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上海市都市报同质化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关于上海市都市报同质化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浅析中国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浅析中国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 ——以当下综艺节目为例 随着中国电视产业飞速发展,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不同的节目类型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当下的综艺节目。所谓电视文化的同质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的电视节目出现的某种程度的“互文本”现象。形象地说,就是所谓“克隆”;通俗地说,就是“抄袭”。 从表面上看,电视文化的同质化是十分迅速的,甚至像瘟疫般流行。从去年湖南卫视投资热播的《爸爸去哪儿》,随后便有了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以及《running man》在韩国热播之后,浙江卫视“炮制”出《奔跑吧,兄弟》······节目之间邯郸学步、千篇一律的现象成为许多策划人、制作人无法摆脱的泥潭。这种连绵不断的节目“克隆”风说明了电视节目同质化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如今,细究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受众以及收视率与收益 近年来,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电视台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是决定电视节目生死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导致电视节目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受众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媒体必须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得到发展。各电视台也都加大了对娱乐节目的投入,“山寨”现象频频出现,电视节目的同质化趋势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发展,很多电视媒体也

只好复制别人的节目。 其实,同质化只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产物。有了收视率,就有了广告投资;有了广告投资,最终才有经济收益。如近来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栏目,其第三季广告收入超过15亿元。如此丰厚的收入也让各地方电视纷纷效仿。由此看来,收视率与广告收入是产生电视节目出现同质化的根本原因。 第二,机制不健全,创新性不足 节目的同质化是因为各媒体之间的相互模仿造成的。如今,我国电视台都在模仿国外的“成熟模式”。模仿的节目成功率比较高,不需要在研发上做大量投入。相比于研发的创新风险,模仿的风险更小。因此这是一种操作性非常强的发展捷径。 打开电视我们不难发现,眼下韩国最具热度的真人秀品牌节目已被国内电视台“一网打尽”。眼下,湖北卫视携手韩国CJ E&M团队强力打造国内首档大型明星恋爱真人秀节目《如果爱》;浙江卫视和韩国SBS联合制作大型户外真人竞技节目《奔跑吧,兄弟》……“韩式真人秀”来势汹汹,掀起“全民综艺”模仿狂潮。 但是模仿也是一把“双刃剑”。模仿导致的节目同质化带来了很多弊端。 首先,电视节目同质化使节目内容趋于单一层次,十分容易造成某类信息传播过量,形成低效重复。我国电视事业发展中的大量重复建设、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 新闻1301 邓妍方 作为南中国一份旗帜性媒体,《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并且以简洁大气的模块化版式贴合读者需求,厚题薄文,图片“夺人”,紧紧抓住读者视线,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以下具体从版面整体风格、版面基本设定以及常用版式类型等几个方面,结合《南方都市报》图片材料,对《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特色进行分析。 一、厚报分叠,化繁为简 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每天出版A、B、C、D等叠。A叠通常包括要闻、本地新闻、区域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板块,有若干个版面; B 叠通常包括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板块; C叠、D叠则通常分别是专刊、副刊板块。 以下为2015年1月9日南都所有板块:

分叠有利于分门归类,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这样,一来便于读者各取所需,如喜欢新闻者看新闻叠,喜欢副刊者看副刊叠;二来,就是读者想要阅读多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一叠一叠地逐个翻阅,免得胡子眉毛一起抓而手忙脚乱;三来,也方便办报者自己编辑出版。这几叠报纸结构合理、分工清晰,满足了现代都市各类人群的不同追求和欲望。 二、版面整体风格——“纯净” 西风东渐,中国的都市报排版设计等收到影响并自发改革。2008年9月,《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全面启动了改版计划并重新定位了经济板块。都市报性质的南都,版面“纯净”,简洁大方、舒朗透气、清新简约,图片的集中使用使得版面活泼,贴近群众阅读心理。 一眼扫过,南都的基本色为报头的“红底黄字”、主要内容的黑白灰三色,用色简单明了。各版(除广告版面)信息传达直接精准,无复杂元素阻碍视线。这主要得益于各版去除纹饰、题花等阻碍视线顺畅流动的修饰,使用纤细清秀的水线或“无形线条”;并且加大留白技巧的运用,营造视觉“透气”效果,让版面恢复自由呼吸;标题精炼,指意明确;彩版适当地使用色彩,避免花哨。 最“花哨”的基本为每日头版,由于图片、文本信息量丰富,加上红底黄字的报头,头版给人的视觉冲击最为强烈。而报纸里面的其他版面,均符合以上几点所说的“纯净”风格,版面简洁、整齐、清晰、易读,给读者营造出舒朗透气又不失活泼的阅读氛围,增强阅读兴

浅析都市报知识性内容及其特点

浅析都市报知识性内容及其特点 内容摘要:都市报是以市场为主导、趋向于原汁原味的市民生活、是较为完全形态的市场化报纸。其知识性内容针对广泛受众群,以普及知识为目的,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一般读者都应该或需要知道的,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都市报的知识性内容体裁多,涉及范围广,信息多样,专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加贴近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能够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满足受众的教育需求和知识欲望。所以说,一份好的都市报纸应当成为读者的小百科全书。 关键词:都市报普及知识内容丰富服务读者市民化贴近生活 据统计,到2005年,全国出版的1926种各类报纸中,党报438种,占全国报纸总量的23%;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占15%,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报纸门类。有人说,都市报是在全国2000多种报纸激烈竞争和市场分割基本完毕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这种说法不无依据。都市报带来了中国报业市场的大变革。【1】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大批标榜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都市报陆续登场,成为报业市场的“新贵”。【2】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报业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都市报”这样一个新兴的媒体群落。以陕西省省会城市为例,《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等都是本地非常受市民喜爱的都市类报纸。 一、都市报知识性内容的体裁 知识性是都市报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使报纸在传播知识和普及科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方面的文字从体裁上说大致有以下几中: (一)史话 史话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某一学科、技术、活动、人物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文艺副刊到今天的综合性副刊乃至于专刊,都活跃着这种文体。其知识性、趣味性特征也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二)知识介绍 这种体裁隶属于说明文类。语言上尽量摒弃修辞等夸饰技巧,恢复语言的纯净面目,力争给读者简明扼要的知识展示。19世纪初,外国人首先在中国揭开近代报纸发端的序幕,他们的报纸上大量刊登科学知识,如有关日食、月球、地球运转、火山爆发等天文、地理知识,西医西药、生理学、解剖学等基本医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还有牛顿力学三定律、生物进化论等。【3】当代的都市报改变了单纯介绍知识的方式,将科学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同时也很重视对新潮技术和时尚知识的介绍,同时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又选择的知识介绍,比如军事知识、运动知识、美容知识等等。 (三)科普小品 都市报的知识介绍类文字,不同于一般科普小品。虽然也着重介绍知识,传播技术文化,但一般不是平铺直叙、言简意赅的客观陈述,而往往采用较为艺术化的手法,体现一定的构思和表达技巧,比如用“钨的自述”、“假如这个地球上没有人类”、“林黛玉为什么迎风落泪”之类的方式,切入点选择巧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科普知识。 (四)图表 在都市报的知识性内容中图表是用以说明问题的辅助性方式,包括模拟图、数据图、对照图等等。借助它,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情况。 二、都市报知识性内容的范围 都市报的知识性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它既可以是静态的,按一定规划地人文社科或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也可以是着重传播那些新鲜的、与当前实际联系较大、群众迫切想要知道的知

新闻同质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d14277792.html, 新闻同质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作者:彭小安 来源:《声屏世界》2015年第04期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新闻源的公开化、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抢占有限受众市场和有限信息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南京地区每天有12家综合类报纸出版,但各报纸在报道内容、报道手法、编辑组合乃至版面设计上趋同现象严重,品牌区分度模糊。新闻同质化不仅损害了受众对多元信息的知情权利,而且削弱了媒体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甚至引发竞相降价的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如何竞争共有新闻,尤其是如何实现对共有新闻的提升和转换,摆脱资源共有、内容同质的困境,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亟待媒体有效回应。 新闻同质化的原因 在媒体竞争不十分激烈的同城媒体中,尤其是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记者之间的“串稿”现象就更甚。那么,同城“串稿”现象为什么会这么严重? 一是在同城媒体中,行业记者长期共同跑一条线,容易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圈子,逐渐会产生一种非正常的资源共享体系,这有利于记者相互之间通过各自的关系网络扩大个人的信息来源。一名记者获悉一条有新闻价值的线索,采访后就立即告知其他媒体的同行。这些“串稿”署的自然是各大媒体记者的名字。通过这样的交换,各媒体记者间有了一定的默契,也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协作关系。因担心细节有疏漏,通过“串稿”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二是不少媒体为了防止遗漏重大稿件,制订了“漏报”惩罚措施。记者因担心“漏报”重要新闻而遭惩罚,因而在无法到达采访现场时,让同行捎带一份材料或者将所写新闻直接传给自己,略加修改后发稿,这大多为分管条块的新闻。三是“串稿”可以为记者带来更多实际利益,发稿量大不但稿酬多,与其他媒体记者的人际关系也会搞得更好。四是现在很多单位都很重视宣传,遇有好的新闻素材,就会把同城所有媒体都请来,形成立体式报道;有的记者懒惰,把别人的材料拿来,一个字不改就发稿,其结果是同城媒体当天或次日见报和播发的部分新闻,不仅题材相似,甚至结构也类似,而且行文风格和叙事角度也同质。 新闻同质化的弊端 就媒体内部而言,一是造成了采编人力资源的浪费,同一新闻事件多家媒体记者同时采访,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二是浪费了宝贵的版面资源。 对受众的伤害也非常明显:一是经济上的伤害。不少受众订了多份报纸,因为同一新闻事件的重复刊登而仿佛看同一张报,造成了订报费的损失;二是时间上的伤害。新闻多是一次性的消费,而各媒体对新闻的重复刊播造成了受众时间上的损失;三是受众信任度的伤害,这也是最大的伤害。受众看报纸电视,大多是出于对某家媒体的信任,从中得到有用信息,而新闻

(文本例子)国际新闻如何避免同质化现象

国际新闻如何避免同质化现象 2007-08-02 13:31:08来源: 人民网-中华新闻报网友评论0 条进入论坛 当今,密集的信息传播,纸质媒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同一个困惑:新闻同质化。尤其是地市级报纸的国际新闻版面,新闻的同质化现象更趋严重。这不仅体现出报纸自身特色的缺乏,更降低了报纸影响力。 如何使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同中求异”,更吸引读者的眼球?温州都市报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今年年初,报社在该市平面媒体中推出唯一一份国际新闻周刊———《天下》。《天下》每周二出版,共8个版,按其内容,分为封面、聚焦、脸谱、军情、万象、搜索、拍案、眼界。那么《天下》是如何做出都市报的特色,与同城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有所区别?我们的编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在整合之中体现差异化。近年来,新华社的国际新闻采集发布能力显著增强,其提供的国际新闻稿源内容丰富,选材多样,再加上互联网发达的信息资讯,为我们依据各自的市场定位和传播特性,各取所需、错位竞争创造了条件。 与日常新闻报道相比,《天下》更注重对新闻源的二次加工,在编辑整合中找亮点,在编辑整合中出新意。《天下》编辑选稿就如同“沙里淘金”,通过各种编辑手段,让众多的新闻在整合中活起来。这要求编辑对所选的稿件一定要紧扣热点,第一内容必须是新的,是别人没有的,别人有的,角度起码是不一样的;第二形式是美的,别人展现正面美,我展现侧面美,我的视角起码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与本地媒体日常新闻报道的雷同,取得“同中求异”的效果。如第18期的《天下》封面《中国“铁娘子”折服美国人》就是一例,编辑根据新华社和其他媒体已有的新闻报道,通过与本地媒体的不同处理角度,把中美举行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这样的硬新闻软处理,这种稿件既有可读性,又提升了《天下》的厚重感。 在造势之中强化冲击力。新闻产品是种易碎品,稍纵即逝。这要求编辑必须加强造势之功,对版式提出更高要求,目的是让读者的第一眼很有“感觉”。虽说各花入各眼,地域、文

南方都市报各叠简介

南方都市报简介 南方都市报连续两年(2006、2007)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都市类、晚报类报纸竞争力”排名第一; 南方都市报概况:广东全省发行,主打广州和深圳,密集覆盖珠三角地区。 发行量:172万/天 目标读者群:20~55岁社会主流人群;细分读者群,注重分众阅读; A1叠新闻(时事/评论/国际/体育新闻):清晨的一声号角 A1叠总述: 时政新闻,追求理性、客观,用关注体现关怀。社会评论,既有权威人士掷地有声的发言,也有来自民间的务实声音。国际新闻迅速深入,体育新闻鲜活过瘾。曾奉献出“深圳,你被抛弃了吗”、“孙志刚事件”、“非典百日”等重大报道。 锁定读者群:关心时局,主流读者 他们集中在珠三角,遍布广东省及全中国,甚至远在异乡(本报手机报定阅广东省第一)。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蓬勃的雄心、肩挑重任,胸怀天下,是有理想、有思想、有表现的社会中坚力量。这是阅读面最广的一叠。 A1叠各版解析: 1、A1叠头版:以极具冲击力的大图片、重要新闻来展示当天的新闻大餐。此版关注度非 常高,阅读率达100%。为严格保证头版新闻的爆炸性冲击效果,本报严格控制头版的占版率、整体性、美观性,同时也为了保证企业品牌形象得到最大的提升及业务宣传达到最大的广告效果,目前只接收半版以下的广告,且不叠加广告(目前正在商讨,还未最终确定)。 2、封二时评:以提倡理性、建设性,从理论的高度解读新闻事件,集纳有意义、新颖独

到的社会观点,以社评或社论的方式来表明立场(此版不做广告)。 3、封三速览:图文并茂地导读报内主要新闻看点,比起头版的简约大气,导读更加鲜活 灵动,同时还有“新闻奖门人”等读者互动节目,便于读者更迅速的查阅自己的兴趣所在。 4、封底内页来论: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言论的平台,就现实的社会现象 进行深入、直白的评论,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促进、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媒体主流导向作用。 5、封底网眼:引用网络热帖,发现社会新的聚焦点,成功的锁定住众多年轻读者的注意 力,也充分彰显了南方都市报“正直而不失活力”的办报理念。 6、A1前半叠:主要为要闻,注重国内特别是广东省重大新闻的深入报道,将最新鲜的新 闻及深度报道奉送给读者。 7、A1后半叠:关注国际、体育新闻,直击社会热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相对来说 学历较高读者较多。

文化新闻的活水之源——浅谈都市报文化新闻的创新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实务探索——新闻采编 文化新闻的活水之源 ——浅谈都市报文化新闻的创新 刘云鹏 (东南快报福建福州350001) 搞耍:文化新闻报道日渐成为各家媒体追逐的宠儿,它如何避开碎片化的传播,呈现更丰富更耐读的“面目”?本文拟从题材选择、谋篇布局以及写作手法出发,以福州市场上的三份都市报为例,管窥文化新闻的创新之道。 关t词:文化新闻热点落地全局观创新 和日常“硬新闻”比较,文化新闻以其高雅的审美趣味、活泼灵动的笔触给了读者另一种轻松的享受。但不可否认,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出,文化新闻不免有一哄而上的毛病,充斥在版面上的是地方上的一些日常文化活动,譬如一场不足百字的画展预告,一场歌舞剧的官方通稿,或是一台晚会的提前揭秘等,了无新意。除了微乎其微的服务性外,几乎没有太多文化的内涵。 本文旨在就福州市场上的三份都市报进行探讨,摈弃上述碎片化的服务性信息,从文艺性更强、篇幅更长的文化新闻入手,浅谈文化新闻如何创新的个人心得。 一、t视热点新闻落地 追逐新闻热点,将热点落地一向是新闻操作的常规手法,它在文化新闻领域同样能大显神通。以刚过去不久的汶川地震五周年为例,身处东南一隅的福州显然太多可落地的因素。针对“五周年”这一时间节点,报纸的常规处理便是整合相关稿件,更多地展现汶川地震灾区在五周年之后的变化以及新闻当事人在五年中的成长蜕变。如笔者所在的<东南快报>,针对这一天的新闻整合成标题为(这五年,汶川I灾区变景区>的文章,以一家人生活轨迹的转换、地震救援的进步与忧思以及灾区的变化为脉络,为这个特殊的日子添上了一笔。而<福州晚报>则在随后的13日刊发了一张(108个“地震宝宝”共度生日>的图片,简单明了,但操作的空间已压缩到很小。 实际上,汶J I l地震五周年之际,加上刚刚发生不久的雅安地震,都有一些值得思考和回望的东西。这时候,抓住热点做时效性不强的文化新闻的便利来了。笔者所在的<东南快报>借文化周刊(副刊)的便利,策划了两篇关于地震的文章。读书版以张良<汶川地震168小时>新书首发为契机,向读者介绍了这本书成书的台前幕后,包括笔触、立场等,挖掘出它和一般新闻报道所传达的不同内容。人物版则选择了亲历汶川地震的闽籍知名作家李西闽,讲述他因为地震发生改变的人生和处世态度等。 和日常新闻段比较,这类紧抓热点的文化新闻能借助热点的便利,持续有效地吸引读者。同时,它本身固有的文艺性笔调和融入其中的人文关怀,也更容易触动读者柔软的心灵,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题材上抓住热点落地是讨巧的办法,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也是地方文化新闻的“根本”。不可否认,地方文化新闻存在困境。受限于城市规模等因素,“较之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福州当地的文化活动亦为数有限”,(11文化事件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的困境。 但这并非意味着无法破局。笔者所在的福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知名古城,做“接地气”的文化新闻自然避不开这些内容。近年来,随着三坊七巷的声名鹊起,更多人把目光转向了同样有着丰富历史遗存的鼓岭、上下杭、朱紫坊以及烟台山上,关于它们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一种很聪明的处理手法是,记者在有动态消息放出的同时,千方百计找寻当地老住户、民俗或历史学者来讲述、挖掘当地的历史和往事,将常规的硬新闻“做软”,使之更有看头。 从2012年年初的鼓岭开发到即将启动的上下杭保护,笔者都参与了相关新闻的报道。以鼓岭系列为例,本报推出了(百年变迁,鼓岭魅力重现>、<鼓岭将在名人别墅上做“文章”>等多篇“揭秘”文章,不仅在“硬新闻”上著力,更是将故事延伸到老别墅的厚毛毡屋顶、地板上的通风孔、万国公益社上演“滑稽戏”时常常传出的笑声上,将文化新闻细化到多个疑问和细节,尽力写出有画面、声色俱全的形象感。 2012年年底,上下杭即将启动保护的新闻传出。作为“闽商”文化的发祥地,福州人熟知的这一地带也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典故。笔者在采访老街坊和相关专家后,梳理出关于上下杭的不少独家往事,于是有了<记者带你探双杭听故事>的系列报道。在这些文化典故里,我们抛出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白鹭树”有何来头?钱庄地库藏着什么玄机?大户人家挖的防空洞作什么用?紧扣商帮文化又层层抽丝剥茧,将答案娓娓道来,有了一系列老街坊口中的独特记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可以说,国内热点新闻落地的同时,都市报还应该兼顾本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以“接近性”抢得天然先机,做出当地百姓感兴趣的新闻。 三、谋篇布局有“全局现” 有了不错的题材后,如何在材料剪裁和谋篇布局上取得最佳效果,还考验记者平日功力。在这点上,笔者很认同记者应该有“编辑意识“这一观点,在行文布局上为编辑的后期加工提供便利。 2012年9月,徐悲鸿80多幅精品画作在福建博物院展出。徐悲鸿的遗孀、90岁高龄的廖静文女士及儿子徐庆平均亲临现场,一度成为福州文化圈的一大美谈。在画展开幕前的记者见面会上,廖静文亲忆徐悲鸿画作保存的种种故事,并特别提到名噪一时的<蔡公时被难图>。这是一幅创作于福州的大画,后在战乱中遗失,徐家后人传达了期待在福州找寻到这幅画的愿望。 <福州晚报>的处理技巧以及最后呈现的效果是三家媒 2013:年第9期(总第109期)I东南传播 n L —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什么是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被其它同类厂商的产品替代,即顾客认为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顾客的主要购买依据是价格,厂商主要把“价格”及“折扣”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手段。 产品同质化的影响[1] 产品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集群内部企业往往竞相偷工减料、生产伪产品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这些行为最终将在区域品牌原产区域内形成巨大的“柠檬市场”,严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并使逐步走向没落。 产品的同质化,使得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涌向市场,到处都是价格战,大家一方面反对同行的压价竞争,同时自己也在为同质化做着贡献,谁也一时难易跳出同质化的怪圈。这种同质化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收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化建设,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不高的竞争水平之上,长期下去,同类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良性化发展。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集群理念; 2、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进一步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扩大投融资渠道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3、培育产业创新创业集群生成机制,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二、企业自身: 1、企业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要侧重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改变以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主要衡量标准的现状; 2、以满足或者引导客户的需求而进行创新,帮助客户在生产上、销售上和整体盈利模式上获得利益,建立和维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 3、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跟市场潮流,立志于引导行业市场。 什么是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要素,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取决于它们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同质)和寡头垄断市场(产品单一)以外,通常产品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企业对于那些与其他产品存在差异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构筑了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或行业的壁垒,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在形成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在提供产品过程中,造成足以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以吸引购买者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偏好和忠诚。这样,产品差异化不仅迫使外部进入者耗费巨资去征服现有客户的忠实性而由此造成某种障碍,而且又在同一市场上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以产品差异为基础争夺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产品差异化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产品差异化的类别

3000字+报纸的未来发展趋势

报纸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传媒竞争市场,出现了以数学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着社会形势的迅速发展,报纸只有通过树立自身的独特权威,不断创新形式和服务内容,才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才能拥有读者人群,使自身得到发展。 关键词:报纸;未来发展趋势;困境;对策 随着网络和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对于报纸来说,缺乏年轻读者人群,导致报纸的发行量大量减少,有的甚至停刊,本身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新兴媒体具有实效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获得巨大发展动力,但报纸终究是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在新兴媒体环境下,报纸的发展现状,研究了报纸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出了发展策略。 一、传统报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报纸的发展面临两大困难,一是新兴媒体的大力冲击,二是世界整体经济的下降,导致报纸的发展非常困难,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 (一)传统报纸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1.成本过高。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之前,新闻报道的主要载体是传统报纸,经过记者采集新闻以后,编辑制作排版,最后形成纸质报纸,此过程需要较大的经济成本。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这种媒体方式遭到了人们的冷落,大量网民不但阅读新闻,而且也可以传播新闻,同时还能收集新闻,有效拓宽了新闻收集渠道,使新闻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有,互联网依据电子数据进行传播,使传播过程大为简化,大量节省了成本。 2.时效性较差。 新闻信息应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而对于传统报纸来说,传播方式过于陈旧,传播速度过于缓慢,这些方面都不能与互联网相比。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新闻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刚刚发生的事件,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会在网上出现,这一特点是报纸不能比的。 3.读者数量减少。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大量人群涌入网民序列,据有关数字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到6亿,传统报纸的读者人群迅速减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网络阅读的,导致报纸遭到了人们的冷落,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报纸形成有力冲击。 (二)传统报纸体制上存在问题 1.员工多。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报业都是国家管理的事业单位,机构人员众多,本身不吸收专业能力强、科学知识丰富的专业报纸人才,没有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分析报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存在年龄过大、数量众多、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报纸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2.方法单一。 传统报业缺乏经济来源,只依靠国家政府部门的补贴和本身的广告收入,传统报纸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大量发行报纸,有时甚至不顾成本,低价发行,希望能够占领市场,得到大量的广告收入,但取得的结果却是发行量越大,亏损越多,企业的盈利模式即将终结。另外,因为报纸在发展中没有创新,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大量广告客户应用新媒体,报纸收入越来越少,导致报纸业举步维艰。 3.设置有待完善。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什么就是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就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可以被其它同类厂商的产品替代,即顾客认为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顾客的主要购买依据就是价格,厂商主要把“价格”及“折扣”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手段。 产品同质化的影响[1] 产品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集群内部企业往往竞相偷工减料、生产伪产品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这些行为最终将在区域品牌原产区域内形成巨大的“柠檬市场”,严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并使逐步走向没落。 产品的同质化,使得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涌向市场,到处都就是价格战,大家一方面反对同行的压价竞争,同时自己也在为同质化做着贡献,谁也一时难易跳出同质化的怪圈。这种同质化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收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与品牌化建设,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不高的竞争水平之上,长期下去,同类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良性化发展。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集群理念; 2、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进一步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扩大投融资渠道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3、培育产业创新创业集群生成机制,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二、企业自身: 1、企业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侧重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改变以销量与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主要衡量标准的现状; 2、以满足或者引导客户的需求而进行创新,帮助客户在生产上、销售上与整体盈利模式上获得利益,建立与维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 3、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跟市场潮流,立志于引导行业市场。 什么就是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就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就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要素,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取决于它们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同质)与寡头垄断市场(产品单一)以外,通常产品差异就是普遍存在的。企业对于那些与其她产品存在差异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构筑了其她企业进入该市场或行业的壁垒,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在形成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在提供产品过程中,造成足以区别于其她同类产品以吸引购买者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偏好与忠诚。这样,产品差异化不仅迫使外部进入者耗费巨资去征服现有客户的忠实性而由此造成某种障碍,而且又在同一市场上使本企业与其她企业区别开来,以产品差异为基础争夺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产品差异化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产品差异化的类别 产品差异化分为垂直差异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就是指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

浅论报纸新闻同质化及解决途径

浅论报纸新闻同质化及解决途径

浅论报纸新闻同质化及解决途径 ■吴思辉 同质化指的是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这本是一个商业领域的概念,但纸媒体本身具有的产业属性,使报纸也同样具有同质化问题。报纸的同质化是指在共同的报业市场和竞争关系中,一些报纸为了改变自身的落后地位或寻求一条便捷的发展途径而模仿和沿袭已成功报纸的运作模式,导致报纸之间的风格定位、版面设置、目标受众、报道内容、发行手段等都趋于一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都市报的产生和兴旺为标志,我国报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不过,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是晚报、都市报的同质化竞争,而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在报纸市场上,尤其是地市级报纸,内容、形式乃至标题,如出一辙,报纸成了“双胞胎”、“多胞胎”,给读者的感觉是“大同小异”。这种现象缩小了报纸间的差异,削弱了报纸的市场竞争力,使报纸失去了个性化特色。同城竞争的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下报纸同质化的主要表现为:编排手法和版面风格、新闻报道和题材内容、出报发行时间、读者的定位等方面的重叠和趋同。 新闻同质化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 1.新闻价值判断的趋同化。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是因人而异的。正因为不同记者、编辑对同一新闻事实的不同的价值判断,才导致不同的处理方法,由此带来新闻版面的丰富多彩。但是,在很多时候,编辑拿到新闻稿件不是认真、独立地对其中的价值作出判断,并依此确定稿件的处理方式。而是与同区域内其他同类媒体作比较,甚至打听对方如何安排,然后再决定自己该如何处理。有的编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同一新闻事件,别的报纸作了报道而我没发稿,那就算“漏稿”;别人发了头条的稿件,如果我们编排在别处,那就是“处理不当”。久而久之,报纸的版面就越来越一致。 2.新闻处理方式的简单化。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如果对其背景适当挖掘和交代,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的分量,并且加深读者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有些重大新闻还可配发评论,揭示新闻事件的重大主题,弘扬正义或鞭挞丑恶。这方面,现在网络新闻的编排就较有新意,一组相关链接有效地扩大了新闻容量。但是,报纸版面上对新闻的处理相对比较简单。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同城的几家报纸大都只是用大图片、大标题等简单的编排方式来突出处理。缺乏韵味,没有个性,呆板雷同。

同质化竞争

同质化竞争严重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指出,众港口之间重竞争轻合作也是导致港口整体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按国际标准,200千米以内不应有同等规模的港口,但是,在中国沿海却是平均50千米就有一个1000吨级以上规模的大港口。同一港口群之间相互竞争,类似“窝内斗”。 张国华表示中国港口同质化竞争突出,将导致货物分流严重。同一港口群内港口功能重合,设施建设重复,内部消耗严重,削弱整体对外竞争力。朱碧新指出,中国港口布局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岸线、集约性利用水平不高。目前,中国港口扩张占用岸线的发展模式仍显粗放,局部地区港口建设过热,岸线利用没有统筹考虑,造成港区空间布局同质化,影响岸线和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避免同质竞争恶化,张国华提出,不妨考虑在同一港口群内进行合理分工,比如,天津港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可加强集装箱装卸和航运服务,减少煤炭和散货货种服务;秦皇岛港可主攻煤炭和油品货种;黄骅港则可根据地理特点,专门从事煤炭货种服务;唐山港可进行矿石、煤炭和大宗散货货种服务。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例子是,8月份,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该企业由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20亿元,旨在携手打造全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港口群,打破港口区域壁垒,形成“1+1>2”的共赢局面。京津冀地区的港口群基本集中在天津市和河北省海岸线上,包括天津港、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等多个港口,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意味着之前众港口之间相互竞争时代的终结,随之而来的是相互合作、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北部湾港)的整合,也是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据《航运交易公报》记者第42期报道,9月底,北部湾港宣布开始新一轮非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到的不超过27亿元资金将用于收购北部湾港两大股东——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北部湾港务集团)和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务集团)持有的港口泊位资产,防城港务集团和北部湾港务集团将所拥有的泊位资产注入上市企业。此举将有利于增强上市企业的集约化经营程度和规模效应,有利于增强上市企业的未来经营实力。更实际点,将有利于提升北部湾港所辖港口群的货物吞吐能力和业务规模。 长江干线港口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码头建设能力相对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 随着国家港口行政权限下放地方,地方政府发展港口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政府片面追求政绩未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使得重复建设严重,同质化竞争加剧,港口企业投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2、港口企业建设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 长江港口要调结构要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投资支持,但目前长江港口企业是微利企业,靠企业自身资金能力,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且贷款利率居高不下,企业的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3、长江港口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方面,面临多种困难 一是资金困难,港口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需要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人才的缺失导致企业的物流水平还停留在初级起步阶段;三是目前国家宏观扶持政策对港口物流业扶持不明显。 4、港口规费征收反映强烈,影响长江水运竞争力 港口建设费征收的目的是用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但是征收主体改变以后,现在的港口建设费80%上交国家,另外20%反馈给地方政府。反馈给地方政府的这部分没有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已违背开征此项收费的最初目的。另外,港口建设费征收标准很

组织性格_个体在组织中的同质化现象

管理领域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更关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绩效、创新、战略等)的直接作用[1],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对组织内个体的影响;然而在影响组织行为的同时,文化还塑造着同一组织内个体间的相似性,例如性格方面(同一组织内成员性格表现更多的相似性)[2]。这体现了不同个体在同一组织内的同质化①现象,文化对个体的这种塑造反过来影响组织行为(例如沟通、合作行为)[3,4]。由此,组织文化不仅直接影响组织行为,而且还通过改变成员个体间接地影响组织,本文试图通过“组织性格”(organizationalpersonality)的概念来探索组织中的这种“同质化”现象,以便进一步地探索文化、个体、组织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 个体性格与群体性格 个体性格(personality)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5,6],表征个体自身稳定、独特的心理特质(trait)和个体间的差异[7],反映个体在思想、情绪和行为上的特征模式和心理机制[8]。像个体一样,群体也有性格[9],例如中国人和美国人,南方人和北方人等分别代表具有不同群体性格的个体。对群体性格的研究从20世纪初就开始,一些人类学家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②的影响下,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性格问题。起初的研究是从对文化的认识开始的,本尼迪科特(RuthBenedict)在其《文化模式》中认为:文化因素就像一套供人选择的项目,有些民族选择 组织性格:个体在组织中的同质化现象 郭士伊席酉民郎淳刚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摘要:长久以来研究者一直强调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例如组织的结构设计、战略选择和控 制等)的直接影响,但是现实中大量现象表明,在组织受到组织文化影响的同时,组织成员 也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不同个体的性格特征在同一组织内具有同质化的现象,并且个体在 组织内的这种同质化进一步影响组织行为。由此,组织文化还通过对组织内个体的塑造而间 接影响组织行为。本文通过组织性格的概念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组织中个体的这种同质化现 象,试图为进一步研究文化对组织行为间接作用关系提供一些基础。 关键词:组织文化;组织性格;POF 收稿日期:2006-08-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1061);国家优秀创新群体(70121001)。 作者简介:郭士伊,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席酉民,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郎淳刚,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或者说相似化、相同化,是指在不同个体在共同的组织生活中,越来越具有相似的特征,例如价值观、情绪等。 ②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早期经验(例如童年的经历,包括各种育儿方式、家庭幸福程度、童年的创伤等)对人格发展具有决定作用,这一理论主张被广泛地应用到心理治疗、犯罪学等多个方面。每一个人始终是处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下,所以从其出生,他就开始受到这种文化在方方面面的影响,这是一个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学用语)或濡化(enculture)(文化人类学用语)的过程,文化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从方方面面来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的。 组织理论 17 MANAGEMENTREVIEWVol.20No.1(2008)

文化同质化

文化同质化 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以前每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都各不相同,但是现在我们的世界愈来愈相互依存,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类文化差异也有减少的趋势,逐渐出现了文化趋同现象,城市个性、特色几乎完全消失,这就导致了每个城市的文化同质化现象。 餐饮同质化 以前只能在每个地方能吃得到不同地方的特色菜,每一个地方都因自己的特色饮食和特设食物而出名,但是现在在别的城市你也能吃得到其它地方的特色菜,这就是许多地方大胆的玩起了对于其他地方特色的“克隆”,虽然这些在表面上看起来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是在一方面也侵蚀着其他地方的不同文化,但是却没有吸收到精华,这些主要是因为餐饮经营者仅仅是以利益为目的而忽略了这一点。 语言同质化 每个城市的语言基本上都被统一成普通话,只有在极少数的地方还能听得到方言。虽然这在极大程度上相应了国家统一普通话的号召,可是当普通话被统一的时候,我们丧失了一些地方特有的语言以及文字,比如说统治中国一时的大清,是满族人,虽然那时那么强大,但是现在精通满语和满文的人能够有多少人,像其他的一下民族也是一样,这就是语言同质化所导致的,所以城市同质化所导致的语言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副作用的。 通讯同质化 其实通讯手段在联通了两个不同的城市,方便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没事干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跟一些人聊天,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还有产品同质化等,我就不细细说了。。。 影响: 接下来是城市同质化所导致的影响,1.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2.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降低,3.少了一丝乡愁之情,4.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克隆”,从主体到坏节,毫无新意的照搬 在城市话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应该照抄照搬一些地方的特色建筑,以及该地方其他的特色,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是非常的大的,而每个地方的城市建筑,也应该能够体现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和逻辑来讲,中国的城市该有多丰富多样,并且各有特色的城市建筑,而是更应该显示自己本地方特色的建筑,然而城市同质化却导致以上的一些不利的影响。。。

《南方都市报》媒体价值分析

《南方都市报》广告价值分析报告 姓名:尉川川学号:T00814030 一、《南方都市报》作为报纸媒体的特性概述 与其他报纸媒体一样,《南方都市报》具有如下特性: 1记录性:在谈到今天的报纸媒体的特性时,不可忽视电波媒体,由 于电波媒体,报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作为报纸媒体特色的记录性逐渐地增强了,即使在今天,可以说报纸具有的解说性、指导性 的作用要远远优越于电视、广播的电波媒体。 2报道性:报纸与电波媒体不同,可以更正确、更详细地报道一条新闻,这种报纸具有的报道性,广告可以充分地加以活用。有新闻性的适时的广告也是报纸广告的一大特色。 3、稳定性:报纸配送地域明确,以定期订阅者为主要对象,可以说是 报纸是最有计划性的稳定的媒体。报纸媒体具有的稳定性,在媒体的选择上,显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4、权威性:《每日新闻》“报纸广告之日”的评论里曾这样评论道:广告确实是处于泛滥状态。但是其中最具权威的广告仍然是“报纸广告”。同样的标题在具权威的报纸的报纸广告中使用,更大的信赖就在预期中被读者接受了。报纸被认为最适合做企业广告,提高企业形象,选 择信赖度高的媒体是理所当然的。在这里报纸媒体的记录性和权威性

是很重要的理由。 5、灵活性:报纸按照报道的量和广告的量可增段、增页,在其量上是 占优势的。虽然不能像杂志那样自由,但还是可以根据广告主的要求, 某种程度上在期望时间里刊登多则广告。另外,在广告制作方面,报 纸广告速度较快。报纸广告制作成本与电视等其他媒体广告相比也是 比较便宜的。 二、《南方都市报》简述 1、品牌介绍 南方都市报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正式创刊于1997 年,是面向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 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为办报理念,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为口号, 南方都市报深入城市生活,引领时代风尚,紧追经济热点,捕捉大众 焦点,以娴熟到位的专题策划见长,以高度浓缩的信息含量见长。 南方都市报主打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并相继在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建立分站。被誉为中国发展势头最迅猛的报纸之一,珠三 角零售第一报纸,同时也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媒体之一。 依存于无穷无尽的创新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卓越意识,南方都市报从强 大走向伟大,并朝着办中国报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挺进。 2内容介绍 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每天出版A、B、C、D等叠,其 中A叠以时政和社会新闻为主,A2叠以地级市本地和珠三角新闻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高校同质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自身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趋同。高校同质化不仅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就业压力、引发高校生存危机,更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对此通过分析导致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同质化;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1]我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然而,在大众化阶段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质化便是其中之一。高校的同质化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解决同质化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的多样化办学。 一、高校同质化的概念和现状 (一)相关概念 同质,是指观察单位间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2] 同质化是同质的状态。它代表着个体间的区分度减少,逐步向统一性发展的过程。高校同质化就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的高校在组织结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甚至在大学文化等方面趋同化、一致化的发展趋势,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日趋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3]高校同质化不仅表现在高校发展的外部趋势上,更表现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内部建设上。 (二)高校同质化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众多高校由原来的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院校,以至于向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4]各高校纷纷以“省内名校”“全国一流”为奋斗目标,高等职业学校向本科学校看齐,专科学校努力升级为本科,本科院校招收研究生,最终可以办成全国名校,甚至挤入世界名校排行榜。高校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赞扬的,但盲目的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发展也会使我国高校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众多高校热衷于开发新校区,扩大学校规模,势必在占地面积上争夺高低,却不顾自身的办学能力是否符合。高校在发展中求高、求大,使得我国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