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文研究简介

金文研究简介

金文研究简介
金文研究简介

金文

古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铭文,青铜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金文特点:

1.仍具有浓厚的图画意味。

2,。后期金文书写逐渐整齐,笔画平直,字形大小趋向一致,形体趋向方块化。

3.笔画圆润浑时,有大量肥笔。

4.合文减少,形声字增加。

金文选读:利簋

1武王征2商,3隹4甲子朝,5岁鼎6 克7 hun1 夙,8又商。辛未王在9gaun3 shi1 ,

10易11右史利金,12用作13 zhan1 公宝尊彝。

1武王:合文

2商:朱芳圃:其甲骨文字形:象烛薪于架上,以祭大火星。

3隹:假借为:唯

4甲子朝:

朝:罗振玉解说

甲骨文字形:此朝暮之朝字,日出茻中,而月犹未没,是朝也。彝:彝宗廟常器也。

12 3

甲骨文:小篆:

金文不从月,从字旁,盖为讹变,小篆以之为潮水之潮

史书所载武王征商事:

《尚书周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逸周书世俘》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

5.岁:岁星。该古人以为主杀伐。岁星所在星野。有利于战事。

《国语周语》昔武王伐纣,岁在鹑火。

鹑火:十二星次之一。周之分野。

鼎:当,正当。

岁鼎:意思:岁星正当其位。“岁在鹑火”。韦昭注:岁星所在,利以伐之。

6.克:罗振玉解释:甲骨文象人戴胄形。克:胜。

7:闻夙:两解:一:闻通昏。昏夙犹言昏旧,指商纣。二:闻通昏,昏夙指从昏暮至次日晨,犹言一夜之间。.

8又:通:有

9.guan3shi1:地名。

10.易:后写作:赐古今字。

11.右史:史官利:右史之名。

12.用:连词,因而。

13.zhan1公:利之先人。

金文和青铜文化研究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基础汇总

金文和青铜文化研究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基础 ——介绍新书《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 李让 中国文物报20041110第4版 最近,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遴选青铜器和金文研究著名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杜遁松先生近几十年在海内外杂志、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50余篇,结集出版为《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论集》整体内容丰富,为金文和青铜文化之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维,开拓了广泛的空间,奠定了新的研究基础,是一部在吉金文字考释与释读,建立青铜器分期断代、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和分区的研究,青铜工艺与青铜器鉴定方面都有独到精深见解的好书。 一、吉金文字考释与释读 据笔者所知,《论集》作者在长期工作与研究中,注意全方位掌握有关金文研究的古文字及其多种相关实践与文献。《论集》所收的不少文章中,都可看出作者对金文考释研究的严谨态度,论述中常常是有的放矢地将实物资料与经典、训诂、古音韵、金文语句的语法结构等相互联系与运用,以得出所考之字形音义等的正确解释,使能读通金文某些语句,以至产生使某篇金文得以释读的实际效果。 作者参加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物鉴定系统工程,并负责金文与青铜器的鉴定,得以对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金文和近年新出金文进行全面考察,《全国铜器鉴定所见金文考察》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全篇论述以宏观和微观的方法相结合,阐明某些金文,尤其是新发现的一些金文内容的特殊价值,从而可使读者对先秦至两汉金文的意义、价值的认识上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 在考释金文的疑难字上,例如:商代长铭器毓祖丁卣铭被隶定成的“铅”字,《谈毓祖丁卣等三件商代长铭铜器》对该字进行了全面分析,解决了全铭的释读问题。又如:《金文容字考释》一文,对金文“容”字的起“庸”假借为“容铲”,直到汉代“容’字的写法才与今天的“容”字写法接近。 在吉金文字研究上,《论集》作者将古文字研究的多方面知识融会使用,努力架构金文研究的方法和规律、商周金文内容的理论体系。 二、建立青铜器分期断代、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和分区研究 以往的青铜器学者,在研究方面为后人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但由于多方面的局限性,他们的研究多侧重在商周金文上。《论集》作者在一定意义上超脱、打破了这一旧有模式。《论集》中收录的和尚未收录的不少论述中,都能看出作者在研究青铜器分期、断代和发展演变方面的功力和成果。将近年考古发现的铜器和众多传世名器相结合,依据考古学类型学和古器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首先对青铜器进行分期断代,并提出青铜器分期按王朝划分的方法和意义。依据青铜器内涵和它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将青铜器发展演变定位为原始社会后期萌芽,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春秋战国繁荣,秦汉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走向衰落,宋元明清仿古,建立青铜器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一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青铜器之发展谱系,无疑更有着重要意义。在一些青铜器具体断代上,作者严谨地以有科学依据的可靠的标准器为核心,确定一些器物的相对或绝对年代。《青铜器分期与断代》一文,作者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自夏代至两周青铜器在种类、造型、装饰、铭文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是值得一读的文章。 《论集》中有不少文章都具创见和特色,例如:《青铜器定名的几个理论问题》,作者结合近年发现的器物和金文的新资料,提出青铜器定名的几个重要的理论,如:“时空变化对铜器名称的影响”、“器种相同,用途不同的青铜器在定名上的区别”、“自名铜器与同种铜器的异名”等等。在《论列鼎制度》一文中,作者从近年考古出土的大量西周至战国的列鼎资

考古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一、甲骨文著作: 1.《殷墟卜辞综述》作者:陈梦家中华书局 1956年出版。 2.《卜辞通纂》作者: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1983年出版 3.《殷契粹编》作者: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1965年出版 4.《殷墟文字甲编》作者:董作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社 1948年出版 5.《双剑誃殷契骈枝》作者:于省吾中华书局 1940-1943年出版 6.《古文字学初阶》作者:李学勤中华书局 1985年出版 二、金文著作 1、《商周金文录遗》作者:于省吾中华书局 2009年出版 2.《商周彝器通考》作者:容庚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出版 三、战国文字著作 1.《春秋战国金文字体演变研究》作者:张晓明齐鲁出版社 2006年出版2.《战国文字编》作者: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年出版 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张晓明的《春秋战国金文字体演变研究》(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研究丛书) 本书除了前言绪论和结语之外一共分为四章。前言主要向我们说明了三个问题:即作者为什么以“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来命名该丛书;“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的含义;还有最后就是说说本丛书出版计划及其由来。这三点可以让我们对该丛书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绪论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关于汉字发展演变的有关问题,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当中,汉字的两大内容———汉字结构和汉字字体成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然后作者关于金文的定义、分布、特征、以及金文在商周、春秋、战国的演变规律,金文的著录与研究、金文字体的研究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与介绍。最后着重的写了该书的基本研究程序:首先对字体学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与数量统计;再后分析各个阶段的字体特点与演变现象;最后通过分析春秋战国金文字体演变的种种现象,描述字体演变的脉络,与甲骨文、简帛文、秦小篆等字体现象进行比较,判断春秋战国金文字体演变的特点,总结其间的规律与原因,并力求从汉字字形内部、汉字字体本身、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论阐述。而这些基本研究程序是在汉字字体学的方法、系统的方法、借鉴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比较的方法、统计量化的方法的指导下形成的。而作者考究写作该书的方法,给我们研究金文字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实质有效的指导。 第一章汉字字体研究与春秋战国金文字体研究综述这章总共分为四节。第一节汉字字体学建立的背景。首先作者从三方面来说明汉字字体学的建立是汉字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方面包括:汉字研究的本体化使字体研究的地位逐步确定;汉字结构研究的进展对汉字字体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汉字字体学的建立标志着汉字研究的深入发展。以上三个方面是汉字字体学建立的内因。当然除了内因之外还有三个外因因素:汉字规范工作;汉字信息化处理以及汉字教学。第二节汉字字体学科的定位。这节里作者从汉字字体学在汉字学中的地位、汉字字体学的研究内容、汉字字体学正式的建立的三个方面来说明汉字字体学研究

古文字研究现状

一、古文字系統整體研究的現狀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發現之後,百餘年來大量先秦和秦漢的文字資料相機被發現,很多學者對古文字進行了整理和研究,現在已經形成了專門的學科——古文字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中國古文字學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古文字編和字典的編纂 百年來,甲骨文字學研究成就斐然,1920年王襄的第一部甲骨文字典《簠室殷契类纂》出版以後,主要的成就還有商承祚的《殷墟文字類編》(1923年)、朱芳圃的《甲骨學文字編》(1933年)、孫海波的《甲骨文編》(1934年初版,1965年修訂)、金祥恒的《續甲骨文編》(1959)、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1989年)、李宗焜的博士論文《殷墟甲骨文字表》(1995年)、日本島邦男的《殷墟卜辭總類》(1967年)、姚孝遂和肖丁合作主編的《殷墟甲骨刻辭類纂》(1989年);另外,沈建華、曹錦炎合編的《甲骨文字形表》(2008年)是現階段對甲骨文字形整理的最新、最具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也是本文的參考材料之一。 西周春秋金文字編及字典主要有:容庚的《金文編》(1925年初版,1985年第四次校訂出版)是一部相當完備的研究金文形體方面的字典,全書共收金文計一萬八千余字,是根據歷代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中的三千多器的銘文拓本或影印本臨摹的。已考釋的約兩千多字左右,大體依據《說文》的次序編排,每個金文都注明出處,書末附器目和檢字,以便檢查。周法高的《金文詁林》(1975年)、陳初生的《金文常用字典》(1987年)和戴家祥主編的《金文大字典》(1995年)等這些研究成果都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材料基礎,開拓了我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對戰國文字作了系統性的研究的有湯馀惠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初版的《戰國文字編》,中華書局出版的由何琳仪主編的《戰國古文字典》(上下冊),將眾多零散的戰國文字資料彙集一處,為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另外,戰國時期的文字以楚文字為主,對楚文字研究的學者也比較多,字編類就有曾憲通的《長沙楚帛書文字編》(1993年)、郭若愚的《戰國楚簡文字編》(1994年)、滕壬生的《楚系簡帛文字編》(1995年)、商承祚的《戰國楚竹簡彙編·字表》、張守中等人共同編寫的《包山楚簡文字編》(1996年)、《郭店楚簡文字編》(2000年)、

战国金文研究概述

2010年1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an.,2010第33卷第1期Journa l of Shanx iUn i v ersity(Ph il o sophy&Soc ial Science)Vo.l33No.1 #语言学研究# 战国金文研究概述 樊俊利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20世纪以来,战国金文大量出土,其研究内容的丰富及研究成果的丰硕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文章从战国金文的著录、字典编纂、分域和断代研究、文字的考释及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战国金文研究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并评介其得失,有益于为今后战国金文的研究辨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战国金文;研究成就;局限 中图分类号:K8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35(2010)01-0050-06战国金文是战国时期列国诸侯及卿大夫所铸造的青铜 礼器及兵器上的文字,其使用时间,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 前221年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0,历时260余年,是继殷 商、西周和春秋金文之后金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 段,和同时期的简帛、玺印、陶器、货币、石刻等等载体上的文 字共同构成了战国文字系统。 传统金文研究多将战国金文和春秋金文放在一起研究, 合称东周金文,如郭沫若5两周金文辞大系6分上、下两编, 上编收西周器,下编为东周列国器,以列国为次,而不分春秋 战国。李学勤在其5战国题铭概述6云/中国先秦的题铭,按 照时代演进,应分为殷、西周至春秋、战国等三个阶段0[1], 也是将春秋战国金文合为一个阶段。但实际情况却是金文 发展到战国时期,呈现了与春秋金文显著不同的特征,其主 要表现为若干兵器文字字形草率,笔画省简,已呈隶变趋势, 礼器文字因国别不同而呈现的地域性特点也较之春秋时期 更为明显,这些都表明战国时期的金文出现了显著的阶段性 特征。因此,对战国金文进行断代研究,并与西周、春秋金文 及秦汉篆隶比较,上验下校,从而探索其构形上的特点,揭示 其发展演变规律,对于金文考释及正确认识汉字发展史有重 要意义。再者,战国金文是庞大的战国文字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与其他品类的文字虽然可能因书写材质、方式或用途 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形体的差异性,但因处于同一历史时 期,其形体演变应具有相似性。因此,对战国金文进行断代 研究,有利于提高对战国文字的释读及整体演变规律的 认识。 建立在出土材料基础上的战国金文的研究状况与其科 学化进程是和田野考古学的建立及发展密切相关的。在20 世纪初现代考古学从西方传入中国以前,金文研究尚属于传 统金石学范畴,研究内容多局限于铭文著录及释读。这一时 收稿日期:2009-10-15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战国金文字形全编及相关问题研究0(08XNG039) 作者简介:樊俊利(1972-),女,山东聊城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出土文献研究。

第四章 金文

第十二章殷周金文 第一节殷周金文研究概况 一、殷周金文研究概况 金文又叫做“钟鼎文”、“吉金文字”等。有铭文的先秦铜器历代都有发现,早在宋代就有人专门搜集研究。估计已著录的和现存未著录的先秦有铭铜器约有万馀件。由於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青铜器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过去有人称金文为“钟鼎文”。也有称作“款识”(kuǎnzhì)的。《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於宗庙”。唐颜师古注:“款,刻也;识,记也。”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清代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书,就是专门著录铜器铭文的。 关于“吉金文字”这一名称,有人释“吉金”之“吉”是“吉利”之义,这其实是不对的。朱剑心早在1930年8月出版的《金石学》一书中解释说:“今人称金曰吉金,……盖亦有所本。周代彝器之铭,多曰‘吉金’,吉,坚结之意也。”(3页)这是正确的。70年代扶风出土的伯公父瑚上的铭文中有“其金孔吉”一语(《陕西出土青铜器(二)》,意思是铸器之铜非常坚实。《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卷八著录的周代石磬铭文中有“择其吉石”之语,吉石也就是坚实的石头(参看《古文字论集》645—646页)。 据现在所看到的材料,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最早见於商文化的二里岗期,即商代早、中期。其时代上限早於殷墟甲骨文。不过,那时的铭文字数仅一二字而已,多为器主的族氏或名字。到商文化的殷墟期,即商代晚期,铭文字数逐渐增多,不过最长的也未超过50字。到西周时已达到鼎盛期,这时期的铭文多为长篇巨制,最长的是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有497字。该鼎据传于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铸刻在先秦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西周毛公鼎及铭文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至今已逾百年,而金文的发现与研究比甲骨文要早得多,一直可以追溯到汉代。《说文·序》:“郡国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古文”。《汉书·郊祀志上》记载:汉武帝时,在汾阴掘出了一个大鼎,没有铭文,但有漂亮的纹饰。文武大臣认为这是“天祚有德”的一种详瑞。为此,武帝把年号改为元鼎,并把鼎荐於宗庙。到西汉晚期宣帝时,在美阳(今陕西武功县)又出土了一个西周铜鼎。大臣们又说是祥瑞,主张援引武帝的旧例,以鼎荐於宗庙。当时有一位古文字学家张敞站出来反驳道:“他们说得不对!这鼎的铭文是‘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旂鸞黼黻琱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美阳是西周的王畿,可见这鼎是尸臣的后人为要表彰尸臣受到周天子的封赏而刻立的,现在鼎的出土,只是旧藏的发见,而不是祥瑞的天降!”张敞认为今天天子把周代大臣之器视为祥瑞是没有道理的,不宜荐於宗庙。他的理由确凿有力,揭穿了以得鼎为祥瑞

附录金文编失收的春秋金文出处表

附录:《金文编》失收的春秋金文出处表 说明:本附录给出《金文编》失收的春秋金文的频率出处,每字分别给出如下信息:所属字头的《金文编》编号,所属字头,失收字形的器铭出处。器铭出处的标记方式为:著录(凡《殷周金文集成》简称“集成”,《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简称“近出”),“/”前数字为著录号,“/”前数字为铭文的字序数。 一、《金文编》已有字头下失收的春秋金文字形的228字。 0005吏:集成271/159 0009旁:集成197/40 0037三:集成272/52 集成272/84 集成273/46 集成275/18 集成285/52 集成285/84 集成285/130 集成285/255 集成2826/118 集成4245/14 集成9733/31 文物1993年04期21页图三/18 0045璜:集成4612/16 0080墪:集成9730/5 集成9729/4 0080樜:集成4501/5 0103小:集成2214/2 集成2391/2 集成4379/3 集成4659/4 集成9632/7 集成10342/92 0116審:江汉考古1992年02期68页/4 近出1022/4 0118牛:集成11824/1 0119牡:集成9733/140 集成9733/147 0125犀:集成4569/4 0126厅:集成193/21 集成196/27 集成198/19 0127告:集成1219/1 集成11131/5 集成11200/6 0131吾:夏商周青铜器研究東周上549/2 近出1197/19 0135召:集成195/55 集成2826/33 集成4582/3 集成4583/3 集成4584/3 集成4585/3 集成4586/3 集成4587/3 集成4601/6 集成4602/6 集成10342/78 近出0029/7 0145周:集成11309/1 0146唐:集成275/62 集成285/299 集成4589/5 集成4590/5 0150各:集成4315/87 0154唬:集成270/64 0189止:集成10284/18 0221通:集成2826/69 0222徙:集成59/9 0224還:集成11503/4 0229遹:近出0028/11 0237逐:近出0344/6 0240遠:集成2826/89 夏商周青铜器研究東周上540/16 0256傤:集成210/38 集成211/38 集成217/30 集成219/28 集成220/27 集成222/38 0266復:集成4128/1 集成9681/1 集成9663/16 集成9664/16 近出0010/17 近出0018/17 0301柨:文物1989年04期54页图四/16 近出0354/16 0309倝:近出0060/20 近出0061/20 近出0062/20 近出0063/20 近出0064/20 近出0065/20 近出0066/20 近出0067/20 近出0068/20 近出0069/20 近出0070/20 近出0071/20 近出0072/20 近出0075/20 近出0076/20 近出0077/20 近出0085/20 0312囂:集成11400/7 近出1014/1 0319古:集成4544/14 0322千:集成273/58 集成285/142 集成2826/59 近出0051/44 近出0053/17 近出0100/45

金文的书目

金文的书目 2006-10-1810:03:22 大中小 以下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几本关于金文的书籍,书目罗列如下。 《殷周金文集成》考古研究所编纂,以拓本具而精著名。著录11984件铭文,其中颇有名家收藏之精善拓片,亦不乏新拓于故宫博物院之从未发表之拓本,及散佚国外之拓本。分订18册。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三册,20卷。罗振玉1963年穷毕生所藏金文拓本编纂而成,1937年影印行世。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用罗氏印本影印。末附孙稚雏《三代吉金文存辨证》。是书以金文铭文拓本,原纸付印,多精品,鉴别亦精。铭文按器形分类,再依铭文字数多少排列。 《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唐兰著。中华书局1986年12月初版。此书为作者对西周铭文断代和铭文考释方面的成果的总结,但穆王部分未写完,作者呕心沥血,深为用工。 《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以1941年出版之《商代彝器通考》为基础编写而成。科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文物出版社1984年10月重印。书分十章,有插图。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宋薛尚功编辑。二十卷。原为石刻本,古书流通处影印本。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清阮元编辑。十卷。刻本。 《古籀拾遗》孙诒让著。刻本。本书纠正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14条、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30条、吴荣光《筠清馆金石录》22条。末附《毛公鼎》释文、《宋政和礼器文字考》。

《古籀余论》孙诒让著、戴家祥校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本书专主校订《攈古录金文》之失。 《三代吉金文存释文》二十卷,《附录三卷》罗福颐释文。香港问学社1983年3月初版。附录《古今文字释例》一卷,《著录索隐》一卷。 《殷周金文集录》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初版。本书集录了解放以来至1980年底国内书刊已著录及部分未著录的铜器铭文973件。 《金文通释》日本人白川静所著。白鹤美术馆昭和55年3月初版。七卷九册。卷一至卷三为西周青铜器铭文通释,卷四为东周青铜器铭文通释,卷五为金文学史、考古学研究方法、金文学研究方法、历法的研究方法、西周断代年历谱、列国器编年。卷六西周史略及金文通释补释、补记。卷七两周青铜器铭文释文及索引。 《金文编》容庚编纂。1925年印行初版,1939年再版时有所增修。1959年3日科学出版社重印,重印前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校订过。三版由张振林、马国权摹补本。本书共引用有铭铜器3902件。正编字头2420号,重文19357个,附录1352文,重文1132个。正编大体依《说文》分部排比,各字上注篆文,编排字码,重文系列各字之下。每一金文据铭文拓本或影印本临摹,都注明出处。书末附器目和检字。 《金文编订补》陈汉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对《金文编》提出修改意见两千多条。 《金文诂林》周法高主编。张日升、徐芷仪、林洁明编纂。香港中文大学1974年出版。十四卷十五册,附索引一册。此书以容庚增订三版为据,罗列诸家之说于每字之下,间加按语。所收诸家之说断自1973年初。所收字照《说文》次序编排,分14卷,共1894文,重文13950文。图形文字列为附录上,不识字列为附录下,均依容书。实则附录之字有可识者,正编之字亦有误释者。每字下列举原铭文句,约一万八千条。容书未收者亦列于每字下,约二万条。容书增订后彝器续有发现,此书选录三百器铭文补入,所引考释之说始于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近人著述以及杂志论文亦加采录。此书编纂始于1967年秋,至1974年成书。

甲骨文概论分析

篆书字体与书体研究 小序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和学问。 艺术——然,学问——所以然。 书法是以毛笔为表现工具、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结构 为表现语言借以抒情写意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 书法的基本要素: 一.表现工具——文房四宝。 ※毛笔★以篆书举例 1.产生于甲骨文之前,历史悠久。 2.特点鲜明,“唯软则奇怪生焉” 3.表现力强(大小、中侧……) 二.表现手段——写意-小篆(兰亭序)、抒情-金文(祭侄文稿)、表现-六国文字(徐渭、郑板桥)。 三.表现语言——笔法(执、使、转、运)--执笔五字法 字法(正、欹、擒、纵) 章法(起、承、转、合) 墨法(浓、淡、燥、湿) 四.表现对象——汉字。 1. 创生观 河图洛书仓颉造字 “苍首四目,通于神明”———————形象 “仰观…俯察…,采众美,合而为字”—过程 “天雨粟,鬼夜哭” ————————效果 结绳而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载体。 2. 艺术素质甲骨文的象形性.doc ①形象性(六书)

②丰富性(量大、形丰、体多) ③独特性(组合、行文方式) ④传承性(发展过程、包容书家书作) 张怀瓘有言:“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 形象性————抽象性————泛象性 (甲骨、大篆)(小篆)(其余书体) 五.表现内容 宏观:——宇宙观念、自然意识。 (天圆地方、阳舒阴惨、二仪有象) ——传统意识、民族文化。 (崇古观念、人本思想、道技两进) ——哲理精神、辩证思维。 (易变、儒仁、道逸、释虚) ——人生观与君子风范。 (为己之学、君子儒) 微观:——书法素质 ——艺术积淀。 ——情感变化 ——心理状态。 ——生活阅历 ——另类情绪。 唐代张怀瓘有言:“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何幽不贯,何远不径?” 如:如其人、如其境、如其才……  舒:舒其心、舒其情、舒其意…… 著:表其心、叙其思、发其愤…… 记:记其事、录其史、臧丕其人…… 不能数典忘祖,耻崇家范,做“无根的漂浮”篆书 篆书的种类——见另文篆书种类 2.doc

金文概述

金文概述 金文的来历 关于金文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是: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1987年公布的新说法则是:一向被认为出现于甲骨文之后的金文,实际上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钟多是乐器,鼎多为礼器。例如九鼎则为传国重器,王都所亿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铸刻上面的文字,多为记事或表彰功德的内容。这种铭文,有的是凹下的阴文,有的是凸出的阳文。前者称为“款”,是“刻”的意思;后者称为“识”,是“记”的意思。所以金文也可统称为“钟鼎款识”。以后书法“款识”或“款式”的名称即由此演化而来。 金文的写法 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于铜器的制作大多有纪念价值,因此刻写者也较用心,比较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装饰体。依据出土的铜器文字研究,金文也分为三期:前期是武王、成王、康王时期,此时的铜器上金文文字不多,而字势阔大,笔力宏肆。中期是昭王、穆王时期,此时的器物较少,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后期金文,已逐渐看不到肥体,字体紧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阔,极为优美。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商朝的青铜器上文字很少,西周青铜器有长篇铭文出现,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金文书法根据遗址发掘的情况,在盘庚迁殷之前商代彝器均无铭文,盘庚迁殷之后铭文开始少量出现,一般只有一到二个字,铭文图案化,装饰意味较浓,有典型的肥笔,大多为图腾、族徽符号。“这些单个字或合义式的金文,多刻铸在器物的内壁与底部等显眼处,位置既隐蔽,当然表明它不负担主要的功能。”殷商晚期铭文字数开始增多,但也大多为几十字。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所反映的内容仅限于祭祖铭功,而远远没有达到甲骨文那种居于意识形态中心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普泛程度,由此,整个殷商金文始处于受甲骨文支配的附庸地位。 金文的特点: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着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形成文字。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文字学,它研究文字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文字的类型极其特点,以及研究文字和社会、语言、书写工具等的关系。 第一部分历代汉字学研究简介 一、先秦两汉时期: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对汉字的研究大致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萌芽,当时的研究主要在统一规范字形和对汉字起源与单字形音义解释的探讨等方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在《说文解字》影响下编纂字书的时期,汉字研究主要表现在字书的编纂上。 三、隋唐五代时期:此时汉字的研究集中在刊正文字、刊定《说文解字》、编纂学习用汉字的工具书等方面。 四、两宋时期:这时期的汉字研究的成就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六书的研究、字书和古印籍的编纂的编纂。 五、元明时期:清代是汉字研究的兴盛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汉字研究形成一个高潮,使以解经为目的的文字学转化成为科学的文字学。这一时期汉字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字书的编纂、《说文解字》的研究、古文字研究三个方面。 六、二十世纪以来:从清末民初到现在,这是科学汉语文字学的建立时期。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传入、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发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促使汉字研究想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研究的内容空前丰富,成果较多。 第二部分汉字的性质 一种文字的性质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汉字的性质,指的就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这就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

第29卷第2期Vol .29,No .2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s ) 2010年4月Ap r .2010 收稿日期:2010-0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740014);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WX05);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精品项目 (2006JP05)。 作者简介:武振玉(1963—),女,满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史、古文字学。 ?语言文字?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 武振玉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与殷周金文有关的词汇研究,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对具体词语(特别是疑难词语、特有词语)的释读,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从宋人就已经开始了,经清而近代现代,成果众多,但或作为研究历史、礼制等的佐证,或为铭文释读的具体目的服务,语言层面的专门研究还很有限;二是从语言角度对词汇进行的研究,或将殷周金文视为上古汉语词汇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或侧重复音词的研究,或关注构词法问题,或侧重同类词同义词的类聚比较,或对某一个词进行深入的词义探索,或致力于与传世文献的对读比堪。角度不同,但对语料的挖掘已日益深入。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虽晚,然成果已颇为可观,且未来的发展态势极佳。 关键词:殷周金文;词汇;复音词;同义词 中图分类号:K87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0)02-0082-04 Rev i ew on the Research of Bronze I n scr i pti on i n Y i n and Zhou D yna sti es WU Zhen 2yu (School of Hum anities,J ilin U niversity,Changchun,J ilin,130012,China )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words of in Yin and Zhou Dynasties could be s orted int o t w o gr oup s .One was exp lanati on of single words (es pecially doubtful and ende m ic words )since Song Dynasty .And the results were abundant fr om Q ing Dynasty t o modern ti m es;however,these textual researches were mostly restricted t o hist orical study or inscri p ti on inter p retati on .The other was linguistic study of words .The inscri p ti ons were regarded as an i m portant component of ancient Chinese and received a comp rehensive study .The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five as pects:disyllabic words,word 2building,thesaurus and synony m s,meaning analysis of a word,comparative reading with hist orical texts .Thus,fr om different angles,the materials had gradually been digested fuller .Though these researches started later,the achieve ments were abundant and the future is p r om ising . Key words:B r onze inscri p ti ons in Yin and Zhou Dynasties;words;disyllabic words;synony m s 随着殷周金文语料价值的日受重视,相关研究也呈现出丰富的态势。在各分支学科中,语音研究重在据金文语音材料探求周秦古音,开始较早且成果较为集中;语法研究侧重于虚词和特定句式方面,以佐证传世文献和寻求早期语例为主要特征。与之相比,词汇研究则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其中具体词语的考释开始很早,但成果较为零散,而纯语言角度的词汇研究则起步颇晚,相关研究成果尚不够丰富。 一、具体词语的释读 (一)以探析字本义为主的考释 如商承祚《释朱》(《史语所集刊》1本1分, 1928年)、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源》(《史语所集刊》4本4分,1934年)、杨向奎《“帝”字说》(《史学 论丛》第1册,1934年)、于省吾、陈世辉《释庶》(《考古》1959年10期)、于省吾《释羌、苟、敬、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1期)、《释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2期)、陈梦家

为了金文学术研究的振兴——刘正先生新出巨著《金文学术史》述评

为了金文学术研究的振兴——刘正先生新出巨著《金文学 术史》述评 纵览古今,金文研究的历史绵延数千年之久。由此而来,金文研究的著作之多,说汗牛充栋绝不过分。从先秦至今,金文研究的大师代代不绝。随着金文研究之理论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加之金文研究之国界的不断扩大……时至今日,在金文的学术之林里似乎还缺一部对古今中外金文研究做通盘梳理的通史学术研究经典的诞生。上个世纪著名的学术经典《商周彝器通考》侧重于铜器考古、而《两周金文辞大系》则是以铭文考证历史的杰作、《西周铜器断代》则是铜器分期和断代的经典,上述诸多经典著作同样疏于对商周金文的系统研究和宏观综述。有鉴于此,刘正教授积数十年之功力,推出了最新力作:一百多万字的巨著《金文学术史》,正是这样一本熔铜器收藏史、铭文发展和研究史、海内外金文研究史和金文研究工具性于一炉的金文学术综述性的史学著作。本书是刘正教授数十年来研究商周金文积累下来的学术精品,也是金文学术潮流发展到今天所应当诞生的必然成果。 《金文学术史》一书共分四编。第一编“铭文背景研究”,其下计分五章:第一章金文学释名,第二、三章论述夏代青铜器的起源和青铜文化,第四、五章为铭文的产生背景、分期、断代研究。第二编“铭文结构研究”研究铭文中的各类词汇用语,其下计分七章:第一章“时间用语”研究商周的历法和纪年,第二章“方国名和地名用语”,第三章到第七章分别是“氏族名和人名用语”、“器名用语”、“词类用语”、“嘏辞用语”、“徽记用语”。第三编“铭文研究的种类和进展”,下计分九章:分别是“历史研究”、“礼制研究”、“宫制研究”、“庙制研究”、“祭祀制度”、“官制研究”、“法制研究”、“兵器题铭”。第四编“铭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评述的内容不仅包括中国(包括港、台)古今金文研究的大家和著作,还包括欧美、日本汉学家的研究。下计分十四章,第一到第十二章是从两汉到当代的大陆及港台地区青铜器出土和收藏、金文学家和金文研究著作评述;第十三、十四章是欧美、日本汉学界的青铜器流传和收藏、金文家和金文研究著作评述。不难看出,该书总体框架为从“铭文相关背景研究”到“铭文语言本体研究”、再到“铭文而对商周史、礼、庙、祀、政、兵制度的研究”,最后是古今中外铭文研究史之研究。书后另有一篇附编为“金文关系大事年表”。 刘正教授在书后跋中自信此书为一部古今中外学术史上拓荒性的著作,一览通书,看来这确非妄言。 首先,这是学术界罕见的一部金文学术研究通史。 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部集古文字学及古文字学史、古典文献学及古典文献学史、海外汉学史、中国思想史、铜镜考古学史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多学科、多视角、多领域,专业性的金文学术研究通史。”①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大陆历代金文研究,还介绍了港台、日本、欧美的金文研究历程,对于其中评述不乏思想性、启发性。书中引用推介海量文献,评述确切详尽,注解清晰可查,是初学者进入金文研究领域的必备工具书。 其次,该书重大发现层出不穷。 如,对于古今学术界异议不断、难以成定论的“初吉”一词,刘正教授首先考证: “初吉”这一术语,可说十分怪异。以至于有些学者居然主张“初吉一词,不见于先秦文献,仅仅见于铜器的铭辞”。②此言大谬。不过,此类谬论的首创时间还要上推到 ①刘正:《金文学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第800页。

甲骨文公司简介

甲骨文公司简介 甲骨文公司(NASDAQ交易代码:ORCL)是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Redwood Shores,全球员工超过70,000名,2007财年销售收入达180亿美元。甲骨文公司向遍及140多个国家的27万5千家用户提供产品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其技术在全球几乎每个行业以及《财富》100强的98家公司里都能找到。 甲骨文公司的业务就是信息化,即:如何管理信息、使用信息、共享信息和保护信息。甲骨文向企业客户提供从数据库(实时应用集群、数据仓库、嵌入式软件、数据挖掘、空间管理、数据库安全阀门、安全备份等)、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服务导向架构、业务流程管理、商务智能、身份管理、内容管理、开发工具等),到应用管理软件(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绩效管理、销售管理、项目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和行业解决方案(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电信计费系统、零售行业商品管理系统、物流行业物流管理系统等)及相关的顾问咨询、培训和服务支持,帮助他们以最低成本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业务信息。 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居全球第一。甲骨文是全球中间件增长最快的厂商。甲骨文的商业分析软件和商业分析工具居全球第

一。在应用管理软件领域,甲骨文居北美地区首位、全球供应链管理首位、全球客户关系管理首位和全球人力资源管理首位。甲骨文软件在所服务的行业领域里还居全球金融服务行业第一、全球通信行业第一、全球公用事业领域第一、全球专业服务领域第一和全球零售行业第一。 甲骨文公司于1989年落户中国。目前,甲骨文公司在中国的员工达1800多名,以13个城市(北京的中国公司总部,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深圳、大连、沈阳、济南、杭州、西安、重庆和福州等地的分公司)为中心开展业务。在北京和深圳分别设有研发中心,在大连设有全球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在成都设有甲骨文中国咨询服务中心与甲骨文创新中心。中国已经成为甲骨文公司在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公司在中国致力于通过与各级政府的广泛沟通与合作,协助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提升中国大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培养本地人才。

曾国金文研究综述_吴婧

曾國金文研究綜述 ◇ 吳 婧 摘要:曾國是文獻記載的小國,20世紀以來出土了大量曾國有銘銅器,學者對曾國銅器及金文做了大量的研究。對這些文字的研究有利於我們解決有關曾國的其他問題,本文试图对前人有關曾國金文的研究情況進行梳理,為其他研究曾國金文及其歷史的學者提供方便。 关键词:曾國;金文;考釋;特點 一 曾國青銅器的出土及分期斷代 (一)曾國青銅器的出土情况 現有曾國青銅器除傳世器外,新近出土的青銅器多以考古報告形式呈現,或見於期刊、或整理成書,具體器物情況見參考文獻及附錄。 在這些研究成果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的《曾國青銅器》[1]對曾國青銅器的介紹最為詳盡,該書以地域為線索,對曾國地域內出土的各個青銅器的形制、花紋、銘文、斷代都做了詳細的說明,每個器物都配以清晰的圖片,是筆者借鑒的主要參考資料之一。該書對器物的斷代多以器物形制和花紋為標準,對銘文只是做簡單的釋讀,並無詳細的考釋。張昌平先生著的《曾國青銅器研究》[2]也是本文借鑒的主要參考資料之一,該書從曾國青銅器的器類、器形、紋飾、銘文、鑄造工藝、器物群等幾個角度出發對曾國青銅器做了非常具體的研究,發現曾國青 ?本课题为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成果。本文是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春秋金文及地域特征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74005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寫作過程中感謝恩師羅衛東教授、趙誠先生、朱岐祥教授、石定果教授的指導。 ?吳婧(1989— ),女,湖北黄冈人。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漢字學。

銅器在不同時代下的文化特徵,並對曾國的地望、歷史做了相應的論述,有相當的學術價值。兩書可謂曾國青銅器研究的集大成者,但兩書對於曾國青銅器銘文的研究略顯不夠,有待我們進一步補充。 (二)曾國青銅器的分期斷代研究 曾昭岷、李瑾[3]在對豫南鄂北的曾國做梳理時,就已對相關銅器做了具體的斷代,除與其他器物形制的比較外,該文對相關銘文還進行了相應的釋讀,並以此作為判定的標準。周永珍[4]根據出土曾國青銅器的形制對銅器的斷代有很好的論述,只是在分析時按出土地和器類進行斷代,沒有將具體器物的名稱列出,除非特別熟悉材料,否則引用起來頗為費力。此外,該文對出土地不明的器物(包括眾多傳世器)也做了斷代。劉彬徽先生[5]從曾國青銅器的形制出發,所見器物的年代都進行了斷定,其斷代的結論與《曾國青銅器》的有一些出入,後文將具體比較。楊寶成[6]根據對出土銅器的組合、器形和紋飾特徵的考察,將上起商代中期下至戰國中期的曾國青銅器分成了四段八期。與周永珍的分期一樣,楊氏的分期也是以出土地為劃分標準,沒有細化到具體器物上,需要對具體器物有所補充。張昌平先生[7]與楊寶成關於曾國銅器分期的意見不盡一致,兩者的起止時間存在差異,張氏的分期始於戰國晚期,而楊氏的分期始於有商一代。但是張氏認為有明確出土地的曾國銅器只能早到西周晚期,但曾之立國卻遠早於此。此觀點已由葉家山墓地證實。此外,郭沫若在《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8]中對個別器物的時間亦有所判斷,後文將與其他器物一起比較。 通過對有關文獻的閱讀以及對考古報告的分析並結合分期,我們對曾國青銅器的出土地點做了如下統計。 時期出土地點 西周早期隨州葉家山 西周晚期隨州熊家老灣、荊門京山檀梨樹崗、隨州萬店周家崗、隨州安居桃花坡、隨州義地崗、棗陽郭家廟 兩周之際棗陽郭家廟、荊門京山蘇家垅、河南桐柏 春秋早期隨州萬店周家崗、荊門京山蘇家垅、山東臨朐嵩山泉頭村、河南新野小西關、棗陽段營、棗陽曹門灣、棗陽太平店 此表主要參照《曾國青銅器》,具體器物斷代情況見附錄的器物表。

第三章 甲骨文

第三章汉字形体演变之一——甲骨文(上) 第一节殷墟甲骨文研究概况 汉字从产生到现代,形体经历了几次大的演变,以前的看法主要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后来人们又主张从时代来划分: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东周战国文字、秦系文字、汉代文字(今文字)等。我们按照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汉代文字等顺序来讲解。 一、甲骨文与甲骨学 1949年以前,出土甲骨文的地点,只有殷墟一处。因此很少有人在“甲骨文”这个名称上再加上“殷墟”二字。1949年以后,甲骨在其他地区也相继被发现。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出土了少量商代甲骨文(《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5期)。接着,1954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古遗址墓葬群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4期)、1956年在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1975年在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考古》1976年4期)、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1988年在湖北省襄樊檀溪村(《西周有字卜骨在襄樊出土》,《中国文物报》1989年2月24日)、1991年在河北省邢台南小汪(《邢台南小汪周代遗存的发掘》,《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1995—199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北京琉璃河遗址发掘又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7年1月12日)等地也先后出土了一些周代甲骨文,不过数量一般都很少。只有在岐山、扶风两县间的周原遗址所出数量最多,仅岐山县凤雏一地就发现甲骨一万多片,其中有字甲骨近300片。这些甲骨上的文字一般都较少而且字体纤小,需放大5倍才能辨认(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徐锡台《周原甲骨文综述》,三秦出版社1987年)。因此,今天所说的“甲骨文”,其时间和范围都发生了改变。它不仅指商代也包括周代刻(偶尔也有写的)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我们这部书中所要介绍的只限于殷墟甲骨文。 洹水之滨的殷墟三千多年来,从殷墟甲骨藏窖中发掘出的带字甲骨甲骨便埋藏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这个小村落。 “殷墟”是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曰:“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殷墟当时作为晚商都城,共经8代12王,历时253年。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甲骨文的名称叫法很多。例如“甲文”、“龟甲文”、“龟版文”、“龟甲文字”、“龟刻文”等。由于甲骨文不仅刻写在龟甲上,而且还有写刻在兽骨上的,称“龟甲文”显得不够全面,故又叫作“契文”、“殷墟书契”、“殷契”等。又由于甲骨文不仅有用刀契刻的,同时还有少量用毛笔写的,称“契文”等也显得不够全面,故又叫作“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卜辞”等。但是,甲骨文除多为占卜之辞外,还有少量是记事刻辞,故这几种名称也谈不上确切。相比之下,“甲骨文”是最恰当的名称。所谓“甲”就是龟甲,主要使用龟腹甲,间或用龟背甲;所谓骨,主要指的是牛的肩胛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