像压了块千斤巨石,速度明显变慢了,同学们大声呼喊:史捷捷〔昵称〕,加油啊.张成业也大喊个长这么高,跑步也一定不赖!我听了,心里暖融融的,我加足了劲,一股气冲到了终点,那一瞬间,我很开心〔虽然我不是第一〕,因为我坚持了下来. \x09名次并不重要,坚持就是胜利. 中学体育论文〔二〕: 如何上好初中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以身体锻炼和健康行为实践为主要特征,是向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体育与健康又是一门不可替代的根底课程.在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在继承的根底上,不断改革、创新、开展和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负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中学体育论文〔三〕: 论文的提要和摘要区别 我是学体育教育的我们的论文要求写三百字的提要我不不太明白提要和摘要有什么区别麻烦明白的给详细说下,从别的地方转载些莫名的答案的人就算了. 摘要亦称文摘、内容提要.摘要是科技论文的窗口,即可便于读者快速阅读了解论文有关情况,又可被二次文献收录以及数据库采用,以便于快速、便捷地进行学术交流.因此,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之前,应了解文献摘要的写作要求,学会如何写好科技论文摘要. 提要是说明论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及为什么写这篇论文,有什么意义等等 中学体育论文〔四〕: 初中与小学的体育教育有什么区别 小学体育和初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不同.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自身健康的常识和方法,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一些培养根本活动能力的根本动作和学练方法,能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具备一定的开展身体素质和根本活动能力,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与同伴相互合作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而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运动技术的掌握. 中学体育论文〔五〕: 体育活动600字 初中作文 【中学体育论文】 我,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男孩.喜欢在晴朗的早晨和黄昏跑步;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打篮球;喜欢在雨后的体育场里荡秋千、跳山羊……运动中,我领略到了运动的魅力和运动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 我喜爱跑步.早晨,我迎着晨曦来到操场,慢慢地跑步.沐浴着阳光,有时突然灵光闪动,如白鸽拍动的翅膀,就在那一刻,我寻找到智慧的闪光.每次跑步,我都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3篇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3篇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重,老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缺乏应有的重视。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半场三人制)、足球(小场地五人制)、排球(六人制)、武术、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

中学体育论文(15篇):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中考体育改革对中学体育的影响…等

中学体育论文(15篇) 内容提要: 课余体育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考体育改革对中学体育的影响 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研究 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研究 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研究 中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法研究 中学体育课堂改革研究 中学体育分组学习的利弊 中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究 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思考 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的运用 浅议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 课余体育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的意义课余体育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的意义 摘要:旨在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毅力的中学体育课程,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传统课

堂模式当中,中学体育教育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其重要性和意义未能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试从加强课余体育的角度引导,来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课余体育;体育教学;发展模式 当前,尽管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但就从组织结构及课堂实效看,依然未能脱离副科思维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活动场地受限及活动器材不足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处于组织散漫、课堂效果极差的不良循环之中。而课余体育概念的引入,则将体育教育从课堂内引入到课堂之外,使其从一种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授课模式,延伸到日常的训练当中。其大大丰富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内涵,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训练机会,对于推进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余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延伸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长久以来教育发展的方针。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教育应该与智育、德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唯成绩论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分布稀缺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沦落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副科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的渗透素质和体育技能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体育教学也呈现出非专

关于体育的议论文

关于体育的议论文 体育类的论文篇一:体育类论文 论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养——从体育解说员与体育记者的关系说起 摘要:体育解说起源于记者,又高于记者,不同的社会角色后面也反映了体育解说员专业素养的需求,是否能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坚持正面报道;是否能具备一个良好的洞察能力并且随机应变.是否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能让一个比赛在解说员的口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否具有广博的学识能在现场解说中也能不露短既能说故能也会讲道理 关键词:解说门,新闻素养,语言风格,文化底蕴 央视“解说门”事件后,体育解说界像经历了一场地震。体育解说员的社会角色是什么?是导游?是球迷?还是记者?很显然,当一个人以体育解说员的身份坐到转播台上的时候,他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体育解说员要有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的新闻素养。 体育解说员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体育解说员也必须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和客观报道的精神。新闻敏感是任何一个记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育解说员是在前沿阵地进行现场报道的,这就要求体育解说员头脑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意识。当然,这些都要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的报道解说。著名体育解说员、评论员宋世雄老师的解说情绪激昂,声音往往很高,但从不声嘶力竭地喊叫,永远让观众感觉他是解说员,而不是哪个队的球迷。著名“解说门”事件的出现,其根源在于解说员的情绪严重失控,从意大利赢得点球到比赛结束,解说员化身成一个狂热的球迷,呐喊高呼,完全忘了自己的记者身份。“体育解说员当然是有感情的人,足球解说也确实需要激情,只是激情不能用在为其中一方摇旗呐喊而对另一方冷嘲热讽。”【1】丧失了客观公正性的解说是没有价值的,客观公正的解说永远是一个解说员应遵守的原则。体育解说员还要有娴熟的现场驾驭能力的同时还有能够抓住典型和捕捉细节。体育

体育与健康论文-最新范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一:体育与健康论文1 体育与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当今我们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心理障碍、体质下降、近视和肥胖增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等。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和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2.2 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3 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范文 【篇一:提高体弱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探索,我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短跑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体弱生大都文化课成绩较好,求知欲较高,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篮球急停技术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停得注停得稳?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有意识地让体弱生去回答,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在练习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体弱生,这样,就必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铅球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弱生更是消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是,在推铅球的场地插一小旗,并划一标志线,体弱生可用较轻的铅球投中目标。如身体好的学生用5公斤铅球投掷,体弱生可用4公斤铅球进行对垒,看谁能击中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铅球的投掷技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培养体弱生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