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玉米生产和流通情况

世界玉米生产和流通情况

世界玉米生产和流通情况
世界玉米生产和流通情况

世界玉米生产和流通情况

一、世界生产概况

在世界粗粮生产中,玉米占有要紧地位,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玉米产量年均增长2.19%,远超过稻谷的0.001%,小麦的1.15%。1998年,全球玉米产量更是达到创

纪录的6亿吨,首次超过稻谷和小麦,跃居第一位(表2-1)。

表2-1:1990?000年世界要紧粮食品种产量(单位:亿吨)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稻谷 5.92 5.47 5.65 5.64 5.28 5.50 5.85 6.13 5.89 5.84 5.97 小麦 5.20 5.19 5.28 5.30 5.39 5.48 5.68 5.79 5.76 5.89 5.80 玉米 4.83 4.94 5.33 4.77 5.69 5.17 5.88 5.85 6.13 6.04 5.89 总计 19.53 18.89 19.74 19.02 19.58 19.04 20.70 20.98 20.72 20.73 20.51

玉米占% 24.73 26.15 27.00 25.08 29.06 27.15 28.41 27.88 29.58 29.14 28.72

资料来源: 互联网联合国粮农组织站点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生产玉米,但大部分国家产量专门小。世界玉米生产要紧集中在美国、中国、巴西、欧洲、墨西哥等5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美国政府颁布新的农业法案,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农场主的生产热情,玉米播种面积显著增加,1997年达到4.475亿亩,玉米产量也逐年攀升增至2亿吨以上,稳居世界第一。1999年,该国玉米产量达到2.42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31%。

中国是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总产量几乎是年年递增。1978年首次突破5000万吨,1991年突破1亿吨大关,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记录1.33亿吨。

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南美传统玉米生产国,产量长期稳固在全球的10%左右。良好的地域和种植环境是其长期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其中巴西产量稳固在3000万吨以上,另两国产量总和差不多与巴西持平。拉美三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欧洲玉米生产要紧集中在西欧,其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0%左右。(表2-2)

表2-2:近四年世界玉米主产国和地区概况单位:百万吨

国家或地区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1999年占世界% 美国 234.5 233.9 247.9 242.3 40.31

中国 127.5 104.3 133.0 126.0 20.96

欧洲 66.1 82.1 66.4 71.2 11.84

巴西 32.2 34.6 29.4 32.5 5.41

墨西哥 18.0 17.7 18.5 18.5 3.08

世界 588.0 584.8 612.9 601.1 100.00

注: 1、中国1996-1998年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数据为权威部门预估数据;

2、其他国家数据引用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

3、世界合计数据已考虑由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与《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中有关部门中国部分数据的不同。

二、世界消费概况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差不多走过作为口粮消费

的时期,现在被广泛应用于饲料原料和工业原料进行消费。玉米

富含多种牲畜、家禽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是最重要的饲料原粮。多年来,玉米作为饲料原粮进行消费一直占总产量的65%左右,是玉米消费的“大头”(如表2-3)。玉米依旧后续产品最

多的粮食品种,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工业被有的国家称为“朝

阳工业”、“黄金产业”。随着玉米深加工工业的不断进展,工业用玉米消费出现逐年增加趋势,成为拉动玉米消费的“火车头”。

表2-3:1990?998年饲料用玉米消费量单位:百万吨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饲料 299.6 324.9 335.9 330.0 350.7 359.8 379.7 387.9 399.6 占玉米产量% 61.12 63.88 65.11 64.49 65.67 65.81 66.36 66.18 66.73

资料来源: 互联网联合国粮农组织站点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玉米消费出现三种类型:

1、自给有余型。美国是其中的代表国家,该国玉米消费建立在国内充足的生产量基础上,年均消费占全球总量的40%左右。近三年,美国玉米消费以年均1000万吨的速度增加。

2、自给自足型。中国和巴西两国年消费量与其年生产量大致相符,并依照不同年景,适量进口和出口以坚持平稳。

3、国外供给型。

表2-4:1996?998年世界玉米消费概况单位:百万吨

国家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美国 179.2 189.1 196.4

中国 113.4 117.5 117.3

巴西 37.3 33.8 34.3

日本 16.1 15.9 15.7

意大利 10.0 10.1 10.0

埃及 9.0 9.2 9.5

罗马尼亚 9.2 10.1 9.0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三、世界贸易概况

玉米贸易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小麦居第2位,每年约0.7亿吨,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六十年代以来,玉米进口、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01%和4.71%,是三大粮食作物中增长最快的(表2-5)。

表2-5:1990?999年世界要紧粮食品种贸易量单位:百万吨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进口量玉米 73.63 65.84 72.11 68.81 63.08 76.90 70.89 71.79 71.70 76.66

大米 12.18 12.97 15.36 15.77 17.63 21.64 21.71 18.84 27.04 26.08

小麦 95.96 106.18 119.87 106.24 99.34 101.25 102.29 105.94 106.01 112.48

总计 223.04 229.44 258.71 233.37 227.33 245.94 241.77 242.22 249.56 260.41

出口量玉米 72.04 66.16 73.84 67.82 65.16 78.24 71.69 73.27 75.02 78.50

大米 12.47 13.15 16.09 16.85 17.99 22.51 20.35 20.86 28.61

25.99

小麦 98.60 108.37 114.09 107.52 102.03 102.53 98.45 106.94 108.28 114.09

总计 226.23 234.21 255.19 235.52 232.30 250.17 238.65 247.72 253.89 265.50

资料来源: 互联网联合国粮农组织站点

七十年代以来,全球玉米贸易量差不多稳固在7000万吨,没有随着全球玉米总产量的大幅增长而增长。1978年全球玉米总产量为3.921亿吨,到1998年,已增至6.130亿吨,年产量增加了2亿多吨,而1978年全球贸易量为7081万吨,到1998年,贸易量为7502万吨,几乎持平。

从出口方面看,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玉米出口大国,出口总量达到全球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三。此外,阿根廷、法国、中国等也是世界玉米传统出口国。近年来,南非也增加了玉米出口,跻身于世界玉米要紧出口国之列。

表2-6:1991?999年世界玉米要紧出口国情形单位:万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99占全球% 美国 4456 4324 4036 3588 6024 5241 4179 4213 5198 66.22 南美 392 613 492 432 635 704 1166 1275 823 10.48

法国 478 704 776 801 647 665 734 798 835 10.64

中国 778 1034 1110 974 11 16 662 469 431 5.49

匈牙利 49 253 17 18 60 13 119 211 171 2.18

南非 37 52 22 376 151 195 170 84 42 0.54

世界 6616 7384 6782 6516 7824 7169 7327 7502 7850 100 资料来源: 互联网联合国粮农组织站点

从进口方面看,日本、欧洲、韩国、中国的台湾省、墨西哥和埃及是要紧玉米进口国。这六个国家和地区玉米进口量占世界玉米进口总量的70%。

表2-7:1991?999年世界玉米要紧进口国情形单位:万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99占全球% 日本 1665 1638 1686 1593 1658 1600 1610 1605 1661 21.67 欧洲 1087 1848 1744 1236 1225 1121 1169 1120 1288 16.80 韩国 548 661 621 575 904 868 831 711 812 10.59

墨西哥 142 131 21 275 269 584 252 521 555 7.24

埃及 130 144 215 202 243 247 306 304 358 4.67

世界 6584 7211 6881 6308 7690 7089 7179 7170 7666 100

青冈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青冈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言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谷类作物。1998年开始玉米总产量已经超过稻谷和小麦,居世界首位。玉米不仅生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而且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因此,20年来世界玉米生产发展迅速,预计21世纪玉米生产发展前景广阔。世界玉米工业的大发展,尤其是用玉米制造酒精在21世纪会有大规模的发展。随着地球上一次性能源的日趋枯竭,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新的世纪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玉米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水平的提高,总产量增加。近年来国际能源危机不断显露,世界能源日见紧缺,价格高启,而燃料乙醇却以它低廉的价格和环保优势,以迅雷之势打入市场。玉米作为生产乙醇的原材料,需求迅猛增长。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我国玉米深加上产品已有1000多个品种,主要有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糖系列、变性淀粉系列、医药类系列、发酵类系列及副产品系列等几大类。重点产品有玉米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味精、食用酒精与燃料乙醇、赖氨酸、化工醇等。 1 青冈县的玉米生产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青冈县玉米生产快速发展。可以概括为:种植面积在波动中增长,由1990年的58579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115510公顷,面积翻番;产量稳步增加到2010年的101.2万吨,是1990年的5倍;随着加工企业的进入,加工业迅速扩大。 1.1 玉米种植情况 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耕地面积216.1万亩,处在举世闻名的寒地黑土地带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区位条件,使青冈跻身全国粮食主产区之列。玉米在青冈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始终是种植业的当家品种。近年来,玉米面积年均稳定在180万亩左右,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百万亩绿色玉米生产基地县。优良的玉米品质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青冈发展玉米产业提供了坚强保证。 1.1.1 玉米播种面积的变化 1990年以来到2010年,青冈县玉米种植面积依次为58579公顷、68768公顷、65579公顷、50775公顷、56893公顷、69987公顷、83351公顷、80043公顷、65588公顷、68524公顷、45551公顷、67298公顷、86126公顷、80034公顷、92238公顷、94207公顷、96872

山东省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玉米作为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山东省的粮食生产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山东省畜牧业以及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玉米逐渐成为该省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在山东省的农业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玉米生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从整体上把握山东省玉米的生产状况尤显必要。 1山东省玉米生产现状与特征 目前,山东省玉米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德州、潍 坊、聊城、菏泽、济宁、临沂、青岛7个地区,2012年 7个地区的玉米播种总面积为232.4万hm 2,总产量 为1655万t ,面积占比高达77%,产量占比达8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玉米无论是在播种面积、总产量还是在单产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从玉米产量、播种面积、单产、以及收益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山东省玉米发展现状以及特征。 1.1玉米总产量增长趋势明显 改革开发以来,山东省的玉米产量有了大幅的 提升,虽然在中间有过起伏和波动,但是整体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从图1可以看,1978-2012年,玉米的总产量由 621万t 提高到1995万t ,占山东省粮食总产量的比 重由27%提高到44%,1986年玉米产量首次突破 1000万t 开始,其后一直维持在高位,虽有波动,但 是整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7年由于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同时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出现,山东省玉米产量出现了大幅的下滑;1998-2002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下降趋势明显,玉米总产量在这期间一直波动; 2002年以后,玉米产量呈现非常明显的上升态势;2003-2005年,分别较2012年增长7%、6%和15%, 截止到2012年,玉米产量达到1995万t ,是1978年玉米产量的3.2倍。 在2001年以前,除1980-1982年期间,玉米产量与小麦的产量差距很大,小麦在山东省的粮食生 山东省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朱 峰 孙兆明 李树超 (青岛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山东省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考察1978-2012年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单产、总产的情况及生产特征,分析了山东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玉米生产发展对策。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对策;山东省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产业创新团队(66813a3)。 作者简介:朱峰(1990-),男,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电话151********;E-mail :jingguanzhufeng@https://www.doczj.com/doc/ae1205135.html, 通讯作者:李树超(1963-),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企业经营战略。电话:182********;E-mail:lsc@https://www.doczj.com/doc/ae1205135.html, 数据来源: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下同。图1 1978-2012年山东省玉米、小麦 总产量变化趋势(单位:万t ) 6--

中国玉米产业概况

中国玉米市场概况 一、玉米生产 1.玉米产量增长,消费相对平稳,供求关系由紧转松 2014/15年度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较上年增长0.9%,实现连续十一年增长。谷物产量为54,836.2万吨,其中玉米为21,564.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5.52%;稻谷为20,650.7万吨,占34.01%;小麦为12,620.8万吨,占20.79%。玉米自2012年产量首次超过稻谷后,连续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2014/15年度世界玉米产量为100,747.3万吨,其中中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的36,109万吨,排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21%。 玉米35% 稻谷34% 小麦21% 其他 10% 2014/15年中国粮食品种产量占比 2015/16年度,预估我国玉米产量为2.615亿吨(市场口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为2.28亿吨,种植面积为3788万公顷,单产为6.1吨/公顷),产量较上年度增1.4%。

中国玉米产量增长图 表格1: 国内玉米产量 单位:万公顷、万吨、吨/公顷 年 度播种面积产 量单 产 2004/20052,54514,754 5.80 2005/20062,63614,998 5.69 2006/20072,69716,210 6.01 2007/20082,79116,032 5.74 2008/20093,02717,113 5.65 2009/20103,14815,771 5.01 2010/20113,19917,060 5.33 2011/20123,27217,579 5.37 2012/20133,52520,561 5.83 2013/20143,61621,849 6.04 2014/20153,70125,790 6.97 2015/20163,78826,150 6.90 数据来源:市场调研 说明:因市场口径对播种面积数据资料缺乏,2015/16年玉米单产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推算则为6.9吨/公顷。

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e1205135.html, 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 作者:陈先兵 来源:《农家科技》2020年第02期 摘要:目前玉米种植者越来越多,而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玉米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大,这些都导致了玉米的总产量不断上升,而市场本身对于玉米的需求并没有随着产量的提高而增加,这就导致玉米对于市场的供应量过大,从而降低了玉米本身的价格。因此对于国家来说必须要适时针对玉米生产的不同现状进行合理的政策和经济调控,保障生产者利益。 关键词: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玉米的产量正在逐步稳定的朝着高产量的趋势发展,但是由于产量的增加以及供大于求的现状反而造成了玉米价格的持续走低,那么目前政府需要做的就是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使得玉米的价铬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稳定农业生产的态势,那么本篇文章就针对玉米重治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够为玉米种植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玉米重治产业发展现状 1.玉米市场供应过多 在前几年农业发展态势较好的时期,由于当时对于玉米的需求量很大,而种植玉米的农户比较少,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玉米的价铬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纷纷放弃以前种植的小麦、谷子这些农作物,开始种植玉米,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提高,但是近年来,由于农户大面积种植玉米,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上供大于求,从而导致了玉米价铬的下降。 2.国外玉米对国内玉米价铬造成冲击 近年来我国对于国外玉米的进口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因为国外玉米在价格上占了一定的优势,那么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难免对我国本土玉米种植起到一定的冲击,是得农户利益受损。 3.玉米种植成本提高 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土地、种子还是人力,相较于之前都有所提高,农户在种植玉米时的成本相较于以前有了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玉米的价铬不断下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户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二、玉米种植香瓜问题策略分析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学 研究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7年5月

摘要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市场容量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玉米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在产量、进出口、需求等多方面对目前玉米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了目前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玉米需求;发展趋势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grain crop in our country. It is rich in nutrition, healthy and large in market capacit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 sources for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ain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use of high-tech means to increase corn production, while making corn in more area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cor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eed crop, but also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in the food, chemical, fue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deman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rn industry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summed up the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and on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 Keyword: Maize production development;Corn demand;Developing trend 目录

我国玉米生产水平与世界玉米高产纪录的差距分析

我国玉米生产水平与世界玉米高产纪录的差距分析玉米是C4作物,具有很强的光能利用能力,耐旱节水,抵御灾害能力强,产量潜力大,被称为作物“高产之王”,在全世界被广泛种植。 l世界玉米高产纪录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目前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自1914年开展全国性玉米高产竞赛,创造了许多高产纪录。19 85年美国伊利诺斯外f的农民赫尔曼·沃尔索创造了非灌溉地春玉米23220 kg,hm2的世界玉米高产纪录。选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Fs-854,生育期118-120d,植株健壮,叶片上冲,适宜密植,能保持较长的绿色叶面积,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病性强,高产田采用机器条播,行距70 em,株距25 em,播种9.1万粒/ hm2,实际收获88950株/hm2。当时美国全国平均单产6810 kg/hm2,高出同期平均产量的2.4倍。1999年这一纪录被美国依阿华州玉米种植者柴欧德打破,创造了24697.5 kg/hm2的纪录。2004年柴欧德又在美国玉米高产竞赛中创造了27753 kg/hm2的世界玉米高产新纪录。 2主要栽培技术 2.1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 高产田通过深松、秸秆还田、深施肥培肥土壤,其中残茬的处理是培肥的关键。玉米收获后,立即切碎秸秆和残茬,混合均匀,耕翻人土40 cm,再用圆盘耙旋耕,每年大约有秸秆15 t/hm2和根茬7.5 t/hm2返回±壤,春季再进行1次深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持水能力,高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6%,通过耕作使土壤耕层从20-25 cm加深到40 cm,

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蓄水能力,有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增强吸收水肥能力。 2.2增施肥料,科学配方施肥 高产田块每年施人大量有机肥,秋耕时施入优质厩肥20-45 t/hm2,玉米生长期间再施入足量的N、P、K三要素,包括缓效复合肥、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肥料锌、锰等,尽量满足玉米对养分的需要。 2.3选用良种,增加密度 选用优良品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基础。高产田选用适合当地栽培、耐密植、抗病虫害、抗倒伏,产量潜力高的优良玉米杂交品种。采用高密度种植也是高产的关键,保苗8.55万-10.95万株/hm2。高产田块要采用密植,以形成均匀整齐、高效利用光能的群体结构,才能达到高产。 2.4机械化播种.重视檀保 采用机械化单粒播种技术,用较慢速度播种,这样可保证种子深浅一致,出苗整齐度好,达到全苗。科学防治病虫害,强调杀真菌剂的作用,采用种子包衣,在苗带上施用杀虫剂或杀线虫剂,能够控制病虫害发生,增加产量。 2.5轮作倒茬,持续增产 合理轮作倒茬是玉米可持续高产的栽培措施之一,从美国玉米高产竞赛优胜者的田块看,前茬作物大部分是大豆,其余为玉米、小麦,美国黄金玉米带多采用玉米与大豆、牧草轮作,可使玉米持续增产。 3我国玉米生产与世界高产纪录的差距 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在2666.67万hm2左右,占世界玉米生产第2位,仅次于美国。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但与世界玉米生产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4):39~41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唐久荣 摘要:分析了我省玉米生产基本概况、生产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影响我省种植玉米面积的主要因素。明确了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并提出发展我省玉米生产的对策。既提高玉米单产、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加强玉米种业管理、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扩种青贮玉米、调整育种目标、改进玉米品质等。 关键词: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 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767(2006)04-0039-03 The Complexion of Corn Prod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Tactic GUO Xiao-ming (The Institute of Maiz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dvantage, shortage of the production of cor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mea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it's planting. And talks abou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tactic of the corn production, that is improving the yield of corn, con- dition of corn production, scientific devotion, the management the seeds, deeper machining of corn, the area of silage maize, the quality of maize and adjusting the target of the breeding, and so on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 maize; corn production; tactic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其播种面积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二位,仅次于大豆;总产量约占全省粮豆总产量的40%,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因此,玉米生产形势的好坏、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我国的玉米生产和玉米市场的走向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作物杂志,2004,(2):25.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状况,对明确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玉米带最北部,玉米种植几乎遍布全省,但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我省第一、二、三积温带,即北纬

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 势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学 研究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7年5月

摘要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市场容量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玉米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在产量、进出口、需求等多方面对目前玉米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了目前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玉米需求;发展趋势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grain crop in our country. It is rich in nutrition, healthy and large in market capacit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 sources for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ain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use of high-tech means to increase corn production, while making corn in more area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cor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eed crop, but also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in the food, chemical, fue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deman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rn industry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summed up the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and on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 Keyword: Maize production development;Corn demand;Developing trend 目录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作物之一,是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玉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喜暖湿气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玉米产量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的发展。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问题和差距生产总量生产条件 I

Abstract Corn as China's three largest crop, maize i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feed crop and economic crop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ational econom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rn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ivation, because of its hi humid climate, in our country major area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Maize yield,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Corn is China's second largest food crop. Since 2003, pull in the market, our country corn supply demand relations by supply exceeds demand gradually shifted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supply slant tight situatio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rn production to ensure grain safety of China, increase farmer income, promoting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has important meaning Key words: Cor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problem and gap production tot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II

甘肃农业概况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亩产达到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降水量40-800毫米,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经济作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 1.山西玉米分布 2.面积、总产、单产 3.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划 3.1 春播特早熟玉米区 包括大同市的新荣区、左云县,朔州市右玉县、山阴县、平鲁区,忻州市的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宁武县、静乐县、偏关县的高海拔地区。是全省玉米分布最少、单产最低的地区。海拔高度1100~1300m,年平均气温3.5~5.5℃,≥10℃积温2095~2397℃,无霜冻期80~124d,安全生育期107~124d,只能种植80~90d的特早熟玉米,采用地膜覆盖可种植100d 左右的中早熟玉米。 3.2春播早熟玉米区 包括大同市的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南郊区全部,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左云县的平川及周围丘陵,朔州市怀仁县、应县、山阴县的平川地区,忻州市繁峙县、五台县、代县等的高海拔丘陵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2万hm2 左右。海拔高度930~1100m,年平均气温5.6~7.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25~130d,玉米全生育期降水345.0~424.4mm,春旱严重,但多数玉米分布于水浇地上。 3.3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包括忻定盆地,晋中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全部及临汾市的东西丘陵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约45万hm2 ,又分为六个亚区。 3.3.1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忻州市的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等县(市)的盆地及沿盆地周围的半丘陵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0万hm2 。海拔高度790~860m,年平均气温8.0~9.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45~155d,全生育期降水量337.2~400mm ,玉米多分布于水浇地。种植制度为不稳定两年三熟制。 3.3.2晋西黄土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忻州市的河曲县、保德县,吕梁市的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柳林县、离石区、石楼县、交口县全部,交城县、文水县的高海拔地区,临汾市的永和县、隰县、乡宁县、大宁县、吉县等。玉米播种面积约6.7万hm2。海拔高度1000~1210m,年平均气温8.0~10.0℃,无霜冻期145~165d ,≥10℃积温3100~3400℃。该亚区耕作制度基本为一年一熟制。 3.3.3晋东太行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阳泉市郊区、平定县、盂县,晋中市的寿阳县、昔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的全部,榆次区、太谷县的部分丘陵山区。玉米播种面积约5万hm2。海拔750~1200m地区,年平均气温8.8~10.4℃,无霜冻期125~147d ,≥10℃积温2742.1~3245.5℃。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 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 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 (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 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

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 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 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 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

世界玉米生产和流通情况

世界玉米生产和流通情况 一、世界生产概况 在世界粗粮生产中,玉米占有主要地位,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玉米产量年均增长2.19%,远超过稻谷的0.001%,小麦的1.15%。1998年,全球玉米产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6亿吨,首次超过稻谷和小麦,跃居第一位(表2-1)。表2-1:1990?000年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产量(单位:亿吨)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稻谷 5.92 5.47 5.65 5.64 5.28 5.50 5.85 6.13 5.89 5.84 5.97 小麦 5.20 5.19 5.28 5.30 5.39 5.48 5.68 5.79 5.76 5.89 5.80 玉米 4.83 4.94 5.33 4.77 5.69 5.17 5.88 5.85 6.13 6.04 5.89 总计 19.53 18.89 19.74 19.02 19.58 19.04 20.70 20.98 20.72 20.73 20.51 玉米占% 24.73 26.15 27.00 25.08 29.06 27.15 28.41 27.88 29.58 29.14 28.72 资料来源: 互联网联合国粮农组织站点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生产玉米,但大部分国家产量很小。世界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巴西、欧洲、墨西哥等5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美国政府颁布新的农业法案,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农场主的生产热情,玉米播种面积显着增加,1997年达到4.475亿亩,玉米产量也逐年攀升增至2亿吨以上,稳居世界第一。1999年,该国玉米产量达到2.42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31%。 中国是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总产量几乎是年年递增。1978年首次突破5000万吨,1991年突破1亿吨大关,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记录1.33亿吨。 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南美传统玉米生产国,产量长期稳定在全球的10%左右。良好的地域和种植环境是其长期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其中巴西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另两国产量总和基本与巴西持平。拉美三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丽江市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丽江市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刘金昌,和盛 (云南省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分析了丽江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丽江市玉米生产及农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玉米;玉米生产;对策;丽江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4-500-01 作者简介 刘金昌(1959-),男,云南永胜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3-24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上游,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北段与滇中高原的连接部位,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m ,最低点为华坪县石龙坝塘坝河口海拔1015m , 相对海拔高差悬殊4581m ,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十分明显。全市共有耕地面积9.42万hm 2 , 其中水田2.7万hm 2,旱地6.7万hm 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 28.5%和71.5%,农民人均耕地786.7m 2 。1丽江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制约玉米生产的因素1.1 玉米生产现状 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6 万hm 2,比上年减少0.13万hm 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万 hm 2 ,比上年增加0.13万hm 2 ,粮经比例为67.7?32.3。粮食总产量44.14万t , 比上年增0.76万t 增1.8%。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33万hm 2 (杂交种普及率在90%以上), 比上年减少玉米种植面积0.18万hm 2,减幅达5.1%;玉米总产量 12.79万t ,比上年减产0.715万t ,减幅达5.3%;玉米平均单 产3844.5kg /hm 2 , 比上年减产0.32%。1.2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 1.2.1 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丽江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 缘,地形总趋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最低海拔(塘坝河口)1050m ,最高海拔(玉龙山主峰)5598m ,最大高差4548m 。其山高谷深,高差极为悬殊,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和生态环境多样。玉米灰斑病、穗腐病、纹枯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 螟虫、蚜虫等病虫害,干旱、水涝、低温、寡照、极端高温、风灾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近年,特别是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前期普遍干旱严重,中期局部发生频繁风灾、冰雹灾,后期连阴雨、低温寡照,玉米灰斑病、穗粒腐病发生严重。1.2.2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加之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 平稳过渡,种植粮食作物产值低,增加投入不划算,投入与产出比缩小, 极大削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些老百姓公开讲“种粮不划算,政府不允许承包土地荒起,只要我把土地种起, 种田的责任我尽到了,反正靠智商和手艺挣饭吃,有收无收不管它”。而导致粗放管理,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报有土地不荒,种下去后能产多少产量就收多少产量,进行着掠夺土地肥力的种粮营生。1.2.3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青、壮年农民基本上进城 打工,在家种田种地的几乎都是年过60岁的老人和在小学读书的少年,农村缺乏劳动力。在农村实行集约化土地经营难度大, 粗放经营或农田荒废不种植的情况有所发生。1.2.4各级政府注重于种植业内部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 收益高的烤烟、药材、蔬菜、经济果木等;同时,近几年来,房地产开发暴热, 城市建设及民房建筑速度加快,城市建设及民房建筑占用了较多的良田;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下滑,尤以玉米种植的统计面积年年都是3.33万hm 2 左右波动(烤烟、药材、经济果木、蔬菜种植必然出现与玉米种植发生争地问题),统计种植面积、产量与实际种植的面积、产量存在有较大的出入。故统计的面积与产量可信度不高。1.2.5 玉米生产各环节不紧密。玉米产业由育种研究、种 子生产和品种试验、 审定、示范、推广多个环节构成。丽江市在这几个环节上联系不够紧密。长期以来受“育种不如引种, 制种不如调种”的影响,市内科研一直没有搞玉米育种研究(虽有个别人员在搞, 但纯属玉米育种的个人业余爱好),仅只局限于丽江市种子管理站长期坚持着搞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 试验、审定和示范推广,技术力量很薄弱。加之丽江市长期在科研经费投入、 人才管理、品种试验、品种审定、新品种示范和推广等诸多方面都还不够完善,不利于丽江市玉米育种研究和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1.2.6 种子市场混乱。随着全国种子市场放开后,全国各 地种子企业及种子经销商纷纷涌入丽江市种子市场,全市有杂交玉米种子销售网点299个, 呈现经营点多面广的市场格局。有些种子企业、经销商受其利益驱动,出现了“未审先推 ”、“销售劣种”行为,农业生产存在着不安全隐患,阻碍了加快丽江市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发展。1.2.7 科研经费短缺。自2000年开始至今,对丽江市 《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 》、《杂交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没有投入科研经费, 2000 2011年这2个项目全靠丽江市种子管理站自筹经费运作, 以储备种子技术,确保玉米生产安全。2012年无经费再坚持而终止。从此,不再对杂交玉米新品种进行丰产性、 抗逆性、适应性鉴定。在今后杂交玉米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国审”及“省审”杂交玉米新品种在丽江市气候和生态环境多样的特殊区域内没有种植过,而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品种的适应性势必成为隐患。2丽江市玉米生产的发展对策 2.1 政府支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解决民众吃饭问题 之大事,是国家“兴国安帮”之大业。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加大投入,出台相应惠农、扶农政策,适当调高粮食收购价,缩小粮作与经作间价格差异,正确引导广大农民种好粮食作物,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下转第510页)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4):500,510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中国玉米生产概况 玉米的生育时期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中国玉米生产概况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分布在南纬40度和北纬50度之间。主要集中在北半球7月等温线在20-27℃,无霜期140-180 天的温暖地区。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玉米四大区域为:美国中北部玉米带;中国东北和华北平原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地区。中国玉米生产概况玉米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与其它作物相比栽培历史最短,发展速度最快。 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单产水平为4703kg/hm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296kg/hm2 )。玉米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20年,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增加了18.5%,单产水平提高了33.5%,总产量增加58.3%。 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 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 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 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3厘米的日期 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 出现黑色层的日期 玉米生长发育对温度、光照的需求 (一)温度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高山地区,在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喜温的特性,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在各个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玉米种子一般在6—7℃时,可开始发芽,但发芽极为缓慢,容易受到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而霉烂。 到10—12 ℃时发芽较为适宜,25—35℃时发芽最快。为了做到既要早播又不误农时,又要避免因过早播种引起烂种缺苗,土壤表层5—10cm 温度稳定在10一12℃时,作为春玉米播种的适宜时期。玉米出苗的快慢,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通气良好的情况下,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据研究,一般在10—12 ℃时,播种后18—20天出苗;在15—18 ℃,8—10天出苗;在20 ℃时5—6天就可以出苗。玉米苗期遇到2—3 ℃的霜冻,幼苗就会受到伤害,但如及时加强管理,植株在短期内恢复生长,对产量不致有显著的影响。 春玉米出苗后,幼苗随着温度上升而逐渐生长。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8 ℃以上时,植株开始拔节,并以较快的速度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日本学者佐藤(1984)认为:玉米幼穗形成前每出生一片叶需65℃积温,幼穗形成后每出生一片叶需要90℃积温。 玉米抽雄、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达26—27 ℃左右,此时是玉米一生中要求温度较高的时期,在温度高于32—35 ℃、空气相对湿度接近30%的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花粉(含60%的水分)常因迅速失水而干枯,同时花丝也容易枯萎,因而常造成受精不完全,产生缺粒现象。及时灌水,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减轻这种损失。 玉米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间,仍然要求有较高的温度,以促进同化作用。在籽粒乳熟以后,要求温度逐渐降低,有利于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和积累。在籽粒灌浆、成熟这段时期,要求日平均温度保持在20—24 ℃,如温度低于16℃或超过25 ℃,会影响淀粉酶的活动,使养分的运转和积累不能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