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高校同质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自身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趋同。高校同质化不仅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就业压力、引发高校生存危机,更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对此通过分析导致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同质化;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1]我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然而,在大众化阶段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质化便是其中之一。高校的同质化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解决同质化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的多样化办学。

一、高校同质化的概念和现状

(一)相关概念

同质,是指观察单位间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2] 同质化是同质的状态。它代表着个体间的区分度减少,逐步向统一性发展的过程。高校同质化就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的高校在组织结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甚至在大学文化等方面趋同化、一致化的发展趋势,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日趋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3]高校同质化不仅表现在高校发展的外部趋势上,更表现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内部建设上。

(二)高校同质化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众多高校由原来的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院校,以至于向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4]各高校纷纷以“省内名校”“全国一流”为奋斗目标,高等职业学校向本科学校看齐,专科学校努力升级为本科,本科院校招收研究生,最终可以办成全国名校,甚至挤入世界名校排行榜。高校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赞扬的,但盲目的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发展也会使我国高校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众多高校热衷于开发新校区,扩大学校规模,势必在占地面积上争夺高低,却不顾自身的办学能力是否符合。高校在发展中求高、求大,使得我国高

校的整体发展朝向一元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发展定位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除此之外,高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在校风和校训上,众多高校都采用相同的字眼,例如“实事求是”、“创新”等,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底蕴,另一方面也是高校盲目模仿,没有体现自己的学校风格和特色专业的表现。

二、高校同质化的危害

高校同质化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千篇一律的办学风格和培养目标,最终会给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危害。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实施高等教育的最差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鸡蛋往一个篮子里装——高等教育最忌讳单一僵化的模式”。[5]如果高校都采用同样的办学模式,那么其优点和缺点也都是相同的,一旦有弊病,谁都克服不了。

(一)对高校毕业生来说

高校同质化最直接的受害人是众多的高校毕业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呈现着多元化的需求,而经过几年高校学习的毕业生在技能和知识结构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使得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整体水平下滑。高校不顾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市场需求缺乏正确的认识,盲目开设热门和成本低的专业,使就业市场供过于求,造成结构性失业。同时,很多教学型本科院校由于沿袭研究型大学的专业设置模式,这样的专业构成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一个直接的错误信息:通过接受这种教育,自己的身份提高了,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就是各种较高地位的工作,从而造成了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毕业后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从事那些地位较低的工作,而这一现象与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强化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发生。[6]

(二)对高校自身来说

克尔指出“各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展,模仿将是毁灭性的。”[7]高校的盲目模仿使高校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一个没有特色的学校无法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质化对我国高校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的角度上讲,任何同质化竞争带来的都将是两败俱伤,而弱者将会被淘汰出局。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高等院校,特别是一些私立高等院校无论在规模还是资金等硬件方面,还是在管理、师资、生源素质、学历、教

学资源、社会舆论等软件方面,都有着较明显的差距,很多高等院校面临着招生难的困境,同质化带给高等院校的将是优胜劣汰的严峻的生存考验。[8] (三)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来说

高等院校的发展凝结了国家和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高校的同质化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更给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同质化教育会使国家的学科发展和社会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出现大规模趋同,导致科研学术生态的恶化与就业生存竞争的日趋激烈,“泡沫学术”与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一个序幕而已。总之,以标准化扩张带来的教育繁荣,主要的发展价值还是一种量的增长,它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更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9]

三、高校同质化的原因

高校同质化的出现并非偶然,这与高校自身的定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的文化特性都有关系。

(一)高校自身原因

1.高校受利益的驱使

高校同质化的直接原因来自高校,高校受利益的驱使,在发展的过程中,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学校规模,努力在量上达到一流学校的标准,却忽视了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诱惑下,高校只注重简单的数字增长,以模仿其他高校为原则,试图获得利润和权力的最大化。

2.高校对市场需求认识有误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方,培养人才的数量和结构都应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长效性和滞后性,这就要求高校增设某一专业时必须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查,并对劳动力市场未来需求变化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增设专业时也没有真正深入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查,对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预测缺乏科学的依据。[10]由于高校缺乏对社会需求的科学分析,造成了“热门过热、冷门过冷”的现象。

(二)我国高教体制弊端

1.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属“后发外生型”,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深深

的政府印记,政府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并且通过不断构建新的制度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1]大学办学要有特色就必须具备办学自主权,而办学自主权的大小是由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决定的。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大学是千篇一律还是各有千秋。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越是集权,其大学越容易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越是分权,其大学越容易各有千秋,个性鲜明。集权的本质特征是“大一统”,而分权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12]这种从开始就带有政府烙印的体制,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校无法依据发展规律和市场变化来决定自己的发展,出现同质化也是必然。

2.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局限性

我国高等教育在资源配置模式上是属于国家主导型模式,正是这种模式影响了高校自主办学和学术自由的实现,国家主导型资源配置主要是由上而下逐级进行的,它要求高校必须恪守各种业已规定好的标准和政策,而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经营行为。在此体制下,由于国家掌握高等教育资源的核心配置权,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常常出现用政治效果、标准取代经济效益标准的情况,高等学校很难面向社会自主办学。[13]有限的经费向少数列为“重点建设”的高校倾斜;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大专和高职学院,在全国统考中,分批录取学生,优秀生被地位较高的学校录取。各高校对资源的渴望和对优等生的向往,使得他们在定位上不断向“高”标准攀升,力争进入高水平行列。[14]尽管“985”“211”已经关上大门,不再加入新的学校,但是这些学校仍然可以获得财政的倾斜,普通高校为了获得资源,只能扩大学校的规模和人数。

3.高校评估模式的单一

高校评价体系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标尺。高等教育发展的直接后果是高校之间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生源、人才、资源竞争,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因为只有这样,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15]但是评价体系也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评价内容偏重量化。采用定量的方法来评价较科学和客观,但它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评价的对象是高校,而高校发展的影响因素本身就是复杂难以用量化的标准来评价的,这就影响了高校评估的准确性。(2)评价指标统一性。由于我国各地区、各类型的高校各具特色,差异

很大,采取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当前的评估指标不能反映不同体制和层面的高校办学的特殊性,很难将其归于某一指标体系且予以定级。[16]用统一标准去衡量所有高校,会使高校片面求全、求大,造成同质化。

(三)我国的文化特性

我国传统文化上倾向于“重道轻器”,重视学历的高低,而不注重实践能力。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于是众多学生纷纷报考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这种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迫使高校为抢夺生源不得不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看齐。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时候,往往用一纸文凭来衡量其能力和水平,以重点大学、“211”“985”为优先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校的攀比心理,促使高校同质化。

四、高校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17]要解决高校同质化的问题,就要从高校出发,以管理体制改革为主题,改变人才观和就业观,促使高校办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化。

(一)高校

1.依托地方,多层次发展

高校要围绕“地方性”的特点,树立依托地方、特色兴校的办学观念。[18]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发展路径、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学生组成等等,每个条件都能成为大学自身的特点。虽然这些条件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校自己都了解,然而,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将这些条件总结凝练成自身的文化。这需要有对学校自身的深刻认识,与对其他高校的比较研究,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升华。[19]要克服同质化,还应坚持多层次发展。现有的“211”院校,算作是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可将其作为龙头;其他几百所本科院校可以成为应用型大学,培养国家需要的大量应用型人才,可作为中坚力量;还有 1000 多所高职院校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基础。 [20]通过多层次的发展结构,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实力。

2.创新模式,个性化发展

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不盲目模仿其他院校,创新发展模式。高校个性化发展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促进高校个性化发展,一要确立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体系,打造优势学科。一所高校不可能具有高等教育的所有类型、所有层次和所有功能,只有依靠专业的个性特征才能求得发展。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个性化。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结构、评价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法上满足和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化发展。三要培育个性化校园文化,塑造高校个性之魂。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校园文化的个性化是高校办学个性化的综合表现和直接反映。 [21]高校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来突出办学特色,避免同质化。

(二)国家

1.改革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避免高校同质化,要求高校实现办学的特色化发展,高校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变革,增强新陈代谢能力,而我们现在的体制使我们无权解雇任何一个不称职的教授。而且,我们也顶不住使那些有一定资格的人不成为教授的压力。现在各个学校的教授队伍已经臃肿不堪,而且充斥了很多不合格的人。 [22]这就需要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高校可以自己淘汰不合格的人员,增强高校自身的竞争实力。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并非要求国家完全放任高校的发展,任由市场决定,而是要求国家依据市场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来逐步增加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在一个适当自由的环境中得到进步和发展,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单靠精英阶段原有大学的规模扩张是难以完成大众化的目标的,办学模式必须多样化。 [23]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要求经费体制的健全,在对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政府要在对高校进行合理的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灵活的资源分配制度,为高校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除此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增加财政投人,还要面向市场,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增强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高校投融资体系,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资金筹措市场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人格局。[24]

3.改革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当务之急是应该制定出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大学设置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量化的和可操作的,它不仅是判定新大学是否可设的依据,同时也是衡量现有大学是否合格的尺度。评价的内容除教学科研组织和水平、教师队伍结构、设施设备、管理机制、财政经费、社会服务、学生就业状况等之外,还必须包括社会评价方面的内容。大学教学的成果如何,最终毕竟要通过其培养人才的表现才能反映出来,大学的科研成果也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得到检验,因此,社会评价应该成为大学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5]大学发展是一个持续过程,大学评价也应是一项动态的可持续的工作。对于连续发布的大学评价来说,应严格按照周期在固定的媒体或通过固定的渠道发布。除发布评价的结果以外,评价采用的主要方法、指标体系、程序、数据等都应公诸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意见反馈,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同时,大学评价还应着眼于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所产生的外部性社会效益等。[26]

(三)社会

在社会层面,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家长和学生应该转变大学观,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高校,只要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得到社会的认可,便是成功的。用人单位也要转变唯学历是非的用人观,根据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人才,着重能力的考察。各类人才都能找到适合的岗位,这样不仅可以优化人才结构,也可以引导高校多样化办学,避免高校同质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由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完整发展。[27]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在规模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却没有摆脱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而高校的同质化不仅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更给社会、高校、毕业生带来了许多问题,要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逐步增加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的资源分配制度和高校评价体系。对于各类高校来说,要准确定位,实现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tps://www.doczj.com/doc/9716482869.html,/gzdt/2012-08/30/content_2213875.htm,2012 -08-30/2013-05-20

[2]百度百科同质[EB/OL].https://www.doczj.com/doc/9716482869.html,/view/1176902.htm

[3]程娓娓,周元宽.我国高校同质化相关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

版),2013,(1):14-17

[4]刘晴婧,于长志.我国高等教育过度同质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

育,2011,(5):9-12

[5][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307

[6]宋争辉.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教

育,2011,(24):32-33

[7][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 21 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

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6-40.

[8]陈庭来.对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2):111-113

[9]奚丽萍.教育同质化现象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5):20-23

[10]刘晴婧,于长志.我国高等教育过度同质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高等农业

教育,2011,(5):9-12

[11]张德祥,朱艳.基于制度视角的大学组织发展同质化研究[J].教育科

学,2011,(6):61-65

[12]黄启兵.办学特色与制度空间[J].现代大学教育,2006,(1):56-59

[13]王华,刘杰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04,(4):102-103

[14]王俊恒.从同质化到多样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走向[J].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1-4

[15]万冬根.当前高校评价体系分析与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

报,2006,(4)70-72

[16]张彦通.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研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社,2011.68

[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https://www.doczj.com/doc/9716482869.html,/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 10-07-29/2013-05-25

[18]柳友荣,黄国萍.“新大学”去同质化发展的策略[J].中国高教研

究,2011,(11):68-71

[19]付兆佳.大学文化同质化倾向及对策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

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2010

[20]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22

[21]郝朝晖,董泽芳.我国高校趋同化的原因剖析与对策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37-42

[22]朱清时.大学同质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9,(4):5-8

[23]罗曼菲.国外高教大众化及其经验与教训[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1,(3):95-101

[24]贺黎,何贤科.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

育,2004,(3):8-10

[25]李守福.国外大学评价的几种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2,(6):44-48

[26]邱均平,张蕊.我国大学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04,(2):95-98

[27]贺祖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新闻同质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16482869.html, 新闻同质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作者:彭小安 来源:《声屏世界》2015年第04期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新闻源的公开化、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抢占有限受众市场和有限信息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南京地区每天有12家综合类报纸出版,但各报纸在报道内容、报道手法、编辑组合乃至版面设计上趋同现象严重,品牌区分度模糊。新闻同质化不仅损害了受众对多元信息的知情权利,而且削弱了媒体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甚至引发竞相降价的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如何竞争共有新闻,尤其是如何实现对共有新闻的提升和转换,摆脱资源共有、内容同质的困境,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亟待媒体有效回应。 新闻同质化的原因 在媒体竞争不十分激烈的同城媒体中,尤其是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记者之间的“串稿”现象就更甚。那么,同城“串稿”现象为什么会这么严重? 一是在同城媒体中,行业记者长期共同跑一条线,容易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圈子,逐渐会产生一种非正常的资源共享体系,这有利于记者相互之间通过各自的关系网络扩大个人的信息来源。一名记者获悉一条有新闻价值的线索,采访后就立即告知其他媒体的同行。这些“串稿”署的自然是各大媒体记者的名字。通过这样的交换,各媒体记者间有了一定的默契,也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协作关系。因担心细节有疏漏,通过“串稿”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二是不少媒体为了防止遗漏重大稿件,制订了“漏报”惩罚措施。记者因担心“漏报”重要新闻而遭惩罚,因而在无法到达采访现场时,让同行捎带一份材料或者将所写新闻直接传给自己,略加修改后发稿,这大多为分管条块的新闻。三是“串稿”可以为记者带来更多实际利益,发稿量大不但稿酬多,与其他媒体记者的人际关系也会搞得更好。四是现在很多单位都很重视宣传,遇有好的新闻素材,就会把同城所有媒体都请来,形成立体式报道;有的记者懒惰,把别人的材料拿来,一个字不改就发稿,其结果是同城媒体当天或次日见报和播发的部分新闻,不仅题材相似,甚至结构也类似,而且行文风格和叙事角度也同质。 新闻同质化的弊端 就媒体内部而言,一是造成了采编人力资源的浪费,同一新闻事件多家媒体记者同时采访,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二是浪费了宝贵的版面资源。 对受众的伤害也非常明显:一是经济上的伤害。不少受众订了多份报纸,因为同一新闻事件的重复刊登而仿佛看同一张报,造成了订报费的损失;二是时间上的伤害。新闻多是一次性的消费,而各媒体对新闻的重复刊播造成了受众时间上的损失;三是受众信任度的伤害,这也是最大的伤害。受众看报纸电视,大多是出于对某家媒体的信任,从中得到有用信息,而新闻

高等学校腐败问题探析

高等学校腐败问题探析 刘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辽宁省沈阳市·110136 摘要: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高等学校也并非净土,腐败现象屡有发生,腐败的形式、手段不断变化。面对诸多新情况、新任务,如何深入开展高校反腐败斗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高校;反腐;制度;管理;教育 Higher school the corruption problem analysis Liu zh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vi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In the transition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ic, the university is not the pure land any more .Because corruption often occurs with its form changing.Facing these various new situations, how to set out the anti-corruption battle should be an urgent and worth-thinking task in front of everyone. Key words:University; anti-corruption; system; management; education 时光荏苒,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共产党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始终追求成为一个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然而,近几年来,曾被誉为“圣洁殿堂”的高等学校,其腐败现象也屡屡出现,令人痛心疾首。由此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给高校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经济损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新的视角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的特点,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高校腐败现象的对策,对于遏制高校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腐败特点 目前,高校腐败现象呈现六大特点: (一)腐败的行为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从前期的财务、后勤等管钱、管物的部门干部,犹如大树枝叶繁衍,渗透到学校内的多个部门,且呈现出由个人腐败向集体腐败发展的趋势。其中不少人曾是年轻有为的高学历青年干部。 (二)牟利型腐败突显。长期居于榜首的是以权谋私、以职牟利的贪污贿赂类案件。 (三)腐败型式多样化。除贪污受贿等经济腐败行为不断发生外,失职渎职方面的职务犯罪行为也有所增多。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腐败现象总是能在高等学校中表现出来。 (四)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较为集中。目前建设、财务、后勤和招生等部门,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频发地带”。 (五)腐败手段“高科技化”。很多人在进行不正当行为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严密的反调查措施,可谓蓄谋已久。有些人则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违法犯罪,这使得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更具隐蔽性和严重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极大的困难。

高校腐败案例选登

高校腐败案例选登 供稿部门:纪委监察室供稿时间:2010-4-15 阅读次数: 前言 高等院校在人们心中原本应该是一片圣洁之地,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是品德高尚、甘于奉献的楷模。然而,近年来发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如同笼罩在这片“圣坛”上的阴影,令人心头沉重。据统计,发生在高校及教育领域的腐败案件近年来成上升趋势,其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案件同时也为高教工作者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为加强我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现选登发生在高校的部分典型案例,以此作为“警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四川省部分高校教材采购中职务犯罪案件 2004 年2 月以来,四川省检察机关根据9 个书商交代和检举的线索,从调查高校教材购销问题入手,统一部署开展了查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的专项行动。成都市有关区检察院、绵阳市检察院相继侦破了发生在辖区部分高校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截止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派调查组进行调查时,总计涉及10 所高校和 2 所中专的51 起案件,共42 人(含书商行贿案9 件9 人) 成都、绵阳两地涉案人员职务为县处级干部的有13 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员14 人,涉案总金额1000 万元左右。涉案金额较大的有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等 3 名犯罪嫌疑人,涉嫌贪污168 万元案;电子科技大学教材发行中心科长,涉嫌受贿120 万元案;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院长,涉嫌贪污100 万元案;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涉嫌贪污受贿105 万元案(含价值10 余万元捷达轿车一辆)。目前正在侦察的案件有15 件,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有31 件,开庭审理 5 件,其中一审已作出有罪判决的 2 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索贿案 2004 年8 月初,一名广西的考生家长反映,他的孩子不久前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但是一位自称是北航赴广西招生联络员的人,却要求这位考生家长必须先交10 万元,才能拿到通知书,否则就要退回档案。该家长拒绝了这一要求后,第二天就发现自己的孩子被退档。无奈,这位家长只能被迫口头同意对方的要求,表示愿意交出10 万元。经查,向考生家长索取高额费用的庞宏冰、刘天平和高峰三人均系北航教职员工。其中庞宏冰原是北航计算机系副教授,现为北航天宏电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刘天平是北航天宏公司的一名员工,高峰是北航汽车工程系教授。

从一千个案例看腐败

从一千个案例看腐败 腐败犯罪是对国家公职人员滥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贪污贿赂、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渎职舞弊、淫乐挥霍等犯罪的统称。针对严重的腐败犯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斌及同仁近几年来一直注意收集在全国曾产生较大影响的腐败案件共计一千多件,并仔细研究其动向、形成原因,从而提出如何防范的结论。 腐败犯罪的最新动向 与80年代比较,90年代的腐败犯罪有很多新变化,也有一些新的动向: 如今的腐败犯罪,犯罪分子的职务级别越来越高。据统计,从1993年起,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年递增9%左右,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官员年递增12%左右。90年代共有3万多名县级以上官员、两千多名地厅级以上的官员、90馀名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因腐败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全国检察机关1990年至1998年共受理各类腐败案件110馀万件,立案50多万件,涉案犯罪分子达60馀万人。其中,厅局级、省部级干部腐败犯罪的发案率明显增高。(见附表) 典型案例统计表 犯罪人职务判决 阎建宏贵州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死刑

张德元湖南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死刑 陈铭北京电子动力公司总经理死刑 郭子文中国煤炭销售公司总经理死刑 林国悌湖南省机械工业局局长死刑 李连维甘肃省机械工业厅厅长15年 谢鹤亭广东天龙集团董事长死刑 黄伟如湖北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15年 戴天敏投资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死刑 刘宜清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15年 金鉴明贵州对外经协办公室主任无期徒刑郭政民贵州省公安厅厅长死缓 建辉陕西省民政厅厅长9年 康辉人事部工资福利司司长10年 胡建学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死缓 陈同庆广东湛江市委书记死缓 曾锦城河南省周囗地区行署专员15年 朱胜文哈尔浜市副县长市长无期徒刑 欧阳德广东省人大副主任15年 铁英北京市人大副主任15年 黄纪诚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0年 韩福才青海省人大副主任8年 李效时国家科委副主任20年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什么是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被其它同类厂商的产品替代,即顾客认为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顾客的主要购买依据是价格,厂商主要把“价格”及“折扣”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手段。 产品同质化的影响[1] 产品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集群内部企业往往竞相偷工减料、生产伪产品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这些行为最终将在区域品牌原产区域内形成巨大的“柠檬市场”,严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并使逐步走向没落。 产品的同质化,使得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涌向市场,到处都是价格战,大家一方面反对同行的压价竞争,同时自己也在为同质化做着贡献,谁也一时难易跳出同质化的怪圈。这种同质化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收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化建设,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不高的竞争水平之上,长期下去,同类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良性化发展。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集群理念; 2、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进一步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扩大投融资渠道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3、培育产业创新创业集群生成机制,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二、企业自身: 1、企业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要侧重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改变以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主要衡量标准的现状; 2、以满足或者引导客户的需求而进行创新,帮助客户在生产上、销售上和整体盈利模式上获得利益,建立和维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 3、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跟市场潮流,立志于引导行业市场。 什么是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要素,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取决于它们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同质)和寡头垄断市场(产品单一)以外,通常产品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企业对于那些与其他产品存在差异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构筑了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或行业的壁垒,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在形成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在提供产品过程中,造成足以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以吸引购买者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偏好和忠诚。这样,产品差异化不仅迫使外部进入者耗费巨资去征服现有客户的忠实性而由此造成某种障碍,而且又在同一市场上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以产品差异为基础争夺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产品差异化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产品差异化的类别

产品同质化:销售无能的最佳借口

产品同质化:销售无能的最佳借口 财富管理中心周业旺整理 “要你们这群销售干嘛?” “我和对手的东西实在没有区别了。除了更深的折扣、更大的回扣,我还能做点什么?” 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几百次。看来做销售的兄弟,很多人都在为这个问题而苦恼。每个人都想逃离红海,让自己在蓝海里扑腾,在蔚蓝的大海里游泳是件多惬意的事啊。可惜现实是残酷的,对手是凶狠的,客户是挑剔的,你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我记着很多年以前,我和我当时的老大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我问:“老板,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实在是越来越难体现了,我们有的别人都有,我们没有的别人也有,这可让我们这群出去卖的如何是好?”老板狡黠地冲我微微一笑,问道:“你想不想我们有这样一种产品:质量绝对好、价格绝对低、功能绝对强、服务绝对优?’’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做梦都想!”老板也毫不犹豫地反问:“那要你们这群销售干吗?”说得太对了,如果美国现在就把最尖端的武器卖给中国,你认为他还要派个销售人员来滔滔不绝一番? 如果产品自己就有很强的差异化、非常突出的优势、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客户早就连夜带个马扎排队买了,哪还用得着销售,我们这群卖的全都要喝西北风去。所以,找差异化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产品设计者的责任,更是销售的责任,也是销售竞争的主要手段。你不能选择干不干,你只能选择怎么干!既然无可选择,那我们就尝试地找一找吧。这个世界上有60多亿人,却没有长的一摸一样的两个人,何况产品?所以,要找差异总能找到,就看你怎么做了。 站在销售的角度,找差异的方式不外乎3种。 方法1:你可以把你的产品特性和服务能力全部都展示出来,有100个,千万别说99个,口灿莲花,滔滔不绝。说完后接着祈祷,希望他们能够自动地发挥自身的卓越性,使你的客户能够自己看出差异,主动投怀送抱。 方法2:你可以全面锁定你的竞争对手,进而设法让客户相信“我的竞争对手能干的,我也都能干”。这也简单,你只要告诉客户,他有的俺都有,他没有的俺也有,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俺有今天,就是因为俺脚下的巨人都被俺踩死了。不信?俺说几个给你听。 方法3:你可以强调你的与众不同,而且,是和客户的认知和需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地方。这才是王道,但是这也是最难的方式,因为这种方法让你彻底离开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转到客户需求上去了,而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东西,很多销售容易产生眩晕感。 下面,我就方法3给大家提供两种手段以资借鉴,第一种相对容易,会的人也多,第二种就难多了。 兜售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独有实力。在大项目中,客户从你身上买什么?除了产品,他还买很多东西,比如安全感、及时的服务、手把手的培训等等,我简单地列了一个表(见表),表中列出了部分客户可能希望从你身上得到的东西,看着这张表,分两步做: 第一步:广开思路,别老和自己产品较劲。没对手高,就和他比胖;没对手胖,就和他比帅;没对手帅,就和他比壮;没对手壮,就和他比气质。如果这十几样你都比对手差,你怎么活到今天的?你肯定是创造了奇迹了,老兄,歇菜吧,客户是不会买你东西的。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高校同质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自身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趋同。高校同质化不仅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就业压力、引发高校生存危机,更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对此通过分析导致我国高校同质化的原因,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同质化;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1]我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然而,在大众化阶段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质化便是其中之一。高校的同质化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解决同质化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的多样化办学。 一、高校同质化的概念和现状 (一)相关概念 同质,是指观察单位间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2] 同质化是同质的状态。它代表着个体间的区分度减少,逐步向统一性发展的过程。高校同质化就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的高校在组织结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甚至在大学文化等方面趋同化、一致化的发展趋势,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日趋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3]高校同质化不仅表现在高校发展的外部趋势上,更表现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内部建设上。 (二)高校同质化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众多高校由原来的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院校,以至于向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4]各高校纷纷以“省内名校”“全国一流”为奋斗目标,高等职业学校向本科学校看齐,专科学校努力升级为本科,本科院校招收研究生,最终可以办成全国名校,甚至挤入世界名校排行榜。高校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赞扬的,但盲目的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发展也会使我国高校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众多高校热衷于开发新校区,扩大学校规模,势必在占地面积上争夺高低,却不顾自身的办学能力是否符合。高校在发展中求高、求大,使得我国高

触目惊心的高校腐败

触目惊心的高校腐败 近日,科学网刊登了一篇题为《痕量灌溉颠覆滴灌意义重大》的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文章作者诸钧声称自己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2013年研发出一项国际领先的灌溉技术。经新疆哈密地区的实验证明,“同等产量比滴灌节水30% ~ 40%,而且不容易老化。”笔者搜索了相关信息,据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该技术在节水增产,降低化肥使用量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然而,文章作者诸钧却控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诸钧质疑《农业工程学报》作为国家核心学术期刊,没有按照规范刊登了一篇批判痕量灌溉技术的“不合格”的学术论文。笔者翻阅了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后发现,该期刊的确很不寻常地专门为为一篇质疑该项技术的论文开辟了一个《讨论与争鸣》栏目。有趣的是,辑在栏目说明中解释他们开设该栏目是为了促进学术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甚至还特意公布同行的审稿结果:10 位专家中,有5位同意发表,3位不同意发表,2位要求修改后再审。更有趣的是,之后该期刊并没有刊登诸钧的回应文章。 在学术期刊中,编辑的权力非常大,甚至可以无视专家的拒稿意见刊登论文。有时候是因为编辑对自己的判断力有足够的自信,有的时候是因为“关系”,或者说人在江湖身不由

己。在该事件当中,很显然《农业工程学报》的编辑本人并不认为该论文合格,不然也不会专门开辟一个特殊的栏目。对此,诸钧在文中指出,个别专家在利用体制资源打压该项初创技术。 学术不端背后的食利群体 笔者没有对该事件有深入的调查,因此不能妄下判断。但就论文发表一事而言,《农业工程学报》的所作所为的确违反学术原则。然而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却在中国屡见不鲜。虽然中国学术界内外对期刊充斥着大量不合格论文的现象早 已怨声载道,但却不见丝毫改善,甚至比10年前更为恶劣。媒体和学术界早已指出,高校“论文大跃进”是导致该现象的直接原因。由于高校无论对年轻教师还是博士研究生都有硬性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在版面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很多期刊便利用市场——收取“版面费”来调节供求关系。随之一条完整的论文产业链就逐渐诞生了。这条产业链将学术期刊、学者、博士生、专业写手、中介机构、高校全部纳入其中。参与者雨露均沾,或生意兴隆,或步步高升。2009年,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曾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论文造假市场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仅仅在两年前,该产业的产值才1.8万亿。除此之外,据有关学者的保守估计,国际OA期刊市场每年也从中国收取数十亿的“版面费”。而“2015年全世界发表了约17万篇被SCI收录的OA期刊论文,其

食品腐败原因的案例2

研究性学习课例 食品腐败原因的案例 设计思路 食品的保鲜这一主题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线索展开的。本单元活动的主题,主要是由于食品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食品的保鲜问题,因为食品是易腐败变质的物品,所以一直受人关注。食品保鲜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每个学生每天离不开食物,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便于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做记录,做实验,写报告,等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和控制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掌握家庭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活动地点:家庭、学校 实践主题: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原因 实践成果:得出食品变质的原因 活动背景: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和感官性状发生变质,降低或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预期成果:得出结论

任务分配:⑴任务分工:(1)查资料(2)做实验 (3) 写报告 日程安排 9月5日—9月15日查找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 9月20日—10月10 做牛奶腐败变质的实验 10月11---10月30日写一篇有关食物腐败变质的报告 资料整理 新鲜的食品在常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会变质、腐烂,以致完全不能食用。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所引起的变质 由于食品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一定量的水分,适合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大量的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分泌各种酶类物质,促使食品发生分解,由高分子的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物质,首先降低食品的质量,进而发生变质和腐烂。因此,在食品变质的原因中,微生物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 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氧气、温度、湿度等。其中温度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温度在0摄氏度左右即可组织微生物的繁殖。但对某些嗜冷性微生物,如霉菌、酵母菌,它们的耐低温能力很强,即使在-8℃的低温下,仍可进行繁殖。大部分水中的细菌也都是嗜冷性微生物,它们在0摄氏度以下仍能繁殖。因此,用低温保藏食品,必须维持足够低的温度,才能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使它们停止生长、繁殖活动,

试论高校基建领域腐败的原因和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学校的的扩招,高校的腐败案件连续在媒体面前曝光。自此,人类最文明最圣洁的校园不断卷入金钱的丑闻中。一群高智商的知识分子在金钱的侵蚀下低下了高贵的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失去了最宝贵的操守。高教系统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大多根“基建工程”有关。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试分析了基建领域腐败的原因及防腐的对策。 一、高校基建腐败的原因分析。 1、高校的超常规发展,是高校基建腐败的根源。1999年国家允许的大学扩招是中国教研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时在办学方面,高校开始了超常规发展。而与招生人数同步增长的,是高校硬件设施的大幅度跟进。有资料证明,仅从1998年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平均每年新建校300万平方米,大多数学校每年完成的基建工程量都在20万至30万平方米之间。新建、改建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的面积超过了过去50年的总和。高校在短期内出现如此巨量的基建项目,无疑为高校基建部门提供了腐败的“温床”。 2、高校基建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在1998年《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条文中,国家承认了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律地位。1998年至今,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厅对高等学校立项的计划文批复上都写有“自筹资金”字样。而高等学校“国家拨款”也从那时起,逐渐被“自筹资金”所取代。正因为基建资金来源从过去的单一渠道逐渐转化为多渠道筹措,高等学校对于“自筹资金”就有了新的理解,言下之意就是项目国家批,钱学校我自己筹,具体从哪里筹钱,如何用钱那我学校自己说了算。正因为高校自筹资金管理有其特殊性,使得学校在人们心目中“清水衙门”逐渐演变成滋生腐败的一个大土壤。这也注定了高校的基建腐败案件如“雨后春笋”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 3、高校领导权力集中,成为基建集体腐败、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早在2013年,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校长和校党委书记接连落马,还有多名学校中层级干部被查。据悉,这些事件都跟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基建腐败有关。在高校教育系统内发生校长、书记接连落马的事件实属罕见,这也从侧面说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基建腐败有多严重。虽然中纪委早在2009年就已注意到高校基建腐败恶化的趋势,被查出的高校基建腐败案件越来越多,但是,面对日益张狂的腐败,有关方面也想了种种办法,采取了种种措施,遗憾的是,腐败并未伴随办法的愈益精致而嘎然而止,可见高校领导权力集中其本身就存在问题。 4、高校基建领导班子建设存在问题。 高校基建的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大多不是业务出身,不能够有效地对学校的建设工作进行把关。而高校在选人用人的机制上也往往不合理,能投机钻营者反而得到学校重用提拔,而他们的工作能力、个人文化修养也是一般般。正是因为这些人进入领导层,利用基建监管漏洞实施“权钱交易”。领导班子中缺乏民主氛围,基建“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据调查,高校领导社会经验相对较少,缺乏面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必要经验,其法律意识也极为淡薄,侥幸心理和“人情关”使得这些高智商、高学历、高职务的知识分子,一步步滑向腐败“黑洞”而不自知。可见高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三

腐败案例

警钟长鸣——典型腐败案例剖析 卖官——一个副部级高官的“死穴”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作为全国第一个因腐败案“落马”的在任省级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国健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2005年12月30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定,徐国健涉嫌受贿案由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2006年1月19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徐国健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04年5月30日,徐国健作为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当天,中共江苏省委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召开,徐国健出现在大会主席台上。6月4日,徐国健原计划列席一个会议,但会议开幕后,他的秘书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他。6月5日,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各市发布了徐国健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双规”的内部通知。6月3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徐国健的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委员职务被免去。

案发交通厅 徐国健1992年任中共江苏盐城市委书记,1995年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2004年被双规时,徐国健已年届六旬。 徐国健的落网与江苏省交通厅腐败窝案被查处有关。早在2004年2月,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文锦与江苏省交通厅原厅长、江苏交通产业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章俊元先后被“双规”。 作为江苏省交通厅腐败窝案中关键人物的章俊元,2001年1月被任命为江苏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同年6月任厅长。这一任命实际上得到了时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的徐国健的大力支持。当时,章俊元因一票之差而没通过江苏省人大关于交通厅厅长人选的表决,于是他便找徐国健帮忙。在徐国健的帮助之下,几个月后,章俊元高票当选为江苏省交通厅厅长。2004年春节,章俊元带着一个宽50多厘米、高70厘米、厚约25厘米的编织袋和两幅名画来到徐国健家,说是感谢徐国健帮他当上了交通厅厅长,并希望徐国健在自己成为省级后备干部的事上继续帮忙。后来,徐国健的妻子沈秀如发现,袋子里面装有200万元现金,而这也是徐国健单次收受的最大的一笔贿赂。 最早出事的王文锦,掌控着资产近百亿元的江苏京沪公司。该公司是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由江苏交通产业集团控股。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段全长261.5公里,2000年12月建成通车,江苏京沪公司负责对该路段的经营管理。王文锦行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什么就是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就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可以被其它同类厂商的产品替代,即顾客认为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顾客的主要购买依据就是价格,厂商主要把“价格”及“折扣”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手段。 产品同质化的影响[1] 产品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集群内部企业往往竞相偷工减料、生产伪产品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这些行为最终将在区域品牌原产区域内形成巨大的“柠檬市场”,严重损害区域品牌形象,并使逐步走向没落。 产品的同质化,使得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涌向市场,到处都就是价格战,大家一方面反对同行的压价竞争,同时自己也在为同质化做着贡献,谁也一时难易跳出同质化的怪圈。这种同质化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收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与品牌化建设,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不高的竞争水平之上,长期下去,同类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良性化发展。 产品同质化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集群理念; 2、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进一步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扩大投融资渠道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3、培育产业创新创业集群生成机制,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二、企业自身: 1、企业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侧重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改变以销量与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主要衡量标准的现状; 2、以满足或者引导客户的需求而进行创新,帮助客户在生产上、销售上与整体盈利模式上获得利益,建立与维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 3、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跟市场潮流,立志于引导行业市场。 什么就是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就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就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要素,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取决于它们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同质)与寡头垄断市场(产品单一)以外,通常产品差异就是普遍存在的。企业对于那些与其她产品存在差异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构筑了其她企业进入该市场或行业的壁垒,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在形成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在提供产品过程中,造成足以区别于其她同类产品以吸引购买者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偏好与忠诚。这样,产品差异化不仅迫使外部进入者耗费巨资去征服现有客户的忠实性而由此造成某种障碍,而且又在同一市场上使本企业与其她企业区别开来,以产品差异为基础争夺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产品差异化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产品差异化的类别 产品差异化分为垂直差异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就是指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

高校腐败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分析

高校腐败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腐败问题也如影随形,漫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高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得“世外桃源”。清除腐败,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高校行政化、学术腐败、大学生诚信等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本文对高校师生廉洁状况进行分析,并寻求一条在高校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腐败;大学行政化;高校 党中央2005年1月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 2010年6月14日,《中国教育报》在第一版的报眼上刊登了教育部关于“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的报道。接着,出现了大量相关报道和相应的评论员文章。这也意味着大学腐败不是一家两家了。 2010年7月8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又用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五所著名大学的呼应和表态性文章,通栏的巨幅标题写着“构筑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同时再次刊登了“十不准”的文本。 历史上,自我国大学出现的1895年至今100多年,从未出听说过大学反腐一事。而国外知名大学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洪堡大学、东京大学等,更是闻所未闻…… 有句话这么说的,我们呼吁的,正是我们缺失的。国人深知——我们的大学已经变了,腐败已经蔓延在我过高校的每一个角落。 一、高校腐败的表现形式 在高校人员(高校人员主要由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教学、科研人员等组成)方面,其腐败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政公职人员通过为他人提供录取、考试之便索取贿赂,后勤管理人员利用设备采购、参与基础建设之便,收受金钱。二是高校的学术腐败,如抄袭剽窃;学术评审中拉关系,搞“权钱交易”、“学钱交易”等等。其中也包括老师在评分、考试等环节发生的行贿受贿行为。 高校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诚信缺失,一是日常诚信缺失,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以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教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为迟到、早退、旷课开脱;在与同学发生矛盾,违反校纪、校规时说谎话,隐瞒实情;与同学交往时不诚实,编造谎言骗取友情;编造理由骗取父母的钱财挥霍;到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等。二是考试作弊。三是经济信用缺失,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还贷或逃避还贷。四是就业诚信缺失(信息造假等)。其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模拟腐败”。再次,生活奢侈浪费。 二、高校腐败的原因分析 首要原因该推大学行政化,行政化必然使大学异质化,导致大学核心价值的转移,使大学权力发生错位,最终必然导致学术腐败。我国公立高校的校领导是有行政级别的,他们的选拔、任命、考核、评价的权力都在政府手中,因此他们都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扼杀了大学的自主权和创新能力,很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造成大学“千校一面”。高校领导的官本位意识严重,有些领导只是把岗位当作升迁的台阶、晋级的跳板,把大学当作营造“政绩”的平台。简单的说,大学

媒体盘点近年来中国高校10大贪污腐败案件

媒体盘点近年来中国高校10大贪污腐败案件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招生问题调查被媒体曝光,有关消息称,蔡荣生持假护照从深圳闯关,欲赴加拿大被截获,已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高校范围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大众网根据媒体公开消息整理发现,2011年至今,已经发生多起“高校腐败”案件,其中包含多所“211院校”,且多数涉案问题与高校基建相关。 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 2013年11月28日,据新华网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对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查问题做出回应,确认蔡荣生正在接受组织调查;之前媒体消息称,蔡荣生持假护照从深圳闯关,欲赴加拿大被截获,已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 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 2013年8月23日,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受贿一案宣判,曾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的王国炎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法院查明,1999年以来,其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600余万元。 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 2013年8月21日,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30万元;违法所得的财物予以没收。法院经审理查明,许晓明利用职务便

利于2003至2011年期间,非法收受价值人民币113万余元的钱款。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忠元 2013年7月24日,四川组织部门宣布免去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元的书记职务,并任命马跃荣为新的党委书记。此前5月30日,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昕建,及该校多位中层干部已因涉嫌违纪,被纪检部门调查。同一时间段内校长和党委书记双双“落马”,为高校多年来非常罕见的事件。据悉,范昕建及张忠元案,基本为同一窝案,均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建设等基建腐败相关。 南昌大学(微博招生办)原校长周文斌 2013年5月,江西省纪委对外宣布,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该省纪委官员向媒体记者透露,周文斌涉及南昌大学新校区基建贪腐问题。随后周文斌南昌大学校长职务被免,其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罢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陈英旭2013年3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陈英旭涉嫌贪污案,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陈英旭授意其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664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深圳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邢苗 2012年5月,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邢苗涉嫌受贿60万元,由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立案并移送审查起诉。据悉,邢苗

学习腐败案例心得体会

学习案例剖析材料心得体会 Xxxx 近期,深入学了xxx纪委[2014]xx号文件《关于转发〈难挡金钱诱惑、断送美好前程〉等21篇案例剖析材料的通知》中的案例材料,受到的启示很大,感慨良多。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理论学习,降低了自身政治要求,忘记了共产党员的宗旨,在光怪陆离的物质大潮冲击下,经不住诱惑,迷失了自我,放纵个人欲望,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疯狂追逐利益,在权力、金钱面前丧失了原则,辜负了党和国家多年的培养,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原则的事情。通过对21篇案例材料的学习,我认为:前车之鉴、教训深刻、令人痛心,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政治论学习,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科学的方法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欲横流诱惑,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将其用在为职工群众谋福利、办实事上,经受住权力关、金钱关和人情关等各种考验,筑起抵御各种诱惑的“精神长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通过学习,我认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学习,自觉抑制物质欲望的膨胀 这21篇案例材料中的涉案人员,都是我们油田业界的精英人士,思想起点都很高,业务水平也很扎实,但都是因为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降低了人格标准,最终导致世界观和人生观扭曲,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滋生了腐败,身陷囹圄。《忽视学习结恶果、违反纪律悔莫及》案例中的张某、向某、段某三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得到了组织、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并一步一步从基层工作人员成长为党员领导干部,但他们随着岗位的变迁、权力的增大和环境的变化,逐渐放松了自身思想改造,忽视了学习,责任意识淡薄,给企业造成了损失。《贪图安逸享受、终酿可悲后果》案例中的霍某有着宏伟的人生奋斗目标,工作成绩突出,也是深得组织信任和领导赏识的一名党员干部。但自从2009年1月她被组织上提拔为基层单位“一把手”以后,就放弃了政治理论学习,放弃了法律法规学习,放松了世界观改造,骄傲自满,贪图享受,导致权力观和价值观错位,最终发生了违规违纪问题。这些典型案例无不向我们警示了做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我改造,通过自觉学习、深入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持续改造校正自己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抵制欲望的膨胀,拒绝诱惑。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将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牢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注重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要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及应对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 及应对策略研究 盛昊雯 (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全面挑战。在我国多元化商 业银行组织体系中,各银行产品已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阻碍了银行业务发展,难以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商业银行应加强核心竞争力,结合自身优势,做到产品差异化竞争,用最少的资本达到最高的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同质化;影响;原因;差异化策略[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 B 第2012年第9期(总第405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9,2012Total No.405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9-0103-03[收稿日期]2012-08-13 近三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迅速,银行产品创新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产品同质化与差异化对银行业务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模仿程度很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产品差异化竞争实力严重不足,这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一、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及其影响 (一)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 所谓产品同质化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的性质、功能、种类、目标市场定位、目标客户选择、经营方式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无差异性,产品的发展只限于复制和模仿,而不能向市场提供有独特利益,并取得竞争优势产品的过程及结果。虽然我国银行所提供的产品种类繁多,但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功能、服务内容相差并不明显,产品与服务趋同化严重。 1.产品市场定位同质化。从表面上看,我国存在不同市场定位的多元化商业银行体系,如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不同市场定位的商业银行产品的市场定位会不同,其消费群体与服务对象亦会不同。但我国各类银行都在力争做大做强,在成立之初就已确立服务“中小企业”客户定位的中小商业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盲目跟进国有控股银行的发展思路,将目标客户定位于大型企业和高端客户,从而对中小企业、三农和社区居民等群体的信贷支持不够。或许美国的社区银行、专业银行和州银行及联邦银行等层级分明的银行格局或许对我们的银行竞争格局有所启发。目前,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雷同现象非常严重,投资范围无非是债券、货币市场、票据、信贷资产转让、新股申购、同业存款等等,并没有哪家商业银行做出 实质性的创新。 客户会选择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严重的产品形式同质化现象会导致客户的流失,而对银行没有任何忠实度可言。客户的选择最终导致银行只能通过提高收益率来吸引客户。 2.产品结构同质化。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过度依赖信贷业务,而风险小、技术性和附加值高的中间业务发展则明显滞后。产品结构的同质化从银行收入结构的单一性上反映出来。从近几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的经营范围仍高度集中在传统的存贷市场,产品结构单一化,尤其是中小型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领域创新不足,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商业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严重依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对银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长远来看,利率的非市场化不利于银行业发展以及银行产品的差异化。 (二)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的影响 1.产品同质化使得商业银行竞争激烈。商业银行的同质化导致银行间产生恶性竞争,致使商业银行风险增加。 由于各商业银行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对于客户来说如何选择银行的产品是没有差异的,一旦某家银行推出新业务,其他银行便纷纷跟风,而不考虑哪种业务真正符合其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造成银行之问不加选择地相互学习,争夺同样的客户、推销同样的产品、实施同样的营销手法,极大地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实现经营目标,不惜采取价格战的措施,同时非价格竞争也是争夺客户的手段。2008年的美国,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不惜降低借贷条件的门槛,衍生出次级贷款,使得一些不能达到银行借贷条件的借款人也能取得银行的贷款,这使商业银行的风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此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商业银行产品的同质化倾向会使商业银行在面对与外资银行进行 1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