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

1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类似宗地:宗地所在的区域特性以及影响地价因素与条件相同或者相似的土地。3土地征用市场:是国家强制性的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并对农民集体实行一定积极补偿的行为。

4征用:为了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集体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性地转给国家建设用地农民集体实行一定经济补偿的的行为。

5土地金融:是以土地抵押为担保的土地经济范畴融通等一切信用活动的总称。6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利从土地所有者或其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地固定生物经济取得的部分土地税收收益的一。

7土地制度:狭义:土地所有使用及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与相应的土地法之权利制度上土地经济制度及土地法制权制度。组成上分:土地所用制度土地收用制度土司管。

8土地所用制: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拥有的经济形势。

9土地使用制:对土地的使用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

10土地管理制度:国家政权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国家或某一区域的土地红火过上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构手段的综合

11土地所有权:又叫土地权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自由使用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

1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

10土地租赁权:土地承担人有占有使用土地并获得收益的权利

13土地抵押权:是土地受押权人对抵押的土地所享有的权利

14地役权: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为其所阻力的土地所设的权利

15地上权:在其他人土地上设立建筑物工作物等的权利

16土地发展权:变更土地是使用性质的权利

17土地:是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土壤水纹大气和植被等要素够成的自然综合体

18土地市场: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挥出来的经济关系的总称

19土地自然供给:土地天生的可被人类利用的那部分

20土地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共计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可谓人类直接利用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21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22地租:直接生产者在自然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产物北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23级差地租一:由于肥力和土地位置优越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24级差地租二:在统一块土地上个连续投资劳动者生产率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25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26绝多地租: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劣地,都需要缴纳的地租。

27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

28区位地租:是指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或收益差额。

29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土地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济形式

30边际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

31集约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数量

32土地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向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33集聚经济:将生产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时个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变化所得到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34分区利用:根据土地的区位特点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相应布局并和利用的过程

区位:客观物质分布的地区和特点

3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6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的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土地的利用既需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人今后长远的需求

37出让市场: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者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者出让金的行为。

38转让市场:指国有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39租赁市场:是指土地使用者或土地所有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40抵押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人以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

1土地特点及再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土地有自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①位置固定性,就地利用②面积的有限性,要节约用的合计约用地③质量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④功能的永久性,和利用的保护土地

2.土地经济型包括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①特殊区域土地稀缺②总供给相对于总需求的稀缺性③一些特殊用土地的稀缺性要节约集约珍惜每一寸土地㈡土地利用方式相对分散性,区位利用㈢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做好土地利用的计划和规划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有合理的集约度㈤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利用受到严格管理

2土地市场的特点和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

1.特点地域性不充分性供给的滞后性低效率性土地市场政府管理严格必要性:①要有市场经济环境,他是土地市场最基本的外部环境②土地产权明确,它是市场运行的必要前提③要有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他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推动力④要有完善的土地法规,他是土地市场运行的基本保证⑤要有良好的市场中介机构,他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润滑剂。

3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特点:①中国土地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主要的政府推动力②目前中国城市市场占主导地位③城市土地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性市场分一级二级市场,垄断为一级市场,竞争为二级市场④中国土地市场在企业改制中土地按政策入市

4中国承认有无地租对中国发展有何意义?(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2地租是加强土地管理的经济基础3地租是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4地租是制定土地价格的基础

5土地价格的特点?

1是权益价格2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以成本定价3土地价格主要

由土地需求决定4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5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6如何理解土地利用原则?

①先调查规划合理开发②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质量的耕地面积结合③农业优先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④专业利用与综合利用结合⑤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7城市土地市场的组成及个部分概念

①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一级市场)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经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于土地使用者,并有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金的行为②土地使用权转让(二级市场):指国有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③土地使用权租赁市场:之土地使用者或土地所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相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④土地使用权抵押市场:指土地使用权人以其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以不能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

8土地供给的种类特点影响因素?

一:种类:自然供给经济供给二:特点:①自然供给特点:相对稳定无弹性②经济供给的特点:数量有弹性是变量受自然供给的限制三:影响因素:自然供给的影响因素:①适应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②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地质地和气候条件③具有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④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⑤具有一定的交通资源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①各种用途土地的自然供给②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③社会需求④产品价值⑤土地利用计划⑥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9分析土地需求的趋势?

土地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土地资源和非土地资源经过多种组合拟出一条产出曲线----资源投入产出曲线,它包括两层意思:1一定的产出必须要有土地资源和非土地资源的投入2在一定产出水平下加大土地资源的投入就必须减少非土地资源的投入,反之,就必须减少土地资源的投入,经济发展就意味着对土地需求的增多。

10三种地租的种类概念来源原因和条件?

级差地租:定义: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来源: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极差。原因:由于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

绝对地租:定义:无论租种好地和劣地都需要缴纳的地租。来源:产品的价值高与生产价格的差额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原因:土地有限而产生的土地所有权垄断。条件: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垄断地租:定义: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来源:垄断价格和社会的差额。原因:由于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垄断。条件:特殊的自然条件。

11国企改革中土地资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①逐步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轨②保障国有土地资产及收益在处置中不流失③在国有土地资产的处置中,要因地制宜,灵活选择适当的处置方式,尽可能的降低处置成本

处置方式:①采用出让的方式②租赁的方式③作价入股的方式④保留行政划拨的方式⑤授权经营

12地价形成的理论及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地价形成理论内容:1自然状态的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土地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并存在着价格2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地租/银行利率3地租是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土地租金=真正的地租+土地资本的利息+折旧。核心是地价和地租的关系。

二、土地收益理论内容: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地租/银行利率,土地收益的几个限定条件:1正常情况下的土地收益,有效收益的生产能力,正常的管理和正常的年份2土地收益是出于最佳利用方向的土地收益3土地收益指土地的纯收益

三、土地供求理论内容: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是土地的

13扩大规模的几个条件及用条件分析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条件1.非农业发展要发达(物质基础)2.农业化水平要提高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4.经营者物质的提高

1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及指标?

⑴土地利用程度调查:调查指标:①农业上:肯值系数和森林覆盖率。肯值系数=本区域耕地面积/本区土地总面积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面积②城市中: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系数建筑面积=建筑物的占地面积/总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用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系数=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承载力相匹配。

⑵土地利用结构调查,指标:数量结构同人们对土地的需求结构一致;利用空间结构要和土地属性相匹配。⑶土地利用效益调查,指标:经济生态社会。

15土地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1.公平原则:评估人员要以公正的态度,公开的条件,求得一个公平的价格

2.最有效利用原则

3.代替原则

4.预期收益原则

5.供需原则

6.保证农民基本生活原则

方法:一.市场比较法:根据市场前代原理将带估土地与具有代替性的并且在近期市场上交易的类似土地进行比较,并对类似土地的成交价格做适当修正,以比较估算待估土地的价格的方法。特点:1.有现实性 2.以价格求价格适用于土地市场比较发达的有充足的具有潜代性的交易实例地区。公式:VD=VB×A×B ×D×E

二.收益还原法:待估土地未来正常年的纯收益以一定的土地还原利率还原。特点:1具有严格的理论基础.2.以收益或地租来评估价格3.结果的准确性决定于土地纯收益及还原利率指适用于有土地收益的土地或建筑。公式:V=a/r V土地无限延期的价格a土地纯收益r土地还原利率

三成本逼近法成本逼近法是以取得和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所有权收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估价方法。土地价格=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税费+利息+利润+土地增值收益

四.剩余法剩余法又称假设开发法、倒算法、残余法或余值法等。剩余法是在估算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建筑物建造费用和与建筑物建造、买卖有关的专业费、利息、利润、税收等费用后,以价格余额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一种方法。

五.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六.土地价格评估法

16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容?

理论基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曲线表达含义:

⑴当生产要素x从0增加到a点这段区域内,边际产量递增,直至达到最高点i,总产量也递增,直至达到该曲线拐点f,并且这两条曲线都是向上凹的,平均产量平缓增加,但未达到最高点

⑵当投入的生产要素从a点继续增加至b点时,边际产量递减,其曲线下凹,并向下延伸,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曲线下凹,但仍向上延伸,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并与边际曲线产量相交

⑶当投入量继续增加至c点时,平均产量开始递减,其数值高于边际产量,边际产量减至0,总产量达到最高点

⑷超过c点,以后再追加投资,边际产量可能为0,也可能为负数,总产量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

17土地规模报酬变动类型及变动原因?

一.递增土地规模报酬。原因:上产阶段和消费阶段1.生产阶段:a由于设备的不可分性降低了社会成本b由于个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性提到了劳动效率,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2.购销阶段:降低了平均交易成本,所以报酬增加了。二递减型报酬变动原因1.规模太大,管理不易,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使成本增加2.规模变大以后价格增加投入成本增加报酬会降低

18工业区位论的选址问题?

影响因素:⑴运费对厂址的影响;原材料系数=稀有性原材料总重/制成品总重⑵劳动成本对厂址的影响;劳动系数=劳动产品指数/地域重量⑶集聚效应

19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假设条件屠能圈?

中心内容:农用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决定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决定于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销费用地的距离。

假设条件:1.在一个面积区域内有一个圆形面积的国家,其中有人居住和耕种,而且这个国家的外围是大片荒凉不能种植的荒地。2.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业用地,城市是农产品消费中心。3.城市和郊区之间只有公路联系,4.该孤立国中土壤条件都一样5.运输费用与其他农产品的重量和到消费者的距离差成正比

三个圈层屠能圈(屠能的圈层结构)认为会形成:第一圈:据市场最近应该种植园艺,饲养奶牛,种植物饲料,土豆甜菜等。特点:生活必须,鲜活的。有生命的量大。第二圈:发展林业.特点:生活必需,量大。第三圈:已非常集约的形式种植农作物。特点:生活必需,量较大。第四圈:种牧草及粮食。特点:不是特别必须品。第五圈:实行租放的二年轮作制。特点:粗放。第六圈:放牧。特点:粗放。

20什么是区位地租?怎样利用区位地租?

区位地租是指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或收益差额。区位地租曲线是指某作物其区位与区位地租的相关曲线。利用区位地租曲线布局农业土地的分区,布局原则是区位地租曲线交叉点的横坐标是作物种植圈的合理分布范围的分界线。

利用区位地租的理论对城市分区的原则:①是圈层布局设置②三维布局设想③扇形布局设想④多核心布局设想⑤多种新布局设想

21简述中国现行土地制度?

⑴所有制:①全部土地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③土地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具体来取得是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国家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占有全部的土地,行使土地所有权④土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具体采取的是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制形式由各个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各该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全体劳动人民占有属于各该机体的土地行使土地所有权⑤城市市区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是国家设立市建制的城市⑥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⑦建制镇即不属于宪法和土地管理法所说的城市范畴也不属于宪法和土地管理法所说的城市郊区的农村的范畴,建制镇的土地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⑵农村土地使用制形式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城市是行政划拨和市场配置以市场制为主

⑶城乡土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2土地供给的分类特点制约因素?

1自然供给:是指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为自然供给

特点:数量稳定,无弹性。

制约因素:①适宜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气候条件②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③具有可利用的淡水资源④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⑤具有一定的交通条件

2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各种用途的土地供给。

特点:数量可变,有弹性。

制约因素:各类用途土地的自然供给②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③社会需求④产品的价格⑤土地利用计划⑥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23土地需求的趋势及需求是什么样的?

土地需求即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土地需求的趋势是上升的。农地,耕地利用由于粮食作为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必需品,应该保证其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适量的增加其投入,以获得更高的效益。林地是木材的主要来源,不仅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必备,而且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园地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环境生态效益越来越明显,其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牧草地可以满足牲畜的需求从而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经济发展影响着土地的需求,经济发展意味着对土地需求的增多。

包含两层含义:①一定的产出情况下要有土地资源和非土地资源的投入。②一定的产出水平下,如果加入土地资源的投入,就会减少非土地资源的投入,若加大非土地资源的投入,就会减少土地资源的投入。

24用土地规模利用理论分析未来中国发展的趋势?

土地规模利用的变动类型:①递增土地规模报酬,土地规模扩大的幅度小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②固定土地规模报酬,土地规模扩大的幅度等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③递减土地规模报酬,土地规模扩大的幅度大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

递增土地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两个阶段。一是生产阶段①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降低了设备成本②由于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提高了劳动效率,从而降低了劳动的成本。二是购销的阶段,降低了平均交易成本。

递减土地规模报酬变动原因:①由于规模过大,管理困难,使整个成本提高②规模变大,市场上的劳动力,物质价格抬高,头如成本提高,报酬降低。

扩大农业土地规模利用的条件:①非农产业要发达②农机化水平要提高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④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要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②只有条件成熟时,才可以扩大农地规模。我国扩大农业土地规模的重点在于如何在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所有权流转制度,通过农户之间的土地转包,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和集中。我国是三权分离情况下的农地规模扩大的形势。

土地经济学 重点简答题

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与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力的转移,城市建设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随之发生。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转移;有利于农业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的科技化投入,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生态化农业发展,实现土地和其他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循环农业: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的形成;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扮演好自己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从而确保农民收入增加、财政增收、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及其含义 方式: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出租是指承包方作为出租方,将自己承包期内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收取租金的行为。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土地利用规划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1)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土地经济:是指土地制度、土地利用、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及经济理论问题。 2、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3、土地估价: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根据土地的权利状况和经济、自然属性,按土地在经济活动中的一般收益能力,综合评定出在某一时点某宗土地或某一等级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的价格。 4、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5、土地市场:是指从事土地这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本质上是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l、水田、望天田都是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望天田没有。(对) 2、土地供给决定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影响土地需求关系。(错) 3、土地供给量增大,土地价格必定下降。(错) 4、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错) 5、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面积保持不变时,资本或劳动每一投 入单位的边际产品通常随着该种投入数量的增加而下降。(错)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参加拍卖活动的竟买人一经应 价,不得撤回,当其它应价人有更高应价时,其应价即丧失约束力。(对)

7、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县级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对) 8、当某类用地的地价上升或下降时,会引起该类用地经济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对) 9、由于在物理形态上房屋不能离开土地而存在,因此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是不可分的。(错) 10、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错)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 2.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A、土地经济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管理制度 3.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A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 D、土地分配制度 4.土地级差地租产生的基础是( D )。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5.对于土地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弹性的是( B )。 A、土地的经济供给 B、土地的自然供给

土地经济学答案

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 C )而讲的。 A、矿产资源 B、生产资料 C、自然资源 D、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 C )为基础。 A、历史特性 B、地理特性 C、自然特性 D、使用特性 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D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C )。A、所有权形式B、经济用途C、质地D、地貌特征 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6.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 B、个人 C、政府 D、都不是 7.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 )。 A、政府制定的计划 B、一个农场的规划 C、一个农民的规划 D、村庄的规划 8.土地的( A )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可再生性 9.土地经济供给的( D )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 B、差异性 C、可再生性 D、稀缺性 10.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1.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2.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A、土地经济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管理制度 13.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A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 D、土地分配制度 14.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C )。 A、土地分配权 B、土地处置权 C、土地所有权 D、土地使用权15.迄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社会生产方式有( C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16.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 B )。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B、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17.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 B )。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B、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18.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B )。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占有权 D、土地处置权 19.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使用制是由( C )决定的。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占有制度 20.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的( D )。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21.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是( D )。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22.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和手段是( A )。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23.在封建社会,占有大量土地的是( C )。 A、农民 B、手工业者 C、地主 D、商人24.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互关系而言,“两权”合一的是( C )。 A、地主 B、佃农 C、自耕农 D、农奴25.土地租赁权人为取得土地租赁权就必须向出租方缴纳( C )。 A、管理费 B、使用费 C、地租 D、以上都是 26.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且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成果的( C )。 A、自然——历史综合体 B、自然——地理综合体 C、自然——经济综合体 D、自然——政治综合体 27.可以作为土地自然属性反映的是( A )。 A、自然特性 B、经济特性 C、历史特性 D、地理特性 28.人类在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中产生了( B )。 A、自然特性 B、经济特性 C、历史特性 D、地理特性 29.在奴隶社会中占有大量土地的是( B )。 A、奴隶 B、奴隶主 C、农奴 D、商人30.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资源的是( B )。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智慧树知 到《土地经济学(黑龙江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土地经济学(黑龙江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土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A:对 B:错 答案:对 2、土地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认识的深入而变化。() A:对 B:错 答案:对 3、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A:对 B:错 答案:对 4、土地经济学的三大研究领域包括土地报酬递减、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A:对 B:错 答案:对 5、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供给稀缺性

D:质量差异普遍性 答案: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普遍性 6、土地的功能包括()。 A:生产(养育)功能 B:仓储功能 C:承载功能 D:景观功能 答案:生产(养育)功能,仓储功能,承载功能,景观功能 7、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为基础。 A:历史特性 B:地理特性 C:自然特性 D:使用特性 答案:自然特性 8、土地的概念中包括以下哪几部分()。 A:岩石 B:矿藏 C:土壤 D:水分 答案:岩石,矿藏,土壤,水分 第一章 1、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来划分,土地利用的目标是()。

A:经济目标 B:生态目标 C:社会目标 D:物质产品 答案:经济目标,生态目标 2、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包括农田的生态效益分析、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析、农业生态效益分析、非农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 A:对 B:错 答案:对 3、()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A:土地开发 B:土地利用 C:土地复垦 D:土地整理 答案:土地利用 4、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包括() A:经济问题 B:社会问题 C:生态问题 D:技术问题 答案: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技术问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02条) 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 C )而讲的。 A、矿产资源 B、生产资料 C、自然资源 D、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 C )为基础。 A、历史特性 B、地理特性 C、自然特性 D、使用特性 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D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C )。 A、所有权形式 B、经济用途 C、质地 D、地貌特征 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C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C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威廉?配第 D、亚当?斯密 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D )。 A、威廉?配第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大卫?李嘉图 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B )。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 )。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 B、个人 C、政府 D、都不是 14(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 )。 A、政府制定的计划 B、一个农场的规划 C、一个农民的规划 D、村庄的规划 15(土地的( A )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可再生性 16(土地经济供给的( D )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 B、差异性 C、可再生性 D、稀缺性 17(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8(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9(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A、土地经济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管理制度 20(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A )。 1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 D、土地分配制度 (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C )。 21 A、土地分配权 B、土地处置权 C、土地所有权 D、土地使用权 22(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叫做( C )。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 3、土地的经济供给 4、土地需求 5、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 7、地租 8、地价 9、土地利用 10、土地集约利用 11、土地的规模利用 12、土地的利用规模 13、土地利用计划 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 16、土地可持续利用 17、土地人口承载力 18、土地所有制 19、土地使用制

、产权20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

大小《土地.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功能的永久性 B、供给的稀缺性 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A、土地储备制度 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 C、土地登记制度 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 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A、气候条件 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 C、交通条件 D、社会需求 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 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B、人均粮食占有量 C、土地的利用率 D、人均耕地占有量 )(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土地的概念 地水面。 2.土地的特性 (一)自然特性(1)位置固定性——就地利用 (2)面积有限性——节约、集约地利用 (3)质量差异性——因地制宜 (4)功能永久性——保护与循环利用 (二)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E SP=0 经济供给——0

最新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 3、土地的经济供给 4、土地需求 5、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 7、地租 8、地价 9、土地利用 10、土地集约利用 11、土地的规模利用 12、土地的利用规模 13、土地利用计划 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 16、土地可持续利用 17、土地人口承载力 18、土地所有制 19、土地使用制 20、产权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六、简述题 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 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 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 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 (5)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6)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而产生垄断,因而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7)建筑地段地租: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为了使用土地,获得建筑场所而缴纳的地租。 (8)城镇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内,在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等条件下,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按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时点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土地面积的区域平均价格。 (9)农地基准地价:在划分土地均质地域的基础上,以农用地纯收益为依据,采用对一定均质地域取样本地价数据加权平均作为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10)标定地价:根据政府管理需要,评估的某一宗地在正常土地市场条件下,于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它是该类土地在该区域的标准指导价格。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体制的建立、演变及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土地资产流转:土地资产流转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进入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指导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 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是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经济学考点总结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 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自然特性:位置的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名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 度,研究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资产流转(土 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研究的是土 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另一个侧面) 研究方法:抽象思维、系统分析、微观与宏观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 ★土地利用: 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内容:⑴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⑵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⑶编制土地利用规划;⑷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⑸土地保护 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影响因素:(土地能否被利用及利用效率高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行政因素\社会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表现出的作用不同生产力水平较低 时,自然因素是第一因素,提高后,人类具备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较高 能力,就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土地利用的方向与方式 ★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 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工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运输费用和劳动成本:原 材料系数=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小于1,设在产品中心消费 区;大于1,设在地方性原材料产区;等于1,之间的任何一点劳动系数=劳 动成本/地域重量 ★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问题与对策: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利用:A城市规模大,人流物流剧增,公共设施不堪重负、工业布局、土地区位利用不合理、交通堵塞B从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调整开始, 借鉴城市布局原理,优化城市空间各项用地,特别是各功能区的组合关系。 遵循土地分区原理调整城市不同类型土地利用 中小城市:1.以土地利用的区位原理为基础,在分析土地利用区位效益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安排好各业用地;在分析研究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 宏观角度规划好功能区的空间组合。2.充分研究各个中心城市的形成过程特 点与城市定位,并据此确定预期相适应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3. 注重市场机子的调节作用。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 一、名词解释: 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 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土地经济学-答案

《土地经济学》 [单选题] 1:狭义的土地是指参考答案:C A:土壤B:陆地及其陆地上水域C:纯陆地部分D:地球表面 2:提出工业区位理论的是参考答案:B A:屠能B:韦伯C:克里斯塔勒D:勒施 3:对生产活动来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最佳选择的范围应在报酬变化的()阶段之内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参考答案:C 4:适用于城市及郊区土地市场发育较好的地区而不适用于农村和农用土地价格评价的方法是 A:土地批租法B:市场比较法C:预期价值法D:剩余法或假设开发法参考答案:B 5:广义的土地是指参考答案:B A:土壤B:陆地及其陆上水域C:纯陆地部分D:地球的表面 6: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参考答案:B A:建筑密度B:水面利用率C:容积率D:土地利用系数 7:在实际中人们应该节约使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由于土地参考答案:B 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 8:耕地占用税属于参考答案:C A:所得税类B:财产税类C:行为税类D:流转税类 9: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S:P=40+2Q,D:P=100-Q,则均衡价格为参考答案:A A:80元B:95元C:40元D:100元 10:[单选题]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S:P=40+2Q,D:P=100-Q,则均衡价格为参考答案:A A:80元B:95元C:40元D:100元 [论述题] 1.什么是土地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二者有何区别? 答: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土地经济学重点

土地经济学 土地是有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现实的土地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由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的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 (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 (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的功能 (一)承载功能 土地由于其物理特性,具有承载万物的功能,因而成为人类进行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成为人类进行房屋道路等建设的地基。 (二)生育功能 在土地的一定深度和高度范围内,含有许多滋生万物的生育能力,如土壤中含有许多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空气,还可以接受太阳光、热等,这些事地球上一切生物生长,繁育的基本环境和条件。 (三)资源功能 (四)生态功能:土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本系统 (五)财产和资产功能 土地的分类:按照地貌特征分: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按照土壤质地分:黏土、壤土、沙土 按照土地生产能力分: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按照土地权属性质分:集体所有、私有等 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土地利用是技术问题同时又是经济问题 垦殖系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物占地面积/用地总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用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系数=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 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性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 土地利用的原则:(1)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 (2)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 (3)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4)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 (5)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农业区位论——杜能《孤立国》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农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终极版

土地经济学(第三版)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土地资源: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作为人类生 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 二、土地资产: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力 三、土地的特性 A 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的原始性 2)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不可搬动性 4)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5)土地的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 6)土地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异性、多样性、 B土地的经济特性 ①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②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 ③农业用地和城乡建设用的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 此外,还存在有土地利用的适度规模性和集约性、粗放性;土地投资效益的积累性和扩散性;土地和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土地经济区位的可选择性及土地价值的二元性 四、土地的功能

A 承载功能 为人类提供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地、场地、空间、道路和立足地,而成为生存和生产活动的基地在发生作用。 B生育或生产功能 土地作为基本生态环境要素、基本资源和生产资料,为人类社会和生命系统提供产品所具有的生育和生产功能,包括为人类和一切生物提供各种必须的生物产品、营养品和矿产品、原材料和动力资源。 C可耕功能 D资源功能 土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E土地的其他功能 ①土地的生态功能 ②土地用途与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 ③土地的资产积蓄和增值功能 ④土地的景观功能 第二章人地关系理论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 1、概念: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已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Importance for Aki 第一章导论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特性:①自然特性(位置固定、面积有限、质量差异、功能永久) ②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功能: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 国土:①狭义(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 ②广义(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土地分类:地貌特征、土壤质地、生产能力、利用现状、权属性质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查、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分区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规模利用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归结起来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体制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它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资产流转: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另一个侧面。 ———————————第一编土地资源利用———————————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土地利用结构:在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土地开发:把尚未利用的土地经过清理、政治,使之投入利用,包括把无法利用的土地加以改造,然后投入利用的活动。 土地保护: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是当代人得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并能保持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对土地的需要。 土地综合利用:在各个地区除了种植一种最适宜的农作物,同时要尽可能种植各类农作物,发展林牧渔业,把各种土地都充分利用起来。 土地专业化利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当的“集中连片”,以便于进行专业化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 土地利用效益:①经济效益(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②社会效益(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土地利用的目标:①经济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②生态目标(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③社会目标(也是现代人生活所要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中国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则:①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 ②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 ③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④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 ⑤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第三章土地分区利用 土地区位:客观物体分布的地区和地点(区位)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①农业区位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 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 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 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 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复 习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5个)、填空(2*8)、简答(5-6个)、辨析(1-2个)、论述(1-2个,主要是土地退化、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这三个方面) 第一章绪论 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 (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和土壤 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3)土地与国土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4)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填空) 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 3、土地的经济供给 4、土地需求 5、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 7、地租 8、地价 9、xx 10、土地集约利用 11、土地的规模利用 12、土地的利用规模 13、xx 计划 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 16、土地可持续利用 17、土地人口xx 18、土地所有制 19、土地使用制 20、产权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功能的永久性 相对分散性律手段的是:()D、 B、供给的稀缺性 C、利用方式的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 A、土地储备制度地登记制度 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 C、土 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 的基本因素的是:() A、气候条件 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 C、交通条件 D、社会需求 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 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 克思 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 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 B、马 C、詹姆斯.安得森 D、萨伊 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 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7、在我国 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